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宁再见到伊戈尔的时候,例行公事般问候:“今天过得好吗?”
他的屏声代替了言语:不怎么样。
被锁进储物间仅仅是个开始,果不其然,迎接他的还有第二次恶作剧——他被推进湖里,好在湖水不深,好在是夏天。
挣扎自救后的他没了力气,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头发凌乱不堪,额头磕破出血,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水迹顺着颈部流淌下来。
一路寻找他而小跑的纳塔利大口喘气,她抱着干燥的毛巾,在他面前蹲下来,向他伸出手:“别害怕,伊戈尔。我总算找到你了。”
一次又一次,纳塔利总会像个救世主一样出现在他眼前,她的脸上洋溢着熟悉的自信,如阳光般耀眼,她有着他学不来的明媚灿烂。
“如果可以,我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她总这么说。
他想不明白,眼前的女孩为了什么,出于什么目的。他眼底尽是戒备,无法理解她的所作所为。
或许换在以前,他会把这施舍的一点点好当做毕生的救赎,并用余生来回报。
但现在,他做不到。
见过太多满脸堆笑的人,从瓦连京到图森,再到阿纳斯塔西娅,他感到麻木僵硬。他不明白这些虚伪的人为什么反复出现在他的世界,所以他没有理由选择相信纳塔利,更不会在别人施舍的善良中动容分毫。
往昔的美好形同水月镜花,一碰即碎,藏在回忆里的懵懂天性不再澄澈,躺在深处慢慢冰冻。
家庭节目结束拍摄的那天,是一个阴沉沉的雨天,阴沉得和所有参与者的心情一样,领头的中年男人又开始朗读起冗长拖拉的谢幕词,纳塔利却不见了。
伊戈尔循着哭泣声找到了失踪的纳塔利,她藏在宅院后一片深绿色的花丛中,她哭得声线颤抖,哭得很惨很惨,漂亮的褐色眼睛里盈满泪水。
她难以忍受巨大的落差感,更害怕被人戳穿伪装。一边抽泣,一遍小声嘟囔,试图用雨水掩饰泪水和哭声:“你们……你们都只会欺负人,我明明什么都没做,凭什么这么对我。我只想,我只想做得更好,想证明自己。”
帕宁为她撑起一片天地以免受雨丝侵扰,因此落在纳塔利耳边的哗哗声变得淡薄,谁知她抬头的瞬间,冲着伊戈尔喊道:“走开,不要你管!”
“你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连一句话都不肯和我说!你的世界太小了,只容得下几个人,只容得下你自己!”
“我不欢迎你,你就当做没有见过我。”
他低垂着目光,此时的她看着很弱小,像一株小草,什么都挡不住,能被任何东西轻易碾碎。她哪里是什么救世主,明明是不堪一击还不认输的小女孩。
自然,他在一刹那间动摇了分毫。
“把伞给她。”第一次,伊戈尔向帕宁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的声音异常决绝,穿破重重雨帘:“我想帮她。”
无论是报纸还是媒体报道,全是关于叶甫根尼的谈论。如此权柄一方的高级人员突然出事,公众不禁议论纷纷、猜测不停,铺天盖地到伊戈尔翻都翻不完。他们说叶甫根尼有猥亵幼女的癖好,拿他在孤儿院收养未成年女孩的事情大做文章,大谈特谈。
叶甫根尼确实很喜欢孩子,库茹盖特也承认这一点。
看到这里,伊戈尔诧异地发出质疑:“你信吗?”
帕宁想了想,一字一顿解释:“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个温良拘谨的人。”
伊戈尔把屏幕转向他,指着这行黑色加粗字体:究竟是养女儿,还是养情人?眼神传达的意思强烈。
“我记得帕宁你说过,你是万能的。”
“能全部撤掉吗?”
似曾相识的情节又出现了,多年前的库茹盖特也如此,不愧是亲父子。
“咳咳——”正喝水的帕宁差点呛住了,笑得苦涩,未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只是麻烦。
家庭节目在拍摄结束后便播出了,不过它播出后没多久便被封禁了,连带着先前的五六档一起被强制禁播。
库茹盖特貌似对这种结局很满意,并且罕见得关心起伊戈尔,他们的关系日渐缓和。
伊戈尔没有辜负期望,努力变得出众,并在余后的几年内提前完成了学业,终于不再像年少时光里那样被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再渺小无力。
他逐渐察觉到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在无形的手下推着往前走,比如放弃喜爱的地质学,为家族去往莫斯科。他在库茹盖特面前满脸堆笑,感到不甘的同时,也慢慢习惯了。
后来,母亲去世了,彻底消失在梦中深不可测的黑夜中。尤利娅阿姨除了偶尔会情绪失控外,其余时间和正常人一样。他恳求库茹盖特,让尤利娅去了梦寐以求的城市养病。
又一年过去了,圣彼得堡又到了稠李盛开的季节,又到了白夜和夏雪同时出现的季节,如此诗意,又如此短暂。
那一天,是库茹盖特第一次带他出入正式场合,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叶甫根尼。
男人身形高大,身姿挺拔,面部的线条古典,看上去比库茹盖特年轻几岁。他手指的骨节修长,手里握着的一柄手杖更是独特,花叶纹饰的彩色珐琅装饰杖柄,蛇纹木的杖身上铺陈着月桂叶,月桂因常绿而象征永恒,因叶片不腐而象征贞洁。
有人躬身作势去搀扶他,他微笑着摆手谢绝,声音温和低沉又不失威严。
他步伐缓慢,却步调平稳。
旁人对他的身份都有所忌惮,因此格外识趣地往后退步,让出一条道来,只有伊戈尔和帕宁仍停在原地。
众人的目光聚焦在不识好歹的两人身上,帕宁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异常坚毅:“不需要为他让路。”
下一秒,伊戈尔和他擦肩而过,他捕捉到男人湖蓝色眼睛里闪过的异样情绪。
他的思绪停滞,等到人群散去,零星的交谈声平息,会场彻底清静时,他才开口:“帕宁,他是谁?”
“叶甫根尼。”
“叶甫根□□克托罗维奇·科斯坚科。老板曾经的好朋友,现在的死敌。”
帕宁突然间想起来一件事,表达得更为直白:“纳塔利的父亲。”
“纳塔利?”唇齿碾过每一个音节。
原来,这就是纳塔利的父亲。
他都快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这个名字,忘记了她。
他向窗外看去,荆棘藤蔓攀附上锈迹斑驳的纪念铜像,远处白蓝红三色的长条旗在风中扬起。在强烈的颜色对比中,画面里的建筑变得灰蒙,变得凋敝颓败,自带着冰冷的斯拉夫民族属性。
无形之中,沉默的灰白色构成一部胶片电影,引着所有人一起回到昨日的世界,逝去的时代。
似乎还有一个女孩的名字被他藏在过去,被过去的自己隐瞒。伊戈尔在想她的名字是什么,于是在回忆里寻觅拼凑,试图找到那一点点踪影。
可惜他终究是忘了。
伊戈尔问起两人关系决裂,彻底敌对的原因,究竟谁是对的一方。
帕宁回答道:“因为一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他们之间不存在对与错。”
“你和阿列克谢相处得怎么样?”
“他很沉默。”
帕宁被他的反应逗笑了,突兀的笑声和严肃的场合格格不入:“这么说你们两个人还挺像,看来我把他接来你身边是对的。”
他们的交谈没有下篇,结束工作的库茹盖特插了进来:“你喜欢这种场合吗,伊戈留沙?”
他并没有回答。
库茹盖特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出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以后会慢慢习惯的。”
以后是多久。
他不知道。
再后来,尤利娅阿姨的精神状态彻底稳定,她甚至还会和他谈论儿时的趣事。库茹盖特随着岁月渐长而变得耐心,脾气好了不少,常常微笑,不过他野心依旧,那双灰蓝色的眼睛残忍如淬毒冰刃,只让继任者接替了一半的位置。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各自组成家庭,并且有了孩子。帕宁也年老回到故乡,阿列克谢则一直陪在身边,阿列克谢代替了帕宁的工作。
至于他,外界称他是政坛的后起之秀,让人羡慕的闪亮新星,说他前途无量,风光无限,形容得比影视剧情还夸张。
一看到这种东西,伊戈尔便觉得尴尬搞笑,看到了就让阿列克谢撤掉,极端到在搜索引擎上一点信息都查询不到。
他偏爱在关于家庭暴力和中亚人移民的争议前停留很久,开始倾听,然后为之花费口舌和精力,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金钱。
有时候,伊戈尔也感觉与其做个职业说客,不如学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取悦自己,“挥霍”财富,当个名副其实的慈善家。
总之,眼下的一切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幸福。但他还是喜欢往别人不在意的角落里投去视线,四顾茫然,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在家族的弥撒仪式上,他看着烛火摇曳,灰烬燃烧而起,扑进冰冷的空气中,流淌的烛泪慢慢凝固。
一场又一场雪出现在他的世界,无数片雪花曾落在肩膀上,已数不清多少次,他用手轻轻拂去。
一个冬天又一个冬天过去,一年又一年过去,几乎没什么变化。他的生活如同家族的弥撒仪式一样,一贯老套单调,让人觉得无聊枯燥。
“谢尔盖。”
“好久不见,老板。”
日暮时刻,两人的对话发生了。
伊戈尔只是抬头扫了一眼,然后又继续望着窗外冰封的涅瓦河河面,一只手懒散地搭在边牧犬的脑袋上,看上去并不忙。
谢尔盖是普利鲁奇尼引荐来的人,金融天才,颇有资历。
谢尔盖第一次见到未来的老板时,惊叹于对方神色里散不去的忧郁。真是矛盾,他的新老板明明比想象中还要年轻,目光却黯淡枯朽。恰好,谢尔盖这个人还是秩序的破坏者,喜欢打破稳固的平衡。
每次他都尝试打破新老板身上的这层铜墙铁壁,他坚信上帝不会辜负每一个坚守初衷的信徒,更不会辜负他。
凝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谢尔盖连连称赞:“雪景很漂亮啊——第一场雪,可以许个愿,说不定会实现。”
“从什么时候起,你也开始相信这种谬论了?”
有什么值得许愿。之后的几个月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生机全无,漫长的冬季没有尽头。
“早知道有人会这么说。”
“老板,你很不快乐。”他看着伊戈尔说,“我说的是实话,你需要承认。”
谢尔盖叹了口气,没有执着于争辩,而是纯粹、毫无目的地祝福道:“那么祝愿在下一年的初雪中,您能遇到开心的事。”
“祝您,愿望实现——”
恍惚中,谢尔盖的言语令伊戈尔愣怔。
已经很久没人跟他说过这句话了,连他自己也不说。
谢尔盖投以微笑,藏不住的得意显露在脸上:“你这样的表情我还是第一次见。”他惊讶的表情还挺精彩。
后半句谢尔盖没说,以伊戈尔的理解力和敏锐度,应该能听懂。
紧接着,谢尔盖的注意力全落在眼前空荡荡的办公桌上,一束白色郁金香静静地躺在上面,他发自本能地捧起那束鲜花,暗叹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珍惜的。
他兴致勃勃道:“老板,你看这束鲜花,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本想说一束鲜花直接放在办公桌上并不合适,很快便会枯萎,他刚好带了一个足够雅致的花瓶,可以把鲜花放在花瓶里,没想到伊戈尔的一句话使他的微笑和整个人都凝固住了。
“缺失了生命的鲜活。”
……
“提到十年前,我突然想起来那档家庭节目。什么狗屁家庭类节目?!要是现在的我回到当初,早把这该死的违规违纪节目全部封禁了,再把幕后主使揪出来。”
“还挺可笑,我和因诺肯季算是费劲千辛万苦,我们两个人当初觉得自己可聪明了,以为提前知道了规则,只要欺负别人,让别人在镜头里出丑,被揭露或者制造出丑闻的事自然不会落到我们头上。结果最后自己家还是搭进去了,现在想想,真是得不偿失。”
尼古拉和因诺肯季最初采取末尾淘汰制,先欺负看着最人畜无害的伊戈尔,后来轮流欺负剩下几个人。
季米特里摁灭手里的烟,“中途,还被伊戈尔识破了。”
因诺肯季也参与进来:“我们也得感谢它。如果没有它,我们也不会成为朋友。”
“它还让过去的我们明白,哪怕我们拼尽一切,最后在幕后的强权下只会撞得粉身碎骨。”
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会消失,他们势必打破桎梏。
尼古拉继续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说起来,叶卡捷琳娜她现在成了一个画家,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个实现梦想的人。”
“我记得特别清楚,季米特里你梦想成为演说家,演讲稿写得天花乱坠。伊戈尔喜欢地质学,天天念叨着去远东研究冻土层和怎么种土豆。纳塔利热爱心理学。反正因诺肯季你想做什么我忘了,但我最简单,我想做个甜品师。”
因诺肯季眯了眯眼睛,慢悠悠道:“……纳塔利,我好久没见过她了。”
“听说她前几年出国了,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尼古拉的背脊抵向椅背,以一种慵懒随意的姿势瘫坐,饶有兴致地调侃:“喂,伊戈尔,别生气了。你那个住在隔壁的宝贝邻居找到之后,也让我看看呗。”
说完,尼古拉端量起伊戈尔的神色。
果不其然,被点名的他停止了撑着下巴发呆放空的状态,投来极其反感的目光,像是有人打扰他的美梦,搅去好不容易酝酿的困意。
他看向地板上流淌的红色液体,它们几乎快渗进地板的缝隙里,再意有所指般看向阿列克谢。
“叫侍者过来清理。”他停顿了一秒,继续评价道:“太难闻了。”
讨厌酒。
整个过程中,神情淡漠疏离得像是拎酒瓶砸人的小插曲没发生过一样。
直到四周重新升腾起一种诡异的寂静,伊戈尔才开始拒绝孩子一般的尼古拉,感叹尼古拉的恶趣味真是一点都没变。
冷漠的回答让尼古拉死心:“不可能。”
他的屏声代替了言语:不怎么样。
被锁进储物间仅仅是个开始,果不其然,迎接他的还有第二次恶作剧——他被推进湖里,好在湖水不深,好在是夏天。
挣扎自救后的他没了力气,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头发凌乱不堪,额头磕破出血,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水迹顺着颈部流淌下来。
一路寻找他而小跑的纳塔利大口喘气,她抱着干燥的毛巾,在他面前蹲下来,向他伸出手:“别害怕,伊戈尔。我总算找到你了。”
一次又一次,纳塔利总会像个救世主一样出现在他眼前,她的脸上洋溢着熟悉的自信,如阳光般耀眼,她有着他学不来的明媚灿烂。
“如果可以,我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她总这么说。
他想不明白,眼前的女孩为了什么,出于什么目的。他眼底尽是戒备,无法理解她的所作所为。
或许换在以前,他会把这施舍的一点点好当做毕生的救赎,并用余生来回报。
但现在,他做不到。
见过太多满脸堆笑的人,从瓦连京到图森,再到阿纳斯塔西娅,他感到麻木僵硬。他不明白这些虚伪的人为什么反复出现在他的世界,所以他没有理由选择相信纳塔利,更不会在别人施舍的善良中动容分毫。
往昔的美好形同水月镜花,一碰即碎,藏在回忆里的懵懂天性不再澄澈,躺在深处慢慢冰冻。
家庭节目结束拍摄的那天,是一个阴沉沉的雨天,阴沉得和所有参与者的心情一样,领头的中年男人又开始朗读起冗长拖拉的谢幕词,纳塔利却不见了。
伊戈尔循着哭泣声找到了失踪的纳塔利,她藏在宅院后一片深绿色的花丛中,她哭得声线颤抖,哭得很惨很惨,漂亮的褐色眼睛里盈满泪水。
她难以忍受巨大的落差感,更害怕被人戳穿伪装。一边抽泣,一遍小声嘟囔,试图用雨水掩饰泪水和哭声:“你们……你们都只会欺负人,我明明什么都没做,凭什么这么对我。我只想,我只想做得更好,想证明自己。”
帕宁为她撑起一片天地以免受雨丝侵扰,因此落在纳塔利耳边的哗哗声变得淡薄,谁知她抬头的瞬间,冲着伊戈尔喊道:“走开,不要你管!”
“你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连一句话都不肯和我说!你的世界太小了,只容得下几个人,只容得下你自己!”
“我不欢迎你,你就当做没有见过我。”
他低垂着目光,此时的她看着很弱小,像一株小草,什么都挡不住,能被任何东西轻易碾碎。她哪里是什么救世主,明明是不堪一击还不认输的小女孩。
自然,他在一刹那间动摇了分毫。
“把伞给她。”第一次,伊戈尔向帕宁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的声音异常决绝,穿破重重雨帘:“我想帮她。”
无论是报纸还是媒体报道,全是关于叶甫根尼的谈论。如此权柄一方的高级人员突然出事,公众不禁议论纷纷、猜测不停,铺天盖地到伊戈尔翻都翻不完。他们说叶甫根尼有猥亵幼女的癖好,拿他在孤儿院收养未成年女孩的事情大做文章,大谈特谈。
叶甫根尼确实很喜欢孩子,库茹盖特也承认这一点。
看到这里,伊戈尔诧异地发出质疑:“你信吗?”
帕宁想了想,一字一顿解释:“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个温良拘谨的人。”
伊戈尔把屏幕转向他,指着这行黑色加粗字体:究竟是养女儿,还是养情人?眼神传达的意思强烈。
“我记得帕宁你说过,你是万能的。”
“能全部撤掉吗?”
似曾相识的情节又出现了,多年前的库茹盖特也如此,不愧是亲父子。
“咳咳——”正喝水的帕宁差点呛住了,笑得苦涩,未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只是麻烦。
家庭节目在拍摄结束后便播出了,不过它播出后没多久便被封禁了,连带着先前的五六档一起被强制禁播。
库茹盖特貌似对这种结局很满意,并且罕见得关心起伊戈尔,他们的关系日渐缓和。
伊戈尔没有辜负期望,努力变得出众,并在余后的几年内提前完成了学业,终于不再像年少时光里那样被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再渺小无力。
他逐渐察觉到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在无形的手下推着往前走,比如放弃喜爱的地质学,为家族去往莫斯科。他在库茹盖特面前满脸堆笑,感到不甘的同时,也慢慢习惯了。
后来,母亲去世了,彻底消失在梦中深不可测的黑夜中。尤利娅阿姨除了偶尔会情绪失控外,其余时间和正常人一样。他恳求库茹盖特,让尤利娅去了梦寐以求的城市养病。
又一年过去了,圣彼得堡又到了稠李盛开的季节,又到了白夜和夏雪同时出现的季节,如此诗意,又如此短暂。
那一天,是库茹盖特第一次带他出入正式场合,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叶甫根尼。
男人身形高大,身姿挺拔,面部的线条古典,看上去比库茹盖特年轻几岁。他手指的骨节修长,手里握着的一柄手杖更是独特,花叶纹饰的彩色珐琅装饰杖柄,蛇纹木的杖身上铺陈着月桂叶,月桂因常绿而象征永恒,因叶片不腐而象征贞洁。
有人躬身作势去搀扶他,他微笑着摆手谢绝,声音温和低沉又不失威严。
他步伐缓慢,却步调平稳。
旁人对他的身份都有所忌惮,因此格外识趣地往后退步,让出一条道来,只有伊戈尔和帕宁仍停在原地。
众人的目光聚焦在不识好歹的两人身上,帕宁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异常坚毅:“不需要为他让路。”
下一秒,伊戈尔和他擦肩而过,他捕捉到男人湖蓝色眼睛里闪过的异样情绪。
他的思绪停滞,等到人群散去,零星的交谈声平息,会场彻底清静时,他才开口:“帕宁,他是谁?”
“叶甫根尼。”
“叶甫根□□克托罗维奇·科斯坚科。老板曾经的好朋友,现在的死敌。”
帕宁突然间想起来一件事,表达得更为直白:“纳塔利的父亲。”
“纳塔利?”唇齿碾过每一个音节。
原来,这就是纳塔利的父亲。
他都快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这个名字,忘记了她。
他向窗外看去,荆棘藤蔓攀附上锈迹斑驳的纪念铜像,远处白蓝红三色的长条旗在风中扬起。在强烈的颜色对比中,画面里的建筑变得灰蒙,变得凋敝颓败,自带着冰冷的斯拉夫民族属性。
无形之中,沉默的灰白色构成一部胶片电影,引着所有人一起回到昨日的世界,逝去的时代。
似乎还有一个女孩的名字被他藏在过去,被过去的自己隐瞒。伊戈尔在想她的名字是什么,于是在回忆里寻觅拼凑,试图找到那一点点踪影。
可惜他终究是忘了。
伊戈尔问起两人关系决裂,彻底敌对的原因,究竟谁是对的一方。
帕宁回答道:“因为一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他们之间不存在对与错。”
“你和阿列克谢相处得怎么样?”
“他很沉默。”
帕宁被他的反应逗笑了,突兀的笑声和严肃的场合格格不入:“这么说你们两个人还挺像,看来我把他接来你身边是对的。”
他们的交谈没有下篇,结束工作的库茹盖特插了进来:“你喜欢这种场合吗,伊戈留沙?”
他并没有回答。
库茹盖特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出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以后会慢慢习惯的。”
以后是多久。
他不知道。
再后来,尤利娅阿姨的精神状态彻底稳定,她甚至还会和他谈论儿时的趣事。库茹盖特随着岁月渐长而变得耐心,脾气好了不少,常常微笑,不过他野心依旧,那双灰蓝色的眼睛残忍如淬毒冰刃,只让继任者接替了一半的位置。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各自组成家庭,并且有了孩子。帕宁也年老回到故乡,阿列克谢则一直陪在身边,阿列克谢代替了帕宁的工作。
至于他,外界称他是政坛的后起之秀,让人羡慕的闪亮新星,说他前途无量,风光无限,形容得比影视剧情还夸张。
一看到这种东西,伊戈尔便觉得尴尬搞笑,看到了就让阿列克谢撤掉,极端到在搜索引擎上一点信息都查询不到。
他偏爱在关于家庭暴力和中亚人移民的争议前停留很久,开始倾听,然后为之花费口舌和精力,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金钱。
有时候,伊戈尔也感觉与其做个职业说客,不如学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取悦自己,“挥霍”财富,当个名副其实的慈善家。
总之,眼下的一切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幸福。但他还是喜欢往别人不在意的角落里投去视线,四顾茫然,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在家族的弥撒仪式上,他看着烛火摇曳,灰烬燃烧而起,扑进冰冷的空气中,流淌的烛泪慢慢凝固。
一场又一场雪出现在他的世界,无数片雪花曾落在肩膀上,已数不清多少次,他用手轻轻拂去。
一个冬天又一个冬天过去,一年又一年过去,几乎没什么变化。他的生活如同家族的弥撒仪式一样,一贯老套单调,让人觉得无聊枯燥。
“谢尔盖。”
“好久不见,老板。”
日暮时刻,两人的对话发生了。
伊戈尔只是抬头扫了一眼,然后又继续望着窗外冰封的涅瓦河河面,一只手懒散地搭在边牧犬的脑袋上,看上去并不忙。
谢尔盖是普利鲁奇尼引荐来的人,金融天才,颇有资历。
谢尔盖第一次见到未来的老板时,惊叹于对方神色里散不去的忧郁。真是矛盾,他的新老板明明比想象中还要年轻,目光却黯淡枯朽。恰好,谢尔盖这个人还是秩序的破坏者,喜欢打破稳固的平衡。
每次他都尝试打破新老板身上的这层铜墙铁壁,他坚信上帝不会辜负每一个坚守初衷的信徒,更不会辜负他。
凝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谢尔盖连连称赞:“雪景很漂亮啊——第一场雪,可以许个愿,说不定会实现。”
“从什么时候起,你也开始相信这种谬论了?”
有什么值得许愿。之后的几个月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生机全无,漫长的冬季没有尽头。
“早知道有人会这么说。”
“老板,你很不快乐。”他看着伊戈尔说,“我说的是实话,你需要承认。”
谢尔盖叹了口气,没有执着于争辩,而是纯粹、毫无目的地祝福道:“那么祝愿在下一年的初雪中,您能遇到开心的事。”
“祝您,愿望实现——”
恍惚中,谢尔盖的言语令伊戈尔愣怔。
已经很久没人跟他说过这句话了,连他自己也不说。
谢尔盖投以微笑,藏不住的得意显露在脸上:“你这样的表情我还是第一次见。”他惊讶的表情还挺精彩。
后半句谢尔盖没说,以伊戈尔的理解力和敏锐度,应该能听懂。
紧接着,谢尔盖的注意力全落在眼前空荡荡的办公桌上,一束白色郁金香静静地躺在上面,他发自本能地捧起那束鲜花,暗叹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珍惜的。
他兴致勃勃道:“老板,你看这束鲜花,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本想说一束鲜花直接放在办公桌上并不合适,很快便会枯萎,他刚好带了一个足够雅致的花瓶,可以把鲜花放在花瓶里,没想到伊戈尔的一句话使他的微笑和整个人都凝固住了。
“缺失了生命的鲜活。”
……
“提到十年前,我突然想起来那档家庭节目。什么狗屁家庭类节目?!要是现在的我回到当初,早把这该死的违规违纪节目全部封禁了,再把幕后主使揪出来。”
“还挺可笑,我和因诺肯季算是费劲千辛万苦,我们两个人当初觉得自己可聪明了,以为提前知道了规则,只要欺负别人,让别人在镜头里出丑,被揭露或者制造出丑闻的事自然不会落到我们头上。结果最后自己家还是搭进去了,现在想想,真是得不偿失。”
尼古拉和因诺肯季最初采取末尾淘汰制,先欺负看着最人畜无害的伊戈尔,后来轮流欺负剩下几个人。
季米特里摁灭手里的烟,“中途,还被伊戈尔识破了。”
因诺肯季也参与进来:“我们也得感谢它。如果没有它,我们也不会成为朋友。”
“它还让过去的我们明白,哪怕我们拼尽一切,最后在幕后的强权下只会撞得粉身碎骨。”
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会消失,他们势必打破桎梏。
尼古拉继续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说起来,叶卡捷琳娜她现在成了一个画家,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个实现梦想的人。”
“我记得特别清楚,季米特里你梦想成为演说家,演讲稿写得天花乱坠。伊戈尔喜欢地质学,天天念叨着去远东研究冻土层和怎么种土豆。纳塔利热爱心理学。反正因诺肯季你想做什么我忘了,但我最简单,我想做个甜品师。”
因诺肯季眯了眯眼睛,慢悠悠道:“……纳塔利,我好久没见过她了。”
“听说她前几年出国了,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尼古拉的背脊抵向椅背,以一种慵懒随意的姿势瘫坐,饶有兴致地调侃:“喂,伊戈尔,别生气了。你那个住在隔壁的宝贝邻居找到之后,也让我看看呗。”
说完,尼古拉端量起伊戈尔的神色。
果不其然,被点名的他停止了撑着下巴发呆放空的状态,投来极其反感的目光,像是有人打扰他的美梦,搅去好不容易酝酿的困意。
他看向地板上流淌的红色液体,它们几乎快渗进地板的缝隙里,再意有所指般看向阿列克谢。
“叫侍者过来清理。”他停顿了一秒,继续评价道:“太难闻了。”
讨厌酒。
整个过程中,神情淡漠疏离得像是拎酒瓶砸人的小插曲没发生过一样。
直到四周重新升腾起一种诡异的寂静,伊戈尔才开始拒绝孩子一般的尼古拉,感叹尼古拉的恶趣味真是一点都没变。
冷漠的回答让尼古拉死心:“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