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的日头照在皇宫上下,殿内也是暖洋洋的,练完功的成昭心事难解,无精打采地歪在榻上沉思。
勉王作乱,他的钱财来源尚未搞清楚,大宗数额定然有许多蛛丝马迹待查,只是眼下她的人手不够。
西陵昡自然是为她所用,只是他如今被众多人的目光盯着,一些需要暗中调查的事情没办法由他去处理。
身边可用之人,还有谁呢?思索之际,她突然想到一个人,那个义无反顾带领凌王府兵回宫救驾的威卫,临阳长公主的儿子时冶。
虽然当时隐匿在凌王府旧邸的府兵没来得及派上用场,但他保护太子确实有功,朝议将会对所有有功之人论功行赏,成昭一直没想好如何褒奖时冶,想着想着就把他遗忘了。
时冶母亲是公主,身份贵重,他资历虽轻,好在功夫不错,人也单纯,忠心可靠,只在庭弈钧手下做暗卫倒是有些可惜,应该多加历练,再找机会提拔。
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合适的赏赐,寻常的赏赐长公主府上也不缺少,与其大张旗鼓论功行赏,倒不如把他留在身边暗中培养,定成可用之才,深思熟虑过后,成昭心中逐渐有了一个主意。
次日一早,临阳长公主西陵玥的车驾就到了宫门口,她带着长子时冶奉旨入宫请安。
一踏进宫门,长公主就轻捂着胸口,拧着眉头,神情慌慌张张,嘴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早登极乐早登极乐…”
“娘,你在嘀咕什么?”时冶好奇问道。
“安静,傻小子,小心点,前些日子宫里不是死了好些人吗?宫里怨气重得很呢!”长公主小心翼翼地说。
“要怨也是怨勉王,我们又没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时冶不屑地做了个鬼脸,悠哉悠哉往广阳殿走着。
“你跑那么快,等等娘!”身后的长公主小碎步跟上去,“娘跟你说啊,到了太皇太后面前,小心说话,最好不说话,行了礼好好在一旁待着,千万不要惹她生气。”
“太皇太后才不会生气呢,娘。”时冶笑眯眯地反驳道。
“还是小心为妙,勉王谋逆,凡是牵连人员一概杀头,死多少人呢!太可怕了!”
“那些都是乱臣贼子,确实该杀。”时冶想起被成昭下令处决的陈姚千,不知有多少人的性命折在陈姚千手上,成昭只是秘密处决他一人,没有株连九族,已经是法外施恩了。
她确实杀伐果断。
想着想着,时冶就失了神,脑海里胡乱地回忆着那几天发生的一切,耳边响起西陵玥的絮叨,完全听不进长公主说了什么。
“娘很长时间没见过太皇太后了,听说太皇太后还未出阁的时候,常跟着庭老将军出入军营,亲贵们都知道庭家的女儿不好惹…”
“也不知道为什么,太皇太后好端端的传咱们入宫请安做什么?我都好几年没怎么进宫了,一来宫里我就呼吸不畅。”
“哎?你在想什么呢?娘在和你说话呢。”
时冶才回过神来,“哦,没什么,娘,别瞎担心了,我们只是请个安,很快就回去了。”
母子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来到了广阳殿,宫女通传过后,二人一齐进了大殿,见到了端坐在龙椅上的成昭。
“臣临阳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万福金安。”
“臣时冶给太皇太后请安。”时冶跟在长公主身后,规规矩矩行了礼。
“免礼,来人,赐座。”成昭展眉轻笑,甚是温柔。
时冶抬着头,眼神直直地望着成昭。
成昭薄施粉黛,簪饰不多,发髻中间的蟠龙冠十分醒目,一身莲纹鎏金骐驎常服更显庄严典雅,未显山露水,却无处不彰显着她的权威与地位。
她的确是整个大宣最尊贵的女人。
“临阳妹妹,家中一切可好?”成昭柔声问道。
“劳太皇太后记挂,家中一切都好。”长公主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全然不知道此刻坐在身后的时冶正在愣愣地盯着殿上的成昭。
时冶的凝视被成昭尽收眼底,成昭读懂了时冶眼中对她至高无上的权力崇拜,她对着时冶微微一笑,回应了他的凝视。
“时冶如今也长大了,小时候哀家还见过呢。”
时冶自觉失态,有些慌张,忙低下头,她和前几日在凌王府旧邸时严肃冷峻的神态完全不同,让时冶有些不适应。
“臣…臣不记得了。”时冶面色微红,低着头小声回答道。
“哀家还没好好感谢你,在勉王作乱的时候忠心保护皇帝,待登基大典过后,哀家和皇帝再好好感谢你。”
“保护皇上是臣的本分,臣不敢居功。”
“不要太拘谨,让哀家瞧着,倒是生分了许多,皇帝可是时常念叨着要找时冶哥哥,说时冶哥哥给他带了好吃的汤饼。”
什么时候他能给皇上吃汤饼了?长公主扭过头,瞪了时冶一眼,天杀的倒霉孩子,什么都没说和家里讲过,连保护皇帝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一声不吭。
长公主转过脸来赔笑道:“保护皇上是时冶的荣幸,不闯出祸来就是他们时家祖上烧高香了。”
“此言差矣,妹妹,时冶年轻要多鼓励,别怕他闯祸,以后时冶还是要时常进宫,陪伴皇帝。”
“是,太皇太后。”长公主回答说。
“时冶这次护驾有功该赏,来人,带时冶去库房里,让他挑几样入眼的好物什做赏赐。”
“谢太皇太后。”时冶站起身,恭谨地跪地行礼。
一旁的绿柳心领神会,带着时冶去了库房。
“且让他挑去吧,咱们姐妹也许久没有唠唠家常了,这次檀州进献的菁云缎品质极佳,你拿些回去给时冶做些新衣裳,待哀家为他寻一位宗室贵女,给他赐婚,要是妹妹有中意的人选或者时冶有可心的姑娘,尽管跟哀家说,哀家做主赐婚。”
长公主喜形于色:“臣替时冶多谢太皇太后。”
库房里,时冶望着架子上大大小小的盒子挑花了眼,又不敢贸然打开盒子,一时不知该如何去选。
绿柳轻轻一笑,“果然如太皇太后所料,时大人不知道选什么。”
“请姑娘帮忙指点一二。”时冶无奈说道。
“奴婢岂敢指点,其实太皇太后已经帮时大人选好了,其他的珍稀物件奴婢都差人送到您府上了,只是有一样东西,太皇太后说要亲自交到您手上。”
说罢,绿柳呈上一只浮雕仙纹黑木匣。
时冶打开木匣,里面是一把轻薄锋利的匕首和一张纸条,他打开纸条,纸条上字迹健秀,写着:元宵月夜,暗影重华。
原来是太皇太后要与他暗中碰面,兴许是有什么交代,至于是什么交代,元宵节就知道了。
时冶放下纸条,拿起匕首,细细观察着,匕首纹饰简单,没有任何镶嵌,看起来很轻薄,拿在手里竟然很有分量,不知是什么稀有材质制作而成的。
他拔出匕首,匕首上赫然刻着四个字:天子之刃。
时冶顿时瞪大了眼睛。
绿柳见他神色惊讶,遂说道:“太皇太后口谕,此物赐予时冶,须时时佩带,且不得对外声张。”
时冶回过神来,“是,谨遵太皇太后懿旨。”
“时大人,记得准时赴约。”绿柳嘱咐道。
“是,多谢姑娘提醒。”
时冶取走了纸条和匕首,又回到殿内,给成昭谢过恩后,和长公主离开了皇宫。
天子崩逝,朝廷下令举国哀悼,民间不得庆祝新年,在沉重悲凉的氛围里,京城的官员百姓们草草过完了年关,新的一年在冷寂的氛围中悄悄开始。
正月初七,皇宫中政殿内,宫人们不停地进进出出,有人擦拭龙椅桌案,有人摆放玉器物件,有人将侍弄鲜花绿植,有人擦拭门窗地板,他们都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忙碌着,为朝会做准备。
这是新年后的第一次朝会,预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因此尤为重要。卯时文武百官已经齐整入殿,连尚不能正常行走的杨淮禹也坐着木轮椅前来参加朝议,他们分列左右,神色凝重,个个肃然肃立,不敢有丝毫怠慢。
成昭站在大殿前,注视着文武百官说道:“今日朝议,两件事请诸位大臣一起商议。一是迎立新帝与太后,确立新君年号和太后封号以及一应典仪事项。二是就此番危机对有功之人论功行赏,对反贼论罪定夺,各位可畅快直言。”
成昭太后声音洪亮,甚是威严,众大臣交头接耳,一时不知如何奏议。
尚书令季延站出来,率先说道:“新帝和太后已迎回宫中,礼部已上称年号和皇太后尊号,定年号为元熹,皇太后尊号睿明,不知太皇太后是否准奏?”
成昭没有立刻回答,只是仔细思考着季延的回答,大殿上陷入沉寂,季延心里忐忑不安。
年号元熹,应是取自朝气蓬勃、繁荣兴盛之意,寓意的确很好,礼部用心了。给庭弈容定尊号为睿明,明察通慧为睿,恩光普照是明,加上原本的封号‘贤’,加尊号后全称宣景贤睿明皇太后,也还不错。
成昭心里却并不高兴,因为祭礼之上,以季延为首的老臣,虽然在定谥一事上松了口,但仍然不肯给瑜儿定庙号,并且多次呈折反对。
不是景帝功绩不足,不能定庙号,而是这群老汉臣们不肯,在他们眼里,先帝兢兢业业十二年,只因无开疆拓土之功,他治国理政的功绩就可以被轻易抹杀,而当今皇帝年幼,皇太后无辅政实权,可以给一个不错的年号和尊号,与其说是对皇帝和皇太后的一种赞美,倒不如说是一种恩施,给或不给,是捧是杀,都在他们掌控之中。
成昭心里清楚,他们坚决要把谥字追尊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上。
大宣前五位皇帝,前面一祖三宗牌位都入太庙,唯独瑜儿没有,成昭一想到这件事,心中就十分恼火,但考虑到祭礼耽搁数日,礼仪之争已牵扯太久,加上瑜儿功绩确实不及前几位先帝,只得隐忍下来,庙号谥号之争,各退一步罢了。
太皇太后怎么还不说话?季延心里一阵嘀咕,悄悄抬头瞥了瞥远远站在大殿之上的成昭,一眼望去,却看不清这女人脸上的喜怒哀乐。
成昭不动声色地看着台下的大臣们,不冷不热地扔出一句:“准奏。”
季延还想再说两句,又畏于成昭的气势,便悻悻退下,眼神示意御史大夫关百泉上奏。
关百泉心领神会,站出来询问道:“新帝年幼,当选有威望的亲王辅政,不知太皇太后属意于谁?”
勉王作乱,他的钱财来源尚未搞清楚,大宗数额定然有许多蛛丝马迹待查,只是眼下她的人手不够。
西陵昡自然是为她所用,只是他如今被众多人的目光盯着,一些需要暗中调查的事情没办法由他去处理。
身边可用之人,还有谁呢?思索之际,她突然想到一个人,那个义无反顾带领凌王府兵回宫救驾的威卫,临阳长公主的儿子时冶。
虽然当时隐匿在凌王府旧邸的府兵没来得及派上用场,但他保护太子确实有功,朝议将会对所有有功之人论功行赏,成昭一直没想好如何褒奖时冶,想着想着就把他遗忘了。
时冶母亲是公主,身份贵重,他资历虽轻,好在功夫不错,人也单纯,忠心可靠,只在庭弈钧手下做暗卫倒是有些可惜,应该多加历练,再找机会提拔。
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合适的赏赐,寻常的赏赐长公主府上也不缺少,与其大张旗鼓论功行赏,倒不如把他留在身边暗中培养,定成可用之才,深思熟虑过后,成昭心中逐渐有了一个主意。
次日一早,临阳长公主西陵玥的车驾就到了宫门口,她带着长子时冶奉旨入宫请安。
一踏进宫门,长公主就轻捂着胸口,拧着眉头,神情慌慌张张,嘴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早登极乐早登极乐…”
“娘,你在嘀咕什么?”时冶好奇问道。
“安静,傻小子,小心点,前些日子宫里不是死了好些人吗?宫里怨气重得很呢!”长公主小心翼翼地说。
“要怨也是怨勉王,我们又没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时冶不屑地做了个鬼脸,悠哉悠哉往广阳殿走着。
“你跑那么快,等等娘!”身后的长公主小碎步跟上去,“娘跟你说啊,到了太皇太后面前,小心说话,最好不说话,行了礼好好在一旁待着,千万不要惹她生气。”
“太皇太后才不会生气呢,娘。”时冶笑眯眯地反驳道。
“还是小心为妙,勉王谋逆,凡是牵连人员一概杀头,死多少人呢!太可怕了!”
“那些都是乱臣贼子,确实该杀。”时冶想起被成昭下令处决的陈姚千,不知有多少人的性命折在陈姚千手上,成昭只是秘密处决他一人,没有株连九族,已经是法外施恩了。
她确实杀伐果断。
想着想着,时冶就失了神,脑海里胡乱地回忆着那几天发生的一切,耳边响起西陵玥的絮叨,完全听不进长公主说了什么。
“娘很长时间没见过太皇太后了,听说太皇太后还未出阁的时候,常跟着庭老将军出入军营,亲贵们都知道庭家的女儿不好惹…”
“也不知道为什么,太皇太后好端端的传咱们入宫请安做什么?我都好几年没怎么进宫了,一来宫里我就呼吸不畅。”
“哎?你在想什么呢?娘在和你说话呢。”
时冶才回过神来,“哦,没什么,娘,别瞎担心了,我们只是请个安,很快就回去了。”
母子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来到了广阳殿,宫女通传过后,二人一齐进了大殿,见到了端坐在龙椅上的成昭。
“臣临阳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万福金安。”
“臣时冶给太皇太后请安。”时冶跟在长公主身后,规规矩矩行了礼。
“免礼,来人,赐座。”成昭展眉轻笑,甚是温柔。
时冶抬着头,眼神直直地望着成昭。
成昭薄施粉黛,簪饰不多,发髻中间的蟠龙冠十分醒目,一身莲纹鎏金骐驎常服更显庄严典雅,未显山露水,却无处不彰显着她的权威与地位。
她的确是整个大宣最尊贵的女人。
“临阳妹妹,家中一切可好?”成昭柔声问道。
“劳太皇太后记挂,家中一切都好。”长公主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全然不知道此刻坐在身后的时冶正在愣愣地盯着殿上的成昭。
时冶的凝视被成昭尽收眼底,成昭读懂了时冶眼中对她至高无上的权力崇拜,她对着时冶微微一笑,回应了他的凝视。
“时冶如今也长大了,小时候哀家还见过呢。”
时冶自觉失态,有些慌张,忙低下头,她和前几日在凌王府旧邸时严肃冷峻的神态完全不同,让时冶有些不适应。
“臣…臣不记得了。”时冶面色微红,低着头小声回答道。
“哀家还没好好感谢你,在勉王作乱的时候忠心保护皇帝,待登基大典过后,哀家和皇帝再好好感谢你。”
“保护皇上是臣的本分,臣不敢居功。”
“不要太拘谨,让哀家瞧着,倒是生分了许多,皇帝可是时常念叨着要找时冶哥哥,说时冶哥哥给他带了好吃的汤饼。”
什么时候他能给皇上吃汤饼了?长公主扭过头,瞪了时冶一眼,天杀的倒霉孩子,什么都没说和家里讲过,连保护皇帝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一声不吭。
长公主转过脸来赔笑道:“保护皇上是时冶的荣幸,不闯出祸来就是他们时家祖上烧高香了。”
“此言差矣,妹妹,时冶年轻要多鼓励,别怕他闯祸,以后时冶还是要时常进宫,陪伴皇帝。”
“是,太皇太后。”长公主回答说。
“时冶这次护驾有功该赏,来人,带时冶去库房里,让他挑几样入眼的好物什做赏赐。”
“谢太皇太后。”时冶站起身,恭谨地跪地行礼。
一旁的绿柳心领神会,带着时冶去了库房。
“且让他挑去吧,咱们姐妹也许久没有唠唠家常了,这次檀州进献的菁云缎品质极佳,你拿些回去给时冶做些新衣裳,待哀家为他寻一位宗室贵女,给他赐婚,要是妹妹有中意的人选或者时冶有可心的姑娘,尽管跟哀家说,哀家做主赐婚。”
长公主喜形于色:“臣替时冶多谢太皇太后。”
库房里,时冶望着架子上大大小小的盒子挑花了眼,又不敢贸然打开盒子,一时不知该如何去选。
绿柳轻轻一笑,“果然如太皇太后所料,时大人不知道选什么。”
“请姑娘帮忙指点一二。”时冶无奈说道。
“奴婢岂敢指点,其实太皇太后已经帮时大人选好了,其他的珍稀物件奴婢都差人送到您府上了,只是有一样东西,太皇太后说要亲自交到您手上。”
说罢,绿柳呈上一只浮雕仙纹黑木匣。
时冶打开木匣,里面是一把轻薄锋利的匕首和一张纸条,他打开纸条,纸条上字迹健秀,写着:元宵月夜,暗影重华。
原来是太皇太后要与他暗中碰面,兴许是有什么交代,至于是什么交代,元宵节就知道了。
时冶放下纸条,拿起匕首,细细观察着,匕首纹饰简单,没有任何镶嵌,看起来很轻薄,拿在手里竟然很有分量,不知是什么稀有材质制作而成的。
他拔出匕首,匕首上赫然刻着四个字:天子之刃。
时冶顿时瞪大了眼睛。
绿柳见他神色惊讶,遂说道:“太皇太后口谕,此物赐予时冶,须时时佩带,且不得对外声张。”
时冶回过神来,“是,谨遵太皇太后懿旨。”
“时大人,记得准时赴约。”绿柳嘱咐道。
“是,多谢姑娘提醒。”
时冶取走了纸条和匕首,又回到殿内,给成昭谢过恩后,和长公主离开了皇宫。
天子崩逝,朝廷下令举国哀悼,民间不得庆祝新年,在沉重悲凉的氛围里,京城的官员百姓们草草过完了年关,新的一年在冷寂的氛围中悄悄开始。
正月初七,皇宫中政殿内,宫人们不停地进进出出,有人擦拭龙椅桌案,有人摆放玉器物件,有人将侍弄鲜花绿植,有人擦拭门窗地板,他们都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忙碌着,为朝会做准备。
这是新年后的第一次朝会,预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因此尤为重要。卯时文武百官已经齐整入殿,连尚不能正常行走的杨淮禹也坐着木轮椅前来参加朝议,他们分列左右,神色凝重,个个肃然肃立,不敢有丝毫怠慢。
成昭站在大殿前,注视着文武百官说道:“今日朝议,两件事请诸位大臣一起商议。一是迎立新帝与太后,确立新君年号和太后封号以及一应典仪事项。二是就此番危机对有功之人论功行赏,对反贼论罪定夺,各位可畅快直言。”
成昭太后声音洪亮,甚是威严,众大臣交头接耳,一时不知如何奏议。
尚书令季延站出来,率先说道:“新帝和太后已迎回宫中,礼部已上称年号和皇太后尊号,定年号为元熹,皇太后尊号睿明,不知太皇太后是否准奏?”
成昭没有立刻回答,只是仔细思考着季延的回答,大殿上陷入沉寂,季延心里忐忑不安。
年号元熹,应是取自朝气蓬勃、繁荣兴盛之意,寓意的确很好,礼部用心了。给庭弈容定尊号为睿明,明察通慧为睿,恩光普照是明,加上原本的封号‘贤’,加尊号后全称宣景贤睿明皇太后,也还不错。
成昭心里却并不高兴,因为祭礼之上,以季延为首的老臣,虽然在定谥一事上松了口,但仍然不肯给瑜儿定庙号,并且多次呈折反对。
不是景帝功绩不足,不能定庙号,而是这群老汉臣们不肯,在他们眼里,先帝兢兢业业十二年,只因无开疆拓土之功,他治国理政的功绩就可以被轻易抹杀,而当今皇帝年幼,皇太后无辅政实权,可以给一个不错的年号和尊号,与其说是对皇帝和皇太后的一种赞美,倒不如说是一种恩施,给或不给,是捧是杀,都在他们掌控之中。
成昭心里清楚,他们坚决要把谥字追尊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上。
大宣前五位皇帝,前面一祖三宗牌位都入太庙,唯独瑜儿没有,成昭一想到这件事,心中就十分恼火,但考虑到祭礼耽搁数日,礼仪之争已牵扯太久,加上瑜儿功绩确实不及前几位先帝,只得隐忍下来,庙号谥号之争,各退一步罢了。
太皇太后怎么还不说话?季延心里一阵嘀咕,悄悄抬头瞥了瞥远远站在大殿之上的成昭,一眼望去,却看不清这女人脸上的喜怒哀乐。
成昭不动声色地看着台下的大臣们,不冷不热地扔出一句:“准奏。”
季延还想再说两句,又畏于成昭的气势,便悻悻退下,眼神示意御史大夫关百泉上奏。
关百泉心领神会,站出来询问道:“新帝年幼,当选有威望的亲王辅政,不知太皇太后属意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