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盛二十年,秦越大军连下离国边城四座,将军元黎,下令屠城,伏尸千里。

    离国皇宫内,离国国君紧急诏议对策,殿内却沉寂如死。

    平日里见着君上便唾沫纷飞、似乎言之不尽的同侪今日都噤若寒蝉,首辅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托出实情:“南方各郡今岁旱情严重,北水流域又频遇洪涝。因着粮食歉收,又要赈济灾民,国库本就左支右绌,如今再要出兵,粮草辎重怕是难以为继。”

    离国国君脸色苍白,眼中填满绝望:“难道就坐等都城沦陷,元黎将离国亡国灭种?”

    首辅稍安慰君上:“使者此去离国,若此次求和成功,我朝可得一夕喘息,待日后休养生息,我们便可不再受制于人。”

    殿内还是一阵长吁短叹。

    五皇子府。

    “殿下,我们的人已潜入永安城。只是,若是安插暗桩的事被君上察觉,只怕君上和殿下的其他兄弟会生疑,我们这么多年隐忍示弱,积蓄力量之事,恐会败露。”

    “国将不国,社稷面前,我是皇子,自当以大局为重。何况若一直蛰伏而不起势,恐灭于未萌。”

    戎生向来乐观:“君上已遣使求和,我朝愿称臣,割让边境四城,增加岁币和赔款。如此诚意,秦越皇帝未必不会考虑。”

    柳霄行却并未寄希望于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历经三百年混战,如今问鼎逐鹿者,惟秦越和离二国而已。今岁我国天灾不断,国库空虚,如今正是秦越皇帝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最好时机,秦越皇帝何以会因小利而轻易放过我国。惟有用计,让他自己心生退意。”

    “所以,殿下此次准备让永安城的暗卫做什么?”

    柳霄行薄唇轻启:“两件事,一是让秦越皇帝疑心元黎不仅是个人屠,对百姓无悲悯之心,对自己的主君亦生了贰心。二则,帮我去探听陶乐公主的生平、喜恶。”

    “这第一件事,是为了离间秦越君臣,这我能理解。可这第二件事...陶乐公主与元黎有婚约,你要人家喜好何用?难道是为了投其所好,贿赂公主?可我听说那公主金枝玉叶,凡所欲有,无所不有,寻常宝物恐怕难以打动她。”

    “陶乐公主是秦越皇帝的掌上明珠,太子嫡妹,霄离未婚妻,若能牵制住她,让她为我们所用,自是好的。”

    永安城,秦越国京畿之地。

    边事胜利的消息一来,民间自发相庆,大街小巷都流传元黎战神的颂谣,一些江湖人士甚至为元黎将军立生祠。

    宫墙之内,却未全然是盛世美景。

    御书房内——

    皇帝深夜召见太子桃华。

    “明日早朝,朕欲斩离国来使,命元黎乘胜追击,一统天下。”

    一向听命于父皇的太子却有不同意见,难道父皇久居深宫,对外面甚嚣尘上之流言丝毫不知?在百姓口耳之中,这天下,怕是早就易主了!

    太子劝谏道:“若斩来使,我朝与离国便是要决一死战,以我军之力,当然可连战连胜。可儿臣忧心,目下全军皆系于元黎一人之手,若全下离国,元黎会不会拥兵自重,掉转矛头。”

    皇帝却不以为然:“既用之朕则不疑,何况他和夭儿青梅竹马,有婚约在身,他一回永安,朕便要为他们赐婚。朕不信他放着肱骨之臣,皇亲国戚不当,要当叛臣贼子。”

    “请父皇三思,莫忘前朝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失。”

    皇帝此刻欲王霸天下,已经不太听得进太子的话:“唔,朕自有打算。”

    被随意打发的太子走后,大内总管进密信:“陛下,这是元黎将军自边关来的密信。”

    皇帝展信一看,脸色霎时一白。

    “臣元黎向圣上问安。陛下托臣收罗离国珍稀夜萤石,臣以为此甚不妥。战场上,一切当以战事为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碍江山大业之事,恐臣无法奉命。”

    第二日,大起。

    丞相依昨日政事堂议事结果,提出:“陛下,臣以为当下是彻底消灭离人,成就千秋霸业的最佳时机。当斩来使,以示决心!同时下旨元黎将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攻入离国都城!”

    太子已不抱希望,经昨晚被父皇敲打后,他不再提出异议,只伫立殿首,抿唇撇头。

    皇帝忽然点了太子:“太子,你说,你觉得应当如何?”

    太子看向皇帝,不明圣意。父皇昨晚不是决意继续让元黎攻打离国了吗?他虽反对,但也已缄口括囊。如今父皇问他,是要他做表态,明确表示支持?可这岂非多此一举?何况他有他的坚心,要他不反对可以,但要他明确表示支持,断无可能!

    他十岁入主东宫,到如今,而立之年,经营朝堂二十年,也是有班底在的,虽则平日对元黎礼让三分,但也并不是要怕了他,彻底退缩。

    “太子,你只管把真实的想法说出。”

    太子更加疑惑,这是要他说出来,好批判他?还是怎地?

    皇帝看向太子,神情逐渐不耐。

    既然要他说,他便说罢。太子说得委婉,没有将矛头直指元黎:“陛下,儿臣以为,目下将士连击四城,已是疲兵。深入离国,人主我客,更是消耗。如今离国遣使来朝,诚意颇厚,与其武胜,不如应下其臣属求和之请,不费一兵一卒而成为天下共主。”

    就在太子以为皇帝要引人与自己争论,以压制那些同样对继续出兵持反对态度的朝臣时,皇帝却一改昨日态度,点头表示赞许:“太子思虑妥当,众卿以为呢?”

    尊上都已拍板定性,众人虽觉朝令夕改,有些诧异,但亦纷纷附和。

    太子提议:“父皇,为防止离国诈降,不若再提出一条件,试探其诚意。”

    皇帝准其进言。

    “离国婚嫁习俗,男曰娶,女曰嫁。作为和谈条件,让离国太子嫁来我朝,成为和亲太子。若其应下,则折辱其皇室,离国百姓屈辱,自然以后对我朝上下卑从。若其不应,又可向离国百姓昭示离国皇室为了权势不惜以万千子民性命为代价,使离国上下离心。到时候再谋出兵,则更为轻易。”只需拖到元黎班师回朝,交出军权,到时候再出兵,他会换上自己的部下。

    众臣眼里放光,似乎感到了戏弄弱者的快感,皆道:“这个主意好,太子殿下这个主意好啊。”

    皇帝却又恢复肃穆,太子的计策他同意。可若准其所请,方今内苑适龄公主,只有陶乐。与敌国皇子为亲,身为皇帝,则无可纠,可为人父,不免为子女计深远。

    他感到不妥:“此事再议。”然后宣布退朝。

    皇帝下朝,太子快步跟上,力争:“父皇,如今离使已来,且我军驻扎边城,每日靡费不菲,父皇宜速决断。”

    皇帝冷脸:“社稷事重,婚姻大事也非同儿戏。你说和亲,难不成牺牲夭儿?”

    “父皇,陶乐已及笄成人,正是适婚之年。何况又非远嫁异邦,一切主动,皆在皇妹手中,如何不可?元黎性刚,如今又是手握重兵的柱国将军,皇妹嫁过去,纵为天潢贵胄,皇家儿女,也难免低头受气。”

    陶乐是他的皇妹,他自是不希望以后和元黎翻脸时,使她守寡。

    “那元黎和夭儿的婚约,你打算如何处置?将夭儿赐婚他人,岂不是让他心寒?”

    太子就是要逼元黎,若他被逼反,正好趁他羽翼未丰收回兵权,最多损些兵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否,也能趁机敲打他,使他知道孰君孰臣。

    不过现在元黎在父皇心中尚有情分,还不可直接撕破脸:“只是口头之约,又非板上钉钉的圣旨。何况父皇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若元黎识大体,则必定亦会拥护父皇的决定。”

    皇帝想起他让元黎采办封禅大典要用珍奇夜萤石之事,他连这等事都敢抗旨不尊,婚约一毁,不知他会做出何事来,皇帝嗤声:“朕看倒未必。”

    太子提议,总归有理,皇帝终归应下。后又不放心,还是叮嘱:“夭儿是你的嫡亲妹妹,你永远要记得,她与你一母同胞。你母后早丧,你要珍惜和她的手足之情。朕也老了,若是这婚事成,那这次婚事就由你操办。”

    “诺。”

    离国,炽乐城。

    离国王宫内,使者携和谈的消息归来,翘首以盼的消息却并未使冰封的气氛得到一丝融化。

    一国太子嫁予他国和亲,乃自古未有之事!

    一则羞辱,使王室落为天下第一笑柄。

    二则堂堂储君,作为质子,屈于人下,受人掣肘,往日再想卷土重来,报复秦越,难上加难。

    于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离国太子已向君父求情多日。

    “君父,儿臣真的不想离开您。”

    “儿臣身为太子,理应侍立君父左右,为君父分忧。”

    太子楚楚可怜:“君父,儿臣......”

    离国国君眉头也是皱得紧,被太子烦得不行,燥得踹了他一脚:“你以为朕想的吗?如今兵临城下,若是不趁早应了秦越的条件,等秦越皇帝回心转意,今日是丢脸,明日怕是连命都丢了!”

    太子满脸惊恐失措,眼神慌乱:“父皇,难道,难道就没有一点回寰余地了吗?”

    离国国君冷笑:“要不,你不做这个太子?”

    呃,他倒是想,只是即使再狗急跳墙,这句话他断是不能自己说出来的。

    “君上,五皇子求见。”

    离国国君正烦着,想随口打发不见,内侍再次提醒:“五殿下说,他有要事要向君上禀报。”

    离国国君不耐:“宣吧。”

    离国国君眼神恫令太子起身,太子退回在侧,魂魂犹离。

    “儿臣参见君父。”

    “有什么事,说罢。”

    “儿臣自请替太子王兄,去秦越和亲。”

    太子忽然回魂,暗喜难抑。

    国君和太子交换眼神,似有千言万语。

章节目录

撕开夫君的温柔面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狐狸的蛋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狐狸的蛋糕并收藏撕开夫君的温柔面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