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东宫夫妻俩关起门来吵的一架,下人们都闭口不谈,但太医一离开,又送来了烫伤药和养容膏,消息便不胫而走。
一时之间,后宫议论纷纷,惠宁殿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华月无意应对这些或猜疑或嘲讽的嘴脸,便推说染了风寒,怕过了病气给娘娘们,都打发走了。
这日,华月在偎在美人榻上,翻看臧府新画的布置图纸,眸底泛起层层郁色,眉心也不自觉地蹙起:
“嬷嬷,将这些排场都撤了,阿爹与阿兄是回京述职,不是荣归故里。”
她提着羊毫,在府宅门前的黄金摆件、府内的张灯结彩,还有纸张边缘处写得满满当当的庆贺戏曲,一一画了圈,这些是都要勾销的。
秦嬷嬷在旁,交握的手紧了紧,“门外的金猪是太过招摇了,府里的摆件外人又看不见,留着喜庆喜庆也好,毕竟,您与侯爷和世子爷已是多年没有团聚的了。”
“都撤了,简单些便好。”华月不容置喙,冷声下令,“与其费这些花里胡哨的心思,不若再加强些臧府的布防,莫在这个时候让有心人借故混进来才是。”
先有平西大军归来,后有镇北侯父子回京述职,几方势力在燕京汇聚,多的是有心之人想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越是这种时候,便越要藏头藏尾,人前人后都要小心谨慎,免得被人抓了话柄。
更何况,所谓亲人团聚,又不看金钱排场面子,何必净整些没用的呢?
秦嬷嬷见华月神色笃定,还带了些愠色,便不敢再多言,只连连点头应是,告退着要出宫回臧府安置妥当。
正当华月还想再叮嘱秦嬷嬷几句一切从简的话,忽听见屋外传来通禀,紧接着,吴皇后便由近身的宫人搀扶着,款款进了屋。
华月眉眼一滞,连忙将手上的图纸一合,在吴皇后看见之前,塞在了靠枕后的薄垫上。
“问母后安。”华月快步上前,微微屈膝福礼,期间还不忘拿着手帕,掩住口鼻,轻咳了两声。
“在本宫面前,你便少拿那些小儿演戏的伎俩来蒙骗人了。”吴皇后没说免礼,就径自绕过华月,往矮榻那处走,“从小到大,一旦不想应酬见人,准是拿风寒咳嗽来搪塞,也不见换个法子,还以为能骗得过谁?”
吴皇后满面皆是和蔼可亲,一边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示意华月快些到她的身边去。
若非她语气里有几分刻薄责备,那亲昵之状,真如同母亲见了女儿一般。
“还是什么都瞒不过母后的火眼金睛。”华月微微收敛心绪,将掩唇的手帕收起,露出嘴边的笑意,乖顺地走了过去,挨在吴皇后的身边坐下,“还望母后千万莫要在人前揭了华月的短,让华月躲不开那些口舌是非。”
“你这是怕了那些口舌是非的模样?”吴皇后听了,猛一瞪眼,拉长了脖子,又怪责道:“你巴巴地把话柄扔给旁人,也不出面说个清楚,非要本宫这个做长辈的拉下脸,来给你们这对夫妻平息流言,你平时的气量都放哪儿去了?”
华月抿抿嘴,仔细觑向吴皇后七分管教里还有三分疼惜的神色,才在眼波里流出些委屈的意思,道:
“母后是知道华月的,不喜叨扰,亦不喜争辩,哪会管顾那些空穴来风?”
“当真是空穴来风?”吴皇后眉间闪过冷意,盯着华月,仿佛质问。
那日,不少人看见司马焐从惠宁殿气冲冲地离开,再看见太医来给华月治伤,便都推测太子与太子妃吵了架,甚至还动了手。
至于起因是什么,猜测很多。或说是太子妃插手庆功宴一事令太子不满,又说是太子妃善妒致新进东宫侍妾位分过低,还有说太子妃因皇室对同样战功赫赫的臧家未与三王爷那般一视同仁,心有不满而与太子大吵......
显然,司马焐没有将两人吵架的缘由往外传,甚至没有告知吴皇后,否则,吴皇后今日便不会来惠宁殿探听缘由。
吴皇后望子成龙,却也宠溺爱护这唯一的命根子,是以事事处处为司马焐盘桓周旋,容不得他受半点伤。就算希望借着平南的机会拉拢势力,也必会考量其中的艰险罢?
想到这儿,华月平添几分面上的委屈,才回道:
“华月不过是与殿下谈及平南一事,起了些许争执,倒叫别人看了笑话去。”
说到这儿,她眨了眨双眼,泛出几滴酸泪,转而叹了口气:
“罢了,此事也不该叨扰母后,回头,华月再去阳梁殿向殿下赔个不是,若他真想出征那便去罢,总归艰难险途,华月都陪他去便是了。”
早前,华月夫妻二人初成婚时,也常有闹别扭的时候,每每都是华月先低的头。
不过,这两年,两人吵得倒是少了,只是关系也疏远了。
如今一听华月这一番担忧与淡淡的哭诉,吴皇后心中顿起慨叹,忙拉住华月的手,“好孩子,便是这么小的事惹恼了你?”
她的目光里欣喜难藏,顺手将华月揽在怀里,“平南一战于他重要,他着急些也不奇怪,但也确如你所说,他不合适去,如此,让底下的人去就好?”
说着,她又轻轻拍了拍华月的手背,垂眸道:
“回头,本宫让他来给你赔不是,哪能由着他让你全背下了骂名?”
华月在吴皇后的怀里微微一僵:司马焐手底下能算得上武将的,不就是那几个连爵位都被废了的吴家亲戚?若是他们去平南,倒还不如让司马焐本人去来得好。
她心中大叹不妙,但面上却仍强自镇定,不在吴皇后面前违背她的意思,略略思索了几息,才扬起脸来,疑惑道:
“母后,平边征战少则三两年,多则八九年,若是都把殿下手下能干事的都推了出去,朝中没个帮扶的,可怎么了得?”
“你这丫头怎么今日犯起了糊涂?”吴皇后又拉长了脸,与华月对视道:“且不说你臧家有人,我吴家也不是真的全没可用之人了。”
说到这处,吴皇后的眼神飘忽了一息,又迅速掩去眼底的精光,继续道:
“总之这事,你且不必操心,若是放宽了心,便早些给我儿生个嫡子,好让皇上也高兴高兴。”
说着,她又拉起华月的手,检查她手上的烫伤处,嘘寒问暖起来。
华月倒是习惯了吴皇后逢要事必只说三分,见她岔开了话题,也就不再绕着平南一事往下说,寒暄着回应了几句,便道:
“说起家父与兄长,他们二人过几日便要回到燕京,华月思量着,向母后讨个假,明日先回了臧府,待贺岁一过,再回宫里,也好在家父跟前尽一尽孝道。”
华月还只是太子妃,相较于皇帝后妃难有回娘家省亲的机会,她在行动上的约束不算太多。
况且,华月七岁进宫,与远戍北疆的亲人分隔两地,就连她大婚,父兄也未能出席。
眼下,宫中已默许她趁着父兄回京述职之期回府小住几日,向吴皇后讨多几日假,早些回臧家置办物件,自然无可厚非。
可吴皇后又拍了拍华月的手,只道:“本宫知你孝顺,但岳丈和小舅子难得回京,马虎不得,等焐儿得了闲,你们再一道回去,不是更好?”
先有小夫妻两吵架闹得宫里风风雨雨,如今若是又让华月一个人回臧家,难保宫里人不会对臧家和东宫的关系有什么猜想,继而在这节骨眼上又起什么新的风浪。
于是,吴皇后又推托道:“本宫那处也有许多赏赐之物还未盘好,届时都要你一并带去,急什么?左不过就这一两日了。”
华月早猜到吴皇后的说辞,眉眼轻挑,便如小孩儿般朝吴皇后撒起娇来:
“越是年关,礼部便越忙,殿下监国还不久,哪里脱得开身?若是等他得了闲,华月可都没时日陪家中父兄了,届时,倒变成了嫁出去的女儿,成了泼出去的水。”
说罢,见吴皇后唇瓣蠕动,似要反驳,华月又忙摆正了身子,轻轻笑了笑,宽慰道:
“母后且放心,家父与兄长那处自有华月照料妥当,殿下只管留在宫里辅助您筹备贺岁礼和开年大典,若是真得了闲,便到府上与家父兄长喝上一杯,那已经是皇室对妻族最高的礼遇了。”
天家到臣民家中,已算皇恩浩荡。
华月此言是在提醒吴皇后,不必因臧家或是华月而做特殊的礼遇,免得耽误了正事,更不要因此,而让其他的东宫后妃心起不满。
吴皇后显然把华月的话听了进去。
她眉眼冷了冷,随即又摇着头,轻轻叹笑:“还是你想的周到,既如此,本宫便派个得力嬷嬷给你,也好有多个帮手,若是府里缺了什么,便尽管与她说,到宫里来取便是。”
华月听了,忙起身在前跪下,“华月谢母后体恤。”
东宫夫妻俩关起门来吵的一架,下人们都闭口不谈,但太医一离开,又送来了烫伤药和养容膏,消息便不胫而走。
一时之间,后宫议论纷纷,惠宁殿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华月无意应对这些或猜疑或嘲讽的嘴脸,便推说染了风寒,怕过了病气给娘娘们,都打发走了。
这日,华月在偎在美人榻上,翻看臧府新画的布置图纸,眸底泛起层层郁色,眉心也不自觉地蹙起:
“嬷嬷,将这些排场都撤了,阿爹与阿兄是回京述职,不是荣归故里。”
她提着羊毫,在府宅门前的黄金摆件、府内的张灯结彩,还有纸张边缘处写得满满当当的庆贺戏曲,一一画了圈,这些是都要勾销的。
秦嬷嬷在旁,交握的手紧了紧,“门外的金猪是太过招摇了,府里的摆件外人又看不见,留着喜庆喜庆也好,毕竟,您与侯爷和世子爷已是多年没有团聚的了。”
“都撤了,简单些便好。”华月不容置喙,冷声下令,“与其费这些花里胡哨的心思,不若再加强些臧府的布防,莫在这个时候让有心人借故混进来才是。”
先有平西大军归来,后有镇北侯父子回京述职,几方势力在燕京汇聚,多的是有心之人想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越是这种时候,便越要藏头藏尾,人前人后都要小心谨慎,免得被人抓了话柄。
更何况,所谓亲人团聚,又不看金钱排场面子,何必净整些没用的呢?
秦嬷嬷见华月神色笃定,还带了些愠色,便不敢再多言,只连连点头应是,告退着要出宫回臧府安置妥当。
正当华月还想再叮嘱秦嬷嬷几句一切从简的话,忽听见屋外传来通禀,紧接着,吴皇后便由近身的宫人搀扶着,款款进了屋。
华月眉眼一滞,连忙将手上的图纸一合,在吴皇后看见之前,塞在了靠枕后的薄垫上。
“问母后安。”华月快步上前,微微屈膝福礼,期间还不忘拿着手帕,掩住口鼻,轻咳了两声。
“在本宫面前,你便少拿那些小儿演戏的伎俩来蒙骗人了。”吴皇后没说免礼,就径自绕过华月,往矮榻那处走,“从小到大,一旦不想应酬见人,准是拿风寒咳嗽来搪塞,也不见换个法子,还以为能骗得过谁?”
吴皇后满面皆是和蔼可亲,一边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示意华月快些到她的身边去。
若非她语气里有几分刻薄责备,那亲昵之状,真如同母亲见了女儿一般。
“还是什么都瞒不过母后的火眼金睛。”华月微微收敛心绪,将掩唇的手帕收起,露出嘴边的笑意,乖顺地走了过去,挨在吴皇后的身边坐下,“还望母后千万莫要在人前揭了华月的短,让华月躲不开那些口舌是非。”
“你这是怕了那些口舌是非的模样?”吴皇后听了,猛一瞪眼,拉长了脖子,又怪责道:“你巴巴地把话柄扔给旁人,也不出面说个清楚,非要本宫这个做长辈的拉下脸,来给你们这对夫妻平息流言,你平时的气量都放哪儿去了?”
华月抿抿嘴,仔细觑向吴皇后七分管教里还有三分疼惜的神色,才在眼波里流出些委屈的意思,道:
“母后是知道华月的,不喜叨扰,亦不喜争辩,哪会管顾那些空穴来风?”
“当真是空穴来风?”吴皇后眉间闪过冷意,盯着华月,仿佛质问。
那日,不少人看见司马焐从惠宁殿气冲冲地离开,再看见太医来给华月治伤,便都推测太子与太子妃吵了架,甚至还动了手。
至于起因是什么,猜测很多。或说是太子妃插手庆功宴一事令太子不满,又说是太子妃善妒致新进东宫侍妾位分过低,还有说太子妃因皇室对同样战功赫赫的臧家未与三王爷那般一视同仁,心有不满而与太子大吵......
显然,司马焐没有将两人吵架的缘由往外传,甚至没有告知吴皇后,否则,吴皇后今日便不会来惠宁殿探听缘由。
吴皇后望子成龙,却也宠溺爱护这唯一的命根子,是以事事处处为司马焐盘桓周旋,容不得他受半点伤。就算希望借着平南的机会拉拢势力,也必会考量其中的艰险罢?
想到这儿,华月平添几分面上的委屈,才回道:
“华月不过是与殿下谈及平南一事,起了些许争执,倒叫别人看了笑话去。”
说到这儿,她眨了眨双眼,泛出几滴酸泪,转而叹了口气:
“罢了,此事也不该叨扰母后,回头,华月再去阳梁殿向殿下赔个不是,若他真想出征那便去罢,总归艰难险途,华月都陪他去便是了。”
早前,华月夫妻二人初成婚时,也常有闹别扭的时候,每每都是华月先低的头。
不过,这两年,两人吵得倒是少了,只是关系也疏远了。
如今一听华月这一番担忧与淡淡的哭诉,吴皇后心中顿起慨叹,忙拉住华月的手,“好孩子,便是这么小的事惹恼了你?”
她的目光里欣喜难藏,顺手将华月揽在怀里,“平南一战于他重要,他着急些也不奇怪,但也确如你所说,他不合适去,如此,让底下的人去就好?”
说着,她又轻轻拍了拍华月的手背,垂眸道:
“回头,本宫让他来给你赔不是,哪能由着他让你全背下了骂名?”
华月在吴皇后的怀里微微一僵:司马焐手底下能算得上武将的,不就是那几个连爵位都被废了的吴家亲戚?若是他们去平南,倒还不如让司马焐本人去来得好。
她心中大叹不妙,但面上却仍强自镇定,不在吴皇后面前违背她的意思,略略思索了几息,才扬起脸来,疑惑道:
“母后,平边征战少则三两年,多则八九年,若是都把殿下手下能干事的都推了出去,朝中没个帮扶的,可怎么了得?”
“你这丫头怎么今日犯起了糊涂?”吴皇后又拉长了脸,与华月对视道:“且不说你臧家有人,我吴家也不是真的全没可用之人了。”
说到这处,吴皇后的眼神飘忽了一息,又迅速掩去眼底的精光,继续道:
“总之这事,你且不必操心,若是放宽了心,便早些给我儿生个嫡子,好让皇上也高兴高兴。”
说着,她又拉起华月的手,检查她手上的烫伤处,嘘寒问暖起来。
华月倒是习惯了吴皇后逢要事必只说三分,见她岔开了话题,也就不再绕着平南一事往下说,寒暄着回应了几句,便道:
“说起家父与兄长,他们二人过几日便要回到燕京,华月思量着,向母后讨个假,明日先回了臧府,待贺岁一过,再回宫里,也好在家父跟前尽一尽孝道。”
华月还只是太子妃,相较于皇帝后妃难有回娘家省亲的机会,她在行动上的约束不算太多。
况且,华月七岁进宫,与远戍北疆的亲人分隔两地,就连她大婚,父兄也未能出席。
眼下,宫中已默许她趁着父兄回京述职之期回府小住几日,向吴皇后讨多几日假,早些回臧家置办物件,自然无可厚非。
可吴皇后又拍了拍华月的手,只道:“本宫知你孝顺,但岳丈和小舅子难得回京,马虎不得,等焐儿得了闲,你们再一道回去,不是更好?”
先有小夫妻两吵架闹得宫里风风雨雨,如今若是又让华月一个人回臧家,难保宫里人不会对臧家和东宫的关系有什么猜想,继而在这节骨眼上又起什么新的风浪。
于是,吴皇后又推托道:“本宫那处也有许多赏赐之物还未盘好,届时都要你一并带去,急什么?左不过就这一两日了。”
华月早猜到吴皇后的说辞,眉眼轻挑,便如小孩儿般朝吴皇后撒起娇来:
“越是年关,礼部便越忙,殿下监国还不久,哪里脱得开身?若是等他得了闲,华月可都没时日陪家中父兄了,届时,倒变成了嫁出去的女儿,成了泼出去的水。”
说罢,见吴皇后唇瓣蠕动,似要反驳,华月又忙摆正了身子,轻轻笑了笑,宽慰道:
“母后且放心,家父与兄长那处自有华月照料妥当,殿下只管留在宫里辅助您筹备贺岁礼和开年大典,若是真得了闲,便到府上与家父兄长喝上一杯,那已经是皇室对妻族最高的礼遇了。”
天家到臣民家中,已算皇恩浩荡。
华月此言是在提醒吴皇后,不必因臧家或是华月而做特殊的礼遇,免得耽误了正事,更不要因此,而让其他的东宫后妃心起不满。
吴皇后显然把华月的话听了进去。
她眉眼冷了冷,随即又摇着头,轻轻叹笑:“还是你想的周到,既如此,本宫便派个得力嬷嬷给你,也好有多个帮手,若是府里缺了什么,便尽管与她说,到宫里来取便是。”
华月听了,忙起身在前跪下,“华月谢母后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