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炊烟自裂森里缓缓升起,白净的烟雾渐渐飘散在空中不见踪影。
遗址山谷中间的房子里传出一阵阵笑闹声,混着炒菜锅里的噼啪声,人间烟火气显露。
段舛围着围裙站在灶台边翻炒,陈礿揭开旁边蒸锅的盖子,水气混合着诱人的香味飘出。只见锅里蒸着一大盘剁椒鱼头,雪白的鱼肉上铺满青红辣椒,辛辣鲜香,刺激得人口中唾液不断地分泌。
陈礿咽了咽口水,另一只手拿上竹筷子,动作自然地夹上一块鱼肉递到段舛嘴边说:“来,大厨尝尝第一口,好不好吃?”
段舛顺从的低头,张开嘴吃掉嘴边的鱼肉。他仔细品了品,点了点头:“火候正好,味道不错,你也试一试。”
听他这样一说,陈礿迫不及待地给自己也夹了一筷子。鱼头上的肉没有刺,蒸的时间刚刚好,因此鱼肉细嫩,不咸不淡,再搭配上蒜末辣椒,可谓一绝。
铁锅里正在爆炒的红苕尖也熟了,舀上两碗冒尖的红苕饭,一蒸一炒,一荤一素,搭配得当。
他们吃饭时总是很专注,顾不上聊天,先干完一碗饭后才会速度慢下来,细嚼慢咽。
段舛夹起一块鱼脸颊肉放进陈礿的碗里,这块肉最为鲜美,是她的最爱。放进嘴里细细品味,鱼肉滑嫩,入口即化。礼尚往来,陈礿也给段舛夹了一筷子鱼嘴肉。
互相夹肉环节告一段落,陈礿夹上一块红薯放进嘴里嘟囔道,“这个红薯还比较甜呢,挺好吃的。”
山谷里的红薯也已经成熟,陈礿和段舛这几天将它们从土里一一拔出,带泥红薯放进竹制收纳筐中收纳好。这个秋天两人陆陆续续囤积的粮食已经足够多,爱囤货的段舛闲时总爱在粮仓和收纳物资的屋子里晃悠。
充足的存粮让人内心充满安全感,于是两人商量着结束抢收的季节。
段舛赞同地点点头,夹了一大筷红苕尖放进嘴里,这是今年最后一顿新鲜红苕尖,两人吃得愉悦又满足。
嘴里吃着红薯蒸饭,陈礿已经开始设想红薯的其他花式吃法。
“甜甜的红薯可好吃了,我们可以做红薯糖水。”
段舛想了想,说:“可以,冬天可以烤红薯,想来也不错。”
“对,烤红薯很好!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外焦里嫩,热乎乎的一口吞下去,暖到心里。”
“对了,我们还可以晒一些红薯干,休闲小零食,无聊的时候混个嘴瘾。”
……
饭后,陈礿自告奋勇刷碗,段舛晃悠到屋外把地上的红薯藤收拢起来。
因为陈礿说红薯藤可以晾晒干保存,用来喂养家畜,他们已经存了许多的干草,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遗址山谷的养殖事业规模也渐渐地发展了起来,山鸡、野兔、野鸭等热热闹闹地在这里定居。每天早上叫醒陈礿的不是梦想,也不是初升的太阳,而是鸡鸣声。
陈礿洗好碗,擦擦手,往外走。
今天下午她有新的任务要做。
经过这段时间四处的找寻,新手工所需的原材料已经备齐。
陈礿去坝子里取了一截红薯藤,用石块锤碎,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正午的太阳明晃晃的悬挂在天边,正是晾晒的好时机。
等待红薯藤晒干的时间可以去准备竹筒。选取大约一个硬币横截面大小的竹筒,将一截竹筒的四分之一处锯下来,长的一节作筒,短的一节作盖。
将竹筒口外部削出一圈约三厘米长的凹槽。竹盖内部削薄,修整细节,使得竹盖可以严丝合缝地盖在竹筒上。
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除了在给竹盖上钻氧气孔时出现了意外。
“哎呀!”一声惊呼。
陈礿手一滑,钉子滑过她的食指,虽然没有出血,但是皮肤被划破了。段舛听到这声惊呼立马放下手里的红薯藤,跑过来。
他不容置疑地接手,他主做,陈礿在一旁指挥。
半个小时后,做好的竹筒同样被放到太阳下,等待晒干备用。
然后他拿出采集好的芦苇绒、棉花和晒干的红薯藤,混合到一起,用石头捣碎成细绒。然后倒出来均匀地平铺到一页从牛皮本子上撕下的纸上。
陈礿回到卧室拿出之前收集到的砖硝、雄黄粉、松香粉和樟脑粉。木炭同样捣碎成细细的粉末,将这几样东西混合到一起,再均匀地撒在细绒上。
接下来就到了最后一步,将纸卷起来,注意要卷得紧实一些,塞进竹筒里面。就这样,一把自制打火机——古装剧中常提到的火折子便做好了。
点上火,不需要用的时候将竹盖盖上。由于竹盖上钻的孔可以让氧气进入,由此保存里面的火种。等到下一次再使用的时候,只需拿下竹盖,对着竹筒芯的位置吹气就能够让它复燃。
刚做好,陈礿便迫不及待地从段舛手里把自制打火机接过去。
“我来试试看,看成功没有。”
竹盖子被取下来,憋气,她使劲吹了两口,在两人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火苗重新燃烧了起来。
陈礿高兴地抱了一下段舛,随后很快便放开,她的语气轻快:“成功了!赞!晚上终于不用摸黑上厕所了。”
段舛放于身侧的手刚刚抬起,又轻轻放下,似乎想重新再次抬起,看着她兴高采烈跑开的模样,最后还是放弃了回抱过去。
试验过后便重新盖好盖子,暂时放置到一边。成功过后更加有干劲儿,他们把处理好的剩余材料都用完,一次性做了五只自制打火机。拢在手里满满一捧,可以用上一阵子了。
落日余晖,洒在两人身上。秋天的阳光晒在身上,让人觉得暖洋洋的,不过晒久了还是会微微出汗。
陈礿随意地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她忘记了自己前不久刚把木炭磨成粉。黑色的木炭粉粘在手上,顺带着又涂到了脸上。
额角和脸颊上都染上了黑色,就像雪白的纸上涂上了几笔黑色的油彩。
段舛抬头,一愣,而后笑出声来。
“笑什么?”陈礿一脸茫然。
他伸手,在她的脸庞上抹了抹,不料没有擦掉反而还让更多的地方染上了。
他继续打量,继而笑声更大了,含笑道:“成了小花猫。”
陈礿看了看自己的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她的眼睛滴溜溜一转,坏心思袭上心头,迅速地抬手往段舛脸上一抹。她还嫌不够,两只手一起上。
于是两个人都顶着一张黑漆漆的面皮,朝着对方哈哈大笑。
两人笑弯了腰,连快要落山的太阳也笑眯了眼。
————
暮色四合,夜幕缓缓降临。
陈礿和段舛已经打扫好房子,锁好门,也收拾好自己,躺在床上。
山里的生活,很简单。每天鸡鸣后等天色熹微,两人便早早的起床。忙碌了一天,两人都有些累,也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因此也早早的入睡。
这天也不例外,日常躺在床上搂搂抱抱地说说闲话,说困了便合上双眼,渐渐沉睡过去。
这天的晚饭主食是粥,陈礿觉得口渴便喝了两大碗清粥。喝的时候清爽可口,喝多了的弊端就是夜里会想上厕所。
她轻轻起身,穿上床边的拖鞋,望着四周伸手不见十指的黑暗,摸索着床头柜上放置的自制打火机。
呼呼两口气,火焰跃动起来,金黄的色泽倒映在脸上,印出内急的焦灼。
有了火光的指引,陈礿不用再磕磕绊绊地摸索着去厕所。之前夜里看不见,去厕所的路上总是会碰到其他东西,等到第二天一看,手臂小腿磕的青青紫紫。
这一趟起夜,非常的顺利,来回不到五分钟时间。她重新坐到床边,正准备吹灭火焰。
悉悉索索的声音吵醒了旁边熟睡的人。段舛凑过去,伸手向前自然的握住陈礿放在床上的左手,睁开迷蒙的双眼。
陈礿拿着自制打火机转身。
“嚯!”段舛一个激灵,被吓了一跳。
四周一片漆黑,火光自陈礿的下巴位置照亮了她的整张脸。猛不丁地一看,吓死个人。
陈礿也被他吓了一跳,“怎么了?做噩梦了?”
段舛平复了一下自己,直起身拉过陈礿拿着自制打火机的右手,带着往自己脸颊下放。
火焰照亮的这张脸还是帅气的,但也确实有些诡异。
陈礿也被吓一跳,而后笑着打趣:“你再翻个白眼,吐个舌头!”
段舛也很配合,依着她的指挥做出各式各样的鬼脸,甚至无师自通的发出逗趣的声音。
陈礿果然被逗得大声笑起来,段舛也没绷住,两人笑倒在床上。
嘻嘻哈哈的声音传的老远,回荡在山谷里。打盹儿的母鸡被惊醒,骂骂咧咧着:“咯咯咯!咯咯咯……”
笑声渐渐停了,母鸡也重新睡过去,山谷里恢复一片寂静。
高悬的月亮撒下皎洁的光辉,它们悄悄地透过窗户溜进房间里。
只见两个人儿交颈而眠,睡得很熟,发出微微的鼾声。他们脸上带着清浅的笑容,似乎做了什么美梦。
遗址山谷中间的房子里传出一阵阵笑闹声,混着炒菜锅里的噼啪声,人间烟火气显露。
段舛围着围裙站在灶台边翻炒,陈礿揭开旁边蒸锅的盖子,水气混合着诱人的香味飘出。只见锅里蒸着一大盘剁椒鱼头,雪白的鱼肉上铺满青红辣椒,辛辣鲜香,刺激得人口中唾液不断地分泌。
陈礿咽了咽口水,另一只手拿上竹筷子,动作自然地夹上一块鱼肉递到段舛嘴边说:“来,大厨尝尝第一口,好不好吃?”
段舛顺从的低头,张开嘴吃掉嘴边的鱼肉。他仔细品了品,点了点头:“火候正好,味道不错,你也试一试。”
听他这样一说,陈礿迫不及待地给自己也夹了一筷子。鱼头上的肉没有刺,蒸的时间刚刚好,因此鱼肉细嫩,不咸不淡,再搭配上蒜末辣椒,可谓一绝。
铁锅里正在爆炒的红苕尖也熟了,舀上两碗冒尖的红苕饭,一蒸一炒,一荤一素,搭配得当。
他们吃饭时总是很专注,顾不上聊天,先干完一碗饭后才会速度慢下来,细嚼慢咽。
段舛夹起一块鱼脸颊肉放进陈礿的碗里,这块肉最为鲜美,是她的最爱。放进嘴里细细品味,鱼肉滑嫩,入口即化。礼尚往来,陈礿也给段舛夹了一筷子鱼嘴肉。
互相夹肉环节告一段落,陈礿夹上一块红薯放进嘴里嘟囔道,“这个红薯还比较甜呢,挺好吃的。”
山谷里的红薯也已经成熟,陈礿和段舛这几天将它们从土里一一拔出,带泥红薯放进竹制收纳筐中收纳好。这个秋天两人陆陆续续囤积的粮食已经足够多,爱囤货的段舛闲时总爱在粮仓和收纳物资的屋子里晃悠。
充足的存粮让人内心充满安全感,于是两人商量着结束抢收的季节。
段舛赞同地点点头,夹了一大筷红苕尖放进嘴里,这是今年最后一顿新鲜红苕尖,两人吃得愉悦又满足。
嘴里吃着红薯蒸饭,陈礿已经开始设想红薯的其他花式吃法。
“甜甜的红薯可好吃了,我们可以做红薯糖水。”
段舛想了想,说:“可以,冬天可以烤红薯,想来也不错。”
“对,烤红薯很好!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外焦里嫩,热乎乎的一口吞下去,暖到心里。”
“对了,我们还可以晒一些红薯干,休闲小零食,无聊的时候混个嘴瘾。”
……
饭后,陈礿自告奋勇刷碗,段舛晃悠到屋外把地上的红薯藤收拢起来。
因为陈礿说红薯藤可以晾晒干保存,用来喂养家畜,他们已经存了许多的干草,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遗址山谷的养殖事业规模也渐渐地发展了起来,山鸡、野兔、野鸭等热热闹闹地在这里定居。每天早上叫醒陈礿的不是梦想,也不是初升的太阳,而是鸡鸣声。
陈礿洗好碗,擦擦手,往外走。
今天下午她有新的任务要做。
经过这段时间四处的找寻,新手工所需的原材料已经备齐。
陈礿去坝子里取了一截红薯藤,用石块锤碎,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正午的太阳明晃晃的悬挂在天边,正是晾晒的好时机。
等待红薯藤晒干的时间可以去准备竹筒。选取大约一个硬币横截面大小的竹筒,将一截竹筒的四分之一处锯下来,长的一节作筒,短的一节作盖。
将竹筒口外部削出一圈约三厘米长的凹槽。竹盖内部削薄,修整细节,使得竹盖可以严丝合缝地盖在竹筒上。
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除了在给竹盖上钻氧气孔时出现了意外。
“哎呀!”一声惊呼。
陈礿手一滑,钉子滑过她的食指,虽然没有出血,但是皮肤被划破了。段舛听到这声惊呼立马放下手里的红薯藤,跑过来。
他不容置疑地接手,他主做,陈礿在一旁指挥。
半个小时后,做好的竹筒同样被放到太阳下,等待晒干备用。
然后他拿出采集好的芦苇绒、棉花和晒干的红薯藤,混合到一起,用石头捣碎成细绒。然后倒出来均匀地平铺到一页从牛皮本子上撕下的纸上。
陈礿回到卧室拿出之前收集到的砖硝、雄黄粉、松香粉和樟脑粉。木炭同样捣碎成细细的粉末,将这几样东西混合到一起,再均匀地撒在细绒上。
接下来就到了最后一步,将纸卷起来,注意要卷得紧实一些,塞进竹筒里面。就这样,一把自制打火机——古装剧中常提到的火折子便做好了。
点上火,不需要用的时候将竹盖盖上。由于竹盖上钻的孔可以让氧气进入,由此保存里面的火种。等到下一次再使用的时候,只需拿下竹盖,对着竹筒芯的位置吹气就能够让它复燃。
刚做好,陈礿便迫不及待地从段舛手里把自制打火机接过去。
“我来试试看,看成功没有。”
竹盖子被取下来,憋气,她使劲吹了两口,在两人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火苗重新燃烧了起来。
陈礿高兴地抱了一下段舛,随后很快便放开,她的语气轻快:“成功了!赞!晚上终于不用摸黑上厕所了。”
段舛放于身侧的手刚刚抬起,又轻轻放下,似乎想重新再次抬起,看着她兴高采烈跑开的模样,最后还是放弃了回抱过去。
试验过后便重新盖好盖子,暂时放置到一边。成功过后更加有干劲儿,他们把处理好的剩余材料都用完,一次性做了五只自制打火机。拢在手里满满一捧,可以用上一阵子了。
落日余晖,洒在两人身上。秋天的阳光晒在身上,让人觉得暖洋洋的,不过晒久了还是会微微出汗。
陈礿随意地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她忘记了自己前不久刚把木炭磨成粉。黑色的木炭粉粘在手上,顺带着又涂到了脸上。
额角和脸颊上都染上了黑色,就像雪白的纸上涂上了几笔黑色的油彩。
段舛抬头,一愣,而后笑出声来。
“笑什么?”陈礿一脸茫然。
他伸手,在她的脸庞上抹了抹,不料没有擦掉反而还让更多的地方染上了。
他继续打量,继而笑声更大了,含笑道:“成了小花猫。”
陈礿看了看自己的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她的眼睛滴溜溜一转,坏心思袭上心头,迅速地抬手往段舛脸上一抹。她还嫌不够,两只手一起上。
于是两个人都顶着一张黑漆漆的面皮,朝着对方哈哈大笑。
两人笑弯了腰,连快要落山的太阳也笑眯了眼。
————
暮色四合,夜幕缓缓降临。
陈礿和段舛已经打扫好房子,锁好门,也收拾好自己,躺在床上。
山里的生活,很简单。每天鸡鸣后等天色熹微,两人便早早的起床。忙碌了一天,两人都有些累,也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因此也早早的入睡。
这天也不例外,日常躺在床上搂搂抱抱地说说闲话,说困了便合上双眼,渐渐沉睡过去。
这天的晚饭主食是粥,陈礿觉得口渴便喝了两大碗清粥。喝的时候清爽可口,喝多了的弊端就是夜里会想上厕所。
她轻轻起身,穿上床边的拖鞋,望着四周伸手不见十指的黑暗,摸索着床头柜上放置的自制打火机。
呼呼两口气,火焰跃动起来,金黄的色泽倒映在脸上,印出内急的焦灼。
有了火光的指引,陈礿不用再磕磕绊绊地摸索着去厕所。之前夜里看不见,去厕所的路上总是会碰到其他东西,等到第二天一看,手臂小腿磕的青青紫紫。
这一趟起夜,非常的顺利,来回不到五分钟时间。她重新坐到床边,正准备吹灭火焰。
悉悉索索的声音吵醒了旁边熟睡的人。段舛凑过去,伸手向前自然的握住陈礿放在床上的左手,睁开迷蒙的双眼。
陈礿拿着自制打火机转身。
“嚯!”段舛一个激灵,被吓了一跳。
四周一片漆黑,火光自陈礿的下巴位置照亮了她的整张脸。猛不丁地一看,吓死个人。
陈礿也被他吓了一跳,“怎么了?做噩梦了?”
段舛平复了一下自己,直起身拉过陈礿拿着自制打火机的右手,带着往自己脸颊下放。
火焰照亮的这张脸还是帅气的,但也确实有些诡异。
陈礿也被吓一跳,而后笑着打趣:“你再翻个白眼,吐个舌头!”
段舛也很配合,依着她的指挥做出各式各样的鬼脸,甚至无师自通的发出逗趣的声音。
陈礿果然被逗得大声笑起来,段舛也没绷住,两人笑倒在床上。
嘻嘻哈哈的声音传的老远,回荡在山谷里。打盹儿的母鸡被惊醒,骂骂咧咧着:“咯咯咯!咯咯咯……”
笑声渐渐停了,母鸡也重新睡过去,山谷里恢复一片寂静。
高悬的月亮撒下皎洁的光辉,它们悄悄地透过窗户溜进房间里。
只见两个人儿交颈而眠,睡得很熟,发出微微的鼾声。他们脸上带着清浅的笑容,似乎做了什么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