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幽两州交界的东灵山上,有一座祭天台,自太祖皇帝登基,历代姜国君主皆在此台设祭,以祈求神灵庇佑,国运昌盛。”

    幽州台上,禁军重重把守。

    久难消弥的肃杀之气仍盘旋上空,血染板石,断箭折枪,凡目之所及,皆残破萧败。

    萧风瑟瑟,诡秘绵延,帝王于高台而祭,却已无往日风华。

    “敬孝贤太子神主,逆贼元睿斩立决!”

    闻声令下,一名身着囚服,约莫二十来岁的男子,缓缓走上祭台。

    擂鼓起震,执刃而立,眼看刽子手手起刀落,男子却如释重负,一声仰天长啸。

    “狡兔死,走狗烹(1),贪权附势,终为空……”

    ——

    天顺十九年,宣和夫人于东都行宫逝世。

    同年十二月,皇帝李昱为安抚华南边军,将宣和夫人幼子,年仅七岁的荣德公主晋为容国公主,享食邑三千,落府容州城。

    公主未笄而封,本朝并无先例。正当群臣惊异之时,诏令接踵而至。

    “皇四子李瑾合,孝崇德恭,内外兼修,着立为皇太子。”

    “皇二子李瑾现,骁勇善骑,功高四履(2),着进爵肃王,赐婚漠北侯萧覃之女萧盈,迎为正妃。”

    一纸圣谕,定储封爵。李昱当机立断,直破朝中议储三足鼎立之势。

    李瑾合以嫡子身份上位储君,朝堂内外无言有异。皇后魏琳又是太后宗亲,太子深受中书令魏巍一党的扶持,自当稳坐东宫,稳固朝局。

    李昱以此立嗣,天下当定。

    但偏偏天不遂人,事与愿违。太子虽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

    东宫殿内,日日笙歌,夜夜不休;苑西猎场,人如蝼蚁,命如草芥。太子终是离德离心,以至众叛亲离。

    天顺二十五年,肃王李瑾现在拓宽漠北边线之战中大获全胜,李昱如愿将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收入囊中,渤海府由此建立,李瑾现加封渤海王,直属四地军政。

    此时,距离李瑾现进爵肃王,仅逾六年。

    帝王新封,奸吏献忠。肃王功高盖主,不禁让久居深宫、罔闻政理的太子备感危机。

    天顺三十一年春,李昱如旧南巡,太子奉诏监国。回朝之际,一封盖有漠北侯私印的秘信被送到太子手中。

    五月初十,兵变渤海。如信中所述,肃王矫诏赴京,漠北侯举兵响应。在右军都尉府都尉元秦的协助下,太子举东宫十率于幽州台之上兵阵以待。双方有待将对方一举歼灭的时机已然到来!

    ——

    元睿还记得清楚,那个晌午烈日当空。

    南沙江岸,蹄铃四起,黑鬃烈马,踏尸而过。幽州台上,肃王一柄长枪直入,霎时血染红缨,血落滴尘。

    “太子逼宫谋反,孤乃奉旨入京,勤王救驾,尔等宵小还不速速就擒!”

    “今父皇尚在平州未入,肃王无诏而返,何来呓语?东宫率府听令,且随本宫,擒叛王,诛叛贼!”

    铁骑之上,太子一声令下,激战一触即发。

    顷刻间,黑压压的士兵如潮水般相涌,刀剑交击,惨声四起,满目血肉横飞。

    元睿冲在阵前,手中麻木地挥舞着兵刃,刀下全是彼时战友的亡魂。遍地尸横,血淌成河,他犹如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只剩一双杀得血红的眼睛。

    “保护太子殿下——”

    暴雨般的箭矢飞掠而过,元睿骤然转身,只见太子一身华服,立于尸山之中。

    昔日神圣庄严的祭台在此刻化为人间烈狱,厮杀声与金戈声交鸣仿若魔笛在他耳畔阵阵回荡。恍惚之间,元睿多年来积压的情绪终于爆发。

    “诛太子——”

    在一阵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中,元睿挥刀而下,太子谔然倒地!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他满眼的杀戮也在此刻散尽……

    血刃当头,元睿释然一笑。

    “……可叹当年,误王中,尽负生死,亦不过一柄快刀乎!”

    *

    到底是天意难测,这祭祀回宫的銮驾才刚即宫门,便变了天。

    “停。”

    内侍顾成俞得到驾上之人的示意,一声令下,众行止步。

    黑云压顶,乱风肆略,帷帘起荡,半露帝王忧沉的面庞。

    李昱起身下车,拖着已然沉重的身躯径直上前。

    十七登基,在位卅一。作为姜国立朝以来最年轻的君主,他这一生如履薄冰。

    李昱即位之初,太后魏氏掌朝,中书令魏巍身居国舅之位,权野滔天,党羽甚广。李昱甚为忌惮,为止其权势,遂提拔尚书令、门下侍中徐安与其两相制衡,终于使外戚之势,渐收锋芒。

    先安内而后攘外。收复皇权后,李昱上承文帝遗愿,下展恢弘志气,伐南征北,扩疆定边——北定渤海四郡,南征容矩二州,立华南、漠北、西北、渤海四府,败回纥、西凉、南茹三国。一时间,大姜雄风尽显,威震四海。

    然战事兴起,枭雄竞世。自萧覃大破回纥,升任都督营、平、幽三州诸军事、镇北将军、漠北侯,边军之势亦逐渐开始向朝堂触及——漠北侯萧覃扶持肃王李瑾现,尚书令徐安扶持翊王李瑾承,中书令魏巍扶持太子李瑾和。朝野上下,三方势力暗流涌动,竟一步一步促成兵变之殇!

    宣德门赫立于前,往事亦历历浮现。

    李昱桀然一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皇权之下的伪善,终是在李瑾现兵起渤海之日撕碎掉尽……

    “陛下,这天怕是要下雨了,您这身子还未好利索,还是先回宫吧。”望着帝王怅然的背影,顾成俞疾步上前,忍不住劝说道。

    “是吗?”

    李昱顿了顿脚,好似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勾头望向天空。

    “可朕怎么觉得,这天就要晴了。”

    一语惊人,顾成俞一时愣住。

    “陛下,这明明就是……”

    看着李昱脸上浮现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顾成俞截住话头。

    雷声隐隐,电光作鸣,这分明就是暴风雨的前兆,陛下如此张眼露睛,莫非是?

    顾成俞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朕还能有什么意思。”

    顾成俞的话被李昱打断,“怎么,朕现在同你说笑,你反倒是不习惯了?”

    李昱笑颜渐失,方才松快片刻的眉目也重归凌冷,“万事皆休,朕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散散心罢了。”

    “哎。”

    李昱接着长叹一口气,“可叹天公不作美呀,就连你也催着朕回去。”

    “是奴才失察了。”

    顾成俞闻言,立刻做出躬身请罪的态势。

    他自诩是洞察人心,但今日陛下异于常日的言行却着实让他捉摸不透。

    于是又识相地将伞撑开,“陛下,您若是想散心,那奴才就好好陪您走走。只是,奴才是生来的豆胆,您可千万别再拿奴才打趣了。”

    言语间尽是对自己的调侃,倒是让李昱一时哑口。

    要不怎么说,自古内臣得圣心?

    李昱无奈地瞥向身旁的老狐狸,两人相视一笑,又继续埋头踱步。

    “咳咳——”

    “顾成俞,这几日朕总是梦到以前的事情,你说,这是不是老天爷在暗示朕,已经大限将至……”

    不知怎的,还没走出几步,李昱又乍然冒出一句。

    这回,顾成俞可是真的被吓住了。

    “陛下,您可正值春秋鼎盛,怎能说这种不详之言……”顾成俞顿时言语慌乱,有些不知所措。

    “朕的身体,朕自己还不清楚吗?”

    李昱稍显倦怠地扯了扯嘴角,自顾自地继续向前走着,“早在行宫的时候,朕就已经察觉,你就不必再这样遮遮掩掩了。”

    顾成俞骤然垂眼。

    他没有想到,原来陛下早已心知肚明!

    陛下早年尚武,原是一向康健。可不知怎的,自去岁入冬,受风染疾以来,这身子就一度病去如抽丝。好不容易年初有了些许好转,陛下又一心念着南巡事宜,一开春便直奔洛州。以至于到达东都行宫时,便一蹶不振,病倒过去,竟足足躺上月余才缓过神来。

    无奈之下,陛下只好暂停南巡,回京休憩,却不料正好赶上兵变动乱。几经折腾,辗转回京,这身体早已是一日不如一日……

    顾成俞不觉愣在原地,他本是想再说些什么,可陛下忽然间的挑破,却让他那些原本就是自欺欺人的话给硬生生地堵了回去。

    “顾中官,外面这么大的风,您怎么能放任陛下在风口吹着呢。”正当顾成俞游离之际,徐安从身后走来。

    还没待他反应过来,徐安又径直走到李昱跟前。

    “微臣有事启奏,还请陛下移驾至崇德殿。”

    瞧着徐安诡谲的神色,李昱冷冷道,“徐卿何事,不妨就在这里说吧。”

    一个眼神示意,顾成俞将宣德门下的左右侍卫屏退。

    徐安将怀中的奏报递到李昱跟前。

    “陛下,进奏院急报。”

    “进奏院?”

    见李昱一脸疑云,徐安解释道,“今日一早,容州进奏官将此呈于门下,事涉军镇事宜,臣等不敢延误,特地进宫来禀。”

    李昱默然,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关切一闪而过。

    他接过奏折,瞧了几眼。

    “军营哗变?”

    念着奏报里的内容,李昱几乎是瞬间勃然变色,“怎么,他们是嫌这京都还不够乱是吧!”

    “陛下息怒,不过是一两个乌合之众,裴刺史早已处理妥当。只是……”

    徐安见势接话,却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徐卿无需避讳,直言便是。”

    徐安眉心微低,饶有深意看向李昱,“只是,这外戚之乱陛下当引以为戒!”

    李昱眸光一沉,两人目光交视。

    “徐卿,此言何意?”

    徐安俯身跪地,一时侃侃道来:“华南军虽不敌漠北军之众,但容国公主不久将芳及二十,若是继续长居容州,只怕会让有心之人有可乘之机。到那时,臣只恐今日血雨腥风,将再度上演,还望陛下为我大姜社稷而计长远,三思而定之!”

    徐安往地上响亮一叩,大雨随之而下。

    琉璃檐角,砖瓦石隙,只瞬息间,水过成渠。

    李昱沉默良久,将手中的奏折一把抛向雨中。在一片苍茫之中,似乎只剩三人的身影于宣德门下而立。

    厚重的雨帘之下,纸帛浸湿,油墨散开,仿佛连带着这信中的内容也一同在这场大雨中淹没……

    “顾成俞,即刻命中书拟诏,容国公主,笄礼在即,当撤府北归,还都洛州!”

    (1)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化用);

    (2)出自:唐李渊《立秦王为太子诏》(化用)。

章节目录

帝王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弦上泠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弦上泠泠并收藏帝王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