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如靖倚坐着,姿势其实并不舒坦。
她双目阖着,看似睡着了,可当外头的疾风撞响窗棂,又会立即睁开眼睛。
目光也会在一瞬将他锁住,戒备十足。
更鼓声远远传来,他分明背对着里间坐着,却仿佛背后也生了眼睛,知道她在盯着自己。
“大人不妨安心躺下歇息,等到了三更,草民会叫醒大人的。”
本朝逢三、六、九,皇帝视早朝,百官四更天就要候朝。
他心思倒缜密,算到明日逢早朝,也知道她三更要起。
她的眼皮本已沉得不行。
说来奇怪,平时这些酒根本无法让她醉倒,今日越是想要强打起精神,脑子却越是浑噩。
“大人是习武之人,本领高强,至于草民……”他苦笑,“方才大人也探过了,实在体虚力弱得很。”
方才一探之下,也确信他此言非虚。
“十个崔沭也伤不了大人,草民实在不知,大人在怕什么。”
她冷哼一声。
最终还是脱下皂靴,侧身拉过床内的锦被,合衣躺了进去。
“若三更天没有叫我,”她闭着眼道,“唯你是问。”
“听凭大人发落。”
他身形坐得直,仿佛一点睡意都没有,只抬手,拿起灯台上的灯簪,挑拨了几下灯芯。
屋里的光随之变得弱了些。
起初里头还能听到她翻身时,衣衫被褥的窸窣声,到后面,屋子里静下来,静得能听到两人的呼吸声。
--
好冷啊……
聂如靖抱着双臂举目四望,周遭白茫茫一片。
起初她以为那是积雪,仔细看了才发现,那是铺地的月光。
这样亮又这样冷的月光,在她的记忆里,只有药师峰上才有。
一道背影出现在眼前,那人一身白衣,仿佛要融进月光里,立在萧索的山崖上,背影孤寂得像是天地间一只孤鸿。
“师兄……”
“你走吧,”他的声音也那样冷,“无量山并不是你的家。”
聂如靖愣愣地,伸了手去想抓住什么,却落了空。
“你的生父是被我与师父逼死的,阿离……”
听到这个称呼,她只觉得整颗心都被揪住了,眼眶的泪滚滚而下,烫得像从心口流出的血。
“你恨我,是应该的。”
“无论什么时候,你若想要向我拔剑,只管回来,我都在药师峰上等着你。”
聂如靖无力的呼喊,可为什么发不出声音,明明她喊了无数次的“师兄”。
那道背影始终没有转过来,直到真的融进了月光里。
身侧的月光却凝成了实物,漫天飘洒。
她摊开手去接,才发现,它们化成了齑粉。
那是被火焚尽后的烬灰。
--
崔沭没什么睡意,人虽在灯下坐着,可思绪总会飘进里间去。
到了下半夜,外头响起阵阵雷声,她却只紧紧闭着眼,并未被惊醒。
之前还那样谨慎惕厉的人,不至于就这样彻底松懈了。
崔沭不大放心,迟疑后还是起了身,朝里间走了去。
他看见聂如靖进闭着眼,不住喃喃自语,额上分明已浮起了细密的汗珠,嘴里却说着“冷”。
外头一道闪电划过,银光入窗,照亮她煞白的一张脸,连唇色都是白的。
“大人,”他俯身低声唤,“醒醒!”
一连唤了好几声,她才终于睁开了双眼。
“师兄……”她呢喃着。
这张脸,再熟悉不过。
她不假思索,张开双臂将他抱住,将一张脸都埋在了他胸前。
聂如靖闭着眼睛,闻到他身上一股淡极了,却清冷而干净的味道,硬要说,她觉得那该是石上清泉的味道。
九年了,数不清的日夜,她做过多少场这样的梦呢?
不记得了……
这是她迄今为止,做过的最真实的梦,能实实在在地触碰到他,能感受到他身上传来的温度。
太久了,这些年,她觉得自己像是在无边的风雪里踽踽独行,让她几乎都忘了,人间还有能被自己感受到的暖意。
崔沭的身子彻底僵直了,双臂伸展开,像棵任由藤蔓依附的树一样,一动也不敢动。
她的呼吸就窝在他心口的位置,一下一下,温热又柔软。
让他一时间忘记了出声。
“无量山没了,药师峰没了……”她的声音发着颤。
烛火点在外头,只透过那一扇窄门照进来,屋里朦朦胧胧的,光影交错间似梦似幻。
沙沙的雨声远远地传来,屋顶瓦片被敲击出细微的叮咛,如人幽咽。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大人,”崔沭轻轻开口,“醒醒。”
不对——
她记得师兄的声音,他声音清冽,如他的人一般,总是冷冷的,声调虽低,却似清流击石般明亮透彻,字字分明。
而这个声音,低沉暗哑,像嗓子都给用坏了似的。
她自他怀中抬起头,将那脸看了又看,眸子里那点欣喜,渐渐幽微,终至冷寂。
双手垂下,怀里一下子空了,也冷了。
“只是梦而已。”他轻声安抚。
头疼得要裂开似的,未散尽的酒意全都堆积在胸口,仿佛要将人溺毙,她手撑在床边,胸膛起伏着。
过了好一会儿,才哑着嗓子问,“什么时辰了?”
外头风雨大作,淹没了更鼓声。
“离三更大约还剩半个时辰。”
那就没必要再躺着了,她掀开身上的被子。
正要起身,胸腹一股秽气用上来,她捂着嘴,冲他指了指外间门边那只痰盂。
崔沭明白她想吐。
刚起身,就见她张嘴干呕。
拿痰盂是来不及了,他不假思索,极快脱下自己外袍,摊开在她身前。
她摇头摆手,想要忍住。
手紧攥着前襟,眉眼皱成了一团,却已不受控制,身子一抖,“哇”地一下吐了出来。
也吐到了他的衣袍上。
聂如靖闻着那股味已是无法忍受,却见他眉头也没皱一下,只将外袍包成一团,走到外间去。
如今他身上就只剩了里衣,不一会儿,聂如靖又听到他脚步声近。
眼前一暗,烛光被挡住了一些,是他蹲下了身。
她目光复杂,低垂着眼,避开他的眼睛。
方才梦醒时已失态,现下又这般狼藉,最狼狈的样子都让他瞧见了,此刻要说不难堪,那一定是假话。
“没关系。”他低低道。
她转头,见眼前修长的指节间,握着一只洁白的薄胎瓷杯。
他竟已倒好了一杯茶,在此刻递到她身前。
她无言地接过,手指不经意与他指尖相触,只觉得他的手指竟没什么温度,有些冰凉。
等她漱了口,他便径直去了外间,拧了巾帕进来递给她,“擦擦汗。”
她接过,擦去头脸上的汗,又再递给他。
两人谁也没有再说话,仿佛生出了某种默契来。
他出去后,她也起了身,一直走到外间的窗外。
“下雨了?”
“后半夜就开始下了。”
胸中仍有燥意涌动,她推开了窗扉,让雨夜的寒风吹到面上,好让头脑能更加清明。
只站了一会儿,头脸上已沾了不少水汽。
身后脚步声响起,不等她回头去看,一双手从她身侧伸出,将两扇木扉再度合上。
仿佛知道她不会同意,所以压根没打算开口询问。
“大胆!”
虽板着脸,可她声音轻飘飘的,没多少威慑,便显得色厉内荏。
“大人这会儿体内虚热,若再受寒气相激,早朝时只会更难受。”
想要开口训斥,又实在被他摸清了心思,早朝为重,便没有再说什么,缓步走到桌前坐下。
他提过茶壶,又倒了杯茶递到她身前。
她默然接过,递到唇边。
茶汤已凉透,此刻却正好,那股清新凉意一下子沁入心脾,仿佛将体内的浊气都涤荡尽了。
雨声敲击窗棂,滴滴答答地响在耳侧,倒不嘈杂,反而更加凸显此刻一室的静谧。
片刻光阴,也似被拉了无限长。
“听闻你在怀远军中待过?”她出声打破沉寂。
“是。”
“只听说削尖脑袋要入京的,没见过还要找门路去边关的。”
姚文焕呈上的册子里,清楚记着他的生平。
当初在中了秀才后,却屡试不能录科,靠着崔家本家的门路,投到怀远军中,随军做了个小文书。
可本朝重文轻武,行伍里压根没什么前途,再没出路的人,也不会想到去投军。
“待了多久?”
“五年,去年返的京。”
“为何回来?”
“不怕大人笑话,”他语气虽似赧然,眸光却淡淡的,“草民身子弱,扛不住边关寒苦。”
“不必这样菲薄自己,怀远即便在六镇里,也是最远最苦的,”她盯着轻晃的烛光,认真地道,“严琅的手底下没有孬种,这我是清楚的。”
六镇在朝中一直饱受争议,他实在没料到,会从她口中听到这番话来。
她抬眼时看到他讶然的眼神,轻笑道,“这样看着我做什么?我同你们严将军相交虽不深,却也是打过些交道的,就连怀远,我也去过。”
她不过随口一提,谁知他不假思索道,“弘元十四年的腊冬,大人到的怀远。”
严琅本就屡受朝中言官攻讦,弘元十一年,有官员参他外通柔然,她当时掌镇抚司印,奉皇命带着手下前往边关,探查严琅是否有通敌之嫌。
“当时若非大人亲自到怀远查清真相,严将军与整个怀远军,都要给冤死了。”
“这我不敢居功,去怀远也是奉旨查案,那是陛下的天恩。”
“听闻大人还曾在陛下面前进言,”他微顿,“也是朝中唯一肯为怀远军说话的人。”
无论是外放的文官还是戍边的武将,总要在朝廷里找个靠山,当初在太子位上的,还是如今已被贬为庶人的大皇子,严琅投靠的便是大皇子。
也正是因为牵扯到东宫之争,才会有人跳出来污蔑怀远军通敌叛国。
可那会儿已是大皇子被贬的前夕,谁还会为一个严琅说话。
“不算什么,不过是说了几句话,也都是实话。”
“可那些话,对怀远军分量不浅。”
“朝中争斗向来无所不用其极,可通敌叛国这样的罪名,用心实在太过险恶。”
她这样的人,跟好字不沾边,自认也坏不到那个份上去,能眼睁睁瞧着那么多为朝廷出生入死的人,白白做了权力倾轧下的冤死鬼。
“去了边关的人,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若死在自己人手里,还真是有些不甘心。”因他嗓子本就低哑,这话说着就更觉悲凉。
也终于让她有了些触动。
“说到底,这天下的安定不是靠文官的纸笔,而是用边镇官军性命换来的,冤了谁也不该冤了你们。”
他却笑了笑道,“如此看来,受了冤的,也不止怀远军。”
她不解其意地看向他。
“就凭大人这番话,也足见得,大人在外的声名,也是不实的。”
世人皆将她视为奸佞,都说她弄权营私,残害忠良。
可若是如此,她当初又怎么还会费心费力为怀远军正名。
她被他的话说得微怔,旋即又一笑。
“你这人,似乎不简单呐。”
她双目阖着,看似睡着了,可当外头的疾风撞响窗棂,又会立即睁开眼睛。
目光也会在一瞬将他锁住,戒备十足。
更鼓声远远传来,他分明背对着里间坐着,却仿佛背后也生了眼睛,知道她在盯着自己。
“大人不妨安心躺下歇息,等到了三更,草民会叫醒大人的。”
本朝逢三、六、九,皇帝视早朝,百官四更天就要候朝。
他心思倒缜密,算到明日逢早朝,也知道她三更要起。
她的眼皮本已沉得不行。
说来奇怪,平时这些酒根本无法让她醉倒,今日越是想要强打起精神,脑子却越是浑噩。
“大人是习武之人,本领高强,至于草民……”他苦笑,“方才大人也探过了,实在体虚力弱得很。”
方才一探之下,也确信他此言非虚。
“十个崔沭也伤不了大人,草民实在不知,大人在怕什么。”
她冷哼一声。
最终还是脱下皂靴,侧身拉过床内的锦被,合衣躺了进去。
“若三更天没有叫我,”她闭着眼道,“唯你是问。”
“听凭大人发落。”
他身形坐得直,仿佛一点睡意都没有,只抬手,拿起灯台上的灯簪,挑拨了几下灯芯。
屋里的光随之变得弱了些。
起初里头还能听到她翻身时,衣衫被褥的窸窣声,到后面,屋子里静下来,静得能听到两人的呼吸声。
--
好冷啊……
聂如靖抱着双臂举目四望,周遭白茫茫一片。
起初她以为那是积雪,仔细看了才发现,那是铺地的月光。
这样亮又这样冷的月光,在她的记忆里,只有药师峰上才有。
一道背影出现在眼前,那人一身白衣,仿佛要融进月光里,立在萧索的山崖上,背影孤寂得像是天地间一只孤鸿。
“师兄……”
“你走吧,”他的声音也那样冷,“无量山并不是你的家。”
聂如靖愣愣地,伸了手去想抓住什么,却落了空。
“你的生父是被我与师父逼死的,阿离……”
听到这个称呼,她只觉得整颗心都被揪住了,眼眶的泪滚滚而下,烫得像从心口流出的血。
“你恨我,是应该的。”
“无论什么时候,你若想要向我拔剑,只管回来,我都在药师峰上等着你。”
聂如靖无力的呼喊,可为什么发不出声音,明明她喊了无数次的“师兄”。
那道背影始终没有转过来,直到真的融进了月光里。
身侧的月光却凝成了实物,漫天飘洒。
她摊开手去接,才发现,它们化成了齑粉。
那是被火焚尽后的烬灰。
--
崔沭没什么睡意,人虽在灯下坐着,可思绪总会飘进里间去。
到了下半夜,外头响起阵阵雷声,她却只紧紧闭着眼,并未被惊醒。
之前还那样谨慎惕厉的人,不至于就这样彻底松懈了。
崔沭不大放心,迟疑后还是起了身,朝里间走了去。
他看见聂如靖进闭着眼,不住喃喃自语,额上分明已浮起了细密的汗珠,嘴里却说着“冷”。
外头一道闪电划过,银光入窗,照亮她煞白的一张脸,连唇色都是白的。
“大人,”他俯身低声唤,“醒醒!”
一连唤了好几声,她才终于睁开了双眼。
“师兄……”她呢喃着。
这张脸,再熟悉不过。
她不假思索,张开双臂将他抱住,将一张脸都埋在了他胸前。
聂如靖闭着眼睛,闻到他身上一股淡极了,却清冷而干净的味道,硬要说,她觉得那该是石上清泉的味道。
九年了,数不清的日夜,她做过多少场这样的梦呢?
不记得了……
这是她迄今为止,做过的最真实的梦,能实实在在地触碰到他,能感受到他身上传来的温度。
太久了,这些年,她觉得自己像是在无边的风雪里踽踽独行,让她几乎都忘了,人间还有能被自己感受到的暖意。
崔沭的身子彻底僵直了,双臂伸展开,像棵任由藤蔓依附的树一样,一动也不敢动。
她的呼吸就窝在他心口的位置,一下一下,温热又柔软。
让他一时间忘记了出声。
“无量山没了,药师峰没了……”她的声音发着颤。
烛火点在外头,只透过那一扇窄门照进来,屋里朦朦胧胧的,光影交错间似梦似幻。
沙沙的雨声远远地传来,屋顶瓦片被敲击出细微的叮咛,如人幽咽。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大人,”崔沭轻轻开口,“醒醒。”
不对——
她记得师兄的声音,他声音清冽,如他的人一般,总是冷冷的,声调虽低,却似清流击石般明亮透彻,字字分明。
而这个声音,低沉暗哑,像嗓子都给用坏了似的。
她自他怀中抬起头,将那脸看了又看,眸子里那点欣喜,渐渐幽微,终至冷寂。
双手垂下,怀里一下子空了,也冷了。
“只是梦而已。”他轻声安抚。
头疼得要裂开似的,未散尽的酒意全都堆积在胸口,仿佛要将人溺毙,她手撑在床边,胸膛起伏着。
过了好一会儿,才哑着嗓子问,“什么时辰了?”
外头风雨大作,淹没了更鼓声。
“离三更大约还剩半个时辰。”
那就没必要再躺着了,她掀开身上的被子。
正要起身,胸腹一股秽气用上来,她捂着嘴,冲他指了指外间门边那只痰盂。
崔沭明白她想吐。
刚起身,就见她张嘴干呕。
拿痰盂是来不及了,他不假思索,极快脱下自己外袍,摊开在她身前。
她摇头摆手,想要忍住。
手紧攥着前襟,眉眼皱成了一团,却已不受控制,身子一抖,“哇”地一下吐了出来。
也吐到了他的衣袍上。
聂如靖闻着那股味已是无法忍受,却见他眉头也没皱一下,只将外袍包成一团,走到外间去。
如今他身上就只剩了里衣,不一会儿,聂如靖又听到他脚步声近。
眼前一暗,烛光被挡住了一些,是他蹲下了身。
她目光复杂,低垂着眼,避开他的眼睛。
方才梦醒时已失态,现下又这般狼藉,最狼狈的样子都让他瞧见了,此刻要说不难堪,那一定是假话。
“没关系。”他低低道。
她转头,见眼前修长的指节间,握着一只洁白的薄胎瓷杯。
他竟已倒好了一杯茶,在此刻递到她身前。
她无言地接过,手指不经意与他指尖相触,只觉得他的手指竟没什么温度,有些冰凉。
等她漱了口,他便径直去了外间,拧了巾帕进来递给她,“擦擦汗。”
她接过,擦去头脸上的汗,又再递给他。
两人谁也没有再说话,仿佛生出了某种默契来。
他出去后,她也起了身,一直走到外间的窗外。
“下雨了?”
“后半夜就开始下了。”
胸中仍有燥意涌动,她推开了窗扉,让雨夜的寒风吹到面上,好让头脑能更加清明。
只站了一会儿,头脸上已沾了不少水汽。
身后脚步声响起,不等她回头去看,一双手从她身侧伸出,将两扇木扉再度合上。
仿佛知道她不会同意,所以压根没打算开口询问。
“大胆!”
虽板着脸,可她声音轻飘飘的,没多少威慑,便显得色厉内荏。
“大人这会儿体内虚热,若再受寒气相激,早朝时只会更难受。”
想要开口训斥,又实在被他摸清了心思,早朝为重,便没有再说什么,缓步走到桌前坐下。
他提过茶壶,又倒了杯茶递到她身前。
她默然接过,递到唇边。
茶汤已凉透,此刻却正好,那股清新凉意一下子沁入心脾,仿佛将体内的浊气都涤荡尽了。
雨声敲击窗棂,滴滴答答地响在耳侧,倒不嘈杂,反而更加凸显此刻一室的静谧。
片刻光阴,也似被拉了无限长。
“听闻你在怀远军中待过?”她出声打破沉寂。
“是。”
“只听说削尖脑袋要入京的,没见过还要找门路去边关的。”
姚文焕呈上的册子里,清楚记着他的生平。
当初在中了秀才后,却屡试不能录科,靠着崔家本家的门路,投到怀远军中,随军做了个小文书。
可本朝重文轻武,行伍里压根没什么前途,再没出路的人,也不会想到去投军。
“待了多久?”
“五年,去年返的京。”
“为何回来?”
“不怕大人笑话,”他语气虽似赧然,眸光却淡淡的,“草民身子弱,扛不住边关寒苦。”
“不必这样菲薄自己,怀远即便在六镇里,也是最远最苦的,”她盯着轻晃的烛光,认真地道,“严琅的手底下没有孬种,这我是清楚的。”
六镇在朝中一直饱受争议,他实在没料到,会从她口中听到这番话来。
她抬眼时看到他讶然的眼神,轻笑道,“这样看着我做什么?我同你们严将军相交虽不深,却也是打过些交道的,就连怀远,我也去过。”
她不过随口一提,谁知他不假思索道,“弘元十四年的腊冬,大人到的怀远。”
严琅本就屡受朝中言官攻讦,弘元十一年,有官员参他外通柔然,她当时掌镇抚司印,奉皇命带着手下前往边关,探查严琅是否有通敌之嫌。
“当时若非大人亲自到怀远查清真相,严将军与整个怀远军,都要给冤死了。”
“这我不敢居功,去怀远也是奉旨查案,那是陛下的天恩。”
“听闻大人还曾在陛下面前进言,”他微顿,“也是朝中唯一肯为怀远军说话的人。”
无论是外放的文官还是戍边的武将,总要在朝廷里找个靠山,当初在太子位上的,还是如今已被贬为庶人的大皇子,严琅投靠的便是大皇子。
也正是因为牵扯到东宫之争,才会有人跳出来污蔑怀远军通敌叛国。
可那会儿已是大皇子被贬的前夕,谁还会为一个严琅说话。
“不算什么,不过是说了几句话,也都是实话。”
“可那些话,对怀远军分量不浅。”
“朝中争斗向来无所不用其极,可通敌叛国这样的罪名,用心实在太过险恶。”
她这样的人,跟好字不沾边,自认也坏不到那个份上去,能眼睁睁瞧着那么多为朝廷出生入死的人,白白做了权力倾轧下的冤死鬼。
“去了边关的人,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若死在自己人手里,还真是有些不甘心。”因他嗓子本就低哑,这话说着就更觉悲凉。
也终于让她有了些触动。
“说到底,这天下的安定不是靠文官的纸笔,而是用边镇官军性命换来的,冤了谁也不该冤了你们。”
他却笑了笑道,“如此看来,受了冤的,也不止怀远军。”
她不解其意地看向他。
“就凭大人这番话,也足见得,大人在外的声名,也是不实的。”
世人皆将她视为奸佞,都说她弄权营私,残害忠良。
可若是如此,她当初又怎么还会费心费力为怀远军正名。
她被他的话说得微怔,旋即又一笑。
“你这人,似乎不简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