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推行“魏廷官治厘正六法”后,官吏悚然勤谨,政务速办,积弊渐除。
于朝堂,纲纪振,风气新,财富充。
但是官员们对推行此法的丞相叶卿初之弹劾,日甚一日。
“今丞相所推之整饬吏治之法,臣窃以为过严。吾等奉公守法,然诸事繁杂,稍有差池,便恐遭黜罚,心常惴惴,难以安心施政。长此以往,官员皆兢兢翼翼,不敢稍有逾矩之行,亦无暇他顾,精力尽耗于此,元气何存?如此严苛之制,恐非长治久安之策也。”
叶卿初站出。她皮肤白皙,眉目浓艳,妆容极淡,却依旧是天姿国色。
虽然今日的弹劾依旧如此之多,她一直是面色沉静——习惯了。
女帝即位方能用威压和神话让其信服,她这女丞相就难了。
叶卿初面如静水,波澜不惊,缓缓开口,声音却掷地有声:“若不严整,何以纠积弊,振朝纲?你等当自省勤勉,勿生懈怠之念。若因你等所谓元气之论而缓行,朝纲何以清正,政事何以有序?若人人皆以元气为由,不思进取,国家何望?”
那官员无言以对,于是退回。
另一大臣站出:“此制虽立意良善,然未虑及臣下之艰辛,执行过急,恐生乱也。且诸般细则,繁琐严苛,令吾等穷于应对。今官员终日疲于应付考绩,无暇深思熟虑于政事之根本,无暇提升自身之德才,元气渐损,如何能为朝廷尽忠效力?”
“繁琐严苛?”叶卿初唇角微扬,眼中满是不屑,“这记录政务每部有专人,考核评估也设有官考司。你们要做的不过是同之前一般将己身应为之事做好,何来‘无暇’一说?”
那大臣色变而无言。
叶卿初顿了顿:“若言此是你们反对此法之由,那么我唯觉乃是你等本就未曾用心尽责行己之事,今逢有此考核之制,方心生慌乱。”
此言一出,众臣或颔首沉思,或面露忧色,但皆不发一言。
宣帝启言:“可尚有爱卿奏禀?”
廷尉郑高趋步而出,先行稽礼,而后禀道:“前番时日吉安郡守李通侵吞赈灾粮款及监粮,盗卖官粮一案已有果决。经拷讯之下,那李通终究全盘招供。”
前些时日吉安遭逢大水,百姓赖以为生之耕地尽毁;洪流所至,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宣帝自国库拨出数千万两银子以赈济灾民,然吉安郡守李通却虚列受灾户之名册,冒领赈灾款物而据为己有。宣帝得悉后震怒,下令彻查,欲将相关人等悉数揪出严惩。
宣帝大喜:“速言!”
“李通已列出有关人等,只是……这……”郑高支吾难言,似极为窘迫。
“说!”
“他言……此事乃丞相所谋……”
一瞬之间,满朝寂然,针落可闻。只是大多数人面上皆呈幸灾乐祸之态。
叶卿初眸色黯沉,宛如深渊。
宣帝声音沉缓了许多:“继续。”
郑高咽了咽唾沫:“还言,他有书信为证。”
“呈将上来。”
宣帝览毕,面色阴沉如墨染。她将那数张信笺愤然掷下。
首领太监匆忙趋前欲捡。
“不要捡!”
那太监身躯一颤,赶紧止息退回。
群臣皆跪地高呼:“皇上息怒!”
宣帝胸脯起伏不定,闭目平息怒火:“都起来!”
“是。”
良久之后宣帝方睁眼:“捡回来,让我的叶爱卿好生瞧瞧!”
宣帝生于吉安,此无疑触及其逆鳞。
叶卿初拿起,仔细端视,片刻后,摇头道:“皇上,此书信非臣所写。臣从未做此等之事,臣实冤枉。”
叶卿初执起纸张上部,将其内容朝外展呈:“确与臣的字迹极为相似,但臣写字有一小习惯,便是每于最后一字之后点上一点,臣之奏折可证,而这上面却无。”
治粟内史黄志小眼眯起:“叶大人,这解释实在难以服众,牵强得我都难以直视。”
叶卿初目光凌厉地瞥向黄志,嘴角微微一抿,沉声道:“那依黄大人之意,我是该无端认罪吗?”
郑高亦道:“叶大人,您这习好随时可变动,一两次不点也无不可。”
“行,”叶卿初转头问郑高:“这吉安大水约莫十日之前?”
“十一日。”郑高纠正道。
“十一日。然我十五日前不慎将右手扭伤,十日之内无法书写,那几日之奏折皆为我的侍卫拂霜代笔。故而我根本无法书写此封信函。”叶卿初说着抬起右手微微活动了一下,以显示伤势未完全好。
“谁知晓叶大人是否真的受伤了呢?”黄志阴阳怪气地言道。
叶卿初偏首,眼泛冷意,直直地盯着黄志,道:“幸好我的伤尚未痊愈,请来太医验证亦未尝不可。”
黄志缩了缩头,避开叶卿初的眼神。
宣帝微微蹙额:“叶爱卿之伤,朕早已知悉。”
郑高向宣帝躬身作揖道:“尚有证人在。乃锦绣街售豆腐之蒋安,言八日之前卖豆腐的时候,看见叶大人与那李通一同踏入芙蓉醉。”
叶卿初听闻此言,微微扬起下巴,双目沉静如水,只是那好看的眉毛轻轻蹙起了一个细微的弧度,她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荒谬至极。倘若已然写信,我何必还要亲去见他?且还是在那般声名远扬的酒楼大张旗鼓地相见?”
郑高摇头道:“然那蒋安确是这般言语,臣经办诸多案件,观其模样断不似撒谎。倘若陛下心存疑虑,大可遣快马将其传入宫中。”
叶卿初道:“朝堂之上自有规制,百姓岂可随意进入。况且还要陛下久候,此乃何道理?”
宣帝沉声道:“传。”
“陛下!”
宣帝只以眼神示意于她,叶卿初便不敢再多言半句,只是微微颔首,静静地退至一旁。
“遵旨。”
锦绣街很近,快马须臾即返。
蒋安身着粗布衣衫,那衣裳虽浆洗得还算干净,但已有着不少补丁,身形羸弱矮小。
当他被带到这恢弘宫殿内时,他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大张着,仿佛能轻松塞下一个鸡蛋。
他呆立在原地,在侍卫的催促下,才如梦初醒般慌忙跪地,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声音颤抖着行礼:“草民蒋安拜见陛下!”
“平身。”宣帝的声音沉稳而威严。
“谢陛下!”蒋安双腿仍止不住地微微颤抖,他低垂着头,不敢直视那高高在上的女帝。
宣帝微微眯起双眸,开口问道:“蒋安,你说曾见叶大人与李通一同入芙蓉醉,是真吗?”
蒋安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恭声答曰:“草民不认识他们,只是郑大人给我看了画像,确为那二人。”他微微颤抖的手伸出来,在空中略显慌乱地比划着,“约莫八……八日前……”
叶卿初微微皱眉,向前一步,目光紧紧盯着蒋安,缓缓开口:“你确定是我?”
蒋安壮着胆子伸长脖颈,眼睛努力地睁大,仔细端详叶卿初一眼,随后脸上露出一抹笃定之色,用力一拍大腿说:“对,是那女子!”
他的声音在这空旷的宫殿中显得格外响亮,随后他似觉失态,赶忙低下头,又转头向宣帝道:“我记得尤为清晰,因那女子甚美,美得不似凡人,就如同……那画中的仙子一般,故而草民印象极为深刻。”
叶卿初却忽尔展颜一笑,话锋陡转:“你有一妻室,是吗?”
蒋安虽心有几分迷惑,然仍恭声回道:“是,草民确有一妻,名曰秋期。”
“秋期也来了吧?”
“啊?”
叶卿初徐步而出,恭身深深作揖:“陛下,臣恳请将殿外之秋期传唤入殿。”
蒋安呐呐低语:“她何时……”
黄志皱眉,蒋安面色变幻,极为复杂。
宣帝轻挥衣袖:“传秋期。”
俄顷,秋期入殿,她身着粗陋布衣,头顶仅以一只木簪绾发,相貌平平无奇。进殿之际,虽心怀紧张,却能竭力克制,不失礼数。
“草民秋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秋期起身后,蒋安悄然侧首望向身旁的秋期,满眼皆是疑惑,却不敢贸然开口询问。
“今晨臣乘轿前往早朝之时,秋期于街市之中将臣之轿子拦住,且与臣言及一事。”叶卿初斜睨蒋安一眼,“你可知为何秋期能识得我的轿子,并将其阻拦?”
蒋安身躯微颤,缓缓摇头。
叶卿初嘴角微微上扬,抬头看宣帝:“其一,昔日臣办事之际,轿子不慎蹭及卖豆腐的秋期,臣亲自下轿,给她些许银两以作赔罪,故而彼此相识。由此,臣亦知晓,其家中有一丈夫,名为蒋安,此人极为好赌,只知从家中索取钱财,且从未曾售卖过豆腐。”
蒋安身形猛地一颤。
“至于这其二……”叶卿初眼角轻扬,“昨夜,秋期偶然听闻蒋安于家中与一不知何人交谈,言及要其今日前来作伪证,诬陷当朝丞相,若事成,可得白银万两。”
蒋安神色已然大变。
“她为此纠结思忖一夜,终究还是于今日一早拦住了臣之轿子。”
秋期当日言说那番话之情景,清晰浮现于叶卿初眼前——
秋期眼角已现些许因岁月风霜而生之细纹,言辞恳切道:“我每日辛苦做豆腐所得之钱,尽皆被他拿去赌博,他张口闭口便是要钱。我对他早已无那缠绵情爱,他又不肯给予我放妻书,我亦无法逃离这困境。他实乃一个混蛋,但大人是好人,我甘愿前往,协助大人作证。”
天子坐明堂,何其威压,秋期不惧,前去,为良心、也为风骨。
郑高开口道:“然此秋期所言,亦未必为真。”
“秋期敢立誓,若有半句虚言,愿遭万劫不复!陛下可直接取我项上头颅,将我的尸身弃置于市井之中。”
叶卿初转而质问蒋安:“你呢?你可知晓,欺君之罪,后果将是如何?”
蒋安双腿一软,瘫跪于地,双目呆滞无神,浑身不停颤抖,竟无法吐出一字。
宣帝微微抬眸,那冷峻如寒霜之刃的目光直直地射向蒋安,声若洪钟般沉喝道:“速速道来,究竟是何人指使你行此等之事?”
蒋安浑身战栗不已,宛如狂风中的残叶般摇摇欲坠,声音颤抖得几不成调:“我……我确确实实不知晓啊,陛下。那人面庞皆被遮掩得严严实实,仅给予我些许银子信物后便匆匆如鬼魅般离去……陛下,我真真是毫不知情啊,陛下!”
宣帝面色陡然一沉,龙袖猛地一挥,犹如秋风扫落叶般决然道:“将其拖下去,给朕狠狠地杖打,务必打到他将实情全盘托出为止。”
侍卫们迅猛上前,不由分说地拖拽着蒋安往殿外大步而去。蒋安惊恐万状,口中发出凄厉至极的惨嚎之声,那声音在殿内不断地缭绕回响,令人闻之心惊胆寒。
宣帝将目光缓缓转向秋期,语气温和宛如春日之煦风:“秋期,你秉性良善,心怀忠义,忠诚为民,赤胆忠君。朕今日特此赦免你自由之身,自此以后你与那蒋安再无任何牵扯羁绊。另赏赐白银百两,以作嘉奖之资。”
秋期闻言,脸上顿时涌现出感激涕零之色,急忙双膝跪地,连连叩首,声音洪亮:“谢皇上隆恩!”言罢,徐徐退下。
宣帝转而望向叶卿初,言语中满含关切之意道:“叶爱卿,此番你着实受了莫大的委屈啊。”
叶卿初轻轻摇头:“臣所受之这些微委屈实乃不足挂齿,吉安百姓所遭受之委屈才是真正令人痛心疾首之事,陛下。”
宣帝微微颔首。
随后,宣帝又将那凌厉的目光投向郑高,语气严厉:“郑爱卿,那李通务必严加审讯。他竟敢污蔑朝廷重臣,其居心叵测,怕是怀有不可告人之异心。”
郑高连忙恭敬地作揖,急忙应道:“是。”
叶卿初微微皱眉,神色肃然道:“是啊,郑大人,这吉安贪污之事极为严重。所涉银两有几千万两之巨来着?”
郑高立即回应道:“八千万两。”
叶卿初郑重其事地点头,又道:“对了,况且我们宫内一年的支出也才……”
郑高接话道:“一千万两左右。”
叶卿初追问道:“准确的数目是……”
郑高赶忙回应:“一千七百五十万两。”
叶卿初长叹一声,缓缓摇头道:“他贪污之银两都足够宫内使用好几年了。我记得最近修了宫殿吧,那花费是多少两?”
郑高刚欲启口作答,却被黄志惊慌失措地打断:“叶大人问得未免也太多了。”
于朝堂,纲纪振,风气新,财富充。
但是官员们对推行此法的丞相叶卿初之弹劾,日甚一日。
“今丞相所推之整饬吏治之法,臣窃以为过严。吾等奉公守法,然诸事繁杂,稍有差池,便恐遭黜罚,心常惴惴,难以安心施政。长此以往,官员皆兢兢翼翼,不敢稍有逾矩之行,亦无暇他顾,精力尽耗于此,元气何存?如此严苛之制,恐非长治久安之策也。”
叶卿初站出。她皮肤白皙,眉目浓艳,妆容极淡,却依旧是天姿国色。
虽然今日的弹劾依旧如此之多,她一直是面色沉静——习惯了。
女帝即位方能用威压和神话让其信服,她这女丞相就难了。
叶卿初面如静水,波澜不惊,缓缓开口,声音却掷地有声:“若不严整,何以纠积弊,振朝纲?你等当自省勤勉,勿生懈怠之念。若因你等所谓元气之论而缓行,朝纲何以清正,政事何以有序?若人人皆以元气为由,不思进取,国家何望?”
那官员无言以对,于是退回。
另一大臣站出:“此制虽立意良善,然未虑及臣下之艰辛,执行过急,恐生乱也。且诸般细则,繁琐严苛,令吾等穷于应对。今官员终日疲于应付考绩,无暇深思熟虑于政事之根本,无暇提升自身之德才,元气渐损,如何能为朝廷尽忠效力?”
“繁琐严苛?”叶卿初唇角微扬,眼中满是不屑,“这记录政务每部有专人,考核评估也设有官考司。你们要做的不过是同之前一般将己身应为之事做好,何来‘无暇’一说?”
那大臣色变而无言。
叶卿初顿了顿:“若言此是你们反对此法之由,那么我唯觉乃是你等本就未曾用心尽责行己之事,今逢有此考核之制,方心生慌乱。”
此言一出,众臣或颔首沉思,或面露忧色,但皆不发一言。
宣帝启言:“可尚有爱卿奏禀?”
廷尉郑高趋步而出,先行稽礼,而后禀道:“前番时日吉安郡守李通侵吞赈灾粮款及监粮,盗卖官粮一案已有果决。经拷讯之下,那李通终究全盘招供。”
前些时日吉安遭逢大水,百姓赖以为生之耕地尽毁;洪流所至,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宣帝自国库拨出数千万两银子以赈济灾民,然吉安郡守李通却虚列受灾户之名册,冒领赈灾款物而据为己有。宣帝得悉后震怒,下令彻查,欲将相关人等悉数揪出严惩。
宣帝大喜:“速言!”
“李通已列出有关人等,只是……这……”郑高支吾难言,似极为窘迫。
“说!”
“他言……此事乃丞相所谋……”
一瞬之间,满朝寂然,针落可闻。只是大多数人面上皆呈幸灾乐祸之态。
叶卿初眸色黯沉,宛如深渊。
宣帝声音沉缓了许多:“继续。”
郑高咽了咽唾沫:“还言,他有书信为证。”
“呈将上来。”
宣帝览毕,面色阴沉如墨染。她将那数张信笺愤然掷下。
首领太监匆忙趋前欲捡。
“不要捡!”
那太监身躯一颤,赶紧止息退回。
群臣皆跪地高呼:“皇上息怒!”
宣帝胸脯起伏不定,闭目平息怒火:“都起来!”
“是。”
良久之后宣帝方睁眼:“捡回来,让我的叶爱卿好生瞧瞧!”
宣帝生于吉安,此无疑触及其逆鳞。
叶卿初拿起,仔细端视,片刻后,摇头道:“皇上,此书信非臣所写。臣从未做此等之事,臣实冤枉。”
叶卿初执起纸张上部,将其内容朝外展呈:“确与臣的字迹极为相似,但臣写字有一小习惯,便是每于最后一字之后点上一点,臣之奏折可证,而这上面却无。”
治粟内史黄志小眼眯起:“叶大人,这解释实在难以服众,牵强得我都难以直视。”
叶卿初目光凌厉地瞥向黄志,嘴角微微一抿,沉声道:“那依黄大人之意,我是该无端认罪吗?”
郑高亦道:“叶大人,您这习好随时可变动,一两次不点也无不可。”
“行,”叶卿初转头问郑高:“这吉安大水约莫十日之前?”
“十一日。”郑高纠正道。
“十一日。然我十五日前不慎将右手扭伤,十日之内无法书写,那几日之奏折皆为我的侍卫拂霜代笔。故而我根本无法书写此封信函。”叶卿初说着抬起右手微微活动了一下,以显示伤势未完全好。
“谁知晓叶大人是否真的受伤了呢?”黄志阴阳怪气地言道。
叶卿初偏首,眼泛冷意,直直地盯着黄志,道:“幸好我的伤尚未痊愈,请来太医验证亦未尝不可。”
黄志缩了缩头,避开叶卿初的眼神。
宣帝微微蹙额:“叶爱卿之伤,朕早已知悉。”
郑高向宣帝躬身作揖道:“尚有证人在。乃锦绣街售豆腐之蒋安,言八日之前卖豆腐的时候,看见叶大人与那李通一同踏入芙蓉醉。”
叶卿初听闻此言,微微扬起下巴,双目沉静如水,只是那好看的眉毛轻轻蹙起了一个细微的弧度,她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荒谬至极。倘若已然写信,我何必还要亲去见他?且还是在那般声名远扬的酒楼大张旗鼓地相见?”
郑高摇头道:“然那蒋安确是这般言语,臣经办诸多案件,观其模样断不似撒谎。倘若陛下心存疑虑,大可遣快马将其传入宫中。”
叶卿初道:“朝堂之上自有规制,百姓岂可随意进入。况且还要陛下久候,此乃何道理?”
宣帝沉声道:“传。”
“陛下!”
宣帝只以眼神示意于她,叶卿初便不敢再多言半句,只是微微颔首,静静地退至一旁。
“遵旨。”
锦绣街很近,快马须臾即返。
蒋安身着粗布衣衫,那衣裳虽浆洗得还算干净,但已有着不少补丁,身形羸弱矮小。
当他被带到这恢弘宫殿内时,他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大张着,仿佛能轻松塞下一个鸡蛋。
他呆立在原地,在侍卫的催促下,才如梦初醒般慌忙跪地,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声音颤抖着行礼:“草民蒋安拜见陛下!”
“平身。”宣帝的声音沉稳而威严。
“谢陛下!”蒋安双腿仍止不住地微微颤抖,他低垂着头,不敢直视那高高在上的女帝。
宣帝微微眯起双眸,开口问道:“蒋安,你说曾见叶大人与李通一同入芙蓉醉,是真吗?”
蒋安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恭声答曰:“草民不认识他们,只是郑大人给我看了画像,确为那二人。”他微微颤抖的手伸出来,在空中略显慌乱地比划着,“约莫八……八日前……”
叶卿初微微皱眉,向前一步,目光紧紧盯着蒋安,缓缓开口:“你确定是我?”
蒋安壮着胆子伸长脖颈,眼睛努力地睁大,仔细端详叶卿初一眼,随后脸上露出一抹笃定之色,用力一拍大腿说:“对,是那女子!”
他的声音在这空旷的宫殿中显得格外响亮,随后他似觉失态,赶忙低下头,又转头向宣帝道:“我记得尤为清晰,因那女子甚美,美得不似凡人,就如同……那画中的仙子一般,故而草民印象极为深刻。”
叶卿初却忽尔展颜一笑,话锋陡转:“你有一妻室,是吗?”
蒋安虽心有几分迷惑,然仍恭声回道:“是,草民确有一妻,名曰秋期。”
“秋期也来了吧?”
“啊?”
叶卿初徐步而出,恭身深深作揖:“陛下,臣恳请将殿外之秋期传唤入殿。”
蒋安呐呐低语:“她何时……”
黄志皱眉,蒋安面色变幻,极为复杂。
宣帝轻挥衣袖:“传秋期。”
俄顷,秋期入殿,她身着粗陋布衣,头顶仅以一只木簪绾发,相貌平平无奇。进殿之际,虽心怀紧张,却能竭力克制,不失礼数。
“草民秋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秋期起身后,蒋安悄然侧首望向身旁的秋期,满眼皆是疑惑,却不敢贸然开口询问。
“今晨臣乘轿前往早朝之时,秋期于街市之中将臣之轿子拦住,且与臣言及一事。”叶卿初斜睨蒋安一眼,“你可知为何秋期能识得我的轿子,并将其阻拦?”
蒋安身躯微颤,缓缓摇头。
叶卿初嘴角微微上扬,抬头看宣帝:“其一,昔日臣办事之际,轿子不慎蹭及卖豆腐的秋期,臣亲自下轿,给她些许银两以作赔罪,故而彼此相识。由此,臣亦知晓,其家中有一丈夫,名为蒋安,此人极为好赌,只知从家中索取钱财,且从未曾售卖过豆腐。”
蒋安身形猛地一颤。
“至于这其二……”叶卿初眼角轻扬,“昨夜,秋期偶然听闻蒋安于家中与一不知何人交谈,言及要其今日前来作伪证,诬陷当朝丞相,若事成,可得白银万两。”
蒋安神色已然大变。
“她为此纠结思忖一夜,终究还是于今日一早拦住了臣之轿子。”
秋期当日言说那番话之情景,清晰浮现于叶卿初眼前——
秋期眼角已现些许因岁月风霜而生之细纹,言辞恳切道:“我每日辛苦做豆腐所得之钱,尽皆被他拿去赌博,他张口闭口便是要钱。我对他早已无那缠绵情爱,他又不肯给予我放妻书,我亦无法逃离这困境。他实乃一个混蛋,但大人是好人,我甘愿前往,协助大人作证。”
天子坐明堂,何其威压,秋期不惧,前去,为良心、也为风骨。
郑高开口道:“然此秋期所言,亦未必为真。”
“秋期敢立誓,若有半句虚言,愿遭万劫不复!陛下可直接取我项上头颅,将我的尸身弃置于市井之中。”
叶卿初转而质问蒋安:“你呢?你可知晓,欺君之罪,后果将是如何?”
蒋安双腿一软,瘫跪于地,双目呆滞无神,浑身不停颤抖,竟无法吐出一字。
宣帝微微抬眸,那冷峻如寒霜之刃的目光直直地射向蒋安,声若洪钟般沉喝道:“速速道来,究竟是何人指使你行此等之事?”
蒋安浑身战栗不已,宛如狂风中的残叶般摇摇欲坠,声音颤抖得几不成调:“我……我确确实实不知晓啊,陛下。那人面庞皆被遮掩得严严实实,仅给予我些许银子信物后便匆匆如鬼魅般离去……陛下,我真真是毫不知情啊,陛下!”
宣帝面色陡然一沉,龙袖猛地一挥,犹如秋风扫落叶般决然道:“将其拖下去,给朕狠狠地杖打,务必打到他将实情全盘托出为止。”
侍卫们迅猛上前,不由分说地拖拽着蒋安往殿外大步而去。蒋安惊恐万状,口中发出凄厉至极的惨嚎之声,那声音在殿内不断地缭绕回响,令人闻之心惊胆寒。
宣帝将目光缓缓转向秋期,语气温和宛如春日之煦风:“秋期,你秉性良善,心怀忠义,忠诚为民,赤胆忠君。朕今日特此赦免你自由之身,自此以后你与那蒋安再无任何牵扯羁绊。另赏赐白银百两,以作嘉奖之资。”
秋期闻言,脸上顿时涌现出感激涕零之色,急忙双膝跪地,连连叩首,声音洪亮:“谢皇上隆恩!”言罢,徐徐退下。
宣帝转而望向叶卿初,言语中满含关切之意道:“叶爱卿,此番你着实受了莫大的委屈啊。”
叶卿初轻轻摇头:“臣所受之这些微委屈实乃不足挂齿,吉安百姓所遭受之委屈才是真正令人痛心疾首之事,陛下。”
宣帝微微颔首。
随后,宣帝又将那凌厉的目光投向郑高,语气严厉:“郑爱卿,那李通务必严加审讯。他竟敢污蔑朝廷重臣,其居心叵测,怕是怀有不可告人之异心。”
郑高连忙恭敬地作揖,急忙应道:“是。”
叶卿初微微皱眉,神色肃然道:“是啊,郑大人,这吉安贪污之事极为严重。所涉银两有几千万两之巨来着?”
郑高立即回应道:“八千万两。”
叶卿初郑重其事地点头,又道:“对了,况且我们宫内一年的支出也才……”
郑高接话道:“一千万两左右。”
叶卿初追问道:“准确的数目是……”
郑高赶忙回应:“一千七百五十万两。”
叶卿初长叹一声,缓缓摇头道:“他贪污之银两都足够宫内使用好几年了。我记得最近修了宫殿吧,那花费是多少两?”
郑高刚欲启口作答,却被黄志惊慌失措地打断:“叶大人问得未免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