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地洪荒盘古开天之刻,天地便有六界,上有神仙二界,中有红尘人间,下为妖魔鬼三界,神界自是女娲娘娘伏羲大帝列位尊神之所在,仙界则为玉帝王母众仙班之所处。
自混沌之时至于战国之世,人间不知几多年,而仙界亦不能明晰。
仙界有渺元,北斗二仙君,最是关切人间兴亡事,凡人间大事,无不要登记在册,而后聚众品评一番,如此这般,二君也算是看尽夏商周三代兴亡事,正觉没甚么新意之时,人间便已到了春秋战国之世,此时之人间便又是另一番光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诸般变化层层出新,看得二君自是目瞪口呆目不暇接,日日乐此不疲聚众会谈,正逢玉帝王母点化道仙君下界,这战国便是一番新的风云变化,铁腕变法铁血强国,叫二君看了热血沸腾直喝彩。
二君本就是好事之徒,见得玉帝王母点化道仙君下界竟有如此威力,不由心痒眼热,更见玉帝点合纵千秋仙君,王母点连横两仪仙君,人间便又是风云再起,你来我往合纵连横,好一番天地大变,叫二人瞠目结舌。
恰玉帝王母奉神界众尊神之令下界降妖除魔,仙界正位空虚,二君便也得了空,顿时善心大起,便要叫这人间成至善至美无悲无苦之宝地,便假借玉帝王母之命点将下界。
二君思来想去,便定下了妙镜仙子,辅之以文武大将,文者光禄将军,武者孤剑将军。
这妙镜仙子乃是极聪明的人,又是至纯至灵之王母宝镜的化身,故未得玉帝王母手令,焉肯下界沾染红尘气,故是百般推辞,说是要等陛下娘娘圣旨,方才肯下界。
渺元仙君自是说道,王母念你宝镜成仙,未得红尘炼化,少一分功德,恐不能圆满,今朝下界,便是有着一段好姻缘等着仙子。
仙子将信将疑,北斗仙君便点了武将之首之神武将军下界,仙子这才同意。
渺元仙君见北斗仙君竟然点了神武将军下界,登时吓得魂不附体,神武将军乃是战神杀神之首,所出之时往往伏尸百万,否则万不能回来,你今日点他,我们来日可如何向陛下娘娘交代?
北斗仙君正色道,今世天下大战连绵动荡不休,若无强悍战神出世,不知这战国又要延宕几百年,人间又要多受苦几百年,故此乃善举哉。
渺元仙界连道几声善哉,终是将信将疑,如今点将令已出,他可是万没有胆子叫神武将军回去的。
如此这般,诸位仙子将军便下了凡间,又是一番地动山摇天翻地覆,诸班人物隆重登场,万股潮流激荡碰撞,好一番精彩争辉,好一段辉煌岁月!
二人只见郡县制与封建制互不相容,拼得个你死我活难舍难分,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长江后浪推前浪。
激动之下,二君赌上百年功德,渺元仙君押宝封建制,北斗仙君押宝郡县制,只可惜历时人间四十五年,天上四十五日,神武将军与光禄将军二将圆满归来重回仙班,北斗仙君便暂领了这百年功德。
只妙镜仙子与孤剑将军不归。
二君道其寿数未尽,不敢催其归来。
又过来人间七七四十九年,仙界七七四十九日,秦朝始皇帝驾崩,二世即位。
妙镜仙子与孤剑将军迟迟不归。
二君只道二人贪恋红尘,不敢催其归来,便又等了七七四十九日,只道秦朝覆灭,汉朝代之。
妙镜仙子与孤剑将军依旧不归。
有道是人间寿数不过一百来岁,这行将一百五十岁的寿数,若要再高,那就成了仙了,这二位怎的还不归来,若叫玉帝王母知道,他们二君恐被踢出仙界犹不够,恐怖还得到阴司地狱去当差不可。
二君彻底慌了神,这二位可不是平凡仙君,妙镜仙子乃是王母宝镜所化,孤剑将军乃是玉帝灵剑所化,皆是玉帝王母心尖之物,乃是盘古开天地时的风雨雷电天地灵气至极的造化,后被玉帝王母点化修成人形,乃是至纯至善至灵之物。
二君遂踏遍人间山川,后来渺元仙君在骊山找到了作鬼飘的孤剑将军,北斗仙君在秦始皇陵找到了守陵的妙镜仙子。
二君好说歹说,恭请仙子将军上界重回仙班,勿要在人间蹉跎岁月呜呼哀哉。
妙镜仙子答曰,仙界虽好,吾心有愧。虽一生峥嵘,合万世孤苦。君若强逼,吾宁镜碎!
孤剑将军回道,前世心愿未了,便作孤魂野鬼。你当奈何?吾愿剑折,死不从命!
二君方才知道自己捅了天大的篓子,二位仙子将军皆是极其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之人,无奈之下二君召开群仙大会,商讨如何迎二位仙子回归仙界。
大会开场众仙便是劈头盖脸地好一顿责骂,而后才开始商量如何恭迎仙子将军回归。
一仙君曰,汝无信也,仙子之姻缘,焉为良缘也?欺宝镜之灵,汝虽万死亦无余辜。
渺元仙君哭丧着脸:秦王独宠,太后尊位,皇帝养子,一世荣华,虽未得万世尊荣,然如此这般,又岂非良缘?
又一仙君曰,仙子乃为宝镜化身,可照万物本身,独难照其本身,故此下界,镜心不复往日澄澈,万般纠葛怨望加诸其身,累世难以逃脱,故不愿回归仙界。
北斗仙君急问解法。
仙君道,镜心污浊,当重塑镜心,剑心不复,当重铸剑心,届时二位仙子将军自会魂归仙界。
北斗仙君当即拍板,以众仙之仙力逆时溯回!
故此,时间倒流,然仙力终有所不及,既入地府轮回之魂魄强令其归其本身,难免携带其前身记忆,孤剑将军肉身不复,故以魂魄之身长存,妙镜仙子逆其魂魄,洗其记忆,镜心复净,道心犹在。
神武,光禄二将下界,众仙又点将一仙娥名唤青华者,随同下界。
青华本为宝镜余辉所凝结之琉璃,亦可光照世界万物,故应诏下界,以时时映照妙镜仙子之心,固其本心,强其道行。
故此,众仙下界重写岁月历史,华夏之历史进程也将就此转向,是福是祸孰嬴孰败是为后话。
渺元,北斗二仙君故拟红尘精要一题,分三千客,衡平策,一天下三册,其间略有前世故事当为补充。
轻风卷起三千客,便见人间二百年。
开首功过纷纭论,秦王沉香一千年。
此文不当考究,虽以战国之世为背景,然著者心力有限,且予诸位看官作笑谈一看聊解烦闷,已为本文之大幸矣。
自混沌之时至于战国之世,人间不知几多年,而仙界亦不能明晰。
仙界有渺元,北斗二仙君,最是关切人间兴亡事,凡人间大事,无不要登记在册,而后聚众品评一番,如此这般,二君也算是看尽夏商周三代兴亡事,正觉没甚么新意之时,人间便已到了春秋战国之世,此时之人间便又是另一番光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诸般变化层层出新,看得二君自是目瞪口呆目不暇接,日日乐此不疲聚众会谈,正逢玉帝王母点化道仙君下界,这战国便是一番新的风云变化,铁腕变法铁血强国,叫二君看了热血沸腾直喝彩。
二君本就是好事之徒,见得玉帝王母点化道仙君下界竟有如此威力,不由心痒眼热,更见玉帝点合纵千秋仙君,王母点连横两仪仙君,人间便又是风云再起,你来我往合纵连横,好一番天地大变,叫二人瞠目结舌。
恰玉帝王母奉神界众尊神之令下界降妖除魔,仙界正位空虚,二君便也得了空,顿时善心大起,便要叫这人间成至善至美无悲无苦之宝地,便假借玉帝王母之命点将下界。
二君思来想去,便定下了妙镜仙子,辅之以文武大将,文者光禄将军,武者孤剑将军。
这妙镜仙子乃是极聪明的人,又是至纯至灵之王母宝镜的化身,故未得玉帝王母手令,焉肯下界沾染红尘气,故是百般推辞,说是要等陛下娘娘圣旨,方才肯下界。
渺元仙君自是说道,王母念你宝镜成仙,未得红尘炼化,少一分功德,恐不能圆满,今朝下界,便是有着一段好姻缘等着仙子。
仙子将信将疑,北斗仙君便点了武将之首之神武将军下界,仙子这才同意。
渺元仙君见北斗仙君竟然点了神武将军下界,登时吓得魂不附体,神武将军乃是战神杀神之首,所出之时往往伏尸百万,否则万不能回来,你今日点他,我们来日可如何向陛下娘娘交代?
北斗仙君正色道,今世天下大战连绵动荡不休,若无强悍战神出世,不知这战国又要延宕几百年,人间又要多受苦几百年,故此乃善举哉。
渺元仙界连道几声善哉,终是将信将疑,如今点将令已出,他可是万没有胆子叫神武将军回去的。
如此这般,诸位仙子将军便下了凡间,又是一番地动山摇天翻地覆,诸班人物隆重登场,万股潮流激荡碰撞,好一番精彩争辉,好一段辉煌岁月!
二人只见郡县制与封建制互不相容,拼得个你死我活难舍难分,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长江后浪推前浪。
激动之下,二君赌上百年功德,渺元仙君押宝封建制,北斗仙君押宝郡县制,只可惜历时人间四十五年,天上四十五日,神武将军与光禄将军二将圆满归来重回仙班,北斗仙君便暂领了这百年功德。
只妙镜仙子与孤剑将军不归。
二君道其寿数未尽,不敢催其归来。
又过来人间七七四十九年,仙界七七四十九日,秦朝始皇帝驾崩,二世即位。
妙镜仙子与孤剑将军迟迟不归。
二君只道二人贪恋红尘,不敢催其归来,便又等了七七四十九日,只道秦朝覆灭,汉朝代之。
妙镜仙子与孤剑将军依旧不归。
有道是人间寿数不过一百来岁,这行将一百五十岁的寿数,若要再高,那就成了仙了,这二位怎的还不归来,若叫玉帝王母知道,他们二君恐被踢出仙界犹不够,恐怖还得到阴司地狱去当差不可。
二君彻底慌了神,这二位可不是平凡仙君,妙镜仙子乃是王母宝镜所化,孤剑将军乃是玉帝灵剑所化,皆是玉帝王母心尖之物,乃是盘古开天地时的风雨雷电天地灵气至极的造化,后被玉帝王母点化修成人形,乃是至纯至善至灵之物。
二君遂踏遍人间山川,后来渺元仙君在骊山找到了作鬼飘的孤剑将军,北斗仙君在秦始皇陵找到了守陵的妙镜仙子。
二君好说歹说,恭请仙子将军上界重回仙班,勿要在人间蹉跎岁月呜呼哀哉。
妙镜仙子答曰,仙界虽好,吾心有愧。虽一生峥嵘,合万世孤苦。君若强逼,吾宁镜碎!
孤剑将军回道,前世心愿未了,便作孤魂野鬼。你当奈何?吾愿剑折,死不从命!
二君方才知道自己捅了天大的篓子,二位仙子将军皆是极其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之人,无奈之下二君召开群仙大会,商讨如何迎二位仙子回归仙界。
大会开场众仙便是劈头盖脸地好一顿责骂,而后才开始商量如何恭迎仙子将军回归。
一仙君曰,汝无信也,仙子之姻缘,焉为良缘也?欺宝镜之灵,汝虽万死亦无余辜。
渺元仙君哭丧着脸:秦王独宠,太后尊位,皇帝养子,一世荣华,虽未得万世尊荣,然如此这般,又岂非良缘?
又一仙君曰,仙子乃为宝镜化身,可照万物本身,独难照其本身,故此下界,镜心不复往日澄澈,万般纠葛怨望加诸其身,累世难以逃脱,故不愿回归仙界。
北斗仙君急问解法。
仙君道,镜心污浊,当重塑镜心,剑心不复,当重铸剑心,届时二位仙子将军自会魂归仙界。
北斗仙君当即拍板,以众仙之仙力逆时溯回!
故此,时间倒流,然仙力终有所不及,既入地府轮回之魂魄强令其归其本身,难免携带其前身记忆,孤剑将军肉身不复,故以魂魄之身长存,妙镜仙子逆其魂魄,洗其记忆,镜心复净,道心犹在。
神武,光禄二将下界,众仙又点将一仙娥名唤青华者,随同下界。
青华本为宝镜余辉所凝结之琉璃,亦可光照世界万物,故应诏下界,以时时映照妙镜仙子之心,固其本心,强其道行。
故此,众仙下界重写岁月历史,华夏之历史进程也将就此转向,是福是祸孰嬴孰败是为后话。
渺元,北斗二仙君故拟红尘精要一题,分三千客,衡平策,一天下三册,其间略有前世故事当为补充。
轻风卷起三千客,便见人间二百年。
开首功过纷纭论,秦王沉香一千年。
此文不当考究,虽以战国之世为背景,然著者心力有限,且予诸位看官作笑谈一看聊解烦闷,已为本文之大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