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熙宁点进微信设置,将自己的群昵称改成了“发财”。
今日限定。
若是于付忱还是不同意,那她再另想办法,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江熙宁翻了个身,把手机丢到一旁,彻底睡了过去。
-
这边,于付忱从饭局上抽身,外面还在下雨。
宁城这雨,断断续续下了快一个月。
南方的雨水比北方丰沛,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不是长期居住在这,对这个“多”的理解还是不够直观,非常片面。于付忱才走出大堂,潮湿的空气立马黏上裸露在外的肌肤,仿佛敷上一层水膜。
肖易一直等在楼下,见于付忱出来,立刻撑着黑伞过来将他接上车。
刚坐下,于付忱的手机便响了起来。他向来不喜欢这种聊合作,非要推杯换拽、酒过三巡才进入正题的饭局,事情一聊完便直接走人。
李秘书发现人不在,立刻打了电话来。
电话响了几十秒后,自动挂断。
过了几分钟再次响起。
于付忱被吵的烦了,直接关机。他侧身看向窗外。外面的雨淅淅沥沥,像被剪碎的断线,砸到路面上碎成一滩积水。疾驰而过的车辆,像是在水中行进的船。商铺五颜六色的灯,透过一层雨雾的玻璃,模糊的像一副印象派的油画。
一个春天如此湿润的城市。
湿润到万年干皮的肖易脸上起了湿疹。
于付忱从后视镜上看了眼那密密麻麻的红色点点:“肖易。”
“老板。”
“给你两天假,去医院看看。”
肖易摸了摸脸上的全面爆发的疹子:“不用老板,我没事。”
这段时间,老板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被工作塞得满满当当,颇有一种赶紧把事情处理完回青城的架势。
老板忙,作为懂事的助理哪能闲着。
肖易又说:“宁城这两天潮,再有两天适应和习惯就好了。”
宁城的潮湿简直无孔不入。
烘干的衣服,放一晚上第二天穿像是半干的。
酒店的床单,除湿机开着依旧一股未散的湿气。
大理石墙壁上,冒汗的小水珠连成片。
他不禁想起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地域差异,气候差异,真是可以改变生物性状。连他这个万年大干皮快泡发的水润油华。
于付忱靠在椅子上,没说话。
肖易自毕业就跟着于付忱,知道他不说话通常有两层含义。
一、不与傻臂论短长。
二、不允许反驳。
现在的情形是后者。于付忱向来行动先行,做比说的多,对人好也是。就像今日的饭局,老板不喝酒,助理免不了要挡。
但于付忱没叫他。
肖易轻声道:“谢谢老板。”
于付忱阖眼休息,肖易也不敢再说话。
在他以为老板已经睡着时,突然又听见他淡淡的说了一句。
于付忱说:“别人去青城也会不习惯。”
近十一点,车在酒店门口停下。
来了宁城之后,于付忱并没有住在碧湖湾,而是在七星级的酒店定了一个套房。
肖易先行下车打开车门,一边高举着伞将于付忱送到酒店门口,一边说:“于总,画廊那边的画送过来了。”
于付忱步子大,走的快,嗓音里裹着春雨的冷气:“嗯。”
肖易有点看不懂。
老板对画廊主理人有意思,但这一个月,两人却完全没了联系,像是陌生人一样。这期间,画廊交付画作的事,他从头到尾没过问一句。
这一批画足足十七幅,放在哪里是个难题。碧湖湾肯定是不行的,公司也放不下那么多,拿几幅画装饰起来确实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要是多了,画龙点睛变画龙点痘了。
于是肖易让画廊将范老的作品单独送去青城,剩下的则挑了几幅放在公司里装点光凸凸的墙面。那些画往墙上一放,班味十足的办公室,瞬间变得新鲜而灵动。
不过还是多。
肖易快步的跟着,尽力将伞举高,避免雨水淋到于付忱身上。
“于总,我挑了一副放在您的房间。”
画廊主理人的品味,实在是好。那画往单调的地方一放,总是别有味道。肖易千挑万选给老板留了一副他认为最好看的。
于付忱点头,没说什么。
肖易看着于付忱上楼。
他今日工作结束了,假期从现在开始了。
于付忱回到房间,酒店给他特意多加了一台除湿机,屋子里干燥衬的身上的潮意更明显。
他解开领带、取下手表、脱掉外套、接着从上至下解开衬衣的纽扣。冷白的肌肤和结实的腹肌随着动作暴露在空气中。
程序化的一套动作是一直以来的规律克制的习惯使然,就在他打算去洗澡事,目光落在了墙上那一副油画上。
四百平总统套虽然豪华,但避免不了浓浓的样板间风格,这幅画的风格放在这并不搭。
于付忱打开主灯,屋内顿时亮如白昼。
他走到画前,注视着画中的少女。十三个如精灵般灵动的少女,姿态、动作、年龄各不相同,但都与某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神韵。
走在最前面的少女,一双如月亮般明亮的眼睛,眉尾上扬,似笑非笑直视画外。
仿佛在无声地、带着戒备的审视着他。
于付忱重新套上衣服,冷却的布料贴合皮肤,莫名引起一阵战栗。
他重新开机准备打肖易的电话,画展上所有的画他都看过,没有这一副。
微信里(……)未读。
目光下移,通讯录中多了一个好友申请:
于付忱点开。
【我是群聊里的发财】
【你拒绝我,就是拒绝发财。】
今日限定。
若是于付忱还是不同意,那她再另想办法,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江熙宁翻了个身,把手机丢到一旁,彻底睡了过去。
-
这边,于付忱从饭局上抽身,外面还在下雨。
宁城这雨,断断续续下了快一个月。
南方的雨水比北方丰沛,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不是长期居住在这,对这个“多”的理解还是不够直观,非常片面。于付忱才走出大堂,潮湿的空气立马黏上裸露在外的肌肤,仿佛敷上一层水膜。
肖易一直等在楼下,见于付忱出来,立刻撑着黑伞过来将他接上车。
刚坐下,于付忱的手机便响了起来。他向来不喜欢这种聊合作,非要推杯换拽、酒过三巡才进入正题的饭局,事情一聊完便直接走人。
李秘书发现人不在,立刻打了电话来。
电话响了几十秒后,自动挂断。
过了几分钟再次响起。
于付忱被吵的烦了,直接关机。他侧身看向窗外。外面的雨淅淅沥沥,像被剪碎的断线,砸到路面上碎成一滩积水。疾驰而过的车辆,像是在水中行进的船。商铺五颜六色的灯,透过一层雨雾的玻璃,模糊的像一副印象派的油画。
一个春天如此湿润的城市。
湿润到万年干皮的肖易脸上起了湿疹。
于付忱从后视镜上看了眼那密密麻麻的红色点点:“肖易。”
“老板。”
“给你两天假,去医院看看。”
肖易摸了摸脸上的全面爆发的疹子:“不用老板,我没事。”
这段时间,老板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被工作塞得满满当当,颇有一种赶紧把事情处理完回青城的架势。
老板忙,作为懂事的助理哪能闲着。
肖易又说:“宁城这两天潮,再有两天适应和习惯就好了。”
宁城的潮湿简直无孔不入。
烘干的衣服,放一晚上第二天穿像是半干的。
酒店的床单,除湿机开着依旧一股未散的湿气。
大理石墙壁上,冒汗的小水珠连成片。
他不禁想起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地域差异,气候差异,真是可以改变生物性状。连他这个万年大干皮快泡发的水润油华。
于付忱靠在椅子上,没说话。
肖易自毕业就跟着于付忱,知道他不说话通常有两层含义。
一、不与傻臂论短长。
二、不允许反驳。
现在的情形是后者。于付忱向来行动先行,做比说的多,对人好也是。就像今日的饭局,老板不喝酒,助理免不了要挡。
但于付忱没叫他。
肖易轻声道:“谢谢老板。”
于付忱阖眼休息,肖易也不敢再说话。
在他以为老板已经睡着时,突然又听见他淡淡的说了一句。
于付忱说:“别人去青城也会不习惯。”
近十一点,车在酒店门口停下。
来了宁城之后,于付忱并没有住在碧湖湾,而是在七星级的酒店定了一个套房。
肖易先行下车打开车门,一边高举着伞将于付忱送到酒店门口,一边说:“于总,画廊那边的画送过来了。”
于付忱步子大,走的快,嗓音里裹着春雨的冷气:“嗯。”
肖易有点看不懂。
老板对画廊主理人有意思,但这一个月,两人却完全没了联系,像是陌生人一样。这期间,画廊交付画作的事,他从头到尾没过问一句。
这一批画足足十七幅,放在哪里是个难题。碧湖湾肯定是不行的,公司也放不下那么多,拿几幅画装饰起来确实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要是多了,画龙点睛变画龙点痘了。
于是肖易让画廊将范老的作品单独送去青城,剩下的则挑了几幅放在公司里装点光凸凸的墙面。那些画往墙上一放,班味十足的办公室,瞬间变得新鲜而灵动。
不过还是多。
肖易快步的跟着,尽力将伞举高,避免雨水淋到于付忱身上。
“于总,我挑了一副放在您的房间。”
画廊主理人的品味,实在是好。那画往单调的地方一放,总是别有味道。肖易千挑万选给老板留了一副他认为最好看的。
于付忱点头,没说什么。
肖易看着于付忱上楼。
他今日工作结束了,假期从现在开始了。
于付忱回到房间,酒店给他特意多加了一台除湿机,屋子里干燥衬的身上的潮意更明显。
他解开领带、取下手表、脱掉外套、接着从上至下解开衬衣的纽扣。冷白的肌肤和结实的腹肌随着动作暴露在空气中。
程序化的一套动作是一直以来的规律克制的习惯使然,就在他打算去洗澡事,目光落在了墙上那一副油画上。
四百平总统套虽然豪华,但避免不了浓浓的样板间风格,这幅画的风格放在这并不搭。
于付忱打开主灯,屋内顿时亮如白昼。
他走到画前,注视着画中的少女。十三个如精灵般灵动的少女,姿态、动作、年龄各不相同,但都与某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神韵。
走在最前面的少女,一双如月亮般明亮的眼睛,眉尾上扬,似笑非笑直视画外。
仿佛在无声地、带着戒备的审视着他。
于付忱重新套上衣服,冷却的布料贴合皮肤,莫名引起一阵战栗。
他重新开机准备打肖易的电话,画展上所有的画他都看过,没有这一副。
微信里(……)未读。
目光下移,通讯录中多了一个好友申请:
于付忱点开。
【我是群聊里的发财】
【你拒绝我,就是拒绝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