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公主刘伯姬出生于一个动荡的朝代。她自幼丧父,随着兄弟姐妹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她不仅学会了一些江湖上的傍身之术,更培养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豪爽。
儿时,叔父刘良常这样劝她:“不要大大咧咧,整日跟着大兵团里的男兵鬼混,不然容易一辈子待字闺中。”
刘伯姬却顶嘴:“他们男人不愿意娶,我还不愿意嫁呢。一辈子待字闺中和留在哥哥身边有什么不好的。”
她的这一性格源于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刘钦曾任西汉南顿县令,母亲是湖阳大富豪樊重之女樊娴都。父亲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然而,西汉末年,王莽作乱,国家陷入混乱。刘钦在诞下伯姬的第四个年头里去世,家中仅剩他们兄弟姊妹六人,和一个柔弱的母亲。
叔父刘良和他的妻子王邓氏恰巧膝下无儿女,看她们孤儿寡母可怜,便将他们从南顿带回南水乡照顾。
刘伯姬之母樊娴都,因怀夫之痛,终日以药石为伴,未及两载,便香消玉殒,遗世独立。
临终之际,其他子女皆已成年,唯刘伯姬尚幼,故樊氏最忧心者,便是此幼女。便恳求刘良与王邓氏多加照拂。刘良无子嗣已久,亦已释怀,自思此生或将孤老,故而又见刘伯姬自幼长大,视若己出,愿终生呵护。
于是刘良慨然应允。
因此,刘伯姬虽生于乱世,幼年丧父,却未尝经历太多磨难。作为家中幼女,她得兄姊长嫂之宠爱,又得叔父叔母之溺爱。性格日渐野蛮任性,执拗张扬,然未经世事之险恶,心思仍单纯直率。
奈何好景不长,未几年,王邓氏有孕,十月怀胎后,诞下一子,名刘栩。自古血缘之亲,难以言明,王邓氏自得刘栩后,对刘伯姬的爱意日渐减少。然多年养育之情,仍存留一星半点母子之爱。
为免偏颇,将刘伯姬与刘栩同院抚养。生性纨绔,狂妄自大的好色之徒刘栩;对上性格泼辣,不听人劝,爱较劲的刘伯姬。二人同处一院,犹如两祸相争,使刘氏宗堂不得安宁,家里泛滥成灾。
“你这泼辣女子,真是让人头疼!”刘栩常常这样抱怨。
刘伯姬毫不示弱地回击,“你这纨绔子弟,才让人头疼!”
两人在一起不是刘伯姬将刘栩的脸挠花了,就是刘栩扯了刘伯姬的小辫子。尽管刘栩是男人,但力量薄弱,甚至端个茶壶都费劲,反而没刘伯姬一个女人颇具力量。每次打架,刘栩多半是挨打的份。
刘栩孩童时期本就好哭,一挨打更是没心没肺地哭个没完没了。引来刘良的妻子王邓氏的责骂。起初,刘良会上来管管,也会更为偏向刘伯姬一些。但久而久之,刘良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看见王邓氏责骂刘伯姬时不再理会。
鸟走兔飞,窗间过马。
一转眼刘伯姬,初逢及笄之年。
都说女大十八变,年方二八的刘伯姬,早已出落得似花如玉,美得酣畅淋漓。
这时候,她与刘栩这对冤家的恩恩怨怨依然未解。两人从小打到大,刘栩的纨绔和刘伯姬的泼辣,似乎成了他们之间不解的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栩对她的态度似乎骤变。
从幼年时期的那句:“你这个泼辣女子真让人头疼。”到如今,刘栩看着刘伯姬,眼中多了几分不清不楚的欣赏:“堂姐的性子还是那样的别具一格,不过栩儿长大了,肚子里能装船,自然不和堂姐一般见识。”
刘栩纨绔,学问也没上过心,但他知道有一个词语叫“肚子里能沉船”,用来形容一个大男人十分大度。他虽然不太明白其中深意,但觉得这样形容自己,似乎也挺合适。
堂姐刘伯姬闻刘栩之呼,心惊肉跳,怒斥:“刘栩,汝长成,亦长病乎?”言未毕,欲掌掴之。
刘良见状,急止之曰:“住手!”然刘伯姬手快如电,刘良声犹在耳,刘栩已受一掌,面留淤青。
刘栩不胜痛,哀嚎两声。
刘良见此,怒火中烧。平日或许可忍,然刘栩年已十四,按汉律,已至适婚之年。刘良近日费尽心机,为子选佳配,门当户对,乃宛城南阳豪族李氏之女李蓉。
李家世代经商,家财万贯,田产广袤。刘良得以攀此良缘,皆因刘秀与李蓉兄李通交好。二人常共游,骑马赏花,外出镖行。
某日,李通携妹至南水卢沟河治水,逢春雨连绵,不忍妹颠簸,刘秀遂邀其暂避家中。不意雨势甚猛,连下三日三夜。
刘良第一次见李蓉,这个小姑娘就颇为喜欢。
丫头口齿伶俐,善讨长辈欢心,虽出身商贾,却精于算盘,年方少艾,便能理清家账。刘良视子庸碌,然思若得贤妇,或可弥补儿子不足。
刘良行事果断,既定之事,立行之。遂厚颜为子求亲,三顾茅庐,终得李家父母首肯。
婚事将定,李家父母约定数日后于名满楼再续前缘,意在一睹未来佳婿之风采。
“现在完犊子了,毁容丑婿,无脸见岳父丈母娘。”刘良心中愤懑难平。
然念及刘伯姬年幼,不忍苛责,乃言:“刘栩虽顽劣,其心未尝有恶,汝何不体谅下叔父,知否?打人不打脸。”
刘伯姬机智回应:“叔父所言甚是,刘栩心无恶意,没有坏心眼子,盖因腹中满腹经纶之坏水。”刘良闻言,不禁苦笑:“叔父当真白将你养这么大。”此言一出,刘良对刘伯姬之管教愈发宽松。其教育之法,无非放任自流,但求刘伯姬留命于世,以慰堂兄刘钦在天之灵。
刘伯姬的兄姊,皆已各自成家,她曾游历其间,自觉形单影只,心生被弃之感。
正值此时,恰巧又偶遇刘秀,刘秀仍以旧日之温柔,慰之以言。
刘秀问曰:“妹,何事忧愁?”
刘伯姬还是摘不下,她生性要强的性子,摇首答曰:“无事,晨风沙尘,迷了双眼。”
刘秀曰:“若有所不快,定要告知兄长。”
刘伯姬随手取屋檐的一块灰瓦,一掌击之,瓦碎于地:“小妹已练就如来神掌,何惧牛鬼蛇神,若有人敢欺,小妹必以神掌劈他。”
刘秀勾唇含笑:“妹若开心,便是好事。”
刘伯姬思及幼时,她呼兄长东行,兄长不西顾,她一声声呼唤,刘秀便任其驱使。
她欲食糖葫芦,刘秀即买之。
她欲养鳖,刘秀即捉之。
她欲摘月,刘秀于水中映月,成一盆月影。
虽荒诞不经,却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刘秀再三告诫,“伯姬,你须知,生于乱世,人心难测,不可轻信于人。然,你我同根而生,吾为兄长,必不害你。”
刘伯姬铭记此言,此乃她第二次闻此语。昔日初入刘氏宗府,兄长抱持之时,亦曾言及此意。当时她尚幼,未将此言放在心上,如今思之,方悟兄长之言甚是。
翌年十月,刘伯姬闻刘秀欲于宛城举义,遂策马扬鞭,追随其后。然义军中有人称刘秀为反贼,刘伯姬不假思索,扬鞭便抽之,将那人抽得浑身都是血痕。
那人怒曰:“此何理也?何方来的疯妇?”
刘伯姬反唇相讥:“尔既称吾兄为反贼,吾为妹者,与你讲什么道理?”自此,刘秀麾下有不满者,皆畏刘伯姬如阎罗,无人敢再言。
刘伯姬心中欢喜,自言:“总算宁静了。”未几,兄妹二人又举“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之大旗,聚义军八千,专讨王莽之逆军。刘伯姬虽非顶尖高手,亦能施展些许花拳绣腿,足以应对寻常劫匪。因此,她在军中带兵打仗,对刘秀大有裨益。
她率义军与刘秀同赴舂陵,盖因其长兄刘縯亦已举兵。同时,刘縯遣刘嘉联络新市军、平林军,共议并进之策。继而,刘縯、刘秀率义军七八千,屠长聚及唐子乡,斩湖阳尉,攻拔棘阳。义军首战告捷,势如破竹,进展颇为顺利。
早些年,刘秀屡避难于邓晨之宅,邓晨爱之甚深,尝言刘秀乃天命之主,曰:“王莽暴虐,盛夏行刑,此乃天意欲其亡。昔日宛城之会,岂非君应天命耶?”今棘阳团聚,家人欢喜,然谁料此聚竟成永诀别。当时行军途中,途径一山庄,不意中敌伏。义军□□千,敌军数万。刘秀二姐一家为护其脱险,竟血染沙场,命丧刘秀眼前。刘秀悲痛欲绝,誓要屠尽敌军,为姐复仇。然敌我悬殊,力战无异于自寻死路。刘伯姬机智,偷袭以棒击晕刘秀,携其逃离。
归营后,刘秀悲痛难抑,复思及刘伯姬安危,遂遣李通护送其返舅家。刘伯姬心有不甘,刘秀无奈,以蒙汗药将其迷倒,捆绑缚之交给李通。
临别,刘秀含泪言:“小妹勿怪,此乃兄长不得已而为之。”
当刘伯姬再次睁开眼,她发现自己躺在一辆缓缓行驶的马车中。车厢内静谧而温馨,身下的棉垫柔软舒适,若非那场梦魇般的噩梦,她或许还能再享受片刻安宁。
她抬头,看到李通正坐在对面,他的目光温和而坚定,“我们现在在哪里?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
李通平静回答:“你哥哥让我送你回家。”
刘伯姬气愤地反驳:“我还有家吗?我不回。”
李通耐心地说:“你一个女孩子,战场上太危险,还是听你哥哥的话,早点回家吧。”
刘伯姬瞪大眼睛,感到不可思议,“我在军队里待了这么久,你去问问,有谁把我当女孩子看?”
她对李通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哥哥的好友,小时候曾几次来访。
刘伯姬坚持要回去,“快带我回去,找我哥,不然我就打你。”
李通轻笑,“刘姑娘如果能做到的话,尽管试试。”话音刚落,刘伯姬感到身体无力,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你……你对我做了什么?”
李通解释:“只是一点江湖上的软骨散,让你暂时无法动弹。”
刘伯姬震惊,“你怎么敢这样?”
李通回答:“我是按照你哥哥的命令行事。”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旁边的绳索,心里想着,刘姑娘性格刚烈,难以控制,只能用这种方法。下药至少比绳索舒服些。
突然,马车停下,李通下车查看,发现车轮卡在了一个陷阱里。
刘伯姬大笑,“看吧,连老天爷都不让我回家,你还不快放开我,或者把我带回军营。”
李通环顾四周,“没关系,我抱你回去就行。”
这让刘伯姬气得几乎要发狂。
山中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李通脱下自己的披风,轻轻裹在刘伯姬身上,将她抱起,步履稳健地下山。
刘伯姬感到不适,被李通宽阔的胸膛和柔软的衣料包围,仿佛被熔浆所包裹:“你们男人都是个大火炉吗?”李通有些困惑,但此刻他更关心的是将她安全送回家。
经过一天的颠簸,李通把刘伯姬送回了家。刘伯姬一路上气得牙根痒痒,但也只能无奈接受。一回到家,蒙汗药的效力渐渐散去,她的体力也迅速恢复。
她憋着一肚子火,想要立刻返回战场。李通却拦住她,半真半假地说:“你还没明白吗?你哥觉得你太烦,所以干脆让我把你送走。我也不知道该送你去哪儿,只好送你回家。”
刘伯姬愣住。
李通走后,她没有再闹着回军营,而是乖乖地待在家里。但当她再次回到这个家,发现一切都变了,这里已经成了刘栩的地盘,仿佛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从此,刘伯姬不再像以前那样闹腾。她每天的生活就是躺在床上,睁眼闭眼,时间在指尖流逝。
太阳晒到一边屁股,她就换个方向继续睡。
有趣的是,她不去找刘栩的麻烦,刘栩却主动来找她。一天,刘伯姬把自己闷在房间里,一整天没吃饭。刘栩却得意洋洋地端着山珍海味过来,“堂姐今天的大鱼大肉可好吃了,你要不也来一口。”
结果被刘伯姬一拳打在肚子上。
刘栩夸张地倒在地上,把盘子打翻,嘴里哀嚎:“你个刘伯姬,上次把我媳妇儿打没了,这次又把我打残了,我下半辈子可怎么办?”
刘伯姬没好气地说:“我管你怎么办?”
登时,刘良和王邓氏赶来了。刘栩揉着肚子,哭诉:“娘,她上次把我媳妇儿打没了,这次又把我打没了。”
王邓氏急眼,不知所措。刘栩却贱兮兮地说:“我看堂姐也是个女人。她把我的女人打没了,不如让她自己赔给我得了。她把我打没了,你就让她后半生照顾我一辈子呗。”
刘良怔住。
王邓氏眼神里满是惊恐,拍着他的头说:“孩子,你是不是被打傻了?她现在还没和你成亲,就敢这么打你,要是成了亲,你还有命活吗?”
刘伯姬黑着脸说:“还是叔父舅母脑子好使。不错,我照顾他肯定好好的,能早日送他上西天。”
刘良提醒刘栩:“儿啊,你听见没有?”刘栩一听,气坏了,和父亲吵起来:“他娘的,打的是我,又不是你。打在我身上,难道还能疼在你身上?我自己都不在乎,你瞎操什么心?”
刘伯姬在家中继续颓废了几日,直到一位神秘女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位女子,年仅三十岁,据说是从宫中走出,带着满腹的心事。
她身着一袭墨绿色的轻纱长裙,衣衫上绣着精致的金线,腰间系着一条浅蓝色的丝带,轻轻一系,便勾勒出她纤细的腰身。其步态轻盈,仿佛随时都会随风而去。
刘伯姬记得她那双美丽的眼睛里,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仿佛被黑暗吞噬过。她眼神中那深深的眷恋,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却又总是找不到。
听刘良说,这是他年幼时丢失的表姐刘玉珠,命运凄苦,年轻时候被许多狗贼掳走过。
刘伯姬见刘玉珠总是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走到庭院中,仰望星空。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纤长,凄苦又孤单,透露着无法言说的哀愁。
刘伯姬忍不住走上前问她:“您在这里做什么?”
刘玉珠看了看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是?”
刘伯姬回:“我是南顿县令刘钦之女,刘伯姬。”
刘玉珠顿住,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姑娘是否和刘秀有关系?”
刘伯姬开口解释,“那人正是我哥。”
刘玉珠的目光肉眼可见的变了,变得生狠,但只有一刻便被她压了下去,似乎那一刹那的变化从来没有过。眼中闪过的复杂情绪,仿佛在表达回忆与压抑。
刘玉珠趁人之言道,“那很好啊,你哥是个了不起的人。”
刘伯姬默默点头,示意理解。
不久后,刘玉珠选择留在府中,她开始向刘伯姬敞开心扉,两人常常一起品茶、插花,偶尔还会一同外出逛集市。
数月而过,这对年龄相差的姑侄逐渐跨越了代沟,成为了亲密无间的闺中密友。
刘伯姬向刘玉珠倾诉了自己的处境。
刘玉珠则以自己的经历回应,分享了她那坎坷的过去:她与刘良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她作为刘良的姐姐,有着四位弟弟,都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长的后代。刘良是刘长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小弟。由于家境富裕,刘玉珠的童年生活极为优渥。她的母亲赵美人,原是真定人,曾是赵王张敖宫中的一位美人。后来,她的命运发生转折,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妃子。
汉高祖八年,刘邦途径赵国时,赵王张敖将赵美人献给他,表面上是一份赠礼,实际上却是在刘邦身边安插一名细作。
刘邦在途经赵国之时,身边并没有携带太多的兵力。为了保全性命,避免与赵王张敖关系恶化。
他只好顺从张敖的意愿,在赵国宫廷中宠幸赵美人赵以祯。
张敖见此,心中的疑虑得以缓解,便放刘邦离开。
但刘邦并未将赵美人带回长安,而是在途中将她遗弃,赵美人无奈之下只得返回赵国。张敖对她失去信任,将她囚禁在牢狱之中。
在狱中,赵美人被发现怀有身孕。张敖原本计划利用这个孩子作为对付刘邦的筹码,因此在那段时间里,他甚至为赵美人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宫殿,供她居住。
然好景不长,张敖及其同谋企图暗害刘邦的阴谋败露,全家被捕入狱,赵美人也在其中。她在狱中向狱卒透露自己怀有刘邦之子。
刘邦得知此事后并未采取行动,赵美人的弟弟通过吕后的亲信试图为她求情,但吕后和她的亲信都选择忽视。最终,赵美人在狱中生下刘长,最后选择自尽。
刘长作为刘邦的亲生儿子,在经过滴血认亲后,还是被送到吕后那里抚养。
他成年后被封为淮南王,娶妻生子,生下包括刘玉珠在内的五个孩子。
由于刘玉珠年长,她对父母的过往有着清晰的了解,而她的弟弟刘良却对此一无所知。
再后来,刘长得知母亲赵美人的死因,因不满刘邦而起兵反叛,结果导致全家被流放。
刘玉珠清晰地记得那个夜晚,她所有的荣华富贵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她的父亲也因为无法接受这一切,在流放途中选择了绝食自尽。
流放途中,刘玉珠因姿色出众被拐卖,与其弟弟们失散,最终被卖到了匈奴。
她本来以为他到哪里都可以好好活着,她一定会有和弟弟们团聚的那一天的。匈奴说好听点儿是一匹野马,说难听点儿就是一群未经教化的野蛮之辈。
他们那的一些习俗,根本就不是清白女儿家可以接受的了的。
女子要想嫁入皇室家族,先嫁给这一家族的父亲。父亲死后再嫁给儿子。儿子死后,儿子的女人再留给孙子做美人做小妾。
在匈奴人的眼里,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她因为美貌被匈奴达官显贵看中,送入宫中当美人。十年间,历经多次出嫁。先给年近七八十岁的老呼延王作姬妾,老呼延王身体状况不太好,婚后没过两月便死在了她的枕边。
三更半夜的把她吓了个够呛。然后老呼延王的二世祖儿子呼延焱泉,不要她。将她赏赐给自己的亲弟弟呼延熠存当大妃,其实意在羞辱胡延熠存罢了,可呼延熠存真的是个很好的人,一直都以礼貌待她,
然后她看上了他,他们也彼此互相喜欢,就天经地义的在一起了。
在一起之后,没几天,呼延三皇子篡位杀死了呼延焱泉和呼延熠存。
她本想与呼延熠存一起去了,做对苦命鸳鸯。
没想到呼延三皇子呼延善狈,酒后将她侵害,然后还没等她寻死,就有了身孕。
她命运多坎坷,孩子是无辜的。她决定生下孩子再说,后就在他快要临盆之际,呼延善狈的皇位又被自己的亲侄子,也就是呼延炎泉的第二个儿子夺走。
呼延炎泉的第二个儿子呼延轰烈,亲手毒杀完她的孩子,又将其纳为自己妃子。
于是她记恨呼延轰烈,又无可奈何。她在呼延轰烈的枕边潜伏七年之久,终于挑唆他的儿子将其杀害。于是他儿子又一次登基,她又按照匈奴的规矩嫁给了其子。后呼延轰烈儿子是个短命鬼,没活半年死去,她又嫁给他孙子,孙子死后又跟重孙子通婚。
就在她以为,她这辈子要永远葬送在呼延氏手里,服侍他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时候。
王莽入匈奴,借机尾随王莽的车门回到了故都。没想到半路被王莽发现,处罚,奴役在了奴役在了掖庭中当一辈子的浣纱宫女。
直到前些日子,刘秀偷袭王莽剿得宫中掖庭大乱,她才得以脱身。
刘玉珠说完,眸内满是哀伤道:“伯姬,会不会嫌弃姑姑肮脏?”
伯姬将其拦在怀里,掰过她的头:“不会的,姑姑,这是那些人的错。”
刘玉珠喟叹,“姑姑选择和与你交心,果然没有看错人。”
随后一段日子里,刘玉珠逐渐教会了刘伯姬如何面对生活的不易。
当刘伯姬心情低落时,刘玉珠便温柔地劝慰她:“女子在这世上,生活从不是易事。若你感到不快,那就去寻找能让你快乐的事物,让心情变得明媚起来。”
刘伯姬沉默不语,她感到迷茫:“现在,对我来说,一切似乎都无所谓,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快乐。”
“怎么会这样呢?你还年轻,生活还有无限可能。”刘玉珠轻声反问。
刘伯姬依旧低垂着眼眸,显得沮丧:“真的,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快乐的。”
刘玉珠耐心地开导她:“那么,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个伴侣,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从他的陪伴中寻找快乐。如果他不能让你快乐,那就和他一起做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
刘伯姬年幼无知,她对刘玉珠的话感到困惑:“姑姑,您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玉珠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她那古典而含蓄的美貌中透露出一丝羞涩,她微笑着回答:“对喽,伯姬,不懂就问。”
隔日,刘玉珠便带着刘伯姬见了位面容清秀、肤色白皙的年轻书生。
然后她看见,姑姑当着她的面吻了吻那书生,嫣红的唇,凸起的喉。
书生喉结微动,显得有些意外。
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意,他半开玩笑地抱怨道:"讨厌啦,这里还有别人呢……"话音未落,他便热情地回应刘玉珠的亲吻,一把搂住她的腰,将她轻轻抱起,放在了一旁的榻上。
即使刘伯姬再不谙世事,此刻也明白刘玉珠的意图。
她的目光逃避开,红灯绿影之下,众目睽睽的二人……
"姑姑……你这是要……要做……"刘伯姬结结巴巴,难以启齿。
刘玉珠与书生的情感交流愈发激烈。
刘伯姬感到尴尬,"姑姑,那伯姬就先行一步了。”
娇喘的女人刘玉珠,在喘息中匆忙推开压着她的书生,坐起身:"伯姬,不必害羞,女子终将与男子共度人生。"
书生则显得有些不满:"讨厌,我们还没开始参入呢……"
刘伯姬没有回头,急忙离开现场。
自那日起,她的视野似乎被一幅幅画面所占据,刘玉珠的形象如同一抹不灭的火焰,在她心海中跳跃。她香肩上,汗水如珍珠般滚落,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热气腾腾的噗嗤声,红唇紧咬,眼神迷离,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澎湃与畅快。
刘伯姬虽未能完全洞察其中奥秘,却能感受到刘玉珠身上散发出的那份炽热与快乐。刘玉珠的每一个动作,都如同火焰般热烈。
刘伯姬不禁陷入深刻思索,心中充满了疑惑:
那样的作为真的会爽且又快乐吗?
只有那些零星的片段,如同断线的风筝,在她的脑海中飘荡,挥之不去。
如同向她诉说,真的快乐,不是假的。
突然间,刘栩,那个总是带着一股不羁气息的公子哥儿,似乎遭遇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变故。
或许是一场疾病,或许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亦或是内心深处的某个结始终无法解开。他的行为变得异常,他开始频繁地向她表白,不断地向她展示他的爱意。
试图打破她心中壁垒。然而,在刘伯姬最想要的时候,她始终没有接受刘栩的爱意。她坚定的眼神,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将他的热情挡在外面。
她不愿意刘栩也窝囊,俨然没有霸王硬上弓的实力。
此事,也就此打住。
尽管她没再离开叔父叔母的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哥哥。她没有停止过派人打听义军的消息和状况。
五月的风带来一则消息,她的两位哥哥在棘阳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胜利的喜悦让他们失去了警惕,他们轻率地认为南阳城唾手可得。
在浓雾的掩护下,他们向南阳进发,却不知甄阜和梁丘已在淯阳的小长安布下致命的陷阱。
那场战斗是残酷的,汉军被彻底击溃,刘姓宗室的数十位成员在战火中陨落,包括刘秀的二哥刘仲和他的二姐刘元。
而刘秀,她的哥哥,音讯全无。
刘伯姬拒绝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她不顾一切赶往战场,心中充满自责。她后悔与哥哥争执,她应该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无论发生什么。
在寻找的路上,她偶遇了刘秀,他正骑马逃命。但马儿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再跑。刘伯姬没有犹豫,她与刘秀共乘一骑,继续逃亡。不久,他们又遇到二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
面对生死抉择,刘伯姬和刘秀都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家人。他们催促刘元上马,一起逃离这死亡的阴影。
但刘元知道,一匹马承载不下这么多人的重量。
刘伯姬大声呼喊,“二姐我能打,我留下来打架,你与哥哥逃命。”
她愿意留下来战斗,让家人逃生。
刘元拒绝了,她怎能让弟弟妹妹为她牺牲?
她的话语坚定而悲壮:"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刘秀无奈,泪水模糊他双眼,他舍弃姐姐,带着刘伯姬继续逃亡。
又过了几个时辰,追兵赶到,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惨遭杀害。
自此,刘伯姬与她的兄长刘秀之间的嫌隙如烟消云散,她又重踏上伴随兄长征战的征途。兄妹二人携手,将那些曾被战火洗礼、溃不成军的汉军残部重新集结,铸就了一支锐不可当的铁军——名唤绿林军。
刘秀寓意为厚望,提诗:“汉室中兴望云开,光武英名万古传。绿林军中豪杰聚,再造山河新纪元。”
刘秀在连番的挫败中淬炼自我,由昔日的冒进青年,蜕变为今日深谙战阵、老谋深算的统帅。
昆阳之战的阴霾笼罩之际,王莽调集浩荡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这座孤城。而刘秀麾下的绿林军,不过万人之众,众寡悬殊,形势岌岌可危。
刘秀与昆阳守将王凤密谋,决定由王凤坚守城池,而他则亲赴周边城池,筹谋调兵遣将。
刘伯姬紧随兄长左右,一同前往昆阳周边的郾城与定陵两城。这两座城池,一东一西,扼守昆阳要冲,是莽军退路的必经之地。若能赢得这两城的支持,无异于在莽军的退路上设下了致命的陷阱。
刘秀凭借其如簧之舌,巧妙地与定陵首领姚申强缔结同盟,共抗莽军的侵袭。正当他欲继续前往郾城之际,却被姚申强以要事为由,强行挽留于定陵。于是,前往郾城求援的重任便落在了刘伯姬的肩上。她踏上征途,心怀家国,却在路上偶遇郾城首领韩阔的公子,韩昭韧——未来汉宫六局二十四司中权势显赫的韩昭慧之兄。
刘伯姬与韩昭韧的邂逅,非但为她个人的使命增添了变数,更为这场关乎天下的权谋之争,织入一缕微妙情丝。
刘伯姬,一个出了名的迷路高手。
她的旅途总是依靠死记硬背和肌肉记忆。对于未知的地方,总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前往郾城的路上,哥哥刘秀为她准备了一张详尽的地图,上面清晰地标出方向、里程和沿途的山川河流。
然而,即便是有了地图,刘伯姬还是犯了老毛病,她本应向西行,却错误地向东走去。不久,她意识到了错误,因为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接近刚离开的定陵。
她一想,便知道自己的路痴毛病又犯了。
意识到时间紧迫,刘伯姬决定雇佣一个向导。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郾城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没有人愿意为了金钱而冒险。尽管如此,刘伯姬还是不得不面对口渴和饥饿这些基本需求。
于一片荒芜的山野之间,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家卖面的小店。今天,这家小店意外迎来众多顾客,店内仅有的几张桌子都被占满。刘伯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与一位陌生人——韩昭韧——共用一张桌子。
韩昭韧肩负着家族的重任。
王莽的暴政下,后宫中的女官们饱受摧残,生活凄惨。韩昭韧接到父亲的急切召唤,他必须前往长安城,将他的姐姐从那充满苦难的后宫中解救出来,带她回家。
他注意到刘伯姬手中的地图,发现目的地竟然是他的家一怔。
“看什么看,再看抽瞎你双眼。”刘伯姬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鞭子,警告韩昭韧不要多看。
“不敢。”韩昭韧礼貌,询问:“敢问姑娘是否要去郾城韩家?”
闻言,刘伯姬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她急切地反问韩昭韧是否知道路。在确认韩昭韧知道路线后。
她迅速用剑威胁他:“带路。”
韩昭韧的眼中闪过一丝玩世不恭的光芒,心中暗自好笑:“没想到我也有被一个小姑娘用剑指着的一天。”他原本并不打算帮助刘伯姬,心中更多的是对姐姐的牵挂。
但当他看到刘伯姬那双磨损的鞋子和凌乱的发丝,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怜悯。他这一生,除了对权力的追求,最大的乐趣便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女子。
考虑一番,他觉得王莽的战事不会那么快结束,而郾城又近在咫尺,不久便能抵达。于是,他决定先放下对姐姐的担忧,为刘伯姬带路。
在韩昭韧的引领下,刘伯姬匆匆抵达郾城。她站在城门之下,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对韩阔道:“我乃绿林军主帅刘氏子弟刘秀之妹,今日特来郾城,向韩伯父借兵。韩伯父今日若能助我与阿兄脱困,他日我与阿兄定当加倍报答。”
韩阔却显得半信半疑,“你一介女流,言辞可信乎?如何能令我信服。”
刘伯姬举起手,朝天立誓:“王莽的暴政必将被推翻,汉室江山必将由我们共同守护。我刘伯姬虽为女子,力有未逮,但其兄心怀天下,仁厚宽宏,堪当大任。今日,我刘伯姬在此替吾兄向韩首领立誓,他日长兄若得富贵,必将保郾城韩家一同富贵在天,家族兴旺,人丁长命,子女安康。若违此誓,我刘伯姬愿以命相抵。”
韩阔被刘伯姬的豪言壮语所打动,即刻便答应出兵支援。
而韩昭韧,在得知刘伯姬的真实身份后,心中更是波澜起伏。她不仅是刘秀的妹妹,更是那个他一直敬仰的英雄的亲人。韩昭韧暗自思忖,如果刘秀能够成功,未来他或许也能在新朝中有所作为,至少能谋得一官半职。
因而,韩昭韧对刘伯姬的特别,立即变得细心、热心,上心……起来。
儿时,叔父刘良常这样劝她:“不要大大咧咧,整日跟着大兵团里的男兵鬼混,不然容易一辈子待字闺中。”
刘伯姬却顶嘴:“他们男人不愿意娶,我还不愿意嫁呢。一辈子待字闺中和留在哥哥身边有什么不好的。”
她的这一性格源于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刘钦曾任西汉南顿县令,母亲是湖阳大富豪樊重之女樊娴都。父亲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然而,西汉末年,王莽作乱,国家陷入混乱。刘钦在诞下伯姬的第四个年头里去世,家中仅剩他们兄弟姊妹六人,和一个柔弱的母亲。
叔父刘良和他的妻子王邓氏恰巧膝下无儿女,看她们孤儿寡母可怜,便将他们从南顿带回南水乡照顾。
刘伯姬之母樊娴都,因怀夫之痛,终日以药石为伴,未及两载,便香消玉殒,遗世独立。
临终之际,其他子女皆已成年,唯刘伯姬尚幼,故樊氏最忧心者,便是此幼女。便恳求刘良与王邓氏多加照拂。刘良无子嗣已久,亦已释怀,自思此生或将孤老,故而又见刘伯姬自幼长大,视若己出,愿终生呵护。
于是刘良慨然应允。
因此,刘伯姬虽生于乱世,幼年丧父,却未尝经历太多磨难。作为家中幼女,她得兄姊长嫂之宠爱,又得叔父叔母之溺爱。性格日渐野蛮任性,执拗张扬,然未经世事之险恶,心思仍单纯直率。
奈何好景不长,未几年,王邓氏有孕,十月怀胎后,诞下一子,名刘栩。自古血缘之亲,难以言明,王邓氏自得刘栩后,对刘伯姬的爱意日渐减少。然多年养育之情,仍存留一星半点母子之爱。
为免偏颇,将刘伯姬与刘栩同院抚养。生性纨绔,狂妄自大的好色之徒刘栩;对上性格泼辣,不听人劝,爱较劲的刘伯姬。二人同处一院,犹如两祸相争,使刘氏宗堂不得安宁,家里泛滥成灾。
“你这泼辣女子,真是让人头疼!”刘栩常常这样抱怨。
刘伯姬毫不示弱地回击,“你这纨绔子弟,才让人头疼!”
两人在一起不是刘伯姬将刘栩的脸挠花了,就是刘栩扯了刘伯姬的小辫子。尽管刘栩是男人,但力量薄弱,甚至端个茶壶都费劲,反而没刘伯姬一个女人颇具力量。每次打架,刘栩多半是挨打的份。
刘栩孩童时期本就好哭,一挨打更是没心没肺地哭个没完没了。引来刘良的妻子王邓氏的责骂。起初,刘良会上来管管,也会更为偏向刘伯姬一些。但久而久之,刘良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看见王邓氏责骂刘伯姬时不再理会。
鸟走兔飞,窗间过马。
一转眼刘伯姬,初逢及笄之年。
都说女大十八变,年方二八的刘伯姬,早已出落得似花如玉,美得酣畅淋漓。
这时候,她与刘栩这对冤家的恩恩怨怨依然未解。两人从小打到大,刘栩的纨绔和刘伯姬的泼辣,似乎成了他们之间不解的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栩对她的态度似乎骤变。
从幼年时期的那句:“你这个泼辣女子真让人头疼。”到如今,刘栩看着刘伯姬,眼中多了几分不清不楚的欣赏:“堂姐的性子还是那样的别具一格,不过栩儿长大了,肚子里能装船,自然不和堂姐一般见识。”
刘栩纨绔,学问也没上过心,但他知道有一个词语叫“肚子里能沉船”,用来形容一个大男人十分大度。他虽然不太明白其中深意,但觉得这样形容自己,似乎也挺合适。
堂姐刘伯姬闻刘栩之呼,心惊肉跳,怒斥:“刘栩,汝长成,亦长病乎?”言未毕,欲掌掴之。
刘良见状,急止之曰:“住手!”然刘伯姬手快如电,刘良声犹在耳,刘栩已受一掌,面留淤青。
刘栩不胜痛,哀嚎两声。
刘良见此,怒火中烧。平日或许可忍,然刘栩年已十四,按汉律,已至适婚之年。刘良近日费尽心机,为子选佳配,门当户对,乃宛城南阳豪族李氏之女李蓉。
李家世代经商,家财万贯,田产广袤。刘良得以攀此良缘,皆因刘秀与李蓉兄李通交好。二人常共游,骑马赏花,外出镖行。
某日,李通携妹至南水卢沟河治水,逢春雨连绵,不忍妹颠簸,刘秀遂邀其暂避家中。不意雨势甚猛,连下三日三夜。
刘良第一次见李蓉,这个小姑娘就颇为喜欢。
丫头口齿伶俐,善讨长辈欢心,虽出身商贾,却精于算盘,年方少艾,便能理清家账。刘良视子庸碌,然思若得贤妇,或可弥补儿子不足。
刘良行事果断,既定之事,立行之。遂厚颜为子求亲,三顾茅庐,终得李家父母首肯。
婚事将定,李家父母约定数日后于名满楼再续前缘,意在一睹未来佳婿之风采。
“现在完犊子了,毁容丑婿,无脸见岳父丈母娘。”刘良心中愤懑难平。
然念及刘伯姬年幼,不忍苛责,乃言:“刘栩虽顽劣,其心未尝有恶,汝何不体谅下叔父,知否?打人不打脸。”
刘伯姬机智回应:“叔父所言甚是,刘栩心无恶意,没有坏心眼子,盖因腹中满腹经纶之坏水。”刘良闻言,不禁苦笑:“叔父当真白将你养这么大。”此言一出,刘良对刘伯姬之管教愈发宽松。其教育之法,无非放任自流,但求刘伯姬留命于世,以慰堂兄刘钦在天之灵。
刘伯姬的兄姊,皆已各自成家,她曾游历其间,自觉形单影只,心生被弃之感。
正值此时,恰巧又偶遇刘秀,刘秀仍以旧日之温柔,慰之以言。
刘秀问曰:“妹,何事忧愁?”
刘伯姬还是摘不下,她生性要强的性子,摇首答曰:“无事,晨风沙尘,迷了双眼。”
刘秀曰:“若有所不快,定要告知兄长。”
刘伯姬随手取屋檐的一块灰瓦,一掌击之,瓦碎于地:“小妹已练就如来神掌,何惧牛鬼蛇神,若有人敢欺,小妹必以神掌劈他。”
刘秀勾唇含笑:“妹若开心,便是好事。”
刘伯姬思及幼时,她呼兄长东行,兄长不西顾,她一声声呼唤,刘秀便任其驱使。
她欲食糖葫芦,刘秀即买之。
她欲养鳖,刘秀即捉之。
她欲摘月,刘秀于水中映月,成一盆月影。
虽荒诞不经,却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刘秀再三告诫,“伯姬,你须知,生于乱世,人心难测,不可轻信于人。然,你我同根而生,吾为兄长,必不害你。”
刘伯姬铭记此言,此乃她第二次闻此语。昔日初入刘氏宗府,兄长抱持之时,亦曾言及此意。当时她尚幼,未将此言放在心上,如今思之,方悟兄长之言甚是。
翌年十月,刘伯姬闻刘秀欲于宛城举义,遂策马扬鞭,追随其后。然义军中有人称刘秀为反贼,刘伯姬不假思索,扬鞭便抽之,将那人抽得浑身都是血痕。
那人怒曰:“此何理也?何方来的疯妇?”
刘伯姬反唇相讥:“尔既称吾兄为反贼,吾为妹者,与你讲什么道理?”自此,刘秀麾下有不满者,皆畏刘伯姬如阎罗,无人敢再言。
刘伯姬心中欢喜,自言:“总算宁静了。”未几,兄妹二人又举“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之大旗,聚义军八千,专讨王莽之逆军。刘伯姬虽非顶尖高手,亦能施展些许花拳绣腿,足以应对寻常劫匪。因此,她在军中带兵打仗,对刘秀大有裨益。
她率义军与刘秀同赴舂陵,盖因其长兄刘縯亦已举兵。同时,刘縯遣刘嘉联络新市军、平林军,共议并进之策。继而,刘縯、刘秀率义军七八千,屠长聚及唐子乡,斩湖阳尉,攻拔棘阳。义军首战告捷,势如破竹,进展颇为顺利。
早些年,刘秀屡避难于邓晨之宅,邓晨爱之甚深,尝言刘秀乃天命之主,曰:“王莽暴虐,盛夏行刑,此乃天意欲其亡。昔日宛城之会,岂非君应天命耶?”今棘阳团聚,家人欢喜,然谁料此聚竟成永诀别。当时行军途中,途径一山庄,不意中敌伏。义军□□千,敌军数万。刘秀二姐一家为护其脱险,竟血染沙场,命丧刘秀眼前。刘秀悲痛欲绝,誓要屠尽敌军,为姐复仇。然敌我悬殊,力战无异于自寻死路。刘伯姬机智,偷袭以棒击晕刘秀,携其逃离。
归营后,刘秀悲痛难抑,复思及刘伯姬安危,遂遣李通护送其返舅家。刘伯姬心有不甘,刘秀无奈,以蒙汗药将其迷倒,捆绑缚之交给李通。
临别,刘秀含泪言:“小妹勿怪,此乃兄长不得已而为之。”
当刘伯姬再次睁开眼,她发现自己躺在一辆缓缓行驶的马车中。车厢内静谧而温馨,身下的棉垫柔软舒适,若非那场梦魇般的噩梦,她或许还能再享受片刻安宁。
她抬头,看到李通正坐在对面,他的目光温和而坚定,“我们现在在哪里?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
李通平静回答:“你哥哥让我送你回家。”
刘伯姬气愤地反驳:“我还有家吗?我不回。”
李通耐心地说:“你一个女孩子,战场上太危险,还是听你哥哥的话,早点回家吧。”
刘伯姬瞪大眼睛,感到不可思议,“我在军队里待了这么久,你去问问,有谁把我当女孩子看?”
她对李通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哥哥的好友,小时候曾几次来访。
刘伯姬坚持要回去,“快带我回去,找我哥,不然我就打你。”
李通轻笑,“刘姑娘如果能做到的话,尽管试试。”话音刚落,刘伯姬感到身体无力,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你……你对我做了什么?”
李通解释:“只是一点江湖上的软骨散,让你暂时无法动弹。”
刘伯姬震惊,“你怎么敢这样?”
李通回答:“我是按照你哥哥的命令行事。”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旁边的绳索,心里想着,刘姑娘性格刚烈,难以控制,只能用这种方法。下药至少比绳索舒服些。
突然,马车停下,李通下车查看,发现车轮卡在了一个陷阱里。
刘伯姬大笑,“看吧,连老天爷都不让我回家,你还不快放开我,或者把我带回军营。”
李通环顾四周,“没关系,我抱你回去就行。”
这让刘伯姬气得几乎要发狂。
山中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李通脱下自己的披风,轻轻裹在刘伯姬身上,将她抱起,步履稳健地下山。
刘伯姬感到不适,被李通宽阔的胸膛和柔软的衣料包围,仿佛被熔浆所包裹:“你们男人都是个大火炉吗?”李通有些困惑,但此刻他更关心的是将她安全送回家。
经过一天的颠簸,李通把刘伯姬送回了家。刘伯姬一路上气得牙根痒痒,但也只能无奈接受。一回到家,蒙汗药的效力渐渐散去,她的体力也迅速恢复。
她憋着一肚子火,想要立刻返回战场。李通却拦住她,半真半假地说:“你还没明白吗?你哥觉得你太烦,所以干脆让我把你送走。我也不知道该送你去哪儿,只好送你回家。”
刘伯姬愣住。
李通走后,她没有再闹着回军营,而是乖乖地待在家里。但当她再次回到这个家,发现一切都变了,这里已经成了刘栩的地盘,仿佛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从此,刘伯姬不再像以前那样闹腾。她每天的生活就是躺在床上,睁眼闭眼,时间在指尖流逝。
太阳晒到一边屁股,她就换个方向继续睡。
有趣的是,她不去找刘栩的麻烦,刘栩却主动来找她。一天,刘伯姬把自己闷在房间里,一整天没吃饭。刘栩却得意洋洋地端着山珍海味过来,“堂姐今天的大鱼大肉可好吃了,你要不也来一口。”
结果被刘伯姬一拳打在肚子上。
刘栩夸张地倒在地上,把盘子打翻,嘴里哀嚎:“你个刘伯姬,上次把我媳妇儿打没了,这次又把我打残了,我下半辈子可怎么办?”
刘伯姬没好气地说:“我管你怎么办?”
登时,刘良和王邓氏赶来了。刘栩揉着肚子,哭诉:“娘,她上次把我媳妇儿打没了,这次又把我打没了。”
王邓氏急眼,不知所措。刘栩却贱兮兮地说:“我看堂姐也是个女人。她把我的女人打没了,不如让她自己赔给我得了。她把我打没了,你就让她后半生照顾我一辈子呗。”
刘良怔住。
王邓氏眼神里满是惊恐,拍着他的头说:“孩子,你是不是被打傻了?她现在还没和你成亲,就敢这么打你,要是成了亲,你还有命活吗?”
刘伯姬黑着脸说:“还是叔父舅母脑子好使。不错,我照顾他肯定好好的,能早日送他上西天。”
刘良提醒刘栩:“儿啊,你听见没有?”刘栩一听,气坏了,和父亲吵起来:“他娘的,打的是我,又不是你。打在我身上,难道还能疼在你身上?我自己都不在乎,你瞎操什么心?”
刘伯姬在家中继续颓废了几日,直到一位神秘女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位女子,年仅三十岁,据说是从宫中走出,带着满腹的心事。
她身着一袭墨绿色的轻纱长裙,衣衫上绣着精致的金线,腰间系着一条浅蓝色的丝带,轻轻一系,便勾勒出她纤细的腰身。其步态轻盈,仿佛随时都会随风而去。
刘伯姬记得她那双美丽的眼睛里,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仿佛被黑暗吞噬过。她眼神中那深深的眷恋,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却又总是找不到。
听刘良说,这是他年幼时丢失的表姐刘玉珠,命运凄苦,年轻时候被许多狗贼掳走过。
刘伯姬见刘玉珠总是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走到庭院中,仰望星空。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纤长,凄苦又孤单,透露着无法言说的哀愁。
刘伯姬忍不住走上前问她:“您在这里做什么?”
刘玉珠看了看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是?”
刘伯姬回:“我是南顿县令刘钦之女,刘伯姬。”
刘玉珠顿住,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姑娘是否和刘秀有关系?”
刘伯姬开口解释,“那人正是我哥。”
刘玉珠的目光肉眼可见的变了,变得生狠,但只有一刻便被她压了下去,似乎那一刹那的变化从来没有过。眼中闪过的复杂情绪,仿佛在表达回忆与压抑。
刘玉珠趁人之言道,“那很好啊,你哥是个了不起的人。”
刘伯姬默默点头,示意理解。
不久后,刘玉珠选择留在府中,她开始向刘伯姬敞开心扉,两人常常一起品茶、插花,偶尔还会一同外出逛集市。
数月而过,这对年龄相差的姑侄逐渐跨越了代沟,成为了亲密无间的闺中密友。
刘伯姬向刘玉珠倾诉了自己的处境。
刘玉珠则以自己的经历回应,分享了她那坎坷的过去:她与刘良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她作为刘良的姐姐,有着四位弟弟,都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长的后代。刘良是刘长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小弟。由于家境富裕,刘玉珠的童年生活极为优渥。她的母亲赵美人,原是真定人,曾是赵王张敖宫中的一位美人。后来,她的命运发生转折,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妃子。
汉高祖八年,刘邦途径赵国时,赵王张敖将赵美人献给他,表面上是一份赠礼,实际上却是在刘邦身边安插一名细作。
刘邦在途经赵国之时,身边并没有携带太多的兵力。为了保全性命,避免与赵王张敖关系恶化。
他只好顺从张敖的意愿,在赵国宫廷中宠幸赵美人赵以祯。
张敖见此,心中的疑虑得以缓解,便放刘邦离开。
但刘邦并未将赵美人带回长安,而是在途中将她遗弃,赵美人无奈之下只得返回赵国。张敖对她失去信任,将她囚禁在牢狱之中。
在狱中,赵美人被发现怀有身孕。张敖原本计划利用这个孩子作为对付刘邦的筹码,因此在那段时间里,他甚至为赵美人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宫殿,供她居住。
然好景不长,张敖及其同谋企图暗害刘邦的阴谋败露,全家被捕入狱,赵美人也在其中。她在狱中向狱卒透露自己怀有刘邦之子。
刘邦得知此事后并未采取行动,赵美人的弟弟通过吕后的亲信试图为她求情,但吕后和她的亲信都选择忽视。最终,赵美人在狱中生下刘长,最后选择自尽。
刘长作为刘邦的亲生儿子,在经过滴血认亲后,还是被送到吕后那里抚养。
他成年后被封为淮南王,娶妻生子,生下包括刘玉珠在内的五个孩子。
由于刘玉珠年长,她对父母的过往有着清晰的了解,而她的弟弟刘良却对此一无所知。
再后来,刘长得知母亲赵美人的死因,因不满刘邦而起兵反叛,结果导致全家被流放。
刘玉珠清晰地记得那个夜晚,她所有的荣华富贵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她的父亲也因为无法接受这一切,在流放途中选择了绝食自尽。
流放途中,刘玉珠因姿色出众被拐卖,与其弟弟们失散,最终被卖到了匈奴。
她本来以为他到哪里都可以好好活着,她一定会有和弟弟们团聚的那一天的。匈奴说好听点儿是一匹野马,说难听点儿就是一群未经教化的野蛮之辈。
他们那的一些习俗,根本就不是清白女儿家可以接受的了的。
女子要想嫁入皇室家族,先嫁给这一家族的父亲。父亲死后再嫁给儿子。儿子死后,儿子的女人再留给孙子做美人做小妾。
在匈奴人的眼里,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她因为美貌被匈奴达官显贵看中,送入宫中当美人。十年间,历经多次出嫁。先给年近七八十岁的老呼延王作姬妾,老呼延王身体状况不太好,婚后没过两月便死在了她的枕边。
三更半夜的把她吓了个够呛。然后老呼延王的二世祖儿子呼延焱泉,不要她。将她赏赐给自己的亲弟弟呼延熠存当大妃,其实意在羞辱胡延熠存罢了,可呼延熠存真的是个很好的人,一直都以礼貌待她,
然后她看上了他,他们也彼此互相喜欢,就天经地义的在一起了。
在一起之后,没几天,呼延三皇子篡位杀死了呼延焱泉和呼延熠存。
她本想与呼延熠存一起去了,做对苦命鸳鸯。
没想到呼延三皇子呼延善狈,酒后将她侵害,然后还没等她寻死,就有了身孕。
她命运多坎坷,孩子是无辜的。她决定生下孩子再说,后就在他快要临盆之际,呼延善狈的皇位又被自己的亲侄子,也就是呼延炎泉的第二个儿子夺走。
呼延炎泉的第二个儿子呼延轰烈,亲手毒杀完她的孩子,又将其纳为自己妃子。
于是她记恨呼延轰烈,又无可奈何。她在呼延轰烈的枕边潜伏七年之久,终于挑唆他的儿子将其杀害。于是他儿子又一次登基,她又按照匈奴的规矩嫁给了其子。后呼延轰烈儿子是个短命鬼,没活半年死去,她又嫁给他孙子,孙子死后又跟重孙子通婚。
就在她以为,她这辈子要永远葬送在呼延氏手里,服侍他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时候。
王莽入匈奴,借机尾随王莽的车门回到了故都。没想到半路被王莽发现,处罚,奴役在了奴役在了掖庭中当一辈子的浣纱宫女。
直到前些日子,刘秀偷袭王莽剿得宫中掖庭大乱,她才得以脱身。
刘玉珠说完,眸内满是哀伤道:“伯姬,会不会嫌弃姑姑肮脏?”
伯姬将其拦在怀里,掰过她的头:“不会的,姑姑,这是那些人的错。”
刘玉珠喟叹,“姑姑选择和与你交心,果然没有看错人。”
随后一段日子里,刘玉珠逐渐教会了刘伯姬如何面对生活的不易。
当刘伯姬心情低落时,刘玉珠便温柔地劝慰她:“女子在这世上,生活从不是易事。若你感到不快,那就去寻找能让你快乐的事物,让心情变得明媚起来。”
刘伯姬沉默不语,她感到迷茫:“现在,对我来说,一切似乎都无所谓,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快乐。”
“怎么会这样呢?你还年轻,生活还有无限可能。”刘玉珠轻声反问。
刘伯姬依旧低垂着眼眸,显得沮丧:“真的,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快乐的。”
刘玉珠耐心地开导她:“那么,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个伴侣,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从他的陪伴中寻找快乐。如果他不能让你快乐,那就和他一起做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
刘伯姬年幼无知,她对刘玉珠的话感到困惑:“姑姑,您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玉珠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她那古典而含蓄的美貌中透露出一丝羞涩,她微笑着回答:“对喽,伯姬,不懂就问。”
隔日,刘玉珠便带着刘伯姬见了位面容清秀、肤色白皙的年轻书生。
然后她看见,姑姑当着她的面吻了吻那书生,嫣红的唇,凸起的喉。
书生喉结微动,显得有些意外。
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意,他半开玩笑地抱怨道:"讨厌啦,这里还有别人呢……"话音未落,他便热情地回应刘玉珠的亲吻,一把搂住她的腰,将她轻轻抱起,放在了一旁的榻上。
即使刘伯姬再不谙世事,此刻也明白刘玉珠的意图。
她的目光逃避开,红灯绿影之下,众目睽睽的二人……
"姑姑……你这是要……要做……"刘伯姬结结巴巴,难以启齿。
刘玉珠与书生的情感交流愈发激烈。
刘伯姬感到尴尬,"姑姑,那伯姬就先行一步了。”
娇喘的女人刘玉珠,在喘息中匆忙推开压着她的书生,坐起身:"伯姬,不必害羞,女子终将与男子共度人生。"
书生则显得有些不满:"讨厌,我们还没开始参入呢……"
刘伯姬没有回头,急忙离开现场。
自那日起,她的视野似乎被一幅幅画面所占据,刘玉珠的形象如同一抹不灭的火焰,在她心海中跳跃。她香肩上,汗水如珍珠般滚落,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热气腾腾的噗嗤声,红唇紧咬,眼神迷离,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澎湃与畅快。
刘伯姬虽未能完全洞察其中奥秘,却能感受到刘玉珠身上散发出的那份炽热与快乐。刘玉珠的每一个动作,都如同火焰般热烈。
刘伯姬不禁陷入深刻思索,心中充满了疑惑:
那样的作为真的会爽且又快乐吗?
只有那些零星的片段,如同断线的风筝,在她的脑海中飘荡,挥之不去。
如同向她诉说,真的快乐,不是假的。
突然间,刘栩,那个总是带着一股不羁气息的公子哥儿,似乎遭遇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变故。
或许是一场疾病,或许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亦或是内心深处的某个结始终无法解开。他的行为变得异常,他开始频繁地向她表白,不断地向她展示他的爱意。
试图打破她心中壁垒。然而,在刘伯姬最想要的时候,她始终没有接受刘栩的爱意。她坚定的眼神,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将他的热情挡在外面。
她不愿意刘栩也窝囊,俨然没有霸王硬上弓的实力。
此事,也就此打住。
尽管她没再离开叔父叔母的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哥哥。她没有停止过派人打听义军的消息和状况。
五月的风带来一则消息,她的两位哥哥在棘阳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胜利的喜悦让他们失去了警惕,他们轻率地认为南阳城唾手可得。
在浓雾的掩护下,他们向南阳进发,却不知甄阜和梁丘已在淯阳的小长安布下致命的陷阱。
那场战斗是残酷的,汉军被彻底击溃,刘姓宗室的数十位成员在战火中陨落,包括刘秀的二哥刘仲和他的二姐刘元。
而刘秀,她的哥哥,音讯全无。
刘伯姬拒绝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她不顾一切赶往战场,心中充满自责。她后悔与哥哥争执,她应该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无论发生什么。
在寻找的路上,她偶遇了刘秀,他正骑马逃命。但马儿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再跑。刘伯姬没有犹豫,她与刘秀共乘一骑,继续逃亡。不久,他们又遇到二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
面对生死抉择,刘伯姬和刘秀都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家人。他们催促刘元上马,一起逃离这死亡的阴影。
但刘元知道,一匹马承载不下这么多人的重量。
刘伯姬大声呼喊,“二姐我能打,我留下来打架,你与哥哥逃命。”
她愿意留下来战斗,让家人逃生。
刘元拒绝了,她怎能让弟弟妹妹为她牺牲?
她的话语坚定而悲壮:"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刘秀无奈,泪水模糊他双眼,他舍弃姐姐,带着刘伯姬继续逃亡。
又过了几个时辰,追兵赶到,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惨遭杀害。
自此,刘伯姬与她的兄长刘秀之间的嫌隙如烟消云散,她又重踏上伴随兄长征战的征途。兄妹二人携手,将那些曾被战火洗礼、溃不成军的汉军残部重新集结,铸就了一支锐不可当的铁军——名唤绿林军。
刘秀寓意为厚望,提诗:“汉室中兴望云开,光武英名万古传。绿林军中豪杰聚,再造山河新纪元。”
刘秀在连番的挫败中淬炼自我,由昔日的冒进青年,蜕变为今日深谙战阵、老谋深算的统帅。
昆阳之战的阴霾笼罩之际,王莽调集浩荡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这座孤城。而刘秀麾下的绿林军,不过万人之众,众寡悬殊,形势岌岌可危。
刘秀与昆阳守将王凤密谋,决定由王凤坚守城池,而他则亲赴周边城池,筹谋调兵遣将。
刘伯姬紧随兄长左右,一同前往昆阳周边的郾城与定陵两城。这两座城池,一东一西,扼守昆阳要冲,是莽军退路的必经之地。若能赢得这两城的支持,无异于在莽军的退路上设下了致命的陷阱。
刘秀凭借其如簧之舌,巧妙地与定陵首领姚申强缔结同盟,共抗莽军的侵袭。正当他欲继续前往郾城之际,却被姚申强以要事为由,强行挽留于定陵。于是,前往郾城求援的重任便落在了刘伯姬的肩上。她踏上征途,心怀家国,却在路上偶遇郾城首领韩阔的公子,韩昭韧——未来汉宫六局二十四司中权势显赫的韩昭慧之兄。
刘伯姬与韩昭韧的邂逅,非但为她个人的使命增添了变数,更为这场关乎天下的权谋之争,织入一缕微妙情丝。
刘伯姬,一个出了名的迷路高手。
她的旅途总是依靠死记硬背和肌肉记忆。对于未知的地方,总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前往郾城的路上,哥哥刘秀为她准备了一张详尽的地图,上面清晰地标出方向、里程和沿途的山川河流。
然而,即便是有了地图,刘伯姬还是犯了老毛病,她本应向西行,却错误地向东走去。不久,她意识到了错误,因为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接近刚离开的定陵。
她一想,便知道自己的路痴毛病又犯了。
意识到时间紧迫,刘伯姬决定雇佣一个向导。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郾城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没有人愿意为了金钱而冒险。尽管如此,刘伯姬还是不得不面对口渴和饥饿这些基本需求。
于一片荒芜的山野之间,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家卖面的小店。今天,这家小店意外迎来众多顾客,店内仅有的几张桌子都被占满。刘伯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与一位陌生人——韩昭韧——共用一张桌子。
韩昭韧肩负着家族的重任。
王莽的暴政下,后宫中的女官们饱受摧残,生活凄惨。韩昭韧接到父亲的急切召唤,他必须前往长安城,将他的姐姐从那充满苦难的后宫中解救出来,带她回家。
他注意到刘伯姬手中的地图,发现目的地竟然是他的家一怔。
“看什么看,再看抽瞎你双眼。”刘伯姬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鞭子,警告韩昭韧不要多看。
“不敢。”韩昭韧礼貌,询问:“敢问姑娘是否要去郾城韩家?”
闻言,刘伯姬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她急切地反问韩昭韧是否知道路。在确认韩昭韧知道路线后。
她迅速用剑威胁他:“带路。”
韩昭韧的眼中闪过一丝玩世不恭的光芒,心中暗自好笑:“没想到我也有被一个小姑娘用剑指着的一天。”他原本并不打算帮助刘伯姬,心中更多的是对姐姐的牵挂。
但当他看到刘伯姬那双磨损的鞋子和凌乱的发丝,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怜悯。他这一生,除了对权力的追求,最大的乐趣便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女子。
考虑一番,他觉得王莽的战事不会那么快结束,而郾城又近在咫尺,不久便能抵达。于是,他决定先放下对姐姐的担忧,为刘伯姬带路。
在韩昭韧的引领下,刘伯姬匆匆抵达郾城。她站在城门之下,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对韩阔道:“我乃绿林军主帅刘氏子弟刘秀之妹,今日特来郾城,向韩伯父借兵。韩伯父今日若能助我与阿兄脱困,他日我与阿兄定当加倍报答。”
韩阔却显得半信半疑,“你一介女流,言辞可信乎?如何能令我信服。”
刘伯姬举起手,朝天立誓:“王莽的暴政必将被推翻,汉室江山必将由我们共同守护。我刘伯姬虽为女子,力有未逮,但其兄心怀天下,仁厚宽宏,堪当大任。今日,我刘伯姬在此替吾兄向韩首领立誓,他日长兄若得富贵,必将保郾城韩家一同富贵在天,家族兴旺,人丁长命,子女安康。若违此誓,我刘伯姬愿以命相抵。”
韩阔被刘伯姬的豪言壮语所打动,即刻便答应出兵支援。
而韩昭韧,在得知刘伯姬的真实身份后,心中更是波澜起伏。她不仅是刘秀的妹妹,更是那个他一直敬仰的英雄的亲人。韩昭韧暗自思忖,如果刘秀能够成功,未来他或许也能在新朝中有所作为,至少能谋得一官半职。
因而,韩昭韧对刘伯姬的特别,立即变得细心、热心,上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