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众人来到大雄宝殿。这大雄宝殿建造得气象非凡,白玉石阶,琉璃碧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十分庄严肃穆。
魏青宛并不是第一次来这座寺庙,但面对这雄伟的建筑,还是忍不住在心底赞叹了一番。
宋廷宣和宋妙玉都是第一次来这座寺庙,一时颇为惊叹,一行人跟随不空踏进殿中,只见殿内高大宽敞,合抱粗的朱漆大柱,梁上悬挂着层层佛幡,正中设着佛像,香几上陈设着木鱼铜磬,供果成堆,香烟缭绕。
不空从案桌上拿起几柱香点燃,交由四人,四人双手持香,朝着三世如来的佛像拜了三拜,恭敬插入香炉。
烧完香,宋妙玉朝不空眨眨眼:“喂,小和尚,听说你们寺中有一颗姻缘树,极具灵性,只要在红绸上写下自己和心仪之人的名字,再系到姻缘树上,便能求得神树庇佑,与心仪之人成就良缘,相守白头,可有此事?”
不空面带微笑,合十道:“确有此事,若各位施主想求姻缘,贫僧可带诸位前去。”
宋妙玉兴奋的上前几步:“有兴趣有兴趣,快带我们瞧瞧去。”
一张娇俏的脸骤然在自己眼前放大,不空下意识后退几步,闭眼默念“阿弥陀佛”,半晌方道:“诸位施主请随我来。”
宋妙玉见他这副模样,不由觉得好笑,暗骂了一句“呆子”,随即热情的去挽魏青宛的手。
“宛姐姐快走,咱们瞧瞧去。”
魏青宛瞟了一眼魏璋的脸色,本要拒绝,可宋妙玉速度极快,不待她出口,就已经将她带着往前走了。
宋廷宣担忧妹妹莽撞,在后头喊:“慢些,小心摔着。”
宋妙玉回头做了个鬼脸,魏青宛被她逗笑,只觉这个妹妹万分可爱。
魏璋看到她微笑的侧脸,原本阴沉的眼神倏然变得柔和。
过佛殿,绕花墙,曲曲折折,一行人来到寺庙后山的一片桃林中,桃树林前有一株百年的菩提古树,那树高耸入云,枝干盘虬,粗壮得需两人合力方能环抱,树枝上挂满了红绸和铃铛,风一吹,满树红绸摇曳,铃铛声声声清脆入耳。
树下站着十多个女子在对树祈愿姻缘,离树不远处设了一个案桌,一个中年僧人正坐在案桌旁耐心的为几个姑娘解签。
不空去中年僧人那领了红绸带过来,魏青宛和宋廷宣宋妙玉自去一旁提笔书写祈愿,唯有魏璋负手站着不动。
不空道:“将军没有心仪之人吗?”
魏璋垂眸看了眼手中的红绸,又抬目望向远处那道清纤的身影,嘴巴动了下。
不空没听清,心道许是并无,便微笑道:“便是没有也没关系,为家人求个平安也是好的。”
魏璋“嗯”了一声,走向一旁,提笔在红绸上写了字,过了一会儿,四人皆写毕,中年和尚拿出一个摇签筒。
“阿弥陀佛,各位施主,请抽姻缘签。”
不空说,红绸能否挂到姻缘树上还得结合所抽的姻缘签来定,若是抽得上上签或中签,则无妨,若抽的是下下签,则不能将红绸系于姻缘树上。
宋妙玉第一个拿起签筒,她对着菩提树拜了拜,而后双眼紧闭,用力地摇了摇签筒。
“哗啦啦......哗啦啦......”
下一刻,就见签筒里甩出一支签条。
宋妙玉捡起来一看,只见是一支下下签。
她皱了皱眉,道:“我看这姻缘树也不准嘛,哼,一点也不好玩!”说着,气鼓鼓地将红绸使劲揉了揉,顺手塞到一旁的不空怀里。
不空低头瞥了一眼红绸上的字,心下一惊,连忙双手合十,默声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宋妙玉看了,愈发气闷,圆圆的小脸皱成一团。
她倒不是在意红绸上的名字,她本就没有心仪之人,方才只是随便写下一个名字凑数罢了,之所以生气,单纯只是对抽中下下签的不满罢了。
又说魏青宛和宋廷宣及魏璋也依次摇了签筒,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三人也俱是下下签!
宋妙玉见状,便朝那中年和尚质问道:“喂,和尚,你这签到底准不准?怎么我们几个都是下下签?”
那中年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声佛,然后将四人的签文接过来参详了一番,末了又念了声佛,合眼沉思道:“天命之数,不可违。”
宋廷宣看着魏青宛,小心翼翼道:“魏二姑娘,此签不一定准,只是图个玩乐,你莫要放在心上。”
魏青宛点点头,下意识看向魏璋。
魏璋回望她,并未多说什么。
他本就不信这所谓的神树能决定人的姻缘,因而对自己中的签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一时无趣,众人便打算原路返回,那中年和尚望了眼几人离去的身影,垂眸念了声阿弥陀佛。
待到傍晚时分,宋家一行人离开了寺庙,魏璋在小院留住一晚,晚上用过斋饭,魏老夫人特意将魏青宛留下来说话,再出来时已是深夜,她眼圈发红,心下却微微有了些许喜悦和期待。
沿着游廊往前走,正是回厢房的路,她没叫丫鬟跟着,独自一人提灯慢慢往前走,忽见前方不远处站着一人。
青宛顿住脚步,默默的注视着他。
“妹妹可开心了?”魏璋在廊下站着,抬头看着月色,淡声道:“让你身边的丫鬟故意在街上同宋二身边的小厮偶遇,再有意无意透露你和祖母要来普照寺小住的消息,妹妹真是用心良苦。”
他轻叹:“就那么想嫁给他吗?”
她微笑道:“总是要嫁人的不是吗?难不成哥哥还想将我留在府里一辈子吗?”
“我倒是希望妹妹像小时候一样,只全心全意依赖我一人,永远不要变。”他转身注视着她,黑眸沉沉:“只是妹妹如今长大了,从前说的便都不作数了,心里巴不得离哥哥越远越好。”
她眼神微闪,抿唇道:“哥哥是大将军,陛下器重你,官员们尊敬你,族中子弟皆以你为榜样,哥哥还是一家之主,是顶梁柱,府里那么多人,全靠着哥哥一人支撑,哥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换来这一切,难道要让这一切都蒙上污点吗?”
魏璋苦笑,想起年幼时曾养过一只猫,那猫是他从外头捡来的,只因它一直跟着自己,他见它可怜,便带回了家,命人好生照料着。
它起先也乖顺,时不时过来蹭蹭他,亦或是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他。
他心生怜爱,待它一日比一日的好,它的吃食甚至同他比肩,可是某日那猫却忽然失控猛冲过来,跳上书案将他抓伤。
他盯着她:“妹妹记得吗?小时候你被母亲责罚,下雪天在祠堂里跪了一夜,翌日便发起烧来,生了好大一场病,母亲见妹妹奄奄一息,便想借机将妹妹送出府去,最后还是我做主将妹妹留下,并寻来大夫诊治的。”
魏青宛紧绷着脸,随即软下眼神:"当然记得,那次若不是大哥哥护着我,想必我已经不在了。”
她目光盈盈看着他,声音温柔:“大哥哥这些年对我一直很照顾,每次母亲发难,都是大哥哥替我挡在前头,青宛心里一直很感激哥哥,即使日后我出府嫁了人,我也会一直在心里想着念着哥哥。"
魏璋闻言,闷闷笑出声来,“妹妹同宋家八字还没一撇便一口一个嫁字,羞也不羞?”
青宛被他羞,脸登时红了,她面上又是娇嗔又是恼:“哥哥怎么这样坏,故意取笑我。”
他笑意微敛,平静看她,片时,他上前拢了拢她身上的披风,道:“好了,山里夜凉,快回房去罢。”
“嗯。”
魏青宛启步回厢房,到拐角时,忍不住回头,见他仍站在那里,心下微叹。
待她身影消失在拐角处,魏璋敛去情绪,抬步往正房行去。
正房内,老夫人坐在榻上,手捻佛珠,“璋儿,对于宋家的意思,你怎么看?”
魏璋自小便极有主意,老夫人大事都爱问他拿主意,如今掌了家,家中姑娘们的婚事更是不可能越过他去。
他垂眼喝茶,淡声道:“祖母的意思呢?”
“宋家是书香世家,宋二也是品性端方,才华横溢,颇有前途,倒是门好婚事,要不然之前你母亲也不会想着让盈姐儿同他相看,但坏就坏在这儿了,他没看上盈姐儿,反倒看上了你二妹妹!”
“对于你二妹妹来说自是一份好姻缘,但我就怕你母亲和大妹妹心里会不舒服,若日后害她们姊妹之间心生嫌隙,岂不罪过!”老夫人叹气。
魏璋脸上平静,指节叩着茶盏盖,“祖母方才可问过二妹妹的意思?她具体是如何说的?”
魏老夫人道:“她这个身份,能与宋二这样书香世家出身,品貌出众,又有官身且还不低的年轻公子结亲,自是没有不愿的道理。”
魏老夫人想起方才魏青宛在她面前提起魏老爷和秦姨娘时泪落涟涟的模样,不由想到自己儿子临终前的交代,叹道:“罢了,你母亲和妹妹那里我去说,此事你若没意见,我便做主替她定下了。”
魏璋闭眼,良久方道:“祖母决定罢,孙儿没有意见。”
次日上午,魏老夫人命下人收拾行李,在魏璋的护送下,带着魏青宛提前回了魏府,魏夫人知晓宋家有意迎娶魏青宛之事,自是一万个不同意,魏持盈更是气得将房中花瓶器具皆摔了个粉碎。
魏老夫人将母女二人叫去寿春堂百般安抚,皆无法平息她们的怒火,无奈之下,只得请媒人上门,想着先替魏持盈相看到了合适的人家,再来安排魏青宛和宋家的亲事。
且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便到了五月底,魏家一下迎来两件喜事。
原来端午节那日,魏持盈外出前往江边观看龙舟竞渡,路上马车坏了,拥堵在人群中间,正巧被一路过的贵公子看到,那公子也是好心,直接派了身边下人上前帮忙修好了马车,魏持盈出于礼节下车感谢,两下里一照面,一个花容月貌,一个风度翩翩,不免各自惦记在心里。
魏持盈一向心高气傲,若是那公子是个普通家世的,她心里即便再有好感也不会与那人再有什么后话,偏偏她回去后派人一番打听,得知那公子竟是安国公府世子姜礼维。
这姜礼维今岁十八,如今在礼部任职,官位虽比不得宋廷宣大,但胜在出身公爵之家,祖上曾是开国功臣,他日后可以直接承袭安国公的爵位。
而这姜礼维自那日见过魏持盈后,心下生了几分好感,便也派人打听了一番,得知她是柱国大将军魏璋的嫡妹后,心中愈发的满意,便寻机禀了父母,请了媒人上门来求亲,两人互相有意,又是门当户对,便由长辈做主,将婚事定了下来。
再有一喜,魏老夫人见魏持盈寻到家世更好的人,心中怨气也平了一半,便也一并做主,将魏青宛和宋家的亲事也一起定了下来。
六月上,安国公府和宋家皆送来聘礼,两家写了儿女婚书,婚事正式下定,婚期则定在了明年夏秋之季。
入定之后,两家常有来往,宋妙玉一有时间便约着魏青宛一道看戏出游,设席赏花,很是亲热。
魏青宛并不是第一次来这座寺庙,但面对这雄伟的建筑,还是忍不住在心底赞叹了一番。
宋廷宣和宋妙玉都是第一次来这座寺庙,一时颇为惊叹,一行人跟随不空踏进殿中,只见殿内高大宽敞,合抱粗的朱漆大柱,梁上悬挂着层层佛幡,正中设着佛像,香几上陈设着木鱼铜磬,供果成堆,香烟缭绕。
不空从案桌上拿起几柱香点燃,交由四人,四人双手持香,朝着三世如来的佛像拜了三拜,恭敬插入香炉。
烧完香,宋妙玉朝不空眨眨眼:“喂,小和尚,听说你们寺中有一颗姻缘树,极具灵性,只要在红绸上写下自己和心仪之人的名字,再系到姻缘树上,便能求得神树庇佑,与心仪之人成就良缘,相守白头,可有此事?”
不空面带微笑,合十道:“确有此事,若各位施主想求姻缘,贫僧可带诸位前去。”
宋妙玉兴奋的上前几步:“有兴趣有兴趣,快带我们瞧瞧去。”
一张娇俏的脸骤然在自己眼前放大,不空下意识后退几步,闭眼默念“阿弥陀佛”,半晌方道:“诸位施主请随我来。”
宋妙玉见他这副模样,不由觉得好笑,暗骂了一句“呆子”,随即热情的去挽魏青宛的手。
“宛姐姐快走,咱们瞧瞧去。”
魏青宛瞟了一眼魏璋的脸色,本要拒绝,可宋妙玉速度极快,不待她出口,就已经将她带着往前走了。
宋廷宣担忧妹妹莽撞,在后头喊:“慢些,小心摔着。”
宋妙玉回头做了个鬼脸,魏青宛被她逗笑,只觉这个妹妹万分可爱。
魏璋看到她微笑的侧脸,原本阴沉的眼神倏然变得柔和。
过佛殿,绕花墙,曲曲折折,一行人来到寺庙后山的一片桃林中,桃树林前有一株百年的菩提古树,那树高耸入云,枝干盘虬,粗壮得需两人合力方能环抱,树枝上挂满了红绸和铃铛,风一吹,满树红绸摇曳,铃铛声声声清脆入耳。
树下站着十多个女子在对树祈愿姻缘,离树不远处设了一个案桌,一个中年僧人正坐在案桌旁耐心的为几个姑娘解签。
不空去中年僧人那领了红绸带过来,魏青宛和宋廷宣宋妙玉自去一旁提笔书写祈愿,唯有魏璋负手站着不动。
不空道:“将军没有心仪之人吗?”
魏璋垂眸看了眼手中的红绸,又抬目望向远处那道清纤的身影,嘴巴动了下。
不空没听清,心道许是并无,便微笑道:“便是没有也没关系,为家人求个平安也是好的。”
魏璋“嗯”了一声,走向一旁,提笔在红绸上写了字,过了一会儿,四人皆写毕,中年和尚拿出一个摇签筒。
“阿弥陀佛,各位施主,请抽姻缘签。”
不空说,红绸能否挂到姻缘树上还得结合所抽的姻缘签来定,若是抽得上上签或中签,则无妨,若抽的是下下签,则不能将红绸系于姻缘树上。
宋妙玉第一个拿起签筒,她对着菩提树拜了拜,而后双眼紧闭,用力地摇了摇签筒。
“哗啦啦......哗啦啦......”
下一刻,就见签筒里甩出一支签条。
宋妙玉捡起来一看,只见是一支下下签。
她皱了皱眉,道:“我看这姻缘树也不准嘛,哼,一点也不好玩!”说着,气鼓鼓地将红绸使劲揉了揉,顺手塞到一旁的不空怀里。
不空低头瞥了一眼红绸上的字,心下一惊,连忙双手合十,默声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宋妙玉看了,愈发气闷,圆圆的小脸皱成一团。
她倒不是在意红绸上的名字,她本就没有心仪之人,方才只是随便写下一个名字凑数罢了,之所以生气,单纯只是对抽中下下签的不满罢了。
又说魏青宛和宋廷宣及魏璋也依次摇了签筒,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三人也俱是下下签!
宋妙玉见状,便朝那中年和尚质问道:“喂,和尚,你这签到底准不准?怎么我们几个都是下下签?”
那中年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声佛,然后将四人的签文接过来参详了一番,末了又念了声佛,合眼沉思道:“天命之数,不可违。”
宋廷宣看着魏青宛,小心翼翼道:“魏二姑娘,此签不一定准,只是图个玩乐,你莫要放在心上。”
魏青宛点点头,下意识看向魏璋。
魏璋回望她,并未多说什么。
他本就不信这所谓的神树能决定人的姻缘,因而对自己中的签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一时无趣,众人便打算原路返回,那中年和尚望了眼几人离去的身影,垂眸念了声阿弥陀佛。
待到傍晚时分,宋家一行人离开了寺庙,魏璋在小院留住一晚,晚上用过斋饭,魏老夫人特意将魏青宛留下来说话,再出来时已是深夜,她眼圈发红,心下却微微有了些许喜悦和期待。
沿着游廊往前走,正是回厢房的路,她没叫丫鬟跟着,独自一人提灯慢慢往前走,忽见前方不远处站着一人。
青宛顿住脚步,默默的注视着他。
“妹妹可开心了?”魏璋在廊下站着,抬头看着月色,淡声道:“让你身边的丫鬟故意在街上同宋二身边的小厮偶遇,再有意无意透露你和祖母要来普照寺小住的消息,妹妹真是用心良苦。”
他轻叹:“就那么想嫁给他吗?”
她微笑道:“总是要嫁人的不是吗?难不成哥哥还想将我留在府里一辈子吗?”
“我倒是希望妹妹像小时候一样,只全心全意依赖我一人,永远不要变。”他转身注视着她,黑眸沉沉:“只是妹妹如今长大了,从前说的便都不作数了,心里巴不得离哥哥越远越好。”
她眼神微闪,抿唇道:“哥哥是大将军,陛下器重你,官员们尊敬你,族中子弟皆以你为榜样,哥哥还是一家之主,是顶梁柱,府里那么多人,全靠着哥哥一人支撑,哥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换来这一切,难道要让这一切都蒙上污点吗?”
魏璋苦笑,想起年幼时曾养过一只猫,那猫是他从外头捡来的,只因它一直跟着自己,他见它可怜,便带回了家,命人好生照料着。
它起先也乖顺,时不时过来蹭蹭他,亦或是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他。
他心生怜爱,待它一日比一日的好,它的吃食甚至同他比肩,可是某日那猫却忽然失控猛冲过来,跳上书案将他抓伤。
他盯着她:“妹妹记得吗?小时候你被母亲责罚,下雪天在祠堂里跪了一夜,翌日便发起烧来,生了好大一场病,母亲见妹妹奄奄一息,便想借机将妹妹送出府去,最后还是我做主将妹妹留下,并寻来大夫诊治的。”
魏青宛紧绷着脸,随即软下眼神:"当然记得,那次若不是大哥哥护着我,想必我已经不在了。”
她目光盈盈看着他,声音温柔:“大哥哥这些年对我一直很照顾,每次母亲发难,都是大哥哥替我挡在前头,青宛心里一直很感激哥哥,即使日后我出府嫁了人,我也会一直在心里想着念着哥哥。"
魏璋闻言,闷闷笑出声来,“妹妹同宋家八字还没一撇便一口一个嫁字,羞也不羞?”
青宛被他羞,脸登时红了,她面上又是娇嗔又是恼:“哥哥怎么这样坏,故意取笑我。”
他笑意微敛,平静看她,片时,他上前拢了拢她身上的披风,道:“好了,山里夜凉,快回房去罢。”
“嗯。”
魏青宛启步回厢房,到拐角时,忍不住回头,见他仍站在那里,心下微叹。
待她身影消失在拐角处,魏璋敛去情绪,抬步往正房行去。
正房内,老夫人坐在榻上,手捻佛珠,“璋儿,对于宋家的意思,你怎么看?”
魏璋自小便极有主意,老夫人大事都爱问他拿主意,如今掌了家,家中姑娘们的婚事更是不可能越过他去。
他垂眼喝茶,淡声道:“祖母的意思呢?”
“宋家是书香世家,宋二也是品性端方,才华横溢,颇有前途,倒是门好婚事,要不然之前你母亲也不会想着让盈姐儿同他相看,但坏就坏在这儿了,他没看上盈姐儿,反倒看上了你二妹妹!”
“对于你二妹妹来说自是一份好姻缘,但我就怕你母亲和大妹妹心里会不舒服,若日后害她们姊妹之间心生嫌隙,岂不罪过!”老夫人叹气。
魏璋脸上平静,指节叩着茶盏盖,“祖母方才可问过二妹妹的意思?她具体是如何说的?”
魏老夫人道:“她这个身份,能与宋二这样书香世家出身,品貌出众,又有官身且还不低的年轻公子结亲,自是没有不愿的道理。”
魏老夫人想起方才魏青宛在她面前提起魏老爷和秦姨娘时泪落涟涟的模样,不由想到自己儿子临终前的交代,叹道:“罢了,你母亲和妹妹那里我去说,此事你若没意见,我便做主替她定下了。”
魏璋闭眼,良久方道:“祖母决定罢,孙儿没有意见。”
次日上午,魏老夫人命下人收拾行李,在魏璋的护送下,带着魏青宛提前回了魏府,魏夫人知晓宋家有意迎娶魏青宛之事,自是一万个不同意,魏持盈更是气得将房中花瓶器具皆摔了个粉碎。
魏老夫人将母女二人叫去寿春堂百般安抚,皆无法平息她们的怒火,无奈之下,只得请媒人上门,想着先替魏持盈相看到了合适的人家,再来安排魏青宛和宋家的亲事。
且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便到了五月底,魏家一下迎来两件喜事。
原来端午节那日,魏持盈外出前往江边观看龙舟竞渡,路上马车坏了,拥堵在人群中间,正巧被一路过的贵公子看到,那公子也是好心,直接派了身边下人上前帮忙修好了马车,魏持盈出于礼节下车感谢,两下里一照面,一个花容月貌,一个风度翩翩,不免各自惦记在心里。
魏持盈一向心高气傲,若是那公子是个普通家世的,她心里即便再有好感也不会与那人再有什么后话,偏偏她回去后派人一番打听,得知那公子竟是安国公府世子姜礼维。
这姜礼维今岁十八,如今在礼部任职,官位虽比不得宋廷宣大,但胜在出身公爵之家,祖上曾是开国功臣,他日后可以直接承袭安国公的爵位。
而这姜礼维自那日见过魏持盈后,心下生了几分好感,便也派人打听了一番,得知她是柱国大将军魏璋的嫡妹后,心中愈发的满意,便寻机禀了父母,请了媒人上门来求亲,两人互相有意,又是门当户对,便由长辈做主,将婚事定了下来。
再有一喜,魏老夫人见魏持盈寻到家世更好的人,心中怨气也平了一半,便也一并做主,将魏青宛和宋家的亲事也一起定了下来。
六月上,安国公府和宋家皆送来聘礼,两家写了儿女婚书,婚事正式下定,婚期则定在了明年夏秋之季。
入定之后,两家常有来往,宋妙玉一有时间便约着魏青宛一道看戏出游,设席赏花,很是亲热。