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春天,直到那个课间,他头顶春日暖阳,说着你好新同学......
——————
2015年暑假,蝉鸣声穿透了整个盛夏。
“小彧,把这碗冰凉粉给姜阿姨端去,自己做的,无公害食品。”李彧妈妈宋桂折女士从冰箱里端出来一大碗冰凉粉,放到了餐桌上。
“行,等我换身衣服。”
“就隔壁,老熟人了,还换啥衣服。”
李彧没说话,迅速换了身衣服,捣弄了几下头发,便端起冰凉粉去了隔壁家敲门。
姜阿姨是宋桂折读书时的闺蜜,住在李彧家隔壁。
开门的是林楚江,李彧就知道开门的会是林楚江。
她将碗递上去:“给,我妈做的冰凉粉,叔叔阿姨都不在家吗?”
“谢谢,我妈他们出去有点事。”林楚江接过冰凉粉,放在玄关旁的柜子上,没有要关门的意思。
李彧犹犹豫豫,见林楚江不说话,便晃晃荡荡地准备转身。
“等等,”林楚江叫住她:“你志愿考虑好了吗?”
李彧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试探地回复说:“我就在本省读煦大了,服从专业调剂录进去应该没问题,你分挺高的,想好去哪儿了没,要出省吗?”
她很害怕听到林楚江嘴里将要说出的话,害怕听到他想去的学校,是在很远很远的省份。
林楚江没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说还要再看看
其实,李彧高考算是超常发挥了,六百出头的分,但她想和六百四的林楚江去同一所大学的愿望还是猴子捞月般。
直到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那天,李彧才知道,林楚江和自己报了同一所大学。
接到快递大叔的电话后,李彧穿好鞋子打开门,下一秒,隔壁屋的门迎面而开,林楚江从里面走了出来。
李彧脸上绷着极其不自然的笑:“你也是通知书到了?哪个学校?”
“煦大。”
“你开玩笑吧,你那个分数你去煦大?”那一瞬间李彧是惊喜的,然后一点点被惊讶、困惑与不理解填满。
林楚江一步往下跳了四级台阶,摸了摸手腕上的珠串:“南煦大学临床,本博连读,就得这个分才能进。”
李彧其实很想问林楚江,选择煦大是不是因为自己,问问他可是想和自己在一个学校。
但说出嘴的却是淡淡的,压抑着情绪的一句:“我也是煦大,之前和你说过的。”
楼道很空旷,一点声音听起来也特别大,可李彧的这句话听起来却静悄悄的。
顿了顿,李彧又补充道:“数学院,我也不知道怎么脑子抽了选了这个专业。”
“勇士啊,学数学。”林楚江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单元的防盗门,抵着门边让李彧先出去,说:“那我们又成校友了,这不得祝贺一下。”
李彧觉得自己是很善于观察人的,若煦大有心理学这个专业,她绝不会选数学。
她仔细观察着林楚江的表情,想从他脸上看到心虚的神色。
似乎没有。
他很自然。
他去煦大应该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自作多情是不好的,容易吃亏。
李彧藏好情绪,提高了音量:“那李某改天必然请校友吃泡面!”
“玩不不起是吧,我要吃小龙虾。”
小区门口,快递大叔看到两个学生模样的人朝自己走来,连忙举着两封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喊到:“是来拿录取通知书的吗,两人是同一所,我们省顶呱呱的南煦大学,真不赖啊两位状元。”
李彧嘴乖的很,她笑得甜甜的,答谢道:“辛苦了叔叔,谢谢叔叔。”
林楚江跟着她也重复了一句:“谢谢叔叔。”
李彧一直信奉一点,嘴乖吃不了亏,但在林楚江面前,她那嘴就跟废了一样,逊。
回到家,李彧立马上网查起了煦大医学院与数学院的地理位置,得知两个学院在同一个校区后,她的心才放下来。
真好,大学又能是校友了。
——————
其实他们已经做了快五年的校友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
初中三年,高中一年半。
李彧第一次注意到林楚江是在初二刚开学,那时每个班里都要选几位模样俊俏一点的男生和女生,以三个班为一个组,组织起来进行话剧演出。
李彧长相虽说不是特别惊艳,但在当时是长辈喜欢的类型,圆嘟嘟的脸,特别爱笑,笑起来便看不见两只眼睛。
所以李彧就很光荣的被选在了六班的演员列表中。
八班的林楚江则不必多说了,帅的很明显,老师第一个就选了他。
而六班与八班并不在一个组,学校大舞台只有那么几个,一组一组轮流排练,所以当林楚江在台上排练时,李彧便和其他组的同学在台下看着。
八班选的剧本是《荆轲刺秦王》,李彧一眼便被舞台后面那位端着枪保持了一整场,没有台词也没有任何动作的侍卫路人甲林楚江勾住了眼。
好神奇的一张脸。
居然有人可以长得如此干净明亮,肤色透白,五官正好。
隔得略微远了一点,看不太清,但李彧已经在脑海里的一张纸上刻下了这张脸。
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都会在排练话剧的时候,偷偷欣赏这位端着枪的可人儿。她实在是不理解,排话剧的老师是不是审美不好,竟然让这种颜值的人演龙套。
想着想着,倒自己把自己逗乐了。
这件事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连自己玩得最好的吃饭搭子也不知道,她以为这只是对于美的一种欣赏罢了,时间长了便会忘了。
可自从在排练厅见过他后,李彧便开始时常在学校各个地方、各个时间点碰到林楚江。
上下楼梯时能碰见林楚江,放学路上偶然回头发现背后跟着林楚江。
结伴去卫生间时碰见同样结伴往卫生间冲刺的林楚江,随机选一层食堂打饭也能碰见林楚江。
奇了怪了,这人越看越帅。
偶尔离的近一点,李彧便看得更仔细些,他杏眼浅瞳,鼻梁高挺却不突兀,说话时蝉翼般的睫毛一颤一颤,竟生出了几分楚楚可怜的神态来。
李彧有时候看得入了神,忘了移开眼,有好几次,林楚江似乎是发现了这边有一股强烈的眼神,他转过头来朝李彧的方向看了看。
李彧正式被林楚江迷上,是在初二那年运动会上,六班八班离得近,学生在观众席上坐得稀稀松松的,很容易就混到一起去了。
林楚江八百米跑了第一,他回到观众席时,八班有个男生大声起哄喊着:“林楚江,你真是牛大发了。”
李彧听得很清楚,他叫林楚江,就是教学楼下红榜上,排第二的那个林楚江。
新城中学每一次大考,都会把年纪前五十名的学生名单张贴在公告栏里,这一年来,不管后面的学生如何变,前两名都是雷打不动的。
第一名,许嫣。
第二名,林楚江。
在李彧不知道林楚江是谁时,就听同学说过,这第一名的许嫣与第二名的林楚江从幼儿园就认识,姑且算是青梅竹马吧。
但林楚江永远考不过许嫣,也不知是这两人里面谁会控分,每一次大考,许嫣的总分总会高出林楚江个几分。
当时自己只觉得“关我何事”,现在知道眼前人便是那位林楚江后,一时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对于一个初二的懵懂少年来说,李彧确实不清楚心里那奇怪的感觉是什么。
或许是吃醋,但林楚江与自己根本不认识,连吃醋的资格都没有。
又或许是嫉妒。
李彧本就是个慕强的人,如果说在这之前,自己对林楚江的态度只是欣赏一朵美丽的花,那现在,便是在欣赏一只鹰。
她迷上了这只鹰。
可是鹰击长空,没有闲暇俯看仰望他的人们。
这两年,李彧一直有一个目标,她要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张红榜上,然后让两个名字慢慢靠近。
她的成绩逐渐上升,初三下学期,她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那张红榜上,可林楚江不再是第二名。
他们一个二十六名,另一个三十六名,并排出现在红榜上。
这是李彧离林楚江最近的一次。
***
县一中是按照中考成绩分班,按照李彧和林楚江中考成绩,去了一中会被统一分到二班。
可李彧父母工作调动,去了省会城市南江市,她也跟着一起去了南江市读高中,和林楚江成为同学的希望又化为了泡影。
南江二中没有熟悉的初中同学,没有自己亲密无间的饭搭子。
也没有林楚江。
人挤人的校园里空荡荡的。
李彧觉得这儿的人无趣的很,他们说着普通话,没有同桌,桌子与桌子间隔了很长的距离。
李彧偶尔蹦出一两句初中时和同学说过的梗,可这儿没有人懂,只有风将这些话捎回县城去。
她就像一只孤独的鸟,嗓音沙哑,终日啼鸣,可无鸟来和。
直到高二下学期,开学伊始,冬日的余寒还未退去,早春正拼命铺洒着自己的和煦。
讲台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打着招呼:“大家好,我是新同学——林楚江。”
——————
2015年暑假,蝉鸣声穿透了整个盛夏。
“小彧,把这碗冰凉粉给姜阿姨端去,自己做的,无公害食品。”李彧妈妈宋桂折女士从冰箱里端出来一大碗冰凉粉,放到了餐桌上。
“行,等我换身衣服。”
“就隔壁,老熟人了,还换啥衣服。”
李彧没说话,迅速换了身衣服,捣弄了几下头发,便端起冰凉粉去了隔壁家敲门。
姜阿姨是宋桂折读书时的闺蜜,住在李彧家隔壁。
开门的是林楚江,李彧就知道开门的会是林楚江。
她将碗递上去:“给,我妈做的冰凉粉,叔叔阿姨都不在家吗?”
“谢谢,我妈他们出去有点事。”林楚江接过冰凉粉,放在玄关旁的柜子上,没有要关门的意思。
李彧犹犹豫豫,见林楚江不说话,便晃晃荡荡地准备转身。
“等等,”林楚江叫住她:“你志愿考虑好了吗?”
李彧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试探地回复说:“我就在本省读煦大了,服从专业调剂录进去应该没问题,你分挺高的,想好去哪儿了没,要出省吗?”
她很害怕听到林楚江嘴里将要说出的话,害怕听到他想去的学校,是在很远很远的省份。
林楚江没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说还要再看看
其实,李彧高考算是超常发挥了,六百出头的分,但她想和六百四的林楚江去同一所大学的愿望还是猴子捞月般。
直到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那天,李彧才知道,林楚江和自己报了同一所大学。
接到快递大叔的电话后,李彧穿好鞋子打开门,下一秒,隔壁屋的门迎面而开,林楚江从里面走了出来。
李彧脸上绷着极其不自然的笑:“你也是通知书到了?哪个学校?”
“煦大。”
“你开玩笑吧,你那个分数你去煦大?”那一瞬间李彧是惊喜的,然后一点点被惊讶、困惑与不理解填满。
林楚江一步往下跳了四级台阶,摸了摸手腕上的珠串:“南煦大学临床,本博连读,就得这个分才能进。”
李彧其实很想问林楚江,选择煦大是不是因为自己,问问他可是想和自己在一个学校。
但说出嘴的却是淡淡的,压抑着情绪的一句:“我也是煦大,之前和你说过的。”
楼道很空旷,一点声音听起来也特别大,可李彧的这句话听起来却静悄悄的。
顿了顿,李彧又补充道:“数学院,我也不知道怎么脑子抽了选了这个专业。”
“勇士啊,学数学。”林楚江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单元的防盗门,抵着门边让李彧先出去,说:“那我们又成校友了,这不得祝贺一下。”
李彧觉得自己是很善于观察人的,若煦大有心理学这个专业,她绝不会选数学。
她仔细观察着林楚江的表情,想从他脸上看到心虚的神色。
似乎没有。
他很自然。
他去煦大应该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自作多情是不好的,容易吃亏。
李彧藏好情绪,提高了音量:“那李某改天必然请校友吃泡面!”
“玩不不起是吧,我要吃小龙虾。”
小区门口,快递大叔看到两个学生模样的人朝自己走来,连忙举着两封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喊到:“是来拿录取通知书的吗,两人是同一所,我们省顶呱呱的南煦大学,真不赖啊两位状元。”
李彧嘴乖的很,她笑得甜甜的,答谢道:“辛苦了叔叔,谢谢叔叔。”
林楚江跟着她也重复了一句:“谢谢叔叔。”
李彧一直信奉一点,嘴乖吃不了亏,但在林楚江面前,她那嘴就跟废了一样,逊。
回到家,李彧立马上网查起了煦大医学院与数学院的地理位置,得知两个学院在同一个校区后,她的心才放下来。
真好,大学又能是校友了。
——————
其实他们已经做了快五年的校友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
初中三年,高中一年半。
李彧第一次注意到林楚江是在初二刚开学,那时每个班里都要选几位模样俊俏一点的男生和女生,以三个班为一个组,组织起来进行话剧演出。
李彧长相虽说不是特别惊艳,但在当时是长辈喜欢的类型,圆嘟嘟的脸,特别爱笑,笑起来便看不见两只眼睛。
所以李彧就很光荣的被选在了六班的演员列表中。
八班的林楚江则不必多说了,帅的很明显,老师第一个就选了他。
而六班与八班并不在一个组,学校大舞台只有那么几个,一组一组轮流排练,所以当林楚江在台上排练时,李彧便和其他组的同学在台下看着。
八班选的剧本是《荆轲刺秦王》,李彧一眼便被舞台后面那位端着枪保持了一整场,没有台词也没有任何动作的侍卫路人甲林楚江勾住了眼。
好神奇的一张脸。
居然有人可以长得如此干净明亮,肤色透白,五官正好。
隔得略微远了一点,看不太清,但李彧已经在脑海里的一张纸上刻下了这张脸。
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都会在排练话剧的时候,偷偷欣赏这位端着枪的可人儿。她实在是不理解,排话剧的老师是不是审美不好,竟然让这种颜值的人演龙套。
想着想着,倒自己把自己逗乐了。
这件事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连自己玩得最好的吃饭搭子也不知道,她以为这只是对于美的一种欣赏罢了,时间长了便会忘了。
可自从在排练厅见过他后,李彧便开始时常在学校各个地方、各个时间点碰到林楚江。
上下楼梯时能碰见林楚江,放学路上偶然回头发现背后跟着林楚江。
结伴去卫生间时碰见同样结伴往卫生间冲刺的林楚江,随机选一层食堂打饭也能碰见林楚江。
奇了怪了,这人越看越帅。
偶尔离的近一点,李彧便看得更仔细些,他杏眼浅瞳,鼻梁高挺却不突兀,说话时蝉翼般的睫毛一颤一颤,竟生出了几分楚楚可怜的神态来。
李彧有时候看得入了神,忘了移开眼,有好几次,林楚江似乎是发现了这边有一股强烈的眼神,他转过头来朝李彧的方向看了看。
李彧正式被林楚江迷上,是在初二那年运动会上,六班八班离得近,学生在观众席上坐得稀稀松松的,很容易就混到一起去了。
林楚江八百米跑了第一,他回到观众席时,八班有个男生大声起哄喊着:“林楚江,你真是牛大发了。”
李彧听得很清楚,他叫林楚江,就是教学楼下红榜上,排第二的那个林楚江。
新城中学每一次大考,都会把年纪前五十名的学生名单张贴在公告栏里,这一年来,不管后面的学生如何变,前两名都是雷打不动的。
第一名,许嫣。
第二名,林楚江。
在李彧不知道林楚江是谁时,就听同学说过,这第一名的许嫣与第二名的林楚江从幼儿园就认识,姑且算是青梅竹马吧。
但林楚江永远考不过许嫣,也不知是这两人里面谁会控分,每一次大考,许嫣的总分总会高出林楚江个几分。
当时自己只觉得“关我何事”,现在知道眼前人便是那位林楚江后,一时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对于一个初二的懵懂少年来说,李彧确实不清楚心里那奇怪的感觉是什么。
或许是吃醋,但林楚江与自己根本不认识,连吃醋的资格都没有。
又或许是嫉妒。
李彧本就是个慕强的人,如果说在这之前,自己对林楚江的态度只是欣赏一朵美丽的花,那现在,便是在欣赏一只鹰。
她迷上了这只鹰。
可是鹰击长空,没有闲暇俯看仰望他的人们。
这两年,李彧一直有一个目标,她要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张红榜上,然后让两个名字慢慢靠近。
她的成绩逐渐上升,初三下学期,她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那张红榜上,可林楚江不再是第二名。
他们一个二十六名,另一个三十六名,并排出现在红榜上。
这是李彧离林楚江最近的一次。
***
县一中是按照中考成绩分班,按照李彧和林楚江中考成绩,去了一中会被统一分到二班。
可李彧父母工作调动,去了省会城市南江市,她也跟着一起去了南江市读高中,和林楚江成为同学的希望又化为了泡影。
南江二中没有熟悉的初中同学,没有自己亲密无间的饭搭子。
也没有林楚江。
人挤人的校园里空荡荡的。
李彧觉得这儿的人无趣的很,他们说着普通话,没有同桌,桌子与桌子间隔了很长的距离。
李彧偶尔蹦出一两句初中时和同学说过的梗,可这儿没有人懂,只有风将这些话捎回县城去。
她就像一只孤独的鸟,嗓音沙哑,终日啼鸣,可无鸟来和。
直到高二下学期,开学伊始,冬日的余寒还未退去,早春正拼命铺洒着自己的和煦。
讲台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打着招呼:“大家好,我是新同学——林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