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学的去留一事,不仅让陈舒青踌躇,也在动摇秦氏。她当然理解丈夫的心情,原本他就怜惜陈书学这个侄儿,如今见书学整个人都变好了,更想着要多关照一些。
加上之前书文入学一事不成,若是能让书学留在白木书院,倒也算圆了他的心愿。
但因为之前有过继一事,书学的身份总归有些尴尬。
这天晚上,秦氏便有些担忧地和陈舒青说起此事。
陈舒青正在书房内写“计划书”,她专门去请教了王念盛,所获颇丰,此时便将自己的思路一条一条整理下来。听到母亲担忧的话语,她笑着放下笔,道:“我倒觉得这事可行。”
秦氏有点诧异,之前陈舒青对这个堂兄可谓厌恶至极,不成想,如今却反过来为他说好话。
陈舒青看到母亲脸上迷惑的表情,干脆坐到了母亲身边,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母亲,你看书学兄长这次回来变化大吗?”
这个自然,便是陈舒青不说,秦氏也能看出来,从北卢回来的陈书学整个人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可若是仅凭这一点,就断定他从今向好了,那也未免太武断了。
万一过些日子,他又故态复萌,那么白木书院肯定会受到波折。
秦氏将这番顾虑对女儿说了。
“母亲,正是因为怕他重蹈覆辙,所以才要将堂兄留在白木书院。”面对秦氏的困惑,陈舒青细细分析道,“在我看来,堂兄之前会成为那个样子,原因有三:其一,是书文堂兄学识过人,人们总爱将兄弟俩比较,书学堂兄自然常常难堪。其二呢,却是家中长辈时而责备,时而溺爱的态度,让堂兄无所适从。”
第一点自然是人人都能看出来的。
听到女儿说出第二点,秦氏才觉得诧异。没想到女儿这样小,就能看明白这件事。
实际上,书学的资质或许真比不上书文,但也未必就能相差许多。可是陈泽贵和段氏等人,一时叹息两兄弟的差距,就板起脸来要求书学用功,一时见他学的痛苦,又心疼地让他休息。
这样反复无常,莫说书学本来就没有形成自己良好的习惯,便是一个成年人也会被他们这样的做法搞得晕头转向。
于是陈书学的情形就一日比一日差了。
后来到了北卢的书院,远离了父母的干扰,又看着旁的学子如何用功,书学反而比从前刻苦了。
“那照这样说来,他岂不是应该留在北卢?”秦氏道。
陈舒青摇摇头,道:“母亲你忘了,这还有第三点原因呢。堂兄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引导。”
“没错,你父亲的确是最合适的人。”秦氏也不得不承认,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陈书学留在白木书院的确有许多好处。
陈舒青其实早就斟酌过这件事,此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我看就不要让堂兄回新河的老宅居住了。咱们书院里不是还有空房间吗,就让堂兄住在书院吧。”
说到这里,她恳切地看着母亲,道:“我知道母亲在担忧什么。但是从父亲的角度来看,现在书学堂兄有心向好,如果放过这次机会,他可能会抱憾终身。”
“而且——”陈舒青慢慢地说出最重要的理由,“如今书文堂兄去了北卢那间书院。那书学堂兄继续留在那里,才是真有可能走回老路。”
秦氏恍然,看来女儿真正同意留下陈书学的原因是在此——有一个过于优秀的兄长,对于陈书学来说,始终是一道难以迈过的门槛。
现在两人又同在一个书院了,初时或许还感觉不出来,但等到书文和其他人都熟识了之后,书学便又面临了和从前一样的境况。
“到时候他一个人在北卢,不仅无人教导,便是真出了什么事情,家里也无法及时赶到。”陈舒青道,“如果这次不将堂兄留下,我怕将来会有更多的变数。”
这一番话入情入理,秦氏终于点了头,晚上和陈泽成说话的时候,她忍不住赞了几句女儿。
陈泽成一方面为留下了侄儿而高兴,一方面为女儿的懂事而欣慰。莫说秦氏担心了,就是他都曾经因为女儿犹豫,毕竟当初是女儿因为书学的缘故才落水。
夫妻俩人并不知道,此时陈舒青正在自己的房内燃香默念。原来的陈舒青离开人世,的确有陈书学的缘故,是他玩闹将水泼在地上,陈舒青才落水,进而引发了后面的一切变化。
现在的陈舒青不能替代原主原谅陈书学,但是她也不能看着陈书学一路变坏,这不是为了陈泽成,而是为了陈舒青,那个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的陈舒青。
陈书学需要得到惩罚,但不是现在。
香烛燃燃,一缕青烟随风而逝。陈舒青默默祷告,希望小女孩的在天之灵能明白自己的想法。
她顺着那缕青烟散去的痕迹,透过轩窗,眺望夜空中的月亮。
同一轮朗月之下,谢峰也在沉思。
白日他与陈舒青交谈之后,对方离开书院回家,他自己依旧留在明道斋里读书。
如今他已经跟着陈泽成一月有余。陈泽成文学出众,态度温和,兼且有无穷的耐心,一点一点修补他原本千疮百孔的知识。
即便是在琼华书院,他也不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蒙学时,无人管束他,等升到高一档的班次后,那些大儒名师们总是翩然而来,即兴随讲,对于已经有功底的学子,自然大有裨益。
可是像谢峰这样的少年,往往听了一知半解。
自然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不想学。
或许和那些大儒相比,陈泽成只算得一个毫无名气的乡野老师。可是对于谢峰来说他确是最适合的老师。
秀水城的月亮和帝京一样明亮。谢峰的心情却大不相同。
白铜走进屋内,叉手侍立,神色与白天嬉闹的表情大不相同。
“什么事?”谢峰知道他这时候进来定是有事要禀告。
白铜道:“仆兰将军派人来信,押送俘虏的队伍很快就要到了。”
这事原本和谢峰并无直接关系,但按照西燕一般的规矩,这种大功,皇帝是要嘉许将士们的亲属的。
谢森如今只有谢峰一子,谢恩一事自然也是他来做。从前他留在帝京,只要圣旨下来,自然就安排时间进宫了。现在他待在秀水,就需要考虑是否提前回京。
因此仆兰翰在通知李博的同时,顺路告知他。
谢峰沉吟片刻道:“明日我向老师请辞。不过这几日还是照旧到书院上课,等押运的队伍到了秀水,再准备出发的事宜。”
白铜应了,又道:“在鲁家屯没有找到洪家。”
“什么?”谢峰吃惊地问。
这件事远比回京谢恩更加重要。白铜这些日子来常常在秀水内外以及周边地区行走,并不是无聊之举。
事实上,从谢峰决定留在秀水的时候,他就开始寻人,先是自己带着白铜去,后来白木书院复课,就让白铜自己去。
九边一带地形复杂,有许多山村隐藏在山坳或者其他险远的地方。
白铜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确认,整个鲁家屯,以及周围百里之内,都找不到洪家了。
谢峰道:“能够供养一个举子入京科举,洪家绝不可能只是蓬门荜户。”
他站起身,在房内来回踱步,心头泛起焦躁之意。
如果找不到洪家,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白用功。
他不甘心!
他想起自己在书院里还劝陈舒青要不急于一时,可是现在……
“公子,咱们已经把白木书院上上下下都找过一遍了,一点儿痕迹也无。如今看来,肯定是有人故意抹去了。”白铜犹豫了一下,道,“公子,不如您直接询问陈先生吧。”
谢峰摇摇头,陈泽成待他如此亲厚。自己如果贸然打破这种平衡……他不能承受这样的后果。
白铜看他神色,已知劝说无用,只能叹口气道:“莫不是洪家人都死光了?当年皇上明令不许牵涉家人。”
他话音刚落,谢峰脑海中恍然闪过一道亮光:“不错,活人难寻,难道死人也会消失吗?”
谢峰对白铜道:“去找鲁家屯的坟地,一个墓碑一个墓碑地查。只要找到洪家的家坟——洪家人总要祭拜自己的先人。”
加上之前书文入学一事不成,若是能让书学留在白木书院,倒也算圆了他的心愿。
但因为之前有过继一事,书学的身份总归有些尴尬。
这天晚上,秦氏便有些担忧地和陈舒青说起此事。
陈舒青正在书房内写“计划书”,她专门去请教了王念盛,所获颇丰,此时便将自己的思路一条一条整理下来。听到母亲担忧的话语,她笑着放下笔,道:“我倒觉得这事可行。”
秦氏有点诧异,之前陈舒青对这个堂兄可谓厌恶至极,不成想,如今却反过来为他说好话。
陈舒青看到母亲脸上迷惑的表情,干脆坐到了母亲身边,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母亲,你看书学兄长这次回来变化大吗?”
这个自然,便是陈舒青不说,秦氏也能看出来,从北卢回来的陈书学整个人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可若是仅凭这一点,就断定他从今向好了,那也未免太武断了。
万一过些日子,他又故态复萌,那么白木书院肯定会受到波折。
秦氏将这番顾虑对女儿说了。
“母亲,正是因为怕他重蹈覆辙,所以才要将堂兄留在白木书院。”面对秦氏的困惑,陈舒青细细分析道,“在我看来,堂兄之前会成为那个样子,原因有三:其一,是书文堂兄学识过人,人们总爱将兄弟俩比较,书学堂兄自然常常难堪。其二呢,却是家中长辈时而责备,时而溺爱的态度,让堂兄无所适从。”
第一点自然是人人都能看出来的。
听到女儿说出第二点,秦氏才觉得诧异。没想到女儿这样小,就能看明白这件事。
实际上,书学的资质或许真比不上书文,但也未必就能相差许多。可是陈泽贵和段氏等人,一时叹息两兄弟的差距,就板起脸来要求书学用功,一时见他学的痛苦,又心疼地让他休息。
这样反复无常,莫说书学本来就没有形成自己良好的习惯,便是一个成年人也会被他们这样的做法搞得晕头转向。
于是陈书学的情形就一日比一日差了。
后来到了北卢的书院,远离了父母的干扰,又看着旁的学子如何用功,书学反而比从前刻苦了。
“那照这样说来,他岂不是应该留在北卢?”秦氏道。
陈舒青摇摇头,道:“母亲你忘了,这还有第三点原因呢。堂兄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引导。”
“没错,你父亲的确是最合适的人。”秦氏也不得不承认,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陈书学留在白木书院的确有许多好处。
陈舒青其实早就斟酌过这件事,此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我看就不要让堂兄回新河的老宅居住了。咱们书院里不是还有空房间吗,就让堂兄住在书院吧。”
说到这里,她恳切地看着母亲,道:“我知道母亲在担忧什么。但是从父亲的角度来看,现在书学堂兄有心向好,如果放过这次机会,他可能会抱憾终身。”
“而且——”陈舒青慢慢地说出最重要的理由,“如今书文堂兄去了北卢那间书院。那书学堂兄继续留在那里,才是真有可能走回老路。”
秦氏恍然,看来女儿真正同意留下陈书学的原因是在此——有一个过于优秀的兄长,对于陈书学来说,始终是一道难以迈过的门槛。
现在两人又同在一个书院了,初时或许还感觉不出来,但等到书文和其他人都熟识了之后,书学便又面临了和从前一样的境况。
“到时候他一个人在北卢,不仅无人教导,便是真出了什么事情,家里也无法及时赶到。”陈舒青道,“如果这次不将堂兄留下,我怕将来会有更多的变数。”
这一番话入情入理,秦氏终于点了头,晚上和陈泽成说话的时候,她忍不住赞了几句女儿。
陈泽成一方面为留下了侄儿而高兴,一方面为女儿的懂事而欣慰。莫说秦氏担心了,就是他都曾经因为女儿犹豫,毕竟当初是女儿因为书学的缘故才落水。
夫妻俩人并不知道,此时陈舒青正在自己的房内燃香默念。原来的陈舒青离开人世,的确有陈书学的缘故,是他玩闹将水泼在地上,陈舒青才落水,进而引发了后面的一切变化。
现在的陈舒青不能替代原主原谅陈书学,但是她也不能看着陈书学一路变坏,这不是为了陈泽成,而是为了陈舒青,那个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的陈舒青。
陈书学需要得到惩罚,但不是现在。
香烛燃燃,一缕青烟随风而逝。陈舒青默默祷告,希望小女孩的在天之灵能明白自己的想法。
她顺着那缕青烟散去的痕迹,透过轩窗,眺望夜空中的月亮。
同一轮朗月之下,谢峰也在沉思。
白日他与陈舒青交谈之后,对方离开书院回家,他自己依旧留在明道斋里读书。
如今他已经跟着陈泽成一月有余。陈泽成文学出众,态度温和,兼且有无穷的耐心,一点一点修补他原本千疮百孔的知识。
即便是在琼华书院,他也不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蒙学时,无人管束他,等升到高一档的班次后,那些大儒名师们总是翩然而来,即兴随讲,对于已经有功底的学子,自然大有裨益。
可是像谢峰这样的少年,往往听了一知半解。
自然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不想学。
或许和那些大儒相比,陈泽成只算得一个毫无名气的乡野老师。可是对于谢峰来说他确是最适合的老师。
秀水城的月亮和帝京一样明亮。谢峰的心情却大不相同。
白铜走进屋内,叉手侍立,神色与白天嬉闹的表情大不相同。
“什么事?”谢峰知道他这时候进来定是有事要禀告。
白铜道:“仆兰将军派人来信,押送俘虏的队伍很快就要到了。”
这事原本和谢峰并无直接关系,但按照西燕一般的规矩,这种大功,皇帝是要嘉许将士们的亲属的。
谢森如今只有谢峰一子,谢恩一事自然也是他来做。从前他留在帝京,只要圣旨下来,自然就安排时间进宫了。现在他待在秀水,就需要考虑是否提前回京。
因此仆兰翰在通知李博的同时,顺路告知他。
谢峰沉吟片刻道:“明日我向老师请辞。不过这几日还是照旧到书院上课,等押运的队伍到了秀水,再准备出发的事宜。”
白铜应了,又道:“在鲁家屯没有找到洪家。”
“什么?”谢峰吃惊地问。
这件事远比回京谢恩更加重要。白铜这些日子来常常在秀水内外以及周边地区行走,并不是无聊之举。
事实上,从谢峰决定留在秀水的时候,他就开始寻人,先是自己带着白铜去,后来白木书院复课,就让白铜自己去。
九边一带地形复杂,有许多山村隐藏在山坳或者其他险远的地方。
白铜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确认,整个鲁家屯,以及周围百里之内,都找不到洪家了。
谢峰道:“能够供养一个举子入京科举,洪家绝不可能只是蓬门荜户。”
他站起身,在房内来回踱步,心头泛起焦躁之意。
如果找不到洪家,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白用功。
他不甘心!
他想起自己在书院里还劝陈舒青要不急于一时,可是现在……
“公子,咱们已经把白木书院上上下下都找过一遍了,一点儿痕迹也无。如今看来,肯定是有人故意抹去了。”白铜犹豫了一下,道,“公子,不如您直接询问陈先生吧。”
谢峰摇摇头,陈泽成待他如此亲厚。自己如果贸然打破这种平衡……他不能承受这样的后果。
白铜看他神色,已知劝说无用,只能叹口气道:“莫不是洪家人都死光了?当年皇上明令不许牵涉家人。”
他话音刚落,谢峰脑海中恍然闪过一道亮光:“不错,活人难寻,难道死人也会消失吗?”
谢峰对白铜道:“去找鲁家屯的坟地,一个墓碑一个墓碑地查。只要找到洪家的家坟——洪家人总要祭拜自己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