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那起,国华又开始失眠了。

    秀秀的大麻花辫总是一会儿搭在前面,一会儿甩在后面,有时候还轻轻拂过他的脸和他的手。

    他16岁的年岁里,没有经历过这些,也没人指点。但他年少时随着父亲看过很多书,书里的男主经历过。他想,他大抵和千千万万书里的男主一样,动了世间最纯洁的心思。

    可是,他要留在这吗?

    黄队长说得对,爸妈还在城里等他们这些知青。虽然没有高考了,虽然他家成分不好,没有什么未来可言,但他总对读书对知识有种渴求,他想去钻研一些东西。

    那种渴求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埋在心里,待吹风一吹,就会破土而出,野蛮生长。

    这些,他没同其他人说过。在这个没有信任的社会,把要命的秘密告诉别人,无异于会要了自己的命。

    但一想到秀秀,他又犹豫了。

    一个是毫无希望的渴望,一个是鲜活可爱的姑娘。

    他现下最好的选择不就是找个贫下中农吗?可是,这样,是不是玷污了这纯洁的革命情谊呢?而且,以后呢?

    深秋了,柏树还是那么青绿,随风摇曳。松柏不改本性,他呢?

    温国华披着外套在院子里发呆。

    秀秀蹑手蹑脚走了过来,拍了下他右肩膀,又迅速躲到他左边去。

    国华望了个圈,只见秀秀抓着麻花辫冲他笑。

    “又在看月亮啊。”秀秀说。

    “嗯。”

    两人坐在门槛上,痴痴望着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月亮抹上了一层黄晕,看来明天有雨。

    温国华问:“秀秀,你以后想干什么?”

    秀秀啊了一声,思索半天,脸上有抹不易察觉的红,“跟我爸妈一直在一起呗。”

    “长大后呢?”

    “反正爸妈去哪我去哪。我妈生我时难产,伤了身子,奶奶当初要我爸再找个婆娘,但我爸不肯。我小时候答应了奶奶的,要留在家,给家里留后。”

    秀秀越说声音越小。承诺时还小,以为只是单纯的留在父母身边孝敬。可她明年就18了,她已经懵懵懂懂地感知到“留在家”“留后”的另一层意思。

    温国华明白了大半。

    他突然问道:“秀秀,想不想认字读书?”

    “啊?”

    秀秀虽也上过小学,但都是闹着玩的。现下,谁还读书啊?

    “你读了书,说不定以后可以靠知识生活,不用做苦力呢?”

    温国华还有些话藏在心里没说:万一以后可以读大学了,我们可以一起去;到时候,把叔和婶子都接过去。

    “像你一样吗?”秀秀乐滋滋道,“现在有你不就挺好的吗?”

    万一我不在了呢?傻秀秀。

    温国华又问了遍:“秀秀,我以后除了给你讲故事,也给你上课,好吗?”

    他其实还有一层打算,知识越用越牢固,借着给秀秀上课的工夫,他也好让自己不要忘了那些没啥用的东西。

    “好啊。”

    山间的纸笔太珍贵了。温国华常常拿棍子在地上,随手教秀秀写字、算术。

    沈建国有时也凑过来一起瞎学。

    两人基础太差了,温国华差不多是从一年级知识开始讲起。

    这事是悄悄的,但常在河边走,总有被人知道的时候。

    有天早上,仲芳去泼水,发现柏树下有涂涂画画的痕迹。虽然被水冲了一遍,但总留下了印记。

    她把秀秀叫到一边,让她老实交代。秀秀只好交代了。

    当晚,仲芳没睡着。

    时下已经入冬了,他们这些年轻的孩子,会倦鸟归巢,回城里过年吧?

    她越过丈夫下床,举着油灯,上阁楼。在阁楼翻了一个又一个柜子。最后在最里头靠墙角的砖缝里,掏出了几本书。

    她就着微弱的火光,轻轻拍了拍那厚厚的灰尘。

    她做姑娘时家里有好多书,什么五四什么新青年,出嫁时她还带了慢慢两箱子书,后来都烧成了灰,只偷偷藏了这几本。

    现在,要给她姑娘了。

    她把书放在了门口,敲了敲两个后生的门,一溜烟跑了。

    深冬了。

    树叶枯黄,无声落下。

    很多知青结伴回城过年了。不能回去的,家里也捎来了信和东西。

    温国华也想回去,已经大半年没见家人了,当然想回去过年。可是他口袋空空如也。

    沈建国比他好不到哪去。他家穷,母亲身体也不好,平时他还东凑西凑,给他母亲寄钱。

    天黑得越来越早,山坳里的知青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零星几个。

    大有“我亦飘零久”的落寞之感。

    一天,从公社做完年末总结,黄队长顶着呼啸的寒风进了家门。

    学习这事在家里已经摆在明面上了,就是书不能随便拿出来。黄队长进来,三个小年轻正窝在灶台边背诗。

    热气腾腾的灶,让人一进厨房就暖洋洋的。

    是《沁园春·雪》。

    沈建国背到“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就卡住了,怎么扣头发,就是想不起来。

    秀秀笑她笨,接着背道:“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

    “英雄”了两次,秀秀只好拿眼去求助温国华。

    温国华把前些日子劈的拆放进灶里,柔情道:“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稍——”

    站着炒菜的仲芳脸上挂着笑,听见门口的响动,发现黄耀祖一直站在那。

    黄队长身心都畅快十足,今年茶树顺利种上了,红薯收成也还行,队里总算可以过个好年了。

    再看看秀秀和这两个娃,他感到很知足。

    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活了。

    秀秀感到身后冷风直灌,回头嗔怪道:“爸,你干嘛悄无声息站在那!”

    “哟,我家秀秀都会说‘悄无声息’了。”仲芳打趣道。

    明明是再正常不过的话,秀秀听来总觉得怪怪的。她难得没回嘴,低着头弄柴,余光总是瞟到温国华那修长的手。

    再偷偷往上,就能看到他厚实的胸脯,和宽大的肩膀了。

    真奇怪,也才半年,这人怎么长得这么快。好像,还有点男人味了。

    饭后,黄队长把两人喊进屋,给一人一个包。

    里头有些干粮和一身衣裳,还有五块钱。

    两人都愣住了,五块钱,对于城里人普通人家来说也算多的了。

    “叔,你这是——”沈建国先开口。

    “回去吧,回去过个好年,来年开春再来。我跟隔壁队说了,明早借他们拖拉机送你们到火车站。”

    天还没亮,拖拉机就在公社前等了。

    秀秀一家送他俩到公社前,看着他俩上车,看着拖拉机消失在远处。

    秀秀手都挥痛了,直到没了拖拉机的影子,她才放声哭了起来。

    黄队长揽着秀秀,“开春他们就回来了。”

    “要是他们不回来了呢?”

    黄队长长叹一声,“秀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属于这儿,走多远,都会回这的。”

    拖拉机转大巴,又转火车,几天几夜后,他们终于回了城。

    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二八大杠叮玲一声,他俩连忙靠边。一切那么熟悉,又让人难以适应。

    在路口告别后,两人各自回了家。

    去时温国华还偷偷抹眼泪,没想到回时,他还是在街口抹了把眼泪。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一切压在这个少年心上,到底还是重的。

    大姐正往屋外泼水,抬眼间好像看到弟弟国华了。她不确定,又上前两步,仔细辨认。

    真的是国华!他高了,结实了,黑了,穿得灰不溜秋的,但就是他们家的国华!

    “国华回来啦!”大姐朝屋里喊。

    一时,大姐、二姐出来了,母亲搀扶着父亲也出来了。

    大家眼眶都湿了。连一向挺直脊椎骨的父亲,也偷偷拿袖子抹眼泪。

    这个年过得格外热闹。倒不是家里今年有了多的收入,也不是父亲身体有好转。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夜晚,就足以让人感到老天的眷顾。

    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这半年来身边的事。

    父亲之前下放伤了身体才允许回城,虽然不能去单位做事了,但单位还是每月给他发基本的工资。大姐也说了人家,是个工人,虽没什么文化,但胜在人口简单、为人老实,一家人都很满意。

    国华呢?

    温国华将这半年的事大致说了一遍,他说起黄队长,说起仲芳婶子,说起沈建国,略带说了说秀秀。

    温楷霖一直听儿子说着,等儿子说完了,半天才说出个“好”。

    好什么呢?好儿子遇到了好人家、好战友?

    他让老伴从床板最下面拿出他的手札,颤颤巍巍地将手札递给了心爱的儿子。

    “这是我这些年在农林局的工作心得,你拿去看看,有用就用,没用就烧了。”

    说到“烧”字时,老人的声带止不住颤抖了。

    温国华接过手札,上面遒劲地写着七个大字——“农林心得——温楷霖”。

    他略微翻了翻,每一页都记得工工整整,还有不少画。有从书上报纸上裁剪下来的,有自己亲手画上去的。

    那是父亲的大半生,看着看着,温国华眼里浸湿了。可他不能哭,这么多人看着呢,他长大了,不是小孩了。

    母亲还是不放心,睡前又叮嘱国华:

    “国华啊,那手札你一定要保管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给别人,也不能烧了。”

章节目录

我的转世之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潭州居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潭州居士并收藏我的转世之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