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卓枫自得地说,“你大哥我也就是刚当差手头紧,两年后找到门路挣钱,家里就宽裕了,只是以前没心思成家,处处都是对付着过,如今不同了,我会安排好,不会动用你嫂嫂嫁妆的。”
见凌霜执意要留下一处庄子,卓枫无奈地说:“也罢,我把家底告诉你,让你放心吧!”
卓枫兄妹的父亲与闻姑母并非同胞,闻姑母姨娘的娘家为良民,在闻姑母帮衬下生意不错。卓枫年幼即遭遇家变,深知手里有钱的重要性。
早年间,卓枫做捕快时无意中帮了位商人,对方为答谢他,教了他一些赚钱的门道,他找姑母借了点本钱开了杂货铺。起初小打小闹地赚小钱,后来认识了漕帮中人,卓枫下力气维护了关系,与漕帮人合作,利用运河贩卖各地货物。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后,卓枫不仅还了姑母的本钱,还与姑母的姨娘亲戚一起,几家合股组商队跑西域,几年下来,获利不少。
“跑西域?风险不小吧?”
“这些年我朝兵强马壮,那边还是安全的,”卓枫见凌霜一脸钦佩,笑道:“我每次获利的一半都存下了,而且,还将本钱投到别的大店铺,没全放在商队那里。”
凌霜赞叹地说:“大哥真厉害,难怪我先前接手吉庆祥时,你说让练下手,感情大哥早就经历过开铺子?咦,不对呀,咱家账簿里怎没见到你说的杂货铺?”
“那个杂货铺的事太琐碎,早就转出去了,如今商队换回来的货,是在固定店铺销售的。”凌霜懂了,只做批发不零售。
自打经营了布店,凌霜试图运用学过的经济知识,以为总能提高挣钱效率吧!实施起来却发觉并不适用,此时听了卓枫讲述他的生意经,不免眼里放光地扯着他询问,卓枫难得见她如此外向,笑着耐心回复她。
实际上,古人并不缺乏理财观念,付之以实践从而成功的也不少,大到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思维投资于政商,小到民间的投资土地经营铺面,还有赚高息的“放印子钱”。
卓枫强调说:“无论做什么营生,一定要能把控进程,不可起贪念,哪怕不挣钱也不能太激进,做生意最怕的血本无归。”看来闻大哥的观念是不冒进、风险可控,与凌霜的理财偏好一致。
“还有,经营店铺最好选日常消费品,吉庆祥就不错,大家总是要穿衣的,只要有流水,哪怕每天的利润薄一点也不打紧。”
“大哥说的有道理,秋掌柜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掌柜,对经营铺子有经验又特别上心,他也说咱的店铺好。”
秋掌柜从学徒做起,年轻时当上掌柜,攒钱娶媳妇生下娃,到乡下置办了几亩地,媳妇带着儿子在地里刨活,自己仍在城里当掌柜挣几个活钱。营营役役十几年,存下钱给儿子娶了妻,生下的孙子聪慧,在村里的私塾念书很出色,先生也说孩子是个好苗子。
已年过半百的秋掌柜,本应回乡安度晚年,见孙子爱读书又懂事,有心培养他,寻思将来能中个秀才,也好谋生。读书考学可是个费银子的事,儿子媳妇都是只会庄稼活的老实人,反正老婆子生病走了,自己孑然一身,不如继续当掌柜挣钱。
不想前面的东家不谨慎,落到铺子被转卖,秋掌柜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不知新东家还会不会留自己,如果不留,自己该寻哪个去处再挣钱?如果留用,新东家是不是个听劝的?有时半夜醒来,想着一晃半辈子过去,临老了却还得费心筹谋营,不由伤感,“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新东家是位初涉生意的官家小姐,看她前次夏季果断补货,将余货制成长衫低价售出,可见是有智慧之人。秋掌柜干劲十足地打听店铺赚钱的商机,事事留意,叫他发现了一件好事,回乡下看儿子时,村里有位从江南回来的织工,能织出新花样的棉布,只是要价比较高,有点拿不准,于是希望凌霜去看看值不值高价。
凌霜眼神闪亮地请示道:“秋掌柜说那家就在永平桥边上,大哥,我能去吗?”
永平桥离兴平县很近,想到赵沐春在兴平书院,卓枫有几分迟疑,说:“要不了多久是端午,不如我们一起去永平河看划龙舟,可以顺便到那织工家去。”
“这主意好!”说到端午节,凌霜意识到家里还没准备,一时有点着急,说道:“咱家今年要多裹些粽子,还要买些时令物,大哥,我找卫婆婆去了。”
卓枫见她风风火火地走了,笑着自语道:“这丫头的性子越来越活泼了!”
卫婆婆拿着曹家送来的端午礼单,正在疑惑:“除了粽子、雄黄酒,舅太太的礼单上还有两罐甜醅子,也不知是什么?”
凌霜高兴地说:“这是煮熟的莜麦加了酒曲,发酵两三天后就成了,味道香甜清爽,吃一口,颗粒饱满特别有嚼劲,婆婆打开来尝尝就知。”
卫婆婆恍然说道:“我想起来了,早些年舅老爷刚去西北,往京里送的节礼中就有这个,不过那时姑太太怀着少爷不能喝,我也陪着没有喝,如今又见到这西北的特产了啊……”
却已不见旧时人呀,卫婆婆说到最后一句,不禁语气低沉,有几分伤感。
凌霜忙出言笑道:“如今,婆婆要好好尝尝,看这甜醅子是不是甜而不腻,麦粒耐嚼又香?”翠锦很有眼色地拿了小盏,盛了甜胚子递给众人。
“味道真好,回头舀几盏给大哥尝尝,”
凌霜笑着说:“哎呀,咱们也要包些粽子,给舅母送去,还有姑母家,街坊四邻也得送些。”
翠袖嘿嘿笑道:“还有姑爷家,也要送些,不然岂不失礼!”
“去,就你的话多!”凌霜有点脸红,吩咐道:“散碎的不完整的糯米不能用,要挑选又长又白的包,中间包红豆沙的用红色线系粽叶,包红枣的用黄色线系粽叶,清水粽就用白色线系好。”
-----------------
福佑胡同的深处有一株楝树,高大枝头有团团簇簇的淡紫色小花,清香里含着淡淡的苦味,“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
不久后,花期开尽时,花止夏将近。
临近端午节时,闻家将节礼分送了亲友,凌霜让小柱往吉庆祥里送了些粽子。
福佑胡同里的四邻也互送自家粽子,热热闹闹的,粽子虽平常,各家味道总有几分不同,尤其是郭家,除了甜粽子还有咸口的火腿粽,另外送了江南风味的青团。
凌霜嚼着糯而不腻的青团,不禁闭目细尝,吞咽间味蕾已迅速将这份细滑清香传达至大脑,唤醒了记忆深处的相似味道。是了,不论时空如何变幻,美食、特别是熟悉的美食,能极大的抚慰身处异世的寂寞感,尽管凌霜仍有点神思恍惚。
卓枫看在眼里,遗憾家里无女性长辈,又有几分懊恼自己没早成亲,如果有妻子,也许能为小妹开解心绪。
端午节到了,卓枫提前在永平河边的酒楼定了包间,酒楼内外人头攒动,还有□□下注赌输赢的,热闹非凡。随着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如箭离弦,划手们齐心协力,跟随鼓声的节奏快速划桨。河岸边挤满观看的人群,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船上的擂鼓声、号子声,与岸边的喝彩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的响声一浪又一浪,场面十分壮观。
置身于古代的龙舟赛,凌霜很兴奋,最后一轮比赛时,凌霜激动地为自己下注的龙舟大声加油。结果虽然输了,但凌霜情绪仍然高昂。
回程去了永平桥边的织工家,那位方大娘带着两个女儿织布,织工精湛,棉布的样式花色俱佳,还有台江南带来的的提花织机,织出的妆花纱颜色缤纷、图案精美。
“这是用提花机织出来的吗?织出一匹妆花纱需要多久?”
“妆花纱是我女儿们花了大半个月织的,用的就是这台提花机的。”
“提花机可不便宜,方大娘还能从江南带过来,真不容易,怎么想起到北方来?”有这门手艺,在江南更好生活呀!
方大娘笑着解释,自己是兴平县人,嫁到江南学的纺纱织布手艺,女儿们年幼时夫君去世了,自己侍奉公婆带大了女儿们。前年公婆先后过世,夫君家是小族,没亲戚帮衬,邻近的大户就打她家主意想吃绝户,她见势不好欲回原籍依靠乡邻,正巧遇见一位同乡相助,回了兴平县立户,虽是织户,到底是在衙门上了户籍的女户了。
凌霜听了点头,自强自立的女子值得相帮,回去让秋掌柜到她这里拿些布料放到柜上卖吧。
见凌霜执意要留下一处庄子,卓枫无奈地说:“也罢,我把家底告诉你,让你放心吧!”
卓枫兄妹的父亲与闻姑母并非同胞,闻姑母姨娘的娘家为良民,在闻姑母帮衬下生意不错。卓枫年幼即遭遇家变,深知手里有钱的重要性。
早年间,卓枫做捕快时无意中帮了位商人,对方为答谢他,教了他一些赚钱的门道,他找姑母借了点本钱开了杂货铺。起初小打小闹地赚小钱,后来认识了漕帮中人,卓枫下力气维护了关系,与漕帮人合作,利用运河贩卖各地货物。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后,卓枫不仅还了姑母的本钱,还与姑母的姨娘亲戚一起,几家合股组商队跑西域,几年下来,获利不少。
“跑西域?风险不小吧?”
“这些年我朝兵强马壮,那边还是安全的,”卓枫见凌霜一脸钦佩,笑道:“我每次获利的一半都存下了,而且,还将本钱投到别的大店铺,没全放在商队那里。”
凌霜赞叹地说:“大哥真厉害,难怪我先前接手吉庆祥时,你说让练下手,感情大哥早就经历过开铺子?咦,不对呀,咱家账簿里怎没见到你说的杂货铺?”
“那个杂货铺的事太琐碎,早就转出去了,如今商队换回来的货,是在固定店铺销售的。”凌霜懂了,只做批发不零售。
自打经营了布店,凌霜试图运用学过的经济知识,以为总能提高挣钱效率吧!实施起来却发觉并不适用,此时听了卓枫讲述他的生意经,不免眼里放光地扯着他询问,卓枫难得见她如此外向,笑着耐心回复她。
实际上,古人并不缺乏理财观念,付之以实践从而成功的也不少,大到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思维投资于政商,小到民间的投资土地经营铺面,还有赚高息的“放印子钱”。
卓枫强调说:“无论做什么营生,一定要能把控进程,不可起贪念,哪怕不挣钱也不能太激进,做生意最怕的血本无归。”看来闻大哥的观念是不冒进、风险可控,与凌霜的理财偏好一致。
“还有,经营店铺最好选日常消费品,吉庆祥就不错,大家总是要穿衣的,只要有流水,哪怕每天的利润薄一点也不打紧。”
“大哥说的有道理,秋掌柜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掌柜,对经营铺子有经验又特别上心,他也说咱的店铺好。”
秋掌柜从学徒做起,年轻时当上掌柜,攒钱娶媳妇生下娃,到乡下置办了几亩地,媳妇带着儿子在地里刨活,自己仍在城里当掌柜挣几个活钱。营营役役十几年,存下钱给儿子娶了妻,生下的孙子聪慧,在村里的私塾念书很出色,先生也说孩子是个好苗子。
已年过半百的秋掌柜,本应回乡安度晚年,见孙子爱读书又懂事,有心培养他,寻思将来能中个秀才,也好谋生。读书考学可是个费银子的事,儿子媳妇都是只会庄稼活的老实人,反正老婆子生病走了,自己孑然一身,不如继续当掌柜挣钱。
不想前面的东家不谨慎,落到铺子被转卖,秋掌柜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不知新东家还会不会留自己,如果不留,自己该寻哪个去处再挣钱?如果留用,新东家是不是个听劝的?有时半夜醒来,想着一晃半辈子过去,临老了却还得费心筹谋营,不由伤感,“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新东家是位初涉生意的官家小姐,看她前次夏季果断补货,将余货制成长衫低价售出,可见是有智慧之人。秋掌柜干劲十足地打听店铺赚钱的商机,事事留意,叫他发现了一件好事,回乡下看儿子时,村里有位从江南回来的织工,能织出新花样的棉布,只是要价比较高,有点拿不准,于是希望凌霜去看看值不值高价。
凌霜眼神闪亮地请示道:“秋掌柜说那家就在永平桥边上,大哥,我能去吗?”
永平桥离兴平县很近,想到赵沐春在兴平书院,卓枫有几分迟疑,说:“要不了多久是端午,不如我们一起去永平河看划龙舟,可以顺便到那织工家去。”
“这主意好!”说到端午节,凌霜意识到家里还没准备,一时有点着急,说道:“咱家今年要多裹些粽子,还要买些时令物,大哥,我找卫婆婆去了。”
卓枫见她风风火火地走了,笑着自语道:“这丫头的性子越来越活泼了!”
卫婆婆拿着曹家送来的端午礼单,正在疑惑:“除了粽子、雄黄酒,舅太太的礼单上还有两罐甜醅子,也不知是什么?”
凌霜高兴地说:“这是煮熟的莜麦加了酒曲,发酵两三天后就成了,味道香甜清爽,吃一口,颗粒饱满特别有嚼劲,婆婆打开来尝尝就知。”
卫婆婆恍然说道:“我想起来了,早些年舅老爷刚去西北,往京里送的节礼中就有这个,不过那时姑太太怀着少爷不能喝,我也陪着没有喝,如今又见到这西北的特产了啊……”
却已不见旧时人呀,卫婆婆说到最后一句,不禁语气低沉,有几分伤感。
凌霜忙出言笑道:“如今,婆婆要好好尝尝,看这甜醅子是不是甜而不腻,麦粒耐嚼又香?”翠锦很有眼色地拿了小盏,盛了甜胚子递给众人。
“味道真好,回头舀几盏给大哥尝尝,”
凌霜笑着说:“哎呀,咱们也要包些粽子,给舅母送去,还有姑母家,街坊四邻也得送些。”
翠袖嘿嘿笑道:“还有姑爷家,也要送些,不然岂不失礼!”
“去,就你的话多!”凌霜有点脸红,吩咐道:“散碎的不完整的糯米不能用,要挑选又长又白的包,中间包红豆沙的用红色线系粽叶,包红枣的用黄色线系粽叶,清水粽就用白色线系好。”
-----------------
福佑胡同的深处有一株楝树,高大枝头有团团簇簇的淡紫色小花,清香里含着淡淡的苦味,“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
不久后,花期开尽时,花止夏将近。
临近端午节时,闻家将节礼分送了亲友,凌霜让小柱往吉庆祥里送了些粽子。
福佑胡同里的四邻也互送自家粽子,热热闹闹的,粽子虽平常,各家味道总有几分不同,尤其是郭家,除了甜粽子还有咸口的火腿粽,另外送了江南风味的青团。
凌霜嚼着糯而不腻的青团,不禁闭目细尝,吞咽间味蕾已迅速将这份细滑清香传达至大脑,唤醒了记忆深处的相似味道。是了,不论时空如何变幻,美食、特别是熟悉的美食,能极大的抚慰身处异世的寂寞感,尽管凌霜仍有点神思恍惚。
卓枫看在眼里,遗憾家里无女性长辈,又有几分懊恼自己没早成亲,如果有妻子,也许能为小妹开解心绪。
端午节到了,卓枫提前在永平河边的酒楼定了包间,酒楼内外人头攒动,还有□□下注赌输赢的,热闹非凡。随着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如箭离弦,划手们齐心协力,跟随鼓声的节奏快速划桨。河岸边挤满观看的人群,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船上的擂鼓声、号子声,与岸边的喝彩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的响声一浪又一浪,场面十分壮观。
置身于古代的龙舟赛,凌霜很兴奋,最后一轮比赛时,凌霜激动地为自己下注的龙舟大声加油。结果虽然输了,但凌霜情绪仍然高昂。
回程去了永平桥边的织工家,那位方大娘带着两个女儿织布,织工精湛,棉布的样式花色俱佳,还有台江南带来的的提花织机,织出的妆花纱颜色缤纷、图案精美。
“这是用提花机织出来的吗?织出一匹妆花纱需要多久?”
“妆花纱是我女儿们花了大半个月织的,用的就是这台提花机的。”
“提花机可不便宜,方大娘还能从江南带过来,真不容易,怎么想起到北方来?”有这门手艺,在江南更好生活呀!
方大娘笑着解释,自己是兴平县人,嫁到江南学的纺纱织布手艺,女儿们年幼时夫君去世了,自己侍奉公婆带大了女儿们。前年公婆先后过世,夫君家是小族,没亲戚帮衬,邻近的大户就打她家主意想吃绝户,她见势不好欲回原籍依靠乡邻,正巧遇见一位同乡相助,回了兴平县立户,虽是织户,到底是在衙门上了户籍的女户了。
凌霜听了点头,自强自立的女子值得相帮,回去让秋掌柜到她这里拿些布料放到柜上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