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清看他一眼,语气平淡,“以法责众,刑罚开道,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京兆府尹连连点头,“公主所言极是,下官回去便和下属商议,如何改善城南恶风。”

    李意清看他一脸诚恳,不轻不重道:“京兆府为你所辖之地,出了此事,若不能将功补过,或许父皇就该考虑换一位贤臣当任。”

    京兆府尹目光微闪。

    “不过,”李意清话锋一转,“若是你整治好了城南民风,本殿也会代你向父皇请赏。”

    一个巴掌一颗糖。

    “殿下言笑了,整治京城民风,断理京城纠纷,本就是应尽之责,怎么好舔着脸再讨赏赐。”

    京兆府尹听到后半阙立马满脸笑意,直呼“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

    说完,也不多留在此处碍眼,去了另一边审讯动手拆马车的几人。

    *

    京兆尹走后,李意清看向元辞章。

    “我不是让洛石知会你一声吗?怎么亲自来了?”

    元辞章温声道:“我自然知晓殿下应付得来。不过今日浩汀来访,听说城南一事,主动过来的。”

    李意清顺着元辞章的话语看去,只见他身边站着一个青年。

    虽然一身墨绿色官袍,却依旧可见下面健硕的肌肉,像是武夫穿上文人衣。

    见李意清看向自己,青年不卑不亢道:“微臣方屿,字浩汀。见过於光公主。”

    李意清回了半礼,脑子一转,试探道:“你是今年新科榜眼?”

    方屿点头称是,笑着道:“公主好记性。”

    元辞章在旁淡淡补充道:“浩汀虽然在屯田司,却十分关心,一听说在城南,便急着过来。”

    “原来如此。”李意清微微颔首。

    方屿看着两人,十分识趣,“我想先去看一眼城南水道,就先行告辞。”

    说着,便抬步向前,几个跨步就走出好长一段路。

    京兆尹正在审问主犯,眼瞅着当下圣上红人方侍中又孤身去了,顿时一个脑袋两个大。

    城南年年出事,他都快习以为常了,怎么今年这么多人来看。

    京兆尹在心底纳闷,甫一想完,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可能——

    圣上真的要出手重治城南这一片了。

    他摸了摸头顶的长翅帽,寻思回去是该好好找幕僚商量对策,免得被神仙打架,被当成送命的小鬼。

    *

    回府的马车上,李意清将自己在城南段永昌河的情况说了。

    元辞章听后,眉宇微微皱起。

    “竟然已经到了这步田地。”

    李意清默了片刻,忽然突兀问道:“汤远生是刑部尚书韩珦的门生?”

    “正是。”

    李意清紧接着道:“我记得,韩珦当年在贡院,称孟国公对其有师生之谊。”

    “是有这个传闻,但据祖父所说,两人关系并不密切。”

    元辞章看李意清一脸郑重,神色也凝重起来。

    “你想说什么?”

    还是说,已经发现了什么。

    李意清将一直卷在手中的帕子递给了元辞章。

    元辞章接过帕子,取出里面的纸张,一目十行。

    看完,他沉默了一会儿。

    李意清见他不语,十分想知道他的看法。

    “你怎么看?”

    她问得含糊,不过元辞章自然能听懂。

    元辞章斟酌着开口:“时机未到。”

    *

    李意清听到这个四个字,脑海中想的是“果然如此”。

    元辞章见李意清若有所思,微微伸手想要揉开她的眉心。

    可是手伸了出去,却又不敢落上去。

    李意清看他伸手又收回,倒是没了发呆的心思,问:“怎么了?”

    元辞章面色如常,平静地与她对视,“这份书件,交由我保管吧。”

    李意清在心中微微权衡,便点头赞同了他的看法。

    冒然拿出这个东西,只怕会打草惊蛇。

    不如收好,静待良机,为那致命的一击加注砝码。

    *

    两人回到公主府时,天已经黑了。

    府上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元辞章看见元咏赋一个人坐在府门前的长阶上,走上前道:“怎么不进去?”

    元咏赋见到两人回来,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他有着受伤地看着元辞章,不顾形象地抱住兄长的大腿,委屈道:“大哥,我心里乱得很。”

    李意清见他嘴一撇,像是要哭出来,出声道:“先回府。”

    元辞章点点头,伸手扶起了坐在地上的元咏赋。

    言简意赅道:“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元咏赋站起身,腿有些发软,他勉强站住了,跟着两人一道进了公主府。

    *

    公主府中,二花早就在正院等候,见到元咏赋,脸上满是惊喜。

    “二哥哥。”

    元咏赋见到二花,嘴角勉强勾起一抹笑。

    他伸手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门,蹲下来看着二花道:“二花,二哥哥明日就要启程去海州白鹤书院了。”

    二花一愣。

    元咏赋看她的神色,心中有些酸楚,不再谈起这件事。

    “先去吃饭,二哥哥和大哥商量商量。”

    人都上座后,侍候的奴仆将菜肴一一端上桌。

    今日李意清在外的事情茗禾听说了,特意趁着天还没黑去街上采买了一块上好的猪肋排,熬成了浓汤。

    里面加了党参、茯苓和远志等多种药材,最能安神静气。

    李意清奔走一天,晚膳还没怎么用,倒是其中动碗的第一个。

    她盛了一碗猪肋排汤,让茴香给毓心端过去。

    而后才不慌不忙,安静地夹菜吃饭。

    元辞章习惯晚膳少食,元咏赋心里装着事,二花得知二哥哥要走,也有些食不下咽。

    一时间,李意清成了桌上用得最香的人。

    她每样菜都尝过,而后饮了一碗汤,端来清水漱口后,出声道:“你们都用完了?”

    元辞章知道这是李意清有话要说的标志,微微点头。

    元咏赋看着兄长点头,连忙按着二花也应和了一声。

    李意清道:“既然如此,便让二花先下去沐浴吧。”

    话音落下,便有一个奴仆上前,引着二花出去了。

    随后,在门外侍侯的也都纷纷散去,守在院外。

    此刻屋中只剩下他们三人。李意清起身,打开主位上带锁的第二个木盒,将二花的病症单子递给元咏赋。

    元咏赋看完,沉默不语。

    李意清视线落在他身上,平淡安静,却又带着千钧之重。

    她问道:“你在相府,可有什么发现?”

    元咏赋心说,自然是有的。

    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开口。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元咏赋厘清思绪,却没急着开口一股脑道出。

    他谨慎地看着李意清和元辞章,神色有些紧张严肃,“此事关系相府丑闻,还请兄嫂莫要传扬。”

    元辞章看着他紧张得声音都有些发抖,静静开口道:“放心,我与殿下,不是那般的人。”

    元咏赋闻言,沉吟片刻,开口道:

    “母亲说……说父亲怀疑,二花并非自己亲生的孩子。”

    此话一出,便如在滚烫的油锅中滴入一滴清水,噼哩哗啦炸了起来。

    元辞章也有些意外,他眼中的讶异一闪而过,沉声道:“这从何说起?”

    元咏赋脸色尴尬了几分,像是有些不好意思。

    “兄长你可还记得,母亲是太仆寺卿的嫡长女,元相和太仆寺卿同朝为官,都是朝廷重臣,可父亲……年少荒唐,不学无术,至今也只靠着祖父有一个闲散官职傍身。”

    元辞章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而母亲,尚且在闺中时,便是才女淑女,家教礼仪,无不是按着高门主母的款式所教,”元咏赋顿了顿,继续道,“祖父虽然气恼父亲,但毕竟是膝下唯一的儿子,便主动上门,去和太仆寺卿说亲。”

    元相到底是期盼能找到一个人管住元昇。

    “太仆寺卿一开始并不同意,不过祖父再三保证,母亲一旦过门,便是当家主母,在生下嫡长子之前,绝不允许往家中纳妾。即便是日后嫡长子出生,也需要母亲亲自点头,才能纳新人过府。”

    “太仆寺卿见祖父态度说的诚恳,这才同意了将女儿嫁过来。父亲和母亲初见那会儿,父亲气血方刚,因此很是恩爱了一阵。”

    而元辞章,就是在那段时日中怀上的。

    元夫人有了身孕之后,元昇失了新鲜感,故态复萌。

    见元辞章出世,是个男孩,便在还没出月子的元夫人面前嚷嚷要纳新人。

    月子中的元夫人心里怄气,一直不肯点头。

    恰巧此时元相升任议事堂左丞相,元昇在家中虽然忌惮父亲和元夫人,但是在外不少人巴结讨好,只为他能在元相面前美言几句。

    就这样,元昇每日早出晚归,流连花丛。

    *

    后来,景和五年,元昇遇见了现在的罗氏,也就是二花的生母,罗雪川。

    罗雪川不是青楼女子,而是正正经经的良家女,不同于京城的张扬大气,浑身透露着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

    她眉眼生得极其美丽,低头噙笑的样子轻柔如月光。

    元昇一见难忘,回到相府,不管不顾对着元夫人吵吵嚷嚷要纳妾,元夫人起先并不同意,后来听说罗氏已经有了身子,这才不情不愿地点了头。

    经此一事,元夫人对元父更是心灰意冷,只专心打理好相府和教导两个孩子,对元父的事情不管不问。

    元昇如愿将罗氏娶进家门。

    可是罗氏自从进了相府,便每日愁眉不展,一个人住在冷冷清清的偏殿。后来二花出生,元昇高兴坏了,亲自起名叫亭音。

    那一段时间,元昇很是高兴,连带着罗氏的冷淡态度都包容许多,掐着日子算着时间,只等周岁礼一过,便入元氏族谱。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变故发生了。

章节目录

岁岁今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苏西坡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西坡喵并收藏岁岁今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