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
刚才在拾翠殿还是好好的,在马车上也是好好的,一回王府,一见到王修,崔珩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可王修对他有恩……
这么看,还是在生王萼的气。
裴昭叹了口气,在案下握住他的手:“王御史,殿下的事,能多了解一些自然最好。”
王修却严肃道:“可事关殿下身世,裴二娘子,务必谨慎考虑。”
崔珩的身世?难不成他不是大周皇室?
裴昭整个人傻在原地,只愣愣地看着崔珩,但他也蹙了蹙眉,似有不解。
见两人仍旧坚持,王修只好叹了口气,道:“殿下的眼角应当有一颗痣。”
崔珩怔了怔,随即将沾湿的绣帕按在眼角,接着,被铅粉盖住的泪痣便露了出来。
“眼角长痣并非吉兆,本王自小便遮着。”他说。
王修盯着他看了一会,目光慈爱而柔和。接着,从袖中掏出了一只小巧的卷轴,说:“吉兆不吉兆,倒不是下官在意的事。殿下,痣和胎记一样,可以辨认人的身份。殿下看看这位娘子。”
卷轴缓缓铺平,裴昭瞪大了眼睛。
“二位或许觉得这位娘子眼熟,但恐怕不是二位想的那位。”王修缓缓道。
画卷上工笔细描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娘子,凤眼含情而浓黑,顾盼生姿,是个极其漂亮的人物。眼角亦是一颗红痣。
裴昭轻声道:“王御史,我和殿下都知道这并非太后娘娘。”
王修的声音变了调:“你们,竟见过伶舟霜!”
伶舟霜……大概是菲娘子的真名。
崔珩垂睫片刻,低低应了一声:“见过。”
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但从王修的言行中,隐隐有了猜测。
——恐怕和厌恶的人还有什么血缘关系。
有点恶心。
等他回过神时,王修浑浊的眼中竟已浮着泪光:“裴二娘子是说,小霜已不在人世了?”
裴昭叹息着点头,转头道:“伶舟霜的尸骨在……殿下,在哪?”
崔珩按了按太阳穴,一时有些头痛欲裂:“埋在了邕州。王御史,本王还有些事……”
见他脸色苍白,裴昭想扶住他,但崔珩却按住了她的肩膀,低声道:“他说了什么,你来转达就好。”
他就这样出了书斋,如一道幽魂。
裴昭怔怔地坐在原地,看向王修,但王修的目光也飘向了那扇半掩着门。
门外暴雨如注,冬日湿冷的气息顺着那道窄窄的门缝涌进书斋,令人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片刻,斋外的婢女推上了门,斋内重新暖和起来。
王修收回视线,看向桌上的卷轴,讲起他和伶舟霜的过往。其中的细枝末节,不便为外人道,但正如裴昭所预料的那般,王茯也和此事有关。
王茯的确不是王修的儿子。
王茯的母亲——王老夫人的婢女秋彤目睹了王修和伶舟霜私会,于是以此为由,胁迫王修认养自己的儿子,以王家公子的吃穿用度抚养他长大。若王修不同意,则将私会的事情告诉王老太太。
那时,王修已发觉伶舟霜和萧氏的容貌极为相似,担心牵扯到皇室,便答应了秋彤的请求。
裴昭听完后,哑了半天。
真是乱得一塌糊涂。
缓了一会,裴昭问道:“殿下是您和伶舟霜的孩子,究竟是如何入宫长大的?”
“伶舟霜的姐姐名叫伶舟寒,又称芳娘子,正是宫中的太后萧宛烟。”王修神情归于平静,“虽然下官并不知个中原委,但据说萧宛烟在怀上第二个孩子时,身体已极是虚弱,宫里的御医也说,第二个孩子八成无法顺利诞下。”
裴昭凝起眉,梳理起时间线:“这么说,萧宛烟怀上第二胎的时候,伶舟霜也有孕在身。后来,伶舟霜和王御史您不告而别,离开京都,而您在十三年后的宫宴上,认出了殿下。原来,是狸猫换太子。”
那是崔珩第一次参加宫宴。
王萼眼中划过一丝不忍,嘴唇颤抖着:“那一回,下官看他一个人孤孤零零的,于是叫阿萼和他说些话。他们聊得挺开心的,分别时,阿萼嘴馋,要了殿下的一盒糕点。”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只是下官实在没想到,当时,那惠妃竟在糕点里下了毒!他们二人的关系如此僵硬,和下官……脱不了关系。”
屋内一阵沉默,唯余鼓点般的暴雨。
此番阴差阳错,使得手足相残,的确有些令人唏嘘。
王修告后别后,裴昭留在书斋内整理思路,有人轻轻叩响了木门。
方觉夏问:“裴小姐,殿下在里面么?”
裴昭立刻走到斋外。
方觉夏又道:“某想和殿下、裴小姐商议取出双生蛊的事。”他朝斋内觑了一眼,“奇了怪了,卫统领说殿下不在寝殿,又不在偏殿,这也没到食时……裴小姐!”
天空昏沉得有如蒙上了一层灰绸。
油纸伞被狂风吹得哗啦啦作响,仿佛下一秒就要整个从中间撕裂似的。裴昭觉得这伞被风阻着实在碍手,便捂紧了头顶的斗笠,疾步向校场走去。
不在寝殿,不在偏殿,遇到这种糟心事,于他来说,大概只有射箭才可解闷。
羽箭在飘摇风雨中飞快地射向远处的靶心。
他果真在那。
青年浑身上下湿得彻彻底底,鸦青色的衣袍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劲瘦的腰线。手中檀木弓上嵌着的紫色宝石,在雨水中亮得夺目,如一双眼睛。
“裴小姐。”见她来了,崔珩微微笑道,声音被雨声盖得不甚分明。
“低头。戴斗笠。”
他不动,失了神一般地望着她。
冷黑的眼眸中却似有野火燎过,烫得刺人。
裴昭拽住他的胳膊,用力地下扯,他这才弯下腰。雨水顺着他的额角淌到下颌,湿润的长发愈加乌黑,整张脸苍白得近乎异常。
“马上跟我去换衣服。”裴昭看着他发白的薄唇,声音有些颤抖。
这可是京城的冬天!
从燃着炭火的书斋跑出来时,她便冷得发抖,而这个人不知在样的冷雨里射了多久的箭。
“对不住……忘记了双生蛊还没有取出来。”他笑吟吟地道。
-
暖阁。
方觉夏气得面色发紫,一边替崔珩扎着针,一边骂骂咧咧地道:“殿下,某说了多少次,要爱惜贵体。若是心情不好想糟蹋自己,至少也等到六月是不是!某的药还没有调出来,殿下若是——啊呀,裴小姐,你帮某劝劝他。”
裴昭正坐在榻边替他擦拭长发,专心想着如何委婉地将王修的话转达过去,这时才猛地回过神,气道:“方郎中,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说着,手下的动作加重了许多,崔珩忍不住皱眉“嘶”了一声,低声道:“裴小姐,好疼。”
“不疼的话某些人记不住。”
方觉夏点头赞同,接着同两人商议好取蛊的时间后,便离了暖阁。
擦干净头发后,裴昭反手取下一根自己的簪子,替他束了发,这才换了个座位,看着他,将王修说的悉数转了过去。
崔珩垂眸看着手中的那碗姜汤,没有看过来。
姜汤上浮起白烟,将他的脸掩在飘渺烟雾中。
裴昭以为他是因为身份低落,便安慰道:“是不是皇子又不重要。再说,如今木已成舟,只要殿下自己不说,没人有办法质疑殿下的身份。”说着,便低头吹凉姜汤,一勺一勺替他喂下。
喝完一整碗姜汤,他才淡声道:“裴小姐刚才说的事情,其实我并不关心。”
裴昭看着他眼神空洞,像是陷入了回忆一般,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轻轻抚着他的手背。崔珩紧紧扣回来,轻声道:“相反,王御史说的事,反倒了却了儿时的一桩心事。”
“心事?”
他点点头。
“很小的时候,我一直很困惑,为何我和崔瑀同叫萧宛烟‘阿娘’,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对待。”崔珩说到这,轻轻笑了一下,好似很不解小时候的自己为何要在乎这些无足轻重的事,“那时我以为自己不够出彩,没法为阿娘争宠,于是学射箭、骑术、对弈……裴小姐,你那时看过我的箭术的,你觉得怎么样?”
裴昭立刻道:“殿下的箭术,特别好。”
他毫无自矜,不咸不淡道:“但阿娘还是不喜欢我。只是说见父皇时,要藏拙;见崔瑀时……”他迟疑了一会,想着措辞,“不要让他心灰意冷。”
他语气越是平淡,裴昭越是感到难受,睫毛也轻轻颤抖起来:“若是殿下能在王家长大,肯定不用受这些折磨……”
他点了点头:“若是没有入宫,便能远离宫廷斗争,过正常人的生活。”
原来他方才的烦闷是这个原因。
裴昭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人,只道:“但王家也没有很好。而且王萼,王茯,都不如殿下。”原本还想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但看崔珩刚才失魂落魄的模样,自己这样劝他,实在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裴小姐,本王也没觉得王家好。”他轻轻一笑,语气极是温和,“但至少,不会被阿娘下毒,不用替兄长杀一些不想杀的人。”
裴昭猛地抬起眼看他。
“裴小姐觉得,为什么皇兄对我百般纵容。”
岭南节度使和朔方节度使都只听崔珩的命令,与其说是纵容,不如说是畏惧。
似看出了她的想法,崔珩淡笑道:“若是毒发时没有解药,三日就会身亡,恐怕来不及让朔方军逼宫求药。况且,打仗实在劳民伤财。皇兄同我都不愿见到兵戈相向的那一日。”
他停顿了一会,漆黑的眼中不变喜怒:“他想当仁厚之君,青史留名。不便明着杀的官员,便由我来。”
“仁爱的美名归崔瑀,滥杀的恶名归殿下。”裴昭冷笑,“对崔瑀来说,倒是稳赚不亏。”
“裴小姐看上去很心疼我。”他微微勾唇,眼中染上寸寸的温柔,“不过你知道我向来不在乎名声。”
裴昭叹道:“若殿下在赤罗国那一仗后,谨言慎行,他日青史,对殿下的断论只会有褒无贬。”
毕竟少年将军,青史留名,再正常不过。
“但若是现在,大概会毁誉参半。”他默契地接过话。
裴昭良久沉默,只望着他的唇。
唇色比过去又淡了很多。
崔珩趁此又问:“裴小姐,倘若你是史官,要怎么写我。”
此刻青黑的凤眼中眸光清亮,如浓密乌云下泻出的一束流光。
裴昭垂睫沉思,过了一会,迎向他的视线,缓缓道:“晋王美姿容,有风操,善骑射,名著海岱,士咸慕之。北却赤罗,杀伐果敢;威震四方,举国宴然……”
停顿了一会,又没头没尾地加上了一句:“是裴二小姐喜欢的人。”
刚才在拾翠殿还是好好的,在马车上也是好好的,一回王府,一见到王修,崔珩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可王修对他有恩……
这么看,还是在生王萼的气。
裴昭叹了口气,在案下握住他的手:“王御史,殿下的事,能多了解一些自然最好。”
王修却严肃道:“可事关殿下身世,裴二娘子,务必谨慎考虑。”
崔珩的身世?难不成他不是大周皇室?
裴昭整个人傻在原地,只愣愣地看着崔珩,但他也蹙了蹙眉,似有不解。
见两人仍旧坚持,王修只好叹了口气,道:“殿下的眼角应当有一颗痣。”
崔珩怔了怔,随即将沾湿的绣帕按在眼角,接着,被铅粉盖住的泪痣便露了出来。
“眼角长痣并非吉兆,本王自小便遮着。”他说。
王修盯着他看了一会,目光慈爱而柔和。接着,从袖中掏出了一只小巧的卷轴,说:“吉兆不吉兆,倒不是下官在意的事。殿下,痣和胎记一样,可以辨认人的身份。殿下看看这位娘子。”
卷轴缓缓铺平,裴昭瞪大了眼睛。
“二位或许觉得这位娘子眼熟,但恐怕不是二位想的那位。”王修缓缓道。
画卷上工笔细描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娘子,凤眼含情而浓黑,顾盼生姿,是个极其漂亮的人物。眼角亦是一颗红痣。
裴昭轻声道:“王御史,我和殿下都知道这并非太后娘娘。”
王修的声音变了调:“你们,竟见过伶舟霜!”
伶舟霜……大概是菲娘子的真名。
崔珩垂睫片刻,低低应了一声:“见过。”
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但从王修的言行中,隐隐有了猜测。
——恐怕和厌恶的人还有什么血缘关系。
有点恶心。
等他回过神时,王修浑浊的眼中竟已浮着泪光:“裴二娘子是说,小霜已不在人世了?”
裴昭叹息着点头,转头道:“伶舟霜的尸骨在……殿下,在哪?”
崔珩按了按太阳穴,一时有些头痛欲裂:“埋在了邕州。王御史,本王还有些事……”
见他脸色苍白,裴昭想扶住他,但崔珩却按住了她的肩膀,低声道:“他说了什么,你来转达就好。”
他就这样出了书斋,如一道幽魂。
裴昭怔怔地坐在原地,看向王修,但王修的目光也飘向了那扇半掩着门。
门外暴雨如注,冬日湿冷的气息顺着那道窄窄的门缝涌进书斋,令人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片刻,斋外的婢女推上了门,斋内重新暖和起来。
王修收回视线,看向桌上的卷轴,讲起他和伶舟霜的过往。其中的细枝末节,不便为外人道,但正如裴昭所预料的那般,王茯也和此事有关。
王茯的确不是王修的儿子。
王茯的母亲——王老夫人的婢女秋彤目睹了王修和伶舟霜私会,于是以此为由,胁迫王修认养自己的儿子,以王家公子的吃穿用度抚养他长大。若王修不同意,则将私会的事情告诉王老太太。
那时,王修已发觉伶舟霜和萧氏的容貌极为相似,担心牵扯到皇室,便答应了秋彤的请求。
裴昭听完后,哑了半天。
真是乱得一塌糊涂。
缓了一会,裴昭问道:“殿下是您和伶舟霜的孩子,究竟是如何入宫长大的?”
“伶舟霜的姐姐名叫伶舟寒,又称芳娘子,正是宫中的太后萧宛烟。”王修神情归于平静,“虽然下官并不知个中原委,但据说萧宛烟在怀上第二个孩子时,身体已极是虚弱,宫里的御医也说,第二个孩子八成无法顺利诞下。”
裴昭凝起眉,梳理起时间线:“这么说,萧宛烟怀上第二胎的时候,伶舟霜也有孕在身。后来,伶舟霜和王御史您不告而别,离开京都,而您在十三年后的宫宴上,认出了殿下。原来,是狸猫换太子。”
那是崔珩第一次参加宫宴。
王萼眼中划过一丝不忍,嘴唇颤抖着:“那一回,下官看他一个人孤孤零零的,于是叫阿萼和他说些话。他们聊得挺开心的,分别时,阿萼嘴馋,要了殿下的一盒糕点。”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只是下官实在没想到,当时,那惠妃竟在糕点里下了毒!他们二人的关系如此僵硬,和下官……脱不了关系。”
屋内一阵沉默,唯余鼓点般的暴雨。
此番阴差阳错,使得手足相残,的确有些令人唏嘘。
王修告后别后,裴昭留在书斋内整理思路,有人轻轻叩响了木门。
方觉夏问:“裴小姐,殿下在里面么?”
裴昭立刻走到斋外。
方觉夏又道:“某想和殿下、裴小姐商议取出双生蛊的事。”他朝斋内觑了一眼,“奇了怪了,卫统领说殿下不在寝殿,又不在偏殿,这也没到食时……裴小姐!”
天空昏沉得有如蒙上了一层灰绸。
油纸伞被狂风吹得哗啦啦作响,仿佛下一秒就要整个从中间撕裂似的。裴昭觉得这伞被风阻着实在碍手,便捂紧了头顶的斗笠,疾步向校场走去。
不在寝殿,不在偏殿,遇到这种糟心事,于他来说,大概只有射箭才可解闷。
羽箭在飘摇风雨中飞快地射向远处的靶心。
他果真在那。
青年浑身上下湿得彻彻底底,鸦青色的衣袍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劲瘦的腰线。手中檀木弓上嵌着的紫色宝石,在雨水中亮得夺目,如一双眼睛。
“裴小姐。”见她来了,崔珩微微笑道,声音被雨声盖得不甚分明。
“低头。戴斗笠。”
他不动,失了神一般地望着她。
冷黑的眼眸中却似有野火燎过,烫得刺人。
裴昭拽住他的胳膊,用力地下扯,他这才弯下腰。雨水顺着他的额角淌到下颌,湿润的长发愈加乌黑,整张脸苍白得近乎异常。
“马上跟我去换衣服。”裴昭看着他发白的薄唇,声音有些颤抖。
这可是京城的冬天!
从燃着炭火的书斋跑出来时,她便冷得发抖,而这个人不知在样的冷雨里射了多久的箭。
“对不住……忘记了双生蛊还没有取出来。”他笑吟吟地道。
-
暖阁。
方觉夏气得面色发紫,一边替崔珩扎着针,一边骂骂咧咧地道:“殿下,某说了多少次,要爱惜贵体。若是心情不好想糟蹋自己,至少也等到六月是不是!某的药还没有调出来,殿下若是——啊呀,裴小姐,你帮某劝劝他。”
裴昭正坐在榻边替他擦拭长发,专心想着如何委婉地将王修的话转达过去,这时才猛地回过神,气道:“方郎中,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说着,手下的动作加重了许多,崔珩忍不住皱眉“嘶”了一声,低声道:“裴小姐,好疼。”
“不疼的话某些人记不住。”
方觉夏点头赞同,接着同两人商议好取蛊的时间后,便离了暖阁。
擦干净头发后,裴昭反手取下一根自己的簪子,替他束了发,这才换了个座位,看着他,将王修说的悉数转了过去。
崔珩垂眸看着手中的那碗姜汤,没有看过来。
姜汤上浮起白烟,将他的脸掩在飘渺烟雾中。
裴昭以为他是因为身份低落,便安慰道:“是不是皇子又不重要。再说,如今木已成舟,只要殿下自己不说,没人有办法质疑殿下的身份。”说着,便低头吹凉姜汤,一勺一勺替他喂下。
喝完一整碗姜汤,他才淡声道:“裴小姐刚才说的事情,其实我并不关心。”
裴昭看着他眼神空洞,像是陷入了回忆一般,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轻轻抚着他的手背。崔珩紧紧扣回来,轻声道:“相反,王御史说的事,反倒了却了儿时的一桩心事。”
“心事?”
他点点头。
“很小的时候,我一直很困惑,为何我和崔瑀同叫萧宛烟‘阿娘’,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对待。”崔珩说到这,轻轻笑了一下,好似很不解小时候的自己为何要在乎这些无足轻重的事,“那时我以为自己不够出彩,没法为阿娘争宠,于是学射箭、骑术、对弈……裴小姐,你那时看过我的箭术的,你觉得怎么样?”
裴昭立刻道:“殿下的箭术,特别好。”
他毫无自矜,不咸不淡道:“但阿娘还是不喜欢我。只是说见父皇时,要藏拙;见崔瑀时……”他迟疑了一会,想着措辞,“不要让他心灰意冷。”
他语气越是平淡,裴昭越是感到难受,睫毛也轻轻颤抖起来:“若是殿下能在王家长大,肯定不用受这些折磨……”
他点了点头:“若是没有入宫,便能远离宫廷斗争,过正常人的生活。”
原来他方才的烦闷是这个原因。
裴昭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人,只道:“但王家也没有很好。而且王萼,王茯,都不如殿下。”原本还想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但看崔珩刚才失魂落魄的模样,自己这样劝他,实在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裴小姐,本王也没觉得王家好。”他轻轻一笑,语气极是温和,“但至少,不会被阿娘下毒,不用替兄长杀一些不想杀的人。”
裴昭猛地抬起眼看他。
“裴小姐觉得,为什么皇兄对我百般纵容。”
岭南节度使和朔方节度使都只听崔珩的命令,与其说是纵容,不如说是畏惧。
似看出了她的想法,崔珩淡笑道:“若是毒发时没有解药,三日就会身亡,恐怕来不及让朔方军逼宫求药。况且,打仗实在劳民伤财。皇兄同我都不愿见到兵戈相向的那一日。”
他停顿了一会,漆黑的眼中不变喜怒:“他想当仁厚之君,青史留名。不便明着杀的官员,便由我来。”
“仁爱的美名归崔瑀,滥杀的恶名归殿下。”裴昭冷笑,“对崔瑀来说,倒是稳赚不亏。”
“裴小姐看上去很心疼我。”他微微勾唇,眼中染上寸寸的温柔,“不过你知道我向来不在乎名声。”
裴昭叹道:“若殿下在赤罗国那一仗后,谨言慎行,他日青史,对殿下的断论只会有褒无贬。”
毕竟少年将军,青史留名,再正常不过。
“但若是现在,大概会毁誉参半。”他默契地接过话。
裴昭良久沉默,只望着他的唇。
唇色比过去又淡了很多。
崔珩趁此又问:“裴小姐,倘若你是史官,要怎么写我。”
此刻青黑的凤眼中眸光清亮,如浓密乌云下泻出的一束流光。
裴昭垂睫沉思,过了一会,迎向他的视线,缓缓道:“晋王美姿容,有风操,善骑射,名著海岱,士咸慕之。北却赤罗,杀伐果敢;威震四方,举国宴然……”
停顿了一会,又没头没尾地加上了一句:“是裴二小姐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