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快步跑来,气还没有喘匀,“考场上抬出一个晕死的学生,现在葛大人还在翰林院不能出来,让我过来叫你。”
听他说完,参辛的心又回到肚子里,她边走边说,“现在天还不热,考场又不会闷着人,怎么还能把人考晕过去。我先去看看,再麻烦你跑几步,去请个郎中过来。”
参辛交代完,就在门口打马而去。
这时候日头正烈,玉堂大街上都没有什么人,参辛一鼓作气跑到翰林院门口,下马时还有点头晕。
门口的人都蒙上面帘,连手都包了起来。
“葛大人呢?”参辛被人拦下来,有些焦急,“那个抬出来的学生在哪儿,我已经让人去请大夫了。”
“葛大人接触了病人,现在被困在里面出不来。还有那个学生,已经被隔起来了。”还是春初的时候,两人的身上都蒙了一层汗。
“副将,现在能拿主意的只有您了。”那人递给参辛一个面帘,叫她蒙上脸,“可千万别进去,里面还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
参辛立刻反应过来,这恐怕是疫病。
春初季节回暖,冰雪都融化了,封了一个寒冬的肮脏东西都跑出来,稍不设防就会染病。
“派人进宫回禀皇上了吗?”参辛问。
“这都是我们的猜想,还没有找郎中看过。”那人擦汗,“那个学生全身起红疹,发着高烧,还动不动抽搐一下。葛大人先是看了一下,说这和他经历的疫病相似,我们都打心眼里害怕,便把几年前防疫病用的面帘拿出来了。”
参辛把身体蒙上,等郎中来了,先让他去看第一个病患。
“这是疫病!怎么会有疫病?”郎中哆嗦着手写方子,“前些年那场疫病差点要了半城人的命,不是已经没了么?”
“快去叫我徒弟来,让他把东西都带来,现在就要煎药。你们按着这个药方把药熬好,越浓越好,喝下去预防。”
日头西斜,参辛没有靠近过病患,但她也不敢轻易乱跑,一支记号箭,叫来左营大半的人,直接把玉堂大街围了滴水不漏。
街上的炉子长燃不止,街头街角都被药味浸泡。
老郎中靠在木棚,给参辛说,“那场疫病和这次一样,来的神不知鬼不觉,等人反应过来已经要了十几个人的命。”
参辛给他递茶,“那次疫病是怎么结束的?查出来源头了吗?”
“源头?谁知道怎么回事。当年还是宫里的太医出来才控制住了,现在用的药方还是当年他们留下的。”郎中喝一口茶,“还是当今圣上仁慈,当初疫病开始,先皇把皇宫封起,谁也出来,任这城中百姓死活。当时的皇上还是位皇子,是他为民请命,用了半条命才把太医请出来。”
远处的风带着一丝苦味,太阳彻底被城中的楼宇掩盖研磨,桌上泛黄的药方书写时间的痕迹,眼前浮在半空的尘埃,让参辛敏锐地察觉到阴谋的味道。
参辛小心翼翼喝一口,止住自己发痒的嗓子。
考试时间已经到了,参辛站在门口,就怕学生要冲出来,但是没有。
也不知道沈秋白在里面说了什么,留住了那些学生。
外面的人都不能闲着,熬好了药便给四周的百姓送去,百姓也知道此事重大,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都纷纷配合。
参辛得了空坐在墙根上休息,月色明亮,繁星似河。正在她低头的时候,一道来自阶上的影子和她笼罩其中,就像是紧紧地拥抱。
她猛然抬头,就看见沈秋白逆着光站在翰林院大门前,她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觉得他站得笔直,想来里面的情况也不算太遭。
他抬手递出来一封信,门口的人消好毒才送到参辛手中。
参辛用力握住,像是抓住沈秋白的双手。
月光棉如流水,眼前一片空明。大门关上,沈秋白笑着转身,毅然决然的走进去。
参辛把手里的东西打开,沈秋白把里面安排的很好,那些学生本来就信他,他出面自然不会出什么大事。
还有一个小纸条夹在两张纸中间,参辛打开,上面写着:无忧,愿安。
* * *
玉堂大街一个人都不能出去,但这事太大,一下封了一条街,参辛带着沈秋白写的信直接去面圣。
参辛没敢进去,直接站在殿外高声,“皇上,翰林院沈大人上请陈情!”
敬宜帝没有说话,片刻他身边的小太监出来,参辛又交代他消毒,才送过去。
春风寒人,参辛跪着不敢动,敬宜帝在里面咳嗽起来。随后宫人几次进出,送出来的盆难掩血腥气。
末了,贤忠公公迈着年迈的步子出来,“参副将,皇上有旨,让左营封玉堂大街东,西两市,任何人不得外出。”他斟酌几次,才说,“必要的时候直接封城,到时候皇上会让太医过去。现在老奴就带着副将去太医院要药方。”
宫道笔直漫长,像是走不到尽头。巍峨的宫墙上黑云压顶,初春暖阳才出了几天,这下又被云压下去。
等参辛拿了药方出去,天已经要暗下来了。这几天城中人出来的少,但参辛还是分出人去巡城,连带着城门口都严加看管,不进不出。
玉堂大街上的药炉一直不停,第二天,动力的太医被严阵以待的都来了。索性这场疫病发现的及时,左营的控防又很好。一群太医跟着参辛来回到百姓家里查看,河边柳树抽出新枝在鸟儿的名叫声里玉堂大街走出第一个人来。
参辛带着左营的人一个个送学生出来。
“无忧。”
参辛听见沈秋白在身后叫她,还没有回身便被抱了满怀。
“好久不见。”沈秋白深吸一口气。
两人都没有说话,沈秋白静静地抱着她,“还好,都结束了。”
天已经暗下来,漓水河两岸都上了灯,兴许是许久没有出来的缘故,现在街上画舫都挤满了人。
沈秋白来不及换衣服便马不停蹄地进宫去了,参辛一连累了几天,也有些熬不住,就回家休息了。
泽若也是刚回来,封城的那几天她刚好去找曹文起送桂花,这几天桂花都没有香气了,人才出来。
敬宜帝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弱,随时都一副要驾鹤西去的模样。
“城里都安排好了吧?”敬宜帝靠在软枕上,“这次科考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吧。”
沈秋白是这次给功臣,敬宜帝给他赐了坐。
“都没有什么大事,现在都控制住了。”
“他的学生自然不会差,交给你朕也很放心。”敬宜帝意有所指,“他不愿意出山,现在他唯一的学生不也在朕身边做事。”
现在的敬宜帝像是濒死的疯狗,回忆起不顺心的往事便要咬上一口。
“老师年迈,行动不便。”沈秋白辩解。
敬宜帝像是不信,但方才那几句话已经耗费掉他太多体力,此刻他只能摆手让沈秋白下去。
歇了几天,沈秋白被叶子在家吵的头疼,索性一直在翰林院待着尾灯科考的最后结果。参辛这几日也是带薪休假,但皇上废了夜禁,左营的工作量又多了起来。
“大晚上在家睡觉不好吗?非要出来。”
“你被关几天试试,一直不出来只能在门缝里往外看!”
一众人骂骂咧咧的往前走,看见百姓又迅速地挂上笑脸。
半月后,沈秋白拿着科考名单到皇宫。
“皇上,这次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沈秋白奉上,“有几个考的不错。”
“这几个先前可有人给他们向上递过折子?”
“李家倒是递了一个,但因为染上疫病不在这次名单里。”
敬宜帝翻看一下,指着榜首,“这个名字朕怎么感觉在哪里见过。”
“上次李家粥棚出事,是他到御前当了证人。”
敬宜帝眼睛像是黏在上面,不知道是不是指证李家为此人加了功劳,敬宜帝带笑,“这个不错,是个好苗子,到时候朕亲自为他指派。其余的你送到吏部,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李愈现在该到沧州了吧?”敬宜喃喃道,“只要是与他沾边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窗外的树木还是光秃秃一片,连飞过的小鸟都不愿意在此处歇脚。殿前殿外死气沉沉,褶皱的树皮在风里掀翘,露出里面生出的灰色霉斑。从跟上便坏掉的带笑,哪能在春天长出新的枝丫。
“应该是到了,现在天气暖,赶路的时间也会长些。”沈秋白回答。
“到了沧州过了烟江便是雍州城了,不过,李愈这次不是去雍州,他要往东面去。”敬宜帝轻声呓语,“站在沧州城墙还能看见雍州城么?朕还想去雍州看看,那里埋了太多的忠骨。”
沈秋白在原地听着,没有搭话。日薄西山,这位迟暮的老人在回忆的过往。
过年的狩猎已经是他生命的极限,但他还是奇迹般的坚持到现在,要说靠参汤续命,沈秋白是不信的,那么唯一的解释便在每天都来侍疾的大皇子身上。
沈秋白不理解,唾手可得的皇位为何不要?
敬宜帝还在念叨,“早些年的那场疫病,也差点要了朕的半条命。我该谢谢他。”
谢谁?又要谢什么?谢疫病没有夺走他的生命还是谢疫病给他得了新的转机。
屋里静的没声,敬宜帝也闭眼假寐,就在沈秋白抬脚离开的时候,贤忠公公推门进来。
他佝偻着身子,这些天他仿佛也随着敬宜帝的病重一下老了十岁,往日油顺的发尾也想枯草一般。他快步走到敬宜帝身边,“皇上,八百里加急,沧州传出疫病了。”
敬宜帝睁开眼,好像是沉睡的老树被狂风卷起枝叶,有些费劲。他像是早已料到一样,“还是来了。”他浑浊的双眼看向沈秋白,“议卿,还是要叫你跑一趟了。”
听他说完,参辛的心又回到肚子里,她边走边说,“现在天还不热,考场又不会闷着人,怎么还能把人考晕过去。我先去看看,再麻烦你跑几步,去请个郎中过来。”
参辛交代完,就在门口打马而去。
这时候日头正烈,玉堂大街上都没有什么人,参辛一鼓作气跑到翰林院门口,下马时还有点头晕。
门口的人都蒙上面帘,连手都包了起来。
“葛大人呢?”参辛被人拦下来,有些焦急,“那个抬出来的学生在哪儿,我已经让人去请大夫了。”
“葛大人接触了病人,现在被困在里面出不来。还有那个学生,已经被隔起来了。”还是春初的时候,两人的身上都蒙了一层汗。
“副将,现在能拿主意的只有您了。”那人递给参辛一个面帘,叫她蒙上脸,“可千万别进去,里面还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
参辛立刻反应过来,这恐怕是疫病。
春初季节回暖,冰雪都融化了,封了一个寒冬的肮脏东西都跑出来,稍不设防就会染病。
“派人进宫回禀皇上了吗?”参辛问。
“这都是我们的猜想,还没有找郎中看过。”那人擦汗,“那个学生全身起红疹,发着高烧,还动不动抽搐一下。葛大人先是看了一下,说这和他经历的疫病相似,我们都打心眼里害怕,便把几年前防疫病用的面帘拿出来了。”
参辛把身体蒙上,等郎中来了,先让他去看第一个病患。
“这是疫病!怎么会有疫病?”郎中哆嗦着手写方子,“前些年那场疫病差点要了半城人的命,不是已经没了么?”
“快去叫我徒弟来,让他把东西都带来,现在就要煎药。你们按着这个药方把药熬好,越浓越好,喝下去预防。”
日头西斜,参辛没有靠近过病患,但她也不敢轻易乱跑,一支记号箭,叫来左营大半的人,直接把玉堂大街围了滴水不漏。
街上的炉子长燃不止,街头街角都被药味浸泡。
老郎中靠在木棚,给参辛说,“那场疫病和这次一样,来的神不知鬼不觉,等人反应过来已经要了十几个人的命。”
参辛给他递茶,“那次疫病是怎么结束的?查出来源头了吗?”
“源头?谁知道怎么回事。当年还是宫里的太医出来才控制住了,现在用的药方还是当年他们留下的。”郎中喝一口茶,“还是当今圣上仁慈,当初疫病开始,先皇把皇宫封起,谁也出来,任这城中百姓死活。当时的皇上还是位皇子,是他为民请命,用了半条命才把太医请出来。”
远处的风带着一丝苦味,太阳彻底被城中的楼宇掩盖研磨,桌上泛黄的药方书写时间的痕迹,眼前浮在半空的尘埃,让参辛敏锐地察觉到阴谋的味道。
参辛小心翼翼喝一口,止住自己发痒的嗓子。
考试时间已经到了,参辛站在门口,就怕学生要冲出来,但是没有。
也不知道沈秋白在里面说了什么,留住了那些学生。
外面的人都不能闲着,熬好了药便给四周的百姓送去,百姓也知道此事重大,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都纷纷配合。
参辛得了空坐在墙根上休息,月色明亮,繁星似河。正在她低头的时候,一道来自阶上的影子和她笼罩其中,就像是紧紧地拥抱。
她猛然抬头,就看见沈秋白逆着光站在翰林院大门前,她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觉得他站得笔直,想来里面的情况也不算太遭。
他抬手递出来一封信,门口的人消好毒才送到参辛手中。
参辛用力握住,像是抓住沈秋白的双手。
月光棉如流水,眼前一片空明。大门关上,沈秋白笑着转身,毅然决然的走进去。
参辛把手里的东西打开,沈秋白把里面安排的很好,那些学生本来就信他,他出面自然不会出什么大事。
还有一个小纸条夹在两张纸中间,参辛打开,上面写着:无忧,愿安。
* * *
玉堂大街一个人都不能出去,但这事太大,一下封了一条街,参辛带着沈秋白写的信直接去面圣。
参辛没敢进去,直接站在殿外高声,“皇上,翰林院沈大人上请陈情!”
敬宜帝没有说话,片刻他身边的小太监出来,参辛又交代他消毒,才送过去。
春风寒人,参辛跪着不敢动,敬宜帝在里面咳嗽起来。随后宫人几次进出,送出来的盆难掩血腥气。
末了,贤忠公公迈着年迈的步子出来,“参副将,皇上有旨,让左营封玉堂大街东,西两市,任何人不得外出。”他斟酌几次,才说,“必要的时候直接封城,到时候皇上会让太医过去。现在老奴就带着副将去太医院要药方。”
宫道笔直漫长,像是走不到尽头。巍峨的宫墙上黑云压顶,初春暖阳才出了几天,这下又被云压下去。
等参辛拿了药方出去,天已经要暗下来了。这几天城中人出来的少,但参辛还是分出人去巡城,连带着城门口都严加看管,不进不出。
玉堂大街上的药炉一直不停,第二天,动力的太医被严阵以待的都来了。索性这场疫病发现的及时,左营的控防又很好。一群太医跟着参辛来回到百姓家里查看,河边柳树抽出新枝在鸟儿的名叫声里玉堂大街走出第一个人来。
参辛带着左营的人一个个送学生出来。
“无忧。”
参辛听见沈秋白在身后叫她,还没有回身便被抱了满怀。
“好久不见。”沈秋白深吸一口气。
两人都没有说话,沈秋白静静地抱着她,“还好,都结束了。”
天已经暗下来,漓水河两岸都上了灯,兴许是许久没有出来的缘故,现在街上画舫都挤满了人。
沈秋白来不及换衣服便马不停蹄地进宫去了,参辛一连累了几天,也有些熬不住,就回家休息了。
泽若也是刚回来,封城的那几天她刚好去找曹文起送桂花,这几天桂花都没有香气了,人才出来。
敬宜帝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弱,随时都一副要驾鹤西去的模样。
“城里都安排好了吧?”敬宜帝靠在软枕上,“这次科考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吧。”
沈秋白是这次给功臣,敬宜帝给他赐了坐。
“都没有什么大事,现在都控制住了。”
“他的学生自然不会差,交给你朕也很放心。”敬宜帝意有所指,“他不愿意出山,现在他唯一的学生不也在朕身边做事。”
现在的敬宜帝像是濒死的疯狗,回忆起不顺心的往事便要咬上一口。
“老师年迈,行动不便。”沈秋白辩解。
敬宜帝像是不信,但方才那几句话已经耗费掉他太多体力,此刻他只能摆手让沈秋白下去。
歇了几天,沈秋白被叶子在家吵的头疼,索性一直在翰林院待着尾灯科考的最后结果。参辛这几日也是带薪休假,但皇上废了夜禁,左营的工作量又多了起来。
“大晚上在家睡觉不好吗?非要出来。”
“你被关几天试试,一直不出来只能在门缝里往外看!”
一众人骂骂咧咧的往前走,看见百姓又迅速地挂上笑脸。
半月后,沈秋白拿着科考名单到皇宫。
“皇上,这次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沈秋白奉上,“有几个考的不错。”
“这几个先前可有人给他们向上递过折子?”
“李家倒是递了一个,但因为染上疫病不在这次名单里。”
敬宜帝翻看一下,指着榜首,“这个名字朕怎么感觉在哪里见过。”
“上次李家粥棚出事,是他到御前当了证人。”
敬宜帝眼睛像是黏在上面,不知道是不是指证李家为此人加了功劳,敬宜帝带笑,“这个不错,是个好苗子,到时候朕亲自为他指派。其余的你送到吏部,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李愈现在该到沧州了吧?”敬宜喃喃道,“只要是与他沾边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窗外的树木还是光秃秃一片,连飞过的小鸟都不愿意在此处歇脚。殿前殿外死气沉沉,褶皱的树皮在风里掀翘,露出里面生出的灰色霉斑。从跟上便坏掉的带笑,哪能在春天长出新的枝丫。
“应该是到了,现在天气暖,赶路的时间也会长些。”沈秋白回答。
“到了沧州过了烟江便是雍州城了,不过,李愈这次不是去雍州,他要往东面去。”敬宜帝轻声呓语,“站在沧州城墙还能看见雍州城么?朕还想去雍州看看,那里埋了太多的忠骨。”
沈秋白在原地听着,没有搭话。日薄西山,这位迟暮的老人在回忆的过往。
过年的狩猎已经是他生命的极限,但他还是奇迹般的坚持到现在,要说靠参汤续命,沈秋白是不信的,那么唯一的解释便在每天都来侍疾的大皇子身上。
沈秋白不理解,唾手可得的皇位为何不要?
敬宜帝还在念叨,“早些年的那场疫病,也差点要了朕的半条命。我该谢谢他。”
谢谁?又要谢什么?谢疫病没有夺走他的生命还是谢疫病给他得了新的转机。
屋里静的没声,敬宜帝也闭眼假寐,就在沈秋白抬脚离开的时候,贤忠公公推门进来。
他佝偻着身子,这些天他仿佛也随着敬宜帝的病重一下老了十岁,往日油顺的发尾也想枯草一般。他快步走到敬宜帝身边,“皇上,八百里加急,沧州传出疫病了。”
敬宜帝睁开眼,好像是沉睡的老树被狂风卷起枝叶,有些费劲。他像是早已料到一样,“还是来了。”他浑浊的双眼看向沈秋白,“议卿,还是要叫你跑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