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各方想法
李秋明看到林严脸上的笑容后,心中愤恨不已,懊悔自己慢了一步,为何不直接向陛下举荐人选,最后竟便宜了林严和刘明两人。
“厉王于阳城瘟疫和辽军进犯一事中立下大功,朕决定任命厉王为刑部侍郎兼都尉,统领京城巡防营。”
此话一出,朝堂内百官比之前更为惊愕。要知道都尉一职十分重要,统领京城巡防营,负责整个京城的安危。
“儿臣领旨。”厉王直接行礼谢恩。
前都尉犯了大错,一年前被问罪斩首后,明德帝一直没有定下都尉的人选。
太子和端王之前一直想向明德帝举荐自己的人,可明德帝始终不松口。
太子和端王见到对方都没成功,心里感到颇为平衡,谁知现在竟让厉王成为了都尉,瞬间太子和端王两人便想出列说些什么。
“好了,今日朕也乏了,就先这样吧。”
“退朝!”明德帝直接离开了太和殿,只留下殿内百官面面相觑。
明德帝回到上书房后,他向李全公公说道:“你有没有看见刚刚朝堂上诸位大臣脸上的神情,可真是精彩呀。林严听到 朕让他协助厉王时,脸上的神情也是十分惊讶。
想来林清若并没有向他透露关于火药的消息,不然他不会是这个神情。林清若可真是个聪明人,朕对她倒是越来越好奇了。”
“陛下,是否要让暗卫查一下林小姐?”李全公公小心翼翼地问道。
“先不必了,朕感觉她并无害朕的想法。况且,她想如何,今后慢慢的便会有答案,现在拆穿就没有乐趣了。
现在朝堂之上,太子和端王僵持许久了,让厉王加入进去想必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这京城,倒是越来越热闹了。”
李全公公站在明德帝身旁,将明德帝说的话听的清清楚楚,身上的衣服不自觉的被汗浸湿,他却始终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太和殿内,百官见到明德帝走后,纷纷准备离开。端王瞥了一眼厉王,嘴中轻嗤一声,径直离开了。
太子则是面色温和的向厉王说道:“四弟,火药一事乃是要事,你须得多上点心,早日将火药制作出来。”
“多谢皇兄教诲,臣弟定会铭记于心。”厉王直接向太子道谢,随后太子和厉王都离开了。
林严和刘明看着厉王离去的背影,小声的讨论着:“刘兄,你说我俩什么时候去见厉王殿下,与他商议火药一事。”
刘明也算是朝堂上难得的清流,但是为人颇为古板,不知变通,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好在他身后是世家刘家,林严则是刘明在朝堂上为数不多关系好的同僚。
“林兄,依我看,择日不如撞日,我们现在便去吧。”林严和刘明离开皇宫后便直接坐马车前往厉王府。
马车行驶至厉王府门口,林严和刘明让王府门房帮忙通传。厉王从侍卫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急忙命人将两位大人请到王府书房。
两位大人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王府书房,厉王已经在书房内等候多时了:“林大人,刘大人,您二位如此着急地前来王府所谓何事?”
林严和刘明站在书房内,向厉王行礼。而后林言开口说道:“厉王殿下,刚刚在朝堂之上,陛下命我二人协助处理火药一事。我二人商议后便决定直接来厉王府,请王爷见谅。
火药一事事关重大,今日与王爷商议好后我俩方能心安。”一旁的刘大人不住的点头。
“二位大人不必太过拘谨,请坐,来人,给二位大人上茶。”
厉王赶紧先让二位大人坐下:“据贾先生所言,火药刚研制出来,北营所使用的乃是第一批的成品。这批火药还存在不少缺点,例如容易受潮、易走火,所以需要用木箱小心运送。
火药威力实在强大,需要选一个合适的地方来研制火药,万不可选在京城附近,万一爆炸了那便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本王选定的地方乃是距离京城三十里外的一片荒漠中,那里人烟稀少且足够隐蔽。
待建造完成后,本王便让那些工匠全部前往此地研制火药。届时希望二位大人与本王一同前往。”
林严及刘明不住的点头,显然觉得厉王的做法十分合理。
刘明思索片刻,开口提议道:“厉王殿下,您所说的十分合理,可以先按您所说的那般做。而微臣和林大人平常事务十分繁忙,恐怕无法成日盯着,只能由您这边负责安排这些。
若您这边有需要我们协助的,可以直接派人来告知我们一声,我们定义不容辞。但我二人之后会不定时前往查看,请问厉王殿下是否允许?”
厉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二位是担忧本王会对你们有所隐瞒,二位大可放心,欢迎二位随时前来查看。说实话,本王手下并没有合适的管理人员,本王打算请父皇派人过来。
至于其他的,厉王府内收留了不少因伤退伍的将士,便由他们负责巡逻,保障安全。本王毕竟不是匠人,对有些事情并不是十分清楚的,本王还需仰仗二位大人呢。”
林严和刘明在商议完火药一事后便向厉王告辞,坐上马车离开了王府。林严和刘明二人去往厉王府没有刻意避开人,他们路途中碰见的同僚不少,于是很快大家都知道他们去了厉王府。
端王刚回府不久,当时正在书房召见谋士吕金,突然听闻此消息,怒不可遏:“父皇究竟是何想法,上官胤不过是立了两个功而已,就被封为都尉,掌管京城巡防营。
火药一事也交由他负责,父皇还特意让兵部尚书林严和工部尚书刘明协助他。这二位尚书一下朝便迫不及待地去了厉王府。”
吕金之前便已经从端王口中听说了火药和巡防营一事,他开口劝道:“王爷,您不必太过担忧,在我看来,陛下不过是将厉王殿下作为靶子罢了。”
“哦?”上官瑾听了吕金的话十分好奇。
“王爷,您想想,陛下交给厉王殿下的两件事情没有一件是好处理的。都尉的人选您和太子争了许久,陛下都未曾松口。
况且据我所知,厉王殿下回京后并不与任何官员交好,性格严肃不近人情。至于火药一事,若是如此容易,便不会耗费一年时间仅仅生产出几十枚。
就算陛下让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协助他又如何,他们二位一直都是纯臣,您和太子当初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拉拢,更别提厉王殿下了。”
吕金不愧是端王倚重的谋士,短短几句话便让上官瑾迅速冷静了下来。
上官瑾顺着吕金的话思索了片刻,脸上浮现出了笑容:“先生所言极是,父皇封他为都尉,以他的脾性,想必会将京城内的官员都得罪。
若非上官胤熟悉火药,此事绝不可能落在他身上,但是他多久能制成,这是不可控的,若是拖太久或者没做出来,他就会被父皇问责,受到父皇责罚。
至于二位尚书,上官胤能给他们什么,他们是绝不可能被上官胤拉拢的。”
吕金随后便退了出去,上官瑾将暗格内的画轴拿了出来,细细抚摸着画轴上林清若的脸庞。
东宫内,太子正倚靠在榻上,漫不经心的听着谋士说着上官胤得到陛下重用一事。谋士语气沉重的劝说道:“太子殿下,陛下如此重用厉王殿下,属下担心厉王殿下之后会成为我们的劲敌。”
太子轻蔑一笑:“先生不必担心,就上官胤那脾性,就算你给他机会,他也把握不住。在孤看来,父皇是将他架在火上烤了,这可不是重用。
若非之前我行踏错一步,父皇也不会将上官瑾扶起来与孤争。”
太子自小便跟在明德帝身边,由各位大儒悉心教导。
五年前,明德帝被人引至东宫,于东宫门外听见太子的话:“孤是太子,孤让你们做什么你们便要做什么。孤那几个兄弟都不敢忤逆孤,唯孤马首是瞻,他们拿什么和孤争……”
明德帝听着太子越说越放肆的话语,忍不住推开东宫的门,看见的是颇为混乱的场景:太子如同醉酒一般靠在榻上,宫内由几个舞姬正在跪倒在地上。
而太子的贴身太监四喜公公正站在太子身旁,神色颇为焦急。
众人一见到明德帝,便都跪在地上向明德帝行礼,太子却没有丝毫要起身的样子。
明德帝觉察到有些不对劲,四喜公公向明德帝解释道:“陛下,太子殿下突然如同醉酒般昏迷不醒,嘴中还说着胡话,奴才已经派人去请太医了。”
话音刚落,太医便到了,太医向明德帝行礼,明德帝开口:“起来吧,赶紧给朕看看太子如何了?”
太医仔细给太子把脉,又仔细查看了宫内各处,拿起榻上放着的酒杯,向明德帝禀报道:“陛下,太子乃是中了海棠醉。
海棠醉乃是一种无色无毒的迷药,中药之人如同喝醉酒一般,会记不清中药之后的事情,且极易被他人引诱做各种事 情。此药极难制成,经微臣查验,此迷药便是下在酒杯之中。”
当日的东宫,除了太子的贴身太监四喜公公被仗责二十大板,保住一命外,其他人都被明德帝赐死。
明德帝知道这是一个局,但他在东宫外听到的太子说的那些话仍旧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之后,明德帝开始重用上官瑾。五年来,上官瑾与太子一直争锋相对,朝中有不少官员投靠他们二位。
太子虽不满明德帝刻意扶持上官瑾与自己分庭抗礼,但毕竟是因为自己疏忽才造成的这个局面,便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更加谨言慎行,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李秋明看到林严脸上的笑容后,心中愤恨不已,懊悔自己慢了一步,为何不直接向陛下举荐人选,最后竟便宜了林严和刘明两人。
“厉王于阳城瘟疫和辽军进犯一事中立下大功,朕决定任命厉王为刑部侍郎兼都尉,统领京城巡防营。”
此话一出,朝堂内百官比之前更为惊愕。要知道都尉一职十分重要,统领京城巡防营,负责整个京城的安危。
“儿臣领旨。”厉王直接行礼谢恩。
前都尉犯了大错,一年前被问罪斩首后,明德帝一直没有定下都尉的人选。
太子和端王之前一直想向明德帝举荐自己的人,可明德帝始终不松口。
太子和端王见到对方都没成功,心里感到颇为平衡,谁知现在竟让厉王成为了都尉,瞬间太子和端王两人便想出列说些什么。
“好了,今日朕也乏了,就先这样吧。”
“退朝!”明德帝直接离开了太和殿,只留下殿内百官面面相觑。
明德帝回到上书房后,他向李全公公说道:“你有没有看见刚刚朝堂上诸位大臣脸上的神情,可真是精彩呀。林严听到 朕让他协助厉王时,脸上的神情也是十分惊讶。
想来林清若并没有向他透露关于火药的消息,不然他不会是这个神情。林清若可真是个聪明人,朕对她倒是越来越好奇了。”
“陛下,是否要让暗卫查一下林小姐?”李全公公小心翼翼地问道。
“先不必了,朕感觉她并无害朕的想法。况且,她想如何,今后慢慢的便会有答案,现在拆穿就没有乐趣了。
现在朝堂之上,太子和端王僵持许久了,让厉王加入进去想必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这京城,倒是越来越热闹了。”
李全公公站在明德帝身旁,将明德帝说的话听的清清楚楚,身上的衣服不自觉的被汗浸湿,他却始终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太和殿内,百官见到明德帝走后,纷纷准备离开。端王瞥了一眼厉王,嘴中轻嗤一声,径直离开了。
太子则是面色温和的向厉王说道:“四弟,火药一事乃是要事,你须得多上点心,早日将火药制作出来。”
“多谢皇兄教诲,臣弟定会铭记于心。”厉王直接向太子道谢,随后太子和厉王都离开了。
林严和刘明看着厉王离去的背影,小声的讨论着:“刘兄,你说我俩什么时候去见厉王殿下,与他商议火药一事。”
刘明也算是朝堂上难得的清流,但是为人颇为古板,不知变通,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好在他身后是世家刘家,林严则是刘明在朝堂上为数不多关系好的同僚。
“林兄,依我看,择日不如撞日,我们现在便去吧。”林严和刘明离开皇宫后便直接坐马车前往厉王府。
马车行驶至厉王府门口,林严和刘明让王府门房帮忙通传。厉王从侍卫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急忙命人将两位大人请到王府书房。
两位大人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王府书房,厉王已经在书房内等候多时了:“林大人,刘大人,您二位如此着急地前来王府所谓何事?”
林严和刘明站在书房内,向厉王行礼。而后林言开口说道:“厉王殿下,刚刚在朝堂之上,陛下命我二人协助处理火药一事。我二人商议后便决定直接来厉王府,请王爷见谅。
火药一事事关重大,今日与王爷商议好后我俩方能心安。”一旁的刘大人不住的点头。
“二位大人不必太过拘谨,请坐,来人,给二位大人上茶。”
厉王赶紧先让二位大人坐下:“据贾先生所言,火药刚研制出来,北营所使用的乃是第一批的成品。这批火药还存在不少缺点,例如容易受潮、易走火,所以需要用木箱小心运送。
火药威力实在强大,需要选一个合适的地方来研制火药,万不可选在京城附近,万一爆炸了那便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本王选定的地方乃是距离京城三十里外的一片荒漠中,那里人烟稀少且足够隐蔽。
待建造完成后,本王便让那些工匠全部前往此地研制火药。届时希望二位大人与本王一同前往。”
林严及刘明不住的点头,显然觉得厉王的做法十分合理。
刘明思索片刻,开口提议道:“厉王殿下,您所说的十分合理,可以先按您所说的那般做。而微臣和林大人平常事务十分繁忙,恐怕无法成日盯着,只能由您这边负责安排这些。
若您这边有需要我们协助的,可以直接派人来告知我们一声,我们定义不容辞。但我二人之后会不定时前往查看,请问厉王殿下是否允许?”
厉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二位是担忧本王会对你们有所隐瞒,二位大可放心,欢迎二位随时前来查看。说实话,本王手下并没有合适的管理人员,本王打算请父皇派人过来。
至于其他的,厉王府内收留了不少因伤退伍的将士,便由他们负责巡逻,保障安全。本王毕竟不是匠人,对有些事情并不是十分清楚的,本王还需仰仗二位大人呢。”
林严和刘明在商议完火药一事后便向厉王告辞,坐上马车离开了王府。林严和刘明二人去往厉王府没有刻意避开人,他们路途中碰见的同僚不少,于是很快大家都知道他们去了厉王府。
端王刚回府不久,当时正在书房召见谋士吕金,突然听闻此消息,怒不可遏:“父皇究竟是何想法,上官胤不过是立了两个功而已,就被封为都尉,掌管京城巡防营。
火药一事也交由他负责,父皇还特意让兵部尚书林严和工部尚书刘明协助他。这二位尚书一下朝便迫不及待地去了厉王府。”
吕金之前便已经从端王口中听说了火药和巡防营一事,他开口劝道:“王爷,您不必太过担忧,在我看来,陛下不过是将厉王殿下作为靶子罢了。”
“哦?”上官瑾听了吕金的话十分好奇。
“王爷,您想想,陛下交给厉王殿下的两件事情没有一件是好处理的。都尉的人选您和太子争了许久,陛下都未曾松口。
况且据我所知,厉王殿下回京后并不与任何官员交好,性格严肃不近人情。至于火药一事,若是如此容易,便不会耗费一年时间仅仅生产出几十枚。
就算陛下让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协助他又如何,他们二位一直都是纯臣,您和太子当初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拉拢,更别提厉王殿下了。”
吕金不愧是端王倚重的谋士,短短几句话便让上官瑾迅速冷静了下来。
上官瑾顺着吕金的话思索了片刻,脸上浮现出了笑容:“先生所言极是,父皇封他为都尉,以他的脾性,想必会将京城内的官员都得罪。
若非上官胤熟悉火药,此事绝不可能落在他身上,但是他多久能制成,这是不可控的,若是拖太久或者没做出来,他就会被父皇问责,受到父皇责罚。
至于二位尚书,上官胤能给他们什么,他们是绝不可能被上官胤拉拢的。”
吕金随后便退了出去,上官瑾将暗格内的画轴拿了出来,细细抚摸着画轴上林清若的脸庞。
东宫内,太子正倚靠在榻上,漫不经心的听着谋士说着上官胤得到陛下重用一事。谋士语气沉重的劝说道:“太子殿下,陛下如此重用厉王殿下,属下担心厉王殿下之后会成为我们的劲敌。”
太子轻蔑一笑:“先生不必担心,就上官胤那脾性,就算你给他机会,他也把握不住。在孤看来,父皇是将他架在火上烤了,这可不是重用。
若非之前我行踏错一步,父皇也不会将上官瑾扶起来与孤争。”
太子自小便跟在明德帝身边,由各位大儒悉心教导。
五年前,明德帝被人引至东宫,于东宫门外听见太子的话:“孤是太子,孤让你们做什么你们便要做什么。孤那几个兄弟都不敢忤逆孤,唯孤马首是瞻,他们拿什么和孤争……”
明德帝听着太子越说越放肆的话语,忍不住推开东宫的门,看见的是颇为混乱的场景:太子如同醉酒一般靠在榻上,宫内由几个舞姬正在跪倒在地上。
而太子的贴身太监四喜公公正站在太子身旁,神色颇为焦急。
众人一见到明德帝,便都跪在地上向明德帝行礼,太子却没有丝毫要起身的样子。
明德帝觉察到有些不对劲,四喜公公向明德帝解释道:“陛下,太子殿下突然如同醉酒般昏迷不醒,嘴中还说着胡话,奴才已经派人去请太医了。”
话音刚落,太医便到了,太医向明德帝行礼,明德帝开口:“起来吧,赶紧给朕看看太子如何了?”
太医仔细给太子把脉,又仔细查看了宫内各处,拿起榻上放着的酒杯,向明德帝禀报道:“陛下,太子乃是中了海棠醉。
海棠醉乃是一种无色无毒的迷药,中药之人如同喝醉酒一般,会记不清中药之后的事情,且极易被他人引诱做各种事 情。此药极难制成,经微臣查验,此迷药便是下在酒杯之中。”
当日的东宫,除了太子的贴身太监四喜公公被仗责二十大板,保住一命外,其他人都被明德帝赐死。
明德帝知道这是一个局,但他在东宫外听到的太子说的那些话仍旧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之后,明德帝开始重用上官瑾。五年来,上官瑾与太子一直争锋相对,朝中有不少官员投靠他们二位。
太子虽不满明德帝刻意扶持上官瑾与自己分庭抗礼,但毕竟是因为自己疏忽才造成的这个局面,便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更加谨言慎行,做好自己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