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起,谢宝因破天荒的向玉藻讨来汤药喝,一碗不够又想再喝第二碗,吓得玉藻后退好几步:“娘子,这汤药不能这么喝。”
谢宝因把身体靠在卧榻的隐囊上,左手揉着头侧,似乎不怎么舒服,闭眼询问道:“六郎是今天要离家随张特使去找五公主?”
玉藻跪在方几旁边,收拾着上面药物补品,虽然心里不想这位娘子再被累到,但是刚刚她们说的那些话也肯定已经听见了,所以她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先前夫人那边的仆妇来送这些东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谢宝因抬眼瞧着屋舍外面的阴天,忍着五脏六腑的不舒服,动身起来:“趁着现在还不算太热,我去夫人那里送送,不用你们陪。”
旁边仆妇眼疾手快地挂起帷幔,服侍娘子对镜梳妆。
快到范氏的屋舍时,六郎谢晋渠正好向范氏请完辞出来,两人一碰面,谢宝因就言辞犀利,只是语气却极为柔和:“不知道六郎史论参悟的怎么样了。”
谢晋渠的名才在建邺城都是有名的,但要是真比起学识史见,自然比不过谢宝因,所以心里一直都忧闷着,现在难得高兴起来:“阿姊的仇记得还真深。”
郑家七郎有一卷奇书,那卷书虽然是奇,但也就是记载一些前朝历代的野史,谢宝因知道后,放下手里早就已经烂熟于心的正史,想要看着野史添趣味,在她刚要娶请郑家八娘代为借阅的时候,竟然被谢晋渠捷足先登。
谢宝因不置可否的挑眉,难得灵动一回。
谢晋渠捏起腔调来,先将人一军:“你身为女郎,不喜欢女功却喜欢读书,现在不读正书,又来读野书,是为了什么。”
“正史写胜者,野史写秘闻,真假虽然难辨,但是我心里自有考量。”谢宝因似笑非笑,说着在范氏与家中奴仆面前都绝不会说的话,“我读书也只是闲暇看看,你一个要出仕的郎君,理应陶冶性情,怀济世之心,不去读些贾谊、晁错的大赋,也不读七子,又是为什么。”
面前这个人天天看书,但都只看一些绮艳伤感的辞赋,家里大人不知道,其他人未必就不知道。
谢晋渠败下阵来,立即心虚的爽声笑道:“我是郎君,阿姊又怎么可以跟我相提并论。”
谢宝因也只是笑一笑,然后关心起他人来。
姊弟刚说了几句话,奴仆就跑来说出使的车队快过长极巷了,得赶紧去巷道里面等着,第一次远行的谢晋渠生怕失去这次好机会,辞别的话都来不及好好说,转身就赶紧跑去外面,身形逍遥,无拘无束,如一尾海中的鱼。
谢宝因看了很久,最后竟然生出痴呆。
路过这里的侍女觉得十分新奇,只是朝远处东张西望也看不到有什么,皱着眉头纳闷:“五娘在这里看什么。”
谢宝因的神思回笼,那份跃跃欲试的痴呆立马就沉到心里最深处,又是平常跟家中奴仆说话和善的语气:“看这天下还真是大,不知道我们又能够走到哪里去。”
侍女虽然不懂,但是知道这位娘子是家中出名的读书不要命的女郎,更被称为“诸生”,讲得肯定是那些有趣或者有道理的,所以也跟着一起笑。
*
外出已经月余,张衣朴等人一行辗转在都江郡以及周边的修道名山,终于在青城山寻到五公主的踪迹,抵达的那日已经接近夜半,所以他们在所属辖道的驿馆歇过一夜后,才进山谒见。
张衣朴在观门外略顿稍许,随即提袍进观,远远朝东岳大帝塑像躬身深拜,给了贯通宝作香油钱,便转身去找主事的。
监观让他去静室等候。
日正时分,一名女冠翩然而至,褐帔紫纱,袖领循带,皆就取足,身二十三条,两袖十六条,合三十九条,着青纱之裙,束发戴飞云凤冠。
这是真人的道服。
张衣朴在惊愕过后,赶忙行过君臣礼:“公主金安。”
李月手拿拂尘用力一挥,略显不满的高声提醒道:“贫道道号怀安。”
张衣朴在女子走来时,往后退了一步半,保持着臣子和公主的距离,又再次拱手躬身的请求:“陛下在建邺城外的缈山为怀安真人修建怀安观,谴某请真人回去修道。”
李月放下拂尘,净手虔心点香,开口即是冷言冷语,尽是藐视的语气:“我在缈山,你们逼我回宫,我在青城山,你们逼我回缈山,要是有天我去了天外山,你们是不是又要逼我回青城山?”
张衣朴被质问的说不出话来,对于天子的家事,他一个外臣不好置喙,只是听闻这位公主在出家前曾经发生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修道或许是她唯一能快乐的事。
随着点香的缭缭烟气,静室外走来一人,语气强硬到不容拒绝:“若是圣旨要诏怀安真人回去呢。”
李月回头看那人,横眉冷竖,不屑的轻呵一声:“天要诏我,圣旨也留不住我,人又岂能与天分庭抗礼。”
圆领长袍,束发带金冠的男子霎时怒发冲冠,气极而笑:“五娘好大的口气,今日倒要看看是你的天大还是皇权大。”
修道十三年,真是把脑子修坏了。
“三大王!”张衣朴想到天子的口谕,紧忙大声劝阻。
“张特使!”金冠男子也不悦自己的尊贵身份被一个臣子藐视。
李月斜睨一眼,径直走到高柜前,打开玉瓶,倒出自己炼制的金丹随水服下,淡漠非常:“此乃道人的静修之地,两位善信不如回你们的尘世去吵个痛快,何至连这点清净都不留给我们。”
言下之意便是要吵出去吵。
张衣朴顾及到对面男子的身份,天子与他终究是父子,只怕最后不会念他谨遵圣命,满眼都是臣下忤逆大王,而因此降罪,只好行礼请人恕罪。
李风又是顾及到天子,五娘是天子最宠爱的孩子,不管五娘怎么胡闹忤逆,最后都是随她去,这次也不会例外,直接拂袖离观。
那二人刚出观,一老翁与他们擦肩进观,想是旧友,监观请老翁到偏室一坐,喊来弟子吩咐。
小女冠垂头立在静室外,瓮着声憋出一句:“真人,山下的老丈又替他多病的妻子来求仙丹。”
观中师兄见状竖指嘘声:“真人在静坐,不可惊扰。”
小女冠连连点头,又好奇的偏头朝静室里看了眼,师兄们都说玉丹真人近日长时间静坐是在天上云游,不久就能受封,将要羽化登仙,就坐山中仙鹤去。
艳羡之余,小女冠在门槛坐下,托腮望天,山中那几只仙鹤在观中觅完食,又飞走了。
循着亲族踪迹飞回了来时的建邺城。
-
谢宝因抬头看着天上那只飞往天际的仙鹤,仰首间,头上那支步摇所坠的宝石也跟着有所晃动。
今天是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的诞辰,范氏带着在室女谢宝因和十娘珍果前来天台观,做病中那场斋醮法会。
法会做完,结缘的两只仙鹤一只飞走,一只被铁链锁住脚。
毕竟是拿金银买来的,范氏直说可惜,法师却说白鹤为仙人骑乘饲养,常巡游仙界,又喻世明理,今日一只飞往天际,一只堕入俗世,非人力,实乃天理。
谢宝因觉得无趣,转道去观中的鹤园,抓了把金丹在手心,抬手喂食,仙鹤似是很喜欢,垂头啄食,又甩水嬉戏。
“看起来还是五娘最有仙缘,前面我来喂,这畜牲理都不理我。”女子执着纨扇走来,杏色的襦裙上面有清雅白花,声音爽脆的很,走至近前又行平辈之礼。
谢宝因看清来人,回礼道:“许久未见六娘。”
王芙是琅玡王氏建邺房的第六女,比她还要年长两岁,已婚配河东裴氏,六礼皆全,今年六月就要出嫁。
“忙着亲迎礼的事宜,一直没有空,今天也是因为昨夜里被噩梦吓到,所以才特地来祈福的。”王芙似乎是有意将话题往别处引,牵着谢宝因的手展开,“才一年半载未见,五娘看起来越来越好看,世家女郎中也就只有你才能够称一句美人,话说五娘也应该婚配了,不知道心仪的是哪家。”
谢宝因对于这样的虚夸,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坦然笑起来:“我一直跟着母亲在家中学习如何管理事务,不怎么能见到别家郎君,没有什么心仪的,再说婚事理应家中父母做主。”
王芙右手微向前伸,邀谢宝因同行,又故意言道:“我母亲前面在殿中与谢夫人偶遇,她们叙旧谈话的时候,我闲着听到几句,谢仆射好像是要把你嫁给郑家七郎,只是郑家一直都是被我们所不齿的,现在与他们通婚是辱没五娘。”
昭国郑氏历代也出高官,勉强堪称高门,因前朝皇帝的一句“天下何安,正王谢”,阴差阳错之下,郑氏开始与王谢并称三大高门望族。
到了本朝,郑氏子弟在三公九卿中拢共也仅占四位,后送女入宫,出了一位太后,两位皇后,才得势超过郁夷王氏。
王孝公却怡然自得,曾在湖心亭煮酒话诗时与王氏子弟言“子弟不争,方送女入宫”,又怕王氏后人学去,留下训言“王氏子弟不以女眷入宫谋仕,须深自砥砺,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后来谢氏人丁不兴,难以维持权势,郑氏逐渐居首,王氏其次,谢氏居末,正应了那句“郑王谢”,但还远不及王谢高居人上、代帝发号施令时,其送女入宫与皇室通婚的行径也难被认同,私下多有唾弃,不被真正接纳。
谢宝因慢慢走着,想起那些史书里的人物,有奸诈小人成就霸业,有清高君子黄土白骨,前者被唾弃,但又怎能否认其聪慧谋略,后者虽败,但何人不钦佩其绝世风骨。
不过是各人所求不同。
她不由笑言:“风骨是名士要用来名垂青史的,我们俗人要风骨也没有什么用。”
一族兴旺不能保全,才是世族悲哀,今为望族之首的郑氏明知王谢对他们鄙弃,也多次求娶王谢二族的女儿。
谢贤愿将女儿嫁到卢家,也是看重其显贵权势,经历过昭德太子的打击,高门世族嗅出危机,纷纷开始自救,频繁互结姻亲。
王芙叹息几声,还试图再说说:“五娘说得也是,但是凤凰去配雀鸟怎么说也是不相配的,其实我家三兄才是真正与五娘相配的人,不仅同为望族,而且还有二嫂和文朗的关系在,五娘长得也是极像…”
谢宝因径直走着,瞧见好看的会凑近赏玩,听到这话也只是淡淡一笑,并没回应。
谢若因在十五岁时婚配王三郎,十六岁生下王文朗,十七岁就病逝了。
那年她刚五岁,相貌都没张开,什么都看不出来,只是长大后,家中的奴仆都开始说她与二姊长得很像,因为二姊没有留下丹青,所以有多像,也就只有家里年老的奴仆与尊长知道。
她知道王六娘是为了撮合她和王三郎来的,王谢年轻一辈中结姻亲的只有谢二娘和王三郎,两大望族若无姻亲把持,各处都难配合。
二姊死了,自然急着想要再结姻亲,谢氏只有谢宝因适婚,而王氏族中适婚的子弟大多早有婚配,未婚配的又是旁系分支,怎么敢拿来配,嫡宗中又只有鳏居的王三郎还堪能婚配。
*
祖师殿中,范氏也大约猜出孙氏所谓叙旧是怀着什么心思。
谈及各自的子女,孙氏直叹:“说起孝顺,还是谢五娘最孝顺,多少世家夫人都说能够得谢五娘做儿妇,应该马上去大祭家庙。”
谢宝因的孝顺一直是世家夫人间的美谈,有年盛夏热死许多人,每日的晨昏定省她都从来没有有过缺失,等熬过那年,她的命也丢掉半条。旁人看见,直问为何要如此,她答:“母亲免我晨昏定省是体恤我,因而我更不能对母亲不敬。”
范氏在五娘的婚事上面被谢贤骂过一回,依旧还心有余悸,所以故意把话说得有破绽来表达婉拒之意:“五娘幼时曾算得是太极贵人的命数,她的婚事,除了先祖与神仙,谁也不能决定,所以我才跟夫人说剩下的都是先祖的事情,就看谁家能够得到先祖护佑。”
孙氏听出其中的意思来,但这次出来也是被吩咐过的,只好再婉转言辞:“文朗也有八岁,三郎鸾胶再续,又怕亏待这个郎君,要是亲近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这些。”
竟然拿她外孙来挟持。
范氏正不知如何接话,十娘突然醒转,闹着要找母亲,女冠只好领来这里,她屈身理平十娘的襦裙,才去回答孙氏的话:“要是王夫人信得过我,就把那些娘子的丹青拿来给我看看,我也好给夫人出出主意。”
前后左右都不得其法,孙氏不再自讨没趣,找个理由先离开了。
回建邺的车驾上,范氏猜想那王六娘肯定也说了些什么,与其让外人来胡说,她干脆先说清道明:“你大人心属的是昭国郑氏和清河崔氏,但是还没有定下是谁,左右就是这两家,大约明后两年,五娘也要去做新妇了。”
谢宝因垂眸,缄默着。
郑氏虽被世族所瞧不起,但权势滔天,未娶的子弟也中规中矩,不像其他几个风流成性,崔氏也是望族,子弟都是品德高洁之人,两家都算是好去处。
范氏见这个女郎一言不发,不禁疑惑起来:“五娘不喜欢这两家的子弟?”
谢宝因从思绪中回过神,赶紧摇头,露出个极浅的笑来:“我只是想着能侍奉父母的日子不多了。”
范氏看着谢宝因,怎么说也是在自己身边养育这么多年,两人虽然互相都有提防算计的时候,但是也有过真情的时候,她揽着谢宝因到自己怀中,轻拍着肩膀:“儿女长成,嫁娶是人道,不必放在心上,父母者,只是行养育之责的人罢了,须得明白我们也不过一场过客,早明白才早得解脱。”
长睫覆下,谢宝因想起家里的那处偏北的屋舍来。
谢宝因把身体靠在卧榻的隐囊上,左手揉着头侧,似乎不怎么舒服,闭眼询问道:“六郎是今天要离家随张特使去找五公主?”
玉藻跪在方几旁边,收拾着上面药物补品,虽然心里不想这位娘子再被累到,但是刚刚她们说的那些话也肯定已经听见了,所以她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先前夫人那边的仆妇来送这些东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谢宝因抬眼瞧着屋舍外面的阴天,忍着五脏六腑的不舒服,动身起来:“趁着现在还不算太热,我去夫人那里送送,不用你们陪。”
旁边仆妇眼疾手快地挂起帷幔,服侍娘子对镜梳妆。
快到范氏的屋舍时,六郎谢晋渠正好向范氏请完辞出来,两人一碰面,谢宝因就言辞犀利,只是语气却极为柔和:“不知道六郎史论参悟的怎么样了。”
谢晋渠的名才在建邺城都是有名的,但要是真比起学识史见,自然比不过谢宝因,所以心里一直都忧闷着,现在难得高兴起来:“阿姊的仇记得还真深。”
郑家七郎有一卷奇书,那卷书虽然是奇,但也就是记载一些前朝历代的野史,谢宝因知道后,放下手里早就已经烂熟于心的正史,想要看着野史添趣味,在她刚要娶请郑家八娘代为借阅的时候,竟然被谢晋渠捷足先登。
谢宝因不置可否的挑眉,难得灵动一回。
谢晋渠捏起腔调来,先将人一军:“你身为女郎,不喜欢女功却喜欢读书,现在不读正书,又来读野书,是为了什么。”
“正史写胜者,野史写秘闻,真假虽然难辨,但是我心里自有考量。”谢宝因似笑非笑,说着在范氏与家中奴仆面前都绝不会说的话,“我读书也只是闲暇看看,你一个要出仕的郎君,理应陶冶性情,怀济世之心,不去读些贾谊、晁错的大赋,也不读七子,又是为什么。”
面前这个人天天看书,但都只看一些绮艳伤感的辞赋,家里大人不知道,其他人未必就不知道。
谢晋渠败下阵来,立即心虚的爽声笑道:“我是郎君,阿姊又怎么可以跟我相提并论。”
谢宝因也只是笑一笑,然后关心起他人来。
姊弟刚说了几句话,奴仆就跑来说出使的车队快过长极巷了,得赶紧去巷道里面等着,第一次远行的谢晋渠生怕失去这次好机会,辞别的话都来不及好好说,转身就赶紧跑去外面,身形逍遥,无拘无束,如一尾海中的鱼。
谢宝因看了很久,最后竟然生出痴呆。
路过这里的侍女觉得十分新奇,只是朝远处东张西望也看不到有什么,皱着眉头纳闷:“五娘在这里看什么。”
谢宝因的神思回笼,那份跃跃欲试的痴呆立马就沉到心里最深处,又是平常跟家中奴仆说话和善的语气:“看这天下还真是大,不知道我们又能够走到哪里去。”
侍女虽然不懂,但是知道这位娘子是家中出名的读书不要命的女郎,更被称为“诸生”,讲得肯定是那些有趣或者有道理的,所以也跟着一起笑。
*
外出已经月余,张衣朴等人一行辗转在都江郡以及周边的修道名山,终于在青城山寻到五公主的踪迹,抵达的那日已经接近夜半,所以他们在所属辖道的驿馆歇过一夜后,才进山谒见。
张衣朴在观门外略顿稍许,随即提袍进观,远远朝东岳大帝塑像躬身深拜,给了贯通宝作香油钱,便转身去找主事的。
监观让他去静室等候。
日正时分,一名女冠翩然而至,褐帔紫纱,袖领循带,皆就取足,身二十三条,两袖十六条,合三十九条,着青纱之裙,束发戴飞云凤冠。
这是真人的道服。
张衣朴在惊愕过后,赶忙行过君臣礼:“公主金安。”
李月手拿拂尘用力一挥,略显不满的高声提醒道:“贫道道号怀安。”
张衣朴在女子走来时,往后退了一步半,保持着臣子和公主的距离,又再次拱手躬身的请求:“陛下在建邺城外的缈山为怀安真人修建怀安观,谴某请真人回去修道。”
李月放下拂尘,净手虔心点香,开口即是冷言冷语,尽是藐视的语气:“我在缈山,你们逼我回宫,我在青城山,你们逼我回缈山,要是有天我去了天外山,你们是不是又要逼我回青城山?”
张衣朴被质问的说不出话来,对于天子的家事,他一个外臣不好置喙,只是听闻这位公主在出家前曾经发生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修道或许是她唯一能快乐的事。
随着点香的缭缭烟气,静室外走来一人,语气强硬到不容拒绝:“若是圣旨要诏怀安真人回去呢。”
李月回头看那人,横眉冷竖,不屑的轻呵一声:“天要诏我,圣旨也留不住我,人又岂能与天分庭抗礼。”
圆领长袍,束发带金冠的男子霎时怒发冲冠,气极而笑:“五娘好大的口气,今日倒要看看是你的天大还是皇权大。”
修道十三年,真是把脑子修坏了。
“三大王!”张衣朴想到天子的口谕,紧忙大声劝阻。
“张特使!”金冠男子也不悦自己的尊贵身份被一个臣子藐视。
李月斜睨一眼,径直走到高柜前,打开玉瓶,倒出自己炼制的金丹随水服下,淡漠非常:“此乃道人的静修之地,两位善信不如回你们的尘世去吵个痛快,何至连这点清净都不留给我们。”
言下之意便是要吵出去吵。
张衣朴顾及到对面男子的身份,天子与他终究是父子,只怕最后不会念他谨遵圣命,满眼都是臣下忤逆大王,而因此降罪,只好行礼请人恕罪。
李风又是顾及到天子,五娘是天子最宠爱的孩子,不管五娘怎么胡闹忤逆,最后都是随她去,这次也不会例外,直接拂袖离观。
那二人刚出观,一老翁与他们擦肩进观,想是旧友,监观请老翁到偏室一坐,喊来弟子吩咐。
小女冠垂头立在静室外,瓮着声憋出一句:“真人,山下的老丈又替他多病的妻子来求仙丹。”
观中师兄见状竖指嘘声:“真人在静坐,不可惊扰。”
小女冠连连点头,又好奇的偏头朝静室里看了眼,师兄们都说玉丹真人近日长时间静坐是在天上云游,不久就能受封,将要羽化登仙,就坐山中仙鹤去。
艳羡之余,小女冠在门槛坐下,托腮望天,山中那几只仙鹤在观中觅完食,又飞走了。
循着亲族踪迹飞回了来时的建邺城。
-
谢宝因抬头看着天上那只飞往天际的仙鹤,仰首间,头上那支步摇所坠的宝石也跟着有所晃动。
今天是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的诞辰,范氏带着在室女谢宝因和十娘珍果前来天台观,做病中那场斋醮法会。
法会做完,结缘的两只仙鹤一只飞走,一只被铁链锁住脚。
毕竟是拿金银买来的,范氏直说可惜,法师却说白鹤为仙人骑乘饲养,常巡游仙界,又喻世明理,今日一只飞往天际,一只堕入俗世,非人力,实乃天理。
谢宝因觉得无趣,转道去观中的鹤园,抓了把金丹在手心,抬手喂食,仙鹤似是很喜欢,垂头啄食,又甩水嬉戏。
“看起来还是五娘最有仙缘,前面我来喂,这畜牲理都不理我。”女子执着纨扇走来,杏色的襦裙上面有清雅白花,声音爽脆的很,走至近前又行平辈之礼。
谢宝因看清来人,回礼道:“许久未见六娘。”
王芙是琅玡王氏建邺房的第六女,比她还要年长两岁,已婚配河东裴氏,六礼皆全,今年六月就要出嫁。
“忙着亲迎礼的事宜,一直没有空,今天也是因为昨夜里被噩梦吓到,所以才特地来祈福的。”王芙似乎是有意将话题往别处引,牵着谢宝因的手展开,“才一年半载未见,五娘看起来越来越好看,世家女郎中也就只有你才能够称一句美人,话说五娘也应该婚配了,不知道心仪的是哪家。”
谢宝因对于这样的虚夸,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坦然笑起来:“我一直跟着母亲在家中学习如何管理事务,不怎么能见到别家郎君,没有什么心仪的,再说婚事理应家中父母做主。”
王芙右手微向前伸,邀谢宝因同行,又故意言道:“我母亲前面在殿中与谢夫人偶遇,她们叙旧谈话的时候,我闲着听到几句,谢仆射好像是要把你嫁给郑家七郎,只是郑家一直都是被我们所不齿的,现在与他们通婚是辱没五娘。”
昭国郑氏历代也出高官,勉强堪称高门,因前朝皇帝的一句“天下何安,正王谢”,阴差阳错之下,郑氏开始与王谢并称三大高门望族。
到了本朝,郑氏子弟在三公九卿中拢共也仅占四位,后送女入宫,出了一位太后,两位皇后,才得势超过郁夷王氏。
王孝公却怡然自得,曾在湖心亭煮酒话诗时与王氏子弟言“子弟不争,方送女入宫”,又怕王氏后人学去,留下训言“王氏子弟不以女眷入宫谋仕,须深自砥砺,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后来谢氏人丁不兴,难以维持权势,郑氏逐渐居首,王氏其次,谢氏居末,正应了那句“郑王谢”,但还远不及王谢高居人上、代帝发号施令时,其送女入宫与皇室通婚的行径也难被认同,私下多有唾弃,不被真正接纳。
谢宝因慢慢走着,想起那些史书里的人物,有奸诈小人成就霸业,有清高君子黄土白骨,前者被唾弃,但又怎能否认其聪慧谋略,后者虽败,但何人不钦佩其绝世风骨。
不过是各人所求不同。
她不由笑言:“风骨是名士要用来名垂青史的,我们俗人要风骨也没有什么用。”
一族兴旺不能保全,才是世族悲哀,今为望族之首的郑氏明知王谢对他们鄙弃,也多次求娶王谢二族的女儿。
谢贤愿将女儿嫁到卢家,也是看重其显贵权势,经历过昭德太子的打击,高门世族嗅出危机,纷纷开始自救,频繁互结姻亲。
王芙叹息几声,还试图再说说:“五娘说得也是,但是凤凰去配雀鸟怎么说也是不相配的,其实我家三兄才是真正与五娘相配的人,不仅同为望族,而且还有二嫂和文朗的关系在,五娘长得也是极像…”
谢宝因径直走着,瞧见好看的会凑近赏玩,听到这话也只是淡淡一笑,并没回应。
谢若因在十五岁时婚配王三郎,十六岁生下王文朗,十七岁就病逝了。
那年她刚五岁,相貌都没张开,什么都看不出来,只是长大后,家中的奴仆都开始说她与二姊长得很像,因为二姊没有留下丹青,所以有多像,也就只有家里年老的奴仆与尊长知道。
她知道王六娘是为了撮合她和王三郎来的,王谢年轻一辈中结姻亲的只有谢二娘和王三郎,两大望族若无姻亲把持,各处都难配合。
二姊死了,自然急着想要再结姻亲,谢氏只有谢宝因适婚,而王氏族中适婚的子弟大多早有婚配,未婚配的又是旁系分支,怎么敢拿来配,嫡宗中又只有鳏居的王三郎还堪能婚配。
*
祖师殿中,范氏也大约猜出孙氏所谓叙旧是怀着什么心思。
谈及各自的子女,孙氏直叹:“说起孝顺,还是谢五娘最孝顺,多少世家夫人都说能够得谢五娘做儿妇,应该马上去大祭家庙。”
谢宝因的孝顺一直是世家夫人间的美谈,有年盛夏热死许多人,每日的晨昏定省她都从来没有有过缺失,等熬过那年,她的命也丢掉半条。旁人看见,直问为何要如此,她答:“母亲免我晨昏定省是体恤我,因而我更不能对母亲不敬。”
范氏在五娘的婚事上面被谢贤骂过一回,依旧还心有余悸,所以故意把话说得有破绽来表达婉拒之意:“五娘幼时曾算得是太极贵人的命数,她的婚事,除了先祖与神仙,谁也不能决定,所以我才跟夫人说剩下的都是先祖的事情,就看谁家能够得到先祖护佑。”
孙氏听出其中的意思来,但这次出来也是被吩咐过的,只好再婉转言辞:“文朗也有八岁,三郎鸾胶再续,又怕亏待这个郎君,要是亲近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这些。”
竟然拿她外孙来挟持。
范氏正不知如何接话,十娘突然醒转,闹着要找母亲,女冠只好领来这里,她屈身理平十娘的襦裙,才去回答孙氏的话:“要是王夫人信得过我,就把那些娘子的丹青拿来给我看看,我也好给夫人出出主意。”
前后左右都不得其法,孙氏不再自讨没趣,找个理由先离开了。
回建邺的车驾上,范氏猜想那王六娘肯定也说了些什么,与其让外人来胡说,她干脆先说清道明:“你大人心属的是昭国郑氏和清河崔氏,但是还没有定下是谁,左右就是这两家,大约明后两年,五娘也要去做新妇了。”
谢宝因垂眸,缄默着。
郑氏虽被世族所瞧不起,但权势滔天,未娶的子弟也中规中矩,不像其他几个风流成性,崔氏也是望族,子弟都是品德高洁之人,两家都算是好去处。
范氏见这个女郎一言不发,不禁疑惑起来:“五娘不喜欢这两家的子弟?”
谢宝因从思绪中回过神,赶紧摇头,露出个极浅的笑来:“我只是想着能侍奉父母的日子不多了。”
范氏看着谢宝因,怎么说也是在自己身边养育这么多年,两人虽然互相都有提防算计的时候,但是也有过真情的时候,她揽着谢宝因到自己怀中,轻拍着肩膀:“儿女长成,嫁娶是人道,不必放在心上,父母者,只是行养育之责的人罢了,须得明白我们也不过一场过客,早明白才早得解脱。”
长睫覆下,谢宝因想起家里的那处偏北的屋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