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跑到朱允熥面前,噗通一声全都跪在地上。

    “皇孙殿下,臣六合县县丞郭奇林未能远迎殿下大驾,请殿下恕罪。”

    朱允熥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郭奇林。

    身材不高,微微有些胖,虽然身上官袍上沾满了泥土,但仍然显得文质彬彬。

    “无妨,”

    朱允熥也不计较,和颜悦色的说:“诸位都起来吧,我听说这阵子郭县丞带着大家抗旱安民,你们辛苦了。”

    桌上的饭菜也吃的差不多了,朱允熥站起身,走路回到县衙。

    郭奇林带着一群人在他身后紧紧的跟着。

    回到县衙,朱允熥体会了一回升堂的滋味。

    县衙大堂上,朱允熥坐在桌案的后面,云奇和岳龙刚站在他身后两侧。

    等到他坐好,郭奇林带着六合县的属官胥吏一起参拜了他。

    高坐在大堂之上,看着堂下唯唯诺诺的一群人,朱允熥在心里暗暗感慨,这就是当领导的感觉?

    六合县的这些属官胥吏,朱允熥已经从吏部的官员知道了县丞、主簿和典史大致的情况。

    县丞郭奇林,出身是天津卫所的军户,今年二十四岁。

    他是洪武二十年通过乡试中的举。

    因为六合县原来的县丞因空印案被发配到了儋州,

    郭奇林被吏部补录了六合县丞。

    主簿和典吏都是六合本县人。

    主簿名叫张世方,是个经年老吏,今年三十五岁。

    他是六合县月塘镇人,家里是地道农户,家境比较贫寒。

    张世方自小读书刻苦,是六合县出了名的小神童。

    在本地乡绅的资助下,洪武十八年乡试中举后,经吏部铨选在六合县担任主簿。

    典史名叫赵谦,二十八岁,没有参加过科举。

    赵谦是本地的大户赵家的公子,被举荐到国子监太学。

    三年后他的考核成绩合格,被吏部铨选担任应天教谕。

    后来连续三年京察都是优等,被擢拔为六合县的典史。

    拿着六合县属官胥吏的名录,朱允熥又接见了六房主事、三班班头以及县监的禁子等这些六合县的核心骨干们。

    三班班头和县监的禁子给朱允熥带来了一点惊喜。

    这四个人分别叫张辰,赵寅,王月和马又。

    看着这四个人的名字朱允熥直呼好家伙。

    差一点我就集齐了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了呀。

    身边再来个展护卫,我能凑出一个开封府的班底。

    和属官吏员们开了见面会,朱允熥让云奇拿出一幅地图铺在县衙大堂的地上。

    这是他这领到朱元璋任命之后紧急绘制的六合地图。

    六合县一共有十一个镇。

    他让主簿、典史六房主事和三班衙役各负责一个。

    朱允熥在每个乡镇的名字上各插了一面小旗,上面写着负责人的名字。

    当然,禁子马又不能派出去。

    要是把他派出去了朱允熥怕六合县的县监会上演一出中国明朝版越狱。

    另外,朱允熥想要去县学和那些读书人聊聊。

    中国的古代这些朝代很有意思。

    因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原因,无论东西方,最高统治者的直接管理半径都很小。

    所以西方国家一直采取的是分封制。

    地方诸侯对于最高元首只承担赋税和对外战争的义务。

    内部的管理皇帝基本上不过问。

    但中国古代这些大一统的王朝则不同。

    在士大夫们的帮助下,皇帝往往能够管辖很大的疆域。

    那些最边远的府、县,要去一趟首都光在路程上都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朝廷的政令传递到这里至少也要几个月。

    但整个国家仍然能够平稳的运行。() ()

    这也是朱允熥在穿越前百思不得其解的课题。

    于是,朱允熥让县学的教谕到县学里通知那些廪生、童生们。

    皇孙殿下接下来几天里要去和他们见面。

    他也想知道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思想和认知。

    众人散去之后,云奇安排厨房的杂役做了几个小菜,熬了一锅粥,热了几个中午剩下的牛肉锅贴和羊肉馅饼。

    朱允熥又让人出去买了两个烧饼,把中午剩下的猪头肉夹在里面,吃的岳龙刚满嘴流油。

    吃完晚饭,云奇去厨房烧了一大锅热水,伺候着朱允熥洗了个澡。

    等他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云奇端着木盆,嘴里哼哼着不知道哪里的小调,到院子里的水井旁边给朱允熥洗衣服去了。

    朱允熥和岳龙刚坐在院子里喝着茶纳凉。

    在满天的星光下,从滁河吹来一阵阵的微风,两个人都穿着麻布短衫,随意的聊着天。

    朱允熥在心血来潮之下,让岳龙刚给他讲讲是怎么从彰德府流落到应天的。

    他虽然笨嘴笨舌的,但还是磕磕绊绊的告诉了朱允熥自己的身世。

    岳龙刚的家在彰德府汤阴县汤河边的一个村子里。

    家里除了父母以外,还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小妹。

    一家子五口人,守着十来亩土地,一年到头也能打上二三十石粮食。

    他父亲带着他和大哥种地,母亲和小妹给大户人家洗衣服赚钱。

    平时吃饭的时候给粮食里混一些野菜,日子倒也能过得去。

    可是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汤河泛滥,汤阴遭了水灾。

    那一年的庄稼是颗粒无收。

    虽然朝廷也拨了救灾的粮食,但是到了灾民的手里,就剩不下多少了。

    每天只能在县衙门口的粥铺能领上一碗薄粥,那粥稀的呀,捞不起几粒米。

    他的父母年因为长期吃不饱饭,先后一病不起。

    他和大哥为了给父母治病,咬着牙把妹子卖给彰德府的富户当了丫鬟。

    但是最终银子花完了,他们的父母还是没救回来。

    实在没有活路,他和大哥两个人只能跑到应天当了流民。

    到了应天以后,人生地不熟的,为了生计,哥俩就在长江码头上当苦力。

    每天累死累活的也就赚上二三十个铜子。

    他们哥俩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发誓要到应天赚大钱,赚够了钱回去把妹子赎出来。

    所以他俩每天省吃俭用的不敢花钱。

    在应天连住的地方都不舍得租一个。

    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俩就睡在大桥的底下。

    天冷的时候,他们俩跟乞丐一起挤在就山神庙里。

    辛辛苦苦的干了两年,好不容易攒了几两银子。

    虽然这点银子远远不够给妹子赎身的,但是总算是看到了点希望。

    俗话说祸不单行。

    他俩因为能吃苦耐劳,要的工钱又少,这下得罪了码头上的地头蛇。

    有一天晚上下工以后,他俩被二三十个小混混堵在了巷子里。

    大哥为了护着他拼命的挡着那些人,自己被人下黑手打断了腿。

    他俩辛辛苦苦攒了两年的银子还不够给他大哥治腿的。

    看到沐晟招募流民的时候发安家费,岳龙刚这才为了十两银子跑来给朱允熥当了家丁。

    听完岳龙刚的遭遇,朱允熥感到心中有些无奈也有些悲哀。

    这就是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写照。

    朱允熥是学历史的,那些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那都是官僚和世家们的盛世,是士大夫和皇帝的盛世。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该死的世道啊!

章节目录

这是朕的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长安小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安小书生并收藏这是朕的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