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醋?余琛戴着耳机听到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时,已经是一天以后,却还是忍不住露出微笑。
点开和林茜的对话框,发现聊天还停留在上周。自己临上飞机前发给林茜的消息。林茜周六早上回复他:好的,谢谢,路上小心。
体面又客气的回复。
余琛有些放心又有些失落。这次答应昌叔回来做线人,是很冒险的决定。林茜没问,余琛也就不说,免得她担心。可是林茜这么有分寸感,是不是也代表着她对余琛还有些距离?心底又有点小小的失落。
又或是,她真的吃醋了?
看阿生后面的解释,是遇到康嫣然之后才不对劲的,是因为嫣嫣吗?可是贸然解释,又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余琛想了想,给林茜发出一条:今天在弥敦道上吃到一家不错的茶餐厅,里面的菠萝包可能会合你的口味。有机会带你来吃。香港还是很热,北京应该入秋了吧,自己还要过段时间再回去。最后又补充了一句,这几天比较忙,回复可能不及时,回去之后希望可以亲自下厨赔罪,不知林茜能不能给个机会。
等了两分钟,见林茜没回复,余琛把手机关机,放进了保险箱里锁好。
“专心点啦你,现在是走钢丝,你这样容易没命的知道吗?”昌叔坐在旁边煮面,看余琛一时微笑一时肃穆,看到牙酸。
小小一个安全屋,全是恋爱的酸臭味。
“昌叔,面煮老了,都夹断了。”余琛投过一眼。
“哎呀,便利店买的面就是不行,一点筋骨都没有,比不上霞姐的手艺。”昌叔捞着面条碎碎念。
余琛垂下眼眸,又抬起来,语气如常地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娶我妈?”
昌叔年纪也不小了,被余琛这么突然一问,手一抖筷子差点掉锅里。
“瞎说什么你这臭小子!”昌叔假装没听见,重新又捞起面条。
“我知道,我不在香港那几年,是你一直照顾我妈,她才没被洪兴的人找麻烦。再往前,我老爸走了以后……”
“咳咳……”昌叔以咳嗽掩饰表情的不自然,“老啦,都一把老骨头了,还折腾什么呢?大家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就行了。”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我妈的意思?”余琛没打算含混过去。
“这么多年,早就心照不宣啦。我知道,阿霞心里一直有你老爸,我呢,当初真是因为愧疚才去照顾你们母子的。只是后来时间长了,两个人就……”这还是第一次昌叔和余琛正面聊这个话题,怎么说都有些别扭。
提到故去的父亲,余琛的脸上也有一丝黯淡,“我知道,当年的事是意外。”
童年的回忆,已经很久远了。
小时候,爸妈经营小吃店,卖港式鱼蛋和车仔面。在余琛的印象里,父亲一直是中年人,长得高大,为人也厚道,街坊都叫他一声“余叔”。母亲年轻一些,泼辣能干,人很漂亮,正如“李美霞”其名,邻居都叫她“霞姐”。小小的余琛则被街坊戏称为“鱼蛋仔”。
那时候的余琛还是个皮小子,放了学和朋友在巷子里疯跑,玩到天黑才回家。傍晚正是店里陆续上客的时候,余琛回去扒两口饭吃,然后就卷起袖子去店里帮忙。
来店里的大多是常客,有人叫他鱼蛋仔,也有人打趣他是车仔面少东,说他以后一定是要继承家业,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旁边则有人反对道,不好不好,要念书才能出人头地嘛,以后穿西装坐办公室,最好还能讲鬼佬的话赚他们的钱,多威风。霞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记菜结账之余,听到这些玩笑话,还会笑骂一句“这个臭小子,他最好有这个脑袋读书!”
这些话余叔是听不到的,因为这时候他一定在厨房忙的热火朝天。霞姐三头六臂在前面招揽客户,后厨的事就由余叔一应负责,包括采购。
直到那一天。
午后两点,正是上班族昏昏欲睡的时候,一伙劫匪在宝江路抢劫了渣打银行后飞车逃窜,警方穷追不舍。混乱中一伙劫匪被打散,其中一个逃进了附近的小巷,正巧余叔开着摩托带着采购的海鲜和面粉调料回来,中间还加了一个小型的煤气罐。
劫匪拿枪指着余叔抢下了摩托车,没开多远就被抄近路赶到前面的警察堵住了。狗急跳墙的匪徒返回来抓住了还没走远的余叔,威胁警察退后。
后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有知情人含糊地说绑匪当时已经接近癫狂,开枪乱射击,警方不得不立即击毙他,以免伤到行人。混乱中不知谁的子弹打中了不远处的煤气罐,小小的巷子里根本没有躲开的余地。
绑匪、余叔和两名警察当场身亡。还有十余人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好好一个家,就这样塌了。霞姐没有了丈夫,余琛没有了父亲。
余叔的死最终被算在了绑匪头上,因此余家没能拿到政府的补偿。当年的媒体处处报道两名警察在和歹徒的搏斗中英勇就义,最终同归于尽。没有人注意到还有一名无辜的路人也在那场扑朔迷离的事故中丧生。
余叔去世后,小店的生意艰难起来。霞姐一个人苦苦撑着,又招了个后厨。余记面店的汤底有自己的配方,霞姐不愿意被外人知道,就自己每天夜里配好,第二天拿给厨师叫他去做。
采购的事也由霞姐接过来,里里外外的事都压在霞姐一个人身上。没几天霞姐就病倒了,才休息了一天回去一看,厨子撬开前台偷了柜子里的钱,跑了。
霞姐没办法去报警。13岁的余琛跟着妈妈,那是他第一次到警察局,也是第一次见到昌叔。
昌叔正是余琛爸爸遇害那天在场的警员之一。知道了这个情形说会尽力,见他们孤儿寡母可怜,也快到下班的时候了,就送他们回家。
小偷最后也没能抓到,也许是同情,也许是愧疚,那之后昌叔就常常过来,偶尔还会带几个朋友来照顾生意。
一晃几年过去。临近毕业,余琛打算读完中学就回店里帮衬妈妈,这些年霞姐实在太辛苦了。
没想到那天回家吃完饭,照例去店里帮忙时,却看见余叔握着母亲的手。当时店里很冷清,没什么客人,母亲站在柜台后面,昌叔站在柜台旁边。两个人的手交叠在柜台后,母亲低着头,有些脸红。
前面的客人是看不到这一幕的,可余琛穿小径从后厨过来,一眼就看到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当时的心情,有震惊,有难堪,还有一丝对父亲的背叛感。余琛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又退出去了。
那天母亲很晚才回来,也没问余琛为什么今天没去店里帮忙。余琛说了自己将来的打算,母亲愣了一下,或许是想起了当年街坊们的调侃,最后也只说了句“哦,好。”
临到睡前,母亲又来到余琛的房间,像是有什么话要说,余琛也不知道怎么,就说了句“过几天是爸爸的忌日了。”
余叔,走了四年了。
霞姐的神情在那一刻变得有些悲戚,“啊,是啊,到时候我们去看看他。”
在那之后,昌叔就来的少了。母亲对他也不似以前热络。直至毕业前,余琛有次无意听到他们吵架,虽然很小声,却很激烈。夏日的晚风里,余琛躲在后厨听不真切,唯一听清的是母亲的只言片语:“找个好女人,过后半辈子。”
余琛毕业后就正式来店里了,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担任起小店的大厨。这几年店里的厨子换了四五个,总是不尽如人意,厨子自己也知道,早晚要给少东家让位的,做的也就马马虎虎。如今一切终于回归正轨。
霞姐甚是欣慰,在余琛接过大勺的前一晚把家传秘方传给了他。余琛也兢兢业业,一做就是五年。霞姐从老板又退居成老板的娘,只盼着过两年娶个儿媳,早点抱上孙子,也就对得起余叔了。
余琛继业之初,昌叔偶尔还过来几次。后来就再也不见踪影,听说是调到别的区去升职了。
还是从食客嘴里听到的消息,余琛留意霞姐的表情,看不出什么异样,只是后来收钱的时候,找错了几回。
余琛渐渐长大,对母亲再嫁的事也不像当年那么难接受了,倒是看母亲这些年一个人寂寞,心里也不落忍。慢慢起了心思,想着找个时间去看看昌叔,如果对方还是一个人,和母亲能走到一起也不是不行。
还没来得及去,麻烦来了。
点开和林茜的对话框,发现聊天还停留在上周。自己临上飞机前发给林茜的消息。林茜周六早上回复他:好的,谢谢,路上小心。
体面又客气的回复。
余琛有些放心又有些失落。这次答应昌叔回来做线人,是很冒险的决定。林茜没问,余琛也就不说,免得她担心。可是林茜这么有分寸感,是不是也代表着她对余琛还有些距离?心底又有点小小的失落。
又或是,她真的吃醋了?
看阿生后面的解释,是遇到康嫣然之后才不对劲的,是因为嫣嫣吗?可是贸然解释,又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余琛想了想,给林茜发出一条:今天在弥敦道上吃到一家不错的茶餐厅,里面的菠萝包可能会合你的口味。有机会带你来吃。香港还是很热,北京应该入秋了吧,自己还要过段时间再回去。最后又补充了一句,这几天比较忙,回复可能不及时,回去之后希望可以亲自下厨赔罪,不知林茜能不能给个机会。
等了两分钟,见林茜没回复,余琛把手机关机,放进了保险箱里锁好。
“专心点啦你,现在是走钢丝,你这样容易没命的知道吗?”昌叔坐在旁边煮面,看余琛一时微笑一时肃穆,看到牙酸。
小小一个安全屋,全是恋爱的酸臭味。
“昌叔,面煮老了,都夹断了。”余琛投过一眼。
“哎呀,便利店买的面就是不行,一点筋骨都没有,比不上霞姐的手艺。”昌叔捞着面条碎碎念。
余琛垂下眼眸,又抬起来,语气如常地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娶我妈?”
昌叔年纪也不小了,被余琛这么突然一问,手一抖筷子差点掉锅里。
“瞎说什么你这臭小子!”昌叔假装没听见,重新又捞起面条。
“我知道,我不在香港那几年,是你一直照顾我妈,她才没被洪兴的人找麻烦。再往前,我老爸走了以后……”
“咳咳……”昌叔以咳嗽掩饰表情的不自然,“老啦,都一把老骨头了,还折腾什么呢?大家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就行了。”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我妈的意思?”余琛没打算含混过去。
“这么多年,早就心照不宣啦。我知道,阿霞心里一直有你老爸,我呢,当初真是因为愧疚才去照顾你们母子的。只是后来时间长了,两个人就……”这还是第一次昌叔和余琛正面聊这个话题,怎么说都有些别扭。
提到故去的父亲,余琛的脸上也有一丝黯淡,“我知道,当年的事是意外。”
童年的回忆,已经很久远了。
小时候,爸妈经营小吃店,卖港式鱼蛋和车仔面。在余琛的印象里,父亲一直是中年人,长得高大,为人也厚道,街坊都叫他一声“余叔”。母亲年轻一些,泼辣能干,人很漂亮,正如“李美霞”其名,邻居都叫她“霞姐”。小小的余琛则被街坊戏称为“鱼蛋仔”。
那时候的余琛还是个皮小子,放了学和朋友在巷子里疯跑,玩到天黑才回家。傍晚正是店里陆续上客的时候,余琛回去扒两口饭吃,然后就卷起袖子去店里帮忙。
来店里的大多是常客,有人叫他鱼蛋仔,也有人打趣他是车仔面少东,说他以后一定是要继承家业,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旁边则有人反对道,不好不好,要念书才能出人头地嘛,以后穿西装坐办公室,最好还能讲鬼佬的话赚他们的钱,多威风。霞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记菜结账之余,听到这些玩笑话,还会笑骂一句“这个臭小子,他最好有这个脑袋读书!”
这些话余叔是听不到的,因为这时候他一定在厨房忙的热火朝天。霞姐三头六臂在前面招揽客户,后厨的事就由余叔一应负责,包括采购。
直到那一天。
午后两点,正是上班族昏昏欲睡的时候,一伙劫匪在宝江路抢劫了渣打银行后飞车逃窜,警方穷追不舍。混乱中一伙劫匪被打散,其中一个逃进了附近的小巷,正巧余叔开着摩托带着采购的海鲜和面粉调料回来,中间还加了一个小型的煤气罐。
劫匪拿枪指着余叔抢下了摩托车,没开多远就被抄近路赶到前面的警察堵住了。狗急跳墙的匪徒返回来抓住了还没走远的余叔,威胁警察退后。
后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有知情人含糊地说绑匪当时已经接近癫狂,开枪乱射击,警方不得不立即击毙他,以免伤到行人。混乱中不知谁的子弹打中了不远处的煤气罐,小小的巷子里根本没有躲开的余地。
绑匪、余叔和两名警察当场身亡。还有十余人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好好一个家,就这样塌了。霞姐没有了丈夫,余琛没有了父亲。
余叔的死最终被算在了绑匪头上,因此余家没能拿到政府的补偿。当年的媒体处处报道两名警察在和歹徒的搏斗中英勇就义,最终同归于尽。没有人注意到还有一名无辜的路人也在那场扑朔迷离的事故中丧生。
余叔去世后,小店的生意艰难起来。霞姐一个人苦苦撑着,又招了个后厨。余记面店的汤底有自己的配方,霞姐不愿意被外人知道,就自己每天夜里配好,第二天拿给厨师叫他去做。
采购的事也由霞姐接过来,里里外外的事都压在霞姐一个人身上。没几天霞姐就病倒了,才休息了一天回去一看,厨子撬开前台偷了柜子里的钱,跑了。
霞姐没办法去报警。13岁的余琛跟着妈妈,那是他第一次到警察局,也是第一次见到昌叔。
昌叔正是余琛爸爸遇害那天在场的警员之一。知道了这个情形说会尽力,见他们孤儿寡母可怜,也快到下班的时候了,就送他们回家。
小偷最后也没能抓到,也许是同情,也许是愧疚,那之后昌叔就常常过来,偶尔还会带几个朋友来照顾生意。
一晃几年过去。临近毕业,余琛打算读完中学就回店里帮衬妈妈,这些年霞姐实在太辛苦了。
没想到那天回家吃完饭,照例去店里帮忙时,却看见余叔握着母亲的手。当时店里很冷清,没什么客人,母亲站在柜台后面,昌叔站在柜台旁边。两个人的手交叠在柜台后,母亲低着头,有些脸红。
前面的客人是看不到这一幕的,可余琛穿小径从后厨过来,一眼就看到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当时的心情,有震惊,有难堪,还有一丝对父亲的背叛感。余琛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又退出去了。
那天母亲很晚才回来,也没问余琛为什么今天没去店里帮忙。余琛说了自己将来的打算,母亲愣了一下,或许是想起了当年街坊们的调侃,最后也只说了句“哦,好。”
临到睡前,母亲又来到余琛的房间,像是有什么话要说,余琛也不知道怎么,就说了句“过几天是爸爸的忌日了。”
余叔,走了四年了。
霞姐的神情在那一刻变得有些悲戚,“啊,是啊,到时候我们去看看他。”
在那之后,昌叔就来的少了。母亲对他也不似以前热络。直至毕业前,余琛有次无意听到他们吵架,虽然很小声,却很激烈。夏日的晚风里,余琛躲在后厨听不真切,唯一听清的是母亲的只言片语:“找个好女人,过后半辈子。”
余琛毕业后就正式来店里了,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担任起小店的大厨。这几年店里的厨子换了四五个,总是不尽如人意,厨子自己也知道,早晚要给少东家让位的,做的也就马马虎虎。如今一切终于回归正轨。
霞姐甚是欣慰,在余琛接过大勺的前一晚把家传秘方传给了他。余琛也兢兢业业,一做就是五年。霞姐从老板又退居成老板的娘,只盼着过两年娶个儿媳,早点抱上孙子,也就对得起余叔了。
余琛继业之初,昌叔偶尔还过来几次。后来就再也不见踪影,听说是调到别的区去升职了。
还是从食客嘴里听到的消息,余琛留意霞姐的表情,看不出什么异样,只是后来收钱的时候,找错了几回。
余琛渐渐长大,对母亲再嫁的事也不像当年那么难接受了,倒是看母亲这些年一个人寂寞,心里也不落忍。慢慢起了心思,想着找个时间去看看昌叔,如果对方还是一个人,和母亲能走到一起也不是不行。
还没来得及去,麻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