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于泉愣在了原地,一阵夜风吹来,他浑身哆嗦了一下。
自己开一家药铺,听上去那么美好,可是,可是……
他摇了摇头,“我没钱,盘不起店面,现在舒州药铺生意不好做,若是开了药铺,也只能吃西北风。”
李意清:“若是我愿意和你一道开店,我出钱出铺面,你帮忙看店,我记得杜掌柜有医术在身?”
杜于泉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意清。
“姑娘,不不不,怎好叫姑娘这般破费。”杜于泉挠了挠头,“至于医术,祖上学医,我八岁跟随父亲行医,迄今十一年。”
后来杜老爹失足落下山崖,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压低了声音,“姑娘,我知道你好心,可是现在的药铺生意难做,你还是别淌这浑水了。”
李意清:“不,不做药材铺,做药膳生意,我记得掌柜懂医术,药膳内置一间医馆,你再请两位大夫轮流坐诊。你手中原先的药材线,依旧可有派上用场。”
杜于泉瞪大眼睛。
“药膳?”
“和饭馆一样,不过卖的东西更适合需要滋补的病人罢了。”李意清语气冷静,“府城和周边农庄到底不一样,不少人有足够的银钱,却不知道该怎么照顾,正好我手中有一些医术丹方,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
“姑娘是说,集看病问诊,抓药和食补三者于一身?”
李意清颔首:“正是如此。”
杜于泉感觉自己的掌心在微微出汗。
这三者功能合为一体,体量过于庞大,他从未掌管这么大的店面。
李意清白天还在担忧温胆汤凉了后药性减弱,若是能开药膳铺面,随热随上,则可避免前一天熬制的间隔时长过久。
“杜掌柜可回去好好考虑,若是有意,可到城东梨花弄堂清风居寻我。”
此事毕竟事关重大,两人也没有相关的经验,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犹豫是很正常的。
李意清没有逼迫,说完,朝着杜于泉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
等走出去一段路,毓心才有些不放心地问:“殿下,他能行吗?”
论勤奋,杜于泉自然是没的说的。
不过那么大的店面,杜于泉看着年纪不大,连他堂叔父的药铺都经营得惨淡。
“没有谁一开始就能掌管好一间店面,他心有所念,会全力以赴。若他愿意,我也可以请人过来辅助,不至于让人太过于为难。”李意清笑了笑,语气放柔了几分,“况且你还记得吗,上次起冲突时,他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提醒我的。”
顿了顿,她接着道:“那时候他额头上都是汗水,明显怕极了那刘宋两人,可是还是鼓足勇气,提点了我一句。”
她有能力压制住那三人,所以那句提醒可有可无,若是换成寻常女子,说不定就能避免一桩祸事。
毓心“嗯”了一声。
“好啦,先不用想那么多。”李意清转头,目光在剩下的三人身上一一扫过,“既然药铺要关门,明日开始就先不用熬乌梅汤了。明日开始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店面,不用给我省钱。”
几人纷纷点头。
李意清说完,视线在街上梭巡一圈,而后道:“到了舒州以后,你们身上的衣裳都没有再做过新的,正好今晚有空,看一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布料。”
茴香:“倒是也不缺新衣服啦,不过殿下既然愿意花钱,我就不推辞了。”
洛石点头:“是啊,不用给殿下省钱。”
两个人嘻嘻哈哈地笑着,推推攘攘,走进一家布坊后,原先准备关门的老板娘立刻来了精神。
布坊老板娘天天和布料打交道,自然知道眼前四人身上的布料都不寻常,二话没说,立刻让小厮去后面搬了不轻易示人的丝绸布料。
“几位客人慢慢挑选。”老板娘精神抖擞,中气十足地对旁边一人道,“快去,再多点两盏灯。”
烛光一点,布料在光影交织中显得很有质感。
茴香照例选择鹅黄和嫩青两种清新的颜色,毓心则更加靠近碧色和藕粉,洛石则显得很无所谓,摸着觉得面料还好,就让小厮给抱起来。
看着三个人干脆利落的模样,布坊老板娘脸上的笑都没下去过。
这单生意要是成了,半个月不开张都成。
李意清看了一眼三人,见不需要自己操心,专心致志挑选适合元辞章的颜色。
布坊老板娘很会看人下菜碟,遇到那种喜欢被追捧的,会凑上前不要钱一样说好听的话,遇到这样不喜欢人打扰的,就会安安分分坐在一旁,等着顾客自己挑选。
李意清在布料中左挑右选,店里的布料数量有限,她只选中了一件白蓝色的斜纹布料。
布料的表面光滑,暗绣纹路若隐若现,青蓝色叠染,晕开如水墨画。
这样的颜色有一个极美的名字——涧石。
相传制作成这样颜色的匠人,在山林间偶然看见山涧青石透过潺潺溪水泛着的蓝色,宁静而沉净。
制作这块布料的人显然极为用心,留白和晕染一如山河画卷徐徐展开,穿在身上既有白衣鹤袍的清新脱俗,也有文人学士的不羁风雅。
等李意清主动走来,布坊老板娘才夸赞道:“姑娘真是好眼光,这块布料可是今春的新货,整个舒州府,我都敢打包票只此一块,不知道姑娘要做成什么样?我倒是有绣娘可以推荐。”
正如做药材生意的有自己的收药线,布坊生意自然和绣房打交道的多。
毓心和茴香都不擅长女红,闻言,看向了布坊老板娘。
布坊老板娘笑:“几位把衣裳尺寸写下,一套衣裳十日左右就能来拿……不过几位挑选的布料都是精贵物件,原先绣娘一套是五十文钱,你们,则要三百二十文。”
毓心:“啊?贵这么多?”
“哎哟哟,我的好姑娘哎,虽然绣娘做这缝衣裳的伙计十多年了,可是这布料毕竟金贵,若是伤着碰着,那可不得了。钱不多给一些,谁人敢接这个单子?”
她这话说的在理。
“不过,”老板娘眼珠子一转,好声好气道,“你们买这么多,是个难得的大单,我去和绣房那边谈,一件三百文也就是。”
一件三百文。李意清视线扫过三人手中的布料,三个人真没给她省,个个抱着三四种花色。
见李意清看过来,洛石将其中的一卷丢下来,“这三就行、这三就行。”
“没事,说了不用给我省钱。”李意清示意他拿起来,清算一遍后,转头对布坊老板娘道:“制衣三两六贯,原布多少钱?”
布坊老板娘拿出算盘,飞快打着,“你手上那件二十两,这位公子手上的红狐缎十五两,其他每卷十二两,合计一百五十五两。”
“你们先去写衣裳尺寸。”李意清说完,从袖中取出两张银票,“老板娘,等衣裳好了,将结余和成裳送到城东梨花弄堂?你知道那块吗?”
“知道知道,都是在这府城住了三十多年的人了,哪有什么不明白的。”老板娘拍着胸脯保证道,吩咐小厮拿来纸笔,写上凭证,画押后交给李意清。
“等到时候东西送到了,您啊,就将这条子给她,咱们也有有个凭证。”
李意清伸手接过,朝着老板娘点头。
洛石他们三个此刻都已经写完,李意清最后一个提笔。
她写的很快,字迹灵动飘逸,将尺寸大小和样式写完后递给老板娘。
老板娘接过看了一眼,笑着点头。
“好,等衣裳做好了,我给你们送过去。”
茴香这才注意到李意清挑选的那一块布料还不是给自己买的,有些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李意清:“好啦,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出了布坊的时候,已经半只脚踏入深夜,街道上只剩下零星的店铺。
原先买汤面的老板也打了烊,只剩下一张写着吃食的幡旗随风摇啊摇。
三人回到清风居的时候,特意在隔壁两户院子前停步倾耳,确认没什么异样后,回到了院子。
李意清回到寝屋,伸手点了一盏灯。
细弱的火苗在夜风的吹拂下摇曳不休,光影绰绰,她取出纸笔,将药膳堂的细则一一写下来。
偶尔划去一条,又补充几条,写写停停,累了就放下笔杆,单手撑着侧脸。
她的视线在看那一束快要干瘪的荷花。
也不知道元辞章今夜回不回来,什么时候才来。
不知不觉,等到半夜。
子时过后,屋外的蛙叫声在静谧之中格外明显。李意清一只手抵在桌上,托着侧脸,好几次睡过去,又晃动着醒过来。
烛光掉落,李意清再一次被灯光晃醒,看了一眼高悬夜空的明月,满身困意地站起身,准备上床休息。
忽然,皎白的月光下,窗户被人从外拉开,元辞章动作利落地翻墙进来。
李意清立刻停住脚步,原先的困意消散大半。
她小声道:“我以为你今晚不来了。”
“抱歉,今日去了临峰县,路上耽误了些时间。”元辞章从袖中拿出一个油纸包,“他们说这时当地的特色,花团,多是在暮春之时采集鲜花制作而成,你尝尝好不好吃?”
李意清接过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三个粉红色的糯团,上面沾着一层细细的粉。
或许是因为一路的颠簸,原先圆润的外表受到挤压,一个个奇形怪状。
但是因为外面的那一层粉,三个花团并没有粘连在一起。
在元辞章期待的目光下,伸手拿起一个,咬开后,里面的流心甜糯香软。
她的眉眼弯了起来,朝元辞章点头。
自己开一家药铺,听上去那么美好,可是,可是……
他摇了摇头,“我没钱,盘不起店面,现在舒州药铺生意不好做,若是开了药铺,也只能吃西北风。”
李意清:“若是我愿意和你一道开店,我出钱出铺面,你帮忙看店,我记得杜掌柜有医术在身?”
杜于泉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意清。
“姑娘,不不不,怎好叫姑娘这般破费。”杜于泉挠了挠头,“至于医术,祖上学医,我八岁跟随父亲行医,迄今十一年。”
后来杜老爹失足落下山崖,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压低了声音,“姑娘,我知道你好心,可是现在的药铺生意难做,你还是别淌这浑水了。”
李意清:“不,不做药材铺,做药膳生意,我记得掌柜懂医术,药膳内置一间医馆,你再请两位大夫轮流坐诊。你手中原先的药材线,依旧可有派上用场。”
杜于泉瞪大眼睛。
“药膳?”
“和饭馆一样,不过卖的东西更适合需要滋补的病人罢了。”李意清语气冷静,“府城和周边农庄到底不一样,不少人有足够的银钱,却不知道该怎么照顾,正好我手中有一些医术丹方,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
“姑娘是说,集看病问诊,抓药和食补三者于一身?”
李意清颔首:“正是如此。”
杜于泉感觉自己的掌心在微微出汗。
这三者功能合为一体,体量过于庞大,他从未掌管这么大的店面。
李意清白天还在担忧温胆汤凉了后药性减弱,若是能开药膳铺面,随热随上,则可避免前一天熬制的间隔时长过久。
“杜掌柜可回去好好考虑,若是有意,可到城东梨花弄堂清风居寻我。”
此事毕竟事关重大,两人也没有相关的经验,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犹豫是很正常的。
李意清没有逼迫,说完,朝着杜于泉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
等走出去一段路,毓心才有些不放心地问:“殿下,他能行吗?”
论勤奋,杜于泉自然是没的说的。
不过那么大的店面,杜于泉看着年纪不大,连他堂叔父的药铺都经营得惨淡。
“没有谁一开始就能掌管好一间店面,他心有所念,会全力以赴。若他愿意,我也可以请人过来辅助,不至于让人太过于为难。”李意清笑了笑,语气放柔了几分,“况且你还记得吗,上次起冲突时,他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提醒我的。”
顿了顿,她接着道:“那时候他额头上都是汗水,明显怕极了那刘宋两人,可是还是鼓足勇气,提点了我一句。”
她有能力压制住那三人,所以那句提醒可有可无,若是换成寻常女子,说不定就能避免一桩祸事。
毓心“嗯”了一声。
“好啦,先不用想那么多。”李意清转头,目光在剩下的三人身上一一扫过,“既然药铺要关门,明日开始就先不用熬乌梅汤了。明日开始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店面,不用给我省钱。”
几人纷纷点头。
李意清说完,视线在街上梭巡一圈,而后道:“到了舒州以后,你们身上的衣裳都没有再做过新的,正好今晚有空,看一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布料。”
茴香:“倒是也不缺新衣服啦,不过殿下既然愿意花钱,我就不推辞了。”
洛石点头:“是啊,不用给殿下省钱。”
两个人嘻嘻哈哈地笑着,推推攘攘,走进一家布坊后,原先准备关门的老板娘立刻来了精神。
布坊老板娘天天和布料打交道,自然知道眼前四人身上的布料都不寻常,二话没说,立刻让小厮去后面搬了不轻易示人的丝绸布料。
“几位客人慢慢挑选。”老板娘精神抖擞,中气十足地对旁边一人道,“快去,再多点两盏灯。”
烛光一点,布料在光影交织中显得很有质感。
茴香照例选择鹅黄和嫩青两种清新的颜色,毓心则更加靠近碧色和藕粉,洛石则显得很无所谓,摸着觉得面料还好,就让小厮给抱起来。
看着三个人干脆利落的模样,布坊老板娘脸上的笑都没下去过。
这单生意要是成了,半个月不开张都成。
李意清看了一眼三人,见不需要自己操心,专心致志挑选适合元辞章的颜色。
布坊老板娘很会看人下菜碟,遇到那种喜欢被追捧的,会凑上前不要钱一样说好听的话,遇到这样不喜欢人打扰的,就会安安分分坐在一旁,等着顾客自己挑选。
李意清在布料中左挑右选,店里的布料数量有限,她只选中了一件白蓝色的斜纹布料。
布料的表面光滑,暗绣纹路若隐若现,青蓝色叠染,晕开如水墨画。
这样的颜色有一个极美的名字——涧石。
相传制作成这样颜色的匠人,在山林间偶然看见山涧青石透过潺潺溪水泛着的蓝色,宁静而沉净。
制作这块布料的人显然极为用心,留白和晕染一如山河画卷徐徐展开,穿在身上既有白衣鹤袍的清新脱俗,也有文人学士的不羁风雅。
等李意清主动走来,布坊老板娘才夸赞道:“姑娘真是好眼光,这块布料可是今春的新货,整个舒州府,我都敢打包票只此一块,不知道姑娘要做成什么样?我倒是有绣娘可以推荐。”
正如做药材生意的有自己的收药线,布坊生意自然和绣房打交道的多。
毓心和茴香都不擅长女红,闻言,看向了布坊老板娘。
布坊老板娘笑:“几位把衣裳尺寸写下,一套衣裳十日左右就能来拿……不过几位挑选的布料都是精贵物件,原先绣娘一套是五十文钱,你们,则要三百二十文。”
毓心:“啊?贵这么多?”
“哎哟哟,我的好姑娘哎,虽然绣娘做这缝衣裳的伙计十多年了,可是这布料毕竟金贵,若是伤着碰着,那可不得了。钱不多给一些,谁人敢接这个单子?”
她这话说的在理。
“不过,”老板娘眼珠子一转,好声好气道,“你们买这么多,是个难得的大单,我去和绣房那边谈,一件三百文也就是。”
一件三百文。李意清视线扫过三人手中的布料,三个人真没给她省,个个抱着三四种花色。
见李意清看过来,洛石将其中的一卷丢下来,“这三就行、这三就行。”
“没事,说了不用给我省钱。”李意清示意他拿起来,清算一遍后,转头对布坊老板娘道:“制衣三两六贯,原布多少钱?”
布坊老板娘拿出算盘,飞快打着,“你手上那件二十两,这位公子手上的红狐缎十五两,其他每卷十二两,合计一百五十五两。”
“你们先去写衣裳尺寸。”李意清说完,从袖中取出两张银票,“老板娘,等衣裳好了,将结余和成裳送到城东梨花弄堂?你知道那块吗?”
“知道知道,都是在这府城住了三十多年的人了,哪有什么不明白的。”老板娘拍着胸脯保证道,吩咐小厮拿来纸笔,写上凭证,画押后交给李意清。
“等到时候东西送到了,您啊,就将这条子给她,咱们也有有个凭证。”
李意清伸手接过,朝着老板娘点头。
洛石他们三个此刻都已经写完,李意清最后一个提笔。
她写的很快,字迹灵动飘逸,将尺寸大小和样式写完后递给老板娘。
老板娘接过看了一眼,笑着点头。
“好,等衣裳做好了,我给你们送过去。”
茴香这才注意到李意清挑选的那一块布料还不是给自己买的,有些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李意清:“好啦,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出了布坊的时候,已经半只脚踏入深夜,街道上只剩下零星的店铺。
原先买汤面的老板也打了烊,只剩下一张写着吃食的幡旗随风摇啊摇。
三人回到清风居的时候,特意在隔壁两户院子前停步倾耳,确认没什么异样后,回到了院子。
李意清回到寝屋,伸手点了一盏灯。
细弱的火苗在夜风的吹拂下摇曳不休,光影绰绰,她取出纸笔,将药膳堂的细则一一写下来。
偶尔划去一条,又补充几条,写写停停,累了就放下笔杆,单手撑着侧脸。
她的视线在看那一束快要干瘪的荷花。
也不知道元辞章今夜回不回来,什么时候才来。
不知不觉,等到半夜。
子时过后,屋外的蛙叫声在静谧之中格外明显。李意清一只手抵在桌上,托着侧脸,好几次睡过去,又晃动着醒过来。
烛光掉落,李意清再一次被灯光晃醒,看了一眼高悬夜空的明月,满身困意地站起身,准备上床休息。
忽然,皎白的月光下,窗户被人从外拉开,元辞章动作利落地翻墙进来。
李意清立刻停住脚步,原先的困意消散大半。
她小声道:“我以为你今晚不来了。”
“抱歉,今日去了临峰县,路上耽误了些时间。”元辞章从袖中拿出一个油纸包,“他们说这时当地的特色,花团,多是在暮春之时采集鲜花制作而成,你尝尝好不好吃?”
李意清接过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三个粉红色的糯团,上面沾着一层细细的粉。
或许是因为一路的颠簸,原先圆润的外表受到挤压,一个个奇形怪状。
但是因为外面的那一层粉,三个花团并没有粘连在一起。
在元辞章期待的目光下,伸手拿起一个,咬开后,里面的流心甜糯香软。
她的眉眼弯了起来,朝元辞章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