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四年了,总算是结束了。”沈梨云大叹一口气,像是要将这四年来所有的苦楚都随着这口气释放出来一样。
别人都在说沈梨云是走了狗屎运才能被庄主选作亲传弟子。一开始沈梨云也是这样想的,心中还畅想着今后该如何担起重任,如何让山庄发扬光大,如何引领天净弟子走出大山,在江湖中名扬天下。
然而现在的她却产生了些许后悔的想法。
庄主年龄尚不可知,单从外表来看不过三十而已,一身凛冽傲气,周身环绕着生人勿近的气质,看似无情却待人温和,从来不摆架子。因此众弟子都尊称他一声清禹庄主。
自从天净山庄重建以来,十年如一日的清净,也许是因为门派规模不大的原因,庄主也时不时的玩失踪,也算的上是十年难得见上一次。而四年前当庄主回来后便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要收一个亲传弟子以便以后掌管山庄上下大事。
于是乎,沈梨云这个入门不过两年的小透明便被庄主那么随手一指地选中了。并美名其曰:“其有慧根,天分不错。”
然而想象中的风光日子并没有如期到来,清禹就将沈梨云带到了天净山顶进行魔鬼般的集训,这一训就是四年。
这四年时光里,沈梨云不仅再也没下过山顶,而且还被迫放弃了练习了两年的天净弟子基础款佩剑,当沈梨云认为能接触天净山庄独门秘学时,清禹随手一扔,扔了一对双刀给她,并让她刻苦练习争取将双刀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得不说清禹是正确的,沈梨云耍起刀来确实是比练剑利落许多,就连常来串门的白旋师叔见了也能随口夸赞沈梨云是天生的耍刀手。
四年光阴转瞬即逝,这晚沈梨云站在门口看着她许久未见的师父,等待他像以往一样扔出一本刀法并对她指点一二,却不想清禹开口说的却是:“这四年你进步很大,也不必日日守在这里了。”
屋内的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背脊倒也不算挺得笔直,却与他周身的懒散劲相衬出他独有的气质,这是沈梨云难得见到他如此放松的样子。
大多数时候,沈梨云也见不到他,偶尔见到时,清禹总是一丝不苟的教她练习刀法,举手投足都十分板正,体态更是挑不出一点毛病,很符合他稳重可靠的庄主身份。
而这时不算明亮的月光透过半敞的窗顺着他堆积的衣摆散落在地上,似乎连带着清禹身上都散发着一股子寒意,此时他的手轻轻地翻着书页,没有将一点眼神分给沈梨云,说话时的语气不带有多余的情感更是让人感到距离感十足。
沈梨云早已习惯了清禹这副不愿搭理任何人的样子,于是双手一鞠,微弯下腰答了声“是。”就退下了。
沈梨云回到自己的屋中,将别在腰后的双刀取下来放在桌上。这些年来她已经习惯将它们别在腰后,只需要抬手顺着刀柄一抽就能迅速地将刀抽出来 。
其实这对双刀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就是普通铁铸的腰刀,刀身偏长,单边开刃,刀头微微内扣是对类似月牙一般的弯刀。
但沈梨云却对这双刀有着别样的情感,不是因为别的,单纯只是“普通“而已,和她本人一样普通。这种普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什么突出的地方。
就是这样普通的沈梨云却被山庄中最有望名的庄主收为弟子,换做四年前她是如何也不敢奢望的,然而有时候命这种东西怎么说得清楚呢。
说是日后替各师叔师伯们分忧掌管山庄大小事务,其实除了每天学习各类刀法以外,别的她是一点儿没学,甚至还不如在山腰那会儿每天听师兄师姐们教书学的东西多。虽然有时沈梨云也有些小小抱怨,但每当看见自己快狠决厉的刀法时,心中又觉得小有成就感。
行李沈梨云早就收拾好了,几本书和几套衣服,别的也找不出什么了。日日与她相伴的就是一对双刀罢了。
清禹平时不会苛待她,虽然对她不错,但只有沈梨云自己知道她这个师父对她仅仅只是尽了师父的职责而已,平日里话都不会多说一句,再加上清禹常常不在山上,每次回来不是检测她的刀法就是教她新的刀法,因此两人一直以来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师徒情谊。
清禹在武学上对沈梨云十分严格。一开始沈梨云还会趁着清禹不在的时候偷溜回山腰跟昔日的旧友叙旧,直到一次清禹考核她的刀法时,她因为疏于练习而被清禹责罚后,她就再也没偷溜回山腰过,这仿佛就成了她和清禹两人共同默认的规矩了。
细想到这里,整理了一下心情,沈梨云便伴着清风与朗月入睡了。
许是马上就要回归集体生活,沈梨云不免有些兴奋,天才朦胧亮,她就利索地洗漱完,拎起自己的小包裹下了山。
说是下山其实也只不过是从山头到山腰位置罢了,只是山头的路并不好走,石梯也没有修好,左一脚深右一脚浅的走得沈梨云难受无比,再加上清晨霜露重,一路下来沈梨云的鞋上沾满了泥泞。但这都没有影响到沈梨云的心情,当耳边听到熟悉的操练声时,她的心也仿佛跟上了这节奏加速跳动了起来。
但走在路上时,沈梨云想象中被众门徒众星捧月般恭维的景象并没有发生,由于她四年来鲜少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原因,她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注意,只有偶尔路过的一两个人,他们面上疑惑的表情像在说这个人是谁。
“沈师妹。”
别人都在说沈梨云是走了狗屎运才能被庄主选作亲传弟子。一开始沈梨云也是这样想的,心中还畅想着今后该如何担起重任,如何让山庄发扬光大,如何引领天净弟子走出大山,在江湖中名扬天下。
然而现在的她却产生了些许后悔的想法。
庄主年龄尚不可知,单从外表来看不过三十而已,一身凛冽傲气,周身环绕着生人勿近的气质,看似无情却待人温和,从来不摆架子。因此众弟子都尊称他一声清禹庄主。
自从天净山庄重建以来,十年如一日的清净,也许是因为门派规模不大的原因,庄主也时不时的玩失踪,也算的上是十年难得见上一次。而四年前当庄主回来后便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要收一个亲传弟子以便以后掌管山庄上下大事。
于是乎,沈梨云这个入门不过两年的小透明便被庄主那么随手一指地选中了。并美名其曰:“其有慧根,天分不错。”
然而想象中的风光日子并没有如期到来,清禹就将沈梨云带到了天净山顶进行魔鬼般的集训,这一训就是四年。
这四年时光里,沈梨云不仅再也没下过山顶,而且还被迫放弃了练习了两年的天净弟子基础款佩剑,当沈梨云认为能接触天净山庄独门秘学时,清禹随手一扔,扔了一对双刀给她,并让她刻苦练习争取将双刀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得不说清禹是正确的,沈梨云耍起刀来确实是比练剑利落许多,就连常来串门的白旋师叔见了也能随口夸赞沈梨云是天生的耍刀手。
四年光阴转瞬即逝,这晚沈梨云站在门口看着她许久未见的师父,等待他像以往一样扔出一本刀法并对她指点一二,却不想清禹开口说的却是:“这四年你进步很大,也不必日日守在这里了。”
屋内的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背脊倒也不算挺得笔直,却与他周身的懒散劲相衬出他独有的气质,这是沈梨云难得见到他如此放松的样子。
大多数时候,沈梨云也见不到他,偶尔见到时,清禹总是一丝不苟的教她练习刀法,举手投足都十分板正,体态更是挑不出一点毛病,很符合他稳重可靠的庄主身份。
而这时不算明亮的月光透过半敞的窗顺着他堆积的衣摆散落在地上,似乎连带着清禹身上都散发着一股子寒意,此时他的手轻轻地翻着书页,没有将一点眼神分给沈梨云,说话时的语气不带有多余的情感更是让人感到距离感十足。
沈梨云早已习惯了清禹这副不愿搭理任何人的样子,于是双手一鞠,微弯下腰答了声“是。”就退下了。
沈梨云回到自己的屋中,将别在腰后的双刀取下来放在桌上。这些年来她已经习惯将它们别在腰后,只需要抬手顺着刀柄一抽就能迅速地将刀抽出来 。
其实这对双刀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就是普通铁铸的腰刀,刀身偏长,单边开刃,刀头微微内扣是对类似月牙一般的弯刀。
但沈梨云却对这双刀有着别样的情感,不是因为别的,单纯只是“普通“而已,和她本人一样普通。这种普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什么突出的地方。
就是这样普通的沈梨云却被山庄中最有望名的庄主收为弟子,换做四年前她是如何也不敢奢望的,然而有时候命这种东西怎么说得清楚呢。
说是日后替各师叔师伯们分忧掌管山庄大小事务,其实除了每天学习各类刀法以外,别的她是一点儿没学,甚至还不如在山腰那会儿每天听师兄师姐们教书学的东西多。虽然有时沈梨云也有些小小抱怨,但每当看见自己快狠决厉的刀法时,心中又觉得小有成就感。
行李沈梨云早就收拾好了,几本书和几套衣服,别的也找不出什么了。日日与她相伴的就是一对双刀罢了。
清禹平时不会苛待她,虽然对她不错,但只有沈梨云自己知道她这个师父对她仅仅只是尽了师父的职责而已,平日里话都不会多说一句,再加上清禹常常不在山上,每次回来不是检测她的刀法就是教她新的刀法,因此两人一直以来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师徒情谊。
清禹在武学上对沈梨云十分严格。一开始沈梨云还会趁着清禹不在的时候偷溜回山腰跟昔日的旧友叙旧,直到一次清禹考核她的刀法时,她因为疏于练习而被清禹责罚后,她就再也没偷溜回山腰过,这仿佛就成了她和清禹两人共同默认的规矩了。
细想到这里,整理了一下心情,沈梨云便伴着清风与朗月入睡了。
许是马上就要回归集体生活,沈梨云不免有些兴奋,天才朦胧亮,她就利索地洗漱完,拎起自己的小包裹下了山。
说是下山其实也只不过是从山头到山腰位置罢了,只是山头的路并不好走,石梯也没有修好,左一脚深右一脚浅的走得沈梨云难受无比,再加上清晨霜露重,一路下来沈梨云的鞋上沾满了泥泞。但这都没有影响到沈梨云的心情,当耳边听到熟悉的操练声时,她的心也仿佛跟上了这节奏加速跳动了起来。
但走在路上时,沈梨云想象中被众门徒众星捧月般恭维的景象并没有发生,由于她四年来鲜少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原因,她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注意,只有偶尔路过的一两个人,他们面上疑惑的表情像在说这个人是谁。
“沈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