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内。
安复无聊得要睡着了,他不耐烦地问詹远:“爱卿有何事,不在上朝的时候提出来,非要挑这个时候啊。”
詹远跪在地上再次磕头行礼道:“禀陛下,微臣所说之事事关家国大事。运往前线的粮草迟迟未到,将士们如何打仗?”
想到此事,詹远十分无奈。安复今日早朝根本无心听这些朝奏之事,只宣布了一件大事--命皇三公主玲珑和亲金陵国以期平定战事。
可两国交战又怎能因一女子而止战呢,将一国存亡寄希望于一弱女子本就是匪夷所思之事,更是极大的不公平。可安复说完就挥手退朝了。其他大臣所要上奏之事都统统弃之脑后,大臣们也早已习惯安复的不思朝政,个个都发出了叹息,却是敢怒不敢言。无他,只因安复的早已安排了一堆宦官专门用来监视大臣们的言行举止,看其是否有谋逆之言,不敬之语。
现在朝堂之上尽是一片结党营私、蝇营狗苟之辈,民间更是一片饿殍遍野,卖官鬻爵,强征土地者比比皆是。百姓之苦不得上听,君主不仁,只贪酒色笙歌,饱暖思欲。
国之上下皆如腐烂的朽木,上面攀附着的是密密麻麻的蛀虫,连带着周围的一切也开始蔓延上了腐朽死亡的气息。
金陵国向来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一直对周围各国虎视眈眈,意图一统中原。前年刚吞并了利国,扩张了版图,其野心勃勃可见一斑。
这两年又借边境交壤之处不断滋事,其意图无非是想挑起战事。可未曾想,安国国君一心只在沉迷酒色,对边境之事毫不过问,并无出战之心。如此这样竟阴差阳错未遂其心愿,士兵们憋屈是憋屈,倒也知道如若打起来是毫无胜算,未免家破人亡只得将这些挑衅不作一回事。
可谁曾想,前三个月安复竟执意要攻打金陵国,众臣大惊失色,连连劝阻。倒是罕见的奸臣良将满朝文武都站在同一战线上,文昌公慕彻进言,若不联合其余国家,贸然出兵不仅正遂了金陵之意,给了其出兵的由头,更是毫无胜算。
安复厌烦地将一旁带刀侍卫手中的剑拔了出来,扔到地上。
他满含怒气地说:“谁若再拦寡人,便用此剑明志!”
气氛凝滞了一会儿,三朝老臣定国公何良照寒心地看着这场闹剧,竟当场拿起了那把剑自刎于朝堂。
临死前,他满怀痛惜地对安复说:“臣只愿陛下三思而后行,切勿听信道士之言,坏了国之根基,葬送我安国前途啊!”刚说完就咽气去了,眼睛还睁得大大的。
可谁料,何老刚去世,安复便怒急反笑,“敢威胁寡人。”他没想到居然真有人会不要命撞到这刀子上来。一想到自己的权威被挑衅,便大喝:“来人呐,宣旨,定国公朝堂之上藐视君主,竟敢自刎,不敬之举罪无可恕。命其全家贬为庶人,诰命收回,其子女后代三代不许科举。”
诸位大臣皆不可置信地看着安复,自其执政这十年来,也就前两年太上皇还在时还算勤勉,太上皇去了之后便越发不理朝政,荒淫无道。
可今日此举,更是将安国往死路上逼啊!
但定国公的下场还在面前摆着,许多大臣暂时不敢言语。
安复突兀地笑了起来,他又闲适地坐在了龙椅上,“各位爱卿不要害怕,寡人早已有所打算,如若打起来,旁边观望的国家也会加入进来的,寡人早已找好了联盟。”
他一脸得意地说:“寡人自然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一切早已布局好了。国公这是着实瞧不起寡人,竟威胁起来,实在可恶!”说到后面竟恶狠狠地指着定国公的尸体。
“罢了,此事既然完结,寡人就先走了。”他话音刚落就走了。
只留下面面相觑的大臣。
陛下出兵更是让经验不足的贵族子弟执帅印,詹远气闷,官场勾结竟也左右上了战场之事。但好在另派了十胜九捷的周宣任主帅,他也能稍安些心。
“粮草?粮草不是让粮草官运过去了吗?怎么还向寡人提这事。”
“可将士们的粮草根本不够啊陛下,将士在前线打仗,粮食是至关紧要的事。还请陛下另选粮草官押运粮食并查清此事!”
安复本来并不欲管,但一想到毕竟要和金陵国打,打不赢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便改了主意。
“此事便依你所言。来人,拟旨。”
写完圣旨,便将其扔向詹远。“此事便交由你去办。”
金陵国宫殿中。
金陵国君收到了安复的和亲信,他看向使者:“你国君王可真是让寡人大开眼界啊,此事寡人允了。”
“不过,听闻安国小公主还未及笄,寡人也并非禽兽,便等其及笄礼过再行嫁娶之事,也好留一年暂作准备。”他似笑非笑地“使者以为如何。”
安国使者谨慎地低头回答:“小人出发时,君主便吩咐一切皆听国君的安排,于此自然并无异议。”
待回过书信使者离开之后,楼顾笑着对臣子说:“没想到安复这老匹夫竟如此不自量力,送上门让寡人羞辱。寡人不收下他这份心意反倒不美。”
丞相白隙笑道:“安国亡乃是天意人和,这么一个腐朽的国家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楼顾捻着胡子笑道:“此战要赢,和亲我们也要。”
安复无聊得要睡着了,他不耐烦地问詹远:“爱卿有何事,不在上朝的时候提出来,非要挑这个时候啊。”
詹远跪在地上再次磕头行礼道:“禀陛下,微臣所说之事事关家国大事。运往前线的粮草迟迟未到,将士们如何打仗?”
想到此事,詹远十分无奈。安复今日早朝根本无心听这些朝奏之事,只宣布了一件大事--命皇三公主玲珑和亲金陵国以期平定战事。
可两国交战又怎能因一女子而止战呢,将一国存亡寄希望于一弱女子本就是匪夷所思之事,更是极大的不公平。可安复说完就挥手退朝了。其他大臣所要上奏之事都统统弃之脑后,大臣们也早已习惯安复的不思朝政,个个都发出了叹息,却是敢怒不敢言。无他,只因安复的早已安排了一堆宦官专门用来监视大臣们的言行举止,看其是否有谋逆之言,不敬之语。
现在朝堂之上尽是一片结党营私、蝇营狗苟之辈,民间更是一片饿殍遍野,卖官鬻爵,强征土地者比比皆是。百姓之苦不得上听,君主不仁,只贪酒色笙歌,饱暖思欲。
国之上下皆如腐烂的朽木,上面攀附着的是密密麻麻的蛀虫,连带着周围的一切也开始蔓延上了腐朽死亡的气息。
金陵国向来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一直对周围各国虎视眈眈,意图一统中原。前年刚吞并了利国,扩张了版图,其野心勃勃可见一斑。
这两年又借边境交壤之处不断滋事,其意图无非是想挑起战事。可未曾想,安国国君一心只在沉迷酒色,对边境之事毫不过问,并无出战之心。如此这样竟阴差阳错未遂其心愿,士兵们憋屈是憋屈,倒也知道如若打起来是毫无胜算,未免家破人亡只得将这些挑衅不作一回事。
可谁曾想,前三个月安复竟执意要攻打金陵国,众臣大惊失色,连连劝阻。倒是罕见的奸臣良将满朝文武都站在同一战线上,文昌公慕彻进言,若不联合其余国家,贸然出兵不仅正遂了金陵之意,给了其出兵的由头,更是毫无胜算。
安复厌烦地将一旁带刀侍卫手中的剑拔了出来,扔到地上。
他满含怒气地说:“谁若再拦寡人,便用此剑明志!”
气氛凝滞了一会儿,三朝老臣定国公何良照寒心地看着这场闹剧,竟当场拿起了那把剑自刎于朝堂。
临死前,他满怀痛惜地对安复说:“臣只愿陛下三思而后行,切勿听信道士之言,坏了国之根基,葬送我安国前途啊!”刚说完就咽气去了,眼睛还睁得大大的。
可谁料,何老刚去世,安复便怒急反笑,“敢威胁寡人。”他没想到居然真有人会不要命撞到这刀子上来。一想到自己的权威被挑衅,便大喝:“来人呐,宣旨,定国公朝堂之上藐视君主,竟敢自刎,不敬之举罪无可恕。命其全家贬为庶人,诰命收回,其子女后代三代不许科举。”
诸位大臣皆不可置信地看着安复,自其执政这十年来,也就前两年太上皇还在时还算勤勉,太上皇去了之后便越发不理朝政,荒淫无道。
可今日此举,更是将安国往死路上逼啊!
但定国公的下场还在面前摆着,许多大臣暂时不敢言语。
安复突兀地笑了起来,他又闲适地坐在了龙椅上,“各位爱卿不要害怕,寡人早已有所打算,如若打起来,旁边观望的国家也会加入进来的,寡人早已找好了联盟。”
他一脸得意地说:“寡人自然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一切早已布局好了。国公这是着实瞧不起寡人,竟威胁起来,实在可恶!”说到后面竟恶狠狠地指着定国公的尸体。
“罢了,此事既然完结,寡人就先走了。”他话音刚落就走了。
只留下面面相觑的大臣。
陛下出兵更是让经验不足的贵族子弟执帅印,詹远气闷,官场勾结竟也左右上了战场之事。但好在另派了十胜九捷的周宣任主帅,他也能稍安些心。
“粮草?粮草不是让粮草官运过去了吗?怎么还向寡人提这事。”
“可将士们的粮草根本不够啊陛下,将士在前线打仗,粮食是至关紧要的事。还请陛下另选粮草官押运粮食并查清此事!”
安复本来并不欲管,但一想到毕竟要和金陵国打,打不赢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便改了主意。
“此事便依你所言。来人,拟旨。”
写完圣旨,便将其扔向詹远。“此事便交由你去办。”
金陵国宫殿中。
金陵国君收到了安复的和亲信,他看向使者:“你国君王可真是让寡人大开眼界啊,此事寡人允了。”
“不过,听闻安国小公主还未及笄,寡人也并非禽兽,便等其及笄礼过再行嫁娶之事,也好留一年暂作准备。”他似笑非笑地“使者以为如何。”
安国使者谨慎地低头回答:“小人出发时,君主便吩咐一切皆听国君的安排,于此自然并无异议。”
待回过书信使者离开之后,楼顾笑着对臣子说:“没想到安复这老匹夫竟如此不自量力,送上门让寡人羞辱。寡人不收下他这份心意反倒不美。”
丞相白隙笑道:“安国亡乃是天意人和,这么一个腐朽的国家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楼顾捻着胡子笑道:“此战要赢,和亲我们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