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倾音本来以为这个狗官有“鬼大哥”镇着,可以变狗为苟,能够真心实意为百姓考虑打算,但现在看来,只要稍不留神他就要走歪。

    把一棵小树苗扶正容易,可要把一棵歪脖树掰直溜,任重而道远呀。

    “张大人,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我会时时刻刻盯着你的。”夏倾音拍了拍张图的肩膀,“赵小刚给你的图纸立刻上报朝廷,然后下令全县百姓家家户户都必须照着图纸盖房子。若有一家的房子不是暖房,那你就要考虑一下,是先吃万虫噬心丹好呢,还是先吃百花穿脑丸好。”

    “下官、下官定会让桃溪县一户不落地住进暖房,可是这暖房跟城墙一样都是双墙,而且就连地面也得是中空的。这样算来,盖一间暖房的费用,甚至能盖两到三间土坯房。对百姓来说,地震后重建房屋已经是倾尽全家之力,若再花双倍钱盖暖房恐怕拿不出来。”

    夏倾音沉下眼,张图说的没错。

    稻花村本来就贫穷,应付连年税收已经吃力,今年麦收时期,连续两个月的强降雨更可畏是雪上加霜。也就是她地震前收购野菜什么的,才让他们赚到一些钱。

    女人想了想,然后说道。

    “这样,你颁布政令,每家每户必须至少建一亩农田大棚,和一间暖房,其余房间可以盖成普通的土坯房。若钱财方面宽裕的,尽量将所有卧房都建成暖房。至于那些连一间暖房和一亩农田大棚都盖不起的人也好办。现在衙门不是设计了积分兑换司吗?你可以多给这些人派活干,那他们不就有钱了。至于那些家里连劳动力都没有的,那你就负责出资帮他们盖。”

    张图仿佛吃了一只王八:“我出资?”

    “过去搜刮了那么多民脂民膏,也该是时候吐出来了。”夏倾音斜睨着他:“怎么,张大人有意见?”

    张图一秒立马怂,“没意见……绝对没意见,下官这就去办、这就去办!”

    他连夜写了奏折,第二天天刚亮就命三名驿卒快马加鞭送至知府费漳处。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费漳没有再刁难,立刻向上呈送给巡抚游昌宏。不日,狐仙姑预测“龙历12月06日将迎来长达六年之久的极寒天气”这一消息,和那三张取暖建筑的图纸,就送到了朝堂之上。

    皇上自然是没有决断权的,就在大臣们还在议论极寒时,皇太后却先发话了,“这三张图纸画得倒还算新颖,不过仅凭一个神婆子的推算,张图就贸贸然秉奏,那朝廷的钦天监是摆设吗?”

    于是皇太后一句话,此事就此搁置。

    ……

    桃溪县在张图的一声令下,全部开始建造暖房,而且火炕和农田大棚一样也不能少。不管是原先镇子上的百姓,还是村子里的百姓,不管房子建的多还是建的少,都必须于今年十一月底住进新房子里。

    新令一下,有钱的立刻去临近砖窑买砖,没钱的家家户户都在挖土制作土坯砖。

    这时候夏倾音也将收购的土坯砖块拿出来售卖,她的砖块既结实又不开裂,当时收的时候是一文钱4块,现在按照市场价一文钱6块来卖。

    但是来买的依旧不太多。

    一个是这次盖房用量太大,村民们钱上不舍得,虽然盖房时间紧了些,但好在现如今依旧炎热难耐,日日艳阳高照,所以土坯砖干的也比较快。

    二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农户盖房基本上都是自己制作土坯块,而那些颇为富裕的家庭,又嫌弃土坯砖掉价,不美观也不耐用,都去砖窑买烧制的青砖。

    所以夏倾音手里的土坯砖一时销量不好,不过她无所谓,本来就是为了应急补缺的。而且她搞收货站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手里有钱,有能够消费的能力。

    赵小刚和余婆子非常相信夏倾音,知道这极寒天气必定会来,所以他们家打算盖三间暖卧,和一间普通灶房。虽然赵家只有祖孙两个人,但赵小刚总要成家的,这次直接把孩子的房间也给盖出来了。

    但是他们家的银钱不富裕,余婆子年纪大了,而赵小刚文文弱弱也干不了体力活,所以直接找夏倾音买的土坯砖。除去买砖瓦的钱,再除去人工,手里银钱也勉强只能盖三间暖房、一间普通灶房,这还多亏了前些日子给夏倾音验货挣的。

    而王守业家的家口可就大了。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三年前出嫁了,大儿子生了四个男娃,最大的13岁,最小的7岁。小儿子生了两个男娃一个女娃,大的11岁,最小的女娃娃5岁。

    地震以前王守业家就五间卧房,一间灶房。老两口一间,两个儿子媳妇各一间,最小的孙女一间,最后一间里面有个大通铺,六个小子们都挤在一起睡。

    大孙子今天十三了,眼看就要到了说亲的年纪,宋桂芝和余婆子一个想法,既然要建房子,那就趁这次机会一次性都建利索了。

    六个孙子未来都要娶媳妇,而且就算以后小孙女出嫁了,也肯定有回娘家暂住的时候,所以也得给她留一间房。

    这样算起来,就得一个娃一间房,他们老了,第四代是管不了了,但第三代有能力还是要管一管的。

    王家劳力多,原先在桃花村除了王大拿家,就属他家富裕。前不久又跟着夏倾音收野货,可着实赚了不少呢。

    不算小家各自的钱,只公中的就足足有240两。

    于是王守业老两口一商量,又去新建的衙门买了1亩地,加上之前的宅基地,凑在一起盖个两进的院子。

    说是两进的院子,可乡野的房子哪能盖得像大户人家那样四四行行的。自然也无需垂花门,更不用建倒座房后罩房什么的。

    前后两个院子,每个院子七间正房,四间厢房。院子之间是想通的,无需任何墙体隔开,这样祖孙三代都够住了。

    小辈们也不必住厢房,都住进坐北朝南采光好的正房也尽够了,厢房就用来做厨房和放杂物。还可以在前院额外开辟一块空地,养鸡养鸭养猪,离着正房远,也不会有恶臭的味道。

    经王守业这一规划,那这院子在桃花村铁定是房王,所以他也不打算用土坯砖了,既然打算往好里整,那他们也决定用烧制的青砖青瓦。

    夏倾音知道,农家人盖房子是除了红白两事之外的第三件大事,所以她按照舒适度给王赵两家一些现代的经验。

    “极寒天马上就要到了,如厕和洗漱只会比以前更加不方便。不过可以在院子的下手盖茅厕和洗澡间,也是以暖房的形式。

    在院子外面挖一个化粪池,直接与茅厕内的茅坑相连,这样粪便就可以直接排到外面去既能发酵,又闻不到臭味。还有澡堂,地面下深挖排水道,也一直延伸到院子外面,屋子地面留出下水口,其余地方全用青石板铺地。

    这样既可以洗澡,又可以洗衣服,等极寒天气一过,化了冰冻,洗漱的脏水就能顺着地面预留的下水口流出,直接流到院子外面,这样就不用再端着盆往外泼水,就方便多了。”

    “这想法真不错!”王守业点点头,为了沤肥大家都用旱厕,一到夏天不止臭味熏天,还到处是苍蝇。而且他们家里人多,洗澡得避讳,都是入夜后把浴桶搬进卧房洗,洗完一地的水,又湿又潮。

    单独盖出茅厕和洗澡间就方便多了,虽然又要用不少砖,但这比不得正房与厢房。茅厕和洗澡间可以盖的低一些,而且用土坯砖就成,这样一算,也多不了几钱银子。

    于是赵家盖了一间茅厕一间澡堂,而王家两个院子的下手处,每样各自都盖一间,他家里人多,这样方便。

    夏倾音自然也是要盖房子的,不过她和妹妹就三口人,所以只打算盖五间正房,然后再圈起一个大院子来。院子里全部铺青石板,这样打扫起来也方便。

    她虽然现在和妹妹们同住一间房,可是随着她们渐渐长大,总会有分房的时候。不管以后是不是会住在桃溪县,眼下还是要打算好的。

    五间正房全部建成暖房,厢房就不建了,其中一间正房做厨房用。在院子右侧建造一间厕所,和一个洗澡间。当然,极寒天来了她不必依靠暖房,在神奇防护罩的加持下,里面恒温20度,而且还有神奇逃生仓。

    建造暖房不过是打掩护罢,掩人耳目罢了,她也不打算用土坯砖块,而是跟王守业一样,全到砖窑买青砖。

    至于邵芳玲和季晁荣,前者孤苦无依,后者虽有家,却有家不能入,每次前去柳树县看望父母都被赶出来。

    因为地震,邵氏制衣塾租的屋子也塌了,夏倾音便做主直接把两人带到了稻花村。而且还把邵芳玲的户籍也迁到了这里,从此她就是正儿八经的稻花村人氏了。

    夏倾音决定把“邵氏制衣塾”建在稻花村,于是买了五亩地,全部建成一排一排坐北朝南的房子,每排房子前后间距保持三十米,以便每个房间都光照充足,毕竟做衣服可是靠眼神的。

    在房子的四周起四面高墙,这样既防风又安全保险,房子全部建成暖房,再建一排厕所和洗澡间。因为是制衣塾,免不了有很多绣娘和学徒出入,所以多建造点,以免上厕所还得争抢。

    整个布局就跟现代八十年代初期的封闭式厂房差不多,只不过为了保暖,每个房间很小,就跟一间小教室差不多大。

    至于其他的,就是所有地面,不管屋内还是屋外,全部铺上青石板,整洁美观还容易打扫。夏倾音把自己的想法跟邵芳玲一说,后者免不了又感动痛哭一场。

    很快,邵氏制衣塾开始动工了。

    “邵姐,你就别忙了,身子骨还没好利索呢,别再累着了。还有季大哥,你那胳膊刚好,别再给弄折了!”

    工匠都已经开始上工,可这两人在帐篷闲着浑身难受,非得帮着小工一起干活。一会和泥,一会递砖头,尤其季晁荣,一个富家公子哥干起活来那劲儿,一点不输给工匠们。

    夏倾音真是劝不住啊劝不住!

章节目录

放妻后经商挣得鱼粮满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青红辣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红辣椒并收藏放妻后经商挣得鱼粮满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