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司徒先生的女儿带回京城实为大功一件,既然已经见过元贵妃,为何不将秋尔留在宫里,顺便向王承允邀功请赏?倒跑到北寒寺,跟着本宫白白挨冻。”
杯中清茶雾气萦绕在鼻尖,卫平安吹了吹,递给遮春。
遮春双手接过。
“臣是皇后的人,下江南也是皇后的旨意,既然把人带回来,要不要送到陛下面前,什么时候送,臣不敢擅专,全凭皇后差遣。”
卫平安忍不住笑了笑。
魏遮春将如此重要之人拉进皇宫转了一圈又带出来,还是带到戴罪皇后的北寒寺里,想必满朝文武的眼珠子全程跟在冯秋尔身后看傻了。
王承允也是真沉得住气。
冯秋尔大庭广众之下进宫,他竟不主动宣人来见,还敢放人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恐怕也不知道冯秋尔的身份,毕竟谁也不知道司徒先生在江南养了一个小姑娘。
不知道也好,免得全永安的文臣武将更恨她恨得牙痒痒。
卫平安打量冯秋尔良久,眉间微蹙,心里有些考量。
“遮春,虽说你此番有功,但这小姑娘看着年岁不大,可别是从江南给本宫带了个花瓶回来。”
“皇后,非也。”
魏遮春说着,提起茶壶,给冯秋尔斟了杯温茶。
“秋尔年仅十八,又常随司徒先生深居简出,连江南都极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皇后不认得她,也是正常。”
“她懂易经和兵法,深谙乾坤运势,司徒先生特意叫臣转告陛下,此女,可堪国师。”
卫平安双眼放光,“难为司徒先生几番请不出山,原来是给天子爱徒留着一手大招。”
酝酿片刻,她朝冯秋尔问询,“你懂易经算卜?本宫正有一事要看,关乎赤水国运大局。”
“你们,可愿随本宫回一趟赤水?”
冯秋尔与魏遮春面面相觑。
国内暗流涌动,她们也没想到这一趟来还要管外土纷争。
“皇后,父亲叮嘱过,民女只需扶持陛下,其余事情不必沾手。”
冯秋尔声音淡淡的,却十分坚定,落地有声,不容置喙。
有几分司徒先生的风骨。
卫平安平静的望着她。
透过她,像是看到满目沧桑,发鬓斑白的司徒伯远。
风起,秋尔发梢浮动,她犹记得临行前父亲对她的嘱托。
“秋尔,此番北上,为父只有一事交予你办,紫禁城内风霜厚重,万事不由心,切记秉正初心,不可忘本贪婪。”
“为父此生唯一挂念,只有远在京都,皇位之上的旧年学生,他自小有父兄阿孜扶持,家门显赫,未染世事,天性率真,却徒遭灭门之灾,一夜北风紧,狂压少年肩,老天无眼,丝毫不心疼他还只是个孩子。”
“为父坐守江南,只能托你北上,攥权除奸佞,平内攘外,你将是他那柄利刃,让他再不必受孤弱无依之苦,纵使有万般磨难,都要陪君登高求稳,不死不渝。”
老先生站于中厅,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前,背已不似当年挺拔,眼前似乎仍有一双学生,并案齐诵。
他们聪慧顽劣,害他总费心管教,柳条枝做的教棍细软力深,却在他手里废了一根又一根。
转眼间,浮眼经年。
他缓过神,面前竖向纸幅上只写着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司徒先生微微转身,将手扶于背上,眼中蕴含纵横山河。
“吾儿秋尔,为父最牵挂宠爱的学生,就全托你扶持了。”
卫平安沉默下来,深深呼出口气。
王承允祖上世代忠臣良将,被逼篡位,不知道要遭天下多少人的白眼唾弃,朝中大臣表面忠心,其实真心侍君者微乎其微。
所有人都等着看王承允笑话。
他们笑他孤立无援,等着他死无所依,背负千秋骂名。
只有司徒先生远在江南,运筹帷幄,要为学生赢下这一局。
“此番南下,臣眼看着,江南元府,像是被人坐空了。”
魏遮春默默端起茶盏,在手中转了片刻,眼中聚光。
“元府?”平安眸光一缩。
她猛地想起中秋那日,元姣姣手中的月饼。
元府为江南之首,送几个月饼进宫岂不简单,想邀功办事的人自会一窝蜂扑上去,可元姣姣却说这是她阿娘花了好些银子才托人带进宫里。
如此艰难,原是元府,也遭变故了。
遮春说,“前不久的秋茶宴,许多宾客并不是冲元文亮去的,反而像是借元府拜访他身后之人,况且这宴,也不是元府操办的。”
她轻饮温茶,“当日索隐带着陛下钦点的二十万兵马去赴宴,司徒先生也带了裴忘年父亲御赐的国相玉玺。宴上,索隐又给先生下了陛下亲帖,欲请先生入京,可他没接御帖,转身敬了身旁肥耳商贾一杯酒,宴后索隐亲自将先生送回府邸,先生见他腰间挂了块倾城之价的佩玉,面露不悦,交代道,将军待君之心,万不可缺,应永如今日,岁不忘君,元后有人,承金玉恩。”
“索隐将军只当先生提醒自己勤勉忠君,如今一想,这话中大有乾坤。”
皇权之下,大大小小的官臣,单拎出来查,总有错失与贪墨,司徒伯远敲打索隐,是让他无论身份地位高达何处,有多少人巴结奉承,都不要忘记忠君。
这倒情有可原。
“你与索隐在江南有交往?话说,你是如何将先生养女带到京城来的?”平安问。
“并未深谈,臣只与他打听过前几次请司徒先生出山的情境,之后他就忙着去办圣上交代的事情了。”遮春说。
“臣斗胆猜想,索隐将军带不来人,只因为他身份特殊,过于引人注目。”
“司徒先生亲手培养的养女,隐姓埋名十几年,若是被大张旗鼓的带进京城,先生手中局将全盘瓦解,白费心血。”
“而臣只是京城少有人知的女状元,由臣带人进京,最为妥当。”
冯秋尔看了遮春一眼,见她谦卑,不愿邀功,接过话来继续道,“遮春姐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父亲她已明白原委,父亲在宴上不收御帖,而后敬商人美酒,并不是有意折辱御前将军。”
遮春饮茶遮面,耳稍有些红意。
卫平安满眼赞赏,嘴角微扬,叫秋尔继续说。
“这出戏,是做给元府背后之人看的,父亲要以身入局,捣毁篡权阴谋。”
冯秋尔平静说完所有,视线停在遮春身上,“而这一切,父亲未提只字,遮春姐姐竟句句说到父亲的心窝,他大为惊赞,连叹永安社稷有救了,亲手为遮春姐姐泡了茶,又叫我连夜随她入京,不可耽搁。”
“甚好,能得司徒先生赞赏,万臣无一。”
平安喜不自收,拂袖坐直,“亏他索隐还是堂堂御前大将,竟没有我遮春一半聪慧。”
同时,她又生了几分悲怆。
难怪索隐请不来司徒先生。
难怪要叫世人皆不知的养女入京。
司徒伯远一片苦心,风年空烛泪。
前边卫平安都能想通,她用手骨节轻敲桌面,琢磨道,“司徒先生对索隐说的后半句,元后有人,承金玉恩,是什么意思?”
三人面面相觑,终想不出答案。
最终两双求知的眸子定在冯秋尔身上,秋尔连连摆手,“父亲大计,无人得知,并未与我说过。”
“罢了。”
平安轻叹口气,“遮春,你带她回京都,去见陛下。”
“此时带人回去,确实将功补过,或许能让您早日回京,少在寺庙吃几日苦头。”遮春道。
“我并不着急回去,如今我有比回宫重要万倍的事情。”
平安说,“今日我就要回赤水,归日未定,你们不要走漏风声。”
冯秋尔忙拦她。
“皇后,今日值神为天牢,暗示着形势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困难,和陷阱,今日不宜做重大决定,容易事与愿违,反向行之。”
“若是您真的想回赤水,不急于一时。”
听她这么说,卫平安心中炙热的炭火像是被抽空。
随风飘扬的细微火苗逐渐熄灭,她一点点冷静下来,“既如此,今日你便为本宫算一算赤水究竟发生了什么,好让本宫提前想好应对之策。”
杯中清茶雾气萦绕在鼻尖,卫平安吹了吹,递给遮春。
遮春双手接过。
“臣是皇后的人,下江南也是皇后的旨意,既然把人带回来,要不要送到陛下面前,什么时候送,臣不敢擅专,全凭皇后差遣。”
卫平安忍不住笑了笑。
魏遮春将如此重要之人拉进皇宫转了一圈又带出来,还是带到戴罪皇后的北寒寺里,想必满朝文武的眼珠子全程跟在冯秋尔身后看傻了。
王承允也是真沉得住气。
冯秋尔大庭广众之下进宫,他竟不主动宣人来见,还敢放人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恐怕也不知道冯秋尔的身份,毕竟谁也不知道司徒先生在江南养了一个小姑娘。
不知道也好,免得全永安的文臣武将更恨她恨得牙痒痒。
卫平安打量冯秋尔良久,眉间微蹙,心里有些考量。
“遮春,虽说你此番有功,但这小姑娘看着年岁不大,可别是从江南给本宫带了个花瓶回来。”
“皇后,非也。”
魏遮春说着,提起茶壶,给冯秋尔斟了杯温茶。
“秋尔年仅十八,又常随司徒先生深居简出,连江南都极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皇后不认得她,也是正常。”
“她懂易经和兵法,深谙乾坤运势,司徒先生特意叫臣转告陛下,此女,可堪国师。”
卫平安双眼放光,“难为司徒先生几番请不出山,原来是给天子爱徒留着一手大招。”
酝酿片刻,她朝冯秋尔问询,“你懂易经算卜?本宫正有一事要看,关乎赤水国运大局。”
“你们,可愿随本宫回一趟赤水?”
冯秋尔与魏遮春面面相觑。
国内暗流涌动,她们也没想到这一趟来还要管外土纷争。
“皇后,父亲叮嘱过,民女只需扶持陛下,其余事情不必沾手。”
冯秋尔声音淡淡的,却十分坚定,落地有声,不容置喙。
有几分司徒先生的风骨。
卫平安平静的望着她。
透过她,像是看到满目沧桑,发鬓斑白的司徒伯远。
风起,秋尔发梢浮动,她犹记得临行前父亲对她的嘱托。
“秋尔,此番北上,为父只有一事交予你办,紫禁城内风霜厚重,万事不由心,切记秉正初心,不可忘本贪婪。”
“为父此生唯一挂念,只有远在京都,皇位之上的旧年学生,他自小有父兄阿孜扶持,家门显赫,未染世事,天性率真,却徒遭灭门之灾,一夜北风紧,狂压少年肩,老天无眼,丝毫不心疼他还只是个孩子。”
“为父坐守江南,只能托你北上,攥权除奸佞,平内攘外,你将是他那柄利刃,让他再不必受孤弱无依之苦,纵使有万般磨难,都要陪君登高求稳,不死不渝。”
老先生站于中厅,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前,背已不似当年挺拔,眼前似乎仍有一双学生,并案齐诵。
他们聪慧顽劣,害他总费心管教,柳条枝做的教棍细软力深,却在他手里废了一根又一根。
转眼间,浮眼经年。
他缓过神,面前竖向纸幅上只写着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司徒先生微微转身,将手扶于背上,眼中蕴含纵横山河。
“吾儿秋尔,为父最牵挂宠爱的学生,就全托你扶持了。”
卫平安沉默下来,深深呼出口气。
王承允祖上世代忠臣良将,被逼篡位,不知道要遭天下多少人的白眼唾弃,朝中大臣表面忠心,其实真心侍君者微乎其微。
所有人都等着看王承允笑话。
他们笑他孤立无援,等着他死无所依,背负千秋骂名。
只有司徒先生远在江南,运筹帷幄,要为学生赢下这一局。
“此番南下,臣眼看着,江南元府,像是被人坐空了。”
魏遮春默默端起茶盏,在手中转了片刻,眼中聚光。
“元府?”平安眸光一缩。
她猛地想起中秋那日,元姣姣手中的月饼。
元府为江南之首,送几个月饼进宫岂不简单,想邀功办事的人自会一窝蜂扑上去,可元姣姣却说这是她阿娘花了好些银子才托人带进宫里。
如此艰难,原是元府,也遭变故了。
遮春说,“前不久的秋茶宴,许多宾客并不是冲元文亮去的,反而像是借元府拜访他身后之人,况且这宴,也不是元府操办的。”
她轻饮温茶,“当日索隐带着陛下钦点的二十万兵马去赴宴,司徒先生也带了裴忘年父亲御赐的国相玉玺。宴上,索隐又给先生下了陛下亲帖,欲请先生入京,可他没接御帖,转身敬了身旁肥耳商贾一杯酒,宴后索隐亲自将先生送回府邸,先生见他腰间挂了块倾城之价的佩玉,面露不悦,交代道,将军待君之心,万不可缺,应永如今日,岁不忘君,元后有人,承金玉恩。”
“索隐将军只当先生提醒自己勤勉忠君,如今一想,这话中大有乾坤。”
皇权之下,大大小小的官臣,单拎出来查,总有错失与贪墨,司徒伯远敲打索隐,是让他无论身份地位高达何处,有多少人巴结奉承,都不要忘记忠君。
这倒情有可原。
“你与索隐在江南有交往?话说,你是如何将先生养女带到京城来的?”平安问。
“并未深谈,臣只与他打听过前几次请司徒先生出山的情境,之后他就忙着去办圣上交代的事情了。”遮春说。
“臣斗胆猜想,索隐将军带不来人,只因为他身份特殊,过于引人注目。”
“司徒先生亲手培养的养女,隐姓埋名十几年,若是被大张旗鼓的带进京城,先生手中局将全盘瓦解,白费心血。”
“而臣只是京城少有人知的女状元,由臣带人进京,最为妥当。”
冯秋尔看了遮春一眼,见她谦卑,不愿邀功,接过话来继续道,“遮春姐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父亲她已明白原委,父亲在宴上不收御帖,而后敬商人美酒,并不是有意折辱御前将军。”
遮春饮茶遮面,耳稍有些红意。
卫平安满眼赞赏,嘴角微扬,叫秋尔继续说。
“这出戏,是做给元府背后之人看的,父亲要以身入局,捣毁篡权阴谋。”
冯秋尔平静说完所有,视线停在遮春身上,“而这一切,父亲未提只字,遮春姐姐竟句句说到父亲的心窝,他大为惊赞,连叹永安社稷有救了,亲手为遮春姐姐泡了茶,又叫我连夜随她入京,不可耽搁。”
“甚好,能得司徒先生赞赏,万臣无一。”
平安喜不自收,拂袖坐直,“亏他索隐还是堂堂御前大将,竟没有我遮春一半聪慧。”
同时,她又生了几分悲怆。
难怪索隐请不来司徒先生。
难怪要叫世人皆不知的养女入京。
司徒伯远一片苦心,风年空烛泪。
前边卫平安都能想通,她用手骨节轻敲桌面,琢磨道,“司徒先生对索隐说的后半句,元后有人,承金玉恩,是什么意思?”
三人面面相觑,终想不出答案。
最终两双求知的眸子定在冯秋尔身上,秋尔连连摆手,“父亲大计,无人得知,并未与我说过。”
“罢了。”
平安轻叹口气,“遮春,你带她回京都,去见陛下。”
“此时带人回去,确实将功补过,或许能让您早日回京,少在寺庙吃几日苦头。”遮春道。
“我并不着急回去,如今我有比回宫重要万倍的事情。”
平安说,“今日我就要回赤水,归日未定,你们不要走漏风声。”
冯秋尔忙拦她。
“皇后,今日值神为天牢,暗示着形势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困难,和陷阱,今日不宜做重大决定,容易事与愿违,反向行之。”
“若是您真的想回赤水,不急于一时。”
听她这么说,卫平安心中炙热的炭火像是被抽空。
随风飘扬的细微火苗逐渐熄灭,她一点点冷静下来,“既如此,今日你便为本宫算一算赤水究竟发生了什么,好让本宫提前想好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