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敬武公主指婚这事,刘骜自然是记在心里,很快就询问了这个临平侯赵钦的意见。没想到这个临平侯倒是很快就有了回复,说能娶公主,是自己的福气,感谢刘骜的恩德。
刘骜对这个临平侯也是有点好奇,敬武公主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又得到宣帝宠爱,最后也是嫁给了西汉大家族,富平侯张临。
这个富平侯最早是封给了武帝十大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这个张安世是宣帝时期猛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仅次于霍光,被加封万户侯。富平侯传到张放已经是第五代了,是少数能够传承这么多代的万户侯。
普通人,估计也入不了敬武公主的眼,这个临平侯赵钦又是什么来历呢?
这个临平侯赵钦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现在只是任了一个闲职,爵位是承袭自他爷爷赵充国。很明显,厉害的是他爷爷赵充国。
这个赵充国,绝对是历史上被低估的老将。他也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被后世列入百将传,西汉被列入百将传的有:张良、韩信、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冯奉世。
赵充国这人是有勇有谋,出身羽林卫。在汉武帝时期,跟着讨伐四夷,一路打怪升级。曾有一次跟着李广利出征,被匈奴包围,他带着一百多人突围,身上受了二十多处的伤,受到汉武帝亲自探视夸奖。
等到宣帝时期,便开始自己人生的巅峰,宣帝中兴,武将功劳以他为首。他不仅用兵持重,先计而后战,而且结合实践经验,首次明确提出“击虏以殄灭为期”的打歼灭战的指导原则。最后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平定了西羌。
他平定西羌,不是因为勇猛,而是因为五十年的领军经验与智慧。他为后世还贡献了两个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屯田,他不是玩的最早的,但一定是玩的最好的。他的粉丝,在三国时期达到了高潮:曹操、诸葛亮,司马懿,陆逊,邓艾......
这个临平侯赵钦是个根正苗红的军二代,与敬武公主也是门当户对。临平侯赵钦,年纪比敬武公主还大一点,现在也不是首婚,元配妻子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怎么的。
刘骜看敬武公主那样,想他们之间肯定是有接触过的。像这种皇家与侯门的婚姻,刘骜绝不相信是因为爱情。
要知道,长公主的地位,可不像一般的公主,级别等同于诸侯王。西汉目前,也仅有五位长公主。不过,这几位长公主的婚姻都比较坎坷。
现在这个临平侯赵钦,只是混了个闲职,如果他是安于现状,今生也是富贵无忧。但如果牵扯到敬武公主,这里面可能就有点文章了。
刘骜仔细了解一下这个赵钦的家事,还是发现了一些东西。
赵钦之父赵卬,也就是赵充国的儿子,是自杀死的。赵卬跟着赵充国在军中,也是立了不少的功,有这么牛逼的爹罩着,没理由自杀吧。
刘骜仔细查了一下,这里面果然有故事,而且还牵涉到了,被王凤调回来不久的执金吾辛庆忌。() ()
这个辛庆忌是辛武贤的儿子,辛武贤曾与赵充国一起出兵西羌,算是赵充国的副手。辛武贤本身也是个实力战将,希望能够立功封侯,可自己总是逊赵充国一筹。
赵充国年纪大,身体不好,回来就病了。西羌还是需要一人镇守,大家一致是推荐了辛汤(辛庆忌的兄弟),宣帝也是敬重赵充国,礼节性问他,将辛汤任护羌校尉合适吗?
两家一起打仗,彼此还是挺熟悉的,赵充国知道辛汤好酒,容易误事,直接就反对了。这一下子宣帝很尴尬,自己印绶都发出了,本来也只是礼节性问下。赵充国毕竟是西羌问题的专家,宣帝就问,谁合适呢?
赵充国回道,辛汤的哥哥辛临众。赵充国纯粹是从用人的角度,考虑谁更合适。可辛家兄弟就不这么想了,都是一家人,辛临众怎么好意思抢弟弟辛汤的职位。辛临众严词拒绝,结果还是让辛汤去了。
果然如赵充国预料,辛汤喝酒误事,这事搞砸了,西羌又要造反。
西羌造反了,还能怎么办呢,打啊。自己儿子惹出来的祸,辛武贤当然不坐视不理,直接又请求出兵,汉宣帝任命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许延寿为强驽将军,赐给加盖印玺的书信表扬他,并采纳他的计策。。
赵充国知道,根本不必像辛武贤这样。他有更好的计策,先平先零,再降服罕羌,让羌人主动向他投降。从利于国家的角度,他直接上书,反对辛武贤,请求出兵。最后宣帝,两人的计策都采纳,也让他一起去。
事后再一次证明,赵充国是对的。这一打下来,取得了胜利,而且属赵充国战果最厚。此时赵充国已经是功成名就,现在又立这么大功,都不知该怎么封了。
赵充国的一个朋友,名唤浩星赐,看出其中奥妙的人。浩星赐半路迎赵充国回朝时,提了一个建议。
他的意思大约是,长安多数高官都认为,先零部落迅速被摆平,都是辛武贤等人出兵的功劳,毕竟是辛武贤先提出的。反正您也老了,不必跟辛武贤较劲。回去跟皇帝汇报情况时,不如替辛武贤美言几句,让出战功。这样,对你也没啥损失。
赵充国已经听出了他那朋友的话外之音。但是,老将军不但打仗牛,脾气也挺牛。
赵充国的意思就是:我凭什么要让功?让功等于歪曲了事实。当初还有人怀疑我,现在听我的话,几个月内,不动用汉朝多少兵马,即解决羌人问题。现在好了,问题解决了,就有人想争战功。我告诉你,我回去后,不是想替自己争功,向世人标榜,而是想为后世立个榜样,敢说真话。
辛武贤当然是十分的郁闷了,赵充国就这样一直压着自己,自己也没办法封侯了。不过表面上,这份怨恨只能留在心里。赵充国战功太过显赫,自己直接跟他斗,不是找死吗。所以,他只能从其他地方突破了。这个时候,赵充国的儿子赵卬给他送来一份大礼。
刘骜对这个临平侯也是有点好奇,敬武公主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又得到宣帝宠爱,最后也是嫁给了西汉大家族,富平侯张临。
这个富平侯最早是封给了武帝十大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这个张安世是宣帝时期猛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仅次于霍光,被加封万户侯。富平侯传到张放已经是第五代了,是少数能够传承这么多代的万户侯。
普通人,估计也入不了敬武公主的眼,这个临平侯赵钦又是什么来历呢?
这个临平侯赵钦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现在只是任了一个闲职,爵位是承袭自他爷爷赵充国。很明显,厉害的是他爷爷赵充国。
这个赵充国,绝对是历史上被低估的老将。他也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被后世列入百将传,西汉被列入百将传的有:张良、韩信、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冯奉世。
赵充国这人是有勇有谋,出身羽林卫。在汉武帝时期,跟着讨伐四夷,一路打怪升级。曾有一次跟着李广利出征,被匈奴包围,他带着一百多人突围,身上受了二十多处的伤,受到汉武帝亲自探视夸奖。
等到宣帝时期,便开始自己人生的巅峰,宣帝中兴,武将功劳以他为首。他不仅用兵持重,先计而后战,而且结合实践经验,首次明确提出“击虏以殄灭为期”的打歼灭战的指导原则。最后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平定了西羌。
他平定西羌,不是因为勇猛,而是因为五十年的领军经验与智慧。他为后世还贡献了两个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屯田,他不是玩的最早的,但一定是玩的最好的。他的粉丝,在三国时期达到了高潮:曹操、诸葛亮,司马懿,陆逊,邓艾......
这个临平侯赵钦是个根正苗红的军二代,与敬武公主也是门当户对。临平侯赵钦,年纪比敬武公主还大一点,现在也不是首婚,元配妻子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怎么的。
刘骜看敬武公主那样,想他们之间肯定是有接触过的。像这种皇家与侯门的婚姻,刘骜绝不相信是因为爱情。
要知道,长公主的地位,可不像一般的公主,级别等同于诸侯王。西汉目前,也仅有五位长公主。不过,这几位长公主的婚姻都比较坎坷。
现在这个临平侯赵钦,只是混了个闲职,如果他是安于现状,今生也是富贵无忧。但如果牵扯到敬武公主,这里面可能就有点文章了。
刘骜仔细了解一下这个赵钦的家事,还是发现了一些东西。
赵钦之父赵卬,也就是赵充国的儿子,是自杀死的。赵卬跟着赵充国在军中,也是立了不少的功,有这么牛逼的爹罩着,没理由自杀吧。
刘骜仔细查了一下,这里面果然有故事,而且还牵涉到了,被王凤调回来不久的执金吾辛庆忌。() ()
这个辛庆忌是辛武贤的儿子,辛武贤曾与赵充国一起出兵西羌,算是赵充国的副手。辛武贤本身也是个实力战将,希望能够立功封侯,可自己总是逊赵充国一筹。
赵充国年纪大,身体不好,回来就病了。西羌还是需要一人镇守,大家一致是推荐了辛汤(辛庆忌的兄弟),宣帝也是敬重赵充国,礼节性问他,将辛汤任护羌校尉合适吗?
两家一起打仗,彼此还是挺熟悉的,赵充国知道辛汤好酒,容易误事,直接就反对了。这一下子宣帝很尴尬,自己印绶都发出了,本来也只是礼节性问下。赵充国毕竟是西羌问题的专家,宣帝就问,谁合适呢?
赵充国回道,辛汤的哥哥辛临众。赵充国纯粹是从用人的角度,考虑谁更合适。可辛家兄弟就不这么想了,都是一家人,辛临众怎么好意思抢弟弟辛汤的职位。辛临众严词拒绝,结果还是让辛汤去了。
果然如赵充国预料,辛汤喝酒误事,这事搞砸了,西羌又要造反。
西羌造反了,还能怎么办呢,打啊。自己儿子惹出来的祸,辛武贤当然不坐视不理,直接又请求出兵,汉宣帝任命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许延寿为强驽将军,赐给加盖印玺的书信表扬他,并采纳他的计策。。
赵充国知道,根本不必像辛武贤这样。他有更好的计策,先平先零,再降服罕羌,让羌人主动向他投降。从利于国家的角度,他直接上书,反对辛武贤,请求出兵。最后宣帝,两人的计策都采纳,也让他一起去。
事后再一次证明,赵充国是对的。这一打下来,取得了胜利,而且属赵充国战果最厚。此时赵充国已经是功成名就,现在又立这么大功,都不知该怎么封了。
赵充国的一个朋友,名唤浩星赐,看出其中奥妙的人。浩星赐半路迎赵充国回朝时,提了一个建议。
他的意思大约是,长安多数高官都认为,先零部落迅速被摆平,都是辛武贤等人出兵的功劳,毕竟是辛武贤先提出的。反正您也老了,不必跟辛武贤较劲。回去跟皇帝汇报情况时,不如替辛武贤美言几句,让出战功。这样,对你也没啥损失。
赵充国已经听出了他那朋友的话外之音。但是,老将军不但打仗牛,脾气也挺牛。
赵充国的意思就是:我凭什么要让功?让功等于歪曲了事实。当初还有人怀疑我,现在听我的话,几个月内,不动用汉朝多少兵马,即解决羌人问题。现在好了,问题解决了,就有人想争战功。我告诉你,我回去后,不是想替自己争功,向世人标榜,而是想为后世立个榜样,敢说真话。
辛武贤当然是十分的郁闷了,赵充国就这样一直压着自己,自己也没办法封侯了。不过表面上,这份怨恨只能留在心里。赵充国战功太过显赫,自己直接跟他斗,不是找死吗。所以,他只能从其他地方突破了。这个时候,赵充国的儿子赵卬给他送来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