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路并不好走,何况是红石林这样到处都是石头的路,更加难走。

    两人一前一后,段舛在前面开路,陈礿紧跟在后面,很难走的地方段舛会拉陈礿一把,就这样磕磕绊绊地继续往前。

    虽说不好走,但是毕竟是在森林里走惯了的,因此两人的速度也并不慢。他们从河岸的右手边开始绕着红石林转圈圈。

    走了大概有两个小时,拐弯又拐弯,终于牛皮本子里记载的食盐结晶物出现在两人面前。

    它们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冰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粒一粒的凑在一起堆积在地面上,形成一大片,场面十分的壮观。

    两人立即上前,陈礿蹲下身捻了一点,放进嘴里尝了尝。

    她高兴的说:“是盐,太好了,我们找到了,这么大一片,够我们吃几辈子了。”

    段舛将背上的背篓卸下来,拿出里面的铁铲准备采集。两人挑着看起来干净没有沾上泥土的部分挖进背篓里。越往前走,食盐结晶层越厚,不知不觉中两人渐渐走到了前面。

    突然,段舛挖的时候铲子打滑了一下,深深的陷进了土里。他使劲一拔,铁铲从土里被拔出来,泥土翻飞形成一个缝隙,从缝隙里看进去,似乎有些别的东西。

    他就着缝隙继续挖了两下,“阿礿,你快过来看,泥土中有东西。”

    直接被挖开的泥土中,除了有一些食盐结晶物以外,其间还混杂了一块一块被刮烂的类似尼龙布料的东西。

    他蹲下身捡起来仔细端详,心里有了些猜测。此时陈礿过来了,接过他手里的布料看了看,略有些迟疑的说:“这是编织袋,在食盐结晶层下面的泥土中被挖出来,你说会不会这一片结晶层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段舛自然地接过话头:“很有可能,或许末世之前的这里是一个食盐厂或者囤积食盐的地方,后来末世降临,一袋一袋的食盐暴露在空气中,再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片结晶层。”

    不得不说,这个猜测很有道理,说服了两人。

    “这里竟然有囤积食盐的地方,那……”陈礿看了段舛一眼,两人相视一笑,懂了对方的意思。

    “那这一片很有可能有人类城市遗址。”

    “太幸运了,我们仔细搜索一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东西。”

    说完两人也不再继续采盐,背上背篓开始向着周围探索,一边走动一边观察着。

    他们俩几乎要走出了这片食盐结晶地,终于在结晶地的对面,地势发生了变化。本来是平地,突然地势升高,一块石壁挡住了两人的视线。

    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里的石壁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段舛顺着石壁继续横着向前走,走了好一会儿,突然看见了一个缺口。

    陈礿心里一跳,突然有了预感。果然等两人凑过去,伸头一看,石壁右边有一条缝隙可以容人过去,两人横着石缝往前走,只拐了一个弯继续走上两步,眼前豁然开朗——石壁的另一面一大片遗址印入眼帘!

    这里的石壁构造和山谷那里几乎一样,只是比山谷的石壁少拐一个弯。相同的是一样的隐秘很难被人找到,如果不是两人之前就有经验,也会错过这里。

    入目,遗址比山谷的空间大了数倍。这里更加封闭,山谷算是由三面石壁环绕,依着河流可以走出山谷。但是这里的遗址是被石壁四面环绕,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从陈礿和段舛两人所站位置的视角往里看,只见有数栋房子矗立在这里,有的已经倾斜坍塌,破败不堪。也有少数的房子依旧还挺立着,虽然也有了时间的痕迹,但是看起来还算牢固。

    看起来这里在末世之前应该是一个村子,房子并不多且不是高楼,每栋房子之间还有着不短的距离,现在长满了杂草将它们掩映在其中。

    天色渐晚,两人环视四周,挑了正中间的那栋房子,打算收拾出来当做落脚的地方。

    走进一看,房子四周长满了野草青苔,门前的院子或许是因为地裂,大门倒塌,四周的围墙倒是还挺立着。

    这里现在被石壁四面包围,他们猜想大概率是因为地裂后地壳移动,四周的地质裂开抬高,所以靠近石壁的两栋房子已经塌的不成样子,成为一片废墟。

    保存的最好的也就是正中间这栋房子了。

    从倒塌的大门进去,院子里本来铺上水泥的坝子只幸存了一半。大门左手边依旧还是一块水泥地,水泥地靠墙处有一个水井,揭开上面的铁板往下看,有水!

    而右手边已经被震裂,缝隙中透出褐色的泥土和郁郁葱葱的野草。靠近院墙的地方长了一个大树,此时正葱郁。

    陈礿指着坝子开始做规划:“我们把这里收拾出来,左手边我试着踩了踩还是很坚固的水泥地,那可以打扫出来继续使用,晾晒东西,放张桌子露天吃饭都可以。”

    “而右手边裂开的水泥块,我们就把它们撬起来扔掉,再翻一翻土,就可以种些菜。”

    继续往前走,面前的房子是很典型的农村二层小楼,两人绕着房子巡视一圈,发现房屋整体保存地还比较完好。

    房子的大门敞开着,或许是末世来临,主人逃难时顾不上关上门,也正好方便陈礿他们进入。打开生锈的铁门,阳光洒进屋内,积的很厚的尘埃在空气中飞扬。

    大门进去是一间很大的屋子,在农村叫做堂屋,堂屋的中间有一个大圆桌和几根椅子。右手边的角落里有一个木质的大物件,凑近了仔细研究,应该是农村用来打稻谷的机器。

    堂屋左手边一个门进去后是厨房,靠里挨着墙有一个柴灶连着烟囱,柴灶的左边那面墙上有一个长长的洗碗槽,连着一个石台面可以备菜,另一边连着一个小型蓄水池,蓄水池的面上也是石台,台面均铺有大理石面。蓄水池正对人站着这面的上半部有一个洞,放水进去蓄满后可以用水飘舀水用。

    这面墙上正对堂屋的门处又有一扇门,打开木门,里面是厕所,典型的新型农村旱厕。进门口有个用水泥砌成,上铺大理石台面的洗漱台。正面的镜子虽然布满了灰尘,但是用手抹掉,竟然还能用。

    洗漱台下方有一个储物柜,里面还放着牙刷、杯子、牙膏、纸巾等东西,可惜经过时间的侵蚀,已经脆化不能使用了。

    里面有一个蹲厕,蹲厕正前方有一个淋浴喷头,可惜已经不能使用了。蹲厕旁有一个铁桶,桶里有个铁瓢,应该是主人用来冲厕所的,都已经有了生锈的痕迹。

    回到厨房,洗碗槽的对面是一面墙的柴火,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即使过了几十年还是整齐有序,能够从中窥探出原主人的些许强迫症。

    两面墙中间的另一面墙上有一个大大的窗户,窗户两边分别放了两个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两个橱柜,打开一看,左边个橱柜是放置碗筷等小东西的。右边的橱柜放置了几个小锅,还有电饭煲等,可惜没有电也用不上了。

    回到堂屋,它的右手边也有一扇门,进门是一个小屋,小屋的右手边有一扇窗,左手边有一个大大的木门,打开木门里面空空荡荡,像是一个粮仓,因为地上还余有风化后的稻谷痕迹,不多,应该是主人逃难时把粮食带走了。

    出来粮仓,同一面墙旁有一个用水泥砌成的台阶,走上台阶上到二楼。入目是一个大厅,大厅伸出去有一个阳台,木质的栏杆还很坚硬。站在上面可以把这一面的山谷尽收眼底,是个看风景的好地方。

    大厅的左右两侧均有一个卧室,卧室里都有一张木床,一个实木衣柜,一个小桌子,有一个卧室里甚至有一个书柜,里面的书依旧可以翻看。

    木床也还可以使用。衣柜里也留有一些衣物,保存良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都还能穿,衣柜顶部甚至还有几床棉被。屋子里没有太多杂物,或许是主人带走了,留下的都是挑剩下或者不好携带的东西。

    二楼大厅右手边也有一个梯坎可以再上一层楼,陈礿他们走上去发现顶楼没有屋顶,除了上来梯坎处有个小房子遮蔽梯坎,这上面是一块大大的平地,四周用铁栏杆围上,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已经生锈,不过还好还能用。

    这块顶坝应该是主人设计来晒东西的,顶部是水泥地板,应该做了防漏水,并且顶坝的四角都有排水设计,所以并没有被水淹起来。

    回到一楼的小屋,发现梯坎下面有一堆农具,有锄头、镰刀等。换一个木柄,再磨上一磨,相信可以使用。

    最后一间屋子是贯通进去,小屋旁边的一间,进去一看也是一个卧室,同样是木床、衣柜、桌子的设计。

    整个房子是一个方正的长方体,一楼从左到右依次是厕所,厨房,堂屋,小屋和卧室。二楼依次是卧室,阳台大厅和卧室。三楼更加简单,就是一大块晾晒坝子。

    整个房子经过几十年的时光磨砺,依旧坚定地矗立在这里,尘封60年后,再一次被有缘人打开。

    两人花了点时间了解了整个房子的情况,并且简单检查了房子没有大问题,甚至打扫干净可以直接入住。

    于是他们把用不上的东西和已经风化腐朽的东西全部清出去,塑料扫把也不能用了,还好铁撮箕还可以使用。

    野草扫把被留在了船上,陈礿出去外面扯了点野草重新极快地编织起来,然后和段舛一人一把拿进去简单打扫了一下卫生,把厚厚的一层灰尘扫出来。

    外面的太阳越发西斜,两人趁着外面还有光亮出去四处转了转,不得不说,这里真的是一块宝地,是另一个“末世桃花源”。

    里面的物产丰富到两人吃惊的程度!

章节目录

裂林之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C42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C42并收藏裂林之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