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已至,除夕辞旧年,西京自是热闹一片。
老王乐呵呵地举着红灯笼,在府门口比划:“这是大人来西京的第三个年了。”
老王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扶着梯子往上爬,准备挂灯笼。
沈书清在一旁虚扶着老王,附和道:“是啊,时间过得真快。”
老王有些许吃力,重心不断前移,梯子微微摇晃,沈书清赶忙扶住:“你可小心些。”
老王一借力,顺势就将灯笼挂了上去,将旧灯笼递给沈书清:“挂了些时日,竟破败成这样。”
“没办法,西京前段时日连着下雨,人都差点冻坏了呢。”沈书清接过灯笼,打趣道。
老王利索地从梯子上下来,又进屋拿了副对联,张牙舞爪地准备贴上。
沈书清揣手瞧着,提醒了句:“是不是歪了?”
老王退后几步,认真打量:“歪了吗?”
沈书清勾唇笑笑,朝院内大声喊道:“青竹!紫藤!你们快出来!”
青竹和紫藤正在院中打理花草,闻声擦了擦手就跑了出来,“大人有何吩咐?”
沈书清瞟了眼老王,笑道:“你们快看看,老王这对联是不是贴歪了。”
青竹和紫藤退至沈书清身后,瞪大了眼睛,盯着看了半天。
“好像是有点。”两个人交头接耳了一番,小声回道。
沈书清无辜地看向老王,忍俊不禁。
老王悻悻认命,自圆其说:“人老了,眼睛有些花了。”
沈书清前去将对联揭下,对老王说:“我来吧。”
老王递给沈书清浆糊,嘱咐道:“大人小心。”
沈书清攀上梯子,沿着府门,对齐后,将对联安安稳稳贴了上去。
青竹不禁感叹道:“果然大人写的对联,还得大人来贴。”
沈书清踩着梯子而下,往后远远退了几步,凝视着重新装扮的府门。
愿听岁间千言语,遥看灯火万户安。
她亲笔所写。
也是她心中所愿。
欢声笑语间,她遥遥望见一名小厮急匆匆地朝清居走来,仔细辨了辨,她认出这是泰和殿的内侍。
“见过沈大人。”内侍规规矩矩地行了礼,“殿下托我来告知大人,今夜是除夕,宫中家宴无法推脱,不能来陪大人过年了。”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李玚特意打发人来知会,倒显得多此一举。沈书清转念一想,偷偷笑道:“殿下的东西呢?”
内侍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但很快恢复了冷静:“还是大人聪明。”
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上面墨迹还泛着生涩,一看就是刚刚写好。
“殿下交待我,这封信务必要交于大人手上。若大人想回信,我便在此等候片刻,一齐带回去。”
沈书清接过信,信封上端端正正地写着“阿晗亲启”。
是李玚亲笔。
李玚的字,潇洒不失规正,苍劲有力掺些行云流水,颇具风骨。
信未上封,想是写完着急让人送来。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取出里面的信纸,上头没有闲杂碎语,不过寥寥几句。
她却很安心。
“阿晗,宫中家宴,吾不可缺席。遂憾未能与尔共赏新岁,然,吾甚挂念,于书信一封,以表心意。愿岁岁平安,生生欢愉。”
沈书清将信贴身收起,望了望时辰:“我没有回信。你只需同你家殿下说,我所言,同信上一样。”
内侍惊讶挑眉,问道:“没了?”
沈书清肯定地回答:“没了。”
内侍瞬间泄了气,讪讪道:“殿下可瞧着盼着大人能回他,一写完就派我马不停蹄地赶来,大人就回这么几个字?”
沈书清内心偷笑着,脸上仍是面不改色:“我就只说这些。”
内侍发现劝不动她,只能叹了口气。
“放心,就算你只捎了这一句话,你家殿下也会很开心。”沈书清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快些走。
内侍得了这句话,心定了几分,赶紧回宫了。
他一踏进泰和殿,就瞧见李玚意兴阑珊地坐在殿门口,望着草堆发呆。
“殿下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沈大人府中可热闹得很。”内侍快步走至李玚身旁,陪着他看草堆。
闻声,李玚的眼睛瞬间发亮,问道:“信可送到了?”
“送到了。”内侍答。
李玚左瞧右瞧,内侍手上什么都没有,有些失望:“阿晗可有东西让你交给我?”
“没有。”内侍冷冷地答。
李玚眉头皱起,托着腮又看起了草堆。
内侍清了清嗓子,小声说道:“沈大人让我带了句话。”
“什么话?”李玚淡淡地问。
“沈大人说,她所言,同信上一样。”
李玚立刻有了生机,拉着内侍的衣袖激动地活蹦乱跳:“好!好!”
内侍一脸奇怪,沈书清竟算得如此准。他轻轻问道:“殿下,你这信上写了什么?沈大人同我说,只要您听见这话,就会很开心。”
李玚得意洋洋地打着哑谜,一副“你什么都不懂”的表情看着内侍。
内侍求饶道:“好殿下,你就告诉我吧……”
李玚正要开口,荣安殿却派人过来传话:“殿下,陛下让您快些过去。”
李玚瞬间没了兴致,简单地应了声。
他换了身新制的衣袍,步履匆匆地朝宫宴走去。
今年的除夕格外冷清。
宫中最长的两位皇子不在,缺了不少家眷,桌席都减了许多。
盛宁帝应是觉得寂寞,今年额外请了几位重臣一同赴宴。
言正嵩自然包含在内。自李瑞流放,言正嵩便在朝堂上少了许多往来,人也看着愈发苍老。
虽如此,宫里依旧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殿内的熏香有些刺鼻,挠得喉咙发痒,李玚没忍住,咳了几声。
这一咳不要紧,倒是引起了盛宁帝的注意。
盛宁帝乏味地放下筷子,回忆往昔:“朕记得,以前过年的时候,宫中还是热热闹闹的,人多,欢闹声也多。怎么到了今年,反而冷寂了不少。”
言正嵩立马意会,说道:“如今宫中的皇子都还未成家,尚无家眷。家眷多了,自然就热闹了。”
盛宁帝满意地点点头,憔悴的目光望向李玚,“阿浔,年纪也不小了。”
手中的筷子惊落,李玚备感不妙,正想含糊其辞掩盖过去,言正嵩偏巧开口:“是啊,现在宫中的皇子里,属三殿下最为年长,又是嫡子,是该好好考虑一番了。”
不等李玚反驳,盛宁帝严肃道:“是该给阿浔寻一份亲事了。”
李玚慌了神,却又不好驳斥盛宁帝,只能打着圆场:“父皇,儿臣的心思,暂不在婚嫁之事上。”
盛宁帝摸着胡子乐呵道:“男儿志在四方,是好事。不过成家了,才好立业。若你无暇顾及姻缘,朕替你做主可好?”
李玚眸色凛然,正想着应付几句轱辘话,盛宁帝又开了口:“朕听闻,言卿家正有年纪相当的闺女,思慕阿浔许久,可是真的?”
言正嵩未料到盛宁帝会寻求言府,如实答道:“正是家中的嫡次女,云漪。”
盛宁帝往后一靠,气定神闲:“今日正好也是除夕,朕不如就圆了痴心人的愿,给阿浔赐婚,就娶你家的嫡次女,如何?”
“若真能遂了小女的愿,我这个做父亲的,自然是高兴的。”言正嵩笑答。
言正嵩自是欢喜,言云漪在家中早已幽怨成疾,日盼夜盼,可算盼来了这么一桩亲。
他更多思量的,是李玚。
今朝中局势明朗,若继位,非李玚莫属,他人再无可能。若言云漪当真能嫁给李玚做正妻,那么他言正嵩,就是名副其实的国舅,地位更上一层。
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喜事,言正嵩当然不会放过。
他探问的目光投向沉默不语的李玚,一时却拿不定主意。
宫里人尽皆知堂堂三殿下爱慕前苏相府中的苏筠,自苏家出事后,这位嫡出的三殿下更是逢人疏离,莫说有别的心仪女子。
就算有,也不会是他们言府中人。
虽然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实则他们二人心知肚明,当年的仕子毒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这一桩亲,李玚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
不答应,那便是抗旨。
一旦抗旨,盛宁帝大怒,李玚不会有好下场。
若李玚自己画地为牢,那李瑞李璇就还有登基的机会。
这一局,不管怎么看,他言正嵩都是必赢。
他索性不管结果,内心暗喜地观看这一场好戏。
果然,李玚拱手起身,立于盛宁帝前,毫不犹豫地下跪:“父皇息怒,恕儿臣难从命。”
殿内瞬间冷气直逼,在座之人皆骇骨。盛宁帝躬身,伏在桌案上:“何意?”
李玚面不改色,大声说道:“儿臣,不曾爱慕言二小姐,嫁给我,于她而言是折磨,于我亦如是。”
盛宁帝没有反驳,但仍相劝:“阿浔,情爱不是最重要的,两个人能好好相守过日子才是最要紧的。更何况言云漪爱慕你,你又何愁这日子过不好呢?”
李玚慌了神,盛宁帝话中之意明显,今日非要他娶言云漪不可。
他决不负阿晗。
他一时着急,慌乱张口:“父皇,您明明知道……”
盛宁帝猜透他要说什么,立刻打断他:“阿浔,朕再问你一次,你娶还是不娶。”
李玚思虑了一会儿,双手紧紧握拳,目光如炬:“儿臣,不娶。”
“你真是胆子大了,都敢忤逆父亲,违抗圣旨了!言卿就坐在这里,你公然抗旨,让言府怎么想,让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家!”盛宁帝勃然大怒,站起身来指着李玚一通骂。
言正嵩见状,奉承做个好人:“陛下息怒。三殿下应是情关难过,臣能理解,不怪殿下。陛下莫要动怒,伤的是自己的身子。”
李玚冷冷地瞥了一眼言正嵩,心中作呕。
盛宁帝撑着龙椅的扶手坐下,讳莫如深地看着李玚:“你既选择抗旨,那便不得不罚。你也好久没去西北了,就去那儿好好反省,什么时候想通了再回来找朕,省的在宫里惹得朕眼烦。”
“儿臣,谢父皇恩典。”李玚叩首谢恩。
老王乐呵呵地举着红灯笼,在府门口比划:“这是大人来西京的第三个年了。”
老王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扶着梯子往上爬,准备挂灯笼。
沈书清在一旁虚扶着老王,附和道:“是啊,时间过得真快。”
老王有些许吃力,重心不断前移,梯子微微摇晃,沈书清赶忙扶住:“你可小心些。”
老王一借力,顺势就将灯笼挂了上去,将旧灯笼递给沈书清:“挂了些时日,竟破败成这样。”
“没办法,西京前段时日连着下雨,人都差点冻坏了呢。”沈书清接过灯笼,打趣道。
老王利索地从梯子上下来,又进屋拿了副对联,张牙舞爪地准备贴上。
沈书清揣手瞧着,提醒了句:“是不是歪了?”
老王退后几步,认真打量:“歪了吗?”
沈书清勾唇笑笑,朝院内大声喊道:“青竹!紫藤!你们快出来!”
青竹和紫藤正在院中打理花草,闻声擦了擦手就跑了出来,“大人有何吩咐?”
沈书清瞟了眼老王,笑道:“你们快看看,老王这对联是不是贴歪了。”
青竹和紫藤退至沈书清身后,瞪大了眼睛,盯着看了半天。
“好像是有点。”两个人交头接耳了一番,小声回道。
沈书清无辜地看向老王,忍俊不禁。
老王悻悻认命,自圆其说:“人老了,眼睛有些花了。”
沈书清前去将对联揭下,对老王说:“我来吧。”
老王递给沈书清浆糊,嘱咐道:“大人小心。”
沈书清攀上梯子,沿着府门,对齐后,将对联安安稳稳贴了上去。
青竹不禁感叹道:“果然大人写的对联,还得大人来贴。”
沈书清踩着梯子而下,往后远远退了几步,凝视着重新装扮的府门。
愿听岁间千言语,遥看灯火万户安。
她亲笔所写。
也是她心中所愿。
欢声笑语间,她遥遥望见一名小厮急匆匆地朝清居走来,仔细辨了辨,她认出这是泰和殿的内侍。
“见过沈大人。”内侍规规矩矩地行了礼,“殿下托我来告知大人,今夜是除夕,宫中家宴无法推脱,不能来陪大人过年了。”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李玚特意打发人来知会,倒显得多此一举。沈书清转念一想,偷偷笑道:“殿下的东西呢?”
内侍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但很快恢复了冷静:“还是大人聪明。”
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上面墨迹还泛着生涩,一看就是刚刚写好。
“殿下交待我,这封信务必要交于大人手上。若大人想回信,我便在此等候片刻,一齐带回去。”
沈书清接过信,信封上端端正正地写着“阿晗亲启”。
是李玚亲笔。
李玚的字,潇洒不失规正,苍劲有力掺些行云流水,颇具风骨。
信未上封,想是写完着急让人送来。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取出里面的信纸,上头没有闲杂碎语,不过寥寥几句。
她却很安心。
“阿晗,宫中家宴,吾不可缺席。遂憾未能与尔共赏新岁,然,吾甚挂念,于书信一封,以表心意。愿岁岁平安,生生欢愉。”
沈书清将信贴身收起,望了望时辰:“我没有回信。你只需同你家殿下说,我所言,同信上一样。”
内侍惊讶挑眉,问道:“没了?”
沈书清肯定地回答:“没了。”
内侍瞬间泄了气,讪讪道:“殿下可瞧着盼着大人能回他,一写完就派我马不停蹄地赶来,大人就回这么几个字?”
沈书清内心偷笑着,脸上仍是面不改色:“我就只说这些。”
内侍发现劝不动她,只能叹了口气。
“放心,就算你只捎了这一句话,你家殿下也会很开心。”沈书清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快些走。
内侍得了这句话,心定了几分,赶紧回宫了。
他一踏进泰和殿,就瞧见李玚意兴阑珊地坐在殿门口,望着草堆发呆。
“殿下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沈大人府中可热闹得很。”内侍快步走至李玚身旁,陪着他看草堆。
闻声,李玚的眼睛瞬间发亮,问道:“信可送到了?”
“送到了。”内侍答。
李玚左瞧右瞧,内侍手上什么都没有,有些失望:“阿晗可有东西让你交给我?”
“没有。”内侍冷冷地答。
李玚眉头皱起,托着腮又看起了草堆。
内侍清了清嗓子,小声说道:“沈大人让我带了句话。”
“什么话?”李玚淡淡地问。
“沈大人说,她所言,同信上一样。”
李玚立刻有了生机,拉着内侍的衣袖激动地活蹦乱跳:“好!好!”
内侍一脸奇怪,沈书清竟算得如此准。他轻轻问道:“殿下,你这信上写了什么?沈大人同我说,只要您听见这话,就会很开心。”
李玚得意洋洋地打着哑谜,一副“你什么都不懂”的表情看着内侍。
内侍求饶道:“好殿下,你就告诉我吧……”
李玚正要开口,荣安殿却派人过来传话:“殿下,陛下让您快些过去。”
李玚瞬间没了兴致,简单地应了声。
他换了身新制的衣袍,步履匆匆地朝宫宴走去。
今年的除夕格外冷清。
宫中最长的两位皇子不在,缺了不少家眷,桌席都减了许多。
盛宁帝应是觉得寂寞,今年额外请了几位重臣一同赴宴。
言正嵩自然包含在内。自李瑞流放,言正嵩便在朝堂上少了许多往来,人也看着愈发苍老。
虽如此,宫里依旧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殿内的熏香有些刺鼻,挠得喉咙发痒,李玚没忍住,咳了几声。
这一咳不要紧,倒是引起了盛宁帝的注意。
盛宁帝乏味地放下筷子,回忆往昔:“朕记得,以前过年的时候,宫中还是热热闹闹的,人多,欢闹声也多。怎么到了今年,反而冷寂了不少。”
言正嵩立马意会,说道:“如今宫中的皇子都还未成家,尚无家眷。家眷多了,自然就热闹了。”
盛宁帝满意地点点头,憔悴的目光望向李玚,“阿浔,年纪也不小了。”
手中的筷子惊落,李玚备感不妙,正想含糊其辞掩盖过去,言正嵩偏巧开口:“是啊,现在宫中的皇子里,属三殿下最为年长,又是嫡子,是该好好考虑一番了。”
不等李玚反驳,盛宁帝严肃道:“是该给阿浔寻一份亲事了。”
李玚慌了神,却又不好驳斥盛宁帝,只能打着圆场:“父皇,儿臣的心思,暂不在婚嫁之事上。”
盛宁帝摸着胡子乐呵道:“男儿志在四方,是好事。不过成家了,才好立业。若你无暇顾及姻缘,朕替你做主可好?”
李玚眸色凛然,正想着应付几句轱辘话,盛宁帝又开了口:“朕听闻,言卿家正有年纪相当的闺女,思慕阿浔许久,可是真的?”
言正嵩未料到盛宁帝会寻求言府,如实答道:“正是家中的嫡次女,云漪。”
盛宁帝往后一靠,气定神闲:“今日正好也是除夕,朕不如就圆了痴心人的愿,给阿浔赐婚,就娶你家的嫡次女,如何?”
“若真能遂了小女的愿,我这个做父亲的,自然是高兴的。”言正嵩笑答。
言正嵩自是欢喜,言云漪在家中早已幽怨成疾,日盼夜盼,可算盼来了这么一桩亲。
他更多思量的,是李玚。
今朝中局势明朗,若继位,非李玚莫属,他人再无可能。若言云漪当真能嫁给李玚做正妻,那么他言正嵩,就是名副其实的国舅,地位更上一层。
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喜事,言正嵩当然不会放过。
他探问的目光投向沉默不语的李玚,一时却拿不定主意。
宫里人尽皆知堂堂三殿下爱慕前苏相府中的苏筠,自苏家出事后,这位嫡出的三殿下更是逢人疏离,莫说有别的心仪女子。
就算有,也不会是他们言府中人。
虽然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实则他们二人心知肚明,当年的仕子毒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这一桩亲,李玚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
不答应,那便是抗旨。
一旦抗旨,盛宁帝大怒,李玚不会有好下场。
若李玚自己画地为牢,那李瑞李璇就还有登基的机会。
这一局,不管怎么看,他言正嵩都是必赢。
他索性不管结果,内心暗喜地观看这一场好戏。
果然,李玚拱手起身,立于盛宁帝前,毫不犹豫地下跪:“父皇息怒,恕儿臣难从命。”
殿内瞬间冷气直逼,在座之人皆骇骨。盛宁帝躬身,伏在桌案上:“何意?”
李玚面不改色,大声说道:“儿臣,不曾爱慕言二小姐,嫁给我,于她而言是折磨,于我亦如是。”
盛宁帝没有反驳,但仍相劝:“阿浔,情爱不是最重要的,两个人能好好相守过日子才是最要紧的。更何况言云漪爱慕你,你又何愁这日子过不好呢?”
李玚慌了神,盛宁帝话中之意明显,今日非要他娶言云漪不可。
他决不负阿晗。
他一时着急,慌乱张口:“父皇,您明明知道……”
盛宁帝猜透他要说什么,立刻打断他:“阿浔,朕再问你一次,你娶还是不娶。”
李玚思虑了一会儿,双手紧紧握拳,目光如炬:“儿臣,不娶。”
“你真是胆子大了,都敢忤逆父亲,违抗圣旨了!言卿就坐在这里,你公然抗旨,让言府怎么想,让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家!”盛宁帝勃然大怒,站起身来指着李玚一通骂。
言正嵩见状,奉承做个好人:“陛下息怒。三殿下应是情关难过,臣能理解,不怪殿下。陛下莫要动怒,伤的是自己的身子。”
李玚冷冷地瞥了一眼言正嵩,心中作呕。
盛宁帝撑着龙椅的扶手坐下,讳莫如深地看着李玚:“你既选择抗旨,那便不得不罚。你也好久没去西北了,就去那儿好好反省,什么时候想通了再回来找朕,省的在宫里惹得朕眼烦。”
“儿臣,谢父皇恩典。”李玚叩首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