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卯正二刻,仰止斋外面便来了人通传。

    只道:“几位先生现已从文华殿那边过来,带了题卷,辰初一刻便在旁边奉宸殿开考,还请诸位小姐随奴等移步奉宸殿。”

    众人于是纷纷整理仪容,随宫人去往奉宸殿。

    此殿距离伴读们住着的仰止斋走路过去连半刻都不需要,没一会儿便到了。

    正上首是先生们讲课的地方,下方则桌椅齐全,案头上笔墨纸砚具备;靠西墙则设了几张方几、几把椅子,有书格亦有茶桌,该是为先生们两讲间隙歇憩之用。

    她们才各自选好自己的位置坐下来。

    姜雪玉对谢危终究是有些发怵,直接先挑了最角落里光线不大好显得有些阴暗的一张书案,虽然一会儿写东西可能有点费眼睛,但可避开旁人的目光。

    这时后面便传来了一声:“先生们请。”

    众人顿时重新起身。

    姜雪玉立在角落里回头一看,只见谢危今日着一身宽松的苍青道袍,以青玉簪束发,眉眼淡不染尘,唇边含着点惯常的笑意,与另三位上了年纪须发已白的老学究从殿外走了进来,论仪容气度实在有些鹤立鸡群,更别说是在朝中同品级之人里过于轻的年纪了。

    有先前还嘲笑过旁人提起谢危脸红的世家小姐,见了才知道那人当时没说瞎话。

    一时有许多人不敢直视。

    想起这人顶着一张这样俊美的脸让自己叫哥哥,就……

    羞耻。

    姜雪玉看了一眼之后便立刻垂下头。

    只是……

    谢危夹着卷起来的一摞题卷入殿,刚将其置于案上,抬眼一看,眉梢便微微一动。又把向角落里扫看一圈,这才见着那昏暗角落里垂首立着的姜雪玉。

    他拆卷的手指便微微一顿。

    旁边一位老翰林问他:“居安,怎么了?”

    谢危只点了一旁侍立在殿门口的宫人,淡淡道:“往后若非疾风狂雨烈日,都把东角的窗扇打开。”

    宫人立刻应声:“是。”

    然后从姜雪玉身边走过,把先才紧紧闭着的窗扇推开了。

    外头的天光顿时倾泻进来,全洒落在她的身上,也把她面前的桌案与笔纸照了个亮亮堂堂。

    谢危吩咐完便低头继续拆卷。

    拆完微微垂着眼眸将题卷的数目点过一遍,然后问同来的三位老翰林道:“几位老大人过目一下?”

    三人都站着没动,摇了摇头。

    其中一位老翰林叹了口气,道:“一帮小女娃子读书,这考校也跟儿戏似的,有什么过目不过目的?不都是那样吗?谢少师看过也就是了。”

    谢危看他一眼,没说什么,只将题卷递给了宫人。

    宫人双手将题卷接过,而后一份一份地发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姜雪玉正好是最后一份。

    姜雪宁看着卷子只觉得震惊,这简直跟燕临给她看的一模一样!

    坏了!

    没给雪玉瞟一眼!

    然后便听上首谢危道:“此次考校只是为了看看诸位伴读的学识修养在何种层次,作答的难度也不高。所以答卷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时辰,当场阅卷,做个评判。现在便可请诸位开始答卷了。”

    他声音平平淡淡,不起波澜。

    落在人耳中,竟有一种清风拂面似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话中藏有宽慰之意,轻易便消解掉人原本进入殿中时的紧张,略略放松下来。

    下方如萧姝、姚惜等人,皆是学识修养俱佳,胸有成竹,听得谢危此言,便都起笔蘸墨,对着发下来的题卷在空白的宣纸上完整作答。

    倒是姜雪玉盯着题卷看了半天,足足过了有好半晌,才伸出手去,不紧不慢地写了起来。

    上头几位先生这时已经到了左边设的那几把椅子上坐下,只叫宫人沏了茶端上来。

    方才回谢危话的那位老先生道:“一个公主闹着要读书,圣上纵着随便请几个人来教就是,总归女儿家也不须懂得什么太大的道理,在家听父母,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学一学《孝经》《女戒》也就罢了,偏还要搞出这般大的阵仗,不知道的怕还以为是哪位皇子出阁读书呢。老夫在翰林院也算是兢兢业业治学十余载了,到如今竟跑来教一群女娃娃,像什么话!”

    谢危坐在他旁边,低眉端了茶盏,揭了茶盖,没有接话。

    倒是旁边两位先生被这番话勾起了几分不满。

    这些老先生都是翰林院清贵出身,自有自己的气节在,便是皇帝在面前,很多话也是不顾忌的。如今他们说的这些,也都在朝堂上讲过好几遍了。

    奈何沈琅偏宠长公主,一意孤行,听不得人劝。

    所以讲了也没用。

    谢危在朝上就听他们抱怨过了,且每每把自己拖出来说上一说,倒好像这件事他也有多大的不满似的。

    但他也并不表露出自己对此有太多的情绪。

    当下只朝一旁正在认真答卷的那些个伴读的世家小姐看了一眼,目光也在姜雪玉那定了一定,吹了茶略饮一口,却是道:“诸位伴读都在作答,我等还是少说些话,以免搅扰了吧。”

    几位老先生这下便不好再多言了。

    历来考场监考便甚为枯燥。

    谢危自带了一本《守白论》来,坐在边上一页一页慢慢地看。

    那几位先生却不大坐得住。

    圣上点了他们来教长公主并一群伴读的世家姑娘,本来就叫他们有些不满,在这儿坐了没两刻,既不能说话,又无心看书,索性便称去外面透气。

    竟连“监考”这件事都扔了,相携从奉宸殿出去,只留下谢危一人在此。

    从头到尾,谢危看都没看他们一眼,只翻着自己的书。

    姜雪宁虽坐在角落中,方才却也将那几位老先生的话听在耳中,又见这几人没坐一会儿便出去了,一时没忍住皱了眉。

    要不说怎么是“老学究”呢?

    老成这样,合该埋进土里!

    一题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作何解?如何论‘君子贵立志’?”

    姜雪玉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答:一个人内心深处最为珍贵和坚定的东西。一个人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不被外界所左右和动摇。

    “君子贵立志”是说,孔子看来,一个君子的志向应该是符合道德和仁义的,是为了实现和谐和个人修养而努力的。只有树立了这样的志向,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再看姜雪宁那里,竟然直接在卷上画了个王八,然后写:“一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二说‘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既是‘匹夫’,便属庸碌,何来有‘志’?既无志,有什么夺不夺的?予不知当作何解,唯明了一事:圣人原来也胡说八道!”

    二题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请以‘德’字立论。”

    姜雪玉:一个人的德行是由天赋予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或挑战而轻易丧失。

    因此,即使面对像桓魋这样的权臣的威胁,孔子依然坚信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不为所动。反映出孔子对道德价值的尊重和对个人责任的担当。

    姜雪宁:这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上天给予了我这样的品德,宋国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据说孔子去陈国时经过宋国,宋国的司马桓魋听说后,便去加害孔子。

    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讲周礼,桓魋便带人砍倒了大树,想要杀孔子。

    这话是孔子在逃跑途中说的。

    可即便不正常如姜雪宁,谢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她混过去了。

    众人散去,姜雪宁还在困惑,就听谢危走来叫姜雪玉在殿外等他,他受姜父所托,要亲自送她回府。

章节目录

宁安如梦之执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一颗璇玑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颗璇玑星并收藏宁安如梦之执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