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是好人
秦好人,出生于一个名叫菽城的小地方中的富裕家庭,虽然不是巨富,但在当地也算有名,母亲是某地主家的独生女,父亲是城中的商人。她的母亲在生她时落下了病,不能再生孩子了。虽然她的父亲十分想要一个男孩继承家业,但出于对她母亲的爱也只好作罢,给她起了个奇奇怪怪看不出男女的名字,当做男孩养大。
那时朝廷因为几位公主的要求鼓励女子上学,所以她父亲便不像以前的大户人家一样给女孩子请老师,而是五岁时便把她送进了朝廷开设的学堂。在学堂里她有三门功课一定要提,其一是翻译古文,无论多难懂的古文,她第一次见都能理解个七七八八,其二是辩论,她的同学都辩不过他她,有时连老师与她辩论都会被绕进去,这最后一样要提的是书法,倒不是她写的字有多好,而是她的字实在太丑了,丑到惊天地泣鬼神,而且从她进学堂到被退学为止十年有余,换了不知多少老师,家里也请了不少人来教她,也没有一点改善,对此她的理由是“反正我写东西都是给自己看的,我能认就行了,何必慢慢写浪费时间”。
她父母看的出来她不是个管家的料,原本的安排是她好好读书,将来说不定在学堂混个女先生当,反正朝廷现在鼓励女子读书,将来再给她招个赘婿,反正他们攒的钱不遇上天灾人祸也够几辈人过活了。可惜秦好人她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原本小时候乖乖巧巧的姑娘到了十来岁便闹着自己不结婚,将来要靠写话本、做些莫名其妙的小玩意过活,学堂的先生也向他们告状,说她在学堂里,不好好听课,功课也不做,专门捣鼓一些木棍、木片、纸、浆糊之类的东西,若是其他学生早就挨打受罚了,但她又是个姑娘,先生们也不好罚,只好由着她去,但其他学生又因为她捣鼓的东西分心,只好把她放到教室的边角,没赶她回家大抵是因为她一个人的学费就赶得上其他人加起来的了。
起先她父母还以为只是小孩子长大了心思多了,或者喜欢上了哪家的男孩子,直到十五岁时她被退学她父母才担心起来,那一年过年放假时学堂的一位先生突然来她家拜访,并告诉她父母过完年后不必把她送到学堂了,原因不是她打扰同学上课,是“她的一篇文章里隐有反意,若是男子此时已被拷走了,但她是女子,所以并未处罚,只是以后就不要再来了。”于是她就不再去学堂了,只是待在家里摆弄自己的小玩意,或心血来潮写点话本小说,乃至于日夜颠倒,子时起来吃早饭。她的父母担心她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思来想去决定把她送到修炼的门派中,既修身养性,就算将来修不出个名堂也有地方养老,不至于受人蒙骗被吃绝户,于是他们便把决定告诉了她,她倒是答应的很干脆,于是此事便定下来,由她父母去打点好后就收拾行李,等三月初门派开始招生就去。也算她运气好,大约五百里外就是当今最有名的修炼门派“太一门”的分坛,况且沿途没有荒地,慢慢走也不过十多二十天,要见面相当容易。二月底她就到了“太一门”门派边的镇子,只等入门了。
其实秦好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五岁进学堂时年纪还小,周围也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小男孩,大家都不觉得彼此有差别,打打闹闹也在一起,后来稍大一点先生便因为“男女有别”限制她和男孩子玩,她也只好找些别的事打发时间,于是她便迷上了那些闲书,或买或借,看了不少,自己也写了点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偶然弄到了一本讲机巧手工的书便又试着做了做,放学早就去看戏、听曲,但是这些东西都没有干扰她的学习,她的功课依然门门中上(除了字丑),直到她十岁左右一次辩论时,输给她的男孩不服气,私下里又找她吵架,吵输了就说“你辩论再好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只能待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又说她“能上学只是皇上哄宫里的公主、娘娘们玩,过几年她就没书读了,学的再好也混不了一官半职”,她去找先生与父母求证,才发现自己读书好像确实没什么用,她辩的再好也不能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翻译古文再有天赋也不能再皇上的书库中编撰一本译文,那时她才看了不少史书,偶尔畅想自己未来会在谈判中大获全胜,她也发现从她进学堂以来只是偶尔有女孩来上半年、一年的学便不再来了,至此之后她便一蹶不振,开始摆烂:与其做那些无用功,不如做点让自己高兴的,有用的事,她要做一件大事。反正她生活在一座小城里,不愁吃穿。她父母提出把她送来修炼时她答应的痛快,一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心中有愧,既然报答不了父母那不如让父母少操点心,二是不管太一门也好,学堂也好,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在学堂是就学会了如何安全的摸鱼,在那里对她要干的“大事”没有影响。
总之,如今她已经在镇上的旅店里了,这里还住了不少来参加招生的人。“奇了怪了,明明平时也没见有什么人嚷嚷自己要“修炼”、“成仙”结果到头来“逃离”凡尘俗世的也不少嘛”,她想着,眼睛瞟了一眼自己带来的两大箱行李,“但愿不会有人觉得一个姑娘带两箱行李是怪事”,秦好人挪开目光,决定躺下休息,免得明早再去太一门的路上打瞌睡。
那时朝廷因为几位公主的要求鼓励女子上学,所以她父亲便不像以前的大户人家一样给女孩子请老师,而是五岁时便把她送进了朝廷开设的学堂。在学堂里她有三门功课一定要提,其一是翻译古文,无论多难懂的古文,她第一次见都能理解个七七八八,其二是辩论,她的同学都辩不过他她,有时连老师与她辩论都会被绕进去,这最后一样要提的是书法,倒不是她写的字有多好,而是她的字实在太丑了,丑到惊天地泣鬼神,而且从她进学堂到被退学为止十年有余,换了不知多少老师,家里也请了不少人来教她,也没有一点改善,对此她的理由是“反正我写东西都是给自己看的,我能认就行了,何必慢慢写浪费时间”。
她父母看的出来她不是个管家的料,原本的安排是她好好读书,将来说不定在学堂混个女先生当,反正朝廷现在鼓励女子读书,将来再给她招个赘婿,反正他们攒的钱不遇上天灾人祸也够几辈人过活了。可惜秦好人她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原本小时候乖乖巧巧的姑娘到了十来岁便闹着自己不结婚,将来要靠写话本、做些莫名其妙的小玩意过活,学堂的先生也向他们告状,说她在学堂里,不好好听课,功课也不做,专门捣鼓一些木棍、木片、纸、浆糊之类的东西,若是其他学生早就挨打受罚了,但她又是个姑娘,先生们也不好罚,只好由着她去,但其他学生又因为她捣鼓的东西分心,只好把她放到教室的边角,没赶她回家大抵是因为她一个人的学费就赶得上其他人加起来的了。
起先她父母还以为只是小孩子长大了心思多了,或者喜欢上了哪家的男孩子,直到十五岁时她被退学她父母才担心起来,那一年过年放假时学堂的一位先生突然来她家拜访,并告诉她父母过完年后不必把她送到学堂了,原因不是她打扰同学上课,是“她的一篇文章里隐有反意,若是男子此时已被拷走了,但她是女子,所以并未处罚,只是以后就不要再来了。”于是她就不再去学堂了,只是待在家里摆弄自己的小玩意,或心血来潮写点话本小说,乃至于日夜颠倒,子时起来吃早饭。她的父母担心她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思来想去决定把她送到修炼的门派中,既修身养性,就算将来修不出个名堂也有地方养老,不至于受人蒙骗被吃绝户,于是他们便把决定告诉了她,她倒是答应的很干脆,于是此事便定下来,由她父母去打点好后就收拾行李,等三月初门派开始招生就去。也算她运气好,大约五百里外就是当今最有名的修炼门派“太一门”的分坛,况且沿途没有荒地,慢慢走也不过十多二十天,要见面相当容易。二月底她就到了“太一门”门派边的镇子,只等入门了。
其实秦好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五岁进学堂时年纪还小,周围也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小男孩,大家都不觉得彼此有差别,打打闹闹也在一起,后来稍大一点先生便因为“男女有别”限制她和男孩子玩,她也只好找些别的事打发时间,于是她便迷上了那些闲书,或买或借,看了不少,自己也写了点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偶然弄到了一本讲机巧手工的书便又试着做了做,放学早就去看戏、听曲,但是这些东西都没有干扰她的学习,她的功课依然门门中上(除了字丑),直到她十岁左右一次辩论时,输给她的男孩不服气,私下里又找她吵架,吵输了就说“你辩论再好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只能待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又说她“能上学只是皇上哄宫里的公主、娘娘们玩,过几年她就没书读了,学的再好也混不了一官半职”,她去找先生与父母求证,才发现自己读书好像确实没什么用,她辩的再好也不能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翻译古文再有天赋也不能再皇上的书库中编撰一本译文,那时她才看了不少史书,偶尔畅想自己未来会在谈判中大获全胜,她也发现从她进学堂以来只是偶尔有女孩来上半年、一年的学便不再来了,至此之后她便一蹶不振,开始摆烂:与其做那些无用功,不如做点让自己高兴的,有用的事,她要做一件大事。反正她生活在一座小城里,不愁吃穿。她父母提出把她送来修炼时她答应的痛快,一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心中有愧,既然报答不了父母那不如让父母少操点心,二是不管太一门也好,学堂也好,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在学堂是就学会了如何安全的摸鱼,在那里对她要干的“大事”没有影响。
总之,如今她已经在镇上的旅店里了,这里还住了不少来参加招生的人。“奇了怪了,明明平时也没见有什么人嚷嚷自己要“修炼”、“成仙”结果到头来“逃离”凡尘俗世的也不少嘛”,她想着,眼睛瞟了一眼自己带来的两大箱行李,“但愿不会有人觉得一个姑娘带两箱行李是怪事”,秦好人挪开目光,决定躺下休息,免得明早再去太一门的路上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