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太后!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御前带刀侍卫连滚带爬扑进养心殿,哀恸连连。
伺候在侧的太监正要呵斥无礼,却见侍卫的顶戴上笼着一层白色,心知不妙,小声对正挥笔练字的皇太后:“老佛爷……”
“本宫的耳朵没有聋。”
早从凤龙处知晓弘宜死讯的武曌抬头,眼神凝重,冰冷地看着跪地痛哭地侍卫:“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披麻戴孝?”
“奴才……奴才……皇上……皇上在……在……”
侍卫哽咽,无法言喻。
“皇上怎么啦!”
“皇上他……他在……出事的那个晚上,外面一直打雷,皇上歇息前还对宫女太监们说怎么秋天也会打雷下雨……结果……结果……”
“结果发生了什么!”
武曌追问。
“结果……皇上睡下以后就……就没有再醒过来……”
“什么意思!”
武曌扔下手中湖笔,呵斥道:“什么意思!什么叫睡下以后就没有再醒过来!皇上他得的是什么病!太医们怎么说!”
“奴才……”
侍卫抬头,泪流满面:“太医说……皇上已经驾鹤西去……”
“胡说!”
武曌震怒:“他还不满十六岁怎么可能……一定是庸医无能!换太医!”
“奴才也……可是……所有的太医都……都……都是这么说……他们说皇上……皇上……”
侍卫哭得泣不成声。
“不可能……不可能……”
武曌喃语着强调道:“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不可能!”
“太后——”
“请太后节哀——”
“皇上已经去了!”
……
“本宫知道……但是本宫不相信……他还不满十六岁……还那么年轻……怎么可能就……”
自言自语间,武曌重新坐下,眼泪顺着眼角无声滴落。
[弘宜,虽然你一再违逆我,试图与我为敌……但你毕竟是我这一世的孩子……眼见你落得如今的结果,我……我的心……我的心不可能完全没有感觉……]
【他死于心脏骤停,别说是眼下的十八世纪初,哪怕再过两百年,医生遇上心脏骤停这种事也是无能为力。】
凤龙摇头晃脑地提醒武曌。
[我知道,我只是没想到他真的会……]
伤感之余,武曌想到一种可能。
[弘宜深夜心脏骤停死亡时,恰逢秋夜打雷暴雨,有心人多半会借此造谣弘宜死于天雷惩戒……最终成为我在天幕历史直播中曾经看到过的孝庄下嫁多尔衮、顺治出家当和尚、雍正被吕四娘杀死、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的类似野史……]
【野史这种东西,历朝历代都不缺乏。】
凤龙显然兴致勃勃。
武曌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也露出期待神情。
[谁第一个跳出来编造与此事有关的野史,谁就是我必须立刻打倒的头号政敌!]
……
……
年轻的皇帝在木兰围猎时突然沉睡不醒,英年早逝,噩耗传来,整个紫禁城都陷入巨大的悲痛,圣母皇太后更是泣不成声,几次表示她恨不能随儿子一起去了。
见此情形,朝臣们纷纷上奏安慰,请求圣母皇太后晋升圣母太皇太后,立大阿哥永璋为新君,先帝皇后富察氏为母后皇太后、大阿哥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这情形,确实也……”
早早将一切把握在手中的武曌故作悲伤地叹了口气,准朝臣们的奏请:“皇上太过年幼,两位皇太后又都……唉,哀家原本都已经准备逐步还政……如今却……这难道就是命中的定数?”
“太皇太后节哀!”
以年羹尧为首的汉臣们齐声高喊,满臣们也出于自身利益纷纷拥护。
毕竟——
太皇太后以皇太后身份掌权听政的那些年虽然提拔汉臣,却也没有亏欠满臣,大清在她的治理下出现了难得的满汉和睦景象,引进改良的各类西洋技术更是让百姓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惬意生活。
有传言称,太皇太后有意效仿西洋和俄罗斯建立枢密院,让大清重回八王议政时代。
[管她将来要做什么,只要我们的铁庄稼不受影响,大清亡了都无所谓。]
入关不到百年已经逐步失去锐气的八旗子弟们如此想着,对暗潮汹涌的朝政一无所知。
……
……
朝会结束后,武曌命人将富察氏和那拉氏都叫过来。
“媳妇富察氏见过太皇太后。”
“奴才那拉氏见过太皇太后。”
即便已经贵为皇太后,富察氏和那拉氏在太皇太后面前依然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傲慢懈怠。
“不必多礼。”
武曌抬手,示意宫人们全数退下。
富察氏和那拉氏见此阵仗,意识到接下来要谈的内容非比寻常,不由地心跳加速,屏息凝神。
“太皇太后……”
“哀家问你们一件事情。”
武曌顿了一下,举重若轻道:“如果先帝没有儿子,你们会如何?”
“这……”
那拉氏顿时面如死灰。
富察氏的脸色比她略好些,但也是苍白枯槁,惨烈不堪:“这种事情……依照祖宗规矩,即便先帝没有儿子,我作为中宫皇后应该依旧可以被尊为母后皇太后……”
“先帝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他们的母亲也都还活着。”
武曌慢条斯理地说道:“齐太妃和耿太妃——”
“太皇太后……您……您这话究竟是……”
富察氏想到某种可能,眼神惊恐万分。
那拉氏更是手中紧握绢帕:“太皇太后……奴才……奴才……”
“承受不住这么大的事,对不对?”
“奴才——”
那拉氏低头,不敢迎接太皇太后的目光。
“所以先帝早早留下了大阿哥。”
武曌低声喃语道:“至少,在局势彻底稳定以前,她必须是大阿哥。”
“那万一……”
富察氏毕竟是富察家的女儿,聪慧机敏的她此刻已经猜到真相,小心翼翼地问道:“大阿哥终究会长大,哪怕宫里所有人都守口如瓶也顶多能瞒到十岁,过了十岁就……就是纸包不住火……到时候……”
“到时并不需要纸包住火。”
武曌笃定地说道:“西洋各国都有女王女皇登基,凭什么大清就不可以?”
“可是——”
富察氏低头哽咽。
她不知道如何接话。
那拉氏更心乱如麻,不断地哽咽哭泣。
武曌见状,索性把话挑明:“……方才所言,关系重大,你们既已知道内情,就必须守口如瓶,否则——”
“奴才……奴才一定守口如瓶……”
那拉氏摔下凳子,跪地肯求。
武曌随即看向富察氏。
富察氏深吸一口气,道:“方才言语,奴才绝不敢随意泄露。”
“如此便是最好。”
武曌抬手,允许她们退出。
富察氏颤抖着起身,扶起瘫软无力的那拉氏:“妹妹,我们回去吧。”
“姐姐……”
那拉氏身体抖得像狂风中的小树,走路摇摇晃晃,随时可能摔倒。
……
富察氏与那拉氏走后,凤龙不解地冒出脑袋。
【为什么主动和她们摊牌?不怕她们——】
[她们已经上了船,注定无法回头。]
【那万一……】
凤龙回想那拉氏听到真相后如风中树叶的可怜姿态,觉得她是个胆小懦弱的女人。
[即便发生万一,我身为太皇太后,地位也不会受丝毫影响,富察氏和那拉氏这两个新出炉的皇太后可就不一定了。]
【……我明白了。】
凤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武曌抬头,看了眼窗外的天空。
[大风快来了。]
【你要随风上青云吗?】
[我本是风云,何必借风云?]
……
……
皇帝英年早逝,天下哀恸不已,远嫁蒙古的四公主因此暂回紫禁城奔丧。
武曌一身素缟地迎接她:“妞妞,你……你……”
“皇额涅——”
妞妞上前,抱住泫然欲泣的圣母太皇太后:“妞妞不孝,现在才回到皇额涅身边……妞妞……妞妞对不起太皇太后……”
“妞妞……你能回来陪伴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我原本以为此生再也不能见到你……”
“皇额涅……”
妞妞虚情假意地哭泣,心中暗暗盘算。
[太皇太后终究是个女人,撑不起天下大局,朕可趁此机会留在京城,从长计议……反正朕作为固伦公主,本就在京城有公主府,草原那边也巴不得朕长留京城不要回去……]
[怎么?想趁这个机会赖在京城和我夺权?想都别想!]
武曌不动声色,一脸悲戚伤感地看着妞妞的脸:“你瘦了好多。”
“弘宜……虽然弘宜对我多有防备,但我心里始终把他当成最重要的兄弟,突然……突然发生这种事,我难受得连着几天吃不下东西……”
妞妞连番哽咽,强调所谓的手足之情。
这时,嬷嬷小碎步走到武曌身旁,附耳道:“启禀太皇太后,圣母皇太后随先帝去了。”
“圣母皇太后……哦……那拉氏……”
武曌回过神,眼中温情脉脉:“她平日里温柔婉转不争不抢,竟有如此深情刚烈一面……可惜了……”
御前带刀侍卫连滚带爬扑进养心殿,哀恸连连。
伺候在侧的太监正要呵斥无礼,却见侍卫的顶戴上笼着一层白色,心知不妙,小声对正挥笔练字的皇太后:“老佛爷……”
“本宫的耳朵没有聋。”
早从凤龙处知晓弘宜死讯的武曌抬头,眼神凝重,冰冷地看着跪地痛哭地侍卫:“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披麻戴孝?”
“奴才……奴才……皇上……皇上在……在……”
侍卫哽咽,无法言喻。
“皇上怎么啦!”
“皇上他……他在……出事的那个晚上,外面一直打雷,皇上歇息前还对宫女太监们说怎么秋天也会打雷下雨……结果……结果……”
“结果发生了什么!”
武曌追问。
“结果……皇上睡下以后就……就没有再醒过来……”
“什么意思!”
武曌扔下手中湖笔,呵斥道:“什么意思!什么叫睡下以后就没有再醒过来!皇上他得的是什么病!太医们怎么说!”
“奴才……”
侍卫抬头,泪流满面:“太医说……皇上已经驾鹤西去……”
“胡说!”
武曌震怒:“他还不满十六岁怎么可能……一定是庸医无能!换太医!”
“奴才也……可是……所有的太医都……都……都是这么说……他们说皇上……皇上……”
侍卫哭得泣不成声。
“不可能……不可能……”
武曌喃语着强调道:“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不可能!”
“太后——”
“请太后节哀——”
“皇上已经去了!”
……
“本宫知道……但是本宫不相信……他还不满十六岁……还那么年轻……怎么可能就……”
自言自语间,武曌重新坐下,眼泪顺着眼角无声滴落。
[弘宜,虽然你一再违逆我,试图与我为敌……但你毕竟是我这一世的孩子……眼见你落得如今的结果,我……我的心……我的心不可能完全没有感觉……]
【他死于心脏骤停,别说是眼下的十八世纪初,哪怕再过两百年,医生遇上心脏骤停这种事也是无能为力。】
凤龙摇头晃脑地提醒武曌。
[我知道,我只是没想到他真的会……]
伤感之余,武曌想到一种可能。
[弘宜深夜心脏骤停死亡时,恰逢秋夜打雷暴雨,有心人多半会借此造谣弘宜死于天雷惩戒……最终成为我在天幕历史直播中曾经看到过的孝庄下嫁多尔衮、顺治出家当和尚、雍正被吕四娘杀死、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的类似野史……]
【野史这种东西,历朝历代都不缺乏。】
凤龙显然兴致勃勃。
武曌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也露出期待神情。
[谁第一个跳出来编造与此事有关的野史,谁就是我必须立刻打倒的头号政敌!]
……
……
年轻的皇帝在木兰围猎时突然沉睡不醒,英年早逝,噩耗传来,整个紫禁城都陷入巨大的悲痛,圣母皇太后更是泣不成声,几次表示她恨不能随儿子一起去了。
见此情形,朝臣们纷纷上奏安慰,请求圣母皇太后晋升圣母太皇太后,立大阿哥永璋为新君,先帝皇后富察氏为母后皇太后、大阿哥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这情形,确实也……”
早早将一切把握在手中的武曌故作悲伤地叹了口气,准朝臣们的奏请:“皇上太过年幼,两位皇太后又都……唉,哀家原本都已经准备逐步还政……如今却……这难道就是命中的定数?”
“太皇太后节哀!”
以年羹尧为首的汉臣们齐声高喊,满臣们也出于自身利益纷纷拥护。
毕竟——
太皇太后以皇太后身份掌权听政的那些年虽然提拔汉臣,却也没有亏欠满臣,大清在她的治理下出现了难得的满汉和睦景象,引进改良的各类西洋技术更是让百姓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惬意生活。
有传言称,太皇太后有意效仿西洋和俄罗斯建立枢密院,让大清重回八王议政时代。
[管她将来要做什么,只要我们的铁庄稼不受影响,大清亡了都无所谓。]
入关不到百年已经逐步失去锐气的八旗子弟们如此想着,对暗潮汹涌的朝政一无所知。
……
……
朝会结束后,武曌命人将富察氏和那拉氏都叫过来。
“媳妇富察氏见过太皇太后。”
“奴才那拉氏见过太皇太后。”
即便已经贵为皇太后,富察氏和那拉氏在太皇太后面前依然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傲慢懈怠。
“不必多礼。”
武曌抬手,示意宫人们全数退下。
富察氏和那拉氏见此阵仗,意识到接下来要谈的内容非比寻常,不由地心跳加速,屏息凝神。
“太皇太后……”
“哀家问你们一件事情。”
武曌顿了一下,举重若轻道:“如果先帝没有儿子,你们会如何?”
“这……”
那拉氏顿时面如死灰。
富察氏的脸色比她略好些,但也是苍白枯槁,惨烈不堪:“这种事情……依照祖宗规矩,即便先帝没有儿子,我作为中宫皇后应该依旧可以被尊为母后皇太后……”
“先帝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他们的母亲也都还活着。”
武曌慢条斯理地说道:“齐太妃和耿太妃——”
“太皇太后……您……您这话究竟是……”
富察氏想到某种可能,眼神惊恐万分。
那拉氏更是手中紧握绢帕:“太皇太后……奴才……奴才……”
“承受不住这么大的事,对不对?”
“奴才——”
那拉氏低头,不敢迎接太皇太后的目光。
“所以先帝早早留下了大阿哥。”
武曌低声喃语道:“至少,在局势彻底稳定以前,她必须是大阿哥。”
“那万一……”
富察氏毕竟是富察家的女儿,聪慧机敏的她此刻已经猜到真相,小心翼翼地问道:“大阿哥终究会长大,哪怕宫里所有人都守口如瓶也顶多能瞒到十岁,过了十岁就……就是纸包不住火……到时候……”
“到时并不需要纸包住火。”
武曌笃定地说道:“西洋各国都有女王女皇登基,凭什么大清就不可以?”
“可是——”
富察氏低头哽咽。
她不知道如何接话。
那拉氏更心乱如麻,不断地哽咽哭泣。
武曌见状,索性把话挑明:“……方才所言,关系重大,你们既已知道内情,就必须守口如瓶,否则——”
“奴才……奴才一定守口如瓶……”
那拉氏摔下凳子,跪地肯求。
武曌随即看向富察氏。
富察氏深吸一口气,道:“方才言语,奴才绝不敢随意泄露。”
“如此便是最好。”
武曌抬手,允许她们退出。
富察氏颤抖着起身,扶起瘫软无力的那拉氏:“妹妹,我们回去吧。”
“姐姐……”
那拉氏身体抖得像狂风中的小树,走路摇摇晃晃,随时可能摔倒。
……
富察氏与那拉氏走后,凤龙不解地冒出脑袋。
【为什么主动和她们摊牌?不怕她们——】
[她们已经上了船,注定无法回头。]
【那万一……】
凤龙回想那拉氏听到真相后如风中树叶的可怜姿态,觉得她是个胆小懦弱的女人。
[即便发生万一,我身为太皇太后,地位也不会受丝毫影响,富察氏和那拉氏这两个新出炉的皇太后可就不一定了。]
【……我明白了。】
凤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武曌抬头,看了眼窗外的天空。
[大风快来了。]
【你要随风上青云吗?】
[我本是风云,何必借风云?]
……
……
皇帝英年早逝,天下哀恸不已,远嫁蒙古的四公主因此暂回紫禁城奔丧。
武曌一身素缟地迎接她:“妞妞,你……你……”
“皇额涅——”
妞妞上前,抱住泫然欲泣的圣母太皇太后:“妞妞不孝,现在才回到皇额涅身边……妞妞……妞妞对不起太皇太后……”
“妞妞……你能回来陪伴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我原本以为此生再也不能见到你……”
“皇额涅……”
妞妞虚情假意地哭泣,心中暗暗盘算。
[太皇太后终究是个女人,撑不起天下大局,朕可趁此机会留在京城,从长计议……反正朕作为固伦公主,本就在京城有公主府,草原那边也巴不得朕长留京城不要回去……]
[怎么?想趁这个机会赖在京城和我夺权?想都别想!]
武曌不动声色,一脸悲戚伤感地看着妞妞的脸:“你瘦了好多。”
“弘宜……虽然弘宜对我多有防备,但我心里始终把他当成最重要的兄弟,突然……突然发生这种事,我难受得连着几天吃不下东西……”
妞妞连番哽咽,强调所谓的手足之情。
这时,嬷嬷小碎步走到武曌身旁,附耳道:“启禀太皇太后,圣母皇太后随先帝去了。”
“圣母皇太后……哦……那拉氏……”
武曌回过神,眼中温情脉脉:“她平日里温柔婉转不争不抢,竟有如此深情刚烈一面……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