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七月,暑气正盛,也是稻谷收获的时候,家家户户天还未亮就起床,趁着凉快全家出动去自家地里割水稻,干到正午太阳最烈时才回家吃饭休息,但过不了多久就又要去地里忙活,夏季多雨水,得趁着天晴赶紧把粮食收完。
太阳稍落下些,村里人就拿着锄头出门,结伴着朝地里走。王婶锁了自家的门,招呼着儿子儿媳先走,自己来到隔壁敲门。
开门的是个四岁的小孩,王婶先是朝里看了看,小声问:“那人醒了没?”
见他摇头,叹了口气,又从兜里摸出一个布包:“这是给你们带的饼,还没吃饭吧,快趁热吃了。”
身后似乎有人喊了她一声,王婶大嗓门地应了一声,匆匆把布包塞进小孩怀里忙不迭地转身就走。
嘹亮的嗓音让姜玉晚猛地睁开眼,入目是低矮的房梁,窗户大开着,却半点风都吹不进来,屋内闷热的像蒸炉,还混杂着霉味和苦涩的药味,只闻了一会儿,就感觉头晕目眩几欲呕吐。
姜玉晚一把掀开身上的被子,面色难看的坐起来,刚要下床,就见一个瘦弱的小孩端着比他脸还大的碗进来。
那孩子约莫三四岁的样子,很瘦,脸色蜡黄,身上的衣服明显不合身,衣袖和裤腿都挽了几圈,手上的碗里装着褐色液体,像是药,步伐迈的很慢,生怕给摔了。
好不容易走到床前,发现她醒了,眼里闪过慌张,把碗放在桌上,这下也不管洒不洒了,小跑着出去,带了点哭腔:“哥哥,婶娘醒了。”
听到他的话,姜玉晚眉心跳了跳。
婶娘?
不一会儿,又一个孩子走进来,长的和刚才出去那个一模一样,但她还是察觉到不同,只见那孩子手上拿着布包,从里面拿出一块烧饼递过来:“王婶给的,大夫说要先吃了东西才能喝药。”
姜玉晚眼睛一动,下意识接过来,烧饼不大,只有半个巴掌大小,能看出火候没拿捏好,好几个地方都烧黑了。
口感自不必说,里面放的大多是麦麸,咽下去后整个喉咙都隐隐作痛,她正吃的艰难,转头一看两个小孩坐在凳子上,一人捧着一个烧饼在啃,那表情,像是在吃什么山珍海味。
姜玉晚心里默默佩服他们,看着手中还剩一大半的饼,也不好意思浪费,正想起身喝水顺下去,谁知刚站起来,就感到一阵眩晕,随后一大波陌生的记忆涌进来。
没想到,平日里看了那么多穿书小说,有一天这样的事竟然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上一秒,她还是个在校园里追逐毕业论文的农学生,那是一头正值壮年的牛,在搏斗过程中她不慎被牛挤下学校的人工湖,结果下一秒睁开眼就来到了这。
这具身体的名字也叫姜玉晚,是另一个村子里的一户屠夫家的小女儿,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家境在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
和村里普遍的重男轻女不同,原主从小被全家人宠着长大,性子也骄纵,有次和她娘上街,一眼就相中了去书铺交抄书稿的沈淮,回来就撒泼打滚闹着要嫁过去。
沈家在他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户,沈淮的爹是村里的外来户,虽是逃难来的,但俊朗的脸让不少大闺女小媳妇喜欢,在拒绝了好几个上门的媒人后,沈父和沈母林氏成了亲,林氏的娘家是村里本地人,家里有四个姑娘一个儿子,林氏排第四,林氏爹娘为了最小的宝贝儿子,把林氏上头的三个姐妹不是卖去镇上当丫鬟,就是卖给鳏夫赚彩礼钱,而林氏自小生的水灵,她爹娘打算等林氏年龄一到就把她配给镇上的老爷做小妾,却不想还没实现就等到沈父上门来提亲。
林氏爹娘自然不乐意,被缠的烦了就故意刁难说要五十两彩礼钱。
五十两,够普通家庭省吃俭用活十年了,连那个镇上的老爷,都只肯用三十两来做彩礼,其他人都说林氏爹娘是卖女儿,他们也全当听不见,却没想到几天后沈父真的捧了五十两过来,据说他是独自一人去了深山,抓了一只熊瞎子才赚来的。
这可给林氏爹娘高兴坏了,乐呵呵的就把林氏给嫁了,嫁妆也只随便扔了几床旧被子旧衣裳。
两人成婚后,靠着沈父打猎的本事家里日子越过越好,还接连生了沈决和沈淮两兄弟,沈父闲暇时会教他们读书,在发现沈淮于读书上颇有天赋时,送他进了私塾,沈淮也争气,头次考试就中了童生,后又考上秀才,却没高兴多久,沈父就在打猎时意外坠崖,被人抬回来时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沈家几乎把东西都变卖了也没救下来,银钱却所剩无几。
按本朝律法,家中亲人去世,需守孝三年才能再行科考,等出了孝期后又碰上朝廷打仗,科考取消不说,还要强制征兵,就算沈淮有秀才身份也避不开,大哥主动投军后,沈淮本想放弃读书回来养家,却被一向柔弱的母亲拿起剪子抵在自己脖子上威胁,说科考当官是沈父的愿望,不管再难也要继续读。
没办法,沈淮只能回到书院读书,沈家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沈淮大哥娶的媳妇受不了这苦,趁着晚上偷偷跑了,只留下她生的一对双胞胎儿子。
沈家的事整个村子都知道,只要稍微有心就能打听到,姜屠夫自然是不愿意原主嫁到这样一户人家的,这跟上赶着去吃苦有什么区别。
但原主不听,还闹绝食威胁,姜家是疼女儿的,没几天就妥协了,但这也惹恼了姜屠夫,扬言说原主嫁出去后就再也不管她,原主并不在意,只沉浸在嫁人的喜悦中。
但成婚后的日子并不如原主想象中美好,沈淮是个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镇上的书院里读书,休息时也是去书铺接一些抄书的活计来贴补家用,两人相处时间少之又少。
这让从小备受宠爱的原主非常不满,也不管家中的活计,天天去镇上逛街买东西,也是在这段时间,她遇到了何清,对方是镇上有名的小混混,整日招猫逗狗,凭着一张好皮囊,骗了不少好人家的姑娘。
原主也一样,没过多久就被对方的花言巧语迷惑,哄骗着花了不少钱,甚至两人还约定好要一起远走高飞。
原主受伤躺在床上也是趁着婆婆林氏晕倒,拿了家中所有的钱准备去镇上找何清,却因为心虚过于紧张,被过路的村里人吓到没站稳一跤摔进湖里。
阴差阳错的,再次醒来后,就成了现在的姜玉晚。
姜玉晚:“......”
不得不说,她和原主的落水原因都挺离谱的。
而让原主闹着非嫁不可的丈夫沈淮,是小说里最大的反派,以农家子的身份一路科考,成了建朝以来最年轻的六元及第的状元,后屡出奇策,短短时间内成为天子近臣,谈笑间铲除一切政敌,将朝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最后天子更是形同虚设,若不是后来厌倦了争斗,他能把主角团全部干翻。
而导致这位大反派前期黑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原主,她在和人私奔时拿走了所有的钱,导致林氏发高烧没钱请大夫,最后不治身亡。沈淮埋葬了母亲之后带着两个侄子离开村子,暗中设计何清在赌坊欠钱,看着对方一步步越欠越多,直到还不上把原主卖给青楼抵债,最终原主被折磨致死,何清也因为还不上钱被赌坊打死。
姜玉晚只觉得头变得更晕了,看小说时她会为这段剧情拍手叫好,但她现在成了这里面的人物,就一点都笑不出来了。
“婶娘,婶娘你怎么了?”
姜玉晚回过神,发现两个小孩正站在她面前,原来是刚才她站起来发晕后坐回床上又出神半天,怎么叫都不理,把他们都给吓到了。
有了记忆,姜玉晚知道这两个就是沈淮大哥的双胞胎儿子,说话的是弟弟沈星远,也是看了她就躲的,而另一个给她烧饼的就是哥哥沈星时。
这么一看,自己现在还真是他们的婶娘了。
正想着,眼前突然出现一只碗,沈星时举着它用平静的语气道:“婶娘,你该喝药了。”
姜玉晚还是婉拒了这碗药,她能感觉到这具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休息一会儿就能恢复过来,而且沈星时的动作实在是让她不得不联想起其他东西,更是对这碗药敬而远之。
许是姜玉晚的脸色确实不错,沈星时倒没继续举着,而是端着药和弟弟一起走出去。
又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动静,姜玉晚只听到什么要去要去的,只以为是两兄弟要出去玩,也没多想,等彻底没了动静,她才走出房门。
沈家房子不大,一眼就能看全,院子被打扫的很干净,工具也都整齐的摆放在墙边,墙根堆着几捆柴火,不远处还有一口井,是沈父还在时请人打的,至少是不需要大老远去河边打水了,另一边还有一块小菜地,但许久没人收拾,已经杂草丛生了。
姜玉晚巡视了一圈以后要生活的地方,虽然不大满意但也只能接受,等着以后赚钱再慢慢改造。她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从小就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四处搬家,隔段时间就要认识新的朋友,熟悉新的环境,对此早就习惯了。
现在意外穿书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那就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
太阳稍落下些,村里人就拿着锄头出门,结伴着朝地里走。王婶锁了自家的门,招呼着儿子儿媳先走,自己来到隔壁敲门。
开门的是个四岁的小孩,王婶先是朝里看了看,小声问:“那人醒了没?”
见他摇头,叹了口气,又从兜里摸出一个布包:“这是给你们带的饼,还没吃饭吧,快趁热吃了。”
身后似乎有人喊了她一声,王婶大嗓门地应了一声,匆匆把布包塞进小孩怀里忙不迭地转身就走。
嘹亮的嗓音让姜玉晚猛地睁开眼,入目是低矮的房梁,窗户大开着,却半点风都吹不进来,屋内闷热的像蒸炉,还混杂着霉味和苦涩的药味,只闻了一会儿,就感觉头晕目眩几欲呕吐。
姜玉晚一把掀开身上的被子,面色难看的坐起来,刚要下床,就见一个瘦弱的小孩端着比他脸还大的碗进来。
那孩子约莫三四岁的样子,很瘦,脸色蜡黄,身上的衣服明显不合身,衣袖和裤腿都挽了几圈,手上的碗里装着褐色液体,像是药,步伐迈的很慢,生怕给摔了。
好不容易走到床前,发现她醒了,眼里闪过慌张,把碗放在桌上,这下也不管洒不洒了,小跑着出去,带了点哭腔:“哥哥,婶娘醒了。”
听到他的话,姜玉晚眉心跳了跳。
婶娘?
不一会儿,又一个孩子走进来,长的和刚才出去那个一模一样,但她还是察觉到不同,只见那孩子手上拿着布包,从里面拿出一块烧饼递过来:“王婶给的,大夫说要先吃了东西才能喝药。”
姜玉晚眼睛一动,下意识接过来,烧饼不大,只有半个巴掌大小,能看出火候没拿捏好,好几个地方都烧黑了。
口感自不必说,里面放的大多是麦麸,咽下去后整个喉咙都隐隐作痛,她正吃的艰难,转头一看两个小孩坐在凳子上,一人捧着一个烧饼在啃,那表情,像是在吃什么山珍海味。
姜玉晚心里默默佩服他们,看着手中还剩一大半的饼,也不好意思浪费,正想起身喝水顺下去,谁知刚站起来,就感到一阵眩晕,随后一大波陌生的记忆涌进来。
没想到,平日里看了那么多穿书小说,有一天这样的事竟然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上一秒,她还是个在校园里追逐毕业论文的农学生,那是一头正值壮年的牛,在搏斗过程中她不慎被牛挤下学校的人工湖,结果下一秒睁开眼就来到了这。
这具身体的名字也叫姜玉晚,是另一个村子里的一户屠夫家的小女儿,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家境在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
和村里普遍的重男轻女不同,原主从小被全家人宠着长大,性子也骄纵,有次和她娘上街,一眼就相中了去书铺交抄书稿的沈淮,回来就撒泼打滚闹着要嫁过去。
沈家在他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户,沈淮的爹是村里的外来户,虽是逃难来的,但俊朗的脸让不少大闺女小媳妇喜欢,在拒绝了好几个上门的媒人后,沈父和沈母林氏成了亲,林氏的娘家是村里本地人,家里有四个姑娘一个儿子,林氏排第四,林氏爹娘为了最小的宝贝儿子,把林氏上头的三个姐妹不是卖去镇上当丫鬟,就是卖给鳏夫赚彩礼钱,而林氏自小生的水灵,她爹娘打算等林氏年龄一到就把她配给镇上的老爷做小妾,却不想还没实现就等到沈父上门来提亲。
林氏爹娘自然不乐意,被缠的烦了就故意刁难说要五十两彩礼钱。
五十两,够普通家庭省吃俭用活十年了,连那个镇上的老爷,都只肯用三十两来做彩礼,其他人都说林氏爹娘是卖女儿,他们也全当听不见,却没想到几天后沈父真的捧了五十两过来,据说他是独自一人去了深山,抓了一只熊瞎子才赚来的。
这可给林氏爹娘高兴坏了,乐呵呵的就把林氏给嫁了,嫁妆也只随便扔了几床旧被子旧衣裳。
两人成婚后,靠着沈父打猎的本事家里日子越过越好,还接连生了沈决和沈淮两兄弟,沈父闲暇时会教他们读书,在发现沈淮于读书上颇有天赋时,送他进了私塾,沈淮也争气,头次考试就中了童生,后又考上秀才,却没高兴多久,沈父就在打猎时意外坠崖,被人抬回来时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沈家几乎把东西都变卖了也没救下来,银钱却所剩无几。
按本朝律法,家中亲人去世,需守孝三年才能再行科考,等出了孝期后又碰上朝廷打仗,科考取消不说,还要强制征兵,就算沈淮有秀才身份也避不开,大哥主动投军后,沈淮本想放弃读书回来养家,却被一向柔弱的母亲拿起剪子抵在自己脖子上威胁,说科考当官是沈父的愿望,不管再难也要继续读。
没办法,沈淮只能回到书院读书,沈家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沈淮大哥娶的媳妇受不了这苦,趁着晚上偷偷跑了,只留下她生的一对双胞胎儿子。
沈家的事整个村子都知道,只要稍微有心就能打听到,姜屠夫自然是不愿意原主嫁到这样一户人家的,这跟上赶着去吃苦有什么区别。
但原主不听,还闹绝食威胁,姜家是疼女儿的,没几天就妥协了,但这也惹恼了姜屠夫,扬言说原主嫁出去后就再也不管她,原主并不在意,只沉浸在嫁人的喜悦中。
但成婚后的日子并不如原主想象中美好,沈淮是个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镇上的书院里读书,休息时也是去书铺接一些抄书的活计来贴补家用,两人相处时间少之又少。
这让从小备受宠爱的原主非常不满,也不管家中的活计,天天去镇上逛街买东西,也是在这段时间,她遇到了何清,对方是镇上有名的小混混,整日招猫逗狗,凭着一张好皮囊,骗了不少好人家的姑娘。
原主也一样,没过多久就被对方的花言巧语迷惑,哄骗着花了不少钱,甚至两人还约定好要一起远走高飞。
原主受伤躺在床上也是趁着婆婆林氏晕倒,拿了家中所有的钱准备去镇上找何清,却因为心虚过于紧张,被过路的村里人吓到没站稳一跤摔进湖里。
阴差阳错的,再次醒来后,就成了现在的姜玉晚。
姜玉晚:“......”
不得不说,她和原主的落水原因都挺离谱的。
而让原主闹着非嫁不可的丈夫沈淮,是小说里最大的反派,以农家子的身份一路科考,成了建朝以来最年轻的六元及第的状元,后屡出奇策,短短时间内成为天子近臣,谈笑间铲除一切政敌,将朝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最后天子更是形同虚设,若不是后来厌倦了争斗,他能把主角团全部干翻。
而导致这位大反派前期黑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原主,她在和人私奔时拿走了所有的钱,导致林氏发高烧没钱请大夫,最后不治身亡。沈淮埋葬了母亲之后带着两个侄子离开村子,暗中设计何清在赌坊欠钱,看着对方一步步越欠越多,直到还不上把原主卖给青楼抵债,最终原主被折磨致死,何清也因为还不上钱被赌坊打死。
姜玉晚只觉得头变得更晕了,看小说时她会为这段剧情拍手叫好,但她现在成了这里面的人物,就一点都笑不出来了。
“婶娘,婶娘你怎么了?”
姜玉晚回过神,发现两个小孩正站在她面前,原来是刚才她站起来发晕后坐回床上又出神半天,怎么叫都不理,把他们都给吓到了。
有了记忆,姜玉晚知道这两个就是沈淮大哥的双胞胎儿子,说话的是弟弟沈星远,也是看了她就躲的,而另一个给她烧饼的就是哥哥沈星时。
这么一看,自己现在还真是他们的婶娘了。
正想着,眼前突然出现一只碗,沈星时举着它用平静的语气道:“婶娘,你该喝药了。”
姜玉晚还是婉拒了这碗药,她能感觉到这具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休息一会儿就能恢复过来,而且沈星时的动作实在是让她不得不联想起其他东西,更是对这碗药敬而远之。
许是姜玉晚的脸色确实不错,沈星时倒没继续举着,而是端着药和弟弟一起走出去。
又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动静,姜玉晚只听到什么要去要去的,只以为是两兄弟要出去玩,也没多想,等彻底没了动静,她才走出房门。
沈家房子不大,一眼就能看全,院子被打扫的很干净,工具也都整齐的摆放在墙边,墙根堆着几捆柴火,不远处还有一口井,是沈父还在时请人打的,至少是不需要大老远去河边打水了,另一边还有一块小菜地,但许久没人收拾,已经杂草丛生了。
姜玉晚巡视了一圈以后要生活的地方,虽然不大满意但也只能接受,等着以后赚钱再慢慢改造。她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从小就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四处搬家,隔段时间就要认识新的朋友,熟悉新的环境,对此早就习惯了。
现在意外穿书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那就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