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忙着安排其余的客人也没更多的时间管他,挠挠他耳朵交代着“记得喝”,就离开了。
邹家亲戚对她还都挺喜欢的,一路上又被拉着送了好些贵重礼物,透露了好些那男人小时候的有趣糗事,逗的人哄堂大笑。
一定程度上,也在无端中拉近距离,减少陌生感。
邹恒渊还有个年迈的太姥姥,眼睛照旧明亮,耳朵依然清晰,身子骨也硬朗健康,只是记忆不大好,旁人总要提醒几遍要紧事。
但胜在思想新潮开放,性格和蔼搞怪,特别让人想亲近她。
邹家的一众长者排排坐在沙发上,太姥姥位居正中间,笑眯眯地端详着她,精神矍铄,慈祥蔼然。
岑渔挨个问候祝愿,谦谦有礼,恳切自然。轮到太姥姥的时候,还不待她开口,老人已起身站直,毫不佝偻拖沓。
但其实老人身材矮小且极为瘦弱,薄薄的一个人起身相迎晚辈,给予了相当有分量的重视。
“姑娘叫岑渔,是吗?”老人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地方方言脱口。
“是的,太姥姥。”
老人握住她的手,仔仔细细地打量她,依稀是在辨认又像在确认,她摩挲着岑渔手上的青筋和纹路:“恒渊好福气,邹家也有福气,闺女是旺夫相貌,此后会有好运的。”
“谢谢您,祝您长寿吉祥!”
“我与你单独说说,好吗?”
“好呀,您定。”
岑渔慰问完众多老者后,跟随太姥姥来到二楼饮茶室。
“您想喝些什么,我给您沏茶,手艺不精,还望海涵。”
“铁观音好吗?”
“好,您先坐着稍等会儿。”
岑渔从幼时学习沏茶工艺,她喜欢这种沉心静气的手艺活。
每处顺境或逆境之时,她都愿意在煎茶,煮茶,熬茶的过程中,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里沉潜下来回顾思考,从而找到平衡点,找到出路。
这么多年过去,她的手艺练就得还不错,各种当时觉得一定跨不去的棘手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个人境界与修养也都随之提升形成现在的她。
“孩子,你身上有种超越世俗的灵性,像是天生的神灵,我很欣赏这种独特美感。然而,你眼中混杂的阴戾与偏执将这种灵性掩埋了一点,失去了些纯粹与宁静。
但眼底分明的白与黑,又让你增添了气韵与意志,在无尽的撕扯中间,你依然纯洁无瑕,成为了你自己。我很敬佩你,你和恒渊都是这般的人,遗世独立,自尊自强,清风霁月,朗朗朝霞。”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出这番话,句句在理又直击心灵,果然逃不过她的眼睛。
岑渔为她倒茶,细致讲究而又不失豪放旷达,用她自己的方式诠释茶的甘甜与韵致,别有一番滋味。
“丫头,恒渊也是个好孩子,我邹家得你可谓是如虎添翼,期待你们虎虎生威的将来。”
“谢谢太姥姥,您可要跟我们一同进步,多指导监督我们才行。有您在身旁,晚辈们才更有信心和毅力往前走。”
都说人生如戏,输赢皆由戏中内定,每个人的结局早已明确标榜,只待陨落之际。
由此一来,推广至茶。人生也似茶,从选材配料,研磨烹制,由凉转温,逐渐沸腾,茶开倒出,或再次转凉或进入腹中。
这茶的使命顺利完成,同人的一生最后终结一般,告一段落。
年幼之时,总觉得时间漫长无趣,度秒如年。
年稍长时,便觉得时光匆匆,终日混沌,碌碌无为。
年老之际,难免追忆往事,从记忆深处将陈年旧事一并拉出,更觉凄凉惨淡,愁云浮上眉梢。
莫名想起许多年前的一档春晚节目,表演者抛出包袱时的串词:“双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双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当时确是当做笑料来看,更多的是被他诙谐生动的演技所吸引。
而今恰巧想起,顿觉醍醐灌顶,确有其事。
邹父邹母有意安排邹家德高望重的长辈与她会面,想必提前早已做足打算在为孩子铺展前路。
同时也是以一种更为正式妥善的方式在介绍她自己,而不仅仅是他邹恒渊的妻子。
不得不说,这一计谋的确周到细微,两全其美。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邹家人不输智慧女神,尤其是始作俑者邹某人。
岑渔回到宴会厅时,邹父邹母早已知晓她的出彩表现,对这孩子的赏识也更上一层楼,眼里的欣慰与自豪愈加强烈:“小渔,累了吧?去楼上休息一会儿吧。”
“好,您们也早些休息,别累着自己。”
酒店很大,业务也多。除却下面楼层是迎宾厅外,上面还配备有客房,电玩房,健身房,酒吧,影院,生活超市等设施。
岑渔刚乘电梯上到客房这一层,前台负责人就热情迎上来:“是岑渔岑小姐吗?这是您的房卡,请收好。有任何对本店服务上的不满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前台,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好的!”
岑渔接过房卡后并未继续留在这一层,而是径直去了影院。
这个时间段,影院外厅空空如也,内厅座无虚席。
她瞧了瞧,买了张最火爆片子的最后一张票,还是几分钟前刚刚被人退掉的那张。
片子不长,讲述的是两个社会边缘人物曲折且不被亲人认可的爱情,宣传语挺吸引人“你的温柔是我抵御世界的外壳”。
整个故事前呼后应,新颖治愈,可见编者匠心独运,独具慧眼。
当然,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现实中的种种无法完完全全用镜头捕捉拍摄记录下来。
出于对文化传播大方向以及电影票房的考量,最终呈现的定是圆满积极且能战胜超脱当前困境的结局。
岑渔二十出头时,非常热衷于此类现实向温馨救赎题材,也习惯于浏览正能量满满的帖子,仿佛这样就可以暂时掩去那些令她不悦愤恨的脏污,汲取到支撑她坚持下去的一点点动力。
后来的后来,这些的确助力她熬过一个又一个痛苦难眠的黑夜,挺过一个接一个庸碌无力的白昼。
但某一天,她突然发现被自己一直坚定着地称之为信仰的东西存在某些引人误入歧途的漏洞。
那一刻,她的世界瞬间崩塌,她变得狂躁又凄怆,不敢相信,不愿面对现实。
自己的断壁颓垣该如何修建重筑?又该如何去寻觅那个真正正确的意识形态?又或者是宇宙中仍未衍生出能称之为正确的概念?
她迷惘糊涂的度日,一天两天,一年十年,直到现在,仍在追寻。
曾几何时,为追寻片刻的安定,她去到一处偏远落后的小地方。
在那个地方,她看见了更为原生态的欲望与张狂,更为裸露的暴戾与躁动。
但同时,因为经济不太发达,环境也相对闭塞,社会治安潦潦草草,人们似乎都习惯于这种“公序良俗”,私下议论几番也就翻篇,乱象多了自然习以为常。
不过,较幸运的是,一次外出吃晚饭的时候,她了解到事情的真谛。
那天 ,岑渔一大早起床准备到处走走逛逛,但恰好生理期的缘故,她腹部疼痛得难以忍受,只好卧床昏睡,企图一觉醒来症状得到缓解。
如她所料,几个小时后症状减轻,但也失去了游玩的兴致。
傍晚时分,她到了家相较来说干净卫生的菜馆吃饭,随意找了处空位坐下等候。
对面坐着位浑身泥垢的农民工及他身穿高中校服的女儿,不似别桌那般的大快朵颐,父女俩细嚼慢咽,安静地吃着饭。
父亲将盘中仅存的几块牛肉夹给女儿,用筷子轻触她额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以后在办公室里头吹着空调做脑力劳动,千万别像你老头我一样做这种累死累活的体力劳动,知道吗?”
“知道了,我会努力的。”女儿闷闷出声,不大感兴趣。
父亲也没说什么,默默将整杯烧酒干掉,深吸口气,夹了一筷子青菜叶入口来缓冲胃里的翻滚与灼热。
“爸,酒有那么好喝吗?为什么你顿顿都喝?”
父亲并未立即回应,皱着眉似在思考措辞,半晌开口:“傻孩子,酒辣辣的,当然没有你的可乐好喝。但是喝酒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这酒能暂时麻痹掉我的神经,让我没办法想其它令我痛苦难堪的事,能稍稍放纵一下。
不然我晚上没办法睡着,白天就不能好好上班,获取不了收益。如此一来,我们家的吃穿用度,人情世故,你的学费,家里的车贷房贷就都成了问题。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要照顾好你们,你负责好好学习,妈妈负责照顾好你,咱们家分工多明确呀。”
父亲又闷了杯酒,说:“爸爸这辈子没多大本事,让你们跟着我走南闯北,居无定所,吃了不少苦。我愧对你们,尤其是你妈妈,她以前可是校花,在家里也是养尊处优的独女,而现在那脸上都是皱纹,手上都是灰指甲……”
女儿心里或许有所触动而或没有,她特别平静地看着父亲的侧脸。须臾,收回视线专注于碗里的饭菜,味同嚼蜡。
此后直到他们离开,两人脸上如出一辙的落寞与惭愧都久久不散。
这是一对生活在中国底层社会中的平凡父女形象:父亲憨厚朴实,女儿懂事叛逆。
父亲用一双遍布老茧的手撑起女儿的未来,用自己尚且完整的身体为女儿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用自己伤痕累累,破碎残缺的灵魂打造女儿尚不沉稳的内心。
他苦了大半生,熬了大半生,深知生活的不易,生命的苦难。
他不希望她步入后尘,重蹈覆辙,狠狠摔进泥潭里无以翻身。
他盼望着自己呵护着的这朵鲜花离开了名为“父母”的温室后,依旧烂漫盛放,生机勃勃。
女儿正值青年,处于人一生中最为烂漫肆意的时期。
这一时期,心性不定,玩心四起,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哼着小调做着白日梦,想象着未来无尽的美好与浪漫,好不自由。
这样天真纯粹的年纪,每个人都只经历一次,一次过后,再无轮回。
小的时候,女孩笑脸常挂,与伙伴们嬉戏玩耍,在乡间田埂上追逐打闹,于青草池塘旁放声高歌,处鸟窝蜂林里顽皮搞怪。
那段时光,是一个人最无忧快乐,洁净童真的时候。
后来,女孩慢慢地长大,肩上开始背负起重量,心思也变沉变密了,整个人似乎没以前那么欢愉有趣,渐渐也拥有一些同龄人没有的认知与体悟。
遇到熟人时,她总不免被诟病,不活泼不热情不合群,总是一个人低着头做自己的事,神色总是讳莫如深,问事总是闭口不言,叫人不愿与她交往。
或许是听闻太多糟糕腐朽的世事,耳边一直循环播放父母常挂嘴边的几句说辞,心里不由得多了些许厌弃与鄙夷,烦闷与叛逆,女孩的性子也在无形中塑造打磨,直至当前模样。
岑渔看着女孩单薄瘦弱的背影,脑中不自觉浮现起年少的那个女生,那个潜藏心底的样子。
不过一瞬,她的视线投掷在那个闷头往前走,佝偻又宽厚的背影上,无端肃穆,扼腕叹息。
当生活化身为道道裹挟着压力的助推器时,人们往往被动地在无可选择中做选择。
为自己一个又一个,或许深思熟虑,或许一拍脑门,或许前景无限好,或许一脚踏深渊的抉择负责。
笑着面对也好,跪着哭诉也罢,都是百味人生。
岑渔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收回视线,决心自今天之后只踏实过好自己的日子,心无旁骛,再无羁绊挂念。
而那时的她又怎能深刻体会到生活的戏剧性,在每一个以为是天道酬勤好轮回的时刻,它总在下一刻跳出来不留情面地正式宣告“不好意思,擦边球都没进”,让人抓心挠肝,不得安宁。
邹家亲戚对她还都挺喜欢的,一路上又被拉着送了好些贵重礼物,透露了好些那男人小时候的有趣糗事,逗的人哄堂大笑。
一定程度上,也在无端中拉近距离,减少陌生感。
邹恒渊还有个年迈的太姥姥,眼睛照旧明亮,耳朵依然清晰,身子骨也硬朗健康,只是记忆不大好,旁人总要提醒几遍要紧事。
但胜在思想新潮开放,性格和蔼搞怪,特别让人想亲近她。
邹家的一众长者排排坐在沙发上,太姥姥位居正中间,笑眯眯地端详着她,精神矍铄,慈祥蔼然。
岑渔挨个问候祝愿,谦谦有礼,恳切自然。轮到太姥姥的时候,还不待她开口,老人已起身站直,毫不佝偻拖沓。
但其实老人身材矮小且极为瘦弱,薄薄的一个人起身相迎晚辈,给予了相当有分量的重视。
“姑娘叫岑渔,是吗?”老人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地方方言脱口。
“是的,太姥姥。”
老人握住她的手,仔仔细细地打量她,依稀是在辨认又像在确认,她摩挲着岑渔手上的青筋和纹路:“恒渊好福气,邹家也有福气,闺女是旺夫相貌,此后会有好运的。”
“谢谢您,祝您长寿吉祥!”
“我与你单独说说,好吗?”
“好呀,您定。”
岑渔慰问完众多老者后,跟随太姥姥来到二楼饮茶室。
“您想喝些什么,我给您沏茶,手艺不精,还望海涵。”
“铁观音好吗?”
“好,您先坐着稍等会儿。”
岑渔从幼时学习沏茶工艺,她喜欢这种沉心静气的手艺活。
每处顺境或逆境之时,她都愿意在煎茶,煮茶,熬茶的过程中,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里沉潜下来回顾思考,从而找到平衡点,找到出路。
这么多年过去,她的手艺练就得还不错,各种当时觉得一定跨不去的棘手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个人境界与修养也都随之提升形成现在的她。
“孩子,你身上有种超越世俗的灵性,像是天生的神灵,我很欣赏这种独特美感。然而,你眼中混杂的阴戾与偏执将这种灵性掩埋了一点,失去了些纯粹与宁静。
但眼底分明的白与黑,又让你增添了气韵与意志,在无尽的撕扯中间,你依然纯洁无瑕,成为了你自己。我很敬佩你,你和恒渊都是这般的人,遗世独立,自尊自强,清风霁月,朗朗朝霞。”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出这番话,句句在理又直击心灵,果然逃不过她的眼睛。
岑渔为她倒茶,细致讲究而又不失豪放旷达,用她自己的方式诠释茶的甘甜与韵致,别有一番滋味。
“丫头,恒渊也是个好孩子,我邹家得你可谓是如虎添翼,期待你们虎虎生威的将来。”
“谢谢太姥姥,您可要跟我们一同进步,多指导监督我们才行。有您在身旁,晚辈们才更有信心和毅力往前走。”
都说人生如戏,输赢皆由戏中内定,每个人的结局早已明确标榜,只待陨落之际。
由此一来,推广至茶。人生也似茶,从选材配料,研磨烹制,由凉转温,逐渐沸腾,茶开倒出,或再次转凉或进入腹中。
这茶的使命顺利完成,同人的一生最后终结一般,告一段落。
年幼之时,总觉得时间漫长无趣,度秒如年。
年稍长时,便觉得时光匆匆,终日混沌,碌碌无为。
年老之际,难免追忆往事,从记忆深处将陈年旧事一并拉出,更觉凄凉惨淡,愁云浮上眉梢。
莫名想起许多年前的一档春晚节目,表演者抛出包袱时的串词:“双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双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当时确是当做笑料来看,更多的是被他诙谐生动的演技所吸引。
而今恰巧想起,顿觉醍醐灌顶,确有其事。
邹父邹母有意安排邹家德高望重的长辈与她会面,想必提前早已做足打算在为孩子铺展前路。
同时也是以一种更为正式妥善的方式在介绍她自己,而不仅仅是他邹恒渊的妻子。
不得不说,这一计谋的确周到细微,两全其美。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邹家人不输智慧女神,尤其是始作俑者邹某人。
岑渔回到宴会厅时,邹父邹母早已知晓她的出彩表现,对这孩子的赏识也更上一层楼,眼里的欣慰与自豪愈加强烈:“小渔,累了吧?去楼上休息一会儿吧。”
“好,您们也早些休息,别累着自己。”
酒店很大,业务也多。除却下面楼层是迎宾厅外,上面还配备有客房,电玩房,健身房,酒吧,影院,生活超市等设施。
岑渔刚乘电梯上到客房这一层,前台负责人就热情迎上来:“是岑渔岑小姐吗?这是您的房卡,请收好。有任何对本店服务上的不满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前台,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好的!”
岑渔接过房卡后并未继续留在这一层,而是径直去了影院。
这个时间段,影院外厅空空如也,内厅座无虚席。
她瞧了瞧,买了张最火爆片子的最后一张票,还是几分钟前刚刚被人退掉的那张。
片子不长,讲述的是两个社会边缘人物曲折且不被亲人认可的爱情,宣传语挺吸引人“你的温柔是我抵御世界的外壳”。
整个故事前呼后应,新颖治愈,可见编者匠心独运,独具慧眼。
当然,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现实中的种种无法完完全全用镜头捕捉拍摄记录下来。
出于对文化传播大方向以及电影票房的考量,最终呈现的定是圆满积极且能战胜超脱当前困境的结局。
岑渔二十出头时,非常热衷于此类现实向温馨救赎题材,也习惯于浏览正能量满满的帖子,仿佛这样就可以暂时掩去那些令她不悦愤恨的脏污,汲取到支撑她坚持下去的一点点动力。
后来的后来,这些的确助力她熬过一个又一个痛苦难眠的黑夜,挺过一个接一个庸碌无力的白昼。
但某一天,她突然发现被自己一直坚定着地称之为信仰的东西存在某些引人误入歧途的漏洞。
那一刻,她的世界瞬间崩塌,她变得狂躁又凄怆,不敢相信,不愿面对现实。
自己的断壁颓垣该如何修建重筑?又该如何去寻觅那个真正正确的意识形态?又或者是宇宙中仍未衍生出能称之为正确的概念?
她迷惘糊涂的度日,一天两天,一年十年,直到现在,仍在追寻。
曾几何时,为追寻片刻的安定,她去到一处偏远落后的小地方。
在那个地方,她看见了更为原生态的欲望与张狂,更为裸露的暴戾与躁动。
但同时,因为经济不太发达,环境也相对闭塞,社会治安潦潦草草,人们似乎都习惯于这种“公序良俗”,私下议论几番也就翻篇,乱象多了自然习以为常。
不过,较幸运的是,一次外出吃晚饭的时候,她了解到事情的真谛。
那天 ,岑渔一大早起床准备到处走走逛逛,但恰好生理期的缘故,她腹部疼痛得难以忍受,只好卧床昏睡,企图一觉醒来症状得到缓解。
如她所料,几个小时后症状减轻,但也失去了游玩的兴致。
傍晚时分,她到了家相较来说干净卫生的菜馆吃饭,随意找了处空位坐下等候。
对面坐着位浑身泥垢的农民工及他身穿高中校服的女儿,不似别桌那般的大快朵颐,父女俩细嚼慢咽,安静地吃着饭。
父亲将盘中仅存的几块牛肉夹给女儿,用筷子轻触她额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以后在办公室里头吹着空调做脑力劳动,千万别像你老头我一样做这种累死累活的体力劳动,知道吗?”
“知道了,我会努力的。”女儿闷闷出声,不大感兴趣。
父亲也没说什么,默默将整杯烧酒干掉,深吸口气,夹了一筷子青菜叶入口来缓冲胃里的翻滚与灼热。
“爸,酒有那么好喝吗?为什么你顿顿都喝?”
父亲并未立即回应,皱着眉似在思考措辞,半晌开口:“傻孩子,酒辣辣的,当然没有你的可乐好喝。但是喝酒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这酒能暂时麻痹掉我的神经,让我没办法想其它令我痛苦难堪的事,能稍稍放纵一下。
不然我晚上没办法睡着,白天就不能好好上班,获取不了收益。如此一来,我们家的吃穿用度,人情世故,你的学费,家里的车贷房贷就都成了问题。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要照顾好你们,你负责好好学习,妈妈负责照顾好你,咱们家分工多明确呀。”
父亲又闷了杯酒,说:“爸爸这辈子没多大本事,让你们跟着我走南闯北,居无定所,吃了不少苦。我愧对你们,尤其是你妈妈,她以前可是校花,在家里也是养尊处优的独女,而现在那脸上都是皱纹,手上都是灰指甲……”
女儿心里或许有所触动而或没有,她特别平静地看着父亲的侧脸。须臾,收回视线专注于碗里的饭菜,味同嚼蜡。
此后直到他们离开,两人脸上如出一辙的落寞与惭愧都久久不散。
这是一对生活在中国底层社会中的平凡父女形象:父亲憨厚朴实,女儿懂事叛逆。
父亲用一双遍布老茧的手撑起女儿的未来,用自己尚且完整的身体为女儿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用自己伤痕累累,破碎残缺的灵魂打造女儿尚不沉稳的内心。
他苦了大半生,熬了大半生,深知生活的不易,生命的苦难。
他不希望她步入后尘,重蹈覆辙,狠狠摔进泥潭里无以翻身。
他盼望着自己呵护着的这朵鲜花离开了名为“父母”的温室后,依旧烂漫盛放,生机勃勃。
女儿正值青年,处于人一生中最为烂漫肆意的时期。
这一时期,心性不定,玩心四起,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哼着小调做着白日梦,想象着未来无尽的美好与浪漫,好不自由。
这样天真纯粹的年纪,每个人都只经历一次,一次过后,再无轮回。
小的时候,女孩笑脸常挂,与伙伴们嬉戏玩耍,在乡间田埂上追逐打闹,于青草池塘旁放声高歌,处鸟窝蜂林里顽皮搞怪。
那段时光,是一个人最无忧快乐,洁净童真的时候。
后来,女孩慢慢地长大,肩上开始背负起重量,心思也变沉变密了,整个人似乎没以前那么欢愉有趣,渐渐也拥有一些同龄人没有的认知与体悟。
遇到熟人时,她总不免被诟病,不活泼不热情不合群,总是一个人低着头做自己的事,神色总是讳莫如深,问事总是闭口不言,叫人不愿与她交往。
或许是听闻太多糟糕腐朽的世事,耳边一直循环播放父母常挂嘴边的几句说辞,心里不由得多了些许厌弃与鄙夷,烦闷与叛逆,女孩的性子也在无形中塑造打磨,直至当前模样。
岑渔看着女孩单薄瘦弱的背影,脑中不自觉浮现起年少的那个女生,那个潜藏心底的样子。
不过一瞬,她的视线投掷在那个闷头往前走,佝偻又宽厚的背影上,无端肃穆,扼腕叹息。
当生活化身为道道裹挟着压力的助推器时,人们往往被动地在无可选择中做选择。
为自己一个又一个,或许深思熟虑,或许一拍脑门,或许前景无限好,或许一脚踏深渊的抉择负责。
笑着面对也好,跪着哭诉也罢,都是百味人生。
岑渔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收回视线,决心自今天之后只踏实过好自己的日子,心无旁骛,再无羁绊挂念。
而那时的她又怎能深刻体会到生活的戏剧性,在每一个以为是天道酬勤好轮回的时刻,它总在下一刻跳出来不留情面地正式宣告“不好意思,擦边球都没进”,让人抓心挠肝,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