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回京后,皇兄在宫中举行宴会,为其庆功。

    朝臣皆到场,唯有摄政王不肯露面,皇兄关心的紧,多次询问纪商。

    纪商只道家父年老,不愿外出。

    但他受家父之托带来一幅字。

    身旁侍臣缓缓展开书卷。

    “河清河晏,时和岁丰”

    是摄政王亲笔而书。

    皇兄看了连连称好。

    “时宁啊,你总说自己写字难看,是宫中老师教的不好,你看摄政王这字如何?”

    “自是上佳的。”

    “纪商,摄政王年岁已高,你却不能在他身旁尽孝,独留他一人在府中,朕总觉得愧对于你们父子二人。”

    “陛下多虑了。”

    “朕这个妹妹啊,哪都好,唯有这字实在拿不出手,不如让她有空跟着你父亲学学写字,也能替你多伴他左右,算是尽朕的一番心意。”

    朝臣面面相觑,心里都如明镜一般。

    “臣感激不尽。”

    周时宁望向纪商,后者则面不改色。

    第一次到王府时,她总有些害怕,摄政王辅政时,她才三岁。

    没想到摄政王见到她,却笑着问她今年多大。

    她答十五岁。

    对面的人若有所思,半晌才喃喃道“先帝将你皇兄交给我时,他也和你差不多年纪。”

    之后周时宁得空就去摄政王府。

    渐渐的,她发现摄政王虽已年老,但身体还算不错。

    周时宁跟着他学字,勤勤恳恳,一笔一划,回宫后还常练习,未敢有丝毫马虎。

    只是摄政王却不满意,总说周时宁没用心。

    而纪商常在外,她与他碰面机会并不多。

    不过每次她在宫中,只要听到将军归京的消息,即使当日不打算去王府,也会立刻改变主意。

    一来二去,两人仿佛心照不宣。

    三军归朝的消息总会被早几日送进宫中。

    一晃五年过去了。

    平定晖州后,倒真像那年庆功宴上纪商带来的那幅字一样。

    河清河晏,时和岁丰。

    无仗可打。

    她本以为纪商这次回来后,终于能在府中多留些时间,跟在摄政王身边尽尽孝心。

    谁料子欲养而亲不待,摄政王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御医都束手无策。

    “皇兄,时宁想与纪将军一同入崇真寺,为摄政王祈福。”

    “去吧。”

    皇兄看着她神色复杂。

    千年古刹,立于林间,山路蜿蜒盘绕,马车只能停在山下。

    周时宁当下制止了想要随她一起上山的婢女侍卫。

    “公主,这路不好走,若是您出了什么意外,奴才就是有十条命也不够赔的啊。”

    “拜佛要如此大的阵仗做什么,不怕扰了佛祖的清净吗?”

    他们却还是不死心。

    “公主亲自为家父祈福,臣会保公主安然无恙。”一旁的纪商出声了。

    那些人终于噤了声,不再执着。

    山路确实难走,最近又是雨季,道路湿滑,他多年行军,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但他怕周时宁会受不住。

    没想到,她一句累都没喊,只默默跟着他,脚步稳得很。

    “不累吗?”

    周时宁笑着摇摇头。

    “总是来这上香,走的多了便不觉得累。”

    “为什么总来?”

    “有时候是与皇兄一起来;有时候是看望当年从嵩城带回来安置在寺中的僧人;还有时候…”

    “嗯?”

    “为军中将士祈福,愿他们能打胜仗。”

    这话说的隐晦。

    周时宁说完还暗暗看了几眼纪商。

    “那我要替三军谢谢公主了。”

    纪商轻轻笑了两声。

    庙内香火气浓,四周大大小小的佛像庄重而肃穆,仿佛要求进来的人必定要诚心参拜,不能作假。

    她双手合十,跪于佛像前。

    一叩首,愿四海承平,百姓免受流离失所之苦,安居乐业。

    二叩首,愿摄政王身体康健,能再享天伦之乐。

    她欲起身,睁眼却见纪商正在燃香。

    香火明灭间,为他镀上一层金光。

    再叩首,愿佛祖保佑纪商这一生平安和顺,长命百岁。

    从寺院出来,刚还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却阴沉起来。

    “要赶快下山,别被淋在半路。”

    下山比上山容易,她私心里却不想走太快。

    很多次,纪商都刻意放慢了脚步等她。

    “累了?”

    “难得不带那么多人出来。”

    “怎么?以前来礼佛总有很多人跟着?”

    周时宁点点头,平时太多眼睛盯着他们,难得能和他有独处的机会。

    “将军早就到了成家的年纪,没有心仪的女子吗?”

    周时宁鼓足勇气问他。

    “有。”

    她心里顿时涌起惊涛骇浪。

    “那…可曾对她表达过心意?”

    “不曾。”

    “为何?”

    “臣还记得,公主问过臣,为何要进军营,而不入仕途。”

    周时宁急于知道答案,纪商却答非所问。

    “嗯。”

    好久之前的事,那次虽打了胜仗,但纪商受了重伤,快马不停的被送回京城,一连好几日王府都闭门谢客,就算是她都被摄政王拒之门外。

    后来再见纪商,她红着眼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他为何进军营,而不入仕途。

    “公主还记得臣是怎么回答的吗?”

    “少年郎,志在四方,保家卫国,能护一方百姓,何其荣幸。”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纪商突然停下脚步,静静看着她。

    “臣不能。”

    周时宁也回看着他。

    她想,自己应该是明白了。

    原来命数早定,他和她之间有太多不能。

    天空传来几声惊雷。

    回城路上,纪商策马在前,周时宁在马车里望着他的背影出了神。

    很多次,她从王府返回宫中,只要纪商在,他就会亲自送她。

    而她,总会在马车里看他。

    王府门口,有人在等他们。

    车还没停稳,周时宁就听见一句。

    “摄政王薨了。”

    后记

    长乐十七年,汝南摄政王薨,生前曾辅佐过两代君王,一度权倾朝野,却无半点私心,自国君身体康健后,便退朝避隐,于江山社稷有功。国君悲痛万分,亲持葬礼,并派胞妹代其守灵三日。

    那三日,周时宁就住在王府内,最后一晚,她怎么都睡不着,便想在王府四处走走。

    路过祠堂,却闻里面有动静,她轻轻推开门一看,是纪商,一身孝服,跪在灵牌前。

    她小心翼翼进去,又小心翼翼关紧了门。

    纪商知道有人进来,侧头看她。

    周时宁心里难过,缓缓开口。

    “他在世时总说自己只是担个虚衔,除了写字也不曾教我别的,因此不让我唤他一声老师,也不让我对他行礼。”

    “今日我便补上。”

    “时宁,跪别师父。”

    纪商认得她行的礼。

    最高规格的公主礼。

    她身为当朝皇帝唯一的妹妹,少有机会需要行此大礼。

    周时宁也不记得那晚在祠堂同纪商待了多久,只是第二天早上一睁眼,自己已经在房内。

    回宫没两天,有一日,她正在练字,却怎么也觉得没多大长进。

    达不到师父的要求。

    身旁侍女告诉她,皇兄急召她。

    原来是渝北求娶她做太子妃,以此与汝南结秦晋之好。

    从小锦衣玉食,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身份,就得付出相应代价。

    这是她从小便深知的道理,福祸相依。

    只是当这一天来临时,她还是难以接受。

    她突然觉得,她其实和纪商并无两样。

    很多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她再不甘心,也还是哭着接过旨意。

    皇兄深深叹了口气。

    “时宁,朕从小疼你,你是朕看着长大的。”

    皇兄顿了顿,再开口,便不再以帝王身份自持。

    “哥哥知道你的心思,只是这次,哥哥不能如你所愿了。”

    当时的她只以为,皇兄的话单指不能让她与纪商在一起。

    直到和亲途中。

    那晚,夜已深。

    她偷偷去他房中寻他。

    纪商也还没睡。

    见她来了,罕见的,没有对她行礼,也没有叫她公主。

    他唤了她的名字。

    “时宁。”

    周时宁一步步靠近他,离得越近,她就越难过。

    她看着他,似乎要将他的模样刻在心里。

    再过几日,到了渝北,不出意外的话,她与他此生便再无相见的机会。

    纪商没说话,也没动。

    最后两人之间只有半拳之隔。

    窗外雷声大作,飘起零星的雨点。

    周时宁小心翼翼的伸手,抱住了他。

    纪商明显僵了僵,但却没有反抗。

    半晌,纪商也轻轻反搂住她。

    似是感受到他的回应,周时宁顿时泣不成声。

    一次,就一次,她只做一次周时宁。

    以后,她依旧是汝南的时宁公主,渝北的太子妃。

    她如此想着。

    于是,她踮脚,吻了吻他的脸。

    环着她的双臂蓦地收紧。

    这个距离,纪商甚至能看到她眼睫上沾染的泪花。

    外面倾盆大雨。

    周时宁推开他,转头跑出去。

    这样,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谁知刚出房门,她便被人捂上嘴掳走。

    那一的雨夜永远刻在了周时宁的脑海里。

    在醒来,她已在宫中。

    皇兄守在她身旁。

    那时,她方才明白一切。

    怪不得,要让她入王府学字。

    怪不得,每从王府回来后,皇兄总要来看她,旁敲侧击打听一些王府的事。

    皇兄分明是忌惮。

    只是皇兄心里怕也是清楚,百姓口中都是真的。

    摄政王之子,江水两岸无人能出其右,而摄政王又对江山社稷有功。

    所以他要等,等摄政王死,等纪商为他平定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后,再寻一个好机会为纪商按上罪名,如此他才能博得一个贤明君王好名声。

    而自己就是那个机会。

    周时宁轻轻笑了。

    原来从头到尾,自己只不过是一颗棋子。

    与她血浓于水的哥哥利用她,反而她间接害死的人,诚心对她。

    这皇室,当真凉薄。

    待她到达渝北,大婚前三日,她唤来人铺纸备墨。

    学字五年,这次,她终于写出了能让师父满意的字。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美人红颜薄命,名将无辜枉死,自古如此,难得善终。

章节目录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茌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茌恩并收藏千年万岁,椒花颂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