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寨坐落在山谷之中,周遭环绕着连绵不绝的群山与浓密的林海,只是寒冬之际,所望之处只剩下来自松衫的一抹冷绿。
李慈若的居所靠近村口,往里走几步,便会遇见一处开阔的广场。四周排列着售卖当地特产与手工艺品的小店,以及本地的一些特色餐馆,但此时多数大门紧闭,只有寥寥数家还在营业。
寒风刺骨,李慈若把围巾往上拉了拉,遮住了鼻尖,随后从口袋中掏出手机,在屏幕上轻敲出“民俗博物馆”几个字。
屏幕显示的距离是三千多米。
按着指示前行,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博物馆并未开门。李慈若在门口等了一会,见四周无人,正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心中忽然涌起一个念头,便试着轻轻推了推门,没想到竟然真的开了。
这是一扇木质的门,推开后是一个落满雪的庭院。正对着门的建筑便是博物馆。看到有人进来后,一位中年男人从侧屋走出,一边擦拭着手,一边问:“是来看博物馆的吗?”
李慈若点头,中年男人说:“等等,我开个门。”
他从口袋里取出钥匙,走到玻璃门前打开外锁,示意李慈若进入。
步入馆内,空间并不宽绰,墙壁涂成了暖暖的橙色,沿着墙摆放着展柜,中央地带略显空旷。
李慈若环视四周,博物馆被划分为三个展区。在柔和的灯光下,展柜中陈列着形形色色的器皿、衣物和书画,尽管规模不大,却种类繁多。她一路走到最深处的一间展厅,目光最终定格在一排面具上。
这些面具都是以动物为原型雕刻,整齐地陈列在透明的玻璃展柜中,灯光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鲜艳、生动。李慈若的目光逐一掠过这些面具,心中默数了一下,总共有十一只。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李慈若转过身,见到先前开门的那个中年男人正走过来。他见她站在展柜前,便笑着开口:“这些是我们这边祭祀跳舞时戴的面具。”
他的声音带着些许当地的口音。李慈若道:“跳舞?”
“对。”中年男人点头,走到展柜旁,解释道,“我们这边叫‘咒乌’,就是麻昼。用你们汉语来说,就是‘十二相舞’。虽然叫‘十二相’,但并不是由十二生肖组成。我们这儿是十一只面具,其他地方有的是七只,有的是十一只,甚至更多。”说完,他逐一指着展柜里的面具介绍,“这个是狮子,这是龙,这是虎,还有牛、雕、熊、凤凰、蛇、麒麟、豹、春鸟……”
李慈若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逐个细看,直到听到“春鸟”这个名字时,她问道:“春鸟是什么?”
“是乌鸦,我们当地人叫它春鸟。”中年男人解释道,“其他地方没有这么多动物,他们大多数都是用俩小鬼和两大鬼代替。”
李慈若“哦”了一声,随后问道:“那这一套面具是特意放在这里展览的吗?”
“对,不过过几天祭祀的时候会拿出来。”见李慈若对这些面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年男人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制作一套这样的面具非常费工夫。我们村寨现在只有这一套,平日里都放在我这里保管,只有祭祀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
李慈若看着这些精致的面具,点点头说道:“这些面具看起来制作难度很高。”
“确实如此,”中年男人继续说道,“首先,选材时,就必须先向神山问卦,只有得到神山的同意,才能进山取材。如果没有请示就贸然进山,要么找不到合适的木材,要么在雕刻过程中出现裂口而前功尽弃。而且,雕刻用的木材必须选用细腻、平滑的材料。我们这边主要用椴木和麻柳木,要求圆木直径在25到30厘米左右,长度在40到50厘米之间。木材劈开后可以制作两个面具,但还得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上几个月,才能开始雕刻。整体下来,一整套面具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他的话中透出对工艺的敬畏与熟稔,李慈若不由得看向他的手。那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指关节粗壮,手指间细小的刀痕清晰可见,指尖微微发黑,沾染着木屑和颜料的痕迹。
她问:“这些面具都是你雕刻的吗?”
男人微微一愣,随即笑了笑,说道:“我可没这个手艺,这是我师父雕刻的,我还在学习。”
李慈若的目光落在排在第一的狮子面具上。这个狮子面具看起来比她背包里的那只要新一些,表面光滑,颜色鲜艳,显然经过了精心的保养与翻新。
李慈若:“你师父是这里的本地人?”
男人点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自豪:“是的,他从小就跟着老一辈的工匠学艺,现在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说完,他指了指一侧的墙壁。李慈若这才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详细介绍着一个人的信息。
“这就是我师父,班兴旺,他是隔壁县的人。我们村的祭祀舞蹈和他们那边的有所不同。他们那儿跳的是‘池哥昼’,用的面具不是动物,而是池哥、池母,还有知玛。这次是他第一次为我们雕刻麻昼的面具。”
“第一次雕刻?”李慈若有些惊讶,“你们村里的这套面具,是第一套吗?”
“对,”中年男人点头说道,“面具被视为神物,我们会专门进行保养,所以一套面具可以传好几代人。这套是我们村的第一套麻昼面具,之前祭祀的话,都是借用其他村的面具,过几天你还在的话,可以来看一下我们这儿的麻昼表演。”
“第一套……”李慈若的思绪一时有些混乱,她捏紧了手中的背包带,心中涌起一个不安的念头。
如果这是第一套……那她手里的这个面具……
中年男人没有察觉到李慈若内心的变化。最近博物馆的访客稀少,他独自待在这里,难免有些寂寞。见到有人前来,便借机多聊了一会儿,还带着李慈若走到其他展区,热心地介绍了当地的各种民俗。李慈若静静地听着,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中年男人看了一眼手机,说道:“快到吃饭时间了,你要不要留下来吃个午饭?”
李慈若看向他,男人解释道:“这里不仅是博物馆,也是民宿。你进来的时候可能也看到了,很多空房都是用来出租的。”
这是在拉客?李慈若面不改色,点了点头:“好。”
两人走出了展厅,中年男人带着李慈若来到饮食区。李慈若点了两道炒菜和一瓶青稞酒。不久,菜肴就上桌了。她看了看时间,才十一点。
她刚在九点吃过早饭,现在确实不太饿,于是便打开青稞酒,慢慢喝着。
窗外,雪瀌瀌的下着,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饭菜,李慈若闭上眼,吞了最后一口酒,拿起筷子开始吃菜。
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李慈若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宋世秀的名字。
除了他,几乎没人会给她打电话。
她接通电话,宋世秀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吃饭了吗?”
“在吃。”李慈若回答。
“吃的什么?”
“菜。”
宋世秀笑了一下,随后叹了口气:“我睡不着,想到过年还得上学,我就很难受,要是你能在我身边就好了。”
李慈若停下了手中的筷子,不知是不是酒意上头,她握着的银筷开始褪色,往上延伸成细长的、透明的输液管,无数个输液瓶悬挂在吊杆上,她数不清这是第几瓶。
明明不该有声音,她却清晰地听到了药水在输液管里缓缓滴落的声音。
滴答,滴答。
“菜合胃口吗?”
李慈若回过神来,才发现手中的电话早已被她挂断。她将手机塞回口袋,淡淡地说道:“合胃口。”
中年男人坐在她对面,看了看她的盘子,问道:“看你没怎么吃,我还以为你觉得太淡了。你是一个人来的吗?”
“对。”
“哦,看你像个学生,敢一个人跑到这么偏远的地方,也挺厉害的。你住在附近?”
“就住在村口那家民宿。”
中年男人点点头,说道:“是不是‘云上人间’?我跟那家老板是老朋友了,她从外省搬来的,还带着一个女儿,挺不容易的。”
“这世上,谁又容易呢。”
李慈若突然冒出这句话,让中年男人愣了一下。他随即点头说道:“是啊,像我开这个博物馆,也只是想宣传我们的特色文化,所以不收门票。但维修费用还得自己掏腰包,我只好用这块地剩下的地方开了家民宿。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几乎花光了积蓄。偶尔闲下来的时候,还得出去打零工贴补。”
李慈若漫不经心地听着,没过多久,她便吃完了饭。她放下筷子,掏出纸巾擦了擦嘴。临走前,她突然问道:“你们这附近,有没有听说过哪里有面具丢失的事情?”
中年男人皱了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面具一般都保管得很严,基本不会丢失……不过,好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大概十多年前,我们村向别的村借了一套面具来做祭祀,结果祭祀结束后,丢了一个狮头面具。因为这事儿,我们跟那个村结下了梁子,从此再也没来往过。后来,我们找我师父重新雕刻了一整套面具,还特意多做了一个狮头,还给了他们。”
他抬头诧异地看着李慈若,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
李慈若道:“民宿老板跟我提了几句,我便有些好奇。你们家的菜做得很好吃,我明天再过来。”
李慈若的居所靠近村口,往里走几步,便会遇见一处开阔的广场。四周排列着售卖当地特产与手工艺品的小店,以及本地的一些特色餐馆,但此时多数大门紧闭,只有寥寥数家还在营业。
寒风刺骨,李慈若把围巾往上拉了拉,遮住了鼻尖,随后从口袋中掏出手机,在屏幕上轻敲出“民俗博物馆”几个字。
屏幕显示的距离是三千多米。
按着指示前行,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博物馆并未开门。李慈若在门口等了一会,见四周无人,正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心中忽然涌起一个念头,便试着轻轻推了推门,没想到竟然真的开了。
这是一扇木质的门,推开后是一个落满雪的庭院。正对着门的建筑便是博物馆。看到有人进来后,一位中年男人从侧屋走出,一边擦拭着手,一边问:“是来看博物馆的吗?”
李慈若点头,中年男人说:“等等,我开个门。”
他从口袋里取出钥匙,走到玻璃门前打开外锁,示意李慈若进入。
步入馆内,空间并不宽绰,墙壁涂成了暖暖的橙色,沿着墙摆放着展柜,中央地带略显空旷。
李慈若环视四周,博物馆被划分为三个展区。在柔和的灯光下,展柜中陈列着形形色色的器皿、衣物和书画,尽管规模不大,却种类繁多。她一路走到最深处的一间展厅,目光最终定格在一排面具上。
这些面具都是以动物为原型雕刻,整齐地陈列在透明的玻璃展柜中,灯光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鲜艳、生动。李慈若的目光逐一掠过这些面具,心中默数了一下,总共有十一只。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李慈若转过身,见到先前开门的那个中年男人正走过来。他见她站在展柜前,便笑着开口:“这些是我们这边祭祀跳舞时戴的面具。”
他的声音带着些许当地的口音。李慈若道:“跳舞?”
“对。”中年男人点头,走到展柜旁,解释道,“我们这边叫‘咒乌’,就是麻昼。用你们汉语来说,就是‘十二相舞’。虽然叫‘十二相’,但并不是由十二生肖组成。我们这儿是十一只面具,其他地方有的是七只,有的是十一只,甚至更多。”说完,他逐一指着展柜里的面具介绍,“这个是狮子,这是龙,这是虎,还有牛、雕、熊、凤凰、蛇、麒麟、豹、春鸟……”
李慈若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逐个细看,直到听到“春鸟”这个名字时,她问道:“春鸟是什么?”
“是乌鸦,我们当地人叫它春鸟。”中年男人解释道,“其他地方没有这么多动物,他们大多数都是用俩小鬼和两大鬼代替。”
李慈若“哦”了一声,随后问道:“那这一套面具是特意放在这里展览的吗?”
“对,不过过几天祭祀的时候会拿出来。”见李慈若对这些面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年男人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制作一套这样的面具非常费工夫。我们村寨现在只有这一套,平日里都放在我这里保管,只有祭祀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
李慈若看着这些精致的面具,点点头说道:“这些面具看起来制作难度很高。”
“确实如此,”中年男人继续说道,“首先,选材时,就必须先向神山问卦,只有得到神山的同意,才能进山取材。如果没有请示就贸然进山,要么找不到合适的木材,要么在雕刻过程中出现裂口而前功尽弃。而且,雕刻用的木材必须选用细腻、平滑的材料。我们这边主要用椴木和麻柳木,要求圆木直径在25到30厘米左右,长度在40到50厘米之间。木材劈开后可以制作两个面具,但还得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上几个月,才能开始雕刻。整体下来,一整套面具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他的话中透出对工艺的敬畏与熟稔,李慈若不由得看向他的手。那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指关节粗壮,手指间细小的刀痕清晰可见,指尖微微发黑,沾染着木屑和颜料的痕迹。
她问:“这些面具都是你雕刻的吗?”
男人微微一愣,随即笑了笑,说道:“我可没这个手艺,这是我师父雕刻的,我还在学习。”
李慈若的目光落在排在第一的狮子面具上。这个狮子面具看起来比她背包里的那只要新一些,表面光滑,颜色鲜艳,显然经过了精心的保养与翻新。
李慈若:“你师父是这里的本地人?”
男人点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自豪:“是的,他从小就跟着老一辈的工匠学艺,现在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说完,他指了指一侧的墙壁。李慈若这才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详细介绍着一个人的信息。
“这就是我师父,班兴旺,他是隔壁县的人。我们村的祭祀舞蹈和他们那边的有所不同。他们那儿跳的是‘池哥昼’,用的面具不是动物,而是池哥、池母,还有知玛。这次是他第一次为我们雕刻麻昼的面具。”
“第一次雕刻?”李慈若有些惊讶,“你们村里的这套面具,是第一套吗?”
“对,”中年男人点头说道,“面具被视为神物,我们会专门进行保养,所以一套面具可以传好几代人。这套是我们村的第一套麻昼面具,之前祭祀的话,都是借用其他村的面具,过几天你还在的话,可以来看一下我们这儿的麻昼表演。”
“第一套……”李慈若的思绪一时有些混乱,她捏紧了手中的背包带,心中涌起一个不安的念头。
如果这是第一套……那她手里的这个面具……
中年男人没有察觉到李慈若内心的变化。最近博物馆的访客稀少,他独自待在这里,难免有些寂寞。见到有人前来,便借机多聊了一会儿,还带着李慈若走到其他展区,热心地介绍了当地的各种民俗。李慈若静静地听着,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中年男人看了一眼手机,说道:“快到吃饭时间了,你要不要留下来吃个午饭?”
李慈若看向他,男人解释道:“这里不仅是博物馆,也是民宿。你进来的时候可能也看到了,很多空房都是用来出租的。”
这是在拉客?李慈若面不改色,点了点头:“好。”
两人走出了展厅,中年男人带着李慈若来到饮食区。李慈若点了两道炒菜和一瓶青稞酒。不久,菜肴就上桌了。她看了看时间,才十一点。
她刚在九点吃过早饭,现在确实不太饿,于是便打开青稞酒,慢慢喝着。
窗外,雪瀌瀌的下着,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饭菜,李慈若闭上眼,吞了最后一口酒,拿起筷子开始吃菜。
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李慈若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宋世秀的名字。
除了他,几乎没人会给她打电话。
她接通电话,宋世秀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吃饭了吗?”
“在吃。”李慈若回答。
“吃的什么?”
“菜。”
宋世秀笑了一下,随后叹了口气:“我睡不着,想到过年还得上学,我就很难受,要是你能在我身边就好了。”
李慈若停下了手中的筷子,不知是不是酒意上头,她握着的银筷开始褪色,往上延伸成细长的、透明的输液管,无数个输液瓶悬挂在吊杆上,她数不清这是第几瓶。
明明不该有声音,她却清晰地听到了药水在输液管里缓缓滴落的声音。
滴答,滴答。
“菜合胃口吗?”
李慈若回过神来,才发现手中的电话早已被她挂断。她将手机塞回口袋,淡淡地说道:“合胃口。”
中年男人坐在她对面,看了看她的盘子,问道:“看你没怎么吃,我还以为你觉得太淡了。你是一个人来的吗?”
“对。”
“哦,看你像个学生,敢一个人跑到这么偏远的地方,也挺厉害的。你住在附近?”
“就住在村口那家民宿。”
中年男人点点头,说道:“是不是‘云上人间’?我跟那家老板是老朋友了,她从外省搬来的,还带着一个女儿,挺不容易的。”
“这世上,谁又容易呢。”
李慈若突然冒出这句话,让中年男人愣了一下。他随即点头说道:“是啊,像我开这个博物馆,也只是想宣传我们的特色文化,所以不收门票。但维修费用还得自己掏腰包,我只好用这块地剩下的地方开了家民宿。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几乎花光了积蓄。偶尔闲下来的时候,还得出去打零工贴补。”
李慈若漫不经心地听着,没过多久,她便吃完了饭。她放下筷子,掏出纸巾擦了擦嘴。临走前,她突然问道:“你们这附近,有没有听说过哪里有面具丢失的事情?”
中年男人皱了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面具一般都保管得很严,基本不会丢失……不过,好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大概十多年前,我们村向别的村借了一套面具来做祭祀,结果祭祀结束后,丢了一个狮头面具。因为这事儿,我们跟那个村结下了梁子,从此再也没来往过。后来,我们找我师父重新雕刻了一整套面具,还特意多做了一个狮头,还给了他们。”
他抬头诧异地看着李慈若,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
李慈若道:“民宿老板跟我提了几句,我便有些好奇。你们家的菜做得很好吃,我明天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