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之际,虽不曾明面上提,但西北战事迫在眉睫,工部更是不能松懈,修路之事必须抓紧。
沈书清正在官道上吃灰,实在呛鼻。她一只手捂住下半张脸,另一只挥手扬尘。
一位小童骑着快马飞驰而来,在沈书清面前稳稳停下。
小童利索地下马,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笑呵呵地说:“沈大人,将军给您的信。”
沈书清笑着收下,打量着他灰扑扑的小脸,说道:“我听习惯了别人尊称他为‘殿下’,偶听你称他为‘将军’,竟有些不习惯。”
小童挠了挠头,认真解释:“在军营里,将军就让别人唤他‘将军’。将军说,大家都是为国拼杀的兄弟家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知道了。”沈书清刮了刮小童的鼻头,问道,“你家将军时常让你送信来,你可觉得麻烦?”
小童摇摇头,悄声说道:“将军会给我糖吃,而且每次将军收到回信都会特别开心,我就能多拿几颗。”
这个小童,是李玚派来送信给沈书清的,名叫云木,个子不高,人却机灵。
沈书清揣着信,知道云木在等她的回信,指了指石堆:“那里有几块石头,你先自己玩一会,等我回完信,你就可以回去找你家将军了。”
云木高兴地应下了,跑去石堆旁自娱自乐起来。
沈书清环顾四周,见一切按部就班,无事发生,安心走到木棚中坐下,拿出信一观。
依旧是端端正正的“阿晗亲启”。
沈书清唇角微微一勾,掏出信纸。李玚熟悉的笔墨跃然纸上,透过黑字,沈书清能大概想象出李玚写信时的神情。
“阿晗,一别两月,吾甚挂念。不知思念过甚焉,吾愈觉伽兰关风沙之大,终日东望西京,念尔一颦一笑,竟不知星斗悬空。偶一仰望,发觉伽兰星河灿烂,如西京灯火,吾甚爱之,盼与尔共赏。吾安好,问君安。”
短短几语,她默念了千百遍。
沈书清早听闻西北黄沙漫漫之上的满夜星空,可惜不能亲眼一观,只能凭信中的字里行间幻想。
她提起笔,蘸了蘸黑墨,学着李玚的样式,在信封上写下“阿浔亲启”。
虽为小事一桩,但她也觉得有趣。
她眼底浮起笑意,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写着。
“阿浔,常闻大漠风光,听尔一言,心向往之。提笔之际,吾逢沙石吹脸,想及尔一同受风沙之苦,竟觉乐哉。西京安好,大可安心,吾亦是。”
她收起笔,念了两遍确定无误后,封信起身,朝云木走去。
云木正蹲在地上,和小石子打成了一片。
惊觉人影覆盖,他迅速抬头,往后退了几步。
沈书清被他吓了一跳,但仍平静地说道:“这是回信。”
云木接过,妥帖放进衣襟内,比李玚的信看得更重要。
“将军还在等我,我就不久留了。”云木想要上马,被沈书清拦了下来。
“等等。”
沈书清取来一块帕子,沾了点水,轻轻擦拭了云木的小脸。待擦干净后,她没忍住,捏了一下:“你家将军可有给你备够银两?”
西京和伽兰关相距甚远,云木路上难免要花些银子。李玚上次就忘了给,云木不得不可怜巴巴地找沈书清要了些。
云木摇摇头,笑嘻嘻道:“上次大人在信中提了此事,将军就再也没忘过,临行前总是问我银两带够了没,生怕自己忘了。”
沈书清忍不住笑,摸了摸云木的头:“那没事了,你尽快上路,不要让将军担心。”
“大人,你也唤将军了。”云木戳了戳沈书清的手,小脑瓜晃着。
沈书清垂眸含笑,将云木推至马前:“被你发现了,小机灵鬼,快走吧。”
云木向沈书清辞行,果断上马离去,马蹄扬起一阵沙土。
沈书清捂脸转过头去,不敢想象伽兰关的数万匹战马奔腾,得有多呛人。
她正要回木棚收拾笔墨,就有一工人匆匆奔来,拱手说道:“大人,前面出事了。”
沈书清驻足,问道:“何事?”
那人吸了点灰尘,咳了两声:“我们正在填路,有个石头的棱角忘了磨,路过一辆送货的马车,马蹄被石头一绊,车翻了。”
沈书清沉下心来,边走边问:“可有人受伤?”
“赶车的人似是有些擦伤,不过还能站起。”那人跟在身后应道。
沈书清稍稍放心些,安慰道:“人无大事就好。”
翻车处已聚集了一群人,那人喊了句“沈大人来了”,人群才慢慢退散。
沈书清挤了进去,见赶车之人动作极快,慌里慌张地拾起地上的东西就往车上扔。
“可需要帮忙?”沈书清好心问道。
赶车人闻言,微微回头,见是沈书清,目光立刻躲闪,加快了捡东西的速度:“不用麻烦大人了。”
隔着黄沙,沈书清瞧不清那人捡着什么,不过他那畏惧的一眼,沈书清瞧见了。
她隐隐觉得蹊跷,多问了句:“阁下从哪里来?”
赶车人收了收嗓音,小声道:“凉州。”
凉州偏西,说话口音和西京有所不同。沈书清侧耳细听,这赶车人分明就是地地道道的西京人。
他在撒谎。
沈书清给身旁人使了个眼色,故意上前:“这车里装了什么,好端端的怎么会翻了呢?”
赶车人动作不停,头也不回地答着:“没什么。”
沈书清突然大声高喝:“那是什么?”
赶车人惊诧地回头,在地上找寻。沈书清立马挥手,身旁的五六名工匠一下冲上前,摁住了赶车人。
沈书清镇定地走向马车,翻开了盖在车上的灰色棉布。
赶车人惊惧地大喊:“不要!”
工匠立马用帕子堵上了他的嘴。
车上装满了黑漆漆的玄铁,私运铁器,乃是大罪。
更何况是运至西京。
沈书清心下一凉,发觉事情并不简单。
她示意工匠拿下帕子,眼神森冷:“你是何人?”
赶车人不屑地瞪着沈书清,嘴巴用力地蠕动着。
沈书清立刻喊道:“快堵上他的嘴,他想咬舌自尽!”
帕子立刻又回到了赶车人嘴里。
沈书清拿了块较轻的玄铁,抵住赶车人的下巴,敲了敲:“不说?你还算聪明,知道说是死,不说也是死,还算忠诚。”
赶车人别过眼去,不愿看沈书清。
沈书清摸了摸铁的质地,是上好的玄黑铁,常为制刀剑所用。
她细想了下朝中余党。
“李瑞?”她问道。
赶车人面不改色。
“李璇?”她接着问道。
仍是没有回应。
“那就是言正嵩了。”沈书清万分肯定。
赶车人露了相,挣扎着要跑。
沈书清一通怒火不知如何发泄,眼瞧这人一脸心高气傲便觉心烦,索性踹了他一脚。
她命人看好赶车人,又让人去请傅深前来一叙。
沈书清觉得头有些发昏,赶紧回到木棚里,喝了口水歇歇。
趁傅深还没来,她细细梳理线索,心下一沉。
车上这些玄铁显然已经打磨甚好,只要稍加改造,便可制成武器。方才那人听见言正嵩的名字明显慌了神,那这批货物就是言正嵩所要。
他要谋反。
李玚已是众人皆认的储君,可他此时身在伽兰关,西京之内没有可靠的皇子,是逼宫的绝佳时机。
短短时日,言正嵩不可能准备如此充分。
他一直在等这一刻。
有私铁,就一定有私兵。
西京容不下这么多兵,要有,早被发现了。
他不过区区一丞相,发号施令无法做到令人信服。
李璇势微,朝中没有话语权,即使登上了皇位也没法让朝中人闭嘴。
那就是李瑞。
儋州,可豢养精兵。
不对,儋州离西京过于遥远,等兵马粮草到,不知猴年马月了。
那么李瑞就没有去儋州。
他一定盘踞在一个离西京不远但鲜少人注意的地方。
沈书清思及此,暂时得不出结论。恰逢傅深勒马急停,着急地朝她走来。
“听工部的人说,你有很急很急的事情要与我分说,我扔下手下的案子就来找你,可是出了什么事?”傅深斜跨一坐,倒了杯水就喝,“来的路上一刻不曾停歇,渴死了。”
沈书清将方才发生的一切和自己的思虑尽数告诉了傅深。
傅深双眉皱起,手紧握成拳用力地敲了一下桌子:“这帮恶人!那个运货的现在在哪?”
“我让人看管了起来,绝不能让他逃走,不然恐怕后果非你我所能承担。”沈书清愤愤道。
两人目色之间都有隐隐担忧,就算猜到了原委又如何,此时他们什么办法都没有。
傅深望了眼西北方,暮色的天与沙连城一片,看不清边际:“这事,必须得让阿浔知道。”
沈书清沉声道:“我已想过,去信伽兰不如人至伽兰,兹事体大,一封信根本说不清楚,只会平添阿浔的忧虑,亲身前往还能商量对策,信件来回太耽误时间,而且你别忘了,乌蒙也在虎视眈眈。”
傅深没有反驳,苦笑道:“不过寻常的货物翻车,我方知西京的内忧外患。不过我听你话中之意,你是打算亲自伽兰关?”
沈书清刚要应下,傅深打断了她:“不可,阿晗。伽兰路途遥远,且边关艰苦,非你一女娘能够承受,还是我去吧。”
沈书清抿了口水,抬眼道:“傅深,我知你忧思。可是傅深,我思来想去,只有我能去。你是傅家嫡长子,大理寺少卿,你在西京是有根的,你有你的父亲,你的家族,他们都会护着你,你也要护着他们,这件事情越少人知晓越好,你一旦前去伽兰,定要告知府内,你甚至还要为他们的安危着想。而我说白了,不过是外来客,回头看看周遭空无一人,我并没有要抛却的,随时都能动身。”
傅深嘴唇嗫嚅着,还想辩些什么。
沈书清接着说道:“西京危险重重,不知何时就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你掌管着大理寺,更不能走。此时西京格外需要加派人手看顾,而大理寺刚好就是防御,你可明白?”
“我并未细想这么多,你的一番话,点醒了我。”傅深赞同,“我会加派人手在京城内的巡逻,至于阿浔那边,等你们商量好了决策,定要速速告知我。”
沈书清笑答:“西京才是最危险的,你留在这里,更合适。”
傅深摩挲着杯子,抬头问:“那你打算如何出京?你身为工部侍郎,贸然离京多日肯定不行,且一旦言正嵩发觉,容易打草惊蛇,又不可妄自欺君,可要好好寻个由头才行。”
沈书清眼珠一转,戳了戳傅深的肩:“这不是刚好你来了。”
傅深疑惑:“怎么了?”
“你可要记住了,你今天这么着急过来,是来跟我说义父病重的消息。”沈书清眨了眨眼,等着傅深回应。
傅深半晌没说话,眼神突然狡黠,凑近问道:“你这么着急,是不是急着去见心上人?”
沈书清无奈地瞟了他一眼。
“是去见你的心上人。”她笑道。
沈书清正在官道上吃灰,实在呛鼻。她一只手捂住下半张脸,另一只挥手扬尘。
一位小童骑着快马飞驰而来,在沈书清面前稳稳停下。
小童利索地下马,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笑呵呵地说:“沈大人,将军给您的信。”
沈书清笑着收下,打量着他灰扑扑的小脸,说道:“我听习惯了别人尊称他为‘殿下’,偶听你称他为‘将军’,竟有些不习惯。”
小童挠了挠头,认真解释:“在军营里,将军就让别人唤他‘将军’。将军说,大家都是为国拼杀的兄弟家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知道了。”沈书清刮了刮小童的鼻头,问道,“你家将军时常让你送信来,你可觉得麻烦?”
小童摇摇头,悄声说道:“将军会给我糖吃,而且每次将军收到回信都会特别开心,我就能多拿几颗。”
这个小童,是李玚派来送信给沈书清的,名叫云木,个子不高,人却机灵。
沈书清揣着信,知道云木在等她的回信,指了指石堆:“那里有几块石头,你先自己玩一会,等我回完信,你就可以回去找你家将军了。”
云木高兴地应下了,跑去石堆旁自娱自乐起来。
沈书清环顾四周,见一切按部就班,无事发生,安心走到木棚中坐下,拿出信一观。
依旧是端端正正的“阿晗亲启”。
沈书清唇角微微一勾,掏出信纸。李玚熟悉的笔墨跃然纸上,透过黑字,沈书清能大概想象出李玚写信时的神情。
“阿晗,一别两月,吾甚挂念。不知思念过甚焉,吾愈觉伽兰关风沙之大,终日东望西京,念尔一颦一笑,竟不知星斗悬空。偶一仰望,发觉伽兰星河灿烂,如西京灯火,吾甚爱之,盼与尔共赏。吾安好,问君安。”
短短几语,她默念了千百遍。
沈书清早听闻西北黄沙漫漫之上的满夜星空,可惜不能亲眼一观,只能凭信中的字里行间幻想。
她提起笔,蘸了蘸黑墨,学着李玚的样式,在信封上写下“阿浔亲启”。
虽为小事一桩,但她也觉得有趣。
她眼底浮起笑意,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写着。
“阿浔,常闻大漠风光,听尔一言,心向往之。提笔之际,吾逢沙石吹脸,想及尔一同受风沙之苦,竟觉乐哉。西京安好,大可安心,吾亦是。”
她收起笔,念了两遍确定无误后,封信起身,朝云木走去。
云木正蹲在地上,和小石子打成了一片。
惊觉人影覆盖,他迅速抬头,往后退了几步。
沈书清被他吓了一跳,但仍平静地说道:“这是回信。”
云木接过,妥帖放进衣襟内,比李玚的信看得更重要。
“将军还在等我,我就不久留了。”云木想要上马,被沈书清拦了下来。
“等等。”
沈书清取来一块帕子,沾了点水,轻轻擦拭了云木的小脸。待擦干净后,她没忍住,捏了一下:“你家将军可有给你备够银两?”
西京和伽兰关相距甚远,云木路上难免要花些银子。李玚上次就忘了给,云木不得不可怜巴巴地找沈书清要了些。
云木摇摇头,笑嘻嘻道:“上次大人在信中提了此事,将军就再也没忘过,临行前总是问我银两带够了没,生怕自己忘了。”
沈书清忍不住笑,摸了摸云木的头:“那没事了,你尽快上路,不要让将军担心。”
“大人,你也唤将军了。”云木戳了戳沈书清的手,小脑瓜晃着。
沈书清垂眸含笑,将云木推至马前:“被你发现了,小机灵鬼,快走吧。”
云木向沈书清辞行,果断上马离去,马蹄扬起一阵沙土。
沈书清捂脸转过头去,不敢想象伽兰关的数万匹战马奔腾,得有多呛人。
她正要回木棚收拾笔墨,就有一工人匆匆奔来,拱手说道:“大人,前面出事了。”
沈书清驻足,问道:“何事?”
那人吸了点灰尘,咳了两声:“我们正在填路,有个石头的棱角忘了磨,路过一辆送货的马车,马蹄被石头一绊,车翻了。”
沈书清沉下心来,边走边问:“可有人受伤?”
“赶车的人似是有些擦伤,不过还能站起。”那人跟在身后应道。
沈书清稍稍放心些,安慰道:“人无大事就好。”
翻车处已聚集了一群人,那人喊了句“沈大人来了”,人群才慢慢退散。
沈书清挤了进去,见赶车之人动作极快,慌里慌张地拾起地上的东西就往车上扔。
“可需要帮忙?”沈书清好心问道。
赶车人闻言,微微回头,见是沈书清,目光立刻躲闪,加快了捡东西的速度:“不用麻烦大人了。”
隔着黄沙,沈书清瞧不清那人捡着什么,不过他那畏惧的一眼,沈书清瞧见了。
她隐隐觉得蹊跷,多问了句:“阁下从哪里来?”
赶车人收了收嗓音,小声道:“凉州。”
凉州偏西,说话口音和西京有所不同。沈书清侧耳细听,这赶车人分明就是地地道道的西京人。
他在撒谎。
沈书清给身旁人使了个眼色,故意上前:“这车里装了什么,好端端的怎么会翻了呢?”
赶车人动作不停,头也不回地答着:“没什么。”
沈书清突然大声高喝:“那是什么?”
赶车人惊诧地回头,在地上找寻。沈书清立马挥手,身旁的五六名工匠一下冲上前,摁住了赶车人。
沈书清镇定地走向马车,翻开了盖在车上的灰色棉布。
赶车人惊惧地大喊:“不要!”
工匠立马用帕子堵上了他的嘴。
车上装满了黑漆漆的玄铁,私运铁器,乃是大罪。
更何况是运至西京。
沈书清心下一凉,发觉事情并不简单。
她示意工匠拿下帕子,眼神森冷:“你是何人?”
赶车人不屑地瞪着沈书清,嘴巴用力地蠕动着。
沈书清立刻喊道:“快堵上他的嘴,他想咬舌自尽!”
帕子立刻又回到了赶车人嘴里。
沈书清拿了块较轻的玄铁,抵住赶车人的下巴,敲了敲:“不说?你还算聪明,知道说是死,不说也是死,还算忠诚。”
赶车人别过眼去,不愿看沈书清。
沈书清摸了摸铁的质地,是上好的玄黑铁,常为制刀剑所用。
她细想了下朝中余党。
“李瑞?”她问道。
赶车人面不改色。
“李璇?”她接着问道。
仍是没有回应。
“那就是言正嵩了。”沈书清万分肯定。
赶车人露了相,挣扎着要跑。
沈书清一通怒火不知如何发泄,眼瞧这人一脸心高气傲便觉心烦,索性踹了他一脚。
她命人看好赶车人,又让人去请傅深前来一叙。
沈书清觉得头有些发昏,赶紧回到木棚里,喝了口水歇歇。
趁傅深还没来,她细细梳理线索,心下一沉。
车上这些玄铁显然已经打磨甚好,只要稍加改造,便可制成武器。方才那人听见言正嵩的名字明显慌了神,那这批货物就是言正嵩所要。
他要谋反。
李玚已是众人皆认的储君,可他此时身在伽兰关,西京之内没有可靠的皇子,是逼宫的绝佳时机。
短短时日,言正嵩不可能准备如此充分。
他一直在等这一刻。
有私铁,就一定有私兵。
西京容不下这么多兵,要有,早被发现了。
他不过区区一丞相,发号施令无法做到令人信服。
李璇势微,朝中没有话语权,即使登上了皇位也没法让朝中人闭嘴。
那就是李瑞。
儋州,可豢养精兵。
不对,儋州离西京过于遥远,等兵马粮草到,不知猴年马月了。
那么李瑞就没有去儋州。
他一定盘踞在一个离西京不远但鲜少人注意的地方。
沈书清思及此,暂时得不出结论。恰逢傅深勒马急停,着急地朝她走来。
“听工部的人说,你有很急很急的事情要与我分说,我扔下手下的案子就来找你,可是出了什么事?”傅深斜跨一坐,倒了杯水就喝,“来的路上一刻不曾停歇,渴死了。”
沈书清将方才发生的一切和自己的思虑尽数告诉了傅深。
傅深双眉皱起,手紧握成拳用力地敲了一下桌子:“这帮恶人!那个运货的现在在哪?”
“我让人看管了起来,绝不能让他逃走,不然恐怕后果非你我所能承担。”沈书清愤愤道。
两人目色之间都有隐隐担忧,就算猜到了原委又如何,此时他们什么办法都没有。
傅深望了眼西北方,暮色的天与沙连城一片,看不清边际:“这事,必须得让阿浔知道。”
沈书清沉声道:“我已想过,去信伽兰不如人至伽兰,兹事体大,一封信根本说不清楚,只会平添阿浔的忧虑,亲身前往还能商量对策,信件来回太耽误时间,而且你别忘了,乌蒙也在虎视眈眈。”
傅深没有反驳,苦笑道:“不过寻常的货物翻车,我方知西京的内忧外患。不过我听你话中之意,你是打算亲自伽兰关?”
沈书清刚要应下,傅深打断了她:“不可,阿晗。伽兰路途遥远,且边关艰苦,非你一女娘能够承受,还是我去吧。”
沈书清抿了口水,抬眼道:“傅深,我知你忧思。可是傅深,我思来想去,只有我能去。你是傅家嫡长子,大理寺少卿,你在西京是有根的,你有你的父亲,你的家族,他们都会护着你,你也要护着他们,这件事情越少人知晓越好,你一旦前去伽兰,定要告知府内,你甚至还要为他们的安危着想。而我说白了,不过是外来客,回头看看周遭空无一人,我并没有要抛却的,随时都能动身。”
傅深嘴唇嗫嚅着,还想辩些什么。
沈书清接着说道:“西京危险重重,不知何时就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你掌管着大理寺,更不能走。此时西京格外需要加派人手看顾,而大理寺刚好就是防御,你可明白?”
“我并未细想这么多,你的一番话,点醒了我。”傅深赞同,“我会加派人手在京城内的巡逻,至于阿浔那边,等你们商量好了决策,定要速速告知我。”
沈书清笑答:“西京才是最危险的,你留在这里,更合适。”
傅深摩挲着杯子,抬头问:“那你打算如何出京?你身为工部侍郎,贸然离京多日肯定不行,且一旦言正嵩发觉,容易打草惊蛇,又不可妄自欺君,可要好好寻个由头才行。”
沈书清眼珠一转,戳了戳傅深的肩:“这不是刚好你来了。”
傅深疑惑:“怎么了?”
“你可要记住了,你今天这么着急过来,是来跟我说义父病重的消息。”沈书清眨了眨眼,等着傅深回应。
傅深半晌没说话,眼神突然狡黠,凑近问道:“你这么着急,是不是急着去见心上人?”
沈书清无奈地瞟了他一眼。
“是去见你的心上人。”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