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怪物?”
老刘算是活的很久了,怪事轶闻听得也不少。但百闻不如一见,空荡荡的雪地中突然出现这么一排脚印难免叫人汗毛直立。
姜泠轻轻摇了摇头,一步步靠近枯树,握紧了手中的短刀。
狂风乍起,漫天飞雪被吹得粉碎。待到人的视线被完全挡住后,风雪又突然停了。
老刘和姜泠睁开眼,面前已经站了一个人。
“二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呐?给二位客官拜个早年了,大吉大利叻!”——声音又尖又细,说话的人却是一个只到姜泠膝盖处的矮个男人。
这人穿着一件银线织成的马褂,一体黑色灯笼裤,手提一盏发旧的红灯笼,头上还盖着一顶瓜皮小帽。
旧灯笼正对着两个人,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繁体“喜”字,可怎么看都叫人觉得瘆得慌。
“你是什么人?”老刘厉声问道。
“瞧您说的,我是这客栈的老板啊。”
矮个子眼睛挤成一条缝,笑眯眯地看向自己身后——雪地上凭空出现一座两层老式小木楼。
楼门前一左一右分别挂着两串灯笼,左边的灯笼是白色,从上到下整整齐齐码着五个“奠”字;右边的那一串和老板手里的一模一样,陈旧的红色,大大的“喜”字。
老刘头顶突然被什么东西蹭了一下,他回头一看,只见那枯树上也不知何时挂了几串灯笼。此刻无风,灯笼最底下的穗子却晃晃悠悠地前后荡着。他大惊,还没来得及细想,又听见那道尖细的声音说:
“怎么样二位客官,考虑好了吗?这天寒地冻的,我瞧这位小兄弟情况也不大好,你们不妨来我这小店热乎热乎,总好过在这儿挨冻嘛!”
“您说的对,只是不知道您这客栈是活人店还是死人店?”姜泠报以同样的微笑看向店老板,一旁的老刘听得心中直发颤。
矮个子老板干笑了两声,回答她,“我们这是百家店,甭管哪路人都只管放心住,绝对安全。”
“那就好,那就听您的,先去店里休息休息吧。”
老刘脸色大变,他觉得同行人这是在自寻死路——这种荒山野岭的晚上突然出现的客栈能是什么正经地方?
再说这个老板,长得一副尖嘴猴腮的模样,打扮也不像现代人,他要么是个心怀鬼胎谋财害命的主,要么压根就不是人。
没等老刘阻拦,姜泠已经扶着刘猛跟上了老板的步子。他急冲冲跑上前去,压低了声音呵斥道,“你找死吗?跟着他走,万一他…”
“嘘。”姜泠打断了他,“你不想还没进山就先被冻死,我也不想。放心住下吧,我不会让你死的。”
老刘活了百十年,大的本事不见长,可察言观色、看人识人的本事却是精进了不少。他听同伴这么说,一颗心姑且从嗓子眼落回肚子,然后乖乖跟着老板往前走,什么都不说了。
客栈的外观是古色古香的,里面的装饰亦然。屋子里很暖和,和外面俨然是两个世界。和古代的客栈一样,这里一楼是供来客堂食的地方,二楼则是客房。
一楼一共六张方桌,有四张都坐满了人。矮个子老板把新来的二人引到靠窗的一张桌子前坐下,立刻便有人送来一壶热茶和两碗刚下好的汤圆。
“客官您慢用。”老板作了个揖,转身便打算回到柜台。
“老板请留步。”姜泠叫住他,“还有空房吗?有的话给我们两间。还有钱怎么算,我现在一次性给您结清。”
老板一挥手,笑了笑,“二楼左拐倒数第一间和第二间都空着,你们放心住吧。我们不收钱,要结账,得付点别的。至于付什么,等你们住完离店的时候再说。”
老刘刚咬了一口汤圆皮,便被里面的汤汁烫得吐了出来,“这怎么是肉汤圆?难不成厨子是南方人?”
姜泠端过碗闻了闻,小声说,“别吃这个。”
“二位客官怎么不吃?是味道不好?还是汤圆不合胃口?”老板眼尖,冷不丁冒出来这么一句。
“额…那倒不是…”老刘被老板一双细长的眼睛盯着,只觉得如芒在背,不得不重新端起碗。
“老板是哪里人?”姜泠救场救得很及时,“这个肉汤团和我家乡的口味很像。”
老板一怔,也不正面回答,只笑着说,“缘分,缘分吧。”
“按理说,这种缘分很难得,我们不该拒绝一碗热汤圆的好意。但是我这位长辈身患顽疾多年,吃不了荤腥油腻的东西,您看这里有没有素菜?冷的热的都行。”
“素菜……”老板眯起眼睛想了想,旋即回答她,“有!我们这儿的厨子擅长饺子包子馄饨这些面点,今天刚好还有剩的菜馄饨,我叫他们现在下。”
年轻的姑娘看着老板走向后厨,这才松了口气,她偷偷塞给老刘一只小小的塑料瓶子,“吃下去,晚上别睡太死。”
菜馄饨端上来了,老刘尝了一口汤,对馄饨的味道十分不满。
“那时候我摆摊,一天少说也能卖出去几百碗。我做的馄饨皮薄馅多,哪像这玩意儿!这也能叫馄饨!”
“凑合吃吧,吃完了赶紧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找路进山。”骨医一顿,又一次叮嘱道,“一定记住了,晚上别睡太死。”
吃过饭,一楼的灯便熄灭大半。原来的四桌客人有一半回了楼上客房,另有一半穿着衣服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
老板帮老刘将昏迷不醒的病患抬进二楼倒数第二间屋子,礼貌道了晚安,然后关门离开。他心里盘算着今晚的计划,丝毫没注意到在自己离开后,走廊尽头的房门被轻轻打开了。
屋外刮起狂风,木门被吹得吱呀作响,可一楼却依然暖和,甚至靠近门边都感受不到半点风。客栈老板关掉了所有灯,掀开门帘往屋后头去了。
姜泠跟在后面,动作极轻,一点声音都没有。她原以为这里只是一座两层楼的客栈,却不想从客栈后门出去,穿过一道长长的连廊,再拐过两层楼梯,竟然有一个巨大的地窖。
地窖四周被水泥砌得严严实实,一丝光也不透;老板轻车熟路地往地窖深处走,并不开灯。
跟着他的人对这种环境十分熟悉。她凝神屏息,凭借从前作为一个“盲人”的基本素养绕开了地窖里的障碍物。
矮个子男人的脚步声戛然而止。他轻轻敲了敲墙壁,两短三长,墙壁打开了。
姜泠离他不远,现今却不能继续跟下去——墙壁里面是另一个密室,从中走出来几个人,他们抬着四口大箱子正等在密室入口处。借着密室里透出来的光,姜泠看清了这些人的面目。
一共八个人,个头都很高。每个人都穿着老式迷彩服,脸上蒙着黑口罩,腰间似乎还别着什么东西。这几个人身姿挺拔,站得笔直,看上去训练有素。
躲在暗处的人摸了摸自己的短刀,盘算着硬碰硬的胜算。
“抬回去吧。”客栈老板许久才出来,他拍了拍箱子,语气中还带着些惋惜,“暂时留他们一命。”
“为什么?”其中一个迷彩衣问。
“我们的客户,那位大老板不让动。”
“那我们岂不是白白费了这么大劲…”
“叫唤什么!让你抬回去你就抬回去,哪儿来那么多问题!”
老板个头不高,可在这些人中似乎很有威信。他这么一说,那几个高个子便老老实实抬着箱子进去了。
这几人话里话外都暗示着箱子中装着活人,眼见壁门即将关闭,姜泠也顾不上其他,一咬牙从门缝里钻了进去。好在老板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人跟着,门口不设防,她进去的时候也没被发现。
地窖连着的这座密室看起来还没装修完,地上还铺着细细的沙子,零碎的钢材、木条随处可见。整座密室由不同的房间组成,要找到那几口箱子救人,首先要弄明白那几个人把箱子抬进了哪个房间。
沙子上的脚印杂乱无章,但细究之下仍能发现端倪——抬着重物的人留下的鞋印更清晰,且好几组鞋印朝向的方向相同,这也能和进去的八个人相对应。循着这个线索继续走,姜泠果然摸到了放箱子的地方。
“现在不动手,什么时候动手?”里面有人问。
“先在这儿放着吧。”老板尖细的声音传来,“上面那位大老板要见咱们,先去把他应付好再说。”
听着脚步声离门口渐近,姜泠闪到柱子后面,这才没被发现。目送着这几人的身影远去后,她蹑手蹑脚推开放箱子的门,准备一探究竟。
屋子里除了四口箱子以外再无其他,第一眼看上去倒也算空旷。这四口大箱子最外面用防水皮革包着,钢制的箱盖十分厚实,两侧各有一个圆圆的通风口,设计得很精巧。
姜泠正认真寻找打开箱子的办法时,其中一口箱子突然传出不大不小的动静,把她吓了一跳。
她靠近那口箱子,轻轻敲了敲箱壁,对着通风的气孔问,“有人在里面吗?”
“嗯嗯嗯——”里面的人嘴里被勒着胶带,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却也能勉强回应。
姜泠越听越觉得这声音耳熟,她试探着问箱子里的人,“老洪?”
“嗯嗯!”
里面的声音“嗯”得急切,外面的人一时间反倒拿不准了。
“你真是洪钟?是的话回答一声就行。”
“嗯!”
这下答案确定了,箱子外面的人也跟着心烦意乱起来。
“你怎么会在这儿?你不是拿着玉玦保护他们吗?那小诚和凌岓他们呢?”
“嗯嗯嗯嗯嗯嗯……”洪钟也着急,可愣是一句话都解释不了。
姜泠定了定神,又瞥了一眼其他三口箱子,心知当务之急是打开这些箱子,先把里面的人救出来。
老刘算是活的很久了,怪事轶闻听得也不少。但百闻不如一见,空荡荡的雪地中突然出现这么一排脚印难免叫人汗毛直立。
姜泠轻轻摇了摇头,一步步靠近枯树,握紧了手中的短刀。
狂风乍起,漫天飞雪被吹得粉碎。待到人的视线被完全挡住后,风雪又突然停了。
老刘和姜泠睁开眼,面前已经站了一个人。
“二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呐?给二位客官拜个早年了,大吉大利叻!”——声音又尖又细,说话的人却是一个只到姜泠膝盖处的矮个男人。
这人穿着一件银线织成的马褂,一体黑色灯笼裤,手提一盏发旧的红灯笼,头上还盖着一顶瓜皮小帽。
旧灯笼正对着两个人,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繁体“喜”字,可怎么看都叫人觉得瘆得慌。
“你是什么人?”老刘厉声问道。
“瞧您说的,我是这客栈的老板啊。”
矮个子眼睛挤成一条缝,笑眯眯地看向自己身后——雪地上凭空出现一座两层老式小木楼。
楼门前一左一右分别挂着两串灯笼,左边的灯笼是白色,从上到下整整齐齐码着五个“奠”字;右边的那一串和老板手里的一模一样,陈旧的红色,大大的“喜”字。
老刘头顶突然被什么东西蹭了一下,他回头一看,只见那枯树上也不知何时挂了几串灯笼。此刻无风,灯笼最底下的穗子却晃晃悠悠地前后荡着。他大惊,还没来得及细想,又听见那道尖细的声音说:
“怎么样二位客官,考虑好了吗?这天寒地冻的,我瞧这位小兄弟情况也不大好,你们不妨来我这小店热乎热乎,总好过在这儿挨冻嘛!”
“您说的对,只是不知道您这客栈是活人店还是死人店?”姜泠报以同样的微笑看向店老板,一旁的老刘听得心中直发颤。
矮个子老板干笑了两声,回答她,“我们这是百家店,甭管哪路人都只管放心住,绝对安全。”
“那就好,那就听您的,先去店里休息休息吧。”
老刘脸色大变,他觉得同行人这是在自寻死路——这种荒山野岭的晚上突然出现的客栈能是什么正经地方?
再说这个老板,长得一副尖嘴猴腮的模样,打扮也不像现代人,他要么是个心怀鬼胎谋财害命的主,要么压根就不是人。
没等老刘阻拦,姜泠已经扶着刘猛跟上了老板的步子。他急冲冲跑上前去,压低了声音呵斥道,“你找死吗?跟着他走,万一他…”
“嘘。”姜泠打断了他,“你不想还没进山就先被冻死,我也不想。放心住下吧,我不会让你死的。”
老刘活了百十年,大的本事不见长,可察言观色、看人识人的本事却是精进了不少。他听同伴这么说,一颗心姑且从嗓子眼落回肚子,然后乖乖跟着老板往前走,什么都不说了。
客栈的外观是古色古香的,里面的装饰亦然。屋子里很暖和,和外面俨然是两个世界。和古代的客栈一样,这里一楼是供来客堂食的地方,二楼则是客房。
一楼一共六张方桌,有四张都坐满了人。矮个子老板把新来的二人引到靠窗的一张桌子前坐下,立刻便有人送来一壶热茶和两碗刚下好的汤圆。
“客官您慢用。”老板作了个揖,转身便打算回到柜台。
“老板请留步。”姜泠叫住他,“还有空房吗?有的话给我们两间。还有钱怎么算,我现在一次性给您结清。”
老板一挥手,笑了笑,“二楼左拐倒数第一间和第二间都空着,你们放心住吧。我们不收钱,要结账,得付点别的。至于付什么,等你们住完离店的时候再说。”
老刘刚咬了一口汤圆皮,便被里面的汤汁烫得吐了出来,“这怎么是肉汤圆?难不成厨子是南方人?”
姜泠端过碗闻了闻,小声说,“别吃这个。”
“二位客官怎么不吃?是味道不好?还是汤圆不合胃口?”老板眼尖,冷不丁冒出来这么一句。
“额…那倒不是…”老刘被老板一双细长的眼睛盯着,只觉得如芒在背,不得不重新端起碗。
“老板是哪里人?”姜泠救场救得很及时,“这个肉汤团和我家乡的口味很像。”
老板一怔,也不正面回答,只笑着说,“缘分,缘分吧。”
“按理说,这种缘分很难得,我们不该拒绝一碗热汤圆的好意。但是我这位长辈身患顽疾多年,吃不了荤腥油腻的东西,您看这里有没有素菜?冷的热的都行。”
“素菜……”老板眯起眼睛想了想,旋即回答她,“有!我们这儿的厨子擅长饺子包子馄饨这些面点,今天刚好还有剩的菜馄饨,我叫他们现在下。”
年轻的姑娘看着老板走向后厨,这才松了口气,她偷偷塞给老刘一只小小的塑料瓶子,“吃下去,晚上别睡太死。”
菜馄饨端上来了,老刘尝了一口汤,对馄饨的味道十分不满。
“那时候我摆摊,一天少说也能卖出去几百碗。我做的馄饨皮薄馅多,哪像这玩意儿!这也能叫馄饨!”
“凑合吃吧,吃完了赶紧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找路进山。”骨医一顿,又一次叮嘱道,“一定记住了,晚上别睡太死。”
吃过饭,一楼的灯便熄灭大半。原来的四桌客人有一半回了楼上客房,另有一半穿着衣服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
老板帮老刘将昏迷不醒的病患抬进二楼倒数第二间屋子,礼貌道了晚安,然后关门离开。他心里盘算着今晚的计划,丝毫没注意到在自己离开后,走廊尽头的房门被轻轻打开了。
屋外刮起狂风,木门被吹得吱呀作响,可一楼却依然暖和,甚至靠近门边都感受不到半点风。客栈老板关掉了所有灯,掀开门帘往屋后头去了。
姜泠跟在后面,动作极轻,一点声音都没有。她原以为这里只是一座两层楼的客栈,却不想从客栈后门出去,穿过一道长长的连廊,再拐过两层楼梯,竟然有一个巨大的地窖。
地窖四周被水泥砌得严严实实,一丝光也不透;老板轻车熟路地往地窖深处走,并不开灯。
跟着他的人对这种环境十分熟悉。她凝神屏息,凭借从前作为一个“盲人”的基本素养绕开了地窖里的障碍物。
矮个子男人的脚步声戛然而止。他轻轻敲了敲墙壁,两短三长,墙壁打开了。
姜泠离他不远,现今却不能继续跟下去——墙壁里面是另一个密室,从中走出来几个人,他们抬着四口大箱子正等在密室入口处。借着密室里透出来的光,姜泠看清了这些人的面目。
一共八个人,个头都很高。每个人都穿着老式迷彩服,脸上蒙着黑口罩,腰间似乎还别着什么东西。这几个人身姿挺拔,站得笔直,看上去训练有素。
躲在暗处的人摸了摸自己的短刀,盘算着硬碰硬的胜算。
“抬回去吧。”客栈老板许久才出来,他拍了拍箱子,语气中还带着些惋惜,“暂时留他们一命。”
“为什么?”其中一个迷彩衣问。
“我们的客户,那位大老板不让动。”
“那我们岂不是白白费了这么大劲…”
“叫唤什么!让你抬回去你就抬回去,哪儿来那么多问题!”
老板个头不高,可在这些人中似乎很有威信。他这么一说,那几个高个子便老老实实抬着箱子进去了。
这几人话里话外都暗示着箱子中装着活人,眼见壁门即将关闭,姜泠也顾不上其他,一咬牙从门缝里钻了进去。好在老板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人跟着,门口不设防,她进去的时候也没被发现。
地窖连着的这座密室看起来还没装修完,地上还铺着细细的沙子,零碎的钢材、木条随处可见。整座密室由不同的房间组成,要找到那几口箱子救人,首先要弄明白那几个人把箱子抬进了哪个房间。
沙子上的脚印杂乱无章,但细究之下仍能发现端倪——抬着重物的人留下的鞋印更清晰,且好几组鞋印朝向的方向相同,这也能和进去的八个人相对应。循着这个线索继续走,姜泠果然摸到了放箱子的地方。
“现在不动手,什么时候动手?”里面有人问。
“先在这儿放着吧。”老板尖细的声音传来,“上面那位大老板要见咱们,先去把他应付好再说。”
听着脚步声离门口渐近,姜泠闪到柱子后面,这才没被发现。目送着这几人的身影远去后,她蹑手蹑脚推开放箱子的门,准备一探究竟。
屋子里除了四口箱子以外再无其他,第一眼看上去倒也算空旷。这四口大箱子最外面用防水皮革包着,钢制的箱盖十分厚实,两侧各有一个圆圆的通风口,设计得很精巧。
姜泠正认真寻找打开箱子的办法时,其中一口箱子突然传出不大不小的动静,把她吓了一跳。
她靠近那口箱子,轻轻敲了敲箱壁,对着通风的气孔问,“有人在里面吗?”
“嗯嗯嗯——”里面的人嘴里被勒着胶带,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却也能勉强回应。
姜泠越听越觉得这声音耳熟,她试探着问箱子里的人,“老洪?”
“嗯嗯!”
里面的声音“嗯”得急切,外面的人一时间反倒拿不准了。
“你真是洪钟?是的话回答一声就行。”
“嗯!”
这下答案确定了,箱子外面的人也跟着心烦意乱起来。
“你怎么会在这儿?你不是拿着玉玦保护他们吗?那小诚和凌岓他们呢?”
“嗯嗯嗯嗯嗯嗯……”洪钟也着急,可愣是一句话都解释不了。
姜泠定了定神,又瞥了一眼其他三口箱子,心知当务之急是打开这些箱子,先把里面的人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