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熙宁的名单上只剩下武怡的时候,用什么理由将人约出来,并且让她愿意帮忙成了问题。两人虽说是一个行业,之前却没有过多交集。武怡如今作为顶级的拍卖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只有春拍和秋拍的时候回国。
江熙宁还打听到武怡最近,恰好就在国内。
“是的,画作麻烦江画廊主分批交付。”电话里,肖易礼貌而客气:“范老的作品辛苦单独邮寄,地址我稍后发您。”
挂了电话,江熙宁叮嘱酒酒,打包画作的时候在气泡膜里加一层棉布以防水汽渗入。正值谷雨时节,宁城雨多湿气重。
油画怕潮。
“宁宁姐……”
江熙宁侧头,对上一双尴尬又无措的眼。酒酒才来画廊不久,一直是航航负责带她,平日里主要做些画库藏品的入库出库登记这一类基础工作。
不巧,航航这几日发高烧请病假了。
江熙宁:“之前打包过吗?”
酒酒红着脸摇头。
江熙宁:“我教你。”
她顺手拿过前两天入库的母亲的画,给酒酒作起示范。
酒酒眼会心不会,江熙宁教了四五遍才算把人教会。于是,范老的画作,被她就这么打包完了。
这时,她收到肖易发来的两个地址。一个是青城的,一个是宁城的。
范老的画是寄到青城。
于付忱日后肯定会回去,那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想来没能入他的眼,没资格跟着他。
江熙宁点进群里,对着于付忱的头像,轻嗤一声:“哼,没眼力。”
正将范老的画作择出来,单独放在不远处架子的酒酒,看见江熙宁气鼓鼓的,以为自己哪里没做对:“宁宁姐……”
江熙宁看她。
酒酒略有不安的问:“范老的画,放这么远行吗?”
江熙宁的目光落在范老的画上。
她陷入沉思。
片刻后。
“行啊!!!”
她想到约武怡的办法了!
-
宁城这雨一连下了几天。
铅灰色的天被绵密如毡毯的积云包裹着,绵绵春雨如黏腻的蛛线,网罗住高架上沿线的私家车。
原本二十分钟的路程,江熙宁却开了整整一个小时。今天,她约了武怡。为了找到当年主槌的拍卖师,她费了不少心思。最初,她根本没有考虑过武怡。
小型私人拍卖会,要么是藏品价值不高,要么是面向特定少数人群。前者够不着武怡这样一级拍卖师,后者则因为不希望吸引外界过多关注,也不会选武怡这样声名显赫的。
然而随着选项一个个被排除,名单越来越短,最后剩下的人屈指可数时,武怡却成了唯一的可能。
就像柯南·道尔说的那样:“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这几日,江熙宁通过武怡的个人社交账号将她的喜好摸了个七七八八。譬如,武怡不像那些常年混迹国外的华人习惯了喝咖啡,她更喜欢喝茶。而且尤爱明前茶。
她将碰面的地点约在了香语山房。香语山房的明前茶,闻名遐迩。
等江熙宁赶到地方,武怡已经等着了。她穿着低饱和度的米黄裙裤套装,端坐在茶烟袅袅、禅意十足的包厢里品茶。
江熙宁走过去落座:“不好意思,让您先等了。”
“是我提早来了。”武怡轻笑,棕褐色的眼睛在江熙宁踏入包厢的瞬间,悄无声息地扫过她一遍,“江画廊主真是有心了。”
江熙宁:“我想和您合作,自然是带了十分的诚心。”
想要武怡帮忙,必须先利她。电话里,江熙宁提到画廊要举办拍卖会,想找武怡来担任拍卖师。
具体合作的细节说三分留七分,目的是将人约出来。
武怡挑了挑眉,声音平静但带有一丝锐利:“可是据我所知,范老的那批画已经被华盈集团拍走。江画廊主恐怕不能拍卖了吧?”
武怡显然已经看到新闻了。于付忱这么大的手笔,在行业里传的沸沸扬扬,想不知道也很难。
“是这样的,我和于总是校友。他买了我手里所有的画,肯定不是为了放在家里欣赏。除了照顾我这个朋友的生意,他也是相信我能把他手里的藏品推到更高的价值。”江熙宁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应对回答。只要武怡这边谈妥了,于付忱那边,江熙宁打算再想办法去搞定他。
武怡啜茶:“喔,是吗。”
江熙宁听不出这话是问句还是陈述句,她笃定道:“当然!”
武怡笑了笑:“可是江画廊主今日找我,恐怕不只是找我谈合作吧。”
江熙宁心头一凛,她怎么知道?自己刚才说话哪里露馅了?
或者,武怡来之前已经调查过她,知道梁媛是她的母亲?
但很快江熙宁便将这些疑虑抛在脑后。坐在她面前的是阅历、经历比她长了快一轮的人,更是创下一个小时内将藏品从五百万引导到竞价15倍的人。除了过人的专业能力,洞察力也非常人能及。
江熙宁坦诚:“除了公事之外,确实也有私事。”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两年前您在参加完嘉世春拍之后,又被邀请主槌一场小型的私人拍卖。《春有信》是我妈妈的画,那幅画被我舅舅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并私自出售。我一直在打听那副藏品的下落。”
武怡安静地听着,脸上并没有意外的表情。等江熙宁说完,她轻描淡写地说:“你知道行业的规矩。”
武怡没明说,但江熙宁知道她这是不会透露更多细节的意思。
“说起来,《春有信》是一件遗产纠纷的作品。能有纠纷的作品混入这点来看,当年那一场拍卖会在藏品监管上显然存在着不合规或者不严谨的地方。”江熙宁说:“借助法律手段,未必不能追查到买家的信息。”
江熙宁没继续说下去。
武怡:“你没这么做,说明并不容易。”
江熙宁知道,武怡是在试探她。
这种私人的小型拍卖,隐蔽、灵活,有的甚至都不报备,因此常常作为藏污纳垢的灰色空间存在。一旦被调查,传出有纠纷的藏品,很容易迎来一些揣测。
而且根据拍卖法,拍卖师有责任确保拍品的合法来源,像武怡这样资深的拍卖师,不可能忽视这一点。
江熙宁在翻阅武怡社交平台时还发现,她的每一场拍卖都有发动态,唯独这一场没有。要说她不知其中利害和猫腻,根本没有说服力。
江熙宁要赌的,就是武怡不想被人知道,而她可以顺水推舟送她人情。
“遗产纠纷这类官司向来最为棘手,清官难断家务事嘛。”江熙宁说:“我外婆年事高啦,身体也不好,这种家里人对簿公堂的事,老人家知道了总是闹心的。”
武怡笑了笑,眼中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意:“这么说来,江画廊主是想送我这个人情了。”
外面又开始下起了细如青烟的小雨,雨点轻轻拍打在庭院里的桂花树上,抖落一树香。
武怡走后,江熙宁又坐了一会儿。
木桌上,武怡离开前用茶水写下的藏家名字,后两个字已经干透大半,留下斑驳的水渍。
只剩最湿润的第一个字还未完全褪去痕迹。
简简单单的三笔。
一个“于”字。
江熙宁还打听到武怡最近,恰好就在国内。
“是的,画作麻烦江画廊主分批交付。”电话里,肖易礼貌而客气:“范老的作品辛苦单独邮寄,地址我稍后发您。”
挂了电话,江熙宁叮嘱酒酒,打包画作的时候在气泡膜里加一层棉布以防水汽渗入。正值谷雨时节,宁城雨多湿气重。
油画怕潮。
“宁宁姐……”
江熙宁侧头,对上一双尴尬又无措的眼。酒酒才来画廊不久,一直是航航负责带她,平日里主要做些画库藏品的入库出库登记这一类基础工作。
不巧,航航这几日发高烧请病假了。
江熙宁:“之前打包过吗?”
酒酒红着脸摇头。
江熙宁:“我教你。”
她顺手拿过前两天入库的母亲的画,给酒酒作起示范。
酒酒眼会心不会,江熙宁教了四五遍才算把人教会。于是,范老的画作,被她就这么打包完了。
这时,她收到肖易发来的两个地址。一个是青城的,一个是宁城的。
范老的画是寄到青城。
于付忱日后肯定会回去,那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想来没能入他的眼,没资格跟着他。
江熙宁点进群里,对着于付忱的头像,轻嗤一声:“哼,没眼力。”
正将范老的画作择出来,单独放在不远处架子的酒酒,看见江熙宁气鼓鼓的,以为自己哪里没做对:“宁宁姐……”
江熙宁看她。
酒酒略有不安的问:“范老的画,放这么远行吗?”
江熙宁的目光落在范老的画上。
她陷入沉思。
片刻后。
“行啊!!!”
她想到约武怡的办法了!
-
宁城这雨一连下了几天。
铅灰色的天被绵密如毡毯的积云包裹着,绵绵春雨如黏腻的蛛线,网罗住高架上沿线的私家车。
原本二十分钟的路程,江熙宁却开了整整一个小时。今天,她约了武怡。为了找到当年主槌的拍卖师,她费了不少心思。最初,她根本没有考虑过武怡。
小型私人拍卖会,要么是藏品价值不高,要么是面向特定少数人群。前者够不着武怡这样一级拍卖师,后者则因为不希望吸引外界过多关注,也不会选武怡这样声名显赫的。
然而随着选项一个个被排除,名单越来越短,最后剩下的人屈指可数时,武怡却成了唯一的可能。
就像柯南·道尔说的那样:“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这几日,江熙宁通过武怡的个人社交账号将她的喜好摸了个七七八八。譬如,武怡不像那些常年混迹国外的华人习惯了喝咖啡,她更喜欢喝茶。而且尤爱明前茶。
她将碰面的地点约在了香语山房。香语山房的明前茶,闻名遐迩。
等江熙宁赶到地方,武怡已经等着了。她穿着低饱和度的米黄裙裤套装,端坐在茶烟袅袅、禅意十足的包厢里品茶。
江熙宁走过去落座:“不好意思,让您先等了。”
“是我提早来了。”武怡轻笑,棕褐色的眼睛在江熙宁踏入包厢的瞬间,悄无声息地扫过她一遍,“江画廊主真是有心了。”
江熙宁:“我想和您合作,自然是带了十分的诚心。”
想要武怡帮忙,必须先利她。电话里,江熙宁提到画廊要举办拍卖会,想找武怡来担任拍卖师。
具体合作的细节说三分留七分,目的是将人约出来。
武怡挑了挑眉,声音平静但带有一丝锐利:“可是据我所知,范老的那批画已经被华盈集团拍走。江画廊主恐怕不能拍卖了吧?”
武怡显然已经看到新闻了。于付忱这么大的手笔,在行业里传的沸沸扬扬,想不知道也很难。
“是这样的,我和于总是校友。他买了我手里所有的画,肯定不是为了放在家里欣赏。除了照顾我这个朋友的生意,他也是相信我能把他手里的藏品推到更高的价值。”江熙宁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应对回答。只要武怡这边谈妥了,于付忱那边,江熙宁打算再想办法去搞定他。
武怡啜茶:“喔,是吗。”
江熙宁听不出这话是问句还是陈述句,她笃定道:“当然!”
武怡笑了笑:“可是江画廊主今日找我,恐怕不只是找我谈合作吧。”
江熙宁心头一凛,她怎么知道?自己刚才说话哪里露馅了?
或者,武怡来之前已经调查过她,知道梁媛是她的母亲?
但很快江熙宁便将这些疑虑抛在脑后。坐在她面前的是阅历、经历比她长了快一轮的人,更是创下一个小时内将藏品从五百万引导到竞价15倍的人。除了过人的专业能力,洞察力也非常人能及。
江熙宁坦诚:“除了公事之外,确实也有私事。”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两年前您在参加完嘉世春拍之后,又被邀请主槌一场小型的私人拍卖。《春有信》是我妈妈的画,那幅画被我舅舅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并私自出售。我一直在打听那副藏品的下落。”
武怡安静地听着,脸上并没有意外的表情。等江熙宁说完,她轻描淡写地说:“你知道行业的规矩。”
武怡没明说,但江熙宁知道她这是不会透露更多细节的意思。
“说起来,《春有信》是一件遗产纠纷的作品。能有纠纷的作品混入这点来看,当年那一场拍卖会在藏品监管上显然存在着不合规或者不严谨的地方。”江熙宁说:“借助法律手段,未必不能追查到买家的信息。”
江熙宁没继续说下去。
武怡:“你没这么做,说明并不容易。”
江熙宁知道,武怡是在试探她。
这种私人的小型拍卖,隐蔽、灵活,有的甚至都不报备,因此常常作为藏污纳垢的灰色空间存在。一旦被调查,传出有纠纷的藏品,很容易迎来一些揣测。
而且根据拍卖法,拍卖师有责任确保拍品的合法来源,像武怡这样资深的拍卖师,不可能忽视这一点。
江熙宁在翻阅武怡社交平台时还发现,她的每一场拍卖都有发动态,唯独这一场没有。要说她不知其中利害和猫腻,根本没有说服力。
江熙宁要赌的,就是武怡不想被人知道,而她可以顺水推舟送她人情。
“遗产纠纷这类官司向来最为棘手,清官难断家务事嘛。”江熙宁说:“我外婆年事高啦,身体也不好,这种家里人对簿公堂的事,老人家知道了总是闹心的。”
武怡笑了笑,眼中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意:“这么说来,江画廊主是想送我这个人情了。”
外面又开始下起了细如青烟的小雨,雨点轻轻拍打在庭院里的桂花树上,抖落一树香。
武怡走后,江熙宁又坐了一会儿。
木桌上,武怡离开前用茶水写下的藏家名字,后两个字已经干透大半,留下斑驳的水渍。
只剩最湿润的第一个字还未完全褪去痕迹。
简简单单的三笔。
一个“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