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府邸,寂静无声,四处掌灯,幽静无声的石子小道上一片亮堂。

    “世子爷,这是王爷给你的书信。”  使者恭恭敬敬的将手中的书信呈给了司听筠,便默默的退了出去。

    司听筠将手中的书信展开,看了一眼,眼睛里精光一闪,露出一丝冷笑。看来他这个父亲是要搅得京城不安宁呀,那自己就好好陪他玩吧!

    第二天,晨光微明,金乌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霞光渐渐晕染整个京城,草木宽大的叶片上滚落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带着清晨的寒气。

    司听筠穿着官服,早早的便准备前往望仙门等待宫门开启。刚刚下马车,一旁的官员便认出司听筠了,立马上前谄媚:“司世子”

    司听筠微微点头,回应那官员的招呼。官员眼见司听筠神态从容,气度不凡,心中更是欣喜,继续说道:“司世子刚刚回京,一切可都安顿好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一声,下官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司听筠淡淡一笑,道:“多谢大人关心,一切都已经安顿妥当。”

    “大人,我长年驻扎在北疆,对朝堂之事有所隔阂,所以想请问一下大人,现如今朝堂的局势如何?”司听筠看着眼前的人,立马询问一些朝堂的信息。

    官员微微沉吟,他知道司听筠虽身处边疆,但身为将领,对朝堂局势的了解同样重要,见司听筠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事的关切与渴望了解的真挚。于是,他缓缓开口,为司听筠解析起当前的朝堂局势。

    “当今朝堂,局势复杂多变。首先,新帝登基不久,各项政策正在逐步推行。朝廷主张改革,以强化中央集权,减轻百姓负担为主旨。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诸多势力暗中较量,意见分歧严重。”

    。“北方边境安稳,得益于你等将领的辛劳与牺牲。然而,南方疾病频繁,百姓疲于奔命。朝廷正努力筹措赈济之事,同时寻求长久之计,以安抚民心。”

    “再者,朝堂之上,忠诚于皇室的势力与各方诸侯的势力错综复杂。朝廷正设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政局稳定。此外,各地豪强也在暗中扩张势力范围,朝廷正在采取措施加以约束。”

    司听筠听得认真,他对大人的讲述表示感慨,“想不到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多的纷争与斗争,大人可否为我详述一二?”

    大人点了点头,“朝堂之争,实则利益之争。你如想知道更为详细的情况,我便为你细细道来。”

    “朝中有一派主张稳健守成,他们主张维持现状,不愿轻易变革。另一派则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只有改革才能振兴国家。两派之间的争斗激烈,时而会有激烈的争论。”

    “除此之外,还有各方诸侯的势力不容忽视。他们有的支持朝廷的改革政策,有的则持保留意见。他们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对皇权也有一定的影响。”

    “至于各地的豪强,他们虽不在朝堂之上,但他们的势力范围遍布各地,对朝廷的决策有着不小的影响。”

    “而且当今陛下年幼,先皇下令让永平长公主代为监国,别看这个永平长公主是个女流之辈,但是国家现在实行的改革就是长公主推行的。”

    司听筠双眸微微一沉,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时传来一阵沉闷厚重的钟声,将司听筠的思绪拉了回来。官员在一旁提醒:“宫门即将开启,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进去吧。”

    司听筠点了点头,便与官员一同走向望仙门。望仙门高大巍峨,门前石阶如龙脊蜿蜒。宫门缓缓开启。一股威严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宣告着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司听筠神色肃穆,随着人流走进宫中,宫殿内部金碧辉煌,尽显皇家气派。大臣们按照御史的安排,整齐划一地站好,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宫殿的深处,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在这肃静的气氛中,皇帝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大臣的面前,是一个十岁的儿童。皇帝的身后跟着永平长公主谢言柒,谢言柒身着长公主官制礼服,表情冷漠,仿佛对于一切都没有丝毫关注,但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冷漠和无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敬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公主万福金安”

    “众爱卿平身”

    皇帝和长公主走到御座前坐下,目光扫过大臣们,然后视线落在司听筠的身上。司听筠身着官服,头戴玉冠,腰间挂着一枚碧色玉佩,手持玉笏,身上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气质和威严。

    “启禀陛下,长公主殿下,臣有要事禀报。”丞相走出来,上前作揖说道,“近日江南地区不幸遭遇疫病横行,民不聊生。臣深感忧虑,人命关天,不敢有丝毫隐瞒。”

    “丞相上奏的奏折,本宫和陛下已阅之,江南瘟疫横行,陛下心甚忧,本宫特命丞相重任,组织医官,前往疫区,施以良方,救民于水火。”谢言柒将昨晚想到的解决方案细细道来,并做好了规划,“本宫已经命令太医院的张太医和李太医待命,跟随丞相大人一同前往疫区。另外,户部调拨粮食,赈济灾民。”

    “臣遵旨,必当尽心竭力,以赴圣命。”丞相和户部尚书跪下叩谢圣恩。

    “可还有疑问?”谢言柒语气平淡,不见波澜,但是身上散发的威严,让人不敢轻易违背她的话语。

    “退朝~”随着大内总管的一声,早朝便结束了。司听筠跟随大臣们一起走出望仙门,刚刚准备离去,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的对司听筠说道:“司世子,陛下有请,请随我来。”

    司听筠心中略感意外,随后转头一想,反正自己都要去会会这个新帝,早去晚去都是一样的。便整理衣冠,跟着小太监前往皇宫深处。他们穿过几座宫殿,来到了太和殿外,小太监领着司听筠进入了宫殿中。

    宫殿内气氛庄重肃静,中央端坐着长公主谢言柒,她端坐在上首的位置上,正在认真批改奏折,笔尖随着她的手腕转动在纸上轻盈跃动。

    “长公主殿下万福金安!”

    “免礼平身”

    谢言柒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直视下方的人,缓缓开口道:“早就听闻司世子将北疆砾川镇治理得井井有条,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

    “长公主秒赞了,微臣愧不敢当,微臣能有如今的成就还是陛下对臣的支持和陛下英明的抉择,臣只是遵守陛下的指令。”司听筠双眸微微一沉,沉声说道。

    “司世子言重了,你的功绩有目共睹,无需过分谦虚。" 谢言柒淡淡回应,"不过,北疆之地,风起云涌,我听闻你与一些外族有所往来,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司听筠心中一紧,立马跪了下来,恭恭敬敬作揖。看来这个长公主并不是好糊弄的,自己必须打消她的猜疑,否则自己恐怕不能活着走出去。

    "长公主明鉴,北疆与外族接壤,不可避免地会有往来。但微臣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我朝的边疆安宁,绝无二心。" 司听筠坚定地回答,"若长公主有所疑虑,微臣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审查,以证明我的忠诚和清白。"

    谢言柒的目光在司听筠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评估他话语的真实性。

    "司世子的忠诚,我自然相信。" 谢言柒缓缓说道,"但作为长公主,我有责任确保大宛国的稳定,不容有失。”

    “司世子能将砾川镇治理得井井有条,应该能施以重任。”谢言柒嘴角微微上扬,目光淡淡的略过对方的脸庞。

    “长公主殿下对微臣的重视,微臣感激不尽,但是微臣刚刚回京,对京城的事物还不太熟悉,因此微臣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和了解,所以微臣恐怕难以胜任长公主的重任。”司听筠知道试探还没有结束,微微一笑,神色平静,缓缓开口道。

    “既然如此,本宫便不强人所难了。听闻大理评事张大人告老还乡,本宫便命令你为大理评事,你看如何?”谢言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看来这个司听筠是个可塑之才。

    “微臣叩谢圣恩!”司听筠连忙行跪拜礼。谢言柒摆了摆手,便示意让他退下。

章节目录

四面受敌,长公主白切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瞻彼青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瞻彼青青并收藏四面受敌,长公主白切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