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中,皇帝李怀已经在大殿龙椅上坐定,百官也都已到齐。

    今日不知为何,李怀感到一股莫名的心悸,似乎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他最近身体愈发无力,心悸也时常发生,所以他并没有在意太久,将这股不安强压下去,对立在一旁的潘元点了点头。

    潘元得到指令,往前走了几步站定后高声唱到:“朝~会~开~始~”

    话音一落,原本还在低声交谈的官员瞬间噤声。

    如左敏预料的一般,陈平常他们率先就把杨先树和孙友志等人的口供拿了出来。

    皇帝看了几页,没有再继续。他早就知道自己的三儿媳沈雪和她父亲之间不和,他们父女之间的恩怨他儿子李璋也通过各方明里暗里地告知了自己。

    只是在这之前,这都只能算是他们的家事,所以他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眼。沈从军的确德行有亏,但他身份特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自己两个儿子。他若是非要丁是丁卯是卯地处置了沈从军,不仅影响到李陵内宅,还连累皇家颜面。好在那王玉梅离开沈府回娘家后过得比之前舒坦得多,于是他便心安理得地用清官难断家务事来安慰自己。

    现在沈从军跟自己女儿斗法,竟做出这样荒唐的事。不仅有悖人伦,还触犯律法,性质就彻底变了。

    “启奏陛下,沈统领到底是三王妃的父亲,虎毒不食子,更何况三王妃身份尊贵,沈统领实在没有这样做的理由,这其中怕是有什么隐情吧?”吕展早就得了上司林尚书的的指示,尽量替沈从军辩驳,眼看皇帝就要出声发落沈从军,连忙站了出来。

    “隐情”这词用得实在微妙。毕竟女儿嫁得尊贵又体面,放在正常人家都是喜事一桩,巴结都来不及,哪里还会给对方找麻烦呢?事出反常必有妖,定是这孩子做了什么错事,逼得家人大义灭亲。

    现在李璋出城去了沧州,他这边陈平常因为是主审官要避嫌,所以论战自然落到了谢汝恩身上,他怎么会听不出吕展的言外之意:“前几日陛下命令整肃城中流言,结果流言却更加汹涌。逼得堂堂王妃去衙门蹲了监狱。如今真相大白,你不思悔过,如今还在朝堂上含沙射影地攀扯王妃,是何居心?。”

    “我说什么了,难道提出合理的猜疑也不行吗?”吕展开始装傻。

    “得了吧,沈从军和三王妃父女交恶早就是没捅破的窗户纸……”

    “住嘴!”一个不高不低地声音直接揭穿了沈从军和沈雪的恩怨,皇帝立即喝止,“他们父女之间的恩怨再大也是他们之间的家事。但沈从军是统领,吃的是朝廷俸禄,更应该守法自律才是。如今却因家宅之事,意气之争不分轻重触犯律法,必须送有司衙门问清楚。至于吕展,朕吩咐你肃清谣言,你却当耳旁风,目无君上,罚俸一个月。”

    皇帝已经决定了该怎么处置沈从军,旁人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吕展这边得到的指示是“尽量替沈从军辩驳。”他不仅尽力了,还被皇帝追责,下朝后上司林大人也不会说自己什么。于是也偃旗息鼓,退了回去。

    此时一直在默默观察的左敏觉得是时候了,他微微侧身,对着站在他左边一个身穿红袍的官员点了点头。那官员得了示意,走到中间跪了下去:“启奏陛下,臣刘文典有诸多疑惑,求陛下明示。”

    “都御史有话直说。”刘文典主管都察院,有监督官员之责,出了事自然要过问。言官也是属都察院,自古以来,但凡要点名声的皇帝,对都察院都是要礼让三分的,皇帝李怀也不例外。

    “臣任监察御史时,奉旨查办赵家在卫阳城的账册。事后陛下曾下旨褒奖臣公正无私,严格执法。后又委以重任,勉励臣继续不为私情所累,敢于面折廷争。臣在都察院任职已逾二十载,从未忘记陛下嘱托。如今朝堂有变,百官惶恐,臣不得不犯言一问,请问陛下为何要接庶人李睿回来?”刘文典这话直接点破了这段时间来朝堂百官内心的疑虑。石破天惊的一问,众人反倒松了一口气,也是时候给出答案了,于是都屏息凝神地等着皇帝的回答。

    “只是接回来,并无其他打算。”皇帝李怀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的,面对百官质询,他不想表现过激,引得百官惶恐,所以语气也尽量平淡。

    “那请皇上立二王爷李陵为储君,以安臣下之心。”刘文典是为数不多的中间派,当年左敏他们想利用赵家的案子对李睿赶尽杀绝,刘文典就明确反对,他认为李睿年轻,母后早逝难免与舅舅就亲近些,受到蛊惑也正常。不过为免祸患再起,他提出李睿贬为庶人,迁出卫阳城。他在朝堂上素有直名,深受皇帝信任。提立储这种敏感话题,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更何况当年赵淳的案子,大多都是实情,也正是如此,左敏才能说服刘文典来做这件事。

    不过刘文典提立李陵为储君倒不是因为他多欣赏李陵。只是实在没人选了。他十分看好李璋,但是现在看来,这三王爷同他兄长兄弟情深,如果立他,难免以后又为赵家平反。但他也不能在皇帝还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提议在宗室中另选他人。最后只得妥协选了李陵。他安慰自己,治理天下,需君臣相济。皇帝平庸,大臣勤勉,社稷还是有望的。

    刘文典怎么想的李怀是不知道的,但他已经不打算再给李陵机会。百花楼那件事,在他看来算不得什么,对于一个王爷,不风流好色才不正常,惩罚他也不过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但李陵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挪用国库。

    为避免引起动荡,他只得命人暗中查点,目前账还未清,亏空就已有百万之巨。檀州一案,五千多两不见了。段勋袁济畏罪自杀,说钱被他们拿去还债了。可查问其家人,却对此一无所知。他二人死无对证,事后想来,李陵嫌疑最大。如果真的是他,这背后还牵扯到了朝廷命官的一条性命,他如何放心把这天下交给这样一个人。

    他也试探过李璋,可这孩子对皇位一点也不感兴趣,一心只想自己的哥哥回来。当年赵家一案,自己的确有些迁怒李睿,时过境迁,当初的愤怒猜疑早就随着时间逐渐淡去。他现在想先把人接回来,再徐徐图之。毕竟朝堂过半的人都是当年赵家倒台后起来的,他们担心之后被清算也在情理之中。眼看着李睿就要回来了,终于沉不住气,这才在今天向自己发难。

    只是让他失望的是,这群人为了保全自己,全然不顾李陵德行有亏,竟要立他为储君。在他们眼里江山社稷比不过个人的仕途经济,黎明百姓比不过个人的荣华富贵。

    李怀心情复杂地扫视一眼朝堂,没有发现李陵的身影:看来他是知道今天要发生什么,提前躲了起来。只是他们合力搭台唱戏,却没曾想主角太过胆小,竟不敢上台露脸:“刘大人提议立二王爷为储君,可有问过他本人意见”

    众人都想过皇帝同意他们该作何回答,反对又该作何回答。却从来没想过皇帝是这样的反应。

    “二王爷是皇上的儿子,自然愿意。”阶下众人一时被问懵了,半晌才人群中才有人回。

    “哦?看来诸卿是与朕的这个儿子商量过了。”李怀眼里寒光尽显,语气森然。回答个问题都不敢光明正大地站出来,可见心虚。

    没人接话,谁敢接话?

    说商量过,那便有结党营私之嫌。说没商量,那就是他们一厢情愿,这事在今天就别说了。如果下朝之后去找二王爷商量,再到朝堂谈论此事,岂不是明目张胆地结党营私。伴君如伴虎,他们做的这些事如何定性,全在皇帝一念之间。

    “陛下,商没商议并不重要,现在关键是立储一事,既然陛下对臣等推荐二王爷不置可否,那是不是陛下已经有了人选?”左敏选刘文典简直就是明智之举,放眼整个朝堂,对于立储一事,也就他最没有私心。而且刘文典看问题总是一阵见血,应答之间也能四两拨千斤,所以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既然皇上猜忌大家那他就自己定呗,反正定谁也不会是李睿。毕竟李睿还未回卫阳城,立他就操之过急了。所以他索性把这个问题抛给皇帝。

    “刘大人,立储一事何其重要,陛下肯定要和诸公百卿商议,何必逼陛下今日就给出回复?”在一旁的陈平常见皇帝被刘文典步步紧逼,知道这群人趁三王爷不在,兴风作浪,只不过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应对之策,思来想去决定把立储一事往后拖延,等三王爷回来之后再说。

    “就是,刘大人在这里咄咄逼人实在无聊。要我看谁当储君并不重要。为臣者本分是恪尽职守,忠君爱国。难道你刘大人只忠某一个人吗?难道储君不是你的心仪人选,你就辞职罢官吗?那你还当什么臣子,当皇帝算了。”陈平常开口了,谢汝恩连忙跟上,追着刘文典就是一通质问。

    “慎言!”李怀呵斥出声。不过眼下困境已解,他心里松快了不少,语气虽然威严不可侵犯,但神色已经缓和不少,“如陈大人所言,立储一事事关国本,需要慎重考量。诸公忧心国家,朕心甚慰,立储一事朕会放在心上的。”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放在当今圣上身上最合适不过。百官都知道这位的脾气,一定要在他还愿意同你讲道理的时候适可而止。如今皇上已经退让一步表明会考虑立储的事,谁还敢在继续逼问。

章节目录

如雪如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窗中远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窗中远岫并收藏如雪如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