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归抱怨,实际个个是人精的京官们通过关上门和自己的心腹幕僚商量合计、接着公文琐事的名义与同僚们相互打听试探等一系列手段,很快便对自身立场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怡亲王等人此次行为,只是普通京官的他们既不能支持,也不能反对,安静地待在原处随波逐流,太皇太后敢收下怡亲王等人的三辞三让,他们就跟着下跪三呼万岁,太皇太后不收下三辞三让,他们继续装聋作哑,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在这种各路人马都相互算计的时刻做京官可真是太难了。”

    “谁让我们不仅没有下棋的权力,甚至连当棋子的资格都没有。”

    “真想自请出京去地方,避开眼下这步步惊心的危险时刻。”

    “谁不是呢?”

    “唉……”

    ……

    京官们唉声叹气,主导此次事件的怡亲王等人也聚在王府后院议论纷纷。

    “十三爷,您和八爷、九爷都说太皇太后早有……为何朝堂上,她却是坚定拒绝我们?”

    “对啊,十三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弘昼一脸困惑。

    要知道,眼下这局势,身为皇帝兄长的他并非毫无登基称帝的可能。

    “你们平日里都没读过史书吗?三辞三让的规矩都不懂!”

    允禩无语地看着众人。

    众人闻言,无不露出苦笑:“这不是……”

    “明白,我全明白。”

    允禩淡然一笑,随即看向允祥:“下一步怎么走?”

    “继续请。”

    “如果三辞三让以后,她真的……”

    “那便是我们的从龙之功。”

    允禟冷不防插嘴:“将来我们的子孙请女皇还政永璋,又是一份从龙之功,一件事赢两次,可谓是双赢。”

    “九哥不愧是九哥,不管什么时候都精明得让人牙痒痒。”

    允祥话里有话地调侃着允禟。

    他不喜欢允禟,但眼下又不得不听从允禟的建议。

    允禟也知道允祥不喜自己的唯利是图和无所不用其极,说完“双赢”的构想便坐在一旁摇扇喝茶,不再言语。

    允禩再次看向允祥:“十三弟,你意下究竟如何?”

    “事到如今,我们还有回头的可能吗?”

    允祥反问。

    允禩笑而不语。

    “既然如此——”

    允祥顿了一顿,正色道:“我们也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

    ……

    自王莽时确立的三辞三让的禅位流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正月大朝会当日,怡亲王率领王室宗亲行了禅让流程的第一请第一让。

    第二请第二让则发生在太皇太后的千秋寿诞上。

    ……

    那一日,太皇太后亲自率领宗室、文武大臣前往天津欣赏停靠在港口的新造的二十艘钢铁大船组成大清船队。

    看着停靠在港口的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威武的铁船,太皇太后脸上露出由衷微笑:“难怪古人都说百闻不如一见,即便是大哥那般文采斐然的形容,也终究不及亲眼所见带来的震撼。”

    “太皇太后言之有理。”

    众臣们纷纷附和,抬眼瞬间视野就被大船占满——

    太宏伟了!

    简直就像……

    看到钢铁巨兽如连绵起伏的山丘匍匐在大清港湾,有人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怡亲王等人更是心潮澎湃,悲喜交加。

    悲的是如此强大的力量至少二十年内都会被年家人握在手中;喜的是大清有此强大助力,海防必定固若金汤。

    [说到底,我也只是个不能免俗的凡人……即便早已做好女主天下的计划,看到如此大船以及……依旧还是……但愿百年之后去地下见四哥时不会被他怨恨责怪……]

    [老四啊老四,你确实聪明能干,连你选择的女人也能干得超出常理,可惜……无数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越是能干的女人越是容易不受控制……尤其是眼前这个女人……虽然我最终依然没能得到皇位,但是我成功让你沦为了万古笑柄……]

    [四哥,俗话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从皇阿玛手中得到皇位至今也不过十多年,你的江山却已经在我和八哥的推波助澜下流落到女人手中……而且年氏的兄长年羹尧是个文武双全之人,不像武则天的两个哥哥都是废物……将来的天下能不能继续姓爱新觉罗是真说不准……就算后人有本事让江山继续姓爱新觉罗,也注定不是你那一脉传下来的爱新觉罗!]

    [天下归谁都不会亏了我这个先帝兄长那一份,何必赶着让太皇太后不痛快。]

    [……]

    宗亲们观看船队时生出的纷乱心思流入武曌耳中,她不由嘴角微微勾起,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难怪你之前一直说时机不成熟,原来所谓的时机成熟指的是初步工业革命提升科技加上武器更新换代,从冷兵器走向冷兵器为辅热兵器为主的新时代……】

    凤龙也在一旁发出若有所悟的感慨。

    [民众基础源于经济基础,枪杆子里出政权,乌拉那拉氏的天幕直播系统可是反反复复一直都在强调这两点的。]

    武曌镇定自若地告诫凤龙。

    凤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

    观看大船和大船上的水勇操练完毕,武曌起身,在母后皇太后富察氏的陪同下准备回行宫。

    此时,再次下定决心的怡亲王允祥一个箭步上前,当着满朝文武以及在场的满蒙汉八旗将士们的面朗声恳请道:“太皇太后贤德圣明,泽被苍生,理应登基临朝,女主天下!”

    “恳请太皇太后顾及天下百姓,临朝登基!”

    老八、老九为首的爱新觉罗家的宗亲们跟着跪下恳求。

    武曌看向一旁站得笔直的年羹尧。

    年羹尧心领神会,躬身行礼:“太皇太后——”

    以年羹尧为首的诸多武将和汉臣们也顺势跪了下来。

    满蒙汉八旗将士们见势,跟着单膝下跪。

    “恳请太皇太后怜惜天下子民!”

    “女主江山乃是牝鸡司晨,大逆不道至极,不可再提!”

    武曌冷冰冰地说着,迈着稳重的步伐走向辇车。

    富察氏想了一下,快步跟上去。

    “太皇太后——”

    ……

    回到行宫的武曌依然面色严肃,不苟言笑。

    富察氏见状,越发战战兢兢:“太皇太后……”

    “你如今已贵为皇太后,不必在哀家面前如此拘谨害怕。”

    “太皇太后宽宏,但媳妇终究只是媳妇,媳妇在太皇太后面前不敢有丝毫放肆。”

    富察氏保持着低眉顺眼的姿态。

    武曌抬手,盘弄护甲:“你此刻心里其实有很多话要对哀家讲,对不对?”

    “媳妇——”

    “但说无妨。”

    武曌示意富察氏直言不讳。

    富察氏深吸一口气,看了眼左右:“媳妇想知道太皇太后对今日之事的真实态度……”

    “哀家方才说得还不够明白吗?”

    “媳妇以为……”

    富察氏再次欲言又止。

    武曌抬手,示意众人退下,只留富察氏一人:“这里没外人,你有什么想说的就直说吧。”

    “媳妇……媳妇……”

    富察氏鼓足勇气,对武曌道:“媳妇以为怡亲王等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哦?”

    “世宗皇帝驾鹤西去十余年,大清江山的大小事务始终由太皇太后裁决处置,媳妇虽是女流却也觉得……太皇太后对大清江山的功绩……或许怡亲王等人所请,正是天下人的心中所想。”

    “你当真认为他们发自真心地请求哀家称帝?”

    “媳妇……”

    “你还是太年轻了。”

    武曌温情地看着富察氏:“他们在正月那天集体请求哀家登基称帝,名为恳请,其实是试探哀家是否有登基称帝的野心,今日请哀家登基称帝,则是因为看到年希尧督造的船队停靠在港口,竟比传闻中更加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心中颤抖,担心年家有篡权夺位的野心。”

    “所以太皇太后……”

    富察氏若有所思。

    武曌见她孺子可教,进一步指点道:“三辞三让的传统虽然繁琐,却是蕴藏着大智慧大道理。”

    “媳妇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

    武曌反问。

    富察氏低声道:“太皇太后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皇上铺路,毕竟纸包不住火,皇上是女儿身这件事迟早要大白于天下。与其到时左支右绌疲于应付……不如让天下人逐步接受女皇……”

    “还有呢?”

    “还有……”

    富察氏露出苦笑:“媳妇愚钝,暂时没想到更多。”

    “没关系,你还年轻,有大把时间跟在哀家身边慢慢学慢慢懂。”

    “谢太皇太后栽培!”

    意识到自己将来有可能得到什么的富察氏欣喜若狂,谢恩的同时补充道:“富察家世世代代永远效忠大清!”

    “哀家也是为了大清江山的千秋万代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武曌做出无可奈何姿态:“倘若先帝能够……哀家又何苦……哀家原本一心盼着先帝快点长大亲政,自己好搬去圆明园颐养天年……可惜……正所谓时也命也……事到如今,为了世宗皇帝和先帝的大业,哀家或许也不得不辛苦受累,成为名为女皇的牺牲……”

章节目录

女皇误入清穿世界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钟无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钟无晴并收藏女皇误入清穿世界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