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府。
牛夫人盘腿坐在床上,叮嘱面前一个眉眼间带着英气的姑娘:“今天机灵着点儿,把老太太哄好了,你嫁入贾家就有了靠山。”
姑娘说道:“姑姑,你放心吧,我最会哄人了。”
牛夫人叹息道:“你要是不愿意,姑姑可以给你做主。其实这门亲事,对程家的帮助并不大。”
姑娘说道:“我觉得贾宝玉很好啊。以我的性子,嫁一个有本事的夫君,怕是要天天打架。”
牛夫人说道:“这样就好。今天贾宝玉也会来,姑姑寻个机会,让你们俩儿相处一下。”
姑娘说道:“全凭姑姑安排。”
皇城,内阁。
首辅李儒将手里的奏折放下,说道:“今年陕西,山西两省大旱,粮食欠收。朝廷下令迁移百姓去西域,当地官员敷衍了事,导致多地发生民变,百姓怨声载道。这样下去不行,老夫认为要派巡查御史前往陕西和山西,监督当地官员执行朝廷政令,加大移力度。”
次辅徐贡皱眉说道:“故土难离啊!朝廷强行推行移民,老夫担心会导致两省动荡不安。”
卢升说道:“如果任由流民聚集,危害性更大。一旦这些流民变成暴民,后果不堪设想。几年前的河南动乱,就是前车之鉴。”
赵康说道:“人口大量迁移,当地的赋税就会大量减少,影响到官员的政绩考评,这是当地官员敷衍朝廷政令的主要原因。”
王旷说:“那就更改一下两省的考评方式,用移民数量作为考评标准。如此一来,当地官员肯定会积极执行朝廷政令。”
徐贡说道:“就怕有官员为了政绩,逼迫百姓迁移。”
卢升说道:“凡事都有利弊,不能因噎废食。朝廷可以加强监督,尽量约束当地官员。”
李儒拍板:“就以王阁老所言,更改陕西和山西两省官员的考评方式,朝廷派出巡查御史监督。”
李儒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可以与锦衣卫合作。巡查御史在明,锦衣卫在暗,双管齐下。”
徐贡皱眉,思虑片刻,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
卢升和赵康也没有出言反对,王旷则是表示了赞成。
乾清宫。
萱柔公主将整理好的奏折放在崇安帝的御案上,让崇安帝和皇后批阅。最近几日,多地呈送上来的奏折,都提到了秋粮欠收的事儿,请求朝廷拨付赈灾钱粮。崇安帝采纳了贾琅的建议,下旨将灾民迁移至西域,减轻受灾地区的负担。朝廷会在沿途设立站点,给移民派发口粮。移民每次只能领到几天的口粮,以防止有人中途逃离。各地官府加强的乞丐的清理,同时严厉打击私藏人口的行为。胆敢违反朝廷政令者,全家流放西域。
朝廷不直接拨付赈灾钱粮,尽可能的避免了当地官员上下其手,层层盘剥。而各处的粮食发放点,都有锦衣卫盯着。虽然不能完全杜绝贪腐的现象,但是也能保证大部分粮食都能发放到移民手里。如此一来,朝廷用更少的钱粮,更好的解决了灾民问题。() ()
崇安帝将手里的奏折扔在御案上,说道:“又是弹劾当地官员强行移民,草菅人命,扰乱地方。这些人明着是弹劾当地官员,实际上却是在指责朝廷,指责朕。如今有不少人四处宣扬朕残暴不仁,宠信奸佞,把朕比做桀纣之流。”
皇后劝慰道:“陛下不必理会这些人,他们只是跳梁小丑。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大乾百姓过的更好,百姓会记得您的恩德。”
萱柔公主说道:“父皇,这些人根本不值得您生气。我认为这些人就是日子过得太闲了,应该给他们找些事情做,免得他们天天无事生非。西域缺少官员,我认为让他们去治理西域很合适。”
崇安帝沉吟片刻,说道:“萱儿此言有理。你把这些官员的名字记录下来,朕让吏部处理此事。”
皇后将一本奏折递给崇安帝,说道:“有人参奏前首辅周严之孙横行乡里,强抢民女,逼死人命。还弹劾周家借着朝廷移民的机会,强占百姓的良田,逼得几百户人家变成流民,只能背井离乡。”
崇安帝看完奏折,说道:“周严这孙子朕听闻过,在京城就经常惹是生非。如今回了家乡,愈发肆无忌惮了。让锦衣卫去查!如果情况属实,就依律惩处。”
皇后说道:“陛下,周严是两朝两臣,又做了多年朝廷首辅,门生故吏遍布大乾各地。这样的致仕老臣,需要慎重处置,以免让朝廷百官说陛下刻薄寡恩。”
崇安帝说道:“朝廷推行新政,这些守旧的老臣就是最大阻碍。为了大乾,朕不怕背负恶名。”
大观园。
四春,湘云聚在怡红院,询问贾宝玉今天相亲的情况。贾宝玉大方承认他对程家大小姐有好感,并不反对这门亲事。
湘云问道:“爱哥哥,你知道程家姑娘的闺名吗?”
贾宝玉说道:“她叫灵儿。人如其名,很有灵气。”
小惜春问道:“宝二哥,她长得好看吗?”
贾宝玉点头,开心的说道:“好看!眉目如画,身姿婀娜,还善解人意,是位难得的佳人。”
元春见贾宝玉的模样,就知道弟弟是真的看上人家姑娘了。她问道:“老祖宗和母亲可满意?”
贾宝玉说道:“满意!老祖宗喜欢的不得了,母亲也很满意。”
探春也为贾宝玉感到高兴,她说道:“二哥哥,什么时候请她来府里,让我们也见见。”
湘云说道:“对啊!也让我们见见爱嫂子长得有多好看。”
贾宝玉犹豫着说道:“用什么理由啊,我下帖子也不合适啊。”
湘云大眼睛转了转,说道:“可以让太太下帖子,请灵儿姐姐的母亲带她来府里做客。到时候大姐姐再请灵儿姐姐来大观园游玩,这样爱哥哥也就能和灵儿姐姐见面了。怎么样,我的办法不错吧。”
牛夫人盘腿坐在床上,叮嘱面前一个眉眼间带着英气的姑娘:“今天机灵着点儿,把老太太哄好了,你嫁入贾家就有了靠山。”
姑娘说道:“姑姑,你放心吧,我最会哄人了。”
牛夫人叹息道:“你要是不愿意,姑姑可以给你做主。其实这门亲事,对程家的帮助并不大。”
姑娘说道:“我觉得贾宝玉很好啊。以我的性子,嫁一个有本事的夫君,怕是要天天打架。”
牛夫人说道:“这样就好。今天贾宝玉也会来,姑姑寻个机会,让你们俩儿相处一下。”
姑娘说道:“全凭姑姑安排。”
皇城,内阁。
首辅李儒将手里的奏折放下,说道:“今年陕西,山西两省大旱,粮食欠收。朝廷下令迁移百姓去西域,当地官员敷衍了事,导致多地发生民变,百姓怨声载道。这样下去不行,老夫认为要派巡查御史前往陕西和山西,监督当地官员执行朝廷政令,加大移力度。”
次辅徐贡皱眉说道:“故土难离啊!朝廷强行推行移民,老夫担心会导致两省动荡不安。”
卢升说道:“如果任由流民聚集,危害性更大。一旦这些流民变成暴民,后果不堪设想。几年前的河南动乱,就是前车之鉴。”
赵康说道:“人口大量迁移,当地的赋税就会大量减少,影响到官员的政绩考评,这是当地官员敷衍朝廷政令的主要原因。”
王旷说:“那就更改一下两省的考评方式,用移民数量作为考评标准。如此一来,当地官员肯定会积极执行朝廷政令。”
徐贡说道:“就怕有官员为了政绩,逼迫百姓迁移。”
卢升说道:“凡事都有利弊,不能因噎废食。朝廷可以加强监督,尽量约束当地官员。”
李儒拍板:“就以王阁老所言,更改陕西和山西两省官员的考评方式,朝廷派出巡查御史监督。”
李儒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可以与锦衣卫合作。巡查御史在明,锦衣卫在暗,双管齐下。”
徐贡皱眉,思虑片刻,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
卢升和赵康也没有出言反对,王旷则是表示了赞成。
乾清宫。
萱柔公主将整理好的奏折放在崇安帝的御案上,让崇安帝和皇后批阅。最近几日,多地呈送上来的奏折,都提到了秋粮欠收的事儿,请求朝廷拨付赈灾钱粮。崇安帝采纳了贾琅的建议,下旨将灾民迁移至西域,减轻受灾地区的负担。朝廷会在沿途设立站点,给移民派发口粮。移民每次只能领到几天的口粮,以防止有人中途逃离。各地官府加强的乞丐的清理,同时严厉打击私藏人口的行为。胆敢违反朝廷政令者,全家流放西域。
朝廷不直接拨付赈灾钱粮,尽可能的避免了当地官员上下其手,层层盘剥。而各处的粮食发放点,都有锦衣卫盯着。虽然不能完全杜绝贪腐的现象,但是也能保证大部分粮食都能发放到移民手里。如此一来,朝廷用更少的钱粮,更好的解决了灾民问题。() ()
崇安帝将手里的奏折扔在御案上,说道:“又是弹劾当地官员强行移民,草菅人命,扰乱地方。这些人明着是弹劾当地官员,实际上却是在指责朝廷,指责朕。如今有不少人四处宣扬朕残暴不仁,宠信奸佞,把朕比做桀纣之流。”
皇后劝慰道:“陛下不必理会这些人,他们只是跳梁小丑。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大乾百姓过的更好,百姓会记得您的恩德。”
萱柔公主说道:“父皇,这些人根本不值得您生气。我认为这些人就是日子过得太闲了,应该给他们找些事情做,免得他们天天无事生非。西域缺少官员,我认为让他们去治理西域很合适。”
崇安帝沉吟片刻,说道:“萱儿此言有理。你把这些官员的名字记录下来,朕让吏部处理此事。”
皇后将一本奏折递给崇安帝,说道:“有人参奏前首辅周严之孙横行乡里,强抢民女,逼死人命。还弹劾周家借着朝廷移民的机会,强占百姓的良田,逼得几百户人家变成流民,只能背井离乡。”
崇安帝看完奏折,说道:“周严这孙子朕听闻过,在京城就经常惹是生非。如今回了家乡,愈发肆无忌惮了。让锦衣卫去查!如果情况属实,就依律惩处。”
皇后说道:“陛下,周严是两朝两臣,又做了多年朝廷首辅,门生故吏遍布大乾各地。这样的致仕老臣,需要慎重处置,以免让朝廷百官说陛下刻薄寡恩。”
崇安帝说道:“朝廷推行新政,这些守旧的老臣就是最大阻碍。为了大乾,朕不怕背负恶名。”
大观园。
四春,湘云聚在怡红院,询问贾宝玉今天相亲的情况。贾宝玉大方承认他对程家大小姐有好感,并不反对这门亲事。
湘云问道:“爱哥哥,你知道程家姑娘的闺名吗?”
贾宝玉说道:“她叫灵儿。人如其名,很有灵气。”
小惜春问道:“宝二哥,她长得好看吗?”
贾宝玉点头,开心的说道:“好看!眉目如画,身姿婀娜,还善解人意,是位难得的佳人。”
元春见贾宝玉的模样,就知道弟弟是真的看上人家姑娘了。她问道:“老祖宗和母亲可满意?”
贾宝玉说道:“满意!老祖宗喜欢的不得了,母亲也很满意。”
探春也为贾宝玉感到高兴,她说道:“二哥哥,什么时候请她来府里,让我们也见见。”
湘云说道:“对啊!也让我们见见爱嫂子长得有多好看。”
贾宝玉犹豫着说道:“用什么理由啊,我下帖子也不合适啊。”
湘云大眼睛转了转,说道:“可以让太太下帖子,请灵儿姐姐的母亲带她来府里做客。到时候大姐姐再请灵儿姐姐来大观园游玩,这样爱哥哥也就能和灵儿姐姐见面了。怎么样,我的办法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