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仿佛倏地一下,小升初考试就结束了。
先在本校考,之后再到省实验考,她这边结束,大哥的中考也结束了。
兄妹二人在八月前后脚收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沈青时顺利考入省实验的初中部,沈东同样高分进入东明市第三中学。
三中是市重点,很不错的学校。
这让姜芳大为高兴,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孩子这么努力上进,为人父母,在高兴之余,肩上的压力也相应加重。不说给孩子创造多好的条件,至少在日常生活中不拖后腿。如果钱充裕,她还想在市里买房,家里孩子多,连同闺女在内将来给每个孩子买一套房,是姜芳新的人生目标。
沈青时可不知道自家妈立下的雄心壮志,她现在正忙着收拾自己的小房间。
上个月新家装修完毕又晾了两个月,他们开始搬家了。
只是对爸爸依然决定保密。
买地盖房不容易,中间花费的金钱和心血就不提了,付出越多,越不愿意实话实说。纵使有些恋爱脑的妈妈也在这件事上坚定立场,她也担心房子暴露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对,就是风险,爸爸对他们娘几个来说就是不可预估的风险存在。
姜芳跟几个孩子交代,“就跟你爸说房是新租的,你们几个都大了,不能总挤一块儿睡。”
“那要万一我爸知道房子是咱们自己的怎么办啊?”
沈南很忧心,他觉得这事儿肯定瞒不久,他爸不聋不瞎,他们也不可能要求村里人守口如瓶。
沈东没好气的横他一眼,“你傻啊,咱爸上次什么时候回来的你还记得不?一年回不来几回,他在这里和谁认识?连和李叔都没说过几句话,他能知道才怪了。”
姜芳:“……”虽然儿子说得都对,但她听着心里怎么就那么不舒坦呢。
家虽然搬了,店面不会换,还在张爷爷那儿。
楼上的房间前两天已经找到新租客租了出去。周围邻居基本都知道他们在本村买地盖房的事,妈妈这人情商高,很会与人交际,做事素来八面玲珑,不是那种抠抠搜搜小家子气的人,所以人缘向来不错。
搬家第一个周末,在现今并不流行乔迁宴的当下,妈妈把关系好的左右四邻请到新家吃了顿饭,既是暖房,也是庆祝乔迁。
沈南私下和妹妹吐槽,“咱妈要是对咱爸也能这样拎得清就好喽。”
沈青时知道他看不惯妈妈总被亲爸骗走钱的事。过年时给了一万,结果正月都没出就被要走两千,之后再没往家里拿回一分钱,反而三不五时跟打秋风似的,今天二百说要办事,明天一百三百的说是请人吃饭,没完没了的,根本防不住。
下午沈青时练琴回来,见店里不太忙,就凑到她妈跟前小声说,“妈,我们钢琴老师说她有个朋友要换新琴,旧得钢琴现在低价处理,问我要不要。”
姜芳问,“多少钱?”
“两千。”沈青时说,“那个牌子的琴都很贵,买的时候花了两三万的,只用了不到五年,有九成新,如果卖给别人怎么也得三四千,我们老师说这个价很低了。”
两千是不贵,只是家里先是买地,接着又是盖房又是装修,还添了新家具,欠房东家的钱也没还清,最近还准备把一家子的户口从老家迁过来,这就得找人托关系,花钱是少不了的。
真是哪哪都要钱!
想了想,姜芳到底不忍心让孩子失望,点头说,“行吧,买了咱先用着,等钱宽裕了我再给你买个新的!”
沈青时怪不好意思的。
她当然知道近来家里缺钱,也不想给家里添负担。只是这次机会真的难得,钢琴是真的很便宜,现在这年月钢琴正是贵的时候,不像以后那么卷,两三千就能买个能用的。
而且她准备考级,平时又要上学,家里有架钢琴会方便很多,思来想去,只能向妈妈张这个口了。
沈青时搂着亲妈的胳膊撒娇,“妈你真好。”
姜芳嗔她一眼,“行了,去洗手吧,过来帮我择菜。”
*
钢琴很快买回来,放进了沈青时的小房间里。
除去客厅的新彩电,洗手间的洗衣机,这是家里第三件值钱的大件了。对此,沈东兄弟三个倒是没觉得如何,家里就沈青时一个女孩儿,宠她不是应该的吗?
即便是老幺沈北这两年也懂事不少,知道姐姐是女孩儿,要让着。
九月开学,沈青时正式成了初中生。新老师新班级新同学,一切从头开始。初一的课程不难,沈青时已经自学一遍,就算课本有所删改,对于她来说也是毛毛雨啦,学起来不要太轻松。
回来五年了,每一次的不同,都代表着这一世的新生。
沈青时比刚重生时自信许多,她不确定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成绩,但至少,她觉得自己应该会比前世拥有更好的平台和起点。
下午放学到店里,消失快三个月的爸回来了,她妈说人去新家了。
姜芳低声叮嘱闺女,“小心点别说漏了,房子是咱租的,你爸要是问房东,你就说房东在海南做生意,轻易不回来。”
这是之前就对好的说辞,姜芳再说一遍也是怕孩子记不清给忘了。沈青时喝着汽水,心里想着得亏她爸对周围不熟,还不爱搭理人,要不这谎真不好圆。
放下喝完的汽水瓶,沈青时被赶回去跑腿送饭。
没办法,店里太忙了,大哥二哥根本腾不出空。
家里大门没关严实,沈青时推门进去,正好看到她爸正从厨房出来,弟弟沈北在院子里干活剥蒜。
“爸。”沈青时主动叫人。沈广为应一声,跟闺女说,“锅里正煮肉,一会儿就能吃了。”看眼她手里提的烧饼和凉皮,示意,“先放桌子上,等会儿吃。”
沈青时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自打一年多前父女两个不欢而散后,他们私下相处,就越来越相顾无言了。
她也曾心软,想要努力一把试着挽回,让爸爸不走以前的老路,一家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不说多幸福,起码能安度晚年吧。可现实是,沈青时无能为力。
带不动,根本带不动。
她爸就像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试着改变他太难了,他也不愿意做出改变,奶奶总说她爸是几个兄弟中最聪明的,是,他确实聪明,过几年也的确会飞黄腾达,有短暂的辉煌期,但那又如何呢?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
沈广为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走了,比沈青时几个上学的走的都早。
“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忙。”姜芳把粥盛好放桌子上,一边招呼孩子吃饭一边埋怨。
“妈,我爸对咱搬家这事说什么没?”沈青时捧着碗问。有些话当着孩子面爸爸不会说,很可能会私下里和她妈说些什么。
姜芳把手里油条一分为二,小儿子跟闺女一人一半。她语气淡淡的,“没说啥,就问了房租多少。”
在丈夫眼里,她的小吃店能养家糊口顾着日常开销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说能赚到买地盖房的钱,他是不信的,也不觉得她有这能耐。
说白了就是瞧不上她的小买卖!否则不会一点怀疑没有,对搬家的事也没多问一句。
亏她之前还想了许多说辞,做了很多设想,担心自己应对不好穿帮,结果……呵!
沈青时有些诧异,但想想,又觉得理所当然。
她爸可能确实没多想,或者说他不关心,无所谓。
他太傲慢了,瞧不起没怎么读过书没见过世面的妈妈,几个孩子还在上学的年纪不顶事,不止她恋爱脑的妈把他当做家中顶梁柱,他自己也认为他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
根本不觉得,他们这些要依靠他的人能瞒他什么。
这种畸形的相处方式,何其可笑。
姜芳没纠结多久,说起另一件事,“我跟你们爸说了,过几天就开始跑迁户口的事。”
沈东搁下筷子,“妈,户口迁哪我爸没问?”要迁,就必定要有接收方。
姜芳说,“咋没问啊,我说能找关系先迁到这里大队。”
这理由……嗯,很好很强大。沈青时和大哥对视一眼,他们妈有时候也挺聪明的。
迁户口的事说好办也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好办,九十年代,户籍制度管理并不严格,尤其在县乡花钱买户籍的事屡见不鲜,所以只要有钱,没什么办不成的。
沈广为在十月初久违的往家拿了五千块回来,之后他跟老婆一起偷偷回了趟老家,三天后回来。
到十二月初,他们家的户口正式落在了省城的张寨大队里。
*
又是一年烈阳日,沈青时考完最后一科从考场出来,考生很多,挤在人堆里差点热吐了。
等在外面的沈东把她拉到冷饮店里喝了瓶冰汽水又吃了块雪糕才稍微好一点。
沈东问,“好点没?”
沈青时呼出口热气,恹恹点头。
“那走吧,爷奶该到了。”
沈青时赖在椅子上不想动,撒娇说,“再让我歇会儿呗,”又没话找话,“哥,你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啊?”
她今天中考,大哥之前已经结束了高考。现在是估分填志愿,先填志愿再出成绩。大哥准备报考上海X大,为此他班主任还专门把妈妈找到学校商量这件事,说是以大哥以往的成绩报这个学校有点危险,最好还是慎重一些,报所往年录取分数低一些的院校。
学习上的事妈妈历来都是听孩子的,因为大哥坚持,所以妈妈也支持,她看得很开,大不了就再复读一年也没什么,整得老师都有点无语。
沈东见妹妹没什么精神,就没再催了,跟她说,“成绩出来要到月底了,你呢,考的怎么样?能不能上一中?”
初中省实验最好,但高中的话无论师资还是各方面看,市一中才是名列前茅。
沈青时咧嘴笑,“我什么时候掉过链子啊。”她可是有重生福利的人,这两年几乎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的程度,有金手指傍身,又一直努力不敢松懈,这要都不能考上市一中,那干脆一头撞死得了。
妹妹的笑像小太阳一样温暖,沈东不由摸摸她的小脑瓜,“有信心就行,休息好了吗,妈还等着呢。”
兄妹俩打车回的家,不是回村里的自建房,而是一处小区。
去年他们妈跟他们爸斗智斗勇竟然意外的抠出了十万块钱,这可是笔巨款!
姜芳主张存银行吃利息,沈青时强烈反对,连同大哥二哥小弟一起,有志一同的表示钱花出去才安心。
思来想去,明面上,家里应该有套自己的房子了。
于是就买了套四室两厅的房子。
房子总价要23万,其中十三万对亲爹说是银行贷款,其实是家里添了钱全款拿下。
房主写得是大哥的名字,这事爸爸倒是没说什么,装修好后,两个月前正式入住的。
有了新房,爸爸就说该把爷奶接过来住段时间,毕竟这些年他们一家在省城,没怎么孝敬过长辈,对此,妈妈自然同意。
这几年,家里的串串店悄悄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娘几个先后买了两套商品房,两处门面房,名字大哥二哥还有她名下都有,唯独妈妈名下什么都没有。
现在没有限购政策,有钱随便买。
这些亲爹当然通通不知道,他近来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年见面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给家里的钱倒是慢慢多了一些,也渐渐不朝家里伸手要钱了。
沈青时知道她爸的事业黄金期开始了,虽然短暂,但这个黄金期他手里钱不少,有机会沈青时当然希望能从他手里多弄些钱出来,她妈是原配,要钱不是应该的吗?
总比便宜外面的小三强吧?
全家搬到小区住,村里的房子妈妈打算推倒重盖。张寨已经发展起来,来这里租房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家里现在钱还算充裕,她妈就打算和村里其他人一样,盖个七八层的新楼以后都租出去。
这样就算生意不景气,光吃房租也饿不死了。
先在本校考,之后再到省实验考,她这边结束,大哥的中考也结束了。
兄妹二人在八月前后脚收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沈青时顺利考入省实验的初中部,沈东同样高分进入东明市第三中学。
三中是市重点,很不错的学校。
这让姜芳大为高兴,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孩子这么努力上进,为人父母,在高兴之余,肩上的压力也相应加重。不说给孩子创造多好的条件,至少在日常生活中不拖后腿。如果钱充裕,她还想在市里买房,家里孩子多,连同闺女在内将来给每个孩子买一套房,是姜芳新的人生目标。
沈青时可不知道自家妈立下的雄心壮志,她现在正忙着收拾自己的小房间。
上个月新家装修完毕又晾了两个月,他们开始搬家了。
只是对爸爸依然决定保密。
买地盖房不容易,中间花费的金钱和心血就不提了,付出越多,越不愿意实话实说。纵使有些恋爱脑的妈妈也在这件事上坚定立场,她也担心房子暴露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对,就是风险,爸爸对他们娘几个来说就是不可预估的风险存在。
姜芳跟几个孩子交代,“就跟你爸说房是新租的,你们几个都大了,不能总挤一块儿睡。”
“那要万一我爸知道房子是咱们自己的怎么办啊?”
沈南很忧心,他觉得这事儿肯定瞒不久,他爸不聋不瞎,他们也不可能要求村里人守口如瓶。
沈东没好气的横他一眼,“你傻啊,咱爸上次什么时候回来的你还记得不?一年回不来几回,他在这里和谁认识?连和李叔都没说过几句话,他能知道才怪了。”
姜芳:“……”虽然儿子说得都对,但她听着心里怎么就那么不舒坦呢。
家虽然搬了,店面不会换,还在张爷爷那儿。
楼上的房间前两天已经找到新租客租了出去。周围邻居基本都知道他们在本村买地盖房的事,妈妈这人情商高,很会与人交际,做事素来八面玲珑,不是那种抠抠搜搜小家子气的人,所以人缘向来不错。
搬家第一个周末,在现今并不流行乔迁宴的当下,妈妈把关系好的左右四邻请到新家吃了顿饭,既是暖房,也是庆祝乔迁。
沈南私下和妹妹吐槽,“咱妈要是对咱爸也能这样拎得清就好喽。”
沈青时知道他看不惯妈妈总被亲爸骗走钱的事。过年时给了一万,结果正月都没出就被要走两千,之后再没往家里拿回一分钱,反而三不五时跟打秋风似的,今天二百说要办事,明天一百三百的说是请人吃饭,没完没了的,根本防不住。
下午沈青时练琴回来,见店里不太忙,就凑到她妈跟前小声说,“妈,我们钢琴老师说她有个朋友要换新琴,旧得钢琴现在低价处理,问我要不要。”
姜芳问,“多少钱?”
“两千。”沈青时说,“那个牌子的琴都很贵,买的时候花了两三万的,只用了不到五年,有九成新,如果卖给别人怎么也得三四千,我们老师说这个价很低了。”
两千是不贵,只是家里先是买地,接着又是盖房又是装修,还添了新家具,欠房东家的钱也没还清,最近还准备把一家子的户口从老家迁过来,这就得找人托关系,花钱是少不了的。
真是哪哪都要钱!
想了想,姜芳到底不忍心让孩子失望,点头说,“行吧,买了咱先用着,等钱宽裕了我再给你买个新的!”
沈青时怪不好意思的。
她当然知道近来家里缺钱,也不想给家里添负担。只是这次机会真的难得,钢琴是真的很便宜,现在这年月钢琴正是贵的时候,不像以后那么卷,两三千就能买个能用的。
而且她准备考级,平时又要上学,家里有架钢琴会方便很多,思来想去,只能向妈妈张这个口了。
沈青时搂着亲妈的胳膊撒娇,“妈你真好。”
姜芳嗔她一眼,“行了,去洗手吧,过来帮我择菜。”
*
钢琴很快买回来,放进了沈青时的小房间里。
除去客厅的新彩电,洗手间的洗衣机,这是家里第三件值钱的大件了。对此,沈东兄弟三个倒是没觉得如何,家里就沈青时一个女孩儿,宠她不是应该的吗?
即便是老幺沈北这两年也懂事不少,知道姐姐是女孩儿,要让着。
九月开学,沈青时正式成了初中生。新老师新班级新同学,一切从头开始。初一的课程不难,沈青时已经自学一遍,就算课本有所删改,对于她来说也是毛毛雨啦,学起来不要太轻松。
回来五年了,每一次的不同,都代表着这一世的新生。
沈青时比刚重生时自信许多,她不确定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成绩,但至少,她觉得自己应该会比前世拥有更好的平台和起点。
下午放学到店里,消失快三个月的爸回来了,她妈说人去新家了。
姜芳低声叮嘱闺女,“小心点别说漏了,房子是咱租的,你爸要是问房东,你就说房东在海南做生意,轻易不回来。”
这是之前就对好的说辞,姜芳再说一遍也是怕孩子记不清给忘了。沈青时喝着汽水,心里想着得亏她爸对周围不熟,还不爱搭理人,要不这谎真不好圆。
放下喝完的汽水瓶,沈青时被赶回去跑腿送饭。
没办法,店里太忙了,大哥二哥根本腾不出空。
家里大门没关严实,沈青时推门进去,正好看到她爸正从厨房出来,弟弟沈北在院子里干活剥蒜。
“爸。”沈青时主动叫人。沈广为应一声,跟闺女说,“锅里正煮肉,一会儿就能吃了。”看眼她手里提的烧饼和凉皮,示意,“先放桌子上,等会儿吃。”
沈青时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自打一年多前父女两个不欢而散后,他们私下相处,就越来越相顾无言了。
她也曾心软,想要努力一把试着挽回,让爸爸不走以前的老路,一家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不说多幸福,起码能安度晚年吧。可现实是,沈青时无能为力。
带不动,根本带不动。
她爸就像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试着改变他太难了,他也不愿意做出改变,奶奶总说她爸是几个兄弟中最聪明的,是,他确实聪明,过几年也的确会飞黄腾达,有短暂的辉煌期,但那又如何呢?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
沈广为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走了,比沈青时几个上学的走的都早。
“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忙。”姜芳把粥盛好放桌子上,一边招呼孩子吃饭一边埋怨。
“妈,我爸对咱搬家这事说什么没?”沈青时捧着碗问。有些话当着孩子面爸爸不会说,很可能会私下里和她妈说些什么。
姜芳把手里油条一分为二,小儿子跟闺女一人一半。她语气淡淡的,“没说啥,就问了房租多少。”
在丈夫眼里,她的小吃店能养家糊口顾着日常开销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说能赚到买地盖房的钱,他是不信的,也不觉得她有这能耐。
说白了就是瞧不上她的小买卖!否则不会一点怀疑没有,对搬家的事也没多问一句。
亏她之前还想了许多说辞,做了很多设想,担心自己应对不好穿帮,结果……呵!
沈青时有些诧异,但想想,又觉得理所当然。
她爸可能确实没多想,或者说他不关心,无所谓。
他太傲慢了,瞧不起没怎么读过书没见过世面的妈妈,几个孩子还在上学的年纪不顶事,不止她恋爱脑的妈把他当做家中顶梁柱,他自己也认为他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
根本不觉得,他们这些要依靠他的人能瞒他什么。
这种畸形的相处方式,何其可笑。
姜芳没纠结多久,说起另一件事,“我跟你们爸说了,过几天就开始跑迁户口的事。”
沈东搁下筷子,“妈,户口迁哪我爸没问?”要迁,就必定要有接收方。
姜芳说,“咋没问啊,我说能找关系先迁到这里大队。”
这理由……嗯,很好很强大。沈青时和大哥对视一眼,他们妈有时候也挺聪明的。
迁户口的事说好办也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好办,九十年代,户籍制度管理并不严格,尤其在县乡花钱买户籍的事屡见不鲜,所以只要有钱,没什么办不成的。
沈广为在十月初久违的往家拿了五千块回来,之后他跟老婆一起偷偷回了趟老家,三天后回来。
到十二月初,他们家的户口正式落在了省城的张寨大队里。
*
又是一年烈阳日,沈青时考完最后一科从考场出来,考生很多,挤在人堆里差点热吐了。
等在外面的沈东把她拉到冷饮店里喝了瓶冰汽水又吃了块雪糕才稍微好一点。
沈东问,“好点没?”
沈青时呼出口热气,恹恹点头。
“那走吧,爷奶该到了。”
沈青时赖在椅子上不想动,撒娇说,“再让我歇会儿呗,”又没话找话,“哥,你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啊?”
她今天中考,大哥之前已经结束了高考。现在是估分填志愿,先填志愿再出成绩。大哥准备报考上海X大,为此他班主任还专门把妈妈找到学校商量这件事,说是以大哥以往的成绩报这个学校有点危险,最好还是慎重一些,报所往年录取分数低一些的院校。
学习上的事妈妈历来都是听孩子的,因为大哥坚持,所以妈妈也支持,她看得很开,大不了就再复读一年也没什么,整得老师都有点无语。
沈东见妹妹没什么精神,就没再催了,跟她说,“成绩出来要到月底了,你呢,考的怎么样?能不能上一中?”
初中省实验最好,但高中的话无论师资还是各方面看,市一中才是名列前茅。
沈青时咧嘴笑,“我什么时候掉过链子啊。”她可是有重生福利的人,这两年几乎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的程度,有金手指傍身,又一直努力不敢松懈,这要都不能考上市一中,那干脆一头撞死得了。
妹妹的笑像小太阳一样温暖,沈东不由摸摸她的小脑瓜,“有信心就行,休息好了吗,妈还等着呢。”
兄妹俩打车回的家,不是回村里的自建房,而是一处小区。
去年他们妈跟他们爸斗智斗勇竟然意外的抠出了十万块钱,这可是笔巨款!
姜芳主张存银行吃利息,沈青时强烈反对,连同大哥二哥小弟一起,有志一同的表示钱花出去才安心。
思来想去,明面上,家里应该有套自己的房子了。
于是就买了套四室两厅的房子。
房子总价要23万,其中十三万对亲爹说是银行贷款,其实是家里添了钱全款拿下。
房主写得是大哥的名字,这事爸爸倒是没说什么,装修好后,两个月前正式入住的。
有了新房,爸爸就说该把爷奶接过来住段时间,毕竟这些年他们一家在省城,没怎么孝敬过长辈,对此,妈妈自然同意。
这几年,家里的串串店悄悄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娘几个先后买了两套商品房,两处门面房,名字大哥二哥还有她名下都有,唯独妈妈名下什么都没有。
现在没有限购政策,有钱随便买。
这些亲爹当然通通不知道,他近来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年见面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给家里的钱倒是慢慢多了一些,也渐渐不朝家里伸手要钱了。
沈青时知道她爸的事业黄金期开始了,虽然短暂,但这个黄金期他手里钱不少,有机会沈青时当然希望能从他手里多弄些钱出来,她妈是原配,要钱不是应该的吗?
总比便宜外面的小三强吧?
全家搬到小区住,村里的房子妈妈打算推倒重盖。张寨已经发展起来,来这里租房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家里现在钱还算充裕,她妈就打算和村里其他人一样,盖个七八层的新楼以后都租出去。
这样就算生意不景气,光吃房租也饿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