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娘赶紧拦住我,态度严厉,“姨娘身有重疾,素来不见外人。大公子念着以往的情谊对姨娘好些,但绝不会威胁到夫人的地位,以后请您不要再来了。”
我吃了个闭门羹,只能回到院子里打转,看着阿武勤勤恳恳地干活,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他三年前才入府,管事说他是个孤寡人家,从哪里来都不知道。他自己也记不住以前的事,那容娘是如何得知他从小就脑子不好的?
我走到阿武面前,他只埋头干活不看我,显然是因为之前容娘的话。我故意问他:“阿武,你告诉我,容娘是不是欺负你?若是她欺负你,我一定告诉大公子,责罚她。”
他果然急了,“没有,容娘对我很好。”
“哦,原来是我误会了。你自小容娘就对你很好,是吗?”
“嗯。”
他们果然早就认识,我做阿武的这几月,行径与之前大不相同,她却表现的像不认识我,从不与我说话。
一直到深夜,贺宜年才回来,他同我打了个招呼便要出去,我叫住他。
“夫君,今后便回房睡吧。我们既已成夫妻,你为我处处退让,我也不能总随着性子来,万一传出去叫人怎么看我呢。”
我算是明白了,他说什么不勉强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但我没时间和他耗下去了。
贺宜年当初说爱慕我已久,现在当然是没话说,只能应了,但睡前还是先去晴姨娘处待了好一会儿。
我心中冷笑,好一个多情郎。娶了心仪多年的妻子,也日日不忘妾室。就他这样,且不说荀清莹,就算我用着她的身子,也是不愿意和他同床的。
好在当初置办新房时,还添了一张贵妃榻,贺宜年还算君子,将床让给我,自己躺在塌上。我灭了灯,并不打算入睡,翻来覆去半天没找到话头,反倒是他先开了口。
“圣上今日召我入宫,为的是安阳郡水患之事。郡守成与光派人加急送来折子,说是郡内好几个县发大水,死伤无数,灾民四处流窜,其中混入许多别有用心之人,伪装成流民带头起事。”
安阳郡在潜州南部,遇上夏季雨水丰沛时,常有洪涝灾害。
“可如今才三月,还未到汛期,怎会发大水?”
“问题就在于此,自立春以来,潜州严格报汛,每过一段时日便要上报州内各郡县降雨量,这两月来都甚是平稳,按理说绝不会发生此事。”
我从床上坐起,“除非是堤防年久失修,得以毁坏。”
“没错。”贺宜年也坐起身子,我俩隔着案桌在黑暗中两两相望。“水灾刚发生时,成与光便派了人沿河岸摸查,是上游县的河坝失修被冲毁后,导致下游几个县圩堤接连溃决。但每年入春以后,朝廷都会派出官员沿河检查堤防情况,及时修葺。就在上上月,河道都督、潜州刺史已按时检查踏勘。
“哦,我明白了,这两人玩忽职守,没发现问题。”
“不,他们发现了,并且随之一起上报了二十余处需修葺的堤防。”贺宜年的语气轻下来,“但朝廷银子拨下去后,却并没有人修筑。”
到这里事情就变了性质,没发现问题还可以说是渎职,拿了钱不办事那就叫私吞饷银,按律令是死罪。
潜州是怀氏旧地,当年太祖便是在这里率众部起事,几十年后为了避祸,圣上幼时更是在安阳郡生活六载。三年前圣上收拢兵权后,最精锐的军队驻扎在京畿地区由他调动,除了边防地区,其他州部无战事不允许驻兵,潜州是十三州里唯一个例外,可屯兵五千。而如今的潜州刺史崔鸿正是皇后的兄长,当今太子的亲舅,所以这潜州也可以说是太子的地盘。
成与光上任安阳郡守这几年,平常致力于疏通淤塞,修渠筑堤。汛期时则在沿河县份皆备良马,常备视力佳者登高观测,一旦发现涨水,即通知马夫接应,加急逐县传达。是以这几年来,即使到汛期,偶遇小水患,也少有人员伤亡。过了几年的安稳日子,便以为无事,崔鸿才有胆敢贪这笔银子。
“那圣上打算如何处置崔鸿?”
“为了太子,圣上不希望这件事太多人知晓,所以私下斥责了他。”
“斥责?真是好笑。”我不满地嘀咕道:“这皇帝当的,我也想当来试试。”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对着贺宜年如此口无遮拦,但偏偏就是说了。若叫旁人听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不禁想看他此刻的神色,然而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他端坐于榻上。我感觉得到,他也在盯着我。
良久之后,贺宜年终于开口,他没有训斥我口无遮拦,只是那语气有些古怪。
“自古以来,没有女人想当皇帝。”
“我才不信这一千年来,竟没有一个女人想当皇帝,不过没机会罢了。”
贺宜年没搭话,我仗着他没脾气越发大胆。“古有阴太后、玉胡公主,就说前朝的柳贵妃,哪一个不是独揽朝政大权?可为何只是垂帘听政,难道是不想当皇帝?依我看不过是因为女儿身罢了,若她们是男儿身,早就登顶皇位了。”
贺宜年肩膀塌下来,沉默良久,却始终没答。我自知失言,也闭嘴躺下。
次日一早,贺宜年又进宫了。我从房间出来时,院子里日光和煦,容娘正带着晴姨娘在院子里晒太阳。这是我第一次见这位姨娘,准确来说,我并没有看到她的脸。因她带着幕篱,黑纱从头垂至全身,不过即使坐着,也能看出她身量比寻常女子要高一些。
我走过去,容娘不动声色地往前站了一步,欠身向我行礼。
“夫人,姨娘不能向您请安,请见谅。”
“连话也说不得?”
“是。”
晴姨娘不理睬我们的话,只仰头看着院子里栽种的那颗枯枝儿。说来奇怪,我第一次看见它光秃秃的是在寒冬,如今已是暮春,它依旧如故,连颗小芽都没发。
我问容娘:“这是什么树?”
“奴也不知,这是大公子亲手栽种的。”
晴姨娘忽然从宽大的袖袍里伸出手,指着树说:“迷,毂。”
她的声音喑哑,像是许久不曾开口,语调也十分怪异,一字一顿,似牙牙学语的孩童。我注意到她那只手,瘦骨嶙峋,指节突出,几乎就挂着一层皮。
之后我再怎么问,她都不愿开口说话。容娘更是时时盯着我,那架势活像护崽的母鸡,生怕我做些什么。我对晴姨娘确实很感兴趣,但并不是因为贺宜年,只是看着她和容娘,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被牵引着上前。我曾有意打听,府里知晓过往的老人大都守口如瓶,只有个别的透露出些消息。晴姨娘入府有些年头了,蕴和长公主在世时,十分喜爱她。她曾产下一子早夭,难产遗留下的毛病加上后来重疾,身体便彻底坏了,如今强撑着一口气罢了。容娘早先是长公主的侍女,后长公主故去才被大公子指到晴姨娘身边。
我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关岳同我一道去了医馆。荀清莹曾说自己学艺不精,做不到尝百草编纂成书,但总要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于是每日誊抄不知从哪儿寻来的一些孤本医书,这件事现在就由我继续做。
在我还是丫鬟时便发现自己能认不少字,现在更是意外发现连写得也很不错。能识字写字的女子非富即贵,更何况昨日与贺宜年的交谈中,虽然我什么都忘了,但谈起来时又好像很多东西就在脑子里,高低也是个才女。抄了几日书,我脑子倒是清醒了几分,想通一些事。
关岳常在一旁替我研墨,又或是摊开一卷卷竹简,在我抄完后撤换下一本。本来我是不想叫他来的,但贺宜年说我现在的身份不适合独自出门。
“你前些日子去的是安阳郡。”他那天给我的蜜饯是潜州一带特产的樱果,这种果子娇嫩无比,稍微碰触便会破汁,不易于保存,所以常做成酱或果脯。我本是猜测,但见他研墨的手一顿,却并不否认,就知道猜对了。
整个潜州都在崔鸿的监视下,更何况郡县发了大水,他为了不被人发现,定是看管得更加严密,那成与光的折子是如何绕过他递到京城的?
“所以是你把消息带回来的。”
“是。”
消息带回京城后,贺宜年没有立即上报,偏偏等事情发酵好几天才面圣。他是太子太傅,本应站在太子和崔鸿这边,这样做岂不是置崔鸿于不利地步?
贺宜年究竟想要做什么?关岳却说,我要是想知道,应该自己去问他。
他当然不可能告诉我,这些夜间我们同处一室,终于能说上些话了。但每次一谈到我真正想知道的问题,他就说时候不早该就寝了。
这天也是如此,他讲到四十五年前先帝在世时的那场大乱,我正听得津津有味,贺宜年却翻了个身,说自己今天奔波一整日疲了。
我气得拍大腿坐起,“你怎么一到紧要关头就不行了?”
“嗯,上了年纪容易累。”
“不行,你必须讲完。”他不理我,我下床踩着鞋子走到榻边,推他的肩膀,“快讲嘛,不然我睡不着。”
“我睡了。”
“不让你睡。”我低头凑到他耳边,哇啦哇啦地发出噪音。
他猛地转身捂住我嘴,干燥的大掌压在我的唇上,“别闹。”
贺宜年的里衣露出一截脖颈,长发散乱,眉眼间柔情似水。我俩的脸不过一指距离,他瞥开眼不再看我,睫毛轻垂,颤得我心里痒痒的。
我拿开他的手掌,“贺宜年。”
“嗯?”
那种奇怪的感觉又涌上心头,细想却什么都抓不住,令我十分难受。我伏下身去,将脸贴在他的脖颈。“贺宜年。”
“嗯。”他一动不动任由我趴在身上。
“贺宜年。”
“嗯。”
我一遍遍叫他名字,每叫一次,心里被什么东西细细密密一口一口吞噬着,似要破土而出。
“我好难受。”
“我知道。”
他的手覆上我的后脑勺,“我知道。”
我有时怀疑他娶荀清莹是为了图谋什么,有时又好像真的能深切感受到那份爱恋,比如此刻,可我不是荀清莹。
不知为何,心里竟涌上一股与刚刚不同的难受,我撑起身子,正打算问问他,却看到一个黑影在门口一晃而过,待我定睛望去,又像是错觉。这些日子,我总是睡不安稳,常常半夜心悸,惊醒后恍惚感觉门外有人。开始我以为是关岳半夜进了院子,可他进宫后的几天,这种奇怪的感觉依然没有消失,好几次我跑过去打开门,院子里只是黑漆漆静悄悄的一片。
贺宜年问我怎么了,我下意识地没有说出来,默默回到自己的床躺下。
潜州传来消息,崔鸿派出的州兵不但没能镇压住闹事的流民,反而被他们临时组装的起义军打得片甲不留,圣上令卫尉从京城带一万精兵南下潜州。然而精兵还未进城,就糟了埋伏,折损大半人马,统帅更是被人一刀开腹,剩余的人见此状况,逃的逃,散的散。起义队伍越发壮大,夺了安阳郡,绑了成与光。和战败的消息一并传回京城的,还有南方甚嚣尘上的流言。
一说圣上无德,上天才降罪于怀氏旧地,致百姓饥馑。又说怀元基已年过半百,头脑昏庸,早该让位于太子。更有流言说圣上并非真龙天子,上天谴责,遂令百姓另择明君。
从古至今,每一次起事往往都伴随着流言四起,不过是想借上天的名义寻求正统,本没什么特别。然而怀元基听闻大怒,晕厥过去。
重华宫外跪满了人,皇后、太子、其他两位皇子、一众内侍,而圣上唯召贺宜年。太子直到此时才意识到潜州之事带来的危险,他抓住贺宜年的手,恳求老师在父皇面前为他辩白。
贺宜年拍拍他的手,宽慰他放心。进到殿内,怀元基早已等着他。
“宜年,你来了。”
贺宜年也唤他一声舅舅,来到床前扶起他。此刻没有君臣,只有一对舅甥。
然怀元基还未开口,贺宜年已下跪,“臣向圣上请罪。”
“你何罪之有?”
“上月初,坤宁宫传来一封潜州的信到东宫,崔刺史思念娘娘及太子,信中尽叙兄妹舅甥之情,也偶有一言提到水患之事。臣受圣上之托教导太子,理应对东宫各事机敏警觉,却未料及周全,才使事态发展至此,辜负了太子与圣上。
怀元基听闻此话本就难看的脸色更为阴翳,他是天下之尊,也无法阻挡身体一天天的衰老,儿子们却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个个觊觎着无上的权力,帝王家的疑心和龃龉在这一刻到达极致。
一帮手无寸铁的灾民如何能抵挡训练有素的精兵,还提前安好埋伏。此次祸乱为何偏偏发生在太子的地盘上?崔鸿真的是为了贪这点银子?
贺宜年是他看着自小长大的,怀瑾握瑜,心身皆正,道德当身,不以物惑,于才华二字更是无可比拟。贺家祖孙三代,皆忠心耿耿,这样的人只要认定一条路,认定一个君主,便会誓死追随。这才是他一路扶持贺宜年的缘故,并非因为他们的舅甥关系,他要贺宜年成为自己的一柄利刃,为自己,为后代,为千秋大业所用。
“子不教,父之过。太子有过,那也是朕有过错。”怀元基将他扶起,“宜年,你说接下来该如何?”
“臣认为此乱源头是水患,须先处置罪魁祸首崔大人,正因为他是国舅爷,才更要处置得当,方可平民怨。然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安置流民去修复水利,以待汛期。”
“对待叛贼该如何?”
“依臣看,大部分人不过是聚起来的乌合之众,只要剿灭为首作乱的主力,其他人自然就散了。等事态平息,圣上可发布一道罪己诏,安抚民心,告慰天下。”
“宜年,朕的儿子都不如你啊。”
“圣上不必担心,有圣上作则,假以时日,太子也定能成为明君。”
怀元基对武将多有忌惮,他把兵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自明家父子死后,除了一个邓来将军常年驻守北方,京中就只有贺宜年的父亲贺学林,剩下的人难担大任。
贺学林带走了京中十万军队,南下十日后便传来捷报。崔鸿人头被砍下悬挂于城门,太子被禁东宫,原本是安阳郡守的成与光因功被提为潜州刺史。
在太和殿前,内侍刚递上那卷由贺宜年起草的罪己诏,怀元基还未展开宣读,一支弓箭呼啸而过,那名内侍直挺挺倒下。
一支接一支的弓箭朝着看台射出,目标很显然是圣上。几十个蒙面人从四周冲出,几乎是与此同时御林军也现身,场面登时乱作一团。
两三名朝臣被杀,关岳一路砍了好几人,才满脸血污来到圣上身边,一路护送着他进了太和殿内。片刻后,一个御林军跑进来报,那些蒙面刺客中似乎有东宫的人。
话刚落地,已有刺客朝这边奔来,其中还有执剑的太子。关岳看向怀元基,等着他下令。
“所有人,格杀勿论。”
贺宜年赶来时,太子已被关岳一剑封喉,他捂着脖子倒在地上,人还在不停地抽搐。他没想过杀怀元基,不甘心地望着前方,还想说什么,可惜没机会了。
贺宜年在太子身边蹲下,盖上他圆睁的眼皮,“阿煜,抱歉。”
没人知道太子为何突然谋反,除了贺宜年。有了崔鸿的下场在前,他这个圣上最信任的太子太傅不过是在皇后面前稍微不安地模凌两可几句,加上圣上近日对他们母子的态度,便让他们以为今日那道罪己诏是废太子的诏书,因此铤而走险。
太子之死,让怀元基颓了几分,关岳也因护驾有功封了卫尉,掌管皇宫卫士,潜州之事似乎落下帷幕。
国公爷从潜州归来,戎甲未卸便来了贺宜年的院子,在正书房两人大吵一架。虽不知所为何事,但他走时骂贺宜年大逆不道,我猜测定是潜州之行发生了什么。
大约几日前,我闲得无事在书房翻出一份进士及第名册,天佑二十三年的记载中,贺宜年和成与光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不免让我怀疑,他二人之间是否为旧相识。细看潜州一事,太子一派倒台,成与光上任,关岳进了皇宫,如果真是贺宜年从中推动,他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书房东墙上挂着一幅画,青山隐隐,云雾淡淡,我往常扫到并未细看。但那天就在我因为进士名册疑惑出神时,才发现这幅画下题有一行字。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终于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急匆匆寻来纸笔,照着写下那句诗。
我吃了个闭门羹,只能回到院子里打转,看着阿武勤勤恳恳地干活,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他三年前才入府,管事说他是个孤寡人家,从哪里来都不知道。他自己也记不住以前的事,那容娘是如何得知他从小就脑子不好的?
我走到阿武面前,他只埋头干活不看我,显然是因为之前容娘的话。我故意问他:“阿武,你告诉我,容娘是不是欺负你?若是她欺负你,我一定告诉大公子,责罚她。”
他果然急了,“没有,容娘对我很好。”
“哦,原来是我误会了。你自小容娘就对你很好,是吗?”
“嗯。”
他们果然早就认识,我做阿武的这几月,行径与之前大不相同,她却表现的像不认识我,从不与我说话。
一直到深夜,贺宜年才回来,他同我打了个招呼便要出去,我叫住他。
“夫君,今后便回房睡吧。我们既已成夫妻,你为我处处退让,我也不能总随着性子来,万一传出去叫人怎么看我呢。”
我算是明白了,他说什么不勉强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但我没时间和他耗下去了。
贺宜年当初说爱慕我已久,现在当然是没话说,只能应了,但睡前还是先去晴姨娘处待了好一会儿。
我心中冷笑,好一个多情郎。娶了心仪多年的妻子,也日日不忘妾室。就他这样,且不说荀清莹,就算我用着她的身子,也是不愿意和他同床的。
好在当初置办新房时,还添了一张贵妃榻,贺宜年还算君子,将床让给我,自己躺在塌上。我灭了灯,并不打算入睡,翻来覆去半天没找到话头,反倒是他先开了口。
“圣上今日召我入宫,为的是安阳郡水患之事。郡守成与光派人加急送来折子,说是郡内好几个县发大水,死伤无数,灾民四处流窜,其中混入许多别有用心之人,伪装成流民带头起事。”
安阳郡在潜州南部,遇上夏季雨水丰沛时,常有洪涝灾害。
“可如今才三月,还未到汛期,怎会发大水?”
“问题就在于此,自立春以来,潜州严格报汛,每过一段时日便要上报州内各郡县降雨量,这两月来都甚是平稳,按理说绝不会发生此事。”
我从床上坐起,“除非是堤防年久失修,得以毁坏。”
“没错。”贺宜年也坐起身子,我俩隔着案桌在黑暗中两两相望。“水灾刚发生时,成与光便派了人沿河岸摸查,是上游县的河坝失修被冲毁后,导致下游几个县圩堤接连溃决。但每年入春以后,朝廷都会派出官员沿河检查堤防情况,及时修葺。就在上上月,河道都督、潜州刺史已按时检查踏勘。
“哦,我明白了,这两人玩忽职守,没发现问题。”
“不,他们发现了,并且随之一起上报了二十余处需修葺的堤防。”贺宜年的语气轻下来,“但朝廷银子拨下去后,却并没有人修筑。”
到这里事情就变了性质,没发现问题还可以说是渎职,拿了钱不办事那就叫私吞饷银,按律令是死罪。
潜州是怀氏旧地,当年太祖便是在这里率众部起事,几十年后为了避祸,圣上幼时更是在安阳郡生活六载。三年前圣上收拢兵权后,最精锐的军队驻扎在京畿地区由他调动,除了边防地区,其他州部无战事不允许驻兵,潜州是十三州里唯一个例外,可屯兵五千。而如今的潜州刺史崔鸿正是皇后的兄长,当今太子的亲舅,所以这潜州也可以说是太子的地盘。
成与光上任安阳郡守这几年,平常致力于疏通淤塞,修渠筑堤。汛期时则在沿河县份皆备良马,常备视力佳者登高观测,一旦发现涨水,即通知马夫接应,加急逐县传达。是以这几年来,即使到汛期,偶遇小水患,也少有人员伤亡。过了几年的安稳日子,便以为无事,崔鸿才有胆敢贪这笔银子。
“那圣上打算如何处置崔鸿?”
“为了太子,圣上不希望这件事太多人知晓,所以私下斥责了他。”
“斥责?真是好笑。”我不满地嘀咕道:“这皇帝当的,我也想当来试试。”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对着贺宜年如此口无遮拦,但偏偏就是说了。若叫旁人听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不禁想看他此刻的神色,然而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他端坐于榻上。我感觉得到,他也在盯着我。
良久之后,贺宜年终于开口,他没有训斥我口无遮拦,只是那语气有些古怪。
“自古以来,没有女人想当皇帝。”
“我才不信这一千年来,竟没有一个女人想当皇帝,不过没机会罢了。”
贺宜年没搭话,我仗着他没脾气越发大胆。“古有阴太后、玉胡公主,就说前朝的柳贵妃,哪一个不是独揽朝政大权?可为何只是垂帘听政,难道是不想当皇帝?依我看不过是因为女儿身罢了,若她们是男儿身,早就登顶皇位了。”
贺宜年肩膀塌下来,沉默良久,却始终没答。我自知失言,也闭嘴躺下。
次日一早,贺宜年又进宫了。我从房间出来时,院子里日光和煦,容娘正带着晴姨娘在院子里晒太阳。这是我第一次见这位姨娘,准确来说,我并没有看到她的脸。因她带着幕篱,黑纱从头垂至全身,不过即使坐着,也能看出她身量比寻常女子要高一些。
我走过去,容娘不动声色地往前站了一步,欠身向我行礼。
“夫人,姨娘不能向您请安,请见谅。”
“连话也说不得?”
“是。”
晴姨娘不理睬我们的话,只仰头看着院子里栽种的那颗枯枝儿。说来奇怪,我第一次看见它光秃秃的是在寒冬,如今已是暮春,它依旧如故,连颗小芽都没发。
我问容娘:“这是什么树?”
“奴也不知,这是大公子亲手栽种的。”
晴姨娘忽然从宽大的袖袍里伸出手,指着树说:“迷,毂。”
她的声音喑哑,像是许久不曾开口,语调也十分怪异,一字一顿,似牙牙学语的孩童。我注意到她那只手,瘦骨嶙峋,指节突出,几乎就挂着一层皮。
之后我再怎么问,她都不愿开口说话。容娘更是时时盯着我,那架势活像护崽的母鸡,生怕我做些什么。我对晴姨娘确实很感兴趣,但并不是因为贺宜年,只是看着她和容娘,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被牵引着上前。我曾有意打听,府里知晓过往的老人大都守口如瓶,只有个别的透露出些消息。晴姨娘入府有些年头了,蕴和长公主在世时,十分喜爱她。她曾产下一子早夭,难产遗留下的毛病加上后来重疾,身体便彻底坏了,如今强撑着一口气罢了。容娘早先是长公主的侍女,后长公主故去才被大公子指到晴姨娘身边。
我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关岳同我一道去了医馆。荀清莹曾说自己学艺不精,做不到尝百草编纂成书,但总要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于是每日誊抄不知从哪儿寻来的一些孤本医书,这件事现在就由我继续做。
在我还是丫鬟时便发现自己能认不少字,现在更是意外发现连写得也很不错。能识字写字的女子非富即贵,更何况昨日与贺宜年的交谈中,虽然我什么都忘了,但谈起来时又好像很多东西就在脑子里,高低也是个才女。抄了几日书,我脑子倒是清醒了几分,想通一些事。
关岳常在一旁替我研墨,又或是摊开一卷卷竹简,在我抄完后撤换下一本。本来我是不想叫他来的,但贺宜年说我现在的身份不适合独自出门。
“你前些日子去的是安阳郡。”他那天给我的蜜饯是潜州一带特产的樱果,这种果子娇嫩无比,稍微碰触便会破汁,不易于保存,所以常做成酱或果脯。我本是猜测,但见他研墨的手一顿,却并不否认,就知道猜对了。
整个潜州都在崔鸿的监视下,更何况郡县发了大水,他为了不被人发现,定是看管得更加严密,那成与光的折子是如何绕过他递到京城的?
“所以是你把消息带回来的。”
“是。”
消息带回京城后,贺宜年没有立即上报,偏偏等事情发酵好几天才面圣。他是太子太傅,本应站在太子和崔鸿这边,这样做岂不是置崔鸿于不利地步?
贺宜年究竟想要做什么?关岳却说,我要是想知道,应该自己去问他。
他当然不可能告诉我,这些夜间我们同处一室,终于能说上些话了。但每次一谈到我真正想知道的问题,他就说时候不早该就寝了。
这天也是如此,他讲到四十五年前先帝在世时的那场大乱,我正听得津津有味,贺宜年却翻了个身,说自己今天奔波一整日疲了。
我气得拍大腿坐起,“你怎么一到紧要关头就不行了?”
“嗯,上了年纪容易累。”
“不行,你必须讲完。”他不理我,我下床踩着鞋子走到榻边,推他的肩膀,“快讲嘛,不然我睡不着。”
“我睡了。”
“不让你睡。”我低头凑到他耳边,哇啦哇啦地发出噪音。
他猛地转身捂住我嘴,干燥的大掌压在我的唇上,“别闹。”
贺宜年的里衣露出一截脖颈,长发散乱,眉眼间柔情似水。我俩的脸不过一指距离,他瞥开眼不再看我,睫毛轻垂,颤得我心里痒痒的。
我拿开他的手掌,“贺宜年。”
“嗯?”
那种奇怪的感觉又涌上心头,细想却什么都抓不住,令我十分难受。我伏下身去,将脸贴在他的脖颈。“贺宜年。”
“嗯。”他一动不动任由我趴在身上。
“贺宜年。”
“嗯。”
我一遍遍叫他名字,每叫一次,心里被什么东西细细密密一口一口吞噬着,似要破土而出。
“我好难受。”
“我知道。”
他的手覆上我的后脑勺,“我知道。”
我有时怀疑他娶荀清莹是为了图谋什么,有时又好像真的能深切感受到那份爱恋,比如此刻,可我不是荀清莹。
不知为何,心里竟涌上一股与刚刚不同的难受,我撑起身子,正打算问问他,却看到一个黑影在门口一晃而过,待我定睛望去,又像是错觉。这些日子,我总是睡不安稳,常常半夜心悸,惊醒后恍惚感觉门外有人。开始我以为是关岳半夜进了院子,可他进宫后的几天,这种奇怪的感觉依然没有消失,好几次我跑过去打开门,院子里只是黑漆漆静悄悄的一片。
贺宜年问我怎么了,我下意识地没有说出来,默默回到自己的床躺下。
潜州传来消息,崔鸿派出的州兵不但没能镇压住闹事的流民,反而被他们临时组装的起义军打得片甲不留,圣上令卫尉从京城带一万精兵南下潜州。然而精兵还未进城,就糟了埋伏,折损大半人马,统帅更是被人一刀开腹,剩余的人见此状况,逃的逃,散的散。起义队伍越发壮大,夺了安阳郡,绑了成与光。和战败的消息一并传回京城的,还有南方甚嚣尘上的流言。
一说圣上无德,上天才降罪于怀氏旧地,致百姓饥馑。又说怀元基已年过半百,头脑昏庸,早该让位于太子。更有流言说圣上并非真龙天子,上天谴责,遂令百姓另择明君。
从古至今,每一次起事往往都伴随着流言四起,不过是想借上天的名义寻求正统,本没什么特别。然而怀元基听闻大怒,晕厥过去。
重华宫外跪满了人,皇后、太子、其他两位皇子、一众内侍,而圣上唯召贺宜年。太子直到此时才意识到潜州之事带来的危险,他抓住贺宜年的手,恳求老师在父皇面前为他辩白。
贺宜年拍拍他的手,宽慰他放心。进到殿内,怀元基早已等着他。
“宜年,你来了。”
贺宜年也唤他一声舅舅,来到床前扶起他。此刻没有君臣,只有一对舅甥。
然怀元基还未开口,贺宜年已下跪,“臣向圣上请罪。”
“你何罪之有?”
“上月初,坤宁宫传来一封潜州的信到东宫,崔刺史思念娘娘及太子,信中尽叙兄妹舅甥之情,也偶有一言提到水患之事。臣受圣上之托教导太子,理应对东宫各事机敏警觉,却未料及周全,才使事态发展至此,辜负了太子与圣上。
怀元基听闻此话本就难看的脸色更为阴翳,他是天下之尊,也无法阻挡身体一天天的衰老,儿子们却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个个觊觎着无上的权力,帝王家的疑心和龃龉在这一刻到达极致。
一帮手无寸铁的灾民如何能抵挡训练有素的精兵,还提前安好埋伏。此次祸乱为何偏偏发生在太子的地盘上?崔鸿真的是为了贪这点银子?
贺宜年是他看着自小长大的,怀瑾握瑜,心身皆正,道德当身,不以物惑,于才华二字更是无可比拟。贺家祖孙三代,皆忠心耿耿,这样的人只要认定一条路,认定一个君主,便会誓死追随。这才是他一路扶持贺宜年的缘故,并非因为他们的舅甥关系,他要贺宜年成为自己的一柄利刃,为自己,为后代,为千秋大业所用。
“子不教,父之过。太子有过,那也是朕有过错。”怀元基将他扶起,“宜年,你说接下来该如何?”
“臣认为此乱源头是水患,须先处置罪魁祸首崔大人,正因为他是国舅爷,才更要处置得当,方可平民怨。然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安置流民去修复水利,以待汛期。”
“对待叛贼该如何?”
“依臣看,大部分人不过是聚起来的乌合之众,只要剿灭为首作乱的主力,其他人自然就散了。等事态平息,圣上可发布一道罪己诏,安抚民心,告慰天下。”
“宜年,朕的儿子都不如你啊。”
“圣上不必担心,有圣上作则,假以时日,太子也定能成为明君。”
怀元基对武将多有忌惮,他把兵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自明家父子死后,除了一个邓来将军常年驻守北方,京中就只有贺宜年的父亲贺学林,剩下的人难担大任。
贺学林带走了京中十万军队,南下十日后便传来捷报。崔鸿人头被砍下悬挂于城门,太子被禁东宫,原本是安阳郡守的成与光因功被提为潜州刺史。
在太和殿前,内侍刚递上那卷由贺宜年起草的罪己诏,怀元基还未展开宣读,一支弓箭呼啸而过,那名内侍直挺挺倒下。
一支接一支的弓箭朝着看台射出,目标很显然是圣上。几十个蒙面人从四周冲出,几乎是与此同时御林军也现身,场面登时乱作一团。
两三名朝臣被杀,关岳一路砍了好几人,才满脸血污来到圣上身边,一路护送着他进了太和殿内。片刻后,一个御林军跑进来报,那些蒙面刺客中似乎有东宫的人。
话刚落地,已有刺客朝这边奔来,其中还有执剑的太子。关岳看向怀元基,等着他下令。
“所有人,格杀勿论。”
贺宜年赶来时,太子已被关岳一剑封喉,他捂着脖子倒在地上,人还在不停地抽搐。他没想过杀怀元基,不甘心地望着前方,还想说什么,可惜没机会了。
贺宜年在太子身边蹲下,盖上他圆睁的眼皮,“阿煜,抱歉。”
没人知道太子为何突然谋反,除了贺宜年。有了崔鸿的下场在前,他这个圣上最信任的太子太傅不过是在皇后面前稍微不安地模凌两可几句,加上圣上近日对他们母子的态度,便让他们以为今日那道罪己诏是废太子的诏书,因此铤而走险。
太子之死,让怀元基颓了几分,关岳也因护驾有功封了卫尉,掌管皇宫卫士,潜州之事似乎落下帷幕。
国公爷从潜州归来,戎甲未卸便来了贺宜年的院子,在正书房两人大吵一架。虽不知所为何事,但他走时骂贺宜年大逆不道,我猜测定是潜州之行发生了什么。
大约几日前,我闲得无事在书房翻出一份进士及第名册,天佑二十三年的记载中,贺宜年和成与光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不免让我怀疑,他二人之间是否为旧相识。细看潜州一事,太子一派倒台,成与光上任,关岳进了皇宫,如果真是贺宜年从中推动,他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书房东墙上挂着一幅画,青山隐隐,云雾淡淡,我往常扫到并未细看。但那天就在我因为进士名册疑惑出神时,才发现这幅画下题有一行字。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终于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急匆匆寻来纸笔,照着写下那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