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之所以会与随家联姻,是因为随家有一片土地,也就是随世良父母曾经带着随越住过莲花村。
他们可以联合打造度假庄园,随家出地,梁家出钱,共同经营。
在随越与梁佩文订婚的第二周,梁逾明和随祐一同去往莲花村考察。
随越和梁佩文陪同。
这两人过来主要是为了培养感情。
除了随越外,其他人并没有来过,还需要她的介绍。
莲花镇依旧是十多年前随越熟悉的样子,破烂的垃圾收集房,老旧的莲花小学。
近几年倒是翻新了路,能同时过两辆汽车。
莲花小学也还有学生在里面学习。
梁佩文好奇,“你居然在这里生活过?”
随越解释:“是,以前奶奶得了癌症,长久的治疗后她想回到这个远离尘嚣的小镇上养病,当时也把我带来了。”
“你在这儿住了多久?”
“只有一个学期而已,莲花小学的教学质量不行,也不知道这么久黑板换成电子白板没。”
随祐对此有所耳闻,虽然当年随越判给了叶永慈,但叶永慈事后反悔,不想养随越,爷爷奶奶看不下去,把随越接了过去。
父亲其实也想把她接回自己身边来。
只是,那会儿随祐的母亲陈庚君已经怀孕了。陈庚君不希望她嫁进随家后还需要和继女打好关系,她不想当后妈,为了家庭和睦,随世良就把随越放在父母身边养,偶尔才会去看她一次。
梁佩文:“这里有落脚的地方吗?”
“有的,”随越推着他走在后面,“爷爷奶奶的宅子在这儿,提前叫人过来收拾过,可以住人。”
“麻烦了。”
“举手之劳。”
路上遇到一位得了白内障的老人,污浊的眼眸瞧不清路,拿着一根棍子一路敲敲打打,手里还拖着一个尿素口袋,里面装着空的矿泉水瓶。
随越停下脚步,低头问梁佩文,“你的水喝完了吗?”
梁佩文知道她的意图,扭开矿泉水瓶,一口气把里面的水喝完,把空的瓶子递给随越。
“谢谢。”
她把两人的瓶子拿给了老人。
梁佩文:“随越。”
随越:“嗯?”
梁佩文:“有没有人说过你真的很善良?”
随越不知想到什么,竟笑了下,“没有,但有人说过我伪善。”
梁佩文略微吃惊,想问她又不好意思问,多少有些冒犯。
随越推着梁佩文,小心避开路上的石子,“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这个人算是我以前的同事,她说我一出生便开始享受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会想真心实意地帮别人,惺惺作态,真的很伪善。”
“你没有反驳她?”
“没有,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
梁佩文回头看白内障老人,又扭头去看她,她穿着最简单朴素的白T恤,身上一件饰品也没有。
两人的聊天音量没有刻意放低,梁逾明和随祐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随祐向梁逾明说:“其实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出了我姐这个善人。”
他今年大学毕业,跟着出来见世面学习的。
梁逾明轻嗤,就随越这样的,还有人抬举她是伪善,眼睛也真够瞎的。
四人都住在随世良父母的老宅里,还有一位从梁家带来的李叔负责照顾他们。
每人单独住一间。
今天他们刚到,需要休整。
饭菜都是李叔去临近菜市场买菜回来做的。
随越吃了晚饭,见他们各回各的房间,暂时也用不上她,自己一个人出了宅子,她不知道她前脚刚出去,后脚梁逾明为了提前考察周边环境,也出了宅子。
随越出去是为了看望一位已经过世的老人。
老人的家在河边,在他还在时就已经残破不堪,没有修的必要。他的家也只是给暂时他住,房产证等证件他都没有。
许久没有来这边,随越竟有些不识路。
老人的房子太偏离主干道,杂草长了一茬又一茬,覆盖了原来的泥路,她寻觅许久才终于找到当年回来给老人立的碑。
来的路上在水果小摊上买了点苹果,香烛是在城里买的。一直放在背包里。
这会儿点了给老人插上,苹果用河水洗了洗,放进碑前一个豁了口的陶碗里。
歇了会儿,帮着把四周的杂草给扯干净。
她不知道,梁逾明就站在河对面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暮色逐渐昏沉,香烛的火光远远地像落在地面的星星,随越蹲在地上抱着双腿盯着这‘星星’看。
喧嚣的虫鸣倒是显得她越发孤独。
梁逾明不知道随越在祭奠谁,随家似乎也没有逝世的人在这儿长眠。
他莫名有点想知道答案。
于是,他绕过去,在小道口等随越出来。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随越才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出来,原本干净的鞋面也沾上的泥。裤腿上也是。
随越有些意外,“你怎么在这里?”
梁逾明言简意赅,“路过。”
随越:“那你现在是?”
梁逾明:“等你。”
随越更加意外,“等我做什么?”
“想问问你刚才在祭奠谁?”梁逾明顿了下,“不想说的话可以不说。”
夜色已经降临,挨家挨户亮着灯,有的明有的暗,飞虫绕着灯泡飞阿飞,近处比膝盖还高的杂草随晚风摇曳。
随越走上田埂,“这是一位姓干的聋哑老人。”
他们俩并排着,中间隔了一个人的距离。田埂旁每隔十来米有盏路灯,路还算敞亮。
“然后呢?”
这是一个随越没有和任何人说过的故事,要不是今天被梁逾明撞见,她想这一辈都不会开口。
“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这儿住过,我们来的时候看到的莲花小学,是这里唯一的一所小学,也不仅教小学生,没到年纪的也收。”
随越的声音很轻,像飘进水面的落叶,引起阵阵涟漪。
“当时我年纪还很小,大概是六七岁,印象中他并没有子女爱人,靠自己拾荒为生,常年穿着一双已经磨掉后跟的廉价皮鞋。村里有孩子的家长总吓唬自己的孩子说‘你们不听话,村口的老哑巴就会过来把你们抓走,’我常听见他们这么说。久而久之,村子里的孩子都认为老人是个坏人,总向他吐口水扔石子。”
梁逾明听她的讲述,猜出大约又是这位好心的随女士帮助了这位可怜的老人。
没意思。
他甚至有些后悔刚才的举动,又不好打断她的回忆。
只能接着往下听。
“我有次放学,见他在垃圾收集房边找能吃的东西,用身上的钱去买了面包牛奶给他,后来也经常悄悄把钱压在垃圾收集房边的石头下,他也会送我洗干净的小玩具。后来有次放学,大雨滂沱,爷爷奶奶没有及时来学校接我,我没有雨伞,是他拿着一把伞骨都露在外的破伞过来,朝我比画,大意是他要送我回去,于是我走进他的伞里,他把最完整的一角伞面对着我。又过了很久,我在宅子外逗狗玩,这里的治安并不好,一辆脱了皮的面包车上下来一个肥头大耳的高大男人,捂着我的嘴要把我带走。”
“然后呢?”梁逾明没料到故事是这样发展的。
随越往天上望了望,压下从心底泛上来的酸涩,“是他出现救了我,他握着比他细不了多少的锄头一下又一下砸在那人背上,男人气极丢下我,朝着老人踹了几脚,我高声呼救,好在这时候终于有人注意到响动,过来赶跑了那个男人并报了警。”
随越:“后来,我把这件事很简略地告诉了爷爷奶奶,我们带他去了医院,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毛病,在我们家住了大概三四个月,刚好过完暑假就去世了。”
随越低头,叹了口气,朝梁逾明笑得很勉强,“我每次回来都要过来看看他。”
在随越心底,一直认为老人的去世有她的原因在,如果不是那狠实的几脚,老人或许也不会这么早离世。她说出来也是在试着宽宥自己。
“你看,”随越突然停下,“他们是不是就像我们脚下被人踩了又踩,碾了又碾,丝毫没有反抗力的石子。”
梁逾明想说,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命,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可怜的人多了去了,非洲吃不饱饭的儿童不可怜吗,残疾人不可怜吗,梁佩文也认为自己可怜。
收收你那无处安放的同情心吧。
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
-
次日吃完早饭,梁逾明和随祐打算去村委会找负责人了解一下村子的情况。
村委会在莲花小学旁边。
随越在莲花小学意外地碰到了以前一起支教的女孩夏灿。
她又晒黑了好多,穿着一件浅蓝色衬衣,扎着丸子头,冲随越笑道:“桃子!”
“橘子!”
梁佩文乐了,“小随,这是你的朋友?你们的称呼是?”
随越把她拉过来介绍道,“这是夏灿,我的朋友。我们的称呼是之前支教时,为了哄小朋友组了个水果组合,我是桃子,她是橘子,还有杏子和李子,很久没联系了,没想到在这儿能碰上。”
梁逾明跟着负责人离开,随祐也一起,剩下随越和梁佩文。
在梁逾明离开前,他听见随越介绍梁佩文,“这是我的未婚夫,刚刚离开个高的那个是他的哥哥,另一个是我爸的儿子。”
他们可以联合打造度假庄园,随家出地,梁家出钱,共同经营。
在随越与梁佩文订婚的第二周,梁逾明和随祐一同去往莲花村考察。
随越和梁佩文陪同。
这两人过来主要是为了培养感情。
除了随越外,其他人并没有来过,还需要她的介绍。
莲花镇依旧是十多年前随越熟悉的样子,破烂的垃圾收集房,老旧的莲花小学。
近几年倒是翻新了路,能同时过两辆汽车。
莲花小学也还有学生在里面学习。
梁佩文好奇,“你居然在这里生活过?”
随越解释:“是,以前奶奶得了癌症,长久的治疗后她想回到这个远离尘嚣的小镇上养病,当时也把我带来了。”
“你在这儿住了多久?”
“只有一个学期而已,莲花小学的教学质量不行,也不知道这么久黑板换成电子白板没。”
随祐对此有所耳闻,虽然当年随越判给了叶永慈,但叶永慈事后反悔,不想养随越,爷爷奶奶看不下去,把随越接了过去。
父亲其实也想把她接回自己身边来。
只是,那会儿随祐的母亲陈庚君已经怀孕了。陈庚君不希望她嫁进随家后还需要和继女打好关系,她不想当后妈,为了家庭和睦,随世良就把随越放在父母身边养,偶尔才会去看她一次。
梁佩文:“这里有落脚的地方吗?”
“有的,”随越推着他走在后面,“爷爷奶奶的宅子在这儿,提前叫人过来收拾过,可以住人。”
“麻烦了。”
“举手之劳。”
路上遇到一位得了白内障的老人,污浊的眼眸瞧不清路,拿着一根棍子一路敲敲打打,手里还拖着一个尿素口袋,里面装着空的矿泉水瓶。
随越停下脚步,低头问梁佩文,“你的水喝完了吗?”
梁佩文知道她的意图,扭开矿泉水瓶,一口气把里面的水喝完,把空的瓶子递给随越。
“谢谢。”
她把两人的瓶子拿给了老人。
梁佩文:“随越。”
随越:“嗯?”
梁佩文:“有没有人说过你真的很善良?”
随越不知想到什么,竟笑了下,“没有,但有人说过我伪善。”
梁佩文略微吃惊,想问她又不好意思问,多少有些冒犯。
随越推着梁佩文,小心避开路上的石子,“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这个人算是我以前的同事,她说我一出生便开始享受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会想真心实意地帮别人,惺惺作态,真的很伪善。”
“你没有反驳她?”
“没有,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
梁佩文回头看白内障老人,又扭头去看她,她穿着最简单朴素的白T恤,身上一件饰品也没有。
两人的聊天音量没有刻意放低,梁逾明和随祐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随祐向梁逾明说:“其实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出了我姐这个善人。”
他今年大学毕业,跟着出来见世面学习的。
梁逾明轻嗤,就随越这样的,还有人抬举她是伪善,眼睛也真够瞎的。
四人都住在随世良父母的老宅里,还有一位从梁家带来的李叔负责照顾他们。
每人单独住一间。
今天他们刚到,需要休整。
饭菜都是李叔去临近菜市场买菜回来做的。
随越吃了晚饭,见他们各回各的房间,暂时也用不上她,自己一个人出了宅子,她不知道她前脚刚出去,后脚梁逾明为了提前考察周边环境,也出了宅子。
随越出去是为了看望一位已经过世的老人。
老人的家在河边,在他还在时就已经残破不堪,没有修的必要。他的家也只是给暂时他住,房产证等证件他都没有。
许久没有来这边,随越竟有些不识路。
老人的房子太偏离主干道,杂草长了一茬又一茬,覆盖了原来的泥路,她寻觅许久才终于找到当年回来给老人立的碑。
来的路上在水果小摊上买了点苹果,香烛是在城里买的。一直放在背包里。
这会儿点了给老人插上,苹果用河水洗了洗,放进碑前一个豁了口的陶碗里。
歇了会儿,帮着把四周的杂草给扯干净。
她不知道,梁逾明就站在河对面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暮色逐渐昏沉,香烛的火光远远地像落在地面的星星,随越蹲在地上抱着双腿盯着这‘星星’看。
喧嚣的虫鸣倒是显得她越发孤独。
梁逾明不知道随越在祭奠谁,随家似乎也没有逝世的人在这儿长眠。
他莫名有点想知道答案。
于是,他绕过去,在小道口等随越出来。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随越才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出来,原本干净的鞋面也沾上的泥。裤腿上也是。
随越有些意外,“你怎么在这里?”
梁逾明言简意赅,“路过。”
随越:“那你现在是?”
梁逾明:“等你。”
随越更加意外,“等我做什么?”
“想问问你刚才在祭奠谁?”梁逾明顿了下,“不想说的话可以不说。”
夜色已经降临,挨家挨户亮着灯,有的明有的暗,飞虫绕着灯泡飞阿飞,近处比膝盖还高的杂草随晚风摇曳。
随越走上田埂,“这是一位姓干的聋哑老人。”
他们俩并排着,中间隔了一个人的距离。田埂旁每隔十来米有盏路灯,路还算敞亮。
“然后呢?”
这是一个随越没有和任何人说过的故事,要不是今天被梁逾明撞见,她想这一辈都不会开口。
“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这儿住过,我们来的时候看到的莲花小学,是这里唯一的一所小学,也不仅教小学生,没到年纪的也收。”
随越的声音很轻,像飘进水面的落叶,引起阵阵涟漪。
“当时我年纪还很小,大概是六七岁,印象中他并没有子女爱人,靠自己拾荒为生,常年穿着一双已经磨掉后跟的廉价皮鞋。村里有孩子的家长总吓唬自己的孩子说‘你们不听话,村口的老哑巴就会过来把你们抓走,’我常听见他们这么说。久而久之,村子里的孩子都认为老人是个坏人,总向他吐口水扔石子。”
梁逾明听她的讲述,猜出大约又是这位好心的随女士帮助了这位可怜的老人。
没意思。
他甚至有些后悔刚才的举动,又不好打断她的回忆。
只能接着往下听。
“我有次放学,见他在垃圾收集房边找能吃的东西,用身上的钱去买了面包牛奶给他,后来也经常悄悄把钱压在垃圾收集房边的石头下,他也会送我洗干净的小玩具。后来有次放学,大雨滂沱,爷爷奶奶没有及时来学校接我,我没有雨伞,是他拿着一把伞骨都露在外的破伞过来,朝我比画,大意是他要送我回去,于是我走进他的伞里,他把最完整的一角伞面对着我。又过了很久,我在宅子外逗狗玩,这里的治安并不好,一辆脱了皮的面包车上下来一个肥头大耳的高大男人,捂着我的嘴要把我带走。”
“然后呢?”梁逾明没料到故事是这样发展的。
随越往天上望了望,压下从心底泛上来的酸涩,“是他出现救了我,他握着比他细不了多少的锄头一下又一下砸在那人背上,男人气极丢下我,朝着老人踹了几脚,我高声呼救,好在这时候终于有人注意到响动,过来赶跑了那个男人并报了警。”
随越:“后来,我把这件事很简略地告诉了爷爷奶奶,我们带他去了医院,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毛病,在我们家住了大概三四个月,刚好过完暑假就去世了。”
随越低头,叹了口气,朝梁逾明笑得很勉强,“我每次回来都要过来看看他。”
在随越心底,一直认为老人的去世有她的原因在,如果不是那狠实的几脚,老人或许也不会这么早离世。她说出来也是在试着宽宥自己。
“你看,”随越突然停下,“他们是不是就像我们脚下被人踩了又踩,碾了又碾,丝毫没有反抗力的石子。”
梁逾明想说,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命,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可怜的人多了去了,非洲吃不饱饭的儿童不可怜吗,残疾人不可怜吗,梁佩文也认为自己可怜。
收收你那无处安放的同情心吧。
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
-
次日吃完早饭,梁逾明和随祐打算去村委会找负责人了解一下村子的情况。
村委会在莲花小学旁边。
随越在莲花小学意外地碰到了以前一起支教的女孩夏灿。
她又晒黑了好多,穿着一件浅蓝色衬衣,扎着丸子头,冲随越笑道:“桃子!”
“橘子!”
梁佩文乐了,“小随,这是你的朋友?你们的称呼是?”
随越把她拉过来介绍道,“这是夏灿,我的朋友。我们的称呼是之前支教时,为了哄小朋友组了个水果组合,我是桃子,她是橘子,还有杏子和李子,很久没联系了,没想到在这儿能碰上。”
梁逾明跟着负责人离开,随祐也一起,剩下随越和梁佩文。
在梁逾明离开前,他听见随越介绍梁佩文,“这是我的未婚夫,刚刚离开个高的那个是他的哥哥,另一个是我爸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