晚上临睡的时候,冬棋突然对凤婵音道:“姑娘,我觉得你有些不公平。”
凤婵音不明所以,以为她是对差事待遇的分配不满意,问道:“我怎么不公平了?难不成,你想把武妈妈的差事一起领了?”
她认真地思索了一下,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就大方地承诺道:“也不是不行,我明天就把她退回去。”
“但是,你一下管这么多事,不嫌累吗?”
冬棋无语道:“我不是在说这个。我是说姑娘对老爷和夫人的态度。”
凤婵音明知故问:“哦。那我对父亲和母亲,又怎么不公平了?”
冬棋肯定道:“就是不公平。你对夫人又是撒娇又是装可怜的,很是亲近。”
“对待老爷就冷声冷气,不苟言笑的。”
“明明这么多年,老爷和夫人都没来看过你,为什么你只生老爷的气,不生夫人的气呢?”
凤婵音有些感叹,原来自己表现得这么明显吗?
既然冬棋都看出来了,那父亲肯定也看出来了。
这很好,她就是要让他看出来。
“因为……”她回答冬棋道,“因为这个家里,能在大事上做主的,一直都是父亲。”
“无论他们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一定都是父亲的主意。母亲,不过是听父亲的话罢了。”
“所以,我不生母亲的气,我只生父亲的气。”
冬棋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层缘故。
在她的记忆里,夫人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人,反而是一个很有威严和能力的当家夫人。
不过,既然姑娘这么说,那一定是姑娘说得对。
她是一个心中不搁事的人,如今疑惑得到了解答,也就不纠结了,很快进入了梦乡。
她家姑娘入睡得比她还快。
凤婵音想着明天还有好多事要做呢,得尽早睡,睡得足足得才行。
睡得早,醒得就早。
第二天,天还没亮,凤婵音就醒了。
她先在院子里练了一套拳,接着又拿树枝练了一套剑法,待身上微微出了汗,才拉动铃绳,让下人进来伺候梳洗。
因为牵了铃绳,她干脆连冬琴都赶出去住了。
院子里只剩一个知根知底的冬棋,她做什么都很方便。
冬琴拿着她换下来的衣服,担忧道:“姑娘可是夜里没睡好?怎么出了这么一身汗?”
冬棋的瞎话张口就来:“姑娘就是容易出汗的体质,以后你就习惯了。”
凤婵音暗自好笑,没有说话,默认了冬棋的说法。
她一边用饭,一边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盘算了一遍,觉得没什么疏漏了,才搁下碗筷,对武妈妈道:“我回来的那天,死的那个车夫,安葬了吗?”
武妈妈回道:“还没有。因为是被害死的,需得官府验完尸首之后,才能下葬。”
她实在不太能理解这位二姑娘的脾性,这刚吃完饭就谈论死人、尸体的,也不嫌倒胃口。
虽然有再次惹凤婵音不快的风险,但武妈妈还是没忍住劝道:“这些事情,自有外面的管家操持,姑娘就不必多费心了。”
“听说,老爷已经吩咐了,若是官府查完案子,证明他是无辜受牵连的,就厚葬他,也会给他家人厚厚的抚恤银子。”
凤婵音重重地叹息一声,道:“终归是因为我的缘故,他才惹来了这场无妄之灾。”
“我一想到这里,就总觉得心里不安。”
“他家里可还有什么人?都是做什么的?他生前都和哪些人交好,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这就问得有些细了,日常都生活在后院的丫鬟仆妇们,跟一个外面的车夫没什么往来,因此都答不上来。
还是武妈妈回答道:“我隐约听说,他家里只有一个不大成器的儿子。不过也不太确定,姑娘容我去打听打听,再回禀姑娘。”
凤婵音点点头,嘱咐道:“一定要细细地打听。”
“父亲给的抚恤银子,是主家该给的。我想单独再给一份,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凤婵音打听这个车夫的情况,自然不是因为什么心里不安,想要给补偿。
她非常怀疑车夫是刺客收买的内应,不把他拖出来鞭尸报仇,就已经是大发慈悲了。
她引着武妈妈去打听这些,是想看看,能不能从车夫的过往经历或者家人亲眷身上,查出一些有用的线索。
当日母亲去接她之前,没有事先传一点消息给她,连她自己都是车驾到明月观门口了,才知道要回府的。
刺客却精准地知道她回京的时间,早早地埋伏在路边。
这都说明,刺客在丞相府是安插了探子的。
可父亲和母亲却绝口不提探子的事。
他们不提,她可不会忘。
不仅不会忘,还要把对方揪出来!
武妈妈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二姑娘当真是要发善心,多给一份抚恤银子,答应着去了。
这时小丫鬟禀说太医来复诊了。
来得真是时候。再不来,凤婵音也要着人去请了。
太医给她们主仆二人把了脉,又问了一些伤口的情况,这才道:“二姑娘原本的底子就好,伤口也不深,所以恢复得很好。”
“只要按时吃药、换药,避免大幅度的动作,不要操劳伤神,很快就能痊愈。”
“至于冬棋姑娘的伤,虽然伤得要重些,但只要谨遵医嘱,好好养着,也能痊愈的。”
凤婵音道过谢,没有急着让他走,而是吩咐丫鬟给他上了茶,闲话家常似的问道:“这些日子有劳太医了,还不知太医贵姓?在太医院居何职位?”
太医恭敬道:“敝姓田,现任太医院内医正。“
“原来是田太医。”凤婵音道,“我久居在外,对太医院的人事变动全然不知。”
“只记得,从前经常来家里行医问诊的孙太医,好像也是一位内医正。”
“想来,这位孙太医定是已经升官了。”
田太医道:“二姑娘说的这位孙太医,若是指孙原孙太医的话。他如今已经不在太医院了。”
凤婵音点头道:“正是这位孙原太医。我记得他年纪并不大,还没到退养卸职的时候,怎么已经不在太医院了?”
田太医回答道:“我与孙太医的接触也不多,只记得他是十年前就告老还乡了。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大概是家中有什么事吧。”
怎么会这么巧?
凤婵音心想。
母亲十一年前被这位孙太医越治越严重,逼得她不得已离家远居。
结果她刚走了没一年,这位孙太医也告老了。
这也更加确定了她的猜测,母亲当年的那场病,生得蹊跷。
打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凤婵音让人送走了田太医。
田太医前脚刚走,管家就带着十几个护卫过来了。
凤婵音自然要不了这么多人,她让每个人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专长,挑选了六个留下差遣,其他的都退了回去。
留下的人里,有一个原本是护卫副首领,名叫荆三,凤婵音依旧让他继续管着其他五人。
她对刚上任的荆护卫吩咐道:“我这正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去做。”
荆三拱手道:“姑娘尽管吩咐。”
凤婵音道:“你去帮我找一个人。他叫明弈,男,二十岁上下。”
“应是外地来京,参加春闱的学子。”
“如今放榜已过,他要么是中榜了,在等待选官,你可以从中选名单和吏部候官名单中去查。”
“若是没过榜,那找起来就要难一些……”
她一边思索,一边道:“没中进士,却逗留京城,家中应是小有资财,才经得起消耗。”
“你可以从买卖房宅的牙行处打听,也可从贵价的客栈酒楼处打听……”
“嗯……他也有可能借住在亲友家中,这就需要你们费些力气去找了。”
“他还有一个话多的小厮,叫金乐。”
“另外,有一匹只吃青草、不吃干草的马,叫金贵,额心有一簇金色的鬃毛。养得膘肥体壮,毛色顺滑,很是好认。”
“暂时就这些信息,你们找到后不要去打搅他,回来禀报我就是。”
荆三领命去了。
看着荆三离去的背影,凤婵音喜滋滋地想,手下有人就是好,想做什么,只要动动嘴皮子,就有人去把事情办好。
可惜她手中能用的人还是太少,而且有些事情还不能安排荆三他们去做。
不仅不能安排他们去做,还得防着他们去做才行。比如打听孙太医、打听护国寺的住持,还有……宫里的那位贵妃娘娘。
凤婵音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她人生中重大的转变,好像都是从进宫见了惠贵妃一面之后,才开始的。
也不一定就是这个原因。
毕竟她也只见过惠贵妃一面,而且很明显的,惠贵妃及她背后的安氏与凤氏属于同个利益集团。
但凤婵音就是有一种奇怪的直觉,这直觉直指惠贵妃。
尤其,是在母亲昨日进宫之后。
这直觉其实来得有些莫名,但她打算先查查再说。
太医院、护国寺、后宫,这三者都离她很远,她该怎么查起呢?
凤婵音敲着桌面,暗叹:还是能用的人太少,没有人脉。
人脉……
她停下敲击的动作,心想:也不是完全没有人脉啊!
夜半时分,丞相府客院。
星时再一次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他认命地翻身坐起,看着床边的黑影,无奈道:“姑奶奶,你有什么事不能白天说?”
凤婵音见他醒了,就挪步坐到椅子上,道:“不好让人知道的事,自然得在夜半无人的时候才好说。”
星时叹气道:“说吧,又要去探哪座牢房?”
凤婵音轻轻笑了一声,道:“今晚不探牢房了。想让师兄帮我打听两个人。”
星时道:“谁?”
凤婵音说出两个人的身份:“护国寺的住持,宫里的惠贵妃。”
星时揉了揉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确认道:“谁和谁?”
凤婵音重复道:“护国寺住持梵殊,惠贵妃安宛筝。”
星时瞠目道:“师妹,你是不是对师兄的能力有什么误解?”
“你师兄我只是一个京郊小观的守炉小道士,不是大内暗探啊!”
“护国寺的住持?当今的宠妃?你怎么不让我去查皇帝的宝库有多少宝贝?”
凤婵音解释道:“没让你打听太过机密隐私的事情,你就帮我打听打听梵殊老和尚是怎么发迹的,日常和哪些人交好,都为哪些人批过命。”
“至于惠贵妃……好像是有些为难师兄了。你先打听着嘛,能打听多少是多少。”
“我这也是实在找不到人了,才找到师兄头上的,事关师妹我的生死存亡,师兄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是不是?”
星时吃惊道:“你的事,还牵扯到了宫里的贵妃?”
他劝道,“师妹,不是师兄说你,你就一定要当这个相府千金吗?”
“以你的身手,外面天高云阔的,你干嘛非得当这个笼中之鸟?还是个扎人的笼子。”
凤婵音耸肩道:“回都回来了,我现在想走也走不掉了吧。”
星时一想,好像也是。
丞相府不要的时候,凤婵音是自由自在的鸟儿,想去哪儿去哪儿。
如今丞相府认回她了,她脖子上就戴上了锁链,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相府千金失踪,是能在整个东昭国掀起一层惊涛骇浪的。
回来容易,想走就难喽!
似乎是只能留下来继续当千金小姐了。
星时恨恨地瞪了凤婵音一眼,享福享乐的是她,吃苦受累的是自己!
师父收了这个小师妹,真是给清风观收了一个千金大小姐。
而他,就是给大小姐跑腿干活的长工!
凤婵音不明所以,以为她是对差事待遇的分配不满意,问道:“我怎么不公平了?难不成,你想把武妈妈的差事一起领了?”
她认真地思索了一下,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就大方地承诺道:“也不是不行,我明天就把她退回去。”
“但是,你一下管这么多事,不嫌累吗?”
冬棋无语道:“我不是在说这个。我是说姑娘对老爷和夫人的态度。”
凤婵音明知故问:“哦。那我对父亲和母亲,又怎么不公平了?”
冬棋肯定道:“就是不公平。你对夫人又是撒娇又是装可怜的,很是亲近。”
“对待老爷就冷声冷气,不苟言笑的。”
“明明这么多年,老爷和夫人都没来看过你,为什么你只生老爷的气,不生夫人的气呢?”
凤婵音有些感叹,原来自己表现得这么明显吗?
既然冬棋都看出来了,那父亲肯定也看出来了。
这很好,她就是要让他看出来。
“因为……”她回答冬棋道,“因为这个家里,能在大事上做主的,一直都是父亲。”
“无论他们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一定都是父亲的主意。母亲,不过是听父亲的话罢了。”
“所以,我不生母亲的气,我只生父亲的气。”
冬棋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层缘故。
在她的记忆里,夫人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人,反而是一个很有威严和能力的当家夫人。
不过,既然姑娘这么说,那一定是姑娘说得对。
她是一个心中不搁事的人,如今疑惑得到了解答,也就不纠结了,很快进入了梦乡。
她家姑娘入睡得比她还快。
凤婵音想着明天还有好多事要做呢,得尽早睡,睡得足足得才行。
睡得早,醒得就早。
第二天,天还没亮,凤婵音就醒了。
她先在院子里练了一套拳,接着又拿树枝练了一套剑法,待身上微微出了汗,才拉动铃绳,让下人进来伺候梳洗。
因为牵了铃绳,她干脆连冬琴都赶出去住了。
院子里只剩一个知根知底的冬棋,她做什么都很方便。
冬琴拿着她换下来的衣服,担忧道:“姑娘可是夜里没睡好?怎么出了这么一身汗?”
冬棋的瞎话张口就来:“姑娘就是容易出汗的体质,以后你就习惯了。”
凤婵音暗自好笑,没有说话,默认了冬棋的说法。
她一边用饭,一边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盘算了一遍,觉得没什么疏漏了,才搁下碗筷,对武妈妈道:“我回来的那天,死的那个车夫,安葬了吗?”
武妈妈回道:“还没有。因为是被害死的,需得官府验完尸首之后,才能下葬。”
她实在不太能理解这位二姑娘的脾性,这刚吃完饭就谈论死人、尸体的,也不嫌倒胃口。
虽然有再次惹凤婵音不快的风险,但武妈妈还是没忍住劝道:“这些事情,自有外面的管家操持,姑娘就不必多费心了。”
“听说,老爷已经吩咐了,若是官府查完案子,证明他是无辜受牵连的,就厚葬他,也会给他家人厚厚的抚恤银子。”
凤婵音重重地叹息一声,道:“终归是因为我的缘故,他才惹来了这场无妄之灾。”
“我一想到这里,就总觉得心里不安。”
“他家里可还有什么人?都是做什么的?他生前都和哪些人交好,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这就问得有些细了,日常都生活在后院的丫鬟仆妇们,跟一个外面的车夫没什么往来,因此都答不上来。
还是武妈妈回答道:“我隐约听说,他家里只有一个不大成器的儿子。不过也不太确定,姑娘容我去打听打听,再回禀姑娘。”
凤婵音点点头,嘱咐道:“一定要细细地打听。”
“父亲给的抚恤银子,是主家该给的。我想单独再给一份,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凤婵音打听这个车夫的情况,自然不是因为什么心里不安,想要给补偿。
她非常怀疑车夫是刺客收买的内应,不把他拖出来鞭尸报仇,就已经是大发慈悲了。
她引着武妈妈去打听这些,是想看看,能不能从车夫的过往经历或者家人亲眷身上,查出一些有用的线索。
当日母亲去接她之前,没有事先传一点消息给她,连她自己都是车驾到明月观门口了,才知道要回府的。
刺客却精准地知道她回京的时间,早早地埋伏在路边。
这都说明,刺客在丞相府是安插了探子的。
可父亲和母亲却绝口不提探子的事。
他们不提,她可不会忘。
不仅不会忘,还要把对方揪出来!
武妈妈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二姑娘当真是要发善心,多给一份抚恤银子,答应着去了。
这时小丫鬟禀说太医来复诊了。
来得真是时候。再不来,凤婵音也要着人去请了。
太医给她们主仆二人把了脉,又问了一些伤口的情况,这才道:“二姑娘原本的底子就好,伤口也不深,所以恢复得很好。”
“只要按时吃药、换药,避免大幅度的动作,不要操劳伤神,很快就能痊愈。”
“至于冬棋姑娘的伤,虽然伤得要重些,但只要谨遵医嘱,好好养着,也能痊愈的。”
凤婵音道过谢,没有急着让他走,而是吩咐丫鬟给他上了茶,闲话家常似的问道:“这些日子有劳太医了,还不知太医贵姓?在太医院居何职位?”
太医恭敬道:“敝姓田,现任太医院内医正。“
“原来是田太医。”凤婵音道,“我久居在外,对太医院的人事变动全然不知。”
“只记得,从前经常来家里行医问诊的孙太医,好像也是一位内医正。”
“想来,这位孙太医定是已经升官了。”
田太医道:“二姑娘说的这位孙太医,若是指孙原孙太医的话。他如今已经不在太医院了。”
凤婵音点头道:“正是这位孙原太医。我记得他年纪并不大,还没到退养卸职的时候,怎么已经不在太医院了?”
田太医回答道:“我与孙太医的接触也不多,只记得他是十年前就告老还乡了。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大概是家中有什么事吧。”
怎么会这么巧?
凤婵音心想。
母亲十一年前被这位孙太医越治越严重,逼得她不得已离家远居。
结果她刚走了没一年,这位孙太医也告老了。
这也更加确定了她的猜测,母亲当年的那场病,生得蹊跷。
打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凤婵音让人送走了田太医。
田太医前脚刚走,管家就带着十几个护卫过来了。
凤婵音自然要不了这么多人,她让每个人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专长,挑选了六个留下差遣,其他的都退了回去。
留下的人里,有一个原本是护卫副首领,名叫荆三,凤婵音依旧让他继续管着其他五人。
她对刚上任的荆护卫吩咐道:“我这正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去做。”
荆三拱手道:“姑娘尽管吩咐。”
凤婵音道:“你去帮我找一个人。他叫明弈,男,二十岁上下。”
“应是外地来京,参加春闱的学子。”
“如今放榜已过,他要么是中榜了,在等待选官,你可以从中选名单和吏部候官名单中去查。”
“若是没过榜,那找起来就要难一些……”
她一边思索,一边道:“没中进士,却逗留京城,家中应是小有资财,才经得起消耗。”
“你可以从买卖房宅的牙行处打听,也可从贵价的客栈酒楼处打听……”
“嗯……他也有可能借住在亲友家中,这就需要你们费些力气去找了。”
“他还有一个话多的小厮,叫金乐。”
“另外,有一匹只吃青草、不吃干草的马,叫金贵,额心有一簇金色的鬃毛。养得膘肥体壮,毛色顺滑,很是好认。”
“暂时就这些信息,你们找到后不要去打搅他,回来禀报我就是。”
荆三领命去了。
看着荆三离去的背影,凤婵音喜滋滋地想,手下有人就是好,想做什么,只要动动嘴皮子,就有人去把事情办好。
可惜她手中能用的人还是太少,而且有些事情还不能安排荆三他们去做。
不仅不能安排他们去做,还得防着他们去做才行。比如打听孙太医、打听护国寺的住持,还有……宫里的那位贵妃娘娘。
凤婵音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她人生中重大的转变,好像都是从进宫见了惠贵妃一面之后,才开始的。
也不一定就是这个原因。
毕竟她也只见过惠贵妃一面,而且很明显的,惠贵妃及她背后的安氏与凤氏属于同个利益集团。
但凤婵音就是有一种奇怪的直觉,这直觉直指惠贵妃。
尤其,是在母亲昨日进宫之后。
这直觉其实来得有些莫名,但她打算先查查再说。
太医院、护国寺、后宫,这三者都离她很远,她该怎么查起呢?
凤婵音敲着桌面,暗叹:还是能用的人太少,没有人脉。
人脉……
她停下敲击的动作,心想:也不是完全没有人脉啊!
夜半时分,丞相府客院。
星时再一次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他认命地翻身坐起,看着床边的黑影,无奈道:“姑奶奶,你有什么事不能白天说?”
凤婵音见他醒了,就挪步坐到椅子上,道:“不好让人知道的事,自然得在夜半无人的时候才好说。”
星时叹气道:“说吧,又要去探哪座牢房?”
凤婵音轻轻笑了一声,道:“今晚不探牢房了。想让师兄帮我打听两个人。”
星时道:“谁?”
凤婵音说出两个人的身份:“护国寺的住持,宫里的惠贵妃。”
星时揉了揉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确认道:“谁和谁?”
凤婵音重复道:“护国寺住持梵殊,惠贵妃安宛筝。”
星时瞠目道:“师妹,你是不是对师兄的能力有什么误解?”
“你师兄我只是一个京郊小观的守炉小道士,不是大内暗探啊!”
“护国寺的住持?当今的宠妃?你怎么不让我去查皇帝的宝库有多少宝贝?”
凤婵音解释道:“没让你打听太过机密隐私的事情,你就帮我打听打听梵殊老和尚是怎么发迹的,日常和哪些人交好,都为哪些人批过命。”
“至于惠贵妃……好像是有些为难师兄了。你先打听着嘛,能打听多少是多少。”
“我这也是实在找不到人了,才找到师兄头上的,事关师妹我的生死存亡,师兄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是不是?”
星时吃惊道:“你的事,还牵扯到了宫里的贵妃?”
他劝道,“师妹,不是师兄说你,你就一定要当这个相府千金吗?”
“以你的身手,外面天高云阔的,你干嘛非得当这个笼中之鸟?还是个扎人的笼子。”
凤婵音耸肩道:“回都回来了,我现在想走也走不掉了吧。”
星时一想,好像也是。
丞相府不要的时候,凤婵音是自由自在的鸟儿,想去哪儿去哪儿。
如今丞相府认回她了,她脖子上就戴上了锁链,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相府千金失踪,是能在整个东昭国掀起一层惊涛骇浪的。
回来容易,想走就难喽!
似乎是只能留下来继续当千金小姐了。
星时恨恨地瞪了凤婵音一眼,享福享乐的是她,吃苦受累的是自己!
师父收了这个小师妹,真是给清风观收了一个千金大小姐。
而他,就是给大小姐跑腿干活的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