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不能开启,更无可能移出先皇后的尸骨,即便周慕寒可以力排众议,却也逃脱不了身为人子的传统孝道。
慕青带了先皇后生前最爱的首饰器物和衣服,在江南给她立了衣冠冢。
慕青在江南住了一年左右,直到京城飞鹰传书,她才回京。
华贵的马车内,慕青握着信一言不发,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卫连城跑了!
诏狱的狱卒曾受李家恩惠,通风报信,联合西苍人劫狱,救走了卫连城。
卫连城倒也能狠下心,他的左臂被锁链横贯,竟挥刀自断一臂。
“发玄铁令,全力搜捕,不惜任何代价。”虽然这样命令,但慕青心里清楚,像卫连城这样狡猾且善于忍耐的人,一旦被他寻到机会逃脱,就会如鱼入水,再难寻到踪迹。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
慕青在卫连城逃离的第二年,直接对外宣称他因病亡故,西苍国老皇帝年迈,几位皇子忙着争抢皇位,少一位竞争者,他们求之不得。
春日的繁花似锦,一番热闹景象。已近黄昏,外出的人该归家了。
慕青坐在黄花梨木的圆桌边,手里拿着银箸,拨小薰球里的香灰。
她穿着淡青色的春衫,衣摆绣了芍药,铺展开,如掌管春日的仙子。
日暮,晏秋回到府中,看到这场景,刹时感觉心头暖热。
“回来了。”慕青转头看见他,站起身,对瑞儿道:“摆饭吧。”
饭菜简单精巧,三样荤菜两样素菜,晏秋很自然的给慕青布好菜,自己才开始吃。
三年前,周慕寒授予晏秋京兆府少伊的官职,负责京城的治安。
是提拔信任,可更多的是考察度量,毕竟晏秋暗卫出身,身份实在寒微。
周慕寒亦有几分为难的私心在,京兆府的官极难做,京中遍是王候官吏,关系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招惹上祸端。
而晏秋尚是一个没有做过官的武夫。
出身卑微算不得什么,可若是没有能耐,就不能交付重任了。
好在晏秋做事沉稳,很有分寸。又有公主府的情报网在,他对京中的人员关系调动了如指掌。
三年下来,他于京兆府的差事,已是游刃有余。
饭后两人在园中散步,日已落,晏秋挑了一盏灯笼行至湖边。
“公主好像有心事?”
慕青犹豫片刻,还是道:“卫连城有消息了。”
卫连城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剑,直至除掉,否则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
晏秋表情严肃起来,卫连城隐藏了这么久,此时暴露出踪迹,想来很快就有所动作了。
“他回西苍了。”慕青叹息道。
卫连城回西苍,最大的可能就是要夺权。晏秋沉吟片刻,道:“西苍国的几个皇子不是卫连城的对手,我们要早做打算。”
“早知今日,当初就该早早了结他的性命。”慕青恨恨道。
晏秋轻笑一声,被慕青瞪了一眼,她凶巴巴,没好气的说:“你笑什么?”
晏秋温声道:“我笑公主如今也会说‘后悔’这样的话了。”
“我只是说说而已!”
晏秋道:“当初留他性命,自有用处,只是没想到他逃脱的太快了,况且又有内鬼,这是谁也预料不到的。”
慕青抬头看着皎洁的清辉,今夜的月色格外明朗,天空中不见半片乌云,将远树和湖面镀上了银光。
她淡然道:“你无须安慰我,若是这样的小事儿,我都要心中懊恼不休,岂不是早就悔恨而死了。”
晏秋的掌心落在她的后脑勺:“公主心胸豁达,秋自愧不如。”
在慕青的眸光下,晏秋向前走一步,手臂略一用力,将慕青揽至胸前。
慕青手臂自然的环住他的腰,劲瘦有力,薄薄的春衫下藏着喷薄而出的力量。
慕青抬起手腕,纤嫩的指尖顺着他的脊背一路向下,感觉到他身体瞬间变得僵硬。
她仍不住手,指尖绕至身前,继续向下滑动。
“公主!”慕青警告的声音异常嘶哑,像是裹着白糖的沙桔蜜饯。
慕青一抬头,晏秋看到了她脸上明晃晃的故意,三分得意,三分高贵。就像那天上的月,让人忍不住摘下来。
下一刻,慕青被打横抱起,骤然的失重让她下意识轻呼:“放我下来!”
晏秋低哑着声音询问:“公主不愿意吗?”
明明是询问,他却没有半点要放下的意思。
脚步略过青石小路,片息之后,寝殿的大门紧闭。
香云纱制的帷幔无风而动,塌上身影交错摇曳,雨滴莲华,风卷红香,细碎的声音似愉似痛。
夜色深远,有人欢愉有人孤寂。
*
三个月后,卫连城登基的消息自西苍传来,很快如风卷残云,传遍了大周的每一寸土地。
消息每经过一处,便如火种洒在满地的小麦秸秆上,引起燎原之势的讨论。
卫连城举倾国之力,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更把这把火烧成漫天之势。
如今连民间百姓谈及,都带上了惶恐之色。因为上一次兵败时,西苍的主帅正是当年西苍的三皇子。
恰这般人心不稳时,卫连城派人下了和谈书信,堂而皇之的写明了,只要慕青一人,只要她回西苍,西苍就此罢兵,且今后愿意同大周互市。
周慕寒立刻封锁消息,斩杀传信的使臣,焚毁书信。可消息还是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朝堂,就连民间都开始议论纷纷,其中以京城最甚。
不止于此,公主府前,每日都有人驻足,对着高大肃穆的大门指点品评,言辞内容可以想见。
甚至有青衫书生往树枝挂上三尺白绫,站在树下,背着手摇头晃脑背诵古文“孔子云‘忠贞报国’……”。
又列举了前朝公主和亲的例子,一一讲说。
围观的百姓听得起劲,纷纷拍手称赞叫好,嘴里嚷着“就该如此。”
瑞儿躲在紧闭的大门里,顺着门缝瞧见这场景,气得直跺脚,也顾不上礼节,转身道:“公主,奴婢这就让侍卫赶走他们!”
慕青并未准许,她眼神不起丝毫波澜,安静的站着,似乎眼前这场闹剧与她无关。
透过窄窄的门缝,人性的自私展露无疑。
但她并不因此感到伤心,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她自己做不到,也不会逼迫别人做到。
门外,那书生已慷慨激昂的说完,在众人的应和声中,向着白绫走去。
又是一阵忠君爱国的语录后,他将脖子挂进了白绫里。
众人忙上前将他取下,拍着背部给他顺气,七嘴八舌的安慰他。
“公子使不得啊!”
“使不得使不得,该羞愧的另有其人。”
……
慕青看着一群人大声嚷嚷着,几人正斜着眼朝门内看。
她冷声道:“不过是群被人收买的无知之人,不足为惧。”
再看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她转身就离开了,只留下一句吩咐:“寻个机会,把几个领头之人抓过来。”
门外那群人眼见今日戏份做足了,人越聚越多,便要开始带头喊话。
忽然见一名身材高挑婀娜的女子,从人群中走出来。
她频频朝书生看去,一副极是好奇的模样。
书生本是贫苦之人,何曾受过女子这般注视,一时忍不住要显露自己,故意撕心裂肺嚎哭起来,嘴里还念叨着忠孝。
未曾想美人当真走到自己面前,离得近了,书生清晰瞧见她戴着耳铛金钗,皆是不俗,当即心下更喜。
美人穿着鹅黄衣裙,眸光闪动,正是裴杏。
她盈盈一拜,嗓音温柔似雾,客气询问道:“公子为何在此哭泣?”
书生停了哭嚎,义愤填膺说:“自是为了大周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为此哭泣。”
裴杏赞许道:“公子心怀天下,实在是让我等佩服!只是公子具体是所为何事悲伤呢?”
书生面色一红,他也知道自己的所为不光彩,可被架在了火上,他不得不做出光明正大的模样。
书生干巴巴道:“自是为了与西苍的战事。”
裴杏闻言,面露了然,颔首赞同道:“我也听闻西苍皇帝想要与我们开战,公子这般义愤填膺,莫不是要自请去前线杀敌?”
书生声音低了下去:“我乃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能上阵杀敌呢?”
裴杏面带钦佩,语气笃定:“既然如此,想来公子是愿意到了战场,做使臣,出使西苍,为两国谈判?”
书生这才隐约感觉这女子来者不善,开始后悔自己不该逞一时之气。可她用话把自己架得高高的,自己一时也下不来台。
他涨红了脸,语气也生硬起来:“某眼下虽无功名,但要是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定然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他话虽说得慷慨,可经过裴杏一连串的问询,众人觉得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又难免无力。
因此只有寥寥几人为他喝彩。
裴杏却在此时变了脸,她提高了嗓音,嘲笑道:“看来这位公子身无长物,眼下尚且无法为国效力!”
“既如此,你便是去做个挑夫,做个工匠,也比现下有用。可你却如同跳梁小丑,煽风点火,逼迫他人,岂是大丈夫所为?”
“这叫什么?慨他人之慷?”裴杏大声道:“咱们民间说,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书生怒极,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硬了脖子,一口咬定:“在下绝无半点私心。”
围观的众人游移不定,虽然觉得女子说得在理,却也觉得书生却有报国之心,只是无用罢了。
书生见众人面色犹豫,当即痛哭流涕:“在下一番报国之心,却被人曲解至此,可恨啊!”
他挣扎着爬起来,口中含糊不清:“受此大辱,我当以死明志!”
说话间,就要朝树上撞去,却被围观的人七手八脚拉住。
众人见他要以死明志,纷纷起了怜悯之心,觉得他也是赤诚之人。
“这位公子说得在理!”
“他却有一片报国之心不假。”
“这小娘子也太泼辣,说话着实不讲理了些。”
刹那,风评逆转,众人又站到了书生那边。
虽然还有不少人觉得小娘子说得更在理,却碍于人少,不敢说话。
裴杏瞧着众人一瞬间翻了脸,心中冷笑,有些人根本不明辨是非,简直是墙头草!
想来,他们中也有不少人盼着朝廷送公主到西苍去,好换得自己一时的安隅。
他们为着自己考虑,不能说错,只是着实让人寒心。
裴杏并不着急,她耐心等议论声稍歇,才合掌拍手。
随着她清脆的拍手声,从人群中走出两名大汉,压着一个瘦弱的男子。
书生一见那男子,面色顷刻惨白起来。
裴杏儿一挥手,在众人的注视下,指着瘦弱的男子道:“诸位,我观察这书生好几日,今日终于让我逮到,他与这个人私下往来,是被人收买了,来蛊惑人心的。”
书生立刻大声反驳:“你诬陷,我没有!”
大汉立刻从瘦男子怀中掏出一个钱袋,递给裴杏。
裴杏从里取出一块银子,翻过来高高举起:“诸位请看,这银子底部印了西苍的字,是西苍来的。”
她犀利看向书生:“大家不妨搜搜那书生的袖子,看看里面有没有西苍来的银子!”
原本安慰着书生的人,转而按住他的手,在袖中摸索片刻,当真取出一块银子。
“大家快看,真的西苍的。”
“西苍人实在可恶,竟然妄想蛊惑我们!”
“差点上了他们的当了!”
方才支持裴杏,沉默不语的人也纷纷出口:“公主岂能受辱!”
“迎战!迎战!”
慕青带了先皇后生前最爱的首饰器物和衣服,在江南给她立了衣冠冢。
慕青在江南住了一年左右,直到京城飞鹰传书,她才回京。
华贵的马车内,慕青握着信一言不发,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卫连城跑了!
诏狱的狱卒曾受李家恩惠,通风报信,联合西苍人劫狱,救走了卫连城。
卫连城倒也能狠下心,他的左臂被锁链横贯,竟挥刀自断一臂。
“发玄铁令,全力搜捕,不惜任何代价。”虽然这样命令,但慕青心里清楚,像卫连城这样狡猾且善于忍耐的人,一旦被他寻到机会逃脱,就会如鱼入水,再难寻到踪迹。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
慕青在卫连城逃离的第二年,直接对外宣称他因病亡故,西苍国老皇帝年迈,几位皇子忙着争抢皇位,少一位竞争者,他们求之不得。
春日的繁花似锦,一番热闹景象。已近黄昏,外出的人该归家了。
慕青坐在黄花梨木的圆桌边,手里拿着银箸,拨小薰球里的香灰。
她穿着淡青色的春衫,衣摆绣了芍药,铺展开,如掌管春日的仙子。
日暮,晏秋回到府中,看到这场景,刹时感觉心头暖热。
“回来了。”慕青转头看见他,站起身,对瑞儿道:“摆饭吧。”
饭菜简单精巧,三样荤菜两样素菜,晏秋很自然的给慕青布好菜,自己才开始吃。
三年前,周慕寒授予晏秋京兆府少伊的官职,负责京城的治安。
是提拔信任,可更多的是考察度量,毕竟晏秋暗卫出身,身份实在寒微。
周慕寒亦有几分为难的私心在,京兆府的官极难做,京中遍是王候官吏,关系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招惹上祸端。
而晏秋尚是一个没有做过官的武夫。
出身卑微算不得什么,可若是没有能耐,就不能交付重任了。
好在晏秋做事沉稳,很有分寸。又有公主府的情报网在,他对京中的人员关系调动了如指掌。
三年下来,他于京兆府的差事,已是游刃有余。
饭后两人在园中散步,日已落,晏秋挑了一盏灯笼行至湖边。
“公主好像有心事?”
慕青犹豫片刻,还是道:“卫连城有消息了。”
卫连城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剑,直至除掉,否则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
晏秋表情严肃起来,卫连城隐藏了这么久,此时暴露出踪迹,想来很快就有所动作了。
“他回西苍了。”慕青叹息道。
卫连城回西苍,最大的可能就是要夺权。晏秋沉吟片刻,道:“西苍国的几个皇子不是卫连城的对手,我们要早做打算。”
“早知今日,当初就该早早了结他的性命。”慕青恨恨道。
晏秋轻笑一声,被慕青瞪了一眼,她凶巴巴,没好气的说:“你笑什么?”
晏秋温声道:“我笑公主如今也会说‘后悔’这样的话了。”
“我只是说说而已!”
晏秋道:“当初留他性命,自有用处,只是没想到他逃脱的太快了,况且又有内鬼,这是谁也预料不到的。”
慕青抬头看着皎洁的清辉,今夜的月色格外明朗,天空中不见半片乌云,将远树和湖面镀上了银光。
她淡然道:“你无须安慰我,若是这样的小事儿,我都要心中懊恼不休,岂不是早就悔恨而死了。”
晏秋的掌心落在她的后脑勺:“公主心胸豁达,秋自愧不如。”
在慕青的眸光下,晏秋向前走一步,手臂略一用力,将慕青揽至胸前。
慕青手臂自然的环住他的腰,劲瘦有力,薄薄的春衫下藏着喷薄而出的力量。
慕青抬起手腕,纤嫩的指尖顺着他的脊背一路向下,感觉到他身体瞬间变得僵硬。
她仍不住手,指尖绕至身前,继续向下滑动。
“公主!”慕青警告的声音异常嘶哑,像是裹着白糖的沙桔蜜饯。
慕青一抬头,晏秋看到了她脸上明晃晃的故意,三分得意,三分高贵。就像那天上的月,让人忍不住摘下来。
下一刻,慕青被打横抱起,骤然的失重让她下意识轻呼:“放我下来!”
晏秋低哑着声音询问:“公主不愿意吗?”
明明是询问,他却没有半点要放下的意思。
脚步略过青石小路,片息之后,寝殿的大门紧闭。
香云纱制的帷幔无风而动,塌上身影交错摇曳,雨滴莲华,风卷红香,细碎的声音似愉似痛。
夜色深远,有人欢愉有人孤寂。
*
三个月后,卫连城登基的消息自西苍传来,很快如风卷残云,传遍了大周的每一寸土地。
消息每经过一处,便如火种洒在满地的小麦秸秆上,引起燎原之势的讨论。
卫连城举倾国之力,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更把这把火烧成漫天之势。
如今连民间百姓谈及,都带上了惶恐之色。因为上一次兵败时,西苍的主帅正是当年西苍的三皇子。
恰这般人心不稳时,卫连城派人下了和谈书信,堂而皇之的写明了,只要慕青一人,只要她回西苍,西苍就此罢兵,且今后愿意同大周互市。
周慕寒立刻封锁消息,斩杀传信的使臣,焚毁书信。可消息还是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朝堂,就连民间都开始议论纷纷,其中以京城最甚。
不止于此,公主府前,每日都有人驻足,对着高大肃穆的大门指点品评,言辞内容可以想见。
甚至有青衫书生往树枝挂上三尺白绫,站在树下,背着手摇头晃脑背诵古文“孔子云‘忠贞报国’……”。
又列举了前朝公主和亲的例子,一一讲说。
围观的百姓听得起劲,纷纷拍手称赞叫好,嘴里嚷着“就该如此。”
瑞儿躲在紧闭的大门里,顺着门缝瞧见这场景,气得直跺脚,也顾不上礼节,转身道:“公主,奴婢这就让侍卫赶走他们!”
慕青并未准许,她眼神不起丝毫波澜,安静的站着,似乎眼前这场闹剧与她无关。
透过窄窄的门缝,人性的自私展露无疑。
但她并不因此感到伤心,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她自己做不到,也不会逼迫别人做到。
门外,那书生已慷慨激昂的说完,在众人的应和声中,向着白绫走去。
又是一阵忠君爱国的语录后,他将脖子挂进了白绫里。
众人忙上前将他取下,拍着背部给他顺气,七嘴八舌的安慰他。
“公子使不得啊!”
“使不得使不得,该羞愧的另有其人。”
……
慕青看着一群人大声嚷嚷着,几人正斜着眼朝门内看。
她冷声道:“不过是群被人收买的无知之人,不足为惧。”
再看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她转身就离开了,只留下一句吩咐:“寻个机会,把几个领头之人抓过来。”
门外那群人眼见今日戏份做足了,人越聚越多,便要开始带头喊话。
忽然见一名身材高挑婀娜的女子,从人群中走出来。
她频频朝书生看去,一副极是好奇的模样。
书生本是贫苦之人,何曾受过女子这般注视,一时忍不住要显露自己,故意撕心裂肺嚎哭起来,嘴里还念叨着忠孝。
未曾想美人当真走到自己面前,离得近了,书生清晰瞧见她戴着耳铛金钗,皆是不俗,当即心下更喜。
美人穿着鹅黄衣裙,眸光闪动,正是裴杏。
她盈盈一拜,嗓音温柔似雾,客气询问道:“公子为何在此哭泣?”
书生停了哭嚎,义愤填膺说:“自是为了大周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为此哭泣。”
裴杏赞许道:“公子心怀天下,实在是让我等佩服!只是公子具体是所为何事悲伤呢?”
书生面色一红,他也知道自己的所为不光彩,可被架在了火上,他不得不做出光明正大的模样。
书生干巴巴道:“自是为了与西苍的战事。”
裴杏闻言,面露了然,颔首赞同道:“我也听闻西苍皇帝想要与我们开战,公子这般义愤填膺,莫不是要自请去前线杀敌?”
书生声音低了下去:“我乃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能上阵杀敌呢?”
裴杏面带钦佩,语气笃定:“既然如此,想来公子是愿意到了战场,做使臣,出使西苍,为两国谈判?”
书生这才隐约感觉这女子来者不善,开始后悔自己不该逞一时之气。可她用话把自己架得高高的,自己一时也下不来台。
他涨红了脸,语气也生硬起来:“某眼下虽无功名,但要是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定然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他话虽说得慷慨,可经过裴杏一连串的问询,众人觉得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又难免无力。
因此只有寥寥几人为他喝彩。
裴杏却在此时变了脸,她提高了嗓音,嘲笑道:“看来这位公子身无长物,眼下尚且无法为国效力!”
“既如此,你便是去做个挑夫,做个工匠,也比现下有用。可你却如同跳梁小丑,煽风点火,逼迫他人,岂是大丈夫所为?”
“这叫什么?慨他人之慷?”裴杏大声道:“咱们民间说,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书生怒极,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硬了脖子,一口咬定:“在下绝无半点私心。”
围观的众人游移不定,虽然觉得女子说得在理,却也觉得书生却有报国之心,只是无用罢了。
书生见众人面色犹豫,当即痛哭流涕:“在下一番报国之心,却被人曲解至此,可恨啊!”
他挣扎着爬起来,口中含糊不清:“受此大辱,我当以死明志!”
说话间,就要朝树上撞去,却被围观的人七手八脚拉住。
众人见他要以死明志,纷纷起了怜悯之心,觉得他也是赤诚之人。
“这位公子说得在理!”
“他却有一片报国之心不假。”
“这小娘子也太泼辣,说话着实不讲理了些。”
刹那,风评逆转,众人又站到了书生那边。
虽然还有不少人觉得小娘子说得更在理,却碍于人少,不敢说话。
裴杏瞧着众人一瞬间翻了脸,心中冷笑,有些人根本不明辨是非,简直是墙头草!
想来,他们中也有不少人盼着朝廷送公主到西苍去,好换得自己一时的安隅。
他们为着自己考虑,不能说错,只是着实让人寒心。
裴杏并不着急,她耐心等议论声稍歇,才合掌拍手。
随着她清脆的拍手声,从人群中走出两名大汉,压着一个瘦弱的男子。
书生一见那男子,面色顷刻惨白起来。
裴杏儿一挥手,在众人的注视下,指着瘦弱的男子道:“诸位,我观察这书生好几日,今日终于让我逮到,他与这个人私下往来,是被人收买了,来蛊惑人心的。”
书生立刻大声反驳:“你诬陷,我没有!”
大汉立刻从瘦男子怀中掏出一个钱袋,递给裴杏。
裴杏从里取出一块银子,翻过来高高举起:“诸位请看,这银子底部印了西苍的字,是西苍来的。”
她犀利看向书生:“大家不妨搜搜那书生的袖子,看看里面有没有西苍来的银子!”
原本安慰着书生的人,转而按住他的手,在袖中摸索片刻,当真取出一块银子。
“大家快看,真的西苍的。”
“西苍人实在可恶,竟然妄想蛊惑我们!”
“差点上了他们的当了!”
方才支持裴杏,沉默不语的人也纷纷出口:“公主岂能受辱!”
“迎战!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